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9 23:02: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职业生涯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今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或职位,并且为达到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准备而进行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从认识自我到了解社会再确立目标最后成功就业创业的有效方法,是让大学生尽快成长成熟、迅速适应社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贡献社会的重要保证。

2.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正逐步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逐步形成,成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逐步到位。因此,大学期间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性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促进大学生技能性就业能力、竞争性就业能力和持久性就业能力的提高。它是大学生个体成才的有力保证,是加强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间短,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因而其现状总体上还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起步晚

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职业规划工作是从孩提时开始做起,从小学开始正规的职业教育,这种长期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而目前我国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到了大学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所以说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异常艰难地运行起来的。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不完善

2.1机构设置不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它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及心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只是作为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这种工作体制会使从业教师将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要目标,从而忽视它的深层意义,影响和制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2.2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人员数量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大都是来自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基本上都属于兼职教师。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经常性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平不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仅仅局限于一些常识的讲解,针对性不强。

2.3缺乏个性化指导

班级授课和开设讲座是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最常见的形式,这种统一的辅导形式不能解决学生个体在生涯准备、生涯试探、生涯抉择、生涯适应过程中的不同困惑,导致大学生个体难以作出适合自身特征的发展判断。所以,学生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需要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

2.4缺乏实践性指导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对职业环境的认识是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但是,面临高校学生人数多,师资有限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只采取简单的理论教学,没有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体验。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就业机制已经发生了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的根本转变,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跟上就业机制的转变,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自己的价值观、能力等不了解,对专业前景、市场动向不熟悉,对相同专业的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不关注,自己职业目标模糊,或有职业目标,却迟迟没有明确的计划。

三、解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存在问题的策略

1.改进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要全面、系统地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必须建立完善化、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1.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高校应转变工作思路,根据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在原有就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由校领导统领,就业指导中心、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学生社团等部门具体实施,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就业指导教师、行政人员、校友、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格局。

1.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组建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要坚持 “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学校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掌握国内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最新动态、最新理念、最新方法,各高校之间多进行有效的交流,做到优势互补。

1.3加强个性化辅导

一是建立职业辅导咨询,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对生涯认识的成长历程,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参考。三是实施职业导师制,导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制定、实施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1.4加强实践性指导

高校应通过专业的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等途径,以志愿者服务、岗位体验等形式,让大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掌握行业岗位需求变化与单位的用人标准,不断修订和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适应性,并有目的地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对策

职业生涯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合素质,实现其人生价值,也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得到了各国研究者、教育部门以及政府的重视。管理学家Rothwell认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体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 职业心理学家Super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把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护以及衰退五个阶段。[2]其中,探索阶段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决策,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课程在这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探索阶段。在国外,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服务体系外,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在校大学生需要将长远规划和现实环境结合起来,清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无疑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不少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理念模糊,在职业生涯设计设计之中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1.规划设计意识淡薄

有关网络调结果显示,33%的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3]由此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与指导,对职业生涯设计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只是知道概念而缺少切实可行的的操作步骤。有些学生把职业设计等同于学习计划和职业目标,有的则把职业生涯设计等同于职业选择。实际上,职业选择只是职业生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因为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

2.职业自我认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是理想化就是很偏激,心理年龄往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对自己的优劣势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容易自责、自怨、自卑或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自我膨胀,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现实与理想相差很大时更是承受不起。更别说在找工作时将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优势、潜力等结合在一起了。

3.职业发展目标模糊

很多大学生职业发展期望过高,希望毕业马上就能找到铁饭碗。没有职业目标,盲目从众,急于求成。很多大学生选择发展的途径是通过考取职业资质证书和学位证书来实现的,将考取研究生作为自己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还有很多大学生同时准备了四条以上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先考研,再考公务员,不行再出国,同时也找着工作等一系列途径。然而这些路径没有内在的联系性,结果悬殊性较大,发展的方向不够具体,因而他们在实际职业选择的工程中往往犹豫不决,并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4.职业实践能力缺乏

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薄弱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量不足和社会实践的质量不高两个方面上,不少大学生大学期间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相对较少就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与外部职业环境的隔离,对职业环境不熟悉,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因而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

