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5 08:21: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

篇(1)

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延伸,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为例,从实训周教学的概述、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学校教学课程安排,2015年12月安排2014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到无锡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物业实训,以期提高学生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认识,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2.1前期准备

2.1.1实训场地的选择

实训场地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实训企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业服务行业的认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以前实训单位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实训体验不够理想,为提升实训效果,通过学校和教研室共同努力,本次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的万科物业作为实训场地,本次实训地点为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一期。

2.1.2实训内容的确定

根据物业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和实训场地实际管理情况,确定了实训教学的岗位:物业保安、客服、绿化保洁和租售中心。在岗位确定的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物业费的收缴、投诉处理、治安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综合经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实训周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教学内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在一周的教学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2具体实训过程

2.2.1全程参与,以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

按照企业管理来管理学生,熟悉专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要求。比如万科对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制服平整、佩戴工牌正确、发型得体、三米微笑、主动招呼等等,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制度安排和工作要求,体会职业规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2.2“一对一”企业师傅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

每组学生配备一位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每天工作内容实际,对学生进行边工作边指导。比如在处理客户诉求,首先接受客户投拆,再将客户诉求分类(客户咨询、客户报事、客户意见/建议、客户投诉);接着有针对性处理问题,要站在客户角度,尽最大可能解决客户合理的实际问题;要求30分钟快速响应。在此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也全程进行观察指导,并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

2.2.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周考核采用表现、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并转化为等第制。实训周结束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展示评价方式进行,每位同学要完成物业管理实训周任务记录表和实训周小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互评、自我评定、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

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模式的总结

(1)收获:向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努力规划职业生涯。一周实训,师生走出教室,进入真实的职场,真正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提升了职业素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充满了希望。

(2)不足:实训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一周实训周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对每个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刚熟悉新岗位,又要轮换至下一个岗位。同时到企业实训具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应该结合教学计划和企业实际来确定时间,尽力做到双赢。比如:业主入住、装饰管理、双十一期间等等。

(3)建议及措施:①努力寻找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优秀实习基地。首先要挑选知名度高、有诚意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企业接受学生的实训或实习,要有专职教师随访,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学校要及时听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同时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做专业讲座。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为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可以从物业服务企业引进技术、管理人员,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者:赵明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子敏.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境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2周物业管理实训活动为例[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8):64~65.

[2]彭后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以“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为例[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4):64~65.

篇(2)

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行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技术化要求较高,物业管理行业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复合型管理人才。目前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物业管理专业教师不足,专业经验缺乏,对当前物业管理行业认识与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定位存在差距。

物业管理行业尚属新兴行业,各高职院校专业成立的时间也较短,部分高校物业专任教师没有从事过物业管理实践工作,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大部分学历也较低,不能够从事理论与实践教学,造成物业管理专业教师不足。

1.2 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行业机制还在探索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公认的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要求都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

1.3 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尚不完善。

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之中,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直观的、贴近应用的实践教学工具;实践教学中,大都是教师占主动,学生与实践老师的双向互动交流偏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校外实训基础利用效率低,对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帮助较小。

1.4 学生学习过程与社会现实接触不够紧密,不能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实际工作,对未来职业发展和所需的能力,特别是素质能力认识不清,无法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能力锻炼方向,不能满足未来物业管理发展需求。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析构建科学的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使以学生为主导的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更好融入现实环境,提高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综合性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2.物业管理实践学习研究

2.1 模拟企业教学模式

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后可以通过模拟物业管理企业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教师负责模拟组建物业管理企业,设置企业服务原则、人员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编制公司服务计划并组织学生实施。学生在模拟企业实践中锻炼组织、协调、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将学习的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内容,以物业项目为基础,模拟整个的物业管理全过程,学生熟悉物业管理企业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考察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及专业知识的综合熟悉程度。

模拟企业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可以交流企业实践信息,分享不同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模拟企业教学期间完成各个阶段实践总结,学生通过企业模拟实践完善专业知识,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主动学习不断完善。

2.2 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物业管理是新兴行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承担物业管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部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没有没有从事过物业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迫切需要理论实务双精通的的师资,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了解高端的物业管理业务内容和流程、企业对物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沟通能力、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锻炼完成后编写物业管理实训学术论文和总结报告。

教师到到企业实践后找出自身欠缺知识和滞后的环节,发现自己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中存在不足。教师从物业管理纯学科理论解放出来,依据现代物业管理行业需求优化、整合物业管理教学、实践课程内容,培养更符合物业管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到高端物业企业挂职锻炼,深化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2.3 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将教师职责定位为指导学生更好的实践,明确实践目标,采取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方式,树立学生自主实践辅助教师指导的方式,逐渐培养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观念模式。

