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5 07:34: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总体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总体规划

篇(1)

[关键词]现代医院 总体规划 研究

引言

最近几年来,在医院建设中总体规划工作得到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医院及设计单位的普遍重视,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已成为大多数医院建设中必须要完成的首要工作,这对于医院总体协调,科学发展,避免盲目建设和“见缝插针”式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对总体规划出发点、重点的不同理解也使得一些医院,特别是老医院在总体规划编制或实施过程中碰到一些难题,如何合理地确定规划建设目标 保证总体规划方案先进性与可实施性的高度统一,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必须反复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有必要将医院总体规划的概念适当的延伸,从社会、国家更大范围内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确立规划更加严谨与科学。

一 总体规划的出发点

规划是指较全面或长远计划(《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总体规划是这样定义的: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规划是通过一定技术、经济手段来实现某一区域或行业发展的具有一定时效性和法规,性质的计划和措施。在中国。医院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必然与城市总体发展相互协调。

二 老医院建设发展的上、中、下策

医疗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都对医院建筑本身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使其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这也是人们将医院称为“永不停止的工程”的原因。所有的医院在建成投入使用之日起,就开始面临不断改造、扩建的问题。因此在没有总体规划和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见缝插针”式的建设,形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医院杂乱无章的院区布局,使其发展面临两难的境地。结合目前国内老医院普遍面临的用地狭小,拥挤,院前交通拥堵、杂乱的实际情况,从理想状态分析,这些老医院的发展有上、中、下三种对策可以选择:

1 上策一易地重建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建筑密度的急剧增加、使得原本比较舒适医院环境日益恶劣,同时就诊人数的激增和周边交通状况的恶化,使得众多医院成为城市交通的堵点,在原地继续建设发展无疑是对自身和城市状况的雪上加霜。重新征地,将医院整体搬迁,或大部分搬迁,将为医院发展重新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为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2 中策一原地征地扩建

征用与现有用地毗邻的用地,使医院的发展成为可能,这也医院建设发展的一种策略。适当的扩大医院用地规模,并与现有院区连接为一体,有利于改善医院内的功能布局、环境质量,同时在建设期间较容易控制建设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影响范围。

3 下策一原地改扩建

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式,在一个比较狭小的用地内闪转腾挪,既要满足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保证正常的医疗服务不受影响,另外还需要兼顾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建筑师可以一层身手的方式,同时在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只能治标的方式,由于土地规模有限,过度的发展势必造成土地开发强度过高,一方面给城市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医院自身的环境也不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三 总体规划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正如通常所说,医疗建筑作为功能最为复杂的一类民用建筑,合理的功能关系是其在无论总体规划还是单体设计中均应给予首要关注的重点,这已得到医院建设者和设计者的普遍认同,不过在总体规划有一些问题同样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1 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

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节点,医院对城市整体的交通、景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方面的要求,具体在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同时。应重视院外交通的合理组织,避免加大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医院自身交通的合理组织。

2 对现有建筑的利用

“不破不立”,是老医院总体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拆除部分破旧的危房,才能保证新的项目得以建设,或是环境得以改善。但应对现有建筑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充分认识到各建筑在医院总体布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影响医院总体功能关系,限制医院发展的建筑应拆除。但对那些建筑质量较好,内部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的建筑,应充分研究保留的可能性,这不但可以减少建设对医院总体工作的影响,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国家总体并不富裕,各医院建设资金往往有限的情况下,也是节约资金。提高建设效率的有效手段,应该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3 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狭小的用地与医院对建筑规模较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许多医院在总体规划中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土地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宝贵,也越来越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4 后勤保障系统的规划

如果把医院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那么后勤保障系统无疑就是血管和心脏,正是后勤系统的有利保障,才使医院总体高效的运行,而在总体规划当中,后勤系统的规划往往又容易被忽略,使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陷于被动。

5 建筑文物的保护与医院文化

总的来看现代医院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不少国内外著名的医院和一些著名医院建筑。

6 投资方面的考虑

一个合理先进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必然需要有资金的保证,尽管可以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但没有必要资金投入,总体规划方案将只能成为“水中 月,镜中花”了。

结语

医院的总体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系统科学,在强调医院发展、建设,重视医院功能规划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医院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未来不可确定的发展的可能,这些也许才是编制总体规划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篇(2)

