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5 07:53: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舞蹈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舞蹈教学

篇(1)

舞蹈艺术不同于其它门类艺术,它是一种表演艺术,综合性很强,它是用人体律动去表现思想感情。对于一个合格的舞蹈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本学科业务,具备舞蹈专业素质,舞蹈专业中表演,教学编导管理等教学专业能力。本文首先从舞蹈的动作技术说起。

舞蹈的动作技术是实现舞蹈运动的直接形式,在广泛的舞蹈动作技术领域里,我们可把这些动作、技术分成旋转、弹跳、翻身三个大范畴。在舞蹈表现中我们常常会为一些优秀舞蹈(表演中)演员精湛娴熟的动作技术赞叹不绝,其动作水平高低可以体现出一个演员受到的训练程度。

动作技术不可能无师自通,而是舞蹈演员通过教学训练才能掌握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动作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途径来掌握,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在动作技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标准:动作的规格就是标准,就是把动作合理技术转化为对动作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严格规定,它是技术原理的外化表现,是教学训练工作中,要力争达到的具体技术目标。

2.技术:进行动作合理巧妙的科学方法就是技术动作的科学。合理程度反映着它技术的高低,从外部看人体动作是服从力学规律的机械运动,从内部看人体动作是复杂精细的生理运动。动作技术是沿着运动生物力学合理性的轨道向前发展着的。

动作——是人体为实现具体目的而做的机械运动;技术——是人体(为实现)科学的动作方法。技术反映了人体同运动条件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的合理关系和合理过程,使学生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

3.步骤:步骤是正确解决动作技术教学问题的关键。在动作技术教学前,我们应根据具体动作的技术标准,对照具体人的当时的技术基础,适当分析出若干更为具体细致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要与具体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训练能力相适应。

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动作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又可以把它分成许多局部,难度大的动作技术我们在教学训练上要先后、主次分类,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来完成。

4.手段:手段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措施。设计手段的方法,关键在于抓重点。这个重点就是要明确何为需解决的具体任务,在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解决的动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放大成突出的问题,以便调集学生的精力,通过教学训练解决之。例如:平转这个动作技术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连续不断的转动,这时应采取的教学手段,是把重点放在转上面。我们可暂时放弃强调其它方面的要求,让学生的理性转为主使学生在松弛,连续转动的过程中,对转有一个实际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能较快地掌握这个动作。

5.方法:方法是指教学环节中的具体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使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毅力和体力,从而达到技术教学训练的。

运动中枢的运动过程是一个思维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才能逐步学会的自主实践、基本完成自动化的三个既相对区分、又相对渗透的阶段。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的思维认识的过程是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使学生在所要学习动作前、中、后按照教师的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动作过程中的自我感觉。这些帮助提示诱导的措施,应在时机上和程度上都力求恰当,真正对学生起到一种能发挥他们自己的自主实践的启发引导作用,以防止学生产生依赖性,削弱了他们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在三个自动化阶段一定要注意,不断加强动作技术的精确性和熟练程度,只有精确性强,熟练程度高,才有价值。

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掌握运动量和强度也是一个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应注意不能只考虑学习技术的需要,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各局部的承受能力适度地安排训练量。有些技术动作在学习一开始时,局部肌肉不一定适应,需针对具体情况,谨慎地循序渐进,可降低强度,待基本达到自动化后,再逐步过渡到应具有的强度。如发生起伏波动,还必须降低到一定的强度来进行训练。

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教学过程,是不能缺少巩固提高这个最后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先前已掌握的动作技术跑“范儿”了,或者变得生疏了不精确了,甚至不会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同样需要再从头来,学生这一次反复,不一定比第一次教授容易,人们的认识运动往往并不是能一次完成的,只有反复认识经多次实践,才能不断地接近真理,掌握真理,才能精益求精。

