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04:5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称评定申请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青年教师;项目申报;经费预算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30-02
0引言
在高校,青年教师是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研群体的新鲜血液,他们担负着科技创新,学术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对于刚出校门或研究机构的青年教师来说,科研刚刚起步,对各类项目的指向性、针对性以及对自身条件认识不足,在申报项目时造成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文章针对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1.1 青年教师对科研项目类型认识的不足与误区在高校,科研项目大体可分为两类,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计划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或服务项目,即纵向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由政府下达,对当前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由于纵向项目是负责人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不少青年教师不分项目类型,见计划类项目就申报,这是极其错误的。比如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且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产业化要求高;而863计划项目,主要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以研究高尖端技术引领发展为目标。这两类项目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就不适合牵头申报。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家项目等级高而不能申报,关键问题是“选对”。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等部门针对青年、博士后、海归博士的项目,皆诣在扶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启动,培养国家新兴人才,这种几乎是“量体裁衣”的项目再适合不过了。再如,对于海归的青年教师,有着与海外的天然联系,若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将可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样适合申报。因此,根据自身情况选对项目类型进行申报极其重要。同样,省、市地方项目也存在类似指向性、对象不同的区别,资助额度也有大有小,申报之前必须做足功课,了解清楚再行动。
横向项目,作为企事业委托项目,其实是一个与外界联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为企事业解决实际需求问题,不仅可了解行业内的瓶颈,及时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可与企事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由小看大,由委托到合作,青年教师可从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所处地位,不仅使自己在行业中逐步深入、扩大影响,同时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合作垫定基础。
1.2 项目申报准备不充分
1.2.1 申请书准备不充分国家及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从指南到申报截止大多不超过一个月,如果没有任何准备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书的编制,时间略显仓促,水平不能完全体现,中标率得不到提高。但是,各类项目每年的申报时间大体不变,因此提前准备,及早规划非常重要。以我校基金项目准备来说,年底开动员会的时候已有部分教师已进入准备阶段,到第二年2、3月份指南,至少三个月时间准备,这种就相当充分。更有一些经验多的教师,自身研究达到一定水平,出了一些成果,亟需提高或解决行业内的攻关问题,提前一年或两年便开始筹划准备,相当值得学习。
1.2.2 项目筹备工作不充分为了避免在集中申报时间段任务繁多,可以将部分工作提前准备。比如,科技查新,寻求合作单位,专利、论文统计,等。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由于集中受理人数过多,科技查新部门无法在申报时间内给出查新报告,而科技查新又是申报的要求之一,这往往将申报人置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另外,有联合申报计划的申报人,应及时了解欲合作单位的意向,提前达成共识可为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1.3 申请书编制过程中的问题
1.3.1 项目内容编制的问题同样的模板,申请书的质量却可以千差万别。填报申请书不是做填空题,申报人头脑中须有成形的想法与执行规划。首先研究内容要明确,把研究主体作为一个整体,依申报模板分块表现出来。其次切实、准确表达“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为什么是你来做,将达到什么预期成果”等问题,逐步完善申报书。再则,指标是衡量一个项目是否达到目标,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准,必须是可考核的。因此,在填报考核指标时,切忌模糊不清,或单纯以论文和研究生培养作为考核指标;也不可为了申报成功而过分提高或为了轻松完成任务而过分降低指标。最后,内容新颖、技术创新、重点突出须在整个申请书中贯穿始终,切忌为编写而编写的盲目性。
