时间:2023-02-10 03:1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管理创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社会不断高涨的优质教育需求,以及当下学校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学校管理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由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以及学校管理者素质与学校群体构成等主客观原因,目前部分学校在开展管理创新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管理创新基于应试教育的要求,以“绩效”为唯一目的。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目标单一性,即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式等均围绕着“应试”、“绩效”与“分数”这一目标展开。对于一些校长而言,学校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样的管理创新就失去了提升教育生活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学生过上幸福校园生活这一创新的本来目的。
二是学校管理创新趋同性明显,同构化现象严重。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呈现出较强的组织模仿性与管理趋同性,不同的学校出现许多管理的“同构化”、“同质化”现象。一些学校管理者崇拜“教育权威”、追捧“教育明星”,坚持“拿来主义”,打着改革与创新的名号,通过“考察”、“交流”、“学习”、“参观”、“调研”等形式,不顾本校的实际,缺乏自身的理解,完全将其他“明星校长”或“明星学校”的管理模式与内容方法生搬硬套,不做任何的改动,这样的改革创新实为“抄袭”与“模仿”。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坚持这样的改革创新,学校管理的个性将逐渐消失。
三是学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相游离,多的是务虚的理论,少的是真实的实践。我们发现,一部分学校的管理创新多停留在务虚的层面上。学校管理创新的理念、意识与方向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将改革创新的思想与理念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将其停留在口头上与文字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学校管理创新出现一种知识化与形式化倾向,理论与实践相互游离,人们在知识领域中会诊学校管理创新的问题,但在实践中仍然坚持因循守旧。这样,学校管理创新多的是名目与言词,少的是实实在在的举措与行动。
四是学校管理创新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存在着割裂与断代之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管理创新虽然意味着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推陈出新,但是,学校管理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过去、否定传统,而应该是学校传统管理思想观念与方式方法的扬弃。当前,一些学校管理者,倾向于改革创新的“休克式疗法”,热衷于推倒重来、另立炉灶。孰不知,如果没有过去的学校管理经验,缺乏学校传统的支撑,一切改革创新举措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创新将导致学校的文化与历史被人为地割裂,造成学校“断代”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五是学校管理创新缺少科学论证,呈现出随意性与盲目性。学校管理创新应该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而当下一些学校管理者没有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学校管理创新观,造成学校管理创新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一则表现为学校管理者没有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愿景与现实情境进行相应的论证,缺乏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创新机制与操作程序。二则表现为学校管理者在改革与创新上的“专制”与“任性”,不愿听取或采纳其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导致学校改革创新实际上成为管理者个人游戏的实验场。实践证明,这种所谓的改革创新大多不了了之,且以失败告终。
学校管理创新应该是真实的改革创新、实践的改革创新、科学的改革创新、传承的改革创新、主动的改革创新与完整的改革创新。广大中小学应以这样的方法论为基础,大胆探索和试验,不断创新学校管理的内容、方法与模式,努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提升办学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学校管理绩效观。学校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创新应该紧密围绕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以此为目标,学校管理创新应该坚持科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去除应试教育的绩效观,树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把学校管理创新的目的从提高学生成绩、提升校长声誉、扩大学校影响转移到提升学生素质、提升校长教育管理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来。
第二,提升校长的创新素养,丰富校长的创新知识与技能。应加强校长创新品质建设,养成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形成民主合作、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创新意志;从教育规律出发,从本校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教育思想出发,创生出一条生成性创新之路。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对校长工作性质的传统认识,首先应把校长视作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视为管理者,更不能视为“官员”。如果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科学,把教育工作当作行政工作来看待的话,学校管理创新就容易失去应有的目的与方向。
校本管理=权力下放?