要使舞蹈的技术动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实践证明还应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由于舞蹈是一种形体感观艺术,它的情绪、风格以及内在的东西,不是可以从书本上获得的,它的全部知识应体现在教师的形体上。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干净。如果教师每次的示范动作不同,学生就会迷茫,造成思想混乱,所以教师在示范中必须准确,不能有随意性。不能随便使用手势去代替,使学生曲解舞蹈的深刻含义。所以教师必须提高业务素质和艺术修养,认真对待教学,示范一丝不苟,引人人胜。通过老师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树立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

篇(2)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氛围;音乐美;示范教学

舞蹈是用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象的一门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为专业院校输送合格的后备军,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之道。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中学生心理、生理等年龄特征。在普通中学如何开展舞蹈教学,并且通过舞蹈教育来施素质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舞蹈美,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平常很少有机会看到比较好的专业舞蹈表演。而电视中的舞蹈离学生特别遥远,他们觉得只有专业演员才可以那样表演。生活中也缺少表演的舞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登过台,更不要说登台跳舞了。要让学生用舞蹈要求的站立姿势站着,他们又觉得很不好意思,特别是女同学,不敢挺胸。

于是,我就带学生观看一些好的地方文艺表演,或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优秀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舞蹈本身的内在美有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使其感受民族舞蹈作品的魅力。在音乐课中,我把民族音乐欣赏和舞蹈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之下,学生就会有表现美的欲望,无形中激发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舞蹈本身就有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并采用融洽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理智较差,情绪容易波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舞蹈教学就非常被动。

记得有一次,我教一个成品舞蹈《师生鼓》。这个舞蹈音乐非常活泼跳跃,舞蹈表现的主题是学生和教师一起过节,敲起锣鼓,跳起舞蹈,表现非常热闹的过节场面。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示范动作。听完音乐,看完舞蹈,学生非常兴奋,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教基本动作时,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情,学得非常认真。但我发现有个学生动作总是做错,于是我就把他叫到讲台前面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后来再让他做,结果还是错。我一急就板起面孔,使劲纠正他的动作。本来我是好意,没想到这个学生更加胆小,以至于手发抖,动作更差。再看全班学生,刚才那种活泼跳跃的情绪荡然无存。我看向谁谁就紧张。下课后,我认真思考了一番,并从中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教学态度,以鼓励为主,遇到难动作和学得慢的学生时,耐心讲解,并多次示范鼓励,不厌其烦。从此后,学生在舞蹈课上不再那么紧张,学动作时大方多了,表现舞蹈的情绪也丰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舞蹈不能只注意教动作,还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生理特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递给学生爱,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技巧,表现舞蹈主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舞蹈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同时增强体质,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二是为高中输送舞蹈特长生。

对于前者,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基本技能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得到快乐,端正姿态,宣泄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年本色,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此阶段舞蹈教学的内容不宜太深,我就选择基本的形体律动训练,以及动作不复杂、节奏感鲜明的民间舞组合和一些舞蹈创编知识,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创编。这样学生平时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后者,一些学生具有很好的舞蹈天分,将来舞蹈也许是他们一生的选择,所以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除教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外,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和形体训练。这样一方面便于学校安排各种演出活动,另一方面为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更深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一些内容相对较深、要求较高的内容时,除教给学生基本动作外,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民族舞内在的韵味,找到舞蹈的感觉,准确把握情感的表达,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体验音乐美,从而达到舞蹈美,变被动为主动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有些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动作不是很难,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就能掌握基本动作,但是等到学生表演时,就是不美,不生动。于是我就让学生多听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给予引导。教师的引导必须富有感彩,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内容,感受音乐美,引起学生神经兴奋。这样,学生做出来的舞蹈动作就非常生动优美,同时也激发了情感,产生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舞蹈当成很快乐的事,变得积极主动。