1.3.2 经费预算的问题经费预算是一项十分重要和严肃的内容,它伴随着项目从申请到结题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项目成功与否[1]。做经费预算,既要考虑到项目实际需求,又要遵循经费管理制度。然而,对于大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经费预算是一个陌生的东西,特别是对经费管理制度了解甚少。有些项目主管部门下发了经费管理办法,例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这类项目有法可依,预算时要充分理解办法中各个科目包含的范围,切实编制预算。对于没有项目主管部门下发的管理办法的项目,一般都遵循各高校自己经费管理办法。
在遵循管理办法条件下,为了最大程度的申请更多的经费,在预算中投入更大的设备、材料费的比例的情况不足为奇。这种方法诣在经费不被或少被“砍”,这就导致了申请人偏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滥用信用[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倡根据实际需求,不能一味地依据项目的最大资助额度编制各类明细的最大化预算。比如设备费预算过多,重复购买了所在平台已有的设备,必然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其次,购买设备一般需经过一定招标、审批以及入固定资产程序,占用科研时间;最后,从结题验收来看,如果设备费过多造成经费结余过多,最终将返还政府,甚至财务验收不通过。同样,确实需要支出的部分,比如会议、差旅、人员费等应该给出合理预算,以保证正常的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队伍的积极性。
2解决青年教师申报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1 自身定位,选择合适的项目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博士毕业的头几年时间积极申报针对博士或博士后的科研启动项目。这类项目有国家的,也有地方的,由于申报人范围小、竞争相对不大,特别适合青年教师申报。由于青年教师学术基础薄弱,各方联系相对不足,尚不适合单独申报大型的科技计划项目。但作为合作单位,担任课题中的一部分研究甚至是测试加工,参与其中却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有些行业主管部门会不定期组织项目申报,比如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交通运输等部门,青年教师应及时关注行业动态,将其深入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2.2 编写申报书须注意的几点青年教师经验相对不足,在申请书的编制方面须多下功夫。第一,申报书内容不仅让同行认同,还要让非同行与自己产生共鸣。众所周知,很多项目评审是按大领域分类,评审专家很有可能对申报的领域不是非常熟悉。因此,如果能让所有专家都清楚地明白申报人为什么要做,做什么,如何做,那么就成功了一半。第二,合理规划项目进度。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研究、设备、材料等因素共同推进项目进展。因此,主要工作应放在中前期,避免因材料、设备购置、实验室改造等非主观因素而导致项目不能按期结题。第三,验收指标须明确,既要考虑到项目达到的预期效果,又要符合实际。专利申请、有一定的周期,切不可随意制定。
2.3 经费预算须合理、真实、客观经费预算必须客观、全面地反映项目的预期支出,青年教师绝不能把这项任务作为申报项目的附属工作,经费预算与研究申请书其它部分在申报乃至验收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了解学校及项目主管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排除对项目预算明细的主观臆断。例如,863经费管理办法中,会议费是指承担单位主承办的会议费用,而不是赴外参加会议费用,等。其次,预算说明须详细编写,各科目支出真实、合理。例如,人工费是给研究生发放的补助,按人头如何计算详细说明。设备费应将欲购置的设备一一列出,未预算将不予购买,而列出的不一定全要购买。另外,对于预算科目没有单独列出的又需支出的费用,如打印纸、硒鼓类办公耗材可放在材料费中支出并说明。最后,加强预算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结合[3]。与财务人员及时沟通,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或者审计的角度来审查预算,财务人员将给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发展支撑高校的发展,推动高校科研、学术向高水平化前进的进程。但同时,青年教师也有着职称评定、社会关系不广、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形成了部分青年教师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项目的做法。然而,单纯而盲目的追求科研经费,对于基础科学的发展是毁灭性的[4],因此,从长远来看,一蹴而就是不可行的,青年教师还须踏实、静心,从小项目做起,步步为营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发福.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看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7):59-62.
[2]杨得前,严广乐,唐敏.财政投入科研经费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J].科学学研究,2006,24(1):44-48.
