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4 05:53: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

音乐基础知识是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感知音乐、享受音乐、提升音乐审美境界的助跑器,是促进学生音乐实践顺利进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有力武器。因此,它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渴求程度。

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诸如视唱练耳、和声知识、音程知识等一些冗长、艰深枯燥的内容已从教材中消失,音乐课变得不再玄妙、难懂,学生对音乐课不再望而生畏。这正是落实音乐教学大纲,重视基础教育实践的表现,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不少音乐基础知识也由原来的显形呈现转为隐形呈现或零散呈现的方式。这种呈现方式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感受到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虽然摒弃了旧教材专业性太强的弊端,但同时也给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有弊大于利的倾向。

首先,我们来看它有利的一面。随着音乐基础知识的隐形呈现,教材中的显性内容大幅度减少,课本毫无疑问会给人一种简洁、清爽之感,另外,一些简单易懂、富于联想知识的隐形呈现,有利于激发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无词歌”、“速度”、“力度”、“旋律线”、“重复手法”、“无伴奏合唱”、“变拍子”等音乐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联想去找到正确答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练习涉及“协奏曲”知识,教师就可以一改过去先念定义、解说,然后欣赏体验的老办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屏显演奏视频,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再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一个知识点“前奏”,第四单元有“间奏”,在课本中它们都以显形呈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但我个人认为从字面上看它们非常容易理解。因此,每当上第二单元时,我通常会先提问:什么是“前奏”,然后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定义,再告诉学生,有些歌曲有“前奏”、“间奏”、“尾奏”。那什么是“间奏”、“尾奏”?由于有前奏作为铺垫,很多学生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准确作答,然后结合欣赏谱例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对“前奏”、“间奏”、“尾奏”有一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且不易忘记。这不仅可以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可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可以改变教师一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富有创意,以上有利因素可见教材编辑专家的良苦用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它不利的一面:

1 增加教师负担

课改后,我们在人教版的课本中再也看不到常用音符表、休止符表、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然而在教学中,又常常与这些基础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调式知识,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册都涉及,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企望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理解,恐怕难以如愿。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好花红》就提及歌曲采用五声音阶(do、re、mi、sol、la)为羽调式,那五声音阶为什么不是(do、re、mi、fa、sol)?什么是羽调式?羽调式有何特征?如何分辨?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小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提示选择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那什么又是五声调式呢?面对这种蜻蜓点水、遮遮掩掩的知识呈现方式,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如管中窥豹不得要领,到头来往往还是不知所云,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说和板书说明,并结合一定量的谱例进行分析讲解,然而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脑海中积淀的知识是有限的,五声调式知识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并不过于深奥。如果能把基本概念明明白白地呈现给学生,并结合一个单元的谱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欣赏、分析、验证,不但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学生能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还不易遗忘。另外,有时为了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授一些教材涉及而没有呈现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课前花费不少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正确传授给学生,否则就会出现象高水准的第九届中南六省区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一位小学教师给“二重唱”下的“由二人演唱的形式叫二重唱”这样不够完整、不够科学的定义。

乐谱知识就更不必说了,每单元的歌曲演唱、音乐欣赏中的主题视唱等都离不开它。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乐谱知识是很有限的,再则由于音乐知识贯穿的零碎,很多乐谱常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能牢记在心,加上很多教师在识谱教学方面基本上采取模唱或随琴、随录音跟唱的听唱形式让学生学唱新歌,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上是基本不识谱的。本人就曾对本校两届初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7%以上的初一新生分不清最常用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这种连最基本音符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别说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参加各种合唱、合奏活动,就是要完成《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3-6)年级学生能够识读简单乐谱的任务,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要达到《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让(7-9)年级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利用民歌素材为诗歌编配简单的曲调这样的目标,更是天方夜谭。升入初中后,随着歌唱教学比例的锐减,加上课本删除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常用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就更为模湖不清了。