有校长认为,现在的学校之所以管理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政府管得太多、太死;只要政府肯放权,学校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政府放权越大,学校管理越有成效。有些校长以为校本管理就是增大校长权利,学校什么事情校长一人说了算,以便校长“一支笔挥舞”。殊不知这是对校本管理理念的一种误解和曲解。一些校长认为,校本管理就是政府给校长放权,校长在校本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却很少考虑校本管理中校长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问题。目前有些校长权力已经够大,要防止权力下放后校长独揽大权、为所欲为。
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是核心的问题。“权力下放是指把学校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管理。从广度上看,下放的权力一般包括学校目标和政策制定权、财政预算权、人事安排权、课程设置权等,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略有不同。从深度看,有的将权力下放给校长,有的将权力下放给学校委员会(各国名称各异),有的将权力下放到学校各种各样的专业小组或工作小组。”
权力下故意味着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了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转而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
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公正、合理地运用得到的权力。学校也改变了职能,由原来的执行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享有了更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为权力的使用及其结果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专家认为,在学校内部权力体系当中,校长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内部的权力体系安排秉承了教育行政权力的层级制安排,校长权力处于学校权力体系的最顶端,学校内部的其他行政权力来自于校长的授权,而并不是来自于教育行政权力的授权,也就是说校长一人是正统的行政权力,是行政角色,而其他行政权力是相对于学校内部而言的行政权力,并不是真正的行政权力。这样的一种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体系,导致校长权力处于无权力可监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下级行政权力不能监督校长权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光靠校长“跳独角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动教职工一起才能完成。可以说,学校的管理工作就是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以众人的聪明才智来办好学校。所以,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是一件亟待解决又势在必行的大事。因此,校本管理并不是校长权力大就能够顺利实施的。
校本管理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西方教育管理领域影响很大。校本管理的核心是权力下移,它包括财政预算、人事聘任、课程设置以及教育决策方面权力的下放。在我国已经实施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虽说有些体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校本管理为我们开拓了学校管理的新视野,提供了学校管理改革新的生长点。校本管理是与权力下移联系在一起的,但没有注意到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只是提高学校效能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校本管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调整各层级权力的同时,对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学进行变革,以便学校利用自治所带来的各种机会创造性地解决新旧问题的方法。校本管理远不止是一项政策改革,它是“整个学校组织的重新设计”,是包括一系列改革在内的学校的全面变革。如果单纯地把校本管理理解为从中央到地方到学校的权力转移,那么校本管理就不可能带来学校的任何改进。
校本管理=校本发展?
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是学校组织有相当大的办学自,并根据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它着重处理和解决三个关系,即政府和学校和关系、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内部自身的关系,体现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思想和策略。
校本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借鉴西方校本理论而形成的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倡导学校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它要求学校基于明确的教育理念和发展定位,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实现学校独特的发展目标,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它具有多种不同的发展指向和发展路径,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态。
自主发展,是说校本发展的动力来自学校内部,在于学校自身,揭示的是校本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课程权力的适度下放和学校办学自的逐步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阻抗因素将逐步减小,每一所学校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机遇,都可以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体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都具有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国家有关法规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主动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决策,依靠自己努力,争取多方支持,提高办学水平,办出学校特色。
校本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一些国家广为推行。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先后推行以校本决策为核心的校本管理,成为当代教育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取向。校本管理在我国的实施,应从我国的国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校本管理的理念和体系。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应注重以学校为决策和发展主体的校本管理,并不是说它与以前的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吸纳、借鉴的关系。校本管理把学校视为一个自我管理的开放系统,实施校本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我们理顺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学校应成为管理学校的决策主体,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改革主体,从而推进学校工作的改革创新。
管理松绑=管理松手?