加强与高端物业管理企业的实践合作,实践内容和方法开放,以完成企业的用人计划和标准为导向。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实施,分小组开展市场调研、团队讨论案例设计、分析方法及路径选择与实施、提交实践结果等工作。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物业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达到毕业后迅速就业。

2.4 开放式实践信息共享

建立网络论坛发帖互助交流,彻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时将物业管理知识、观念上传到本学校论坛主题讨论区块,通过网络方式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彻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让学生和实践导师互动交流。

通过教学实践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物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加深认识与理解的同时,学习掌握了对物业管理相关场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能力上得到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采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物业管理服务观念。

3.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构建模块化分层次教学评价体系,包括3个模块、8个层次和3个过程评价:素质能力模块、专项职业能力模块、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分层次教学体系包括8个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素质能力训练、项目实践课程、校内实训、企业课堂、校内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实践成果。包括3项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1]。

以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托,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结合物业专业职业特点确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模拟物业公司,与不同规模、不同体制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实训及就业基地,确保各种教学所需的现实条件与人才培养环境,满足人才技能培养的客观需要。

根据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目标,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教训评价体系,丰富更新校内、企业实践内容,优化过程性评价标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加大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力量投入;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模拟物业公司的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加大与物业管理企业合作,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模块化分层次教学体系,将物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在课程实践、专题实践、校内实训及企业实践中完全的消化吸收,学生可以全面综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达到了直接面对企业工作的目标[2]。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业管理;工作场地教学化;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22-03

一、企业工作场地教学化的意义

在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目前高校的物业管理一般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专业型物业管理公司,这提高了高校物业市场化运作及管理的水平,实现了校园物业企业主体的自主经营,提高了运作效率。

在高职院校强调“技能培养、工学结合”的背景下,物业公司入住校园,作为高校最有便利条件实现校企合作、完全对口的物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深化校园物业公司与专业间的校企合作,对合作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校园物业公司而言,这是它的一个责任,同时,通过加强双方的合作,物业公司通过完全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形成紧密的互生关系,可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能确保在下一次公开招标中击败对手;对物业管专业而言,这是落实“工学结合”,充分实现校企无缝衔接,实现企业工作现场教学化的重要资源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现状

珠海市中竣物业河源分公司,于2005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成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物业的管理方,已挂牌成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参与到了物业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一)合作现状

1.中竣物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等制定。中竣物业作为物业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之一,在制订各级人才培养计划时,都参与相应研讨和指导,提供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使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在制订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原则上要求各任课教师,咨询中竣物业相应部门的意见,争取获得相应部门的支持,使各课程的重要实操内容能够与企业工作计划一致、同步,逐步实现工作场地教学化。

2.中竣物业在专业教学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实习。自2007年以来,中竣物业河源分公司为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了100余人次的专业实习机会,提供了多批次的认识实习机会。为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及全面性,专业实习学生实行轮岗制,实习岗位涉及安保、宿管等,加深了学生对物业企业的理解,较全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2)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自入驻校园以来,中竣管理河源分公司逐步融入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学,一是消防器材专项训练的校企融合,通过专业教师讲授理论,由公司主管向学生演练展示,主要是灭火器训练、水带的抛卷训练、营救逃生训练等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二是协助专业开展消防演习,包括逃生软梯、警用器具、安全器具等工具,并有相关管理人员实地参与指导,加强了演习的逼真性,有效提高了演习效果。

3.中竣物业参与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为更好地强化学习效果,以赛促学,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在校内技能竞赛方面,中竣物业一是在大赛服装、器具等道具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派出相关管理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现场的评比环节,并给予点评,促进了专业校内技能竞赛的逐步提高。

(二)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中竣物业作为校园物业的管理方,认为其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物业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没有意识到校园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深化融合的重要性,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对配合物业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等有畏难情绪,认为是职责之外的工作。在物业管理专业方面,对充分利用校园物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挖掘中竣物业的资源,导致日常教学与校园日常物业管理衔接融合不够紧密。

2.缺乏常态的交流与协调机制。目前,中竣物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的交流与协调,主要由专业主任和项目经理对接,一般是有事情需要协调时沟通,临时性、随机性明显,导致日常校企合作对接一般是就事论事,缺乏规划与深入的协调,影响了校企合作效果的发挥。

3.中竣物业隐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目前,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但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训器材、设备设施有限的情况下,没有主动去发掘校园物业公司已经拥有的相关器材及设备设施,导致不少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隐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及提高。

另外,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都由各任课教师单独制订,任课教师只考虑到了课程的逻辑顺序、主次内容等,没有考虑校内物业公司的实际工作周期及日程排,导致任课教师在讲授需要实地操作或观摩的内容时,校内物业公司却没有相关的工作安排,二者的时间不一致,限制了校内物业隐形资源的利用,影响了授课效果。