二、大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

1.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指的是个体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了解、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兴趣、价值观、个性和行为倾向的过程,也就是要认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自我评估是大学生获得可行性规划方案的前提,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性格、能力、学识水平、思维方式、情商、价值观以及潜能等一切与个人相关的因素。

确定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首先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把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逐步实现。短期目标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职业目标、收入目标、成就感、名望期望,主要是指个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具体目标的实现。长期目标一般是职业生涯设计的较高层次。只有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长期目标。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实现职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优势,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设计的起点,也职业是生涯设计的归宿。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自己的职业行为才会有方向,才能持之以恒的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同时,生活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职业生涯设计应随着职业目标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

明确价值观。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稳定性和忠诚感的来源。职业价值观指导着人们进行各种职业的选择。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然后将其融入到职业选择的过程中。

找寻职业兴趣。大学生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如借助心理测验量表及根据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及建议)逐步发觉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将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和自己的未来职业联系起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圈,从而更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规划设计和职业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不仅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还包括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能力。

2.环境分析

就业环境分析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包括对职业环境、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专业的就业圈、行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等

等。[4]大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时,必须以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依据,并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大学生只有认真地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市场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大学生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社会中各种人才的供给状况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应该密切关注的是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圈的发展动向,然后对以后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3.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将职业发展目标与自己的潜能及主客观条件寻求最佳匹配,在职业圈内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选择的这些职业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需要、价值观以及能力,同时也需要符合客观的就业环境。职业定位应注意以下问题:根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特点、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更适合、更符合自己特点、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分完美的职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5]总之,职业定位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再做出决定。

4.职业实践

职业实践是指在确定了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后,努力地寻找相关的具体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体验职业,培养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积累相应工作经验的过程。大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职业实践,才能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设计是否合理、客观。因为个体在制定规划设计时大多凭借的是思考和想象,主观的东西难免有偏差。因此,职业生涯设计需要通过客观的职业实践来检验合理性和正确性。在职业实践中如果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规划不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外界的就业形势,那就要依据客观现实再次调整规划设计,然后重新进行职业实践。大学生在校期间及寒暑假可以先根据自己所选定的职业做份兼职,通过实际工作,去亲身体验该职业,从而缩短进入社会的时间,更快捷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5.职业修整

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理论把人生看作职业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美国学者Sup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论,他将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时期。[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Schein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九个阶段。[7]个体职业生涯的过程也是个体自身职业心理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参加职业实践,职业心理得到不断发展,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兴趣、需要、能力都会随之发展。职业环境、社会环境更是日新月异,所以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要根据实际变化来适时地调整。在此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设计行之有效,就须根据变化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评估与修订。重新修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以及计划和行动的变更等。在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的反馈调整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根据自身发展的变化进行重新审定自我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庆琳.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认识误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9-81.

[2]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27-28.

[3]刘万永.高校就业指导还是季节性快餐[N].中国青年报,2001-11-12.

[4]万四平,贺志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今日科苑,2009 (10):295-296.

[5]冯媛媛,廖晓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述论[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36-38.

[6]仵林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9-11.

篇(3)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意识淡薄、自我认知不足、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欠科学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多方面搭建沟通与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和深入,着力建构服务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仍是大学生中间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回收的问卷中,仅有13.53%的学生有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其余大部分学生中,有的对职业生涯的概念和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有的则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着缺陷,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帮助学生科学规划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进入大学前很少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对所报读专业缺乏基本了解,志愿的选择大都是家长包办,入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相差甚远,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二)自我认知不足,职业目标和取向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个体对于自身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权衡。而从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上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上有浓厚的感性和主观色彩,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69.8%的学生是没有借助职业生涯测评体系,而是仅仅通过自我分析和听取旁人评价来完成自我认知的。自我认知的不足,使大学生在职业目标的选择上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职业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会将薪酬、工作地域和社会地位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却很少把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空间摆在首要位置;有不少学生甚至坦陈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受到亲友等人的影响。这种状况导致他们不仅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而且加剧了今后职业生涯中的盲目性。同时,自我认知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到职业取向的清晰度和科学性。很多学生在选择和确立职业目标的时候,准备了多条可能的发展路径。这看似目标明确准备充分,但往往因为发展路径之间差异很大,而路径间彼此要求的个体核心能力缺乏内在联系,实则行之无效。