第二条县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园公司)是县科技创业园的管理和服务机构。科创园公司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为创业者在科创园内从事科技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创造有利于科技创业的优良环境。
第三条进入科创园公司的创业者和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根据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孵化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高新技术领域,具体范围是:
1、电子信息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3、航空航天技术;
4、新材料技术;
5、高新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
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其它要求:
1、项目技术来源清晰,已申请专利或者采取了适当的保密措施保护或者申请著作权登记等,无知识产权纠纷;
2、项目技术负责人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发展,有较强的开发条件,具有转化本项目的技术能力,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对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有驾驭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团队;
3、入驻时已成立公司的,应当产权清晰,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入驻前没有成立公司的,应具备《公司法》等有关法规规定的相应条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4、在孵化项目的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应符合环保要求;
5、开发创新能力较强,项目产业化前景好,预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6、有开办企业或实施孵化项目的基本资金;
7、企业的税务、工商关系必须全部纳入本县范围内;
8、孵化项目的研发人员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应达到3人以上;
9、研制开发的产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第四条申请进入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经科创园公司审核后,报县科学技术局局务会议审定同意后入驻。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入驻申请书(表附后);
2、孵化项目的创业计划书或可行性报告;
3、从业人员中主要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法人或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留学人员企业应同时提交留学人员身份证明;
5、已注册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6、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7、中心认为必须提交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处于研发、中试阶段的孵化项目,项目拥有者可暂不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手续,待条件成熟后办理。
第六条进入科创园公司的创业者和企业,必须与科创园办理以下孵化手续:
1、签订孵化协议书、房屋租赁合同并缴纳相关费用。
2、办理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3、新办企业办理企业名称核准、工商注册手续、税务登记手续、设立银行资金账户。
第七条科创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一)帮助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等手续;
(二)帮助申报科技项目;
(三)协助办理人才引进、人事调动、职称评定等手续,帮助组织人才培训;
(四)提供有关经济、法律、政策的信息和咨询等服务
(五)提供专利咨询服务,办理专利申请;
(六)为入孵企业举行的培训、项目洽谈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
(七)提供物业管理、治安保卫等后勤服务。
第八条创业者企业需要科创园公司提供其他服务的,可向科创园公司提出申请,经双方协商解决。
第九条进入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的孵化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从签订合同之日起开始计算。孵化期未满三年,提前达到“毕业”标准的,可以提前申请“毕业”。因研发等原因而延期毕业的企业,须报科创园公司核定,科技局局务会议批准。
第十条孵化企业在科创园的研发和经营活动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科创园公司的管理。
第十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孵化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孵化成功率,建立科学合理的淘汰机制和纠偏机制,中心定期对孵化企业进行评估考核,考核办法具体内容见《县科技创业园入园企业考核办法》(办法附后)。对累计二次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创业园有权终止孵化。
第十二条入驻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毕业”的条件:
(一)入驻时间满三年的企业;
(二)孵化项目能实施规模生产,或由于科创园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用场地,需要扩大生产场所的企业;
(三)由于企业引进资金等合作需要,在本县范围内另择址办厂的企业。
第十三条已经达到孵化“毕业”条件的科技创业者和科技企业,应向科创园公司提出“毕业”申请,由科创园公司组织验收后准予“毕业”。“毕业”后的企业应在县范围内实施产业化生产,可优先进入产业相对应的工业区或开发区。
第十四条在科创园孵化“毕业”的企业,如“毕业”后5年内在本县区域外实施产业化或未经科创园公司批准离开我县进行生产经营的,科创园公司有权对该企业已享受的房租补助、孵化资金、科技项目经费等补助资金,一律收回,上交县财政。
第十五条入驻科创园的创业者和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科创园公司有权终止孵化合同,并在一个月内退出科创园: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超出业务范围,从事与高新技术项目或产品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项目中止或确认项目无开发前景的;
(四)累计二次考核不合格的;
(五)对科创园提供的场所利用率较低,又不愿意重新调整的;
(六)严重或屡次违反科创园有关管理规定的;
(七)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报表和上报项目实施进度,且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八)违反本管理办法和孵化协议书情节严重的。
关键词:教师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利用;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指教师个人自进校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参加各类教学比试活动所形成的历史记录,是教学水平及工作能力的主要凭证。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
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是教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术工作中形成的一项能够反映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业务熟练程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等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的历史材料。教师业务档案能够真实地记录一名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量以及教育教学的效果、科研水平、进修以及奖惩等细节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是教学管理档案的重要补充工作。多名或者全部教师业务档案就自然地形成了一项重要的信息源,如人才配置的合理使用工作、科研优势以及社会效益、传统的专业前景以及新兴学科的不足、学历层次以及师资力量等,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文字依据之一,从客观上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一、原始教师业务资料及材料的收集工作
进校时的个人档案,包括毕业学校、参加工作时间、所教课程名程、所教年级;在教学过程中参加各类教学比试,如优秀教案材料、优质课评比材料及获得各类各级的荣誉证书;个人或者几位教师一起共同参加的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学校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正式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论著。