校本管理最需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松绑”,但“松绑”不是“松手”,不是任由学校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关键在于转变职能、转换角色,由“领导者”转变成“指导者”、“服务者”,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专业服务,而不是一味发号施令。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然后才是管理者,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国家和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学校的校长不得不整天为筹措促进学校发展、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奔波,所作所为更像企业家、活动家;教师的专业准备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最关心的还是本学科知识和教学,缺乏跨学科意识,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偏颇。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升学教育,就是确保孩子升入高一级名牌学校。
关键词:高中;学校管理;创新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而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它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的过渡阶段,高中学校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高中学校要想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那么就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开展创新,才能促进高中学校各方面又快又好的发展。下面本文就新时期下如何促进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一、不断地进行高中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力依据,因此,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实现管理的创新,那么首先就要对高中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新。高中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对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引进,将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理念与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寻找一条更加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其次,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将管理权力层层下放,做到明确分工,将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细致而全面地下放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使得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促进各个部门最大化地完成其职责。另外,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进行有效地区分,真正实现按劳所得,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加强对合理的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合理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学校管理的不断创新。
二、加强对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学校管理工作中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实现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就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由于高中学校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人生大考,因此,长期以来,高中学校的开作重点都放在的升学率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忽视了学校管理工作对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针对人而开展的工作,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另外,要全面地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认识,管理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行政命令,而应该是结合学校发展特点与特色,从自身出发,更好地深入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高中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以人为本理念也要运用到高中实际教学管理中去,将高中生培养成个性独立的个体,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校园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安全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教职人员安全的管理。近年来,随着校园安全事件的频发,学校安全管理一度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人格特点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也容易发生偏激,因此,在高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严格杜绝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间各种安全隐患的消除;另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师生关系的管理与引导,在高中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尊重,要加强对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的树立,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防止师生之间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在保障教职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利益,从而不断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开展,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
四、实现学校管理的师生共同参与,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说管理的对象是人,而在高中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促进了学校的构成,因此,实现高中学校的管理,其实就是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他们才是学校的主人,所以,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促进学校管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现,真正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有着一些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方面的想法会非常独特,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学校管理人员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让一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从而可以间接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师生共同参与,可以更好地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师生可以集思广益,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而不懈努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教师与学生促进学校发展使命感的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社会不断高涨的优质教育需求,以及当下学校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学校管理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由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以及学校管理者素质与学校群体构成等主客观原因,目前部分学校在开展管理创新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管理创新基于应试教育的要求,以“绩效”为唯一目的。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目标单一性,即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式等均围绕着“应试”、“绩效”与“分数”这一目标展开。对于一些校长而言,学校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样的管理创新就失去了提升教育生活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学生过上幸福校园生活这一创新的本来目的。
学校管理创新趋同性明显,同构化现象严重。
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呈现出较强的组织模仿性与管理趋同性,不同的学校出现许多管理的“同构化”、“同质化”现象。一些学校管理者崇拜“教育权威”、追捧“教育明星”,坚持“拿来主义”,打着改革与创新的名号,通过“考察”、“交流”、“学习”、“参观”、“调研”等形式,不顾本校的实际,缺乏自身的理解,完全将其他“明星校长”或“明星学校”的管理模式与内容方法生搬硬套,不做任何的改动,这样的改革创新实为“抄袭”与“模仿”。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坚持这样的改革创新,学校管理的个性将逐渐消失。
学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相游离,多的是务虚的理论,少的是真实的实践。