总体规划评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框架

除此以外,一个好的规划评估还应研究和认识城市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前发现规划面临的新问题,并为规划的修改完善把握好方向。因此,总体规划评估应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是评估总体规划实施效果,二是评估城市发展趋势。前者重在实效性研究,后者重在前瞻性研究,这两个视角的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实现总体规划评估保障规划实施、指导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总体规划评估的内容框架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庞繁,如果对总体规划各项内容和目标一一进行评估,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会导致编制时间过长而难以体现评估的时效性。因此,有必要对总体规划的内容进行梳理,确定哪些内容应该进行重点评估。根据评估目标,评估内容应满足以下2个条件之一:一是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二是与总体规划实施密切相关的城市发展趋势。首先需要明确哪些是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项资源在空间上的安排,具体包括2类,一是保护型资源的空间安排,如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森林公园等,二是各项开发型建设活动的空间安排,包括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其次需要明确哪些是与总体规划实施密切相关的城市发展趋势。总体规划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方方面面,其实施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进行保障,因此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化阶段特征与总体规划密切相关。按照上述2个条件确定总体规划评估的内容框架,归纳起来可以分为4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宏观背景与重大事件的评估。(2)发展目标、速度与效率的评估(包括城市经济、建设用地与人口发展等方面)。(3)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与用地结构的评估。(4)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

总体规划评估的核心内容

宏观背景与重大事件的评估宏观背景与重大事件的变化是决定总体规划实施效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总体规划修改的前提条件。影响规划实施和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与重大事件要素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地方发展定位的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相关规划的变化、重大事件与重大工程的影响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地方发展定位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国家战略和国家级区域规划,这些战略和规划对于相关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无论是上海还是长沙,都面临着新的国家定位。以上海为例,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上海的两个中心定位,即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长沙则在2008年由国务院批复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个中心定位对上海的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型社会”建设则将长沙由内陆腹地城市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两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评估都对国家定位的变化影响进行了评估,梳理出与新定位不相适应的内容,并为总体规划优化提出方向性建议。经济发展环境和相关规划的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目标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城市发展目标制定的重点。如长沙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期,城市发展目标偏重于经济增长。而上海则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目标更加突出模式转型和创新驱动。应注意的是,城市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总体规划评估能够对其进行判断,从而为城市发展目标的修订提供依据。《城乡规划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而这些规划的变化必将对总体规划的编制产生影响。以长沙为例,“十二五”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长沙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空间资源分配提出新要求,长沙总规评估对社会经济指标和空间布局的评估表明城市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相关规划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总规实施形成较大制约,因此有必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重大事件与重大工程的影响国家和省级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将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影响城市功能、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结构。长沙总规评估对空港扩建和高铁、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上海总规评估则重点对世博会、虹桥枢纽、临港新城、大型民用飞机制造、主题公园等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评估,其中对虹桥枢纽建设的评估表明,虹桥枢纽周边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很可能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的关键节点。随后编制的虹桥枢纽地区规划认为该地区的定位应是面向长三角的商务中心区,其影响范围包括核心商务地区、大虹桥地区、上海西部地区3个空间圈层,每个空间圈层对应不同的功能。这一结论对上海传统的“一主四副”空间结构和沪西地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政区划的调整中国的行政区经济比较明显,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影响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如2009年6月上海将南汇区撤销建制划入浦东新区,浦东新区的空间结构、产业项目布局等方面相应都发生了重大调整,特别强调原浦东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临港新城迁移。(2)影响城市管理体制。如2008年长沙将周边4个乡镇行政辖区纳入市区范畴,这就急需在管理体制上解决指导4个乡镇发展的规划依据问题。发展目标、速度与效率的评估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是总体规划评估的核心内容。从国内外规划评估实践来看,目标评估的重点不再只是对实施结果和发展目标的简单对比,而是更加侧重于实施过程的分析,评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最常用的指标即是发展速度,最核心的内容是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增长,城市规模又包括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除了从“量”的角度评估以外,对于城市发展“质”的评估也十分必要,特别是经济、用地、人口增长速度的相关性直接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效率。经济发展评估经济发展评估的重点是经济发展速度及趋势性判断,评估的基本指标通常包括GDP总量及增速、人均GDP及增速等。经济发展评估有助于认识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的修订提供依据。以长沙为例,经济发展评估表明长沙经济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期(图1),但近几年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表明长沙未来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总体规划应予以应对。上海则体现为另外一种发展态势,评估表明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省份(直辖市)经济增长放缓,2009年上海市GDP增长速度为8%左右,落后于全国9.1%的平均水平,意味着上海已经结束了量的扩张,未来必须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用地发展评估用地发展评估的重点是评估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趋势和用地使用效率。评估的基本指标包括建设用地总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用地发展评估的目的是掌握城乡空间拓展的态势,发现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规划后续实施,同时为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方向性指导。