在教授旧教材时,如果学生对常用音符、休止符记忆不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复习音符常用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的识谱水平还是不错的,而如今删除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表,初一的歌曲往往节奏比较复杂,说太多乐谱知识学生难以消化。这时教师还要板书罗列各种不同音符进行识辨复习,学生必然失去继续学习的耐心,从内心深处拒绝学习乐谱知识。此外,由于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对不少学生来说,上一周讲的知识,下一周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这种无效率的学习既让教师付出巨大的劳动,也使学生陷入迷茫无知的境地。

2 滋生学生不良习惯

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现行的音乐课本,尤其是初中、高中音乐欣赏内容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欣赏体验中渡过的,期间适时出现的隐形音乐基础知识,常常唯有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讲授或多媒体展示解说,才能获取,如:交响诗、交响音画、节奏、音色、音乐剧等知识,由于专业性较强,学生不易于接受,通常需要教师激情引导、传授,学生才能领会,如:曲式知识,实际上小学一年级下册就有随音乐感知乐段的练习,然而当我给学生做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曲式练习时,很多学生似乎从未接触过曲式知识,问我什么是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知识虽然隐形呈现,然而,为了让学生弄懂,我还得从常见曲式结构、乐段常见对比手法、结束感等展开说明,并结合谱例进行分析,学生才能慢慢接受。又如:演唱、演奏形式在小学课本中也比比皆是,打开小学课本我们常常都能在乐曲或歌曲的曲名下方看到标有演唱、演奏形式,如:女声二重唱、男声四重唱、领唱与齐唱、钢琴独奏、民乐合奏等,相信这些知识小学老师不止一次讲解过,然而当我要组织学生完成初一上册第六单元《旋转舞台》竞赛练习四:“将所听到的歌曲与相应的演唱形式画连线”时,不少学生竟然问什么是演唱形式?什么是二重唱?轮唱?更有甚者以为合唱就是齐唱。又如:初一下册第六单元音乐欣赏《敢问路在何方》有一练习,要求学生找切分节奏。什么叫“切分节奏”?小学四年级“五――环球采风”中《木瓜恰恰》曾提到第二部分用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喜悦之情。也许是时隔多年,学生早已忘却,而且由于专业性太强,无从猜测,在课本中也找不到答案,我还得从强弱规律开始讲起,辅以板书举例分析,听辨感受、印证,再让学生做练习,但很多学生还是水过鸭背,下周复习这些知识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由于在课本中找不到这些知识,不懂的学生还得问老师或同学,遇到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懂也不敢问,加上长期以来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和不被重视的原因,不少学生不懂干脆不问,慢慢地,课本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从近年来学生不带课本上课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可见一斑:过去上音乐课一般只有个别学生不带课本,同样是切分节奏,学生看看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够领会其中的真谛,完成练习,即使忘了,打开课本又能找到答案。如今初、高中学生不带课本上课的现象已司空见惯,为此,我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给不带课本上课的学生扣分、给带课本上课的学生加分等,然而收效还是不尽人意。从第九届中南六省区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没有一位教师提供课本、只有部分教师提供歌谱、个别教师提供参考资料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根源所在,歌谱实际上也已成为一种道具,因为,不少课件上已显示了完整的歌谱或所要学习的歌词,学生并不能从课本中获取更多需要了解的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依赖教师讲解、看视频,不愿看书、丢弃课本、不懂得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不良习惯。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有它可取的一面,如:一些简单易懂、富于联想的知识以隐形呈现的方式出现,更能激发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剌激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但是,复杂难懂、难记、多用的音乐基础知识,采取隐形呈现的方式,不仅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也让学生失去从书本中吸取营养、巩固知识的参照物,令学生丢弃课本,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鉴于上述原因,建议编辑教材的专家们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多进行实地调研,使音乐基础知识能以更好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如饥似渴而更有效率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塑造新一代高素质人才作贡献。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篇(2)

关键词: 音乐基础知识 发声方法 音乐欣赏 三分钟

音乐教育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目前教育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我遵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青少年身体发育阶段的变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办法。