(三)职业准备不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调查的学生中,经常密切关注自己倾向的职业变化趋势的占23.3%,而明确了解自己倾向从事的职业的具体情况,诸如工作内容和挑战等方面的仅占22.7%。大学生对于倾向职业的了解不充分,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盲目,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构建适合职业需要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导致他们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的时候方向不够明确,虽然很多学生选择了课外兼职,且不断地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并没有把这些行动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相结合,而只是单纯地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践经验和初步的职业技能。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面对心仪职业才发现自己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四)职业生涯规划欠科学

职业目标的模糊和职业准备的缺乏必然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笔者所了解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看,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过于主观和空洞,多数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起伏情况,在计划中不仅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而且缺乏为客观环境变化而预留的调整空间;二是急功近利,不少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忽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渐进性和阶段性,表现得盲目从众、急于求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定位是否准确,规划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职业的成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问题,固然有学生本人的主观因素,更与现今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咨询不到位等有直接联系。从以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从如下两方面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一)善用家庭影响,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和深入

我们的调查中凸显的一个问题是,尽管大学生们的家庭背景不尽相同,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专业还是职业的选择上,仍会深受家庭的影响。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刚起步,家长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大多数家长们目前还谈不上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鉴于此,我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此方面大做文章,利用有效方法使家长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积极参与、支持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源上促进大学生树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观念。

1.在招生宣传工作中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在报考高等学校的时候,很多家庭往往是通过招生简章以及学校网站上的专业介绍,或者仅仅是通过自身主观的喜好来确定所要报读的专业。因此,高校招生宣传资料的内容应进行丰富和拓展,在已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等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专业就业前景预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和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等内容,并用适当板块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样考生和家长便会在选择专业时更容易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能够从就业需要的视角对所报读的专业有较为充分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减少他们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

2.善用家校沟通渠道,合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宣传教育。家长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应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出谋献策。一方面,高校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所学专业的介绍会,将就业的方向及前景、社会对专业的需求、专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等,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帮助家长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家校联系和沟通,使家长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社会实践及职业素养情况,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并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反馈给家长,促进学校、学生及家长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帮助学生做好切实而又理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着力建构服务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体系的建设。职业测评是指对未来职业的预测和评价,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和就业观。测评工具的选择需要注意科学性。目前我国多数测评工具从欧美引进,由于我国与欧美国家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这些测评工具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互联网上的免费测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缺乏信度和效度,有的则不适用于在校大学生。为了避免学生自我认知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高校有责任选取和引进合适的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测评工具,并请专业人员做好职业测评工作,尽可能地在校内各年级学生中普及职业测评服务。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多层次、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状况进行测评,以便为不同阶段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要教会学生掌握认识自我和外部环境的方法,也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为某份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应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对许多高校而言,可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两个原则:分专业和分阶段进行。分专业,指的是各专业应在坚持课程标准化的基础上,再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相关行业的需求情况和特征,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课程凸显专业特色及实际指导意义,从而避免过于整齐划一而流于空洞;分阶段,指的是合理安排课程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课时,并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指导。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观

如果你问现在的大学生,关于毕业后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哪些想法时,他们可能会给出以下一些答案:

“我一定要慎重选择我的职业,选择了之后,就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一辈子。”

“我也不清楚我将来能做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相关的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告诉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

“只要有兴趣,我就一定会成功。”

“世界变化太快啦,未来是没有办法计划的,踏踏实实走好当下就可以啦。”

“这个世界上,男女分工是很明确的,有些事就该男的干,有些事就该女的做。”

这些表述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其实都经不起推敲。只是未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对自己将来职业的想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变他们的不成熟想法,树立正确、健康的职业观。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教育、发展、培训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职业生涯的特性来进行,首先是发展性。人是职业生涯的主动塑造者,在人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这些追求不停地变化与发展,个体也就不断地成长,所以,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次是独特性。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现实环境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相同,没有一条成功的道路是一样的。最后是固定性。所有的职业设计,不同阶段的追求都是为个体的最终职业目标服务的。不管各个阶段的追求如何变化,个体的最终职业目标都不会变。若最终目标不断变化,个体就无法为自己做出一个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个体的最终目标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个体的价值观和所处的客观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最终目标的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允许,并且也认可这种变化的存在,但是这种变化不宜过多,因为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会彰显人生的不稳定性,增强个体的挫折感。