篇(3)

【摘 要】: 南石门镇作为邢台市西部的近郊镇,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邢台市区联系紧密,其规划建设发展在解决自身功能需要的同时务必要考虑邢台市区对其发展的要求和影响,承担邢台市主城区功能向镇区的扩散和辐射,以及交通区位优势带来的相关商贸服务、交通集散等职能,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市区相衔接。在服从大区域和城市整体发展建设需要,满足更大区域空间的上层次区域发展建设与规划要求框架上,准确评价自身发展建设的条件、优势与不足,做好自身发展定位,寻找发展基本驱动力,并做好与大区域发展建设的协调和融合。【关键词】:近郊型镇 总体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党的十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随着国家将冀中南地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作为邢台市近郊的南石门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执行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加强城镇建设,全力打造流通重镇,通过城镇化引导要素集聚,优化一产结构,调整二产布局,促进三产升级,南石门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一、概况分析 (一)背景分析作为邢台市的城郊型小城镇,南石门镇的地理位置与邢台市区联系紧密,其规划建设发展在解决自身功能需要的同时也需要考虑邢台市区对其发展的要求和影响,承担邢台市主城区功能向镇区的扩散和辐射,以及交通区位优势带来的相关商贸服务、交通集散等职能,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市区相衔接。在服从大区域和城市整体发展建设需要的同时,满足更大区域空间的上层次区域发展建设与规划要求框架上,准确评价自身发展建设的条件、优势与不足,作好自身发展定位,寻找发展基本驱动力,并做好与大区域发展建设的协调和融合是摆在南石门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二)区位分析南石门镇地处邢台县域中东部。镇域范围南与羊范镇搭界,西、北分别与太子井乡、西黄村、会宁镇相邻,东接邢台市区。在镇域中部有邢和、邢左两条省级公路通过,各村有简易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便利。镇政府驻地周公村、南石门村位于邢和公路两侧,距邢台市建成区约4公里,与市区联系紧密。二、规划指导思想以建设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特色性小城镇为目标,以城镇发展阶段性理论为指导,确保城镇发展的持续性,在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同时,充分体现南石门镇的地方特色,科学规划,着眼未来,合理布局,适当超前,为城镇发展提供依据和实施保障,创造良好的城镇生产、生活空间。三、发展重点分析充分考虑邢台市城区以及七里河新区功能对南石门镇的扩散和互动作用,紧紧抓住中重卡整车及特种车辆底盘/特种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在镇域南部选址建设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南石门镇工业产业提升计划。在完善优化镇政府驻地各项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拓展发展与邢台市城区相交界处的新镇区组团,统筹安排道路交通、教育、文体科技、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绿化、公用工程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设施;在加强其中心职能作用的同时,促进与邢台市城区建设的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塑造镇区新的城镇形象。四、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南石门镇产业发展依托现有镇域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新入驻奠基的中航工业(邢台)中重卡整车及特种车辆底盘/特种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在完成环保措施技术改造的前提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高效节约利用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新型产业基地。第二产业的发展为镇区经济打下基础,为城镇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利用地理位置、交通区位优势,紧抓与邢台市区联系紧密这一特点,逐步提升镇区土地价值,吸引对镇区沿城市道路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同时带动城镇第三产业发展。五、镇区建设规划(一)城镇职能1、邢台市建成区西部入市口重要的城镇,七里河新区西侧门户地段,也是市区通往西部山区及风景旅游区的第一镇,是城郊型城镇中最贴近城市风貌的小城镇。2、南石门镇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邢台市城区功能外延的承接区。(二)镇区发展方向由于南石门镇地界与市区建成区搭界,且在入市口地段(滨江路以西)沿邢和公路两侧已发展得初具规模,因此有序地引导开发建设南石门镇与市区交界处的区域,围绕邢和公路两侧的用地进行规划建设和用地的合理布局,就显得非常必要。根据建设用地现有分布状态,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和调整城镇用地的原则,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确定南石门镇的发展方向为:以向南扩展为主,适当向西发展;镇区东部河西社区沿中兴大街向西发展。(三)空间结构规划本次规划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并结合建成区现状情况,镇区规划结构为:“两轴、三区”。 “两轴”一是指镇区北部贯穿东西的邢和公路,作为城镇发展主轴线,依托道路两侧的公共设施和城镇居民社区,创造充满生机、具有现代感的新型城镇景观;二是指镇区西部贯穿南北的邢汾高速连接线,作为镇区生态景观轴线。“三区”是指位于镇区东北的河西片区、镇区西部周公村片区以及镇区南部的七里河片区。(四)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居住用地由三大区域组成,分别为西部周公村社区、东部河西社区和南部七里河社区。其中周公村片区区域又分南北两片。规划居住片区均为二类居住用地,居住建筑为多层、低层、高层相结合,本着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鼓励提倡在以多层住宅为主的情况下,沿邢和公路建设高层住宅,体现城市新形象。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规划按“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配套完善,规划建成区内各类公共设施在结合现状建设情况下按照服务镇区、辐射镇域的原则统筹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形成功能齐全,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城镇公共设施体系。用地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等各类设施用地。3、商业设施用地规划镇区商业设施主要依托现状邢和公路(中兴西大街)两侧的商业设施和商业人气,继续强化其沿线商业服务功能,强化轴线带动和辐射作用;结合建成区现状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特点,在各居住社区集中安排规模不等的商业金融用地,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易形成商业中心。在七里河新区沿河北侧设置具有城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各类专业商店、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宾馆、餐饮、咖啡吧、茶馆等休闲设施。还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提高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五)道路交通规划遵循结合现状、超前谋划、尽早控制、分期实施的原则,以穿越镇区的“三横三纵” 的城市道路和过境公路构成“一镇三区”道路网的骨架;“三横”指邢和公路、邢左公路和百泉大道,“三纵”指穿越镇政府驻地的邢汾高速连接线、仁义路及滨江路。“三区”(周公村区片、河西区片和七里河区片)内的道路系统均以方格网的形式按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道路等级进行规划布置,同时在镇政府驻地内,充分结合利用现状已形成的道路,避免建设投资的浪费。六、综述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为全面实施五年规划实现富民强镇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与城市毗邻的城郊型小城镇,应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才能促进各项产业的发展,以良好的姿态更好地接受邢台市的功能辐射带动作用。参考文献:1、