对这些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地鉴定、精选、整理、打印,使之分门别类而又自成系统。尤其要注意打印、留存环节,做到登记及时,并且不遗漏、不错登、不重复,整理有序,编号规范,确保万无一失。
二、整理及归档工作
1.学校档案员平时要及时收集各种教学业务档案
档案收集要及时整理、归类,电子档案及时复制到电脑中进行保管,有价值的档案做到不漏收。
2.要进行定期的档案整理工作
学期结束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分门别类,因为有些教师在教学比试中获得奖项较多,另外还要加上各种荣誉证书等许多档案,如不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就有可能遗失,给个人或学校造成一定损失。所以,在学校有教师参加重大活动之后,要主动问询有关教师并索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
三、加强《档案法》宣传工作,增强教师的档案管理意识
提高教师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会给档案工作以有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从1988年初施行至今已有14年,而将《档案法》原则性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也已实施多年。对学校的教师业务档案工作而言,首先是加强领导的档案工作意识,在主管领导的相关支持之下,积极地向有关部门教务科、学生科、教研室以及行政各部门宣传《档案法》的重要性,并且把落实抓好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档案工作者也要结合单位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四、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在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上,严格执行借阅规章制度,要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借阅档案最好在档案室并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特殊情况需要外借的,要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然后以复印件外借,并在档案借阅簿上登记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如有学校教师本人需要查阅档案资料的,只需学校档案员在场就可以查找。多年来,教师在评职称、考核方面,需要查阅大量的业绩材料,因为这些都是硬条件,如教学比试优秀成果奖、优质课等级、教坛新秀、获奖论文、班主任年限、各类荣誉证书都是学校评比先进工作者或职称评定的首要条件,这对教师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反映量化的第一手资料外,也开始注重评价材料的收集。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够促进教师评价系统的完善,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激励作用,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焰.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完善学校档案管理体系[J].龙岩师专学报,2002,(04).
[2]蔡桂娟,刘新艳.谈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J].兰台内外,2009,(03).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教师;科研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必然涉及竞争力,而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还体现在是否具有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以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上。然而,由于先天因素,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教师整体科研素质不强,科研能力滞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将是民办高校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适应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引入管理界,最早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其中心观点是,面对全球化的新一轮竞争必须重新思考企业;管理者不应从终端产品的角度看问题,而应从核心胜任能力的角度看问题。根据这一观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集体性学习,尤其涉及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它涉及企业内多层次的人及全部功能。核心竞争力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它不但不像物资资产那样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损耗,而且还会随着它们的应用及分享而提高[1]。
高校间的竞争目的虽与企业不同,但其组织性、竞争性与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将“核心竞争力”迁移到高校,是指高校参与市场竞争所形成的融入其内质中支撑其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学术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管理力和文化力四个要素构成,而学术和人才是“核心之核心”。[2]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办学资源和运作机制,其核心竞争力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对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组织管理、精神文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等竞争要素的特殊优势和潜在优势进行战略整合,在长期或短期内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3]。
二、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1.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创设良好科研环境,鼓励教师开展科研
众所周知,大多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只能依靠学费收入滚动发展。而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投资者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经济效益,不愿将大量的经费投入科研,使民办高校难以获取和利用各种教育科研资源,导致科研设备缺乏、科研设施落后。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基础差使教师开展科研存在重重困难,挫伤了教师科研积极性,使之难以长期坚持科学研究。
民办高校投资者应转变观念,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创设良好科研环境,鼓励教师开展科研。一方面,每年拿出部分学费收入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建立科研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保障科研基本需求。此外,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争取校外资金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经费总量。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长效科研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实行效益奖励,在津贴、奖金、职称和职位晋升方面向参与科研的教师倾斜,对取得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个人和单位予以重奖,激发和鼓励教师科研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科研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将教师科研业绩纳入到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及年度考核中,对于有重大科研贡献的教师要予以奖励和表扬,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予评优或晋升,不断促进教师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2.合理分配科研时间,建立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培训,加强教师科研指导
近年来,民办高校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引进大量职称高、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师,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但是,民办高校在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科研条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稳定,导致教师频繁更换,对教学和科研的连续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使民办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日常教学,有时还要完成院系安排的其他事务性工作,导致他们投入科研的时间较少,无法潜心从事科研。此外,民办高校仍以青年教师居多,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科研经历和经验少,科研目的、研究方向不明确,科研常是个人行为,缺乏科研团队,科研行为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较低。