在当今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很多方面的意义。对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了解现实环境,尽早地明确目标,针对目标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二、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形成了成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一个不成熟的人是无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觉得身边诱人的职业、我感兴趣的工作很多,我该怎么去选择呢?”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身边漂亮优秀的女孩子也很多,你该挑选哪一个作为你的女朋友呢?”当然这只是笑谈,不过挑选职业与挑选对象之间也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你可以有多种尝试,但是最终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在不停地跳槽、就职尝试中,你将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在本学院,我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在择业标准中,学生选择排前五位的如下表:

现实生活中,五项兼有的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大学生没有确立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面对五光十色的职业场时,就会不知如何选择,迷失其中。

(二)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当今很流行的对幸福人生的一句概括就是:每天下班想回家,每天醒来想上班。意思就是说,每天下班了都想着要赶回家里去,因为家庭能带给自己温暖;每天早上醒来就想去上班,因为工作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也热爱这份工作。而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却是很多人:每天上班想下班,每天下班找朋友。上班毫无激情,苦耗人生,在家中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只能在外寻求安慰。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状态,但是,每天上班想下班却是很多人都会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态度。偶尔的倦怠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都处于这种消极怠工的状态,这可以说是没能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缘故。那如何才能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呢?以下几点是必须具备的。

1.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力。

对自己的充分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其中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了解。有很多问题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就得搞清楚,如“我是谁”,“我的兴趣在哪里”,“我有哪些能力”,“我会秉持什么样的信念或者是态度来面对生活”。有的人光凭兴趣却忽略自己的能力,他是不会成功的;有的人光看中物质条件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是不会快乐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开始也许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断改变的,我们通过不断地汲取信息,参与实践活动,让模糊的答案渐渐变得清晰,自己就会更加清楚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还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我行,我可以!”要经常鼓励自己勇于面对,敢于创新,别小看了自己。

2.全面了解社会环境,职业角色。

在大学生走上社会前,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知之甚微。片面、不成熟的了解,会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正是由于对社会、对职业的认知不够,才会让有的大学生产生“有些工作就是该男的做,有些工作就是该女的做”的想法。

有些职业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带着很多光环,这些光环具有诱惑性和欺骗性。比如演艺明星,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生活风光迤逦,实际上的辛酸和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再比如现在的很多社会舆论会指向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这会让我们的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回避这个职业,认为“医生都不负责任”。事实上,很多的医疗工作者都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辛勤劳作着,这是一份伟大的职业。只有去除了这些职业周围围绕的或好或坏的光环,让它们还原为最本质的工作时,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去了解这些职业,知道自己若选择了这些职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同时,我们还需要去除职业偏见。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人们却迷失在职业带来的光环里,高呼着:学会了“屠龙术”却拿起了“杀猪刀”,浪费了人才。什么是“浪费”,浪费是不想屠龙,却学了四年的屠龙术;浪费是想去杀猪,却每天都在屠龙。这个学会了“屠龙术”却拿起了“杀猪刀”的小伙只要他是充满兴趣地进行杀猪,那他就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不管是杀猪还是屠龙,在这份职业里他都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那他就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职业道路。

3.合理利用测量工具,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

现在高校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都是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等,用得比较多的有MBTI职业性格分析,霍兰德职业兴趣分析,等等。

这些测量工具是帮助我们了解自我的好伙伴,从一个方面来说他们给我们一些信息,让我们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方向更为明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并不能代替我们做选择。我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测试结果应与我们内心的方向相结合,也许一些天生的缺陷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但若我们认准了目标,并为之努力,就不会有遗憾。

