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5 04:43: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

篇(1)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Denting)根据信息反馈管理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1]。本院自2013年7~12月在全院护理关键指标的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581例为对照组,男293例,女288例,年龄6~91岁,平均(56.58~23.89)岁,平均住院时间24.52 d。2013年7~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983例为观察组,男498例,女485例,年龄5~93岁,平均(58.79±28.32)岁,平均住院时间22.31 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疾病程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末质量管理控制手段进行质量管理,具体方法为:

1.2.1计划阶段 ①护士首先做好正确的事,护理组长对本班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天对本科的质控项目检查。②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将影响本科6个关键指标的因素应用头脑风暴法逐一列出,查找主要原因加以分析。③制订明确的计划:根据主要问题制订出当月的护理质控目标,然后根据所制定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措施。

1.2.2实施阶段 主要是执行计划,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提出时间、数量、质量等要求,落实到各个小组和人员。

1.2.3检查阶段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对比,每周进行质控通报。

1.2.4处理阶段 ①护士长每月总结本科室经验教训,护理督导组每月总结全院共性的经验教训,总结哪些工作做得不当。②对于这个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根据当月评价结果,制订下个月的质控目标和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上4个阶段必须环环相扣,不得中断,而且每一个循环都紧密衔接,周而复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压疮、患者走失、自杀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采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压疮、患者走失、自杀等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68%低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DCA循环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P(计划)是行动的指南,科学、准确的计划可使工作事半功倍;D(实施)是循环的中心环节,是计划的具体体现;c(检查)是督促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直观地了解计划实施的情况;A(处理)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措施,保证计划的进行与效果[2]。本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篇(2)

1.1一般资料

医院2012年全院奖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4例进行统计分类。

1.2方法

通过护理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对各科室自查发生不良事件奖励上报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发生不良事件直接责任人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事件发生班次进行研究分析。

2结论

2.1护理缺陷类分析护理缺陷类发生率最高64.7%,其中医嘱执行错误和给药错误分别是26.5%和17.6%。医嘱执行错误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看错、遗漏、未交接班或交接班不清;给药错误主要是省略/简化了查对环节,用药前向病人告知不清、简单以及病人文化程度低理解不到位;液体外渗是巡视不及时,给病人讲解输液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不到位;漏输液体是没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导致护理缺陷的个人因素主要是护士的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未严格落实。个别护士对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不清楚,凭经验/印象盲目的执行,特别是新护士/实习期护士的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护士之间协作欠缺,护士与医生沟通不及时。其管理因素是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治疗任务繁重情况下,护士的配备不合理,同时对核心制度、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欠缺。

2.2护理安全类分析

护理安全类事件占35.3%。导管脱落与安全措施不完善,护士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对病人和家属安全教育欠缺有关,暴露出安全隐患。

2.3护士工作年限分析

护士工作小于3年占55.9%,说明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低年资护士尤其是新毕业护士因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对环境、工作程序不熟悉,加之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护士人力不足,病人的生活护理由家属代替,低年资护士缺乏对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另外,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护士难免情绪波动,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示我们,对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当务之急。

2.4护士职称分析

护士占比例最高是61.8%。说明低职称护士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与临床治疗、护理、带教等工作量大,护士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欠缺,以及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有关。提示我们对护师以下人员加强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5科室分布分析

心内科不良事件高发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和过度治疗占用时间,病人常年因加床维持50~70人,护士为12人,危重病人常在4~8人(基层医院科室收治病种混乱,混杂脑出血病人),在绝对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指导、评估及康复训练等功能都难以实现,同时只要住院病人皆有输液,大量的输液过度治疗处置让护理人员不足的境况雪上加霜。

3改进措施及建议

3.1给药和操作错误

医院针对用药错误采取措施从2013年7月上线了移动护士工作站和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使用PDA(移动手持计算机设备)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的条码射频识别技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输液等治疗时,用PDA对正确的病人、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用法进行全程跟踪,保障了患者安全、保证了医嘱执行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减少了药物误用情况的发生,避免了护理差错,经过1年使用论证分析,发现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3.2输液(及时性、准确性、部位外渗)