新宾县上夹河镇总体规划探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2、郭庭良 马娟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与实践 《城市规划》 2003 第9期 -3、汤铭潭 《小城镇规划―研究标准、方法、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4、陈志诚 侯雷 兰贵盛 "城乡统筹发展"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应对 《规划师》 2006 第2期

篇(4)

关键词:两规;差异;协调;建议;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54-02

一、现实意义

“两规”既有联系,又有较多差异。计划与规划的不协调是“两规”不协调的根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分别体现着计划与“规划”的特性。“两规”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依据,进而分析和研究用地布局,进行土地资源优化,合理实施征地和流转,切实提高集约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提出,耕地红线、土地利用规划等词汇随即摆上台面,故理清“两规”的差异,实现“两规”相互协调和衔接,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差异

合理利用两个规划,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的宏观规划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特定的焦点上还是有一定差异。

1.两规的核心支撑法规体系差异。城市总体规划法规体系由《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条例》等组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规体系是由《土地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组成。

2.两规的规划管理体系差异。由“两规”产生的规划管理体系在中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行政规划系统。现在,不同的部门分别负责规划,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着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规划又由土地部门管理,城乡规划部门负责建设与管理,交通专项规划、水利、农业、电力分别由各自的部门负责组织。

三、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的内容

依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和《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见表1)。

1.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基于功能区土地利用的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四类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管制分区的建设,并明确区域规则,提出了这四类功能区土地使用要求。(1)允许建设区主要用于城市、乡镇工业发展,按照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具体安排土地。(2)有条件建设区在不突破允许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情况下,土地面积可用于布局调整规划,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指数施工中的应用。(3)限制建设区内,应该大力开展土地整治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的综合整治,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4)禁止建设区内,土地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严禁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与主要功能不符的建设活动。

2.强化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中将逐步增加城市的区域规划强度和农村地区的统筹力度,在确保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指导思想逐步确立。通过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城市支持农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向产业集中,郊区和农民向城市集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乡风文明的原则,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流转循序渐进地实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加强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加强建设用地总量调控。调控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不断优化,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目标。在长沙市建设用地总量的测定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基本农田和其他要素的保护,也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和发展的要求,从总量和空间分布角度,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协调,确保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实施。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建议