4.尊重个体化差异,培养学生自我决策力。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和家庭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化差异,帮助学生做出最优的决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以大学生初进校为例,他们自进校就已经初定了将来的职业方向,专业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大学中最普通、最直接的生涯探索过程。这些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也很喜欢,是自主选择的;一类是通过服从、调剂进来的,他们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学习的时候也毫无动力;还有一类是懵懂无知型的,专业也不是自己填的,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最重要的自己喜欢什么,他们也不清楚。所以,在学生进校初,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们介绍专业,让他们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然后帮助他们完成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重要选择:离开这个专业,重新选择或是喜爱这个专业,认真地学完这四年。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他们走上适合自己的道路。

完成了第一个重要选择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日后的大学岁月里,帮助我们的学生规划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培养他们面对重要的职业生涯决定时的决策能力。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决定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该决定带来的一切,需要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曾经有个学生,每次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就摇摆不定,鱼与熊掌都想兼得,不愿意承担“失去”的后果,工作从上海转到了南京,又从南京跑到了成都,现在又辞去了所有工作,回到南京准备继续学习。他很痛苦地告诉我,他的人生太不稳定,让他总是在不断地颠簸。我告诉他,你这就是缺乏人生规划,缺乏决策力,缺乏对自己充分了解的结果。

我们要帮助学生做一些决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在面对重大的生涯决定时,要学会如何去抉择,如何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让自己后悔。

三、对大学生入校前教育的思考

台湾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说:“学校学生中有顺教育者、缺教育者与反教育者,此三类学生,分别来自顺教育、缺教育和反教育三类不同的家庭,如果将现社会青少年问题视为一种“教育病”,此病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1]P37。

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职业倾向都与其家庭有着莫大的关联。家庭教育和家庭资源会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以及将来选择职业的方向。所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家长需要充分重视,早日为自己的孩子制定目标。

家庭是影响学生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入校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也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影响。高考志愿的填写就是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笔,所以,基础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交给学生如何应对高考,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

篇(5)

面对这样的市场.大学生必须调整好心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这对大学生来说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迈向社会、必须完成好的第一课。

一、就业市场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平民化教育”了。现在的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扩招从1998年108.4万到2005年475万人(2006年预计500万人!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含各种层次的在校生)。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短短6年内翻了两番。“在这样的招生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如果大学生在就学期间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就会出现困难。加之大学生多数是一些独生子女,对工作和待遇期望值过高要求脱离实际、好高鹜远,势必进一步增加就业的难度。长此以往,对家庭社会、学校、大学生本人以及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遗症。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般认为: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并经过分析、测评后对自己未来的一生中所承担的职业职务和相应历程所做的中长期的预期规划与具体设计。

事实上在高校中,大学生真正知道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吸取的。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小学便开始。在一种没有压力、不马上兑现的氛围下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早期熏陶和培养这时的教育是潜意识的、游戏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兴趣“。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具备和培养,鼓励年满14岁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进行各种打工锻炼这种打工对于家长或者学校来说并不是让学生要挣多少钱,而是培养他们“早期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打工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学习所需。

所有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对于职业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往往是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国家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主体,学生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客体。但是现在国家已经从就业责任的主体变成了就业责任的客体,学生则从就业责任的客体调换成了就业责任的主体。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革,在这种重大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面前我们的家长学生、学校没有跟上这种变革的步伐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随这种变革作相应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的职业意识就业观念未改变;没有把职业兴趣、职业设计意识从小培养。最终所导致的问题就是:大学生面对现实普遍都不适应茫然、仿徨恐惧、失望,他们感到困惑。这种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本人在就业上的困惑,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困惑,是一个社会的困惑。所以面对目前的就业市场我们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几点思考

1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必须在早期培养。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萨帕的研究认为:人的早期职业生涯发展分三个时期即幻想期(4-10岁),表现为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兴趣期(11-12岁),表现为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能力期《13-14岁》,表现为开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由此而来.在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形式多样。如:举办一些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等活动;每隔一段时间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单位或者个人到学校介绍各自的企业和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融的我们只有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职业的问题,看来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应该也必须在早期培养否则很难适应职业市场的变化。

2、建立学校和社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据在我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抽样调查的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服务“不满意”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对社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了解甚少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又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或者感觉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进行规范、持续、专业的职业生涯就业咨询、指导或者设计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学校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对在校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当然的一部分。目前学校缺乏“一对一”“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这也是出现学生“不满意‘’和“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管理职能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机构这种专业机构所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自然外延和补充。学生可以在学校内得到指导也可以在社会上得到指导。