改进措施1)及时查看输液管路及输液部位情况。2)临时医嘱及时处理。3)当日用药、次日用药明确标示。4)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4发生不良事件处理

4.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或发现护理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科室护士长和主任,进行积极处理,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4.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督查。

4.3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4.4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物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4.5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护理质量委员会对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组织发生科室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确定性质及责任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上报分管副院长、院长。

篇(3)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给药错误

精神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药物治疗是控制精神症状、治疗精神疾病,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给药过程中有诸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给药错误,但护士是给药过程的关键。国外有研究者统计:护士给药差错的发生率高达14.9%~28.2%[1],给临床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精神病患者多数因精神症状和缺乏自知力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也不能正确反映疗效和副作用,精神科护士就是患者用药安全的最后把关者。所以,安全正确发药是精神科护理工作极其重要的职责,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发药错误发生,是护理工作者要探讨的课题[2]。本文就防范精神科护士给药错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给药错误概念

给药错误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误差。有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发生在给药阶段的错误即给药错误发生率高达36%[3]。给药时发生下列情况,即被认为是给药错误: 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途径、错误的剂量、错误的药物和给药时间发生明显偏差[4]。

2给药错误现状

2.1给药错误的类别 类别有:药物错误、剂量错误、途径错误、时间错误、速度错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频率错误、漏给药物、未授权用药、未按医嘱停止用药等[5]。

2.2出现给药错误的原因 给药错误的原因有人员因素、环境因素、沟通因素、药物因素及其他因素。我国学者陆秀文等对给药错误分析认为: 造成给药错误的个人因素占67. 9%,其中违反工作规程占24. 5%,疏忽、粗心占21.2%[6]。

2.2.1护士因素

护士安全意识缺乏是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7],主要表现为疏忽、粗心及查对缺失。从谢鸿珍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护士因素占50%,在工作中有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未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工作( 即在"三查七对"基础上,还要"对"患者的相貌特征) ,在发药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能时刻执行发药制度[8]。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护理差错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2.2.2沟通因素 主要有医护之间沟通不到位,对医嘱的理解偏差。书面沟通有误,如医生开医嘱字迹潦草造成护士转录时的误解。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医护工作未达到同步一致,医护工作由于忙碌缺乏沟通,个别出现漏给药,延误给药现象[9]。医生开出医嘱到病人用药要经过众多环节,任一环节的出错都有可能会发生用药错误[10]。其次还有护患沟通不到位,精神疾病患者和其他患者不同,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言语、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对自己所服用的药物辨识度低,即使药物出现差错也不能及时反馈给护士。

2.2.3环境因素 医院是公共场所,患者及家属来往频繁,环境嘈杂,在此环境中容易发生听辨不清及误听误应,而发生给药差错[11]。因为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工作繁琐,外界干扰多,工作时情绪差,容易导致给药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减退而发生差错。

2.2.4药物因素 药物外观相似、药名相似,精神科药物应用种类较多,药品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不同,对药品的标签说明误解等。

2.2.5管理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满足工作的基本需要,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12]。①护理人员缺乏、安排没有经验的员工、缺乏工作规范与流程知识、教育和培训不到位等是造成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②原有的发药护理流程不够完善,精神病患者没有辨识标志。③在发药差错的事例中,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发生发药差错的比例有差异,主管护师的发药差错的发生率最低,与长期的工作经验及责任心有关。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发药差错的比例有差异,大专学历发药差错发生率最低[13]。低年资护士业务素质和技能相对较低,缺乏临床经验,对存在的一些隐患和病情发展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14]。护龄1~2年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率高,低年资护士近70%为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及生活经历较单纯,自制力、忍耐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安全意识较为淡漠,正处于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结合的磨合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之间还不能有机地联系[15],尤其是对精神科疾病的不熟悉,接触较少。

3给药错误防范措施

3.1加强相关法律学习,强化风险意识教育 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已经发生或者未发生的给药错误进行分析,集体讨论,充分认识到其法律后果,从而规范护理行为,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持续的风险意识与给药安全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将已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促使护士吸取教训,防范于未然[16]。