记得有一次教蒙古舞,我选的音乐是《牧歌》,我首先示范了一遍,然后教基本动作。当时我是越教越累越气愤,因为学生一点感觉也没有。后来我就停止教动作,而是播放音乐,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优美抒情就像草原的优美风景,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但到结束似乎有点余音绕梁的感觉,好像这片土地渐渐离我们远去。学生听完后久久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有学生说:“哇,真美!”过后我再教动作,效果大不一样,学生的动作明显地带有歌曲意境的感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要加强示范教学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的模仿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们一般喜欢模仿自己认为美或者崇拜的对象。因此,舞蹈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舞蹈动作,而且要亲自示范,力求动作的规范优美。这就给舞蹈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语言生动、精练,还要加强舞蹈技巧的训练,并定期进行舞蹈进修,保持良好的体型,这样做出来的动作才优美。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教师需要做到经常锻炼,熟能生巧。这样,做动作才柔韧有余,精力充沛,并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否则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

六、舞蹈教学必须顺应时展

民族舞蹈是舞蹈的精髓,古典舞能让学生规范形体姿态,这些是传统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一股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的风潮已经刮进校园,深受学生喜欢。特别是街舞因其具有轻松随意、个性自由和反叛精神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爵士舞和现代舞也打破了以往民族舞的形式,且极具世中裕年轻人非常喜欢。

每次晚会各班出节目,舞蹈很多,但没一个民族舞蹈,都是现代舞、街舞、爵士舞。这就给我们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不能扼杀学生对新舞种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看校园舞蹈队表演的经典民族舞蹈,并告诉学生这些民族舞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表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是我们舞蹈的精髓。将新舞种与民族舞蹈结合起来教学,教学范围扩大了,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自然提升了。

舞蹈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学者和学习者。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采取教学方法,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怎样,“口传身授法”依然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给舞蹈教师提升舞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语言必须生动精练,生动的语言是讲解舞蹈动作的基础,其次,为了做好示范动作,舞蹈教师还必须经常练功和进行舞蹈进修,保持好自己的体型、体力以及动作的平衡协调;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修养。只有这样,舞蹈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是通过肢体动作向台下的观众表达思想情绪和传递舞蹈的艺术性,从而引起自己与观众之间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而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应加强联系实际,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正确、标准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和训练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阐释作品、表达情感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士淇.试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4(07):88.

[2]李晓琴.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4(59):165.

[3]王俊丁.浅析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4(06):387,389.

篇(3)

关键词:幼师专业;舞蹈理论;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24-01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通过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初步掌握舞蹈的常用术语与记录方法;舞蹈的特点和种类;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幼儿舞蹈的创作和编导;并能在舞蹈学习与实践中运用。

幼师舞蹈课是培养幼儿园教师必开的一门专业课。它既不同于舞蹈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业教学,又不同于业余舞蹈爱好者的训练,它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教学。

1.影响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体会,影响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1.1 任务重,学习必需全面,在舞蹈专业中,表演.教学.编导是三门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每一学科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学习方能达到本学科的要求。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则要求全面。要会跳-能为幼儿做正确优美的示范;要会教-有教授舞蹈和组织的教学能力;要会编-要有自编自导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

1.2 素质差,依据学生状况,制定教学方法,第一类学生: 文化成绩一般,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自身条件较好,对于此类的学生重点需要了解舞蹈理论知识的同时,巩固并规范其舞蹈动作,难度技巧,利用自身条件的优势,向较专业的方向培养,争取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并向高等院校考入。第二类学生: 文化成绩较差,对舞蹈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此类学生首先得培养她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动作做到位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培养爱心,对幼儿的一颗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确立课程内容,实施舞蹈教学

2.1 基本功训练,根据职高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教学的对象都是16-20岁的女生,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教学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的各种毛病,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活动,获得正确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2.2 民族民间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风情醇厚.多彩多姿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情趣。以汉族.藏族.傣族.蒙族.维吾尔族各民族舞蹈的学习。在学习各类舞蹈之前,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基本风格,韵律动作等特点,在学生充分了解后,开始做示范,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鉴赏能力,表演能力,提高自身舞蹈素质。