1.建立两规相协调的规划法规体系。(1)法规体系的完善。协调“两规”先协调“两法”,即协调《城市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因此,需要修改两部法则的部分内容,从而协调两法的关系。其次,制定区域规划法。编制区域规划是协调两规最好的方法,若把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作区域规划的两个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和协调,那么矛盾也将不复存在。建立完善的区域与城市规划法体系,制定区域规划法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区域规划法作为区域规划的法律依据,就会导致相应的规范缺位。(2)用地分类标准的完善。针对用地标准分类的差异,应以《全国土地分类》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一套为基调,对另外一套进行协调,使两套分类标准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两规相协调的规划编制体系。(1)规划指标的协调。第一,要研究人口及人口规模。在人口统计方面,统计、公安、计生等部门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对本地区流动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更新。同时,对于环境容量应加强研究能力,使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达到在人口规模上的同一水平。第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划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时,城市总体规划不应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畴,而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内涵上必须保持一致的定义。为了保证城市用地在内涵上的一致性,以及保证在用地指标上两个规划的一致性,在两个规划的用地分类时应尽可能地对建设用地的分类保持内涵上的定义相同,建设用地这一大类下的各中类的外延和内涵至少要保证相同。(2)“两规”在编制内容上进行明确分工。“两规”在编制内容上有很多相似或者相同点,因此务必明确各自的编制重点,避免在同一编制内容上的重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粮食安全的确保上和耕地的切实保护上,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等非农用地。

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应树立整体观念,统一规划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城镇、村庄和集镇建设,明确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发区的用地规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3.建立两规相协调的规划实施体系。(1)区域规划体系的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空间区域规划上的具体实施,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则是进一步深化,衔接两者的路途还很遥远,除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外,区域范围内的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各类产业园区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等都是两者协调须首要关注的问题。(2)整合区域规划管理权利。法定的权威机构与区域规划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以是负责组织规划的编制和审核,并监督实施规划,使各部门、行业、区域位置的观点和立场相互融洽,并及时调整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进一步修改和评价计划。

五、结语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牵涉多个方面,而且规划布局也是因地制宜,空间概念很强,今后可以从获取基础图件、3S综合运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春阳.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4):1-2.

[2] 张瑞平.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20-25.

[3] 王素萍,杜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矛盾与协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2):6-8.

[4] 唐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2:33-37.

[5]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S].2012.

[6]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2020)[S].2013.

[7] 萧昌东.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发展规模相协调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9,(2):36-37.

[8] 萧昌东.“两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1):29-33.

篇(5)

关键词:反规划理论;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Abstract: the planning theory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priority control, to realize the city space planning.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theory and its value, combined with a partial town town planning status and version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theory into a new round to the town plan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and land use planning of rationality.

Key words: the planning theory; Town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P28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镇化健康发展。” 《纲要》要求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兼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镇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

反规划理论概述

2.1反规划理论的提出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它不仅代表着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逆向思维过程。“反规划” 理论相对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反规划” 理论将环境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先行条件,它主张首先从围绕环境和生态空间的非建设用地入手,通过科学的方法首先实施对非建设区域进行控制和把握。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前,首先应该针对城市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状况进行城市发展的评估,了解城市发展的环境承受力与生态支撑力及其对城市发展规模与速度的总体状况,从而决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空间布局。这种反规划理论更多的被称为是一种生态规划理论和景观规划理论。

“反规划” 理念作为一种积极地应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无序扩张的思维方法,并非是主张不规划,或者是反对城市规划,而是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规划思路与途径。它主张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优先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状况(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用以保障居民高质量生活的自然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规划和设计。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依据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将导致城市规划的滞后与被动,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非建设用地随意被侵占,用地结构失衡,环境持续恶化的结果,城市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2反规划理论的价值分析

2.2.1反规划理论是对传统规划理论的继承和重要补充

对比两种城市规划理论,将城市与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关系分别形象地比作“图”和“底”的话:就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而言,城市被当做“图”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而环境则被当做“底”,镇规划则是以城市为核心的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反规划理论则重点强调了环境作为“图”的设计与规划的科学性,在环境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规划。反规划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规划理论的继承,同时也是对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忽视生态空间和规划被动、滞后性的问题的有效补充。反规划理论重视对大地景观和生态原貌的保护和保存,它强调作为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提供持续发展条件的自然景观生态基础设施是恒定的、不变的,一旦作为大地中的河流湖泊、绿地、湿地、土地资源因城市建设面积的急剧扩张而发生极大的变动,供应人们生存和生活的自然系统将出现恶化、功能减退甚至带来极大的自然灾害。反规划理论是在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继承和反思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带入城市规划理论中,以自然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并反思人们的经济发展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从而构建合理的城市规划理论。