一、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练习发声的黄金时期,随着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成长,如何正确解决变声期和变声后的练习问题,以免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不正确的练习方式对学生身体尤其是声带造成损伤和破坏,是中学时期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少学生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到高音时,累得面红耳赤,虽然音量很大,但声音粗糙,缺乏美感,且容易“跑调”。针对这些情况,要指导学生走出误区,用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

1.用哼鸣(M)练习。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似的,哼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像从鼻上端(眉心间)发出似的,气息要做到“匀、慢、稳”,哼唱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

2.注重呼吸弱声练习。让学生体会“闻花香式”吸气,且要自然,不抬肩,呼气时均匀连贯,腰腹保持吸气时向外扩张的状态,弱声唱法的好处在于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且有“焦点”,声带的张力适度,使不该用的肌肉放松。

3.歌唱的共鸣。人的共鸣箱大部分为头腔、口腔和胸腔,首先让学生就像打哈欠似的把喉咙打开,在这种状态下,歌唱便有了初步的口腔共鸣。然而我们歌唱时,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某一声区,而是混声,且随着音区的变换,共鸣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要教学生对不同共鸣区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视唱、音准及节奏三者环环相扣

音准和节奏训练是视唱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环节,而视唱训练能为学习歌唱、器乐,进行音乐欣赏打下基础,提供条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把视唱放在首位,加强音准和节奏方面的训练。

在视唱教学中,首先从音阶练习入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依次唱好民族五声的宫、商、角、徽、羽调式音阶,并在唱好民族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4”和“7”这两个音阶。一般来说,对不含“4”、“7”这两个偏音的自然音程,学生较易掌握。而一旦含有“4”和“7”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呢?我用“音阶填空法”训练,效果不错。如7―2大六度音程,学生一时难以唱准,这时教学生用唱音阶的方法从7音找到2音(中间被填空的音只能默唱),再直接唱7、2两音,并让学生记住音高位置,如此反复练习几遍,学生自然就易唱准音符了。

三、加强音乐欣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他们进行一些内容丰富的音乐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逐步懂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表现和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提高鉴赏水平,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如第一册音乐欣赏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全曲由三个小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开始至“高粱熟了”曲调的跳进内切分节奏的应用,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和游击队员保卫黄河的英雄气势。第二部分,“万山丛中”至“逞英豪”节奏灵活,歌颂了为保卫黄河、祖国而战的游击队员。第三部分,“端起了土枪洋枪”至“保卫全中国”紧凑的节奏加上休止符的运用,紧张有力,逐渐进行到全曲的。特别是在二、三部轮唱的过程中增强了活跃气氛,表现出革命武装力量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大海之中。学生用活泼明快且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激昂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时,更增强了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四、巧用课堂三分钟

三分钟,虽然只是一节课的1/15,但用得巧、用得好,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新课引入前巧用三分钟。一节课后,学生们脑海里还会被一道难以解答的几何题或一个单词、句型所困扰,心情一时难以放松下来,而下一节音乐课要想上好,我觉得先用三分钟让学生唱一唱以前学过的歌,拍一拍较轻点的节奏,等等。这样,学生的情绪、思维就会很快稳定并转移过来,有利于新课的传授。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鉴赏 鉴赏能力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58

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给学生以知识,同时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音乐教学肩负着重要责任,首先应该教授给学生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水平更上一层楼。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一、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展开论述。先分析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在使广大初中音乐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音乐教学的题中之意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是音乐学科教学的题中之意。虽然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学科素养,然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初中阶段,学生既需要掌握大量的音乐基础知识,同时又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学生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还是想要在音乐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初中学生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群体,但是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教师应该将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二、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生想要从更高的层次去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与内涵、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既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本人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兢兢业业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进行音乐鉴赏的基础

较之于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凭空开展培养活动,应该将鉴赏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扎实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所谓鉴赏,是对作品的品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正确的评析,因此,本人建议初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将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

(二)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

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同时音课又未被列入考试范围内,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音乐学科学习。较之于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通过个人的研究与探索去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就显得示范重要。为了通过有效的示范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将自身的体会与学生分享,使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鉴赏,并使学生掌握进行音乐鉴赏的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