4.中竣物业兼职教师人员有限。中竣物业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整体素质仍需提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较弱,能够胜任兼职教师的人员有限,限制了双方的深入合作。

三、校园物业公司与物业专业合作模型的构建

作为高度对口的校企合作双方,校园物业公司与物业专业的合作,可以考虑将物业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与负责相应职能职责的部门对应起来,校内物业公司资源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的对应关系有:物业设备类课程,对应泵房、配电房、配电柜、保安监控室、钳子、螺丝刀、万用表、电笔、疏通机、扳手等资源;绿化保洁类课程,对应枝剪、锄头、剪刀、打草机、喷雾器、竹筢、玻璃刮、地拖、手推车、扫把、拖把、铁铲、斗车,吸尘器、清洁剂等资源;安保类课程,对应消防监控室、保安值班室及岗亭、钢叉、警棍、木棍、盾牌、钢盔,对讲机等资源;实务客服类课程,对应宿舍入住管理流程、服务质量检查标准、各部门岗位职责,日常管理制度等资源。

为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无缝对接,实现工作场地教学化、工作内容项目实操化,初步构想的校内物业与物业专业深化合作模型见图1。

四、深化校园物业与物业专业合作的路径

(一)相互参与对方行政例会

一般而言,物业公司都有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物业专业也有每周一次的专业教研室会议或活动。为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教学与工作上的协调一致,建议双方建立常态的互知互通制度,即专业主任或委派教师每周或每两周参加一次物业公司的例会,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每周或每两周都参加一次专业教研室的例会。通过制度性的互知互通,可以使物业公司知道相关课程未来1―2周的教学安排及实践实操需求;各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主任的传达,知道物业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可以提前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或与物业公司沟通,探讨能否调整物业公司相关项目的工作计划,以便实现教学计划与物业公司的工作计划相协调。

(二)以公司日常管理项目为抓手,鼓励管理人员参与日常项目化教学

1.强化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的外聘兼职教师地

位。对一些实操性强的课程,如安全管理等,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建议继续加强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的外聘兼职教师地位,进一步发挥校内物业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校内物业管理人员担任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可以更好地挖掘和运用校内物业公司的资源潜力,有利于该课程中实践实操部分的开展与实施,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2.制订更加灵活的外聘兼职教师制度。传统的外聘兼职教师,一般是聘请企业人员担任某门课程的兼职教师,完成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的全部教学任务,其优点是课程内容及教学连贯,外聘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企业人员由于工作任务或时间精力的限制,一般都无法接受此类教学任务,导致聘请合适的兼职教师比较困难。

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学校可以考虑允许按照总课时的一定比例来聘请兼职教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不需要承担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校内专任的任课教师可依据课程的课内实践实操需要,灵活确定该门课程的外聘课时数量,常规的理论课程,建议按照总课时的10%―20%来确定。这样可以既保证课程的必要课内实践实操有企业导师的指导,又可以缓解企业人员对担任整门课程教学任务的畏难情绪。二是考虑到企业人员工作日需要上班,其空闲时间难以提前确定,建议此类兼职教师的授课时间不确定,主要依据兼职教师的空闲时间,由任课教师与兼职教师沟通确定,从而解决此类兼职教师怕没有空闲时间而拒绝的问题。

3.深化双方人员融合,实现双向任职锻炼交流。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双方的互通互知,校企双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对有培养潜力或专业操作方面已能够胜任专业教学的公司管理人员,可以考虑进行集中的教学方法技巧培训,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课程,提高他们教学方法及理论水平。

二是继续培养、聘任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任兼职教师,使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了解教学中存在哪些课内实操与实践需要外聘教师讲授,也可思考物业公司还有哪些资源可以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实操实践中,深挖物业公司的隐形资源。

三是建议双方探讨专业教师到校内物业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到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这样可以使专业教师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己的实操技能,也能深入了解物业企业所拥有的能为教学所用的资源,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4.争取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同步,实现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为更好地以校内物业公司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教学中实操项目与企业工作计划不一致,充分实现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建议校企双方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在上学期末或本学期初,各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前,召开一次由物业专业全体教师及物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沟通协调会,各专任教师详细介绍所负责课程计划进行的课内实践实操计划,初步计划进行时间及所需资源,物业公司相应部门负责人依据工作计划或惯例,介绍公司可能开展相应工作的时间。通过双向沟通,各专任教师可以确定所负责课程中实践实操计划的大致时间安排计划。

二是在实施课内实操计划前的2至3周,各任课教师,特别是房屋构造、安全、物业设备、绿化保洁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提前与物业公司相应部门负责人再次进行沟通协调,再次确定公司可能开展相应工作的具体时间,再结合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协调出一个学生可以现场观摩或实操体验的合适时间,实现校内工作现场课堂化、校内工作场地教学化。