对民办高校而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必须具有敢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才有可能让其教学充满活力。民办高校应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减少额定教学工作量,提供学术假期替代教学工作量,提高科研工作量的比例,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改善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和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或高层次人才,借助他们的科研实力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加强对现有教师资源的培养,选拔一批科研骨干,组建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形成科研合力。加强教师科研指导,定期开展科研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做学术讲座,邀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使教师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国内外最新动态及企业最新技术等。通过科研培训促进教师开展科研,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规范,强化教师学术规范意识。
3.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强教师科研能力
为节约办学成本,民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编制少、任务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及经验,科研管理仅停留在科研信息的上传下达阶段,科研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管理效率低下,导致教师的科研活动处于零散状态,科研管理机构没有真正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
科研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优化知识结构,选择研究方法,掌握科技政策等。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强教师科研能力。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三个环节: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辅导、评审和组织申报;中期管理主要是对在研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是对已完成的课题组织结题、或专著出版、成果申报以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课题计划管理中处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4]。在项目申报前,科研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国家科技战略需求,熟悉不同项目的申报要求、流程、政策和指南,做好指导和宣传工作,让教师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对于有固定申报周期和时间的科研项目,提前组织教师开展科研辅导讲座,讲解申报技巧及申报书填写要点等。申报材料提交后,科研管理部门进行预评审,进行分级把关和修改辅导,提高申报成功率。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制度,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实施的重点和核心,加强过程管理,督促课题组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项目结题时进入后期管理阶段,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督促项目组组织结题材料,提交科研成果,开展结题鉴定会,对科研项目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审鉴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科研项目的进展、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后期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有效的服务,避免科研管理的缺失或不当。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和积累教师个人科研能力,也为民办高校申报高一级别课题夯实基础。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重视和支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主动宣传、推介具有应用和开发前景的研究项目,争取与校外有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获得资金支持,完成成果转化及研发工作。
三、结 语
未来10年,民办高校不仅面临在规模数量和水平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还将面临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竞争优势,民办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打造核心竞争力,以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且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不断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蓉,周国君.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高教与经
济,2005,(2):16-22.
[2] 成长春,顾玉兰.过程哲学视域中高校核心竞争力问题
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2):6-10.
[3] 杨树兵.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和政策研
究[D].苏州大学,2007,(57).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过程管理;评价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7-02
一些地方高校是由以前的多个专科学校合并,升本时间短,师资和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面对激烈的高校竞争,在管理上难免会走弯路。本文就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对同类院校有所助益。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科研管理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不同类型、层次的分化。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尚处于粗放管理状态。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事业单位的身份,科研管理者身处行政部门,在很大程度上,管理方式偏行政化,管理模式通常为发放通知、组织申报、报送材料、结题(成果)鉴定、成果转化(推广),管理者只能充当“传话筒”的作用,以致出现科研管理松散、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等现象;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严重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影响了科研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成果评价过于追求政绩,重数量而轻质量,导致教师忽视了成果的转化及应用。
2.科研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结题。科研项目的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枢纽,发挥着主要的科研导向作用。然而,地方高校要提高办学层次,教师要评职称,省级以上的课题少不了。管理部门功利化思想严重,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政策性管理缺乏有预见性的、长期的规划。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把科研重心放在项目申报上的问题,因此,就想办法多渠道争取课题,拿到课题后,学校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分教师也没有认真进行研究,没有进行开题论证,研究过程也是马马虎虎,导致延期结题,甚至不能结题。