对于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些往往停留在感官层次,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先应该让学生鉴赏一些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快速感触到进行音乐鉴赏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信心。再逐渐引导学生去鉴赏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进而达到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音乐鉴赏的机会,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为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提供广阔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上文已经提到,对于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群体,同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与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大胆的进行想象,发表个人独到的意见。为了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音乐鉴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较为独到的见解,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篇(4)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foundational and practicality

【Abstract】The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ut the music lesson is also a practical very strong discipline, whole set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basic skill’s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 participated in music the artistic practice to unify closely, enabled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study spiritedly on own initiative, improved music qua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Elementary student; Music teaching; Foundation practice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图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作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图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篇(5)

一、强调 “素质教育”、“兴趣培养”,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音乐领域的一切卓有成效的活动都要以具备一定的能力为基础。在社会音乐生活中,我们可以普遍看到由于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够而产生的种种尴尬与无奈:很多专业歌手、专业剧闭演员不懂乐理、不会识谱,单凭 “口传心授”学唱新曲;群众业余音乐活动形式上轰轰烈烈,而讲规范、有品味者寥寥无几,心理上的巨大热情与实际艺术效果不成正比;青少年盲目追星又总是不得要领;中老年欲显风彩却无能为力……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我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阶段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严重缺失,这种“只吃赁,不养鸡”的观点和做法,不利于社会整体音乐的普及与提高。

笔者以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完成基本乐理、基本歌唱能力和基本欣赏能力教学外,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足要使多数学生具有 “识谱能力”(简、线均可)。

众所周知:学文化要从 “识字”开始。而学音乐又何偿不是从“识谱”开始?“咿呀学语”式的教唱几首歌曲、轻描散淡地讲一点乐理、稀里糊涂地听几段中外名曲却由于不会识谱而全然没有主动驾驭和良好感受音乐的能力,这样的音乐教学对学生来讲恰恰是迷惑、被动和枯燥的,所谓“陶冶性情”并没有真止建立在音乐功能之上;对教师来讲,无论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阶段还是各个环节都会感到非常吃力,而且难以收到令人愉快、满意的效果。因为,我们只想“砍柴”而忽视了“磨刀”。

二、注重轰轰烈烈的 “提高”,不能忽略扎扎实实的“普及”

各类演出、比赛、考级、选秀活动确实也显示出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累累硕果,而且对锻炼、选拔、培养音乐专业人才和活跃社会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教师们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是应予充分肯定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受急功近利和社会心理浮躁环境的影响而更加关注表面荣誉和轰动效应,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知道,基础教育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知识技能基础;二是大众普遍受益基础。因此,我们应一再强调: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 “尖子”提高与全体普及结合起来;把训练专业技能的高难度与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结合起来。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普通学生,而且也适用于各级各类“音乐专业生”。例如,我们不仅看到很多声乐学牛在基础知识和视唱技能力方面的不足,甚至还常常看到很多器乐学生在此方面的不足,一些钢琴已弹到九级的学生乐感很好、弹奏也好,但对涉及到乐曲的相关知识、内容、背景却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独立视唱简单的旋律谱;有的学生单手视奏就弹不准节奏,这就说明教师忽视了“双基”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的“心里听觉能力”和“视唱经验积累”不够,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不断矫正”在音符位置上获得了一些“对谱”经验。

以 “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二者不可偏颇。只靠几个“特长生”和几块“奖牌”,是不能体现和提高整个国民音乐教育水平的。因此,基础音乐教育不能舍本求末,不能失掉“基础”。

三、把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摆上重要位置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她的保护和继承不只是少数专家和某些部门的事,而是全民、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对于处在青少年全面发展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讲,通过学校规范而系统的音乐教学,使全体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民问音乐有所了解、热爱,这对乐种保护、传承至关重要。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任何 “材”都不可能包容其全部,难以尽善尽美;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特长、能力和艺术修养、偏好也千差万别。因此,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搞“一刀切”。但至少应该在完成课本规定的内容外,充分利用各种空间,适时插入本地区、本民族音乐内容,通过教师对其艺术特色的讲解、赏析经典作品(听录音、看录像、看现场演出)和学生学唱(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家乡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发现有特别爱好并俱天赋者,还可积极举荐、特殊培养。 转贴于