三是在课内实操计划完成后,各任课教师应总结此次教学效果,总结此次校企合作共同授课中获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协调合作提供建议和指导。

5.扩大合作空间,加大横向互利合作。校企双方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合作空间,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探索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双方完全对口、相互比较了解,能够较好地渗入对方工作中的便利,探讨开发基于校内物业公司日常工作内容课堂化、日常工作场地教学化的教材,探讨编写一本真正融校内物业日常工作与日常教学于一体的项目化教材,探索实现“工作教学相融合,企业专业相融合”的工学结合模式。

二是扩大双方的横向互利合作。基于校园物业公司的员工素质整体上还不够高,而高校相应专业拥有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建议双方可以开发适合员工培训的课程,提高员工素质,提升物业公司管理水平;在我国物业将进一步兼并整合的大趋势下,校园物业公司也有必要进一步走出去,对外拓展新项目,对内优化管理,建议双方可以采取物业公司出资、高校付出人力开展研究的横向课题模式,探讨如何将高校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物业公司的经营发展优势。

三是深化校物业管理协会与中竣物业融合。校物业管理协会,作为物业专业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组织,为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与视野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锻炼学生技能,丰富课余生活,建议协会多与中竣物业协调,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公司日常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参与校重大活动的现场管理协调中。对中竣物业,建议探索加大对协会活动的支持力度,甚至可以考虑冠名赞助支持,使日常的员工培训等工作与协会的日常工作融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中竣物业在校的影响力。

四是为公司在本地的拓展提供支持。建议中竣物业与物业专业建立项目拓展小组,共同对本地的物业市场开展专项调查,及时掌握河源物业市场情况;在对具体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物业专业发挥其特长,为公司招标书的制作提供支持与协助,提高公司项目拓展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凤英.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2]韦柳.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

[J].高教论坛,2013,(3).

[3]叶昌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4]黄继刚,李琳.独立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

篇(4)

在学院领导极其恩施富源物业管理公司的协助下我们期待以久的实训如期进行。上午在富源物业三楼会议室举行欢迎仪式,那一刻从我们的脸上看出,富源物业是同学们实习的最佳场地。他们公司跟我们一样都是经过周密的安排和高度重视,做的是那样的让人满意无缺。贵公司经济学教授袁玉鸣说:恩施富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XX年3月正式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元,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三级。公司下设经理室、办公室、财务室、工程部、环境部、保安部。现有员工120人,其中:管理人员22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管理物业面积43万平方米,房屋33栋,住户700户,行政办公楼宇4栋,星级宾馆1座,水泵房4座、锅炉房6座,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

公司在恩施州(市)房产局的指导下,在州电力总公司及其直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物业管理服务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州电力总公司及其各直属单位和州(市)房产管理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所管理的物业小区在XX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一批园林式住宅小区”,XX年被州人民政府评为州级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被湖北省电力公司评为XX年年度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在2010年11月参加全国行政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研讨会,我公司物业管理模式及经验做了典型交流,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充分肯定;2010年被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2010年度“3.15诚信维权单位”。

公司目前的经营范围有:物业管理(持证经营)、园林花卉经营、水电安装及维修、基建维修、家居装修、经营商场、电力废旧物资收购及销售。

恩施富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恩施州物业管理企业中,物业管理范围最宽,面积最大,基础最好,起点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物业管理企业。

恩施富源物业公司的服务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是我们服务的核心,和谐发展以心换心是我们一贯的宗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诚信服务是富源物业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和经营化必备的行业素质。上午这一课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让大家对富源物业公司机构设置、企业文化建设、公司运作模式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有个了解;第二让大家适应环境,缓冲一下。这么周密的安排恩施只有富源能做到,细节体现了富源物业公司领导帮子建设不一般,从上到下无不井井有条。把会议室给我们当床睡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心换心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呀。把我们当作员工看啦上下班实行签到制时时刻刻为我们安全着想,从公司上层到公司员工每天对我们都进行考核问我们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没有搞清楚不厌其烦。

这一个礼拜来,我从富源物业公司管理实际出发结合书本知识大体对物业管理有了一个能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感性认识,从客户服务《窗口服务、大厅接待及会务服务需要注意的相关细节》;工程维修《锅炉房及其设施设备、给水房、房屋排水系统、地下水箱、电梯房、配电房进行参观》;安全防卫《小区巡逻、门岗、车辆管理、闭路电视监控、消防系统》和物业环境管理《小区保洁、园林绿化》都有了一定了解。只是时间太短有好多东西都不能深入只能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产生了感情不舍离去,我们走的那一天同学们都感觉好惭愧没有给富源物业公司留下点什么、做点让人难忘的事好像都没有,在这里只能说谢谢为我们安排实习的每一位师傅了。