3.学术评价容易受行政干预。项目和成果对于高校和教师都至关重要,然而,在高校学术评价过程中,行政过分干预。比如,上报省级以上的项目和成果,一般是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推荐来初筛,而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基本都是领导,这样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将行政思维带进来,有失学术的公允。这样,容易挫伤科研人员的自信心,尤其不利于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4.地方高校在科研管理中走入了重“成果数量”,轻“推广转化”的歧路。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和专利。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科研成果数量可观,但精品少,原创性成果少,值得推广转化的成果更是又少。究其原因,目前一些地方高校迫于学科建设、申硕的压力,过于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教师基于职称评定、年度工作量考核的压力以及相关经济、名誉利益的诱导,成了表论文的工具,忽视了成果转化,使得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走入歧途。
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明确角色定位,创新管理机制。要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科研管理的真正内涵,并能真正定位自己的角色。科研管理者首先要做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宏观调控能力的一种体现。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包括项目管理、成果管理、产学研管理、学科管理、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这决定了科研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办公室,仅靠一台电脑、一支笔和一堆文件来完成,而必须强化科研意识,把握时展脉搏,掌握国家科技政策,了解科技信息,把社会需求作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提供选题参考,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科研第一线,严防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其次要做执行者。执行者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经常同各种人、各种事物打交道。管理的对象是思想活跃的科学劳动者,管理的内容是反映社会需求的焦点项目和科研最新进展,因此科研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的能力。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是搞的“两个中心”之一,属于“面”上的工作,而不是“点”上的事情,科研管理的沟通协调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沟通协调主要指科研管理者要了解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态,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尽力解决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做好监督、服务工作。外部沟通协调主要指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作为地方高等院校,通过主动与国家、省、市科研主管部门联络沟通、经常性走访,请示汇报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情况,争取政策和支持。项目、成果申报后,及时跟踪,密切注意项目的评审过程,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宽松的政策环境。最后,还应做好服务者。服务者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快速、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信息,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管理系统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态,则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可忽视。现代管理学认为,所谓机制就是指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对提高科研水平意义重大。创新的管理机制可从科研激励与评价机制改革做起。科研激励主要从团队的激励入手,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例如成果奖励由个人成果奖励转向团体成果奖励,由数量转向质量,岗位等级的设置按科研团队的贡献大小来决定,考评指标的设定应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频次、成果的评价及社会服务的反响等指标的权重大幅度提高。这样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
2.加强过程管理,跟踪后续成果。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管理是提高课题质量的关键,过程管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立项开题、中期检查、项目结题、成果鉴定四个步骤。科研项目一旦获得立项,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要求项目负责人组织课题组人员根据项目申请书研究计划,部署安排工作,使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目标明确,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开题。中期检查是课题实施过程质量监控的重点,每年12月科技处组织各级项目的中期(年度)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撰写并按时提交资助项目计划书、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等;科研项目在结项前一年要接受现场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通过PPT,集中阐述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成果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根据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计划进程与预算安排,认真审核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督促项目研究实施,及时处理好项目实施期间遇到的问题,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主要研究人员变动等情况,按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对研究进展不力的项目认定为中检“不合格”,将停止项目经费报帐等。这样确保中期(年度)检查扎实有效,不走过场。科研项目的完成最终是以成果体现的,高质量的成果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志。因此,跟踪后续成果显得尤为重要。科研管理者要加强与与项目负责人的联系,定期检查项目成果,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成果进行会诊,力争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并且要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成果鉴定,保证项目如期结题。
3.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增强科研人员的学术信心,鼓励科研人员出高质量成果,使科研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在评价导向上,要去行政化,让有学术造诣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形成宽松自由的学术风气。在评价方法上,要遵循“学术为本”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量是基础,是质的保证,但有可能助长投机心理和虚浮,加之有些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周期较长,因此,不能以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4.立足地方,做有效科研。地方高校资源相对薄弱、没有优势领域,因此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作为地方高校,科研要做出成效,首先必须立足地方,做地方特色研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管理者要引导科研人员利用地方优势,整合资源,做有地域特色的有效科研;其次,要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地方高校经费紧张,科研条件有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既可以解决科研条件的问题,又可以为地方经济服务,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管理在科研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研管理者要正确对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大胆地开展工作,提高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苗.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初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49-50.