四、提升教师的素质、科学使用教材

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音乐艺术有它的特殊性,音乐教学也始终是一项创造性、灵活性极强的工作。感性和理性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提高、因材施教的客观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变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些素质又是以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为基础的。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要不断保持和充实自己那 “一缸水”,勇于吸收古今中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作为主战场,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特别是视唱技能为首攻目标,以音乐的感染力和师生的审美追求作为教学的内在动力,以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标准,全面提升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水平。

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国家教育部门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指导性、通用性、普遍性原则而编制的一套系统教材,它是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标准和目的的总体框架,对此,应予忠实完成。同时,由于音乐又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和教学规律,它的民族性、区域性、时代性和灵活性又很强,各地音乐教育发展水平又不平衡, “材”无论在横向(民族区域性)还是在纵向(历史阶段性)都永远不可能照顾到全国甚至一省之内的方方面面和具体细节。因此,“材”应该在各环节上留出空间,使音乐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际中对原教材做出填充、粘贴和调整。如:对中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优秀作品的引入;对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内容的大量自编扩充;对欣赏内容特别是本地特色音乐的添加:为了系统性和连贯性需要对乐理内容和课时的合理调整;伴奏的自行编配和灵活运用;对教学效果的考查标准设定(迄今为止,国家还没有这样的设定);课外活动的创作与编排……。凡此等等,均为材之补充,也只有这样的教材才是最统一,最趋于完美的。

愿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扎扎实实又充满活力。

篇(6)

【关键词】融合 团队协作 自我成长 创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2-01

音乐是培养学生的有效载体,合理运用音乐手段能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效果。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而音乐的教育手段正确与否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发掘音乐之源泉——音乐教育中的手段

第一,巧用音乐与诗歌韵律相称,提高学生沟通融合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诗歌是一种无声的音乐,而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相配合更是相得益彰,在诗歌的韵律中引导学生充分聆听生命的写意,与学生在音乐中品鉴经典。在与学生共同协作选取不同音乐曲风的过程中,搭配不同韵律的诗歌,一起感受成长和分享的乐趣。在朗朗上口的诗歌与高昂的音乐撞击下,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习惯。在聆听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融合,而在音乐的背景下共同读诵,则可以大大培养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自我调整来促使自己与整个团队节奏高度统一,这对提升学生的自我融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巧用音乐与情感体验教学,提高学生感悟自我成长的能力。在音乐的学习中体验成长,体验成就,体验成功,这是巧用音乐与情感体验教学的美妙之处。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感悟自己,体验音乐的舒缓或激荡。音乐语言是音乐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音乐的前奏是作者为积蓄的情感所做的铺垫,而音乐的正是音乐作品要极力表现的,跟随渗透于音乐中的情感,体验逐步完善的自我认知,体验对他人的细心关怀,体验灵魂的自由真理和爱的力量。体验一种自我成长的成功,以及对他人理解和关怀的成就感。

第三,巧用音乐与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摸索和找寻规律的能力。一直以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反复训练,在音乐教育的基础知识学习中显得枯燥乏味,忽视了感官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抵触情绪。而在音乐的基本知识教育中如果能通过将不同的音乐辅以有趣的联想和悉心的设计,引导学生们把对音乐的一种理解,想象力、创造性、延展性运用起来,把音乐基础教育的重点从技术上转移到艺术表现力上。做到虽在基础知识教育阶段仍不忽略展示美好艺术表现力的重点。不违背音乐的初衷和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还有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还要保持听觉享受的音乐使命感,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学会基础知识,一些技能也要在环境的熏染中和兴趣的培养下让学生们愉快地学会。