实训后我对物业管理的认识: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在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涉及权益关系领域,各方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诸如: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的职能不清,业主拒交管理服务费,物业管理企业因小区内业主财产被盗、人身受到伤害而被起诉,物业管理体制模糊、法规不健全及物业企业义务承担某些社会功能的现象等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规范物业管理,提高企业权益保护意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从法制化、规范化的角度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堵塞各种管理漏洞,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物业管理法制建设,使物业管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何规范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企业权益保护意识,必须强化如下方面工作:

1、要树立风险意识和规范发展意识。物业管理公司是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必然面对经营风险,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作为企业有几个重要环节必须把握:

(1)明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在合同中,企业务必把握细节,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做;哪些是常规服务,哪些是收费项目;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例如:物业管理的保安工作,应在合同中明确,只是协助和配合本地公安机关维护公共秩序,而不承担人身安全、财产保护责任。

篇(5)

物业管理专业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央企保利物业、国企城建物业都是其实习单位。这位学生现场学习最新的物业设备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产教结合”构建共享资源、专兼结合、动态开放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为教学方式多元化提供保证。移动多媒体教室、电梯实训室、消防系统实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物业管理智能化实训室等促使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社会发展加快,知识更新加快,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学生特点发生变化,教师必须实行教学方法多元化,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提高。一般可采用:①讲授法。在移动多媒体教室,利用PPT、视频、网页等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最新行业动态。②指导法。在移动多媒体课室,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团队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深化对知识的掌握。③见习法。教师带学生到保利小区观看、了解最新的物业设备及设备管理的技巧。④实训法。学生掌握设备操作知识后,教师在实训室指导学生实操,提高学生操作能力。⑤调查法。让学生课后深入小区,了解物业设备管理情况,小组汇报。多种方法相互使用,教学效果更佳。

二、多元化教学研究现状

1.高校教学模式归纳为三大类。(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式”等。这种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扎实性和快速性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是一种最经济的教学模式。(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发展需求。(3)“以教师学生为双重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力图通过折衷融合,取其长而补其短,以达理想境界之目的。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不是僵化的。教学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2.现有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分析。(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效果了解和考核,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积极交流和反馈,充分全面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反映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正常进行检测评价,使教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信息,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结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检验和判断。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期末考试的功能。在以考代评的情况下,考试成了教学评价的同义词。这种现象反应高校教育的弊端。(3)考试方法单一。目前高校现行的考试方法中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命题也以反映机械记忆的能力为主;反映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提高性题目不够。考试方法影响教学效果。(4)多元化教学评价。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只有从多元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使评价发挥其诊断、鼓励、促进的作用,评价真正的价值也才能得以体现。这种评价方法正是本课题所提倡的。3.相关文献研究成果。(1)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增强互动性。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提出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分层次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实验室教学模式。(2)多元化教学团队具备丰富的内涵特质和有积极的建设意义。“产教结合”是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为基础从汲取师资力量、营造建设环境、健全保障机制、开拓发展空间、创造培训条件等五方面进行策略研究。(3)多元化教学评价效果就是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时,使用两种或两种方式以上,不局限于单一的纸笔测验,尚需实作评价、档案评价、口头评价。现有教学评价不能体现情意和技能,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多元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不多,研究范围比较窄,深度不够,需要后来者不断深入研究。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教学方法差异很大。各个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高职教育强调学用并重、一专多能。纵观国家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院校、省示范院校都强调搞特色专业,抓核心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推广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双元制、一贯制、订单式、校中厂等。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决定教学方法多元化:以赛促教、项目推导、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参观调查、实操训练等。中国的高职教师们把多元化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知网上,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主题的文献多达600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

四、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状况

1.调查发现,对课程非常感兴趣占10%,感兴趣的占22%,一般的占48%,反感的占15%,非常反感的占5%。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2.出勤率情况,全勤的占70%,偶尔逃课的占22%,经常逃课占8%。学生的出勤率有待提高。一方面逃课的学生贪玩,另一方面,课堂枯燥也是原因。3.课堂表现,由始至终专心听课占18%,偶尔开小差的占66%,睡觉的占6%。偶尔开小差中,玩手机占80%。微信、网购、手游等对学生吸引力越来越大,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滑比较明显。高校扩招和生源多元化导致学生的素质降低,校外兼职,低头族现象泛滥,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都冲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职教师务必想尽办法把学生吸引过来。