[2]赵跃华.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及导向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0,(2):30-33.
[3]杨桂梅,卢春艳.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75-76.
[4]胡洁.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7):114-119.
[5]王瑜.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EB].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题科技期刊2008,(4).
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选题特点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成立以来,累计投入19亿元,资助具有文化传承和积淀价值的出版项目1200余项。2014年度资助项目则较好地体现了出版基金的性质和宗旨,突出了申报指南中提出的资助重点,总体质量有较大提升。总的来看,2014年度项目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回应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前瞻性。本年度重点资助的《当前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丛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丛书等一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重大出版项目,具有突出的战略性、前瞻性,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反映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具有原创性。本年度集中资助的《中国新闻法制通史》(六卷)、《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九卷)、《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手术学》等一批学术精品项目,反映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重大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我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水平。
挖掘整理中华优秀文化,具有传承性。本年度资助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珍稀老北京话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等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的出版项目,对于保存、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服务特定地区和特殊群体,具有公益性。本年度资助的《托起明天的太阳・快乐成长阶梯丛书》(蒙、藏、维、哈、朝)、《古代维吾尔语诗歌集成》、《中国无障碍电影音像出版工程》等一批面向民族地区及特殊群体的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更注重项目的社会价值,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公益性质。
基金办:选题质量有大幅提升,但解决现实问题的重大项目不足
从公布的项目名单来看,2014年度资助项目较好地突出了重大性、精品性、公益性、传世性的要求,项目选题质量和实施基础都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也应该看到,能够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最新创新成果的重大项目还不够多,能够真正回答、解决现实问题的重大项目还不够多,这与国家出版基金的定位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将继续通过年度申报指南、基金管理工作座谈会等加强引导,鼓励、提倡原创精品,进一步提高立项质量。
除此之外,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发现,出版单位在项目申报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项目的评审立项。第一种情况是项目申请书对项目情况介绍不充分、不具体。特别是那些修订再版或整理编撰性项目,对其创新性、超越性说明不足。第二种情况是对著作责任者介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专家对项目价值的评判。第三种情况是预算填报不够准确,如超范围列支等。第四种情况是提供的书稿不符合要求,或是稿件量提供不足;或是翻译类项目仅提供原版样稿,未提供译稿;或是音像电子类项目未提供策划书或提供的样盘时长不够;或是提供的书稿电子版使用特殊格式,造成无法打开;等等。对于以上这些情况,基金办指出,希望出版单位在今后的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要加以注意,不断提升申报质量,提高申报的项目立项率。
获资助出版单位: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与品牌战略相结合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推进,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出版单位的重视,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各方意见,不仅对精品书的打造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于出版社的持续发展与产品的连续开发做大专业板块有了全新的规划。
北师大社:重点打造学术精品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围绕教育出版的核心业务,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带动、立体开发,积极推进图书结构转型,确立了“主干的教育科学(包括心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精干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出版方向,重点打造教育科学、人文科学学术著作精品。这些学术著作精品的涌现,契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方向和主题。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研究初编》《元代古籍集成第二辑》两个项目入选,至此,北师大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达到了12个。
北师大社社长吕建生在采访中指出,出版社高度重视学术精品的出版,注重顶层设计和全局管理,对于一年一度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将之作为常态化的顶层设计。从项目规划入手,制定了重点的项目出版规划,并将规划落实到人。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顶层设计贯穿在了选题规划、选题组织、选题讨论、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