3.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发药护理质控工作 精神科护士作为口服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7],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口服药发药流程,是防止出现给药错误的关键。有的护士取药时凭经验、印象从固定的位置取药,不认真核对药名或只核对药名不对剂量等,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18]。按照发药流程,许多环节均需双人核对,如摆放药品、发药等。实践证明精神科发药流程在精神科的应用,能有效地避免因患者原因或护士原因造成的错认患者发错药这一差错,减少了发药差错,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19]。中国医院会的《患者安全目标》中,第一条即为严格执行患者查对制度,明确指出至少应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及建议使用"腕带"作为检查前、治疗前、用药前及手术前辨别患者身份的一种手段。美国患者安全局( NHS)[20]指出,美国2006年共发生24000多例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其中至少有2900 例与腕带使用有关。实践证明,加强发药前环境、用物、以及人员的准备,护士发药经过双人查对、手腕带核实确认患者的身份,由另一护士再次核对药物以及患者身份,无论对患者熟悉与否,都必须通过双人查对、手腕带核实来确认患者的身份及口服药物的核对,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发药安全的保障[21]。程凤敏等[22]学者提出: 在给药流程中应设置温馨提醒,应用提示标识,增大床头卡患者信息的字体等措施以满足护士核对的需要,从而降低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的错误率,这是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认真查对的重要举措,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3.3加强医护、护患沟通

3.3.1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责任护士要陪同医师晨晚间查房。如发现电脑医嘱不规范或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完全显示或容易发生给药错误的电脑医嘱,应及时向计算机中心和药剂部门联系,以完善电脑医嘱[23]。

3.3.2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有些患者往往不能清楚地叙述自己的床号、姓名,护士应该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并认清面貌后再给药[24]。这就要求护士多关心患者,多和患者沟通,熟悉患者病情、用药、面貌。对于患者的疑问,要及时查对,耐心解释,确认无误后再让其服下,绝不可不予理睬或推诿。

3.4加强业务培训,强化重点人群管理

3.4.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护理核心制度,护士长要经常提问新的发药流程,让每一位护士都要牢记,并随时检查护士发药时是否按照流程操作,决不允许擅自简化流程。

3.4.2对于新入职的护士要进行岗前培训,做好带教工作,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鼓励和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的习惯,以强化低年资护士的有意注意,减少工作中的缺陷。

3.5人性化管理,弹性排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5.1精神科护士工作环境复杂,精神病患者多封闭管理,无家属陪护,生活不能自理者,日常繁重的生活护理都要由护士完成,工作量大。若护理人员不足,使护士工作负荷加重,护士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导致差错发生的概率增加[25]。发药之前,停止看电视等其他娱乐活动,让患者都回到自己的床上,准备好温开水,按床号顺序等待服药,护士应该按照流程,发药至床头。

3.5.2根据护士的工作量配备护士,使护士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查对,从而使查对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同时减少护士的各种非护理事务,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护士长在排班时应做到新老搭配,力量均匀,在节假日,病房重症患者较多时,应适时增加护理人员,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是完成医院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的必备条件。

3.6建立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 作为高风险的行业系统,发生护理差错有时难以避免,若护理人员发生差错时不主动上报,没有实现"缺陷分享",以至于同类差错可能在他人或本人身上重复发生[26]。医院提倡无惩罚性上报制度,鼓励医护人员积极主动上报差错发生情况,无论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重在引以为戒,及时采取改进措施[27]。研究表明,在一种无惩罚的环境中,护理人员能够自愿报告不良事件,较传统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获得的不良事件数量更多,原因更多样化[28]。给药错误统计缺乏真实性,主要原因是害怕[29,30]:如害怕受到上级和医生批评和看低,还害怕一旦被患者知道,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影响个人业绩和病区、医院的声誉; 其次是因为护士对给药差错缺乏识别能力,认为发生的事件没有给患者带来伤害,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上报的必要[31]。所以,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共同查找安全隐患,杜绝发药差错事件的发生。通过对事件过程、关键环节系统的分析,找出发生事件的原因,并进行流程再造,把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完善管理的资源,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系数[32]。

4结论

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也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没有自知力,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给药错误,都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器官损失,甚至死亡,从而引发各种医疗纠纷。所以,确保安全正确给药是精神科护士尤为重要的职责。作为管理者,要对护士积极进行培训监督,落实口服药发药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护士形成严谨的工作习惯,避免给药错误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Young HM,Gray SL,McCormick WC,et al. Types,Prevalence,and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s in Assisted Living[J].J Am Geriatr Soc,2008,56(7):1199-1205.