五、《物业设备管理》多元化教学实施

1.2014年6月,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该课程教学团队共5人:副高1人、中级3人、初级1人;主讲教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2.2014年7月,多元化教学文献研究和调查活动。采用文献法研究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意义;采用社会调查法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2014年8月,准备教学资源。(1)制定授课计划:应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课外作业、授课方式等。(2)教学课件:模板朴素、大方,颜色适宜,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3)移动多媒体课室: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桌椅可以搬动组合,能容纳40人搞活动。(4)实训室:申请教学需要使用“电梯实训室”、“消防实训室”、“自能控制实训室”、“物业管理智能化实训室”。(5)见习单位:与保利物业公司、城建物业公司沟通好,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时间。(6)习题集: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7)案例库: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4.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多元化教学。(1)理论教学。①课程主讲教师主持,团队决定理论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要求。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相结合。③课堂先后检验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知识竞赛法、视频教学法、图片展示法等。④根据各项目内容要求,安排课后作业,课堂进行汇报评价。作为平时成绩重要组成部分。(2)实践教学。①开学第一周,带学生物业小区见习,见识最新物业管理设备。②根据每个教学项目需要,设计实训项目。通过实训室的条件,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中。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成效。18周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大调查,了解不同年代的小区设备管理的情况,提出建议。5.2014年9月—2015年1月,多元化教学效果反馈。(1)学生评价:每月发一次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建议。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对教学效果的赞扬和肯定。课程教学评分为96分,比以前提高8分。(2)同行评价:开学第一周请同行评价一次,期中评价一次,期末再评价一次。同事认为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教材运用合理,课堂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3)自我反思:每次授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期末作总结。自我评价90分。通过本课题研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灵活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6.课题总结: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1)教学方法多元化模式。宏观把握多种教学模式的比例关系,根据校情确立基本的教学模式,研究设计教学模式比例关系。基本的教学模式比例最大,特殊教学模式所占比例系统考虑、合理设计、具体落实。①为新的教学模式培训师资。②积极编写适合各种教学模式的教材。③对学生进行及时而又经常性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2)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形成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①评价过程多元。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采用作业、提问、口试、小测验、小论文、小设计、期中考试等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明确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开展“教评学”活动,对学生的出勤、作业、提问等情况与学生平时成绩、课程成绩评定、德育考核、奖学金评定等挂钩,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②评价方式多元。包括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试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考查课程运用开卷、面试、口试、小论文、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构建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考核模式。首先,可实施考试或考查制度,对基础及主干课程采取考试的考核方式,对其他课程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其次,对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采取闭卷的考核方式。

六、《物业设备管理》多元化教学结论

篇(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物业管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多达3万家,其中的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就有300多家,从业人员也超过了300万人,物业管理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物业管理的覆盖率趋近50%。这一连串的数据显示,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在我国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深入和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产品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品牌时代。品牌时代的物业管理行业正在朝着区域化、市场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强调的是品牌的创新和人才的创新。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在物业管理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必须从品牌下手,从信誉下手,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忠诚度的物业管理品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品牌的竞争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但是,有些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存在人才结构设置不合理,人才职业素质较低等现象。有些公司的员工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往往只有高中及以下水平,且多数员工往往得不到严格的技能培训,导致职业素质低下,很难满意公司的工作要求。因为缺乏高素质人才,很多公司出现了经营管理不善的不良局面,往往难以承担打造物业管理品牌的重任。因此,物业管理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基层服务人员和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更好地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才能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进行才培养。为了培养物业管理高级复合型人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物业服务为宗旨,全面实施专业基础建设和实体营运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工学结合,工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完善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理念。

二、在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中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意义深远

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的形式找到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的关键。工学结合作为学校教育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我国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创新,也是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深远意义。

1.学校方面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运用社会中的物业管理企业的工作条件和职业氛围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将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不仅实现了工作增长见识、工作培育人、工作训练人的目的,还达到了学校就业与教育相结合,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高职物业管理教育是一项耗资大的一门教育,学校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就要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校内进行企业仿真环境训练投资较大,打造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不是学校或是政府投资就能满足其要求的。此外,聘请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也是一门较大的开支。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环境资源,历练自己,实训自己,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物业管理工作实习任务书、指导书等,实现了物业管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物业管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监控,强化实习管理和实践质量监控,推进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确保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能道德素质的提高,因而保证了高职物业管理教育特色和质量。此外,教师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也完善了物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2.企业方面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一方面,与学校进行长期的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得到加强,校企双方对于学生进行了全方位地引导和教育,培养了学生在实习期间认真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组织纪律等,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起到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进行正式交流,通过总结会等进行不同思想的碰撞,激发出创新的元素,促进了企业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的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用人需求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企业的培训、教育和文化,参加了企业物业管理服务实践,熟悉了企业的作业流程和运营理念,逐渐向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方向靠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培训风险和用人成本。将企业的职业教育与学校的一般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用人目标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融合,从而缓解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压力。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借助于高职院校和学生学习这一平台,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使得全社会对企业产生了较高的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就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