篇(6)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

随着高校的扩招,能进入大学深造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学能把自己打造成怎样的职业人,自己可以怎样去学,能学到什么,是很多学生大学几年里都不明确的问题。很多同学认为,经过艰苦的拼搏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和家人的目标,已经是“船靠码头人上岸”,可以松口气歇歇了。从此对学习的要求基本是能混就混。某大学曾对200名新生进行“入学后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的调查,结果发现,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40%同学回答是“希望有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这些表现主要是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目标不明确,没具体学习计划,所以总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只有明确了将来要做什么,才能确定现在该如何努力,才能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高校学生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完善自我培养的计划,从而走出迷茫,培养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完成走上社会轨道的过渡。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都会问:“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现在准备什么?”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一个思考:我大学毕业要去哪里工作要怎样的工作?又要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那我在校的三年要学到些什么知识,要怎样去锻炼自己?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自己对写作感兴趣并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去参加学校文学社,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能培养自己的特长,并发挥这种特长。因为有目标有计划,努力的过程也就更加明确更加有动力,所以能更有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人云,规划就如一张地图,指引你如何走;让你把握好现在,更清楚看待未来。

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之前,必须让学生知道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1、知己

人是难以捉摸、善变的,知人难,自知更难。北宋的大文豪苏轼曾说过:“人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先认识自己。我喜欢的是什么工作?我为什么喜欢?为获得这份工作,我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我的实力在哪里?可能遇到的阻力是什么?我能否逾越阻力?我还需要什么教育背景?我如何获得这份工作? 当弄明白自己所要的以及自己的相关条件时,才会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所有的一切都因自己而开始,这足以说明探索自我有多重要了。自我认知包括认识自己的道德品质;认识自己个性特征:气质 、性格;认识自己的兴趣:有趣、乐趣、忘趣 ;认识自己的能力,包括体力、智力、知识、技能等等。因为很多学生不肯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所以很多人会不乐意努力去认识自己。为了让学生能更积极更有兴趣的参与到这一认知活动过程中来,可以设计一个了解自己心灵的游戏,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有更清楚的了解。在课堂上罗列出一些生活琐事的做法,让学生去测定自己是否受同学的欢迎,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长处短处,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从小事去做好,让自己努力地去变得优秀。

2、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要让学生知道,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除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以外,还要对自己的周边的形势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如,家庭条件,你出生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家庭经济情况如何?你爸的关系网大不大?亲戚朋友能帮上忙吗?这些都清楚了,自己心中也就有数了。还有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等等,都要有个了解。清醒地认识所选职业在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所选职业究竟是处于发展期?高峰期?还是衰败期?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今后的职业生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职业能更高机率地带来一个充满阳光的职业生涯,也能更好的体现个人价值。而这一些,学生可根据目标方向,在学期间多了解职场动态,随时搜集相关信息以利于参考判断。

3、抉择

认识了自己,了解了环境,接下来就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了。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价值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去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解成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所以目标不是惟一的,要分层次、分阶段,而且近期目标要明确、可行。如,面对大一的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复杂化、目标缺失或模糊的迷茫,如何应对呢?告诉学生,这时期的目标主要就应该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学到自己要的知识、能力。具体的可以向师兄师姐,老师请教,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融入新的集体中,多加入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明确大学的下一步——就业、工作。这样具体地引导学生,学生就不仅能很快走出迷茫、适应环境,更知道该如何去给自己确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甚至是长期目标,从而更好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4、反馈

虽然确立了目标,制定了计划,但实施的过程还是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引导学生及时审视内外新环境的变化,然后对自己的目标、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调整和调试,以期让自己的规划更切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让它变得更加行之有效。

(二)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通过前面的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心中已有数,但如何能让这一计划对学生更有指导作用呢?那就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计划书。这样,目标方案就有了具体的方案可参照执行,而不只是心中的一个念想了。写计划书时,要给学生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才不至于让学生无从下手使得规划半途而废。如包括的内容: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环境分析;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成功的标准;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等等。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学生也就知道如何高质量地去完成这一作业了。