[2]陈立华,李清华,陈美艳,等.32 起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7:108-109.

[3]蒋银芬,杨如美,佟伟军,等.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2-64.

[4]袁晓玲,赵爱平.低年资护士自我效能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0,2:25-28.

[5]吴如容,张福志.PDCA循环在护士临床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3):169-170,173.

[6]陆秀文.128 起给药错误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63-66.

[7]郑凯兰,龚龙飞,龚小华.护士给药错误根本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2011,4(中旬刊):177-179.

[8]谢鸿珍.精神科发药缺陷分析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8):1625-1626.

[9]陈春霞.住院患者常见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24-225.

[10]周春芳,华卓君,陈金花.32例给药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12,20(1):29-30.

[11]范晓冬.32例护理给药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11:168-170.

[12]郑凤君,符杏清,黄芳,等. 85 起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护理与康复,2006,5(3):223.

[13]戴欢洪,唐桃华.精神科护士发药差错归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2,1:34-35.

[14]虞佩君,曹霞,张月娇.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6-668.

[15]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金华市二甲综合性医院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2,11(4):315-317.

[16]喻红群,刘萍华,余拾香.精神科护士口服给药26起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810-2812.

[17]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18]林丽跃,王美兰,谢强丽,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为老年患者发放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杂志,2011,28(9B):60-61.

[19]王春云.发药程序在精神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3:83,20.

[20]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Standardising wristbands improves patientsafety[EB/OL]. [2009-09-29].http:// nrls. npsa.Nhs. Uk/EsaySiteWeb/getresource.Axd Axd AssetID= 60137& type=full & servicetype=Attachment.

[21]朱艳玲,廖志梅.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45-1746.

[22]程凤敏.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1,47(1):52-54.

[23]郑慧芳,谢丽萍.护理给药错误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护理志,2012,29(12B):59-62.

[24]辛志芳.如何做好精神患者服药工作[J].中国保健,2009,17(12):86.

[25]戴艳萍.临床给药差错归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 : 1313.

[26]李裕明,史瑞芬.护理一般差错瞒报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 5) : 13.

[27]金萍,蔡慧芳,童利珍,等.低年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47起的特征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2(5):458-460.

[28]刘义兰,李芬,黄行芝,等.病人护理安全事件自愿报告探索与事件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43-44.

[29]Covell CI,Ritchie JA. Nurses'responses to medication errors: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reporting[J]. J Nurs Care Qual,2009,24(4) :287-297.

[30]Patrician PA,Brosch,L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the work environment in a military setting[J]. J Nurs Care Qual,2009,24(4):277-286.

篇(4)

1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关系到医院的护理质量和信誉,关系到护士的自身利益。

2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1 护士自身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不安心护理工作,不能正式护士工作的地位及待遇,职业倦怠,工作责任心不强,慎独修养差,工作中不能按有关的规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执行。

2.2 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 安全意识不强,思想教育薄弱,平时不注重各班职责,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落实执行,对专业理论技术训练重视不够,考试考核走过程。

2.3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可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无法治愈,如癌症、艾滋病等疾病,造成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特别是当病情加重或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时,患者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语言不当或操作失败时就有可能成为患者及家属发泄不满情绪而诱发纠纷发生。

2.4 物品药品因素 主要包括设备不齐全;仪器使用不当导致的以外损伤;抢救物品未做到定时交接检查维修保养导致的在急救时使用时不能正常达到应有的功效等等。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护士在使用时未认真检查及时发现就给患者使用导致的输液反应等。

2.5 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导致的院内感染;环境污染导致的地面湿滑使患者跌倒摔伤;危险品管理不当,如氧气使用时未做到四防,使用的配电盘和插座老化漏电等;病区治安管理不善导致的患者物品被盗或儿童丢失。