第四,巧用音乐与兴趣激发教学,引导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学生音乐主动权,培养学生音乐能动性,摆脱从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音乐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方式。任何跟音乐相关的因素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方式,成为学生展现其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颠覆传统音乐艺术模式的束缚。寓乐于教,让音乐学习充满创造力,尝试是创造的前提,激励学生们大胆的表现,让学生处于多元化的音乐海洋之中。站在更高的价值取向上看待音乐,通过学生自身展示音乐元素需求,理解音乐的同时,以各自的视角阐述不同的音乐现象。以共同的音乐艺术基准点体验音乐之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提高其艺术品位,带动更积极主动的音乐教育氛围。

第五,巧用音乐与画面结合,开拓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是一个遐想的国度,音乐带来的画面感千变万化,音乐给予学生很多可以冥想的有无数画面感的空间,从孩提时期第一次懵懂的接触音乐开始,到慢慢成长为音乐界与无声世界的动静结合就更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给予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资料的鉴赏,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音乐世界的想象。给予学生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电影中的配乐和情境鉴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开放性的思维。加深全方位的艺术体验,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力,在强烈的画面感和有声的音乐世界融合之下,对学生的开阔性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而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结合则大大表现了一种欲说还休的独特感受。这对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展和视听关系的平衡锻炼都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二 守护音乐之果——提升学生内在气质

滋养灵魂,是音乐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是亘古不变的佳话。音乐伴随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当中,无论是在最初有形的乐器节拍下的击打,还是在无形的有声情感体验之中,都使学生们在音乐教育中寓乐于形,修养内在气质是形成强大外在力量的保障,音乐正是提高学生内在气质的重要手段。音乐肩负着人类对生命和真知的启迪作用,我们期待在音乐教育中,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巧用音乐教育手段引导学生管理逐步向更好的方向迈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音乐教育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经越来越重大。

篇(7)

[关键词]:要点分析 职业高中 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在我国职业高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够使其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开阔,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从而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一定的陶冶。欣赏音乐的水平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文化素养以及思想素养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定的创设和音乐的欣赏,能够使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音乐欣赏,使学生进入一种欣赏的情境,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兴趣。如在进行贝多芬的《月光曲》第一章的欣赏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柔和的光线,以及流动的水波的氛围,使学生放佛身临其境一般,对该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音乐的欣赏是在于对学生进行长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与一定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同时对学生长期的音乐欣赏的兴趣进行培养。教师一定要把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兴趣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充分的融入音乐欣赏的教学之中,同时还要在课后把在课堂中所进行的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共享在网站上来供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欣赏和分享中能够提升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获得情操的陶冶,这样就能够逐渐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从而使音乐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教师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的培养,就一定要运用音乐语言来感染学生。音乐语言是一种美,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对音乐的本质进行理解,从而再去积极的引导学生进入欣赏音乐的那种美的境界,并且使学生在其中进行充分的享受。

二、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基础,聆听就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心去感悟音乐。音乐的作品利用音乐的音响直接对学生的感知器官进行刺激,使学生通过感知与理解来充分的对音乐进行欣赏。教师要对学生的聆听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就一定要注重在音乐的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聆听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寓意较为深刻的作品来使学生对其进行欣赏,使学生养成静静聆听的习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把握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教师还要对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的融入到音乐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所要欣赏的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在对其背景了解之后,能够充分的感受在这种背景之下,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的感受,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充分的进入到一种静静聆听与欣赏的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在其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就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聆听习惯。

三、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就一定要使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变得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就一定要不断的使自己得到知识的充实,同时还要让自己能够对更多的音乐知识进行掌握。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对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同时还要对音乐的技能也有着熟练的掌握。

音乐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指挥与演奏以及歌唱方面的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作曲、中外音乐在乐理方面的知识,除了这些之外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学生能够从乏味的课堂中进行解脱,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对音乐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教师改变其教学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够在我国的职业高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

四、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赏析能力

教师一定要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充分的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与音色等基础知识,学生在对这些基础的知识进行高度的掌握后,才能够在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欣赏。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来充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时,还一定要注意把音乐理论的知识与实际的音乐欣赏相联系,这样在强化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一定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其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欣赏能力的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细致的设计好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一定的音乐欣赏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职业高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充分的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激发,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所有提升。教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还一定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的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主动的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其独特的见解与感受。在职业高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使学生能够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