大学生终将要从单纯宁静的校园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才能成功迈上人生新征途。而我们辅导员,作为他们这一角色转换时期的引路人,应该转变观念,创新内容,在学生大学生涯中发挥最大的指导作用,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打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黄洪旺,梁洪,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J】中国市场,2006,(52)

【2】赖新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7.5

篇(7)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直认为“未来尽在掌握”是要有规划做前提的。做一份完美职业生涯规划,对我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毕竟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比随遇而安好的多。经过一番斟酌,我决定将我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付诸于文字。但它所代表的仅是我想发展的大体框架,决不是细节,它所起的作用仅是鞭策我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催化动力的添加剂。虽然这两个“仅”字听来有些微不足道,但它包括了职场生涯中的两个重要元素:目标和动力。在拥有能力及动力的前提下为自己的目标拟订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当我在确定目标之前,我做了一番自我盘点。用“不妄自菲薄,不随意浮夸”的态度看待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 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盘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做事绝不拖拉。考虑事情详尽周全。在学校曾担任广播站主播及主策划员。擅长文科,大专文化和文字基础非常扎实。学习中有种不完事不罢手、不完美不结束,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好强的性格形成了我越挫越勇的学习态度。对待困难决不服输,挑战自我的个性非常明显,当然这些是在自己所及的能力之内,从不耍嘴上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

劣势盘点:感性化,稍微欠缺理性思考,很执白,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好强的性格同时也常常导致我急功近利,做事情太过要求完美。

我的社会角色是大专院校二年级学生,待考的职业证书有英语四/六级和PHOTOSHOP大师认证,这些对我实现职业目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学无止境的,如果有机会,今后还要进行各个方面,对专业有帮助的强化。我的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型且极度好强。兴趣爱好很广泛:音乐、唱歌、跳舞、书法、写作、绘画、艺术设计,在社会上喜欢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兴趣爱好使我愿意做的事情很趋向挑战化,超越化。我不喜欢老套的东西,而是喜欢推尘出新,21周岁的我正值花季,大好的前途与光阴正是这个年龄所拥有的,所以我很满意这个年龄段的自己,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如果没有稳定的基础与过硬的本领,是不能为事业做基石的,除此之外,我关注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现在的职业行情,IT事业的走向以及趋势,这些对自己的就业道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一个专业并非是为了一时的兴趣,而是为了日后的谋生所积聚能量,然而又并非为了谋生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是兴趣,谋生则是根本与结果,所以,静观其态,在发展所需要的IT行业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这样就具备了根本的目标,朝着这个有彼岸的目标前行是不会出现盲目追溯的可能,拥有韧性个性的自己相信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解决问题

现在就读的专业也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的梦想。我也相信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好。对于处事情绪化、不理智的缺点,我正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在生活琐事中将其缩小并纠正。对于学历文凭的缺陷,我希望可以继续深造,并拿下一些技术类证书,同时也用社会经验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职业取向

我性格开朗,喜欢新鲜的事物,属于比较“前卫”的女生。整天做老套的工作和压模式的生产作业一定不适合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我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创新、策划动漫的工作,这两种工作和我的专业相符,也算学以致用。目前为止,我不想刻意地把自己限定在具体的哪个工作岗位上,但艺术设计和动漫设计师一定是我的首选。

具体规划

根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我认为自己正处于过渡期,在离开大学之前,也就是选择专业的过程中,我已经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趋向埋下了伏笔,而现在,这种职业趋向也已经基本稳定。因此,我做了这样的规划:

A—2008年~2009年 取得大专院校毕业文凭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有实习成果和经验并提高自身素质。

B—2009年~2010年 修读动漫学院并正式工作、适应工作。在此期间,我允许自己转换数次工作,以亲身实践让自己清楚:到底要从事哪一种工作。

C—2010年~2014年 为自己的职业定位,熟悉工作,修读一些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课程并攻下证书。工作上轨道,能对自己职场生涯中所发生的问题及困惑应对自如,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一名职场干将。

D—2014年~2024年 用10年的时间,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至少在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上小有成就。

E—2024年~2027年 寻找其他契机,发展自己,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尝试其他的工作,并确定未来10年自己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