3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3.1 与护士责任有关的安全问题 护士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操作流程办事,特别是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是神圣的,任何护士都要敬畏它,它是以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与教训,绝不能敷衍和应付。

3.2 与护士作风技术有关的安全问题 护士对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工作作风粗疏,态度不严谨,协作能力不强导致延误患者的治疗、抢救引起纠纷的发生。

3.3 与护士语言行为有关的安全问题 护士服务意识差,语言生硬,沟通不到位,行为不当,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甚至引起病情变化。特别是夜间当班时,重患者不按时巡视,口腔护理、翻身、吸痰 、鼻饲、更换尿袋等都交给患者家属去做,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异常情况,延误患者抢救,甚至是死亡后未及时发现。

3.4 与用药不当有关的安全问题 表现在多用、少用药、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错误、药物不良反应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转归甚至伤残或死亡。

3.5 与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有关的安全问题 护士不熟悉设备的使用,缺乏应急能力,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时不查看产品质量、有效期,危险品的管理不到位如氧气、电器等。

3.6 与住院环境有关的安全问题 病区地面湿滑导致患者跌倒、摔伤,老年人、神志不清的患者未配置床档造成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引发患者烫伤,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同住一室造成的院内感染,神志清醒的男女患者混住一室引起的人身安全纠纷。

4 防范护理安全问题的措施

4.1 更新观念强化防范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强化和巩固每位护士的法律意识,纠纷意识,举证责任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时刻警示自己一旦出现差错事故或纠纷,患者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治疗和护理,而是通过法律来解决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注重证据的保留和保存。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主动克服侥幸心里增加责任感,自觉将护理工作的标准及要求内化成自身的护理行为。

4.2 严格执行护理各项操作规程、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因为这些制度是护理专家经历长期临床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开展护理工作的标准,是护士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4.3 护理管理者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严肃护理管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情绪状态,主动沟通,认真交接;加强节假日、中午、晚间、夜间、清晨、治疗护理工作高峰时段护理质量的监控,合理配置人力,实行弹性排班、双排班,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排班时应考虑新老人员搭配,对实习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患者的识别、交接、转运、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方面,要建立具体的防范措施,强化护士工作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对急诊科、手术室、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危重患者集中的科室等,要加强质量检查与管理,将护理安全作为重要内容实行监管,积极引导护士长、护士主动呈报差错,挖掘正面的安全信息和事例,强化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唤起“有意注意”,使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唤起相互间的“有意注意”,就能弥补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防范护理差错发生。培养护士良好的“慎独”修养,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4.4 加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是评判性思维能力,使护士能够合理评价正确判断患者的各种情况,通过敏捷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反应,不断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和提高护患、医护、护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学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目的、注意事项、专科疾病的检查、治疗、护理告知、护患、医患沟通技巧等。

4.5 更新管理观念,建立全院安全信息沟通平台,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实施“护理安全信息通报”,将个别护理安全事件,作为全体学习借鉴的资源。以不良实例给大家警示,引导护士用个人意志提升有意注意力。坚持护理安全质量改进 “三不放过”即发现问题不查清原因不放过,查清原因不解决问题不放过,解决问题不认真、不彻底不放过。积极推行解决问题“1+3”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篇(5)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防范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儿科患儿无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危险意识,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了解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程度及高危因素,对提高儿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预知风险的发生,对保障患儿医疗护理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儿科常见风险的原因

1.1 意外伤害 包括坠床、坠车、坠窗、跌倒;烫伤;利器割伤;眼外伤;牵拉伤、骨折;气管异物、蒙被;食管异物;物品坠落砸伤;婴儿因发育不完善,平衡功能差;幼儿对周围环境存在的危险缺乏认识,且好奇心和模仿性强,很容易接触危险因素和模仿一些危险动作;陪护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如离开时未及时拉上床栏、开水杯放在患儿触手可及之处、挤睡在患儿小床上等,使患儿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概率增加。

1.2 病情观察不及时 患儿因其生理解剖特点,往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出现不适时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如呕吐后的误吸或蒙被,几分钟内就可致患儿呼吸、心搏骤停,即使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巡视患儿,仍有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的可能;近几年因医院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护士走上工作岗位,因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不能够准确的判断病情变化,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静脉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护士操作的不规范,可有使外套管断裂在血管内的可能;输液间歇期间因小儿好动及夜间缺乏家长监管时可使留置针滑出而致出血。