我们发现,一部分学校的管理创新多停留在务虚的层面上。学校管理创新的理念、意识与方向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将改革创新的思想与理念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将其停留在口头上与文字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学校管理创新出现一种知识化与形式化倾向,理论与实践相互游离,人们在知识领域中会诊学校管理创新的问题,但在实践中仍然坚持因循守旧。这样,学校管理创新多的是名目与言词,少的是实实在在的举措与行动。
学校管理创新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存在着割裂与断代之嫌。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管理创新虽然意味着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推陈出新,但是,学校管理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过去、否定传统,而应该是学校传统管理思想观念与方式方法的扬弃。当前,一些学校管理者,倾向于改革创新的“休克式疗法”,热衷于推倒重来、另立炉灶。孰不知,如果没有过去的学校管理经验,缺乏学校传统的支撑,一切改革创新举措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创新将导致学校的文化与历史被人为地割裂,造成学校“断代”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学校管理创新缺少科学论证,呈现出随意性与盲目性。
学校管理创新应该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而当下一些学校管理者没有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学校管理创新观,造成学校管理创新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学校管理创新应该是真实的改革创新、实践的改革创新、科学的改革创新、传承的改革创新、主动的改革创新与完整的改革创新。广大中小学应以这样的方法论为基础,大胆探索和试验,不断创新学校管理的内容、方法与模式,努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提升办学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学校管理绩效观。学校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创新应该紧密围绕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以此为目标,学校管理创新应该坚持科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去除应试教育的绩效观,树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把学校管理创新的目的从提高学生成绩、提升校长声誉、扩大学校影响转移到提升学生素质、提升校长教育管理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来。
第二,提升校长的创新素养,丰富校长的创新知识与技能。应加强校长创新品质建设,养成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形成民主合作、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创新意志;从教育规律出发,从本校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教育思想出发,创生出一条生成性创新之路。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对校长工作性质的传统认识,首先应把校长视作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视为管理者,更不能视为“官员”。如果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科学,把教育工作当作行政工作来看待的话,学校管理创新就容易失去应有的目的与方向。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重视教师的心理素质,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日益成为学校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因素。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以人为本,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问卷调查显示:80%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它已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杀手。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对教育和教学工作退缩,不负责任;对学生态度消极、冷淡和缺乏情感;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上易激怒、焦虑、悲伤等等。职业倦怠不仅伤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还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防治和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仅靠教师本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和谐的教师团队,尤其是校长的工作艺术,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工作的多年经验证明,必须保护教师,使他们从文牍主义中摆脱出来。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看看书,能在果园里挖挖土,或到森林里散散步,这些都是保持教师完满的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个教师在执教20~30年之后,当他正要领悟教育真谛的时候,却感到自己精疲力竭。”这种对人性心灵的呵护与关心,充分体现了学校人本管理的实质,是值得我们校长借鉴的。
因此,学校管理创新应该以人为本,把严格的管理转化成对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更多的自交给教师。让教师在执教生涯里,始终充满活力,精力充沛,远离职业倦怠。这不仅是教师之大幸,也是学生之大幸,更是教育之大幸。
二、尊重个性,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创新学校管理必须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个性教师团队为基础。教师没有了个性,学校也就失去了特色与创新。
学校领导应该是一个掌舵者,具备高屋建瓴式的管理策略和管理艺术。不仅要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素养,还要研究和发现每个教师的天赋、素质以及兴趣和爱好,努力创造条件让其彰显个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的掌舵式的管理,会激发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内心潜能,形成温馨、和谐的阳光校园。
三、数管齐下,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数管齐下,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形成良好组织氛围
创新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上下级、同事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营造优美的人文环境,创设育人情景,多与他们沟通交流。通过咨询、倾吐、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2.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是教师心灵的“加油站”。培训机构应该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唤醒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正确看待考试,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正确处理好与同事、家长的关系,以平常心看天下,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耐压能力;激励青年教师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充满青春活力,多一点人情味,拥有健康、快乐的阳光心态。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协助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获得家人支持,营造温馨家园
家庭和谐会促使教师的潜能不断开发,在亲人的爱中,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教育创新的火花会不断闪烁。学校领导可安排教师家属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如联谊会、座谈会……让他们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主动承担家务,减轻教师的负担,为其分忧解愁。使教师既感受到组织的支持和关怀,又在家里亲人的抚慰下,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重新找回阳光健康的心理。
(2)赢得学生好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融洽的师生情谊中,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以全面发展为真谛,以爱心为坐标,怡养童心;以情感为主线,培植性情,完美人格;以活动为载体,用美好的事物熏陶学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用父母之爱、恩师之德、慈善之心感染学生,捕捉学生创新萌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点燃学生创新之火,教师也获得成就感。
(3)争取家长的信任,营造社会氛围
教师的工作如果得到家长的认可和信任,教育就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力,学校管理创新工作就会如虎添翼,大踏步地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的心情会更愉悦,教育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事实证明: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因此,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创新学校管理思路,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文涛.《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彭德华,朱雪峰.《学校管理心理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4]蔡守龙.《创新:一个需要突破的新课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3年第7期.