2.3 幼儿舞蹈的创编,学习幼儿基本舞姿与舞步、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2.4 观察生活. 进行创编,舞蹈创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舞蹈创编的构思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当编导者找到了适当的体现形式--动作.姿势.造型等等的时候,就产生了舞蹈形象。幼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本人将创造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等拟人化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更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用"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切实完成舞蹈教学从技能灌输向开发智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升华学用结合。

3.表扬和鼓励使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的柔韧性比较差,看见其他同学能下叉,下腰的时候,她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于是本来对舞蹈就不感兴趣的她渐渐失去了信心。有一次看见她上舞蹈课练得特别认真,就表扬了她,从表情看她的心里是美滋滋的。课后这位学生非常感动的对我说:"老师,我真的可以吗?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努力的。"她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一句简单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她,还温暖了她的心灵。在以后的练习中,她不仅自信了很多,而且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对她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继续努力""加油""很不错"成了笔者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舞蹈就成了她们最喜欢的一门课。

总之,舞蹈训练成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培养舞蹈的学习兴趣,她们才有更大的尽头投入学习,才有更大的热情对待学习,才会更主动更认真的学习。同时学生有了这样的精神,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教育目标

幼儿舞蹈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即将社会需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结合,培养幼儿其具有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身心、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能力,提高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锻炼幼儿的反应力和动作协调性,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幼儿舞蹈教师只有明确这样的目标并不遗余力地践行,才能让幼儿在舞蹈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健康成长。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任务

1.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大脑的一种定向探究反射机能,连接着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当幼儿注意、了解、欣赏舞蹈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时,就会对舞蹈产生兴趣,感觉就会灵敏起来,理解力也会随之提高,并能主动探索认识它的方式和手段。此外,幼儿舞蹈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也是确保幼儿保持兴趣的良策,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专注时间,恰到好处地变换教学形式,让新鲜和好奇充满课堂,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情趣。

2.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发展幼儿艺术才能必不可少的因素,培养观察力是认识的第一步,是获得知识、学习技能、进行思考的前提。处于学前教育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喜欢模仿,教师要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入手,使其通过简单的“看”来认识舞蹈,从而感受这一特殊表现形式,有目的、有选择地引领幼儿感知舞蹈。我们常说“手舞足蹈才是舞”,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动作特征的观察能力。

第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教学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对幼儿舞蹈教学而言,教师组织教学要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合理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注意力。例如在需要重点掌握的动作部分,可以引入具体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教学要强调目标要求,很多舞蹈动作既单一又辛苦,这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想象,变换授课方式,完善教学环节,做到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舞蹈艺术是以表现美为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培养学习者的表现力无疑是重要一环。教师应以生动的示范、准确的讲解和动听的音乐素材实施教学,展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所选用的音乐或伴奏应贴近日常生活,帮助幼儿了解舞蹈形象、抒发艺术情感、激发表现欲望,从而培养他们丰富的表现力。然而,有很多舞蹈教师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了解,忽略了幼儿对舞蹈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只注重让幼儿模仿舞蹈动作,以学会“规定动作”为主要要求,而忽视了帮助幼儿理解舞蹈的内涵,如此一来,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不提情感体验,单一重复的舞蹈动作容易导致幼儿厌倦,并时常在学习中感到疲劳。

第四,挖掘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社会功能。幼儿舞蹈的社会功能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并从中挖掘幼儿的艺术潜力,为培育一代新人打下基础。因此,幼儿舞蹈教学要在训练形体健美的同时,增强对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幼儿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一,启发法。教师以符合幼儿身心的选材指导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节奏,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以提高舞蹈表现力。

第二,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后,要以富有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成动作,再鼓励学生模仿表演。

第三,练习法。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然后让幼儿做动作,采用全体练、分组练、个别练等练习方法,并加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分解、组合法。教师把舞蹈动作中的重难点动作分解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先进行分解练习,然后再组合完整。