2.2.2 反规划理论是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和突破。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总体协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都逐渐得以完善和发展。土地资源的规划也从追求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发展到追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策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种建设用地的规模也在不断膨胀,随之出现城市非建设用地被肆意侵占,城市绿化用地转为他用,城市肌理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城市生态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利用反规划理论逆向思维,将土地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结构、有不同空间构型的完整的系统。在有生命的、有限的土地上既能够保证生态空间的合理化和健康发展,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对镇化发展的急切需求,这种思维方式才是反规划理论向我们呈现的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3.上一版的茂林镇镇规划概述

3.1 茂林镇上一版镇规划项目简介

茂林镇位于玉林市东部,南流江上游两岸,是玉林市东部出入北流市、容县、梧州及通往经济较发达的广州的门户。现有企业主要是资源消耗型为主的夕阳行业,如:采石场、水泥厂等,发展后劲已明显不足;企业主要以私企为主,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内道路狭窄破损,路网密度偏低,道路等级不高,只有玉容一级公路与玉梧公路路况较好,交通发展滞后,制约了茂林镇的发展。工业园区的推进没有实质性进展,新兴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集群效应。镇内水泥厂、石灰厂、泥石场等高排放企业制约了镇经济发展的步伐。《玉林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规划对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茂林镇而言,有必要对镇的发展建设进行重新考虑。茂林镇2004-2008年工农业产值对比如表1所示。

表1茂林镇2004-2008年工农业产值对比表 单位:万元;%

3.2 上一版镇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实施成效上看,规划并没有使茂林镇统一发展,茂林镇目前还处于一个分散建设态势。在与下位规划的衔接上,总体规划也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从反规划的理论出发,茂林镇上一版镇规划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茂林镇的城市规模预测没有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思考,在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对茂林镇当地的生态系统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预测时也较少考虑到周围的玉林城区和北流城区对其的辐射影响。二是茂林镇的建设不集中,用地过于分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合理。

3.3 反规划理论在新一轮的茂林镇镇规划的应用

3.3.1绿地系统与生态空间规划

一是充分保护利用现有自然山体生态资源,将自然树木与人工绿化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人文关怀和地域文化的角度,建设适宜生活、发展和谐的人居环境。二是突出镇区特色原则:突出镇区周围山体环抱、镇区内部南流江流淌、水塘镶嵌的环境特点,构筑镇区特色绿色生态空间。坚持生态优先,稳步发展原则,正确认识茂林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引导培育茂林镇的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三是引导建设生态强镇,综合分析茂林镇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对茂林镇发展的影响,探讨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推动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3.2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中的反规划理论应用

反规划理论强调在对镇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状况评估的基础上去确定整个镇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从茂林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土地规划是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也要在反规划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一是从反规划理论出发,在编写镇规划之前,对镇的生态空间与结构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镇建设用地规模,不得擅自变更、扩大用地范围,切实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镇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定要求进行控制和建设,对于已建成的用地中如有与规划不相符合的,则不得扩建和新建,必须结合旧城改造按规划实施。对于拟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办理,并定期进行现场核查。

二是土地开发和利用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茂林镇而言,切实保护耕地,严格实行基本农田转用许可证制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农业观光园建设,提高地力水平,认真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结语

“反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继承与重要补充。茂林镇在发展过程中,将“反规划”理论充分应用到实际的镇规划过程中,使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布局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为其他镇的发展规划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唐宁,廖铁军.县域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

[2]侯伟,徐苏宁.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反规划”思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篇(6)

关键词:机场;总体规划;现状;建议;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airpor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airport, but also to protect the airport and the city to jointly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so a good airport overall plann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airpor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airport, and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solution.Key words: airport; overall planning; the status quo;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X7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一、目前机场总体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机场总体规划编制相对混乱

目前,我国的民航部门已经对机场总体规划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机场无论大小都必须要做总体规划。但是机场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相对混乱。如对未来的发展情况没有全面的考虑(如近期可能会迁建,周围可能有其它规划),规划仅为短期内扩建使用等。这样在实际发展中,总体规划就无法发挥其真正指导机场发展方向的作用。

对总体规划修改的不及时

根据民航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机场总体规划需在5年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编,目前所有机场基本都有总体规划,但是多数机场对规划内容修改并不及时,修编工作往往是在新建设项目启动前期才开始进行,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因此规划的内容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或切合机场实际的发展,例如:机场近远期科学的发展构型、综合交通的设置、节能和环保等,而这些内容对于机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机场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科学编制的态度