1.3 药物使用问题 配制药物时间过早,配制好的药物若放置时间长,易造成污染及药效下降;患儿病情变化快,医生随时会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方案,过早配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患儿年龄小,如果计算错误,可导致患儿用药不足或药量过大;使用不恰当的溶媒,例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在中性溶液(pH6~7)中稳定,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分解,使药效降低,且致敏物质也增加;药物配伍不当,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K1注射液可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液破坏,影响疗效;载体量过少,使药物不能完全溶解或浓度过大而产生刺激;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观察,早期处理,护士在给患儿用药时,要注意观察及询问家长,了解患儿有无不适。

2 对策

2.1 加强教育及培训 对于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资历低的护士、实习护士、陪护家长是最易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防范重点在教育及培训;对于新上岗护理人员及进修护士,在进行岗前培训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将医院以往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回顾及分析,从中吸取教训;请专业律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对陪护家长加强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改善不良行为,促进患儿安全。

2.2 加强管理 查对、交接班、医护耦合性是儿科护理中的高危环节,术后患儿转运途中、无陪护的患儿外送检查途中、在手术室等候手术的过程中、危重患儿在各类有创操作过程中、入院等候床位过程中等,最易发生病情变化又不能及时发现。对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并修订工作制度及护理流程,规范护理环节管理,制定及完善各类查对流程、意外事故应急流程、患儿转运及手术接送流程,同时细化交接班制度,并建立交接班备忘录等,保证各项制度及流程的落实到位;在工作繁忙、中午及夜班、交接班前后、节假日等高危时段增加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根据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来分配工作,避免因工作忙乱而造成失误。

2.3 加强风险监控 风险隐患如果没有被认知并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导致真实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风险监控是减少风险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发掘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并纠正措施,对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实施后的效果作持续质量的跟踪及评价;护士长每月对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把结果作为下个月质量考评的重点,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风险事件,避免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证患儿的安全。

2.4 用药安全管理 护士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对药物的适应证有一定的了解;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用药较复杂,药品种类多,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如对某个药物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弄清楚;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规范准确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儿科病房的特点,合理排班,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给药间隔时间,注意药物合理配伍,给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均可导致药物蓄积或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的合理配任可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则,药物配伍时查看有无沉淀、变色、浑浊、析出结晶等。

参 考 文 献

[1] 张琳琪.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7):669670.

篇(6)

1 护理差错及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

1.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办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专业技术不熟练,护理才做不熟练等人为因素均可引起纠纷。由于开放式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对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操作,技术均能目睹,随着患者和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在治疗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从而引起护理纠纷[3]。

1.2护理操作规程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是维系护理质量的关键,部分护士未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在护理时,精力不集中,没有认真按操作常规要求去做。在工作繁忙,环境嘈杂时没有核对清楚,也是出错的原因之一[4]。

1.3护士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因一时粗心或遗忘而造成客观上的过失行为。没有按照规定执行查对制度,对药物的外文、化学名不熟悉,药物剂量换算不清楚,治疗护士在床旁给药前未将药物与治疗单再次核对等均可造成差错。按美国医院药师学会的文件,用药失误共分为12类,其中第二类是遗漏给药,第三类是时间错误,即给药时间间隔超出规定,第8类给药技术错误,即给药程序、途径、部位、速度不正确与我们护理人员密切相关[5]。

1.4护理质控不到位,护士编制不足。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没有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缺编也是导致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造成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而产生厌烦心理,致使治疗和护理难以达到满意效果[6]。

1.5法律意识淡薄,看不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隐患。

1.6护士工作时情绪差带有个人情绪,工作不能集中精力,缺乏沟通技巧:表现为语言生硬,词不达意,导致误会引发纠纷[7]。

1.7缺乏工作经验。年轻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基础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术操作水平不熟练,操作失误,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操作规程,缺乏工作经验[8]。