第五,观察、模仿法。教师先让幼儿通过观察来记忆动作特点,然后由教师做具体动作,幼儿模仿,边看边模仿。

第六,游戏法。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舞蹈教学,从而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第七,讲解、提示法。优美的语言促使兴趣的产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技巧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使他们更到位地表达内容和感情。同时,在遇到学生不会的动作时,教师要及时提示,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总之,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幼儿舞蹈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舞蹈帮助幼儿陶冶情操、快乐成长。幼儿舞蹈教学在民族的土壤和时代的雨露中必须朝着自己独有的方向发展,走出特色之路。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时代和幼儿的特点,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展现儿童精神面貌的舞蹈,才能使幼儿在舞蹈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熏陶。

篇(5)

幼儿舞蹈教学是舞蹈教育的基石,是培育人们舞蹈才能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是人生最美的阶段,幼儿时期,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好模仿是最重要的特征。如何针对幼儿特点,培养他们辨别美丑,养成美的思想、美的举止、美的形体是幼儿舞蹈教学的关键。所以,如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运用好生动活泼、节奏鲜明,适合幼儿接受的音乐及舞蹈形象,进行行之有效的幼儿舞蹈教学,就成为幼儿舞蹈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本人多年幼儿舞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体会。

一、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幼儿舞蹈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要使幼儿对舞蹈产生兴趣,就必须从培养他们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入手,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础。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视听结合,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刚劲的动作等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引起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注意,激发他们的舞蹈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使他们爱上舞蹈。

如在教《春天在哪里》舞蹈时,我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歌声响起,一幅动人的春天的景色映入幼儿的眼中,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让幼儿感到仿佛他们置身于春天的原野,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我教他们伴着音乐边歌边舞,模仿小鸟、蝴蝶、蜜蜂轻盈飞舞,山花、小草、小树娥娜摇曳,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幼儿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二、创设环境,着力营造幼儿舞蹈氛围

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影响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要使幼儿爱上舞蹈并学好幼儿舞蹈,就必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着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舞蹈环境和氛围。只有让幼儿在自由轻松、充满音乐舞蹈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感觉舞蹈的愉快,从而激发他们用舞蹈表现表现美、创造美。

如在日常教学、生活、游戏中中营造舞蹈气氛。音乐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播放韵律优美、节奏鲜明的舞蹈乐曲,有《摘葡萄》《半个月亮爬上来》《小茉莉》等,让动人的音乐时时萦绕孩子身边。在游戏中,让幼儿边看舞蹈《孔雀舞》,边引导幼儿做孔雀的皇冠,做美丽的纱裙,套上亮晶晶的指环,模仿孔雀翩翩起舞。有时还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台舞蹈,在良好的气氛中,增强幼儿感受舞蹈的魅力和乐趣。

三、精心选材,大力强化幼儿舞蹈童趣

幼儿舞蹈是针对幼儿这一年龄段的艺术,它十分注重纯真和童趣。有了童趣,幼儿舞蹈才有灵魂,才能真正属于幼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在与幼儿共同生活、游戏中洞察美好的童心世界,理解幼儿稚朴的情感,感受幼儿的生活情趣,精心选择舞蹈素材,将其提炼、概括为富有童趣的舞蹈作品。具体可归纳为:

一是精心选材,以曲动人。选择那些特点鲜明,充满童趣,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如《洗刷刷》、《吉祥三宝》等,当这些音乐响起,孩子们都自主的手舞足蹈、闻声起舞。

二是用心启迪,以情感人。要深入孩子的世界里,不断引导她们去想象、去表现童真、童趣。如《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风声、雨声、沙沙声,教学中,我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进入音乐表现的世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或随风而舞,或随雨水的流淌而缓慢移动,或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或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把秋天叶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是注重设计,以趣引人。我十分注重根据素材的不同,精心设计,确保童趣盎然,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如在《姥姥门前看大戏》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看大戏的场面,让孩子们沉浸在看一场电影的气氛中,内容有欢乐、痛苦、忧伤、甚至恐怖……自己先表演示范,然后逐渐引导他们进入到各自的角色里,或高兴、或痛苦、或伤心、或惊恐,让孩子们知道舞蹈就是生活的再现。