[5]郭瞻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创新
前言
学校教育管理十分重要,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通过创新教育品牌,教育观念,管理机制等手段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创新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此三大方面内容展开探讨,研究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
1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教育内部条件,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教育管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学校教育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管理的效果,为教育教学造成了阻碍,因而创新学校教育管理势在必行[1]。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质量。二产生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通过创新学校教育管理能够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产生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管理创新十分重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2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
2.1创新教育品牌:创新教育品牌是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品牌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品牌竟天下,教育品牌品牌也比例外,高等院校,名牌大学,重点学校,211,985等标签为学校招生,学校教育带来了便利,成为最具特色的教育品牌,由此可见,教育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品牌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品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品牌管理,增强危机意识,学校在不断进步,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学校的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界秉持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再大牌的学校都需要具有危机意识,一旦被赶超,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创新教育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不断发展进步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2]。二创新先进教育技术,使教育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先进教育技术是创新教育品牌,经营教育品牌的关键,通过创新先进教育技术手段,能够使学校具有其他学校无法比拟赶超的优势,保证学校具有响亮的教育品牌。三提供全面专业的教育服务,增强教学的体验,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更高要求,优质的教育服务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教育品牌发展的关键,能够为教育品牌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校保持生命力与活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品牌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2.2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十分重要,是教育管理创新的根本,教育管理创新需要在教育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实施才能够发展进步,通过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思想与时代接轨才能够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3]。创新教育观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一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教育即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需要为学生服务,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领者,而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由此可见,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十分重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内容。二增强教育的市场意识,教育不在孤立的存在,需要与市场挂钩,举一个简单的事例,学生在毕业后都需要进入社会工作,就业,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教育的市场性已经显露,增强教育的市场意识已经成为学校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2.3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机制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管理创新的直接体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尤为重要,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能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创新,推进教育管理创新的进程,促进教育管理改革的有效实施。创新管理机制主要需要解决学校责任分割状态下的管理形式,当前多数院校都存在责任分割问题,学校的管理部分是呈金字塔式管理形式的,各部门之间只完成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对于规范以外的工作积极性差,完成度低,由此造成了管理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创新管理机制需要改变这种管理机制,实现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刚性管理转化为柔性管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效果。总结综上所述,研究新时期下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教育观念,教育品牌,教育管理机制等手段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提高管理能力。
作者:刘鑫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圣军.构建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17)
关键词:学校管理 管理体制 决策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需从小抓起,小学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责任制的确定不明显,以至于责权不分的现象泛滥,不利于统一管理;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开设“一言堂”,唯亲是任,捕捉不到民主的影子;学校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导致出现贪污或挪用现象,严重影响教育的真正意义的展现;校长与学生的沟通过少,不利于校长在学生中良好形象的树立??诸如此类的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提高管理水平、注重教育质量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面,关于这方面,本人在担任校长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点心得和经验,在本文中将逐一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管理的基础:决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水平。作为校长,要充分考虑到决策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决策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在本人平时一些决策的经验中,总结出了关于作出好的决策的几个方面。⑴、决策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和客观地分析问题,区分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并选择不同解决办法,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⑵、决策须有可行性,任何决策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要将眼前所能达到的效果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使得决策所能达到的最终目的便是推动管理体制的改善和学校的发展。⑶、与决策的制定是否有效的是时机,决策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等影响,有些是基于刻不容缓的威胁和稍纵即逝的机遇,要求作出快速的决策;有些是关于教学计划或者管理方式改进等方面,则需要长期试验和实践才能决定的,总之,因时而定,因地制宜。
二、有效管理的活力:激励。
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暑天寒”,这句简单的俗语从侧面反映出了激励所带来的促人进步的催化剂作用。当前科学发展观下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就是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为了使得管理模式顺应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要充分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校得到整体发展。在确定激励措施、完善奖惩制度的同时,要注重细节方面的鼓励。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角色。作为校长,要尽量给教师提供适宜的福利工资待遇与各种奖励措施,同时,不可忽视精神激励,学会增强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我校出台了很多对老师的福利措施之外,还进行了更多关于促进学生进步的激励模式的探索。在一些基本的取得优异成绩和进步奖学金等方面的鼓励之外,我们更加强调的是“精神”二字。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情都懵懂的年龄,心灵很脆弱,偶尔的一句关怀与表扬比物质上的奖励来的更加及时,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开例会的时候,经常就这一方面和教师进行探讨,引导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做到真正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激励是一种力量,也是管理体制中一种无形的进步杠杆,如何保持杠杆的平衡,需要我们认真的根据学校情况去探索。
三、有效管理的桥梁:和谐。
学校是教育的大集体,学校教育也牵涉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方面。冰心老人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在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和谐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如果在学校管理中能充分运用和谐的力量,那么我们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校长应着力培育好外部环境,要和当地政府及各级部门、爱心人士搞好关系,取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其次是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学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头绪纷繁,单凭校长个人的力量当然不可能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在各年级老师的配合下,工作的开展才能顺利。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以平和的心态以及友善的微笑去安排工作和商讨事宜,尽量营造出一种群策群力的融洽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群体力量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推动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发展。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在常规的教育中,除了诸如注重文明礼仪、认真学习、保护学校环境等基本规范外,还应特别注重在师生关系方面的培养。在一些引导和规范后,学生见到老师都会礼貌问好,而教师也不仅仅只是点头,而是当学生问好的时候,给予关切的问候和亲切的回应,让学生觉得自己同样被老师尊重和注重。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的日程顺利进行,使得学校的各项安排和活动都有序地迈步前进。
四、有效管理的灵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