许多机场编制总体规划仅仅是一种形式,缺乏必要的科学编制的态度。主要原因是由于根据民航的规定,每个机场必须要有总体规划书,否则项目不会予以批准;另外部分机场在编制总体规划的时候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行政政绩,而忽略了民航行业的特殊性。委托单位的这种不科学的编制态度将直接导致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时间有限、编制内容不客观等实际问题。

4、机场的总体规划和地方规划脱节

近些年,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腾飞、地方民航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观念的转变,机场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必将受到周边地区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机场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和地方规划有效衔接。

根据民航机场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的相关要求,机场总体规划必须与地方规划协调统一,但是由于在规划时牵涉到的地方规划很多,如土地利用规划、地方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等,同时这些规划的重点和周期与机场总体规划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很难达到协调统一,这给机场的总体规划和地方的规划在衔接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例如:一些大中型机场的周围都规划了空港经济区,并且编制了发展计划,有的地方还编制了综合交通发展计划,这些专项的规划对机场的总体规划都有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这些规划很少能够和机场总体规划做同步修编,所以规划的深度经常不够,这样在衔接上就很难达到一致。

缺乏更高层次规划的指导

缺乏更高层次规划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定位机场的功能、把握机场未来的发展是机场合理规划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机场群目前的特点是分布不均、规模不一,而功能近似,在其区域内缺少必要的统筹发展机制,对于各个机场之间的协作分工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各个机场之间又存在相互竞争,因此各个机场对自身的定位往往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场经常忽视了周边机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对自身的影响。要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民航高层次的规划和指导。

区域或地方规划对所在范围内的机场总体规划不够重视,或者在机场周围建设其它项目时没有完全考虑对于机场的影响,这就需要各个省份或城市在编制相关规划时,必须考虑所辖机场的整体发展情况,同时必须根据民航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研究。例如:2008年浙江省相关部门曾组织编制《浙江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发展规划》,江苏省也组织编制过《江苏省民航“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所辖机场的规划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规划主要是从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所属机场的发展可能性,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与地方机场实际发展偏差较大。

对机场总体规划执行力度不足

机场周边的城市建设需由机场管理机构签批,部分建设施工项目要报到民航地区管理局进行审批。但是,由于地方规划部门对机场的有关规定不够了解,机场总体规划往往又不在城市规划内容中体现,同时机场管理部门也没有地方规划部门的相关执法权,所以在审批过程中就很难判定项目是否合理,或者地方规划部门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而放弃机场规划中的相关要求。如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机场净空保护范围内建设危害飞行安全的超高建构筑物。

二、加强机场总体规划的措施

1、加强机场的内部管理力度

要加强机场的总体规划,首先要加强机场的内部管理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机场总体规划及时修编

应该加强对机场总体规划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机场总体规划和机场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督促机场管理机构对机场的总体规划及时进行修编,在修编的过程中,机场管理机构要充分的征求相关部门的建议,最好定期的召开会议,针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然后以书面形式把相关部门的意见整合到一起,再进行修编;

(2)加强机场总体规划的理论研究

应该投入更多的力量来加强对于机场总体规划理论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民航业发展迅速,所以理论研究不能满足机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大中型机场的规划方法、规划理念和规划手段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只有通过对理论的不断研究,才能使机场的总体规划发挥出最优的效果;

(3)严格审批机场内建设项目

在审批机场内的建设项目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机场总体规划,对申报审批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发现和机场总体规划有冲突,必须对机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之后才能审批。

和地方规划合理衔接

在和地方政府相关规划的衔接方面,机场的管理机构应该发挥主要的作用,努力创建一个以机场为主导、地方部门积极响应的协调沟通平台,并一步步建立合理的制度,尽最大可能把各种规划的衔接工作做好。各个单位的建设项目,要由地方规划部门审批之后才可以建设。尤其是净空管理方面,机场的管理机构应该把机场净空障碍物控制面上报给地方政府或者城市建设单位,这对建设单位审批新项目的建设高度以及建设规模方面有很大帮助。例如太原的武宿机场,位于太原市和榆次市的交界,又是在南郊地区,他们每年把机场净空障碍物控制面上报到榆次市城建局、太原市规划局及南郊区城建局各一份,并且每年沟通两次,在机场净空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民航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及执行力

笔者建议民航的相关法规能够设置一些公示制度,明确的规定机场的总体规划在审批之前一定要向社会进行公示,让各个机构都了解规划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

(1)有助于大力的宣传机场的总体规划以及民航的相关法规,有效促进机场的后期发展;