3.学生方面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在职业培训时,加深了对物业管理专业理论的认识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团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得到大大提高。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与校园文化和运行机制完全不同的企业中实习和培训,缩小了“学生”与“职工”之间的差距,使得学生向“准职业人”和“职业人”的方向得以快速转变。学生在企业进行预岗实习,能感受到良好的职业氛围,体验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以便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这些人力资本越来越推动学生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三、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虽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给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和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很难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一般来讲,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和企业的观念落后阻碍工学结合。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空间狭小,教学设备和资源不足的高职院校还停留在自己的封闭式办学理念中,不愿意和企业合作;然而有些企业还停留在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阶段,认为培养学生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不愿意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和企业的陈旧观念下,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开展和实施。

2.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制约工学结合。

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造成了教学脱离生产实践,形成工学分离的情况。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视知识认知过程却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客观上阻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想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就要克服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障碍。

3.工学结合缺乏动力机制。

在目前实施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大部分都是为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学校主动联系企业,而企业主动找到学校要求工学结合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正是工学结合动力机制不完善的表现。此外,有些企业为了配合学校,往往只提供实习基地和安排学生生产,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全方位培养却不太重视,并在实习完以后少于关注学生和学校的动态,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是通过产学合作,实现教学和生产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的合作机会,是建立在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优化组合。

4.工学脱节使得工学结合效果不佳。

在学习和工作问题上,学校和企业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教学和实践缺乏一个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统一的计划性,造成了工学严重脱节,联系不紧密,学生学到的在实践中没有用,在实践中做的事并不是所学的知识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例如,学校关注的依然是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关注的仍然是企业经济效益,使得工学严重脱节。

四、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推进工学结合的对策

1.通过科学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结合市场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首先,学校要成立企业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大范围的人才市场调查,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其次,学校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确定专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明确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最后,根据专业毕业生需要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确定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三个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专业拓展能力进行全方位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只有了解市场需求,从职业分析出发,才能确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物业管理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基层服务人员和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要求人才不仅具有精神的物业管理知识,较高的服务水平,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干预创新的精神。因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物业管理技巧和市场开拓能力,有维护物业、服务业主等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以后,学校要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分步骤实现。学校在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职业性。学校的理论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课程和教学体系都应该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适应,并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培养适合专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实践性。教学中要体现较强的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要重视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校考核和企业生产实习考核相结合,促进课堂与实习一体化,全面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适应性。学习要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教学办学模式、考核模式等,使得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挂钩,构建起维护物业、服务业主和经营项目为专业职业能力的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队伍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就要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让师资队伍发挥好教学和强校的根本作用。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市场的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了教师的专业结构,但是专业教师的结构全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学校专业教师数量大,占学校人员编制的很大比例,使得学校难以引进新的专业教师,制约了学校的办学效益。随着科技进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进一步加快,积极拓宽高职教育“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聘用企业的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措施。首先,学校要实施“教师实践锻炼工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定岗挂职,参加实践训练,吸收企业中发展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了解企业相关专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引领学生向职业化方向迈进。其次,学校可以从企业中聘请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实验教学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加深对生产实践的了解,进而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实践教学体系 循环式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30-02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高职专业,主要是为房地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繁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房地产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创新性的特点,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应体现房地产业的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建立起符合房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做法及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都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职业技能单项训练――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如图1所示)。

这种传统模式虽然吸收了工学结合的理念,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首先,专业实践活动形式化、表面化。假期的专业社会调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学生重视不够,调研马虎,或只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实习,不能深入到具体的岗位实践中,对职业技能的锻炼不足。

其次,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不完全一致。课内单项实训采取的是集中实习实训的方式,训练项目是教师模拟的,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难以提供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情境。

第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全以技能操作为培养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适用性的培养,不能体现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第四,三个实践层次之间相互衔接不好。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相对独立,缺少整体设计,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还要对学生重新进行培训,使得认识实习、课内单项实训和教学实习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二、构建“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在传统“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在毕业前只经历了一次顶岗实习,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量不足,工作经验欠缺,影响到顶岗实习单位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评价。所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既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更要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对房地产企业工作过程、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借鉴PDCA循环理念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建立以房地产企业人才需求为运作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该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校内技能训练、短期体验式顶岗实习和毕业带薪顶岗实习贯穿起来,经过多轮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反复进行职业技能的应用训练。二是体现了“边学边做、先学后做、先做后学”的思路,理论与实践的交替进行,使学生不仅关注知识的记忆,更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三是工学交替的形式符合房地产企业业务活动阶段性的特点,将原来零打碎敲的实践活动改成短期体验式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周期不短于两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共包括4次“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循环:

第一次循环着重于房地产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以及相关技能的校内实训,主要是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查、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土地获取、房地产项目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房地产业。

第二次循环着重于房地产专业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采用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体验式短期顶岗实习的形式。实习岗位包括房地产销售、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中介)、房地产营销策划、物业管理等,目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课堂上已学或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房地产职业岗位的认知。

第三次循环是余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仍采用校外实训基地体验式短期顶岗实习的形式。但要求学生选择与上次循环不同的工作岗位,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体验多样化,丰富对房地产职业岗位的认知,较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长,以便进行职业选择和定位。

第四次循环的理论学习部分主要是专业拓展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的形式,着重于就业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商业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内容,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感。

四次循环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即上一次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次循环是上一次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循环,学生的职业技能都应有新的提高。“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既体现了理论学习过程的循环,四次理论与实践的嵌入式循环,使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体现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循环,从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岗位技能――就业能力,多次专业实践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工作体验和工作阅历,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系统的房地产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学生,使学生带着较丰富的工作体验和工作经验毕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条件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从房地产业人才市场需求看,房地产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量大而面广,其中面向大专生的典型岗位有:房地产项目准备阶段的“房地产开发前期咨询专业人员”、“房地产开发专员”、“前期报建人员”、“营销策划员”,项目建设阶段的“招标采购人员”、“项目会计人员”、“合同管理员”等岗位,销售阶段的“置业顾问”、“销售部现场服务人员”、“前台服务员”、“专业融资人员”、“高端商铺写字楼销售人员”、“专业跑盘人员”等,房地产消费流通环节的“物业客服主管”、“二手房销售人员”、“电话销售”、“房地产估价员”、“拆迁估价”等岗位。从学生就业情况看,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岗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房地产新盘销售、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含造价咨询)。此外,还包括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等零星就业岗位。因而可将房地产销售(含策划)、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作为该专业的目标职业岗位群。采用美国学者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法,从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等5个层次定义专业实践教学目标:(1)熟悉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全部流程,熟悉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环境,理解房地产业各工作岗位的职能;(2)具有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任务明确、单一、重复性的工作;(3)具有分析、判断、解决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4)具有进行工作评价、反思、总结的执业习惯;(5)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熟练地应对工作中出现各种情况。

2.建立“课证融合”的职业课程体系。目标职业岗位群确定之后要进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是学校对学生影响力最强大的教育力量,为使学生具有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课程体系应能满足房地产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实行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相应的资格证书有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策划师、市场调查分析师、物业管理师等。尽管高职在校生不具备这些资格证书的报考条件,但从职业生涯长期发展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长期从业的必备条件。因此为长远规划学生未来在行业中的就业地位,应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镶嵌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经纪概论与实务、物业管理实务、房地产市场调查技术、房地产营销策划、CAD等考证科目和考核标准嫁接到职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并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行业最新的技能。

3.形成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是“以房地产企业人才需求为运作平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所以该实践教学体系顺利推行的关键在于房地产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应邀请房地产企业技术骨干力量参与到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指导等工作,使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符合房地产业生产一线的要求。但目前现状是企业认为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自身行为产生的是“外部性”,因而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需求动力。所以学校应主动上门服务,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并且建立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利益机制,加强校企双方在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教师聘任、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解决好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近期和长远利益问题,促进校企合作由单一指向发展为双向互动,使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利,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持久、稳定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4.建立激励性质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而且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所以“循环式”实践教学的评价应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首先,评价目标应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职业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其次,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重点是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因为终结性评价使学生只关注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程度,过程性评价要求指导教师及时参与到学生实训成果的形成过程,从好中差三个层面选择典型的实训成果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点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实训成果进行改进。实训成绩的评定综合了实训态度、实训成果的质量,以及前后两次实训成果的改善程度三方面因素。这种评价方法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感受到只要有努力,也能得到良好的评价,有利于用评价成果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再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实践教学评价应兼顾学校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对自身能力形成正确认识,走出消极被评的尴尬局面。最后,实践成果的具体化。每次实践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实践成果,而且尽可能具体化、量化,如搜集3个楼盘的基本资料,指出基本资料应包括的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撰写项目区位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不少于3000字;访问3名潜在客户,记录他们的消费意向等。实践成果的具体化和量化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实践任务的要旨。

四、结束语

“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是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特色,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一种做法。但是传统教育形成的教育模式已形成很强大的教育惯性,现行的一些工作制度束缚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例如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等,这些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是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课题编号:YHZJY-014]

参考文献:

1.袁彩云.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外教育研究,2009(10)

2.周丽红.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J].成才之路,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