四、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幼儿舞蹈创造力

篇(6)

一、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少儿舞蹈教学是由教师解疑答问,采用教哺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知识,加上学生之学所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技巧,实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所学内容,同时基本动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这三个方面的训练要交替进行,不能使课堂太过单一。合理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上课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寓教于乐,快乐地玩着学;力求达到“强体魄、陶性情、增美感”的积极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教学安排,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基本的技术技巧,包括对动作的理解过程,这是一个基本学懂的过程;学生巩固已学的内容的过程,这是熟悉的过程;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东西,这是一个学会的过程。但是,要经过由懂、熟,直至最终达到学会的过程则需要几个教学阶段。

二、教学的阶段分析

1、模仿的认识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所学教材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教师传授过程中的示范。主要是因为初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就是通过观察、了解 ,进行学习。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还处于被动学习阶段,对所学东西不能自主,全凭教师的启发、讲解、教授、示范。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是以模仿为主,但必须培养她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从进入舞蹈课堂开始,就要逐渐养成对舞蹈动作专业术语的记忆;从回家后家长督促复习、练功,到自觉练功、复习的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勤奋、吃苦、多思、多问的正确引导等,从而树立正确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2、巩固、理解阶段

我认为巩固所学的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把动作经过重复训练,再三强调才能逐步使学生对动作有所记忆。动作及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有记忆的,但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只有在动作有记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帮助学生认识教材、理解教材、领会动作的方法和规律。加上在教师不断的提示及示范的作用下,让学生由内心至外形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带动情绪的展示,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针对不同年龄程度在教学的方法上面有不同的区分,因为舞蹈是一门动的视觉艺术,有着严格的训练要求。

1、示范教学法

任何动作及技术技巧的方法,教师都必须注重自身的示范,或者安排柔韧性较好的学生逐一将动作摆到位来做示范。教师认真细致地将示范过程讲解清楚。此外,低级别、年龄小的班级,教师更要不断加强示范,带着学生一起做。例如:在教第四级的“波浪”练习中,教师先做一遍示范动作,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先将手上波浪的动作、要求仔细讲解清楚,并进行单一练习;在手的动作完成后,再加上脚下的步伐,这时教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做小鱼游泳的游戏。这样,既好玩又可以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将动作记得更好,同时教师的情绪也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舞蹈兴趣,陶醉在舞蹈世界里。

2、启发性教学法

启发性教学:主要强调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求知欲。强调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是以第四级的“波浪”为例:在教学生怎样呼吸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小鱼在水里吐泡泡的感觉,让小鱼跟在鱼妈妈的身后一张一吸不用嘴,而是用鼻子吐泡泡,很快学生就明白怎样呼吸了。在这个教学过程里,老师自然就是鱼妈妈了。

教师对具体的动作要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对动作本身的理解和感悟,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联想,更快地掌握所学的动作;且对动作表演的感染力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到了高一些的级别,学生的年龄也大一些,启发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了。例如:第七级的“傣族舞”组合。对学生来讲,基本的手形和手位学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韵律和风格就不好掌握了。在做右手“旁平位立掌”、左手“旁平位按掌”、翻盖手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群美丽的孔雀在森林里漫步,林中传来一阵葫芦丝的美妙音乐,美丽的孔雀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这时候,教师放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其中,动作在美妙的音乐和无尽的遐想中变得自然优美了。

篇(7)

    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它往往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盲目性上。这种盲目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身陷盲目而自以为成竹在胸,却影响了一批批的学生。二、身处盲目却自知,进而就会引发创新的思维意识和自觉的科学探索行为①。这两种态度,前者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前者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始终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意识不到它的错误和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盲目的行进在这条所谓正确的道路上,不懂得创新和探索,则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终将误人子弟,从而不能体现为人师长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后者则可经受得起实践对其的检验,这是一种积极地、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态度。它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突破陈规、脱颖而出,并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成功,从而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为舞蹈艺术作出一定的贡献,也体现出个人价值的崇高。与之相比,第一种态度所持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便显得落伍且失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在舞蹈教学竞赛中不断被推动着的,舞蹈教育的历史也正是因为如此而不断向前迈进。