(2)通过公示形式让大家都了解规划内容,广泛的征求各个部门的意见,使一些矛盾提前暴露出来,有助于逐步完善机场的总体规划;

(3)可以借此提高地方政府和机场的管理机构对机场规划的重视程度,增强机场总体规划的力度。

(4)借助公众的监督,加强地方对民航规划要求内容的审批和执行力度。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可以以民航地区管理局作为主导机构,协助各个省政府对一些机场做一个长期的专项发展规划,通过实际的调查,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同一个区域内的机场进行功能定位,避免不健康的竞争,优化各个机场的空间资源。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已经成为人们外出的一个重要交通选择,机场作为航空的基础建设,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机场的总体规划是机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现在很多机场对总体规划还不够重视,或者在规划过程中由于和地方政策协调的不好,致使机场的总体规划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机场的发展和建设。本文已经针对这些问题作了分析,希望以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机场管理部门可以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阮积敏,机场总体规划管理现状及相关建议,中国民用航空,2010年,07期;

篇(7)

关键词:区县总体规划,天津,编制重点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大部分地区行政区划制度实行“省(区)——地级市——县(县级市、区)——乡(镇)”四级制度,随着“省直管县”改革力度的逐渐增大,县一级行政单元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行政区域,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性力量。进行区县总体规划编制,大力推进区县经济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天津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城市,区县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工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并承担中心城市一部分功能。近年来开展了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了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整合提升乡镇工业,明确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三区联动的基本思路,在规划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为例,研究其在新形势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对策措施,以期对我国区县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2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难点问题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天津行政范围包括1个副省级区(滨海新区)、12个市辖区(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近郊两区),以及3个县,共计16个区县。其中需要单独编制区县总体规划的主要包括环城四区、近郊两区和三个县,共九个区县。笔者系统梳理对比了区县各版本规划及其主要内容,探讨规划实践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1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研究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区县的规划已经不能再就区县论区县,而应该从更大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强调区域协调的战略思想。就天津区县而言,市域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区县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是区县制定自身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基点。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政策对区县发展提出的要求,具体到天津区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三区联动的策略是指导区县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

2.2 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新形势下城乡总体规划由技术文件向公共政策转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到天津区县,各区县在分析现状问题中普遍都提到了城市用地扩张需求与土地供应紧张的突出矛盾,可见,城乡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和持续供给成为区县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首先将“两规”编制的基期年和目标年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同步编制,并且其他相关规划也应在规划期限内进行编制,为两规更好的衔接与协调提供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规划角度研究城市的弹性发展。

2.3 生态区县的规划方法

当前,城市的生态、低碳、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天津区县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县生态化发展也是各区县编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规划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实现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长期计划。其目的是通过规划,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生存活动不妨碍并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界的功能,以保持和增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2.4 新技术应用

比较分析上轮天津区县总体规划,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的预测方面,在传统的增长率、经济分析、劳动力需求、资源承载力等方法基础上,探索了基于CA/MAS仿真平台的人口规模综合预测方法以及产业结构预测方面的灰色预测模型GM。但前,伴随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完善和强大,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更为科学和有说服力的依据。

2.5 城市规模预测

科学预测区县的发展规模,有效指导区县的各项设施配套,保障区县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区县总体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目前天津市各区县都是将人口规模作为假定依据条件来确定其他内容,重点在人口总量和就业总量两个方面。预测方法综合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条件、劳动就业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7个方面进行论述,各个区县根据各自的城市定位对各个方面赋予的权重各不相同。但是理论和实际存在的偏差仍是区县规模预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变动引发的社会群体内在需求转变、人口产业构成等的研究仍不够全面,就大项目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以及对城市规模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区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社区管理以及城市各类设施的规划建设。

3 新一轮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重点

3.1发挥在天津规划编制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天津这种特大城市而言,区县总体规划作为在法定层面有巨大落差的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效补充,需要发挥承上启下、弥补两者断层的作用。一方面,要强调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落实。目前,自上而下的城市总体规划越来越强调战略性,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直接对自下而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指导非常困难,而区县总体规划应将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进一步分解,从而使其在次区域内得以深化、落实。另一方面,区县总体规划要强化对下一层次的指导作用。将区县发展的策略、目标具体化,明确战略实现的空间载体。同时,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空间结构的战略指引为依据,根据最新的现状资料,落实、调校各新城、新市镇的性质、规模、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进一步确定居住、工业和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策略。总之,区县总体规划既要体现高层级政府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目标,又要充分包容地方社区指向的空间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