1.8护理差错发生的时间因素:最易在工作繁忙时,早晚班交接班时和节假日[9]。因干扰因素多,工作人员减少,工作时思想不集中。

2 护理安全防范

2.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根本[10]。护理工作中出现质量缺陷,无论处理医嘱错误还是治疗给药的错漏,都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有关。责任心是护士减少差错发生的基本保证。有了责任心,才能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悉掌握操作规程。对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感的护士来说,工作中是不可能做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作风严谨的。因此做好防范护理差错就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应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调动其内在的、主观的工作积极性,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觉性,从履行责任上强化责任,这是对每一位在岗人员的根本要求。

2.2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标识,提升处理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支持心理上的"临阵不乱";精湛的技术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包括对护士进行三基训练,定期进行全院性或科室内操作比武;指定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学习班[11]。

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和医疗行政法规教育是减少护理差错的关键。经常不断地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经常及时反复地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懂法,严把新入院护士的岗前培训教育观,让在岗护士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正确按操作规程办事,增强其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将安全教育与法律知识教育、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懂得护理工作存在着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由于自己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从思想上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各项工作中防范差错,落实安全[12]。做好安全宣教,只有在医院中建立一种积极的安全文化,才有可能使减少患者伤害事件做出的努力得以实现[13]。安全文化建设是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导向,只有在医院中建立一种积极的安全文化,才有可能使减少患者伤害事件做出的努力得以实现[14]。

2.4根据临床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科操作流程,做到切实可行,对新护士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制定技术操作流程及加强"三基"训练和考核,培养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护士自学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充实和更新知识,特别是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也要求护士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需要。做到日有计划,周有安排,月有考核,特别是对低年资护士要反复强化训练基础知识,定期集中培训技术操作。全面提高护士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压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针对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总结经验,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

2.5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合理支配人力,实行弹性工作确保白天至少6名护士在岗,夜班1名护士并配备班1名,充实了白班、夜班的力量,这样既保证常规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有避免了人类资源的浪费,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减少了安全隐患[15]。

2.6在执行医嘱时要求护士严格按规章办事,认真执行三查八对,这是避免护理差错的有效法宝。对可疑医嘱要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切记三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另一方面,护士的职责要求你成为患者的监护者而熟悉你所用的药物,特别是在给患者用药时,一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丝毫的粗心大意,否则患者将有生病危险。

2.7加强护患沟通,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最关键的措施。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因护理质量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注重护患沟通的技术交流和情感沟通。由于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的、有情感的人,而护士的语言则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尽量做到科学的语言通信化,严肃的语言礼貌化,使对方易于接受,只要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尊重和保障患者的利益,就能达到最佳的沟通目的,达到最好的护患关系,反复地了解患者,发现情况,及时解决,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篇(7)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 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环节,有预见性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将“怕出错”的意识,积极转变为“哪里可能出错”,现将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分为以下四类:控诉事件、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差错事故。

1.3.2 制定措施

1.3.2.1 投诉事件及控制措施 (1)控诉事件: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意外发病,且病情危、重、急、险,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既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招致患者投诉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到位、护士操作技术欠缺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换位思考,体验式服务。

在抢救过程中,规定开放静脉通道、准备供氧吸痰装置、准备床单位、剃光头(备皮)、备血、陪送急查头颅CT等需由哪个班次完成以缩短抢救时间,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与辅检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 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 (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有的神志不清,有的神志恍惚,有的躁动不安,陪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使用中的中心吸痰器、中心供氧装置出现故障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要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给予高危风险预见性告知,做到班班交接,当班人员熟知备用医疗器械备用现状,保证特殊情况下及时到位。

1.3.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医护耦合不当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与耦合,要求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4要素:同情、交流、能力、表格化,要求年资高的护士、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准备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课件,并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医护沟通效果,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取得其配合并参与到治疗疾病中。

1.3.2.4 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 (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安排有关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与专科护理知识讲座,以加强年轻护士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

1.3.3 控制落实 在临床工作中,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护士长肩负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及时行为引导等总监督责任,对风险防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并适时予以纠正。

另外,互患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1.3.4 评价总结 完善最初建立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2 体会

医疗护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种风险和不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冒险行为,我们在进行这项勇敢者的职业的同时,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