    舞蹈方法是舞蹈教学工作进步的动力,也是舞蹈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使教学工作相对的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反之,则会导致教学的无序、混乱,结果不堪设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是关于舞蹈的外开性。外开性是芭蕾舞的特殊运动形式。“外开”是指舞者不论男女均需要从肩、胸、髋、膝、踝五大部位向左右对称的打开,尤其是两脚向外打开90度。这种外开不仅仅具有延长肢体的线条,使人体成为一种完全人为的纯粹审美对象的艺术,又有炫耀贵族气质的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使人体最大限度占领舞台空间的能力,运动的灵活能力、身体的平衡能力,为舞者的身体重心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支撑面。这需要科学并有效地进行训练。比如,肩的外开。在教学时,老师应让学生感觉两肩肌肉向两旁打开、延伸,肩胛骨和锁骨向下放。而往往一些老师只片面强调肩向后打开,导致学生背肩、挺胸塌腰。或者根本不强调舞蹈动作中肩外开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动作过程中出现抠肩或耸肩的现象。又如,两腿的外开,两腿应从髋关节转开,腿部肌肉、韧带同时向外旋转着用力,带动整条腿向外开,脚向外打开90度,膝盖、脚踝呈向旁方向。有些老师只是一直强调两腿打开,而不解释方法,有些学生就会一直在掰脚,而胯根、膝盖、脚踝仍是抠的。出现貌似两腿打开的假象,这样不但不会达到训练效果,还损伤自己的身体。

    另外,关于肌肉的伸展。芭蕾舞的四大美学原则是“开、绷、立、直”。围绕着芭蕾舞的审美标准,它的运动规律也是遵循这个审美标准,肌肉的用力应是伸展的。拉长了的肌肉自然是细的、长的、紧的线条。有些老师,往往强调“肌肉收紧”,导致学生对肌肉训练进入误区。因为,他们只注重“收紧”,导致臀部、大腿根部和大腿部的肌肉成短纤维状,使肌肉僵硬,没有弹性,并且越练越发达、粗壮起来,从而破坏了形体的正确发展。肌肉的伸展还需要运用“合力”,实际上就是骨骼肌和肌肉的一种“并拢”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两者之间都是相互矛盾的,舞蹈也是如此。舞蹈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条件下,以最大限度体现出它的美丽。所以,即使在多么简单的动作都需要肌肉同时使不同的力,又将这些力合在一起,使之规范、标准,否则,学生就会出现“趔”的现象。

    再者,比如一个具体动作的例子——普利埃。蹲时,双腿的运动路线是向双脚尖方向打开着地下蹲,髋、踝关节的应用方向是向旁弯曲。起时,一方面,用脚和腿的力量推起;另一方面,躯干应从骨盆位置用力向上带动提起,双腿外开的使髋、膝、踝关节伸展到直立状态。“蹲”主要训练的是髋、膝、踝部关节的柔韧性,以使这三个关节的弯曲度更强。因此,在做蹲动作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这三个关节的柔韧性和弯曲度。在教授蹲时,常常容易把注意力置放在膝关节部分,从而忽略了髋和踝关节,尤其是髋关节。髋关节一定是向旁边弯曲,也可以通俗地说是“向旁折断”。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抠跨的身体形态。

    以上就说明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会使舞蹈艺术向正确的、进步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会使舞蹈艺术向错误的、退步的方向发展。舞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不只是一种“直感思维”或“灵感思维”,它的科学性是要受实践检验的。我们在总结舞蹈的教学方法是不应发主观臆想、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应当经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客观的得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并在其基础上适当的创新。

    总之,舞蹈艺术是与时代进步,不断创新的。舞蹈教学方法就要通过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为取得好的教学成绩不断找出取胜的突破口,继而进行立体扩展,理出一条条理性化、系统化、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高云着.《舞蹈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