浙大社:推动精品化战略 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一个重要推动作用就是促进了出版单位精品化战略发展。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浙江大学出版社有四个项目入选,包括《三十部五音阴入阳对举谐声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明画全集》、《潘天寿全集》(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中国“金钉子”――中国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研究》。对于这样的成绩,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袁亚春认为,这与出版社近年来积极推行精品化发展战略,注重在学术、传统艺术和文化、科技原创等出版领域下工夫分不开。浙大社严守并积极倡导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在提升出版物品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策划过程中,浙大社不以既有资源条件为依据,而是着眼于内容最完整、制作最精良、作品最有研究内涵这样的高要求,来做顶层设计,在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编辑人员跟研究人员共同努力,足迹遍及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多方征集,精心梳理传世文献与实物图像的对比关系,使得此项研究整理真正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可以说,通过对这样的重大项目的引领,既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编辑策划队伍,更有利于促进出版社更加重视出版品质、重视出版的社会和文化责任。而这也正是出版社在承担更多国家级项目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之所在。
人民文学社: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出版社在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时,还是要发挥本社的专业特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认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设计、组织选题,一个方面更容易得到国家的资助,另一方面对于出版社产品线的建设、编辑线的建设都会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基金不是另外的一项工作,实际上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件事情,是跟别的融合在一起的。从人文社自己的体会来说也是这样的,所以各出版单位尽量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编辑特长和书稿资源,包括作者的资源,来申报和组织这样的选题,这样做起来才能事半功倍。管士光介绍,2014年度人文社共有三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一个是45卷本的《王蒙文集》;一个是《文集》,约为8-10卷。这两个项目实际上都是总结作家一生的成果,是作家集大成之作。第三个获资助的项目是《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是20世纪中国新诗的理论性总结,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创新与积累,这也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一个方向。
上海交大社:做大做强专业板块 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本专业方面突飞猛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方面也是收获颇丰。据上海交大社副总编辑刘佩英介绍,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交大社一共有三个项目入选,分别是《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第二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大飞机出版工程・航空发动机系列》。至此,上海交大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数已累计达 12 项。刘佩英指出,上海交大社希望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立项为契机,连续开发、做大“大飞机”图书板块。如今,“大飞机出版工程”已经连续有四期项目入选,围绕大飞机研制的进展阶段和信息诉求,出版社每一期都设立一个科技专题,如“结构总论系列”“适航系列”“发动机系列”等,这些专题针对性强、策划含量大。为了做大这个板块,出版社还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外,积极联系三航院校、研究所、商飞公司等单位,开发了一系列的航空类教材、内部培训材料、论文集等图书。通过这样的连续开发,逐渐把大飞机做成了上海交大社一个优势的图书板块。
项目实施保障:专项考核 严格流程
为了保障这些基金资助项目能高质量按计划完成,也为了后续资助项目能继续入选,各出版社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管士光指出,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人文社专门成立了一个重点项目办公室,对重点项目进行统一策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出版社也调集了比较好的、专业的编辑队伍,在校对、印刷各方面也组织了专门人员负责。上海交大社也成立了重大项目部,专门承担出版社的重大选题,对重大项目部的编辑采用不同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更强调重大项目的开发以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同时对资助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单独建账。
北师大社为了保障项目高质量按计划完成,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重大出版项目管理办法》,用以加强和规范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管理,切实推进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顺利按期结项。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出版社建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专家、作者、编辑协同策划机制,以提升项目的学术策划水平及申报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三方共同做好选题的研发、论证与策划组稿工作,加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过程管理与监督。为确保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校质量过硬,除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外,实行重大项目印前审读制度,出版社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资深编辑对付印文稿进行会诊,严把质量关,大大提高了重大项目文稿质量。印制管理部负责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封扉版设计、印制材料、委托设计及印制单位进行统筹管理,严格遵照国家出版基金办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与印制,确保印装质量。
为了鼓励和激励编辑的积极性,各出版单位对于申报国家级项目提出了考核要求和奖励措施。上海交大社把每年入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出版项目当作年终考核目标,并设置奖惩措施,把争报国家级项目内化为每一位编辑的工作压力和奋斗目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获奖项目奖励办法》对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落实不力的相关人员也相应地给予处罚和批评,以提升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团队的坚强战斗力,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浙大社还对每一个项目确定相应的责任领导,负责项目资源的调配、相关工作的协调,以及图书质量、出版进度的指导与督促。这些工作的好坏、成败,也与责任领导的业绩考核相联系。在学术质量保障上,上海交大社借鉴和引进期刊的“专家盲审”制度。即邀请第三方学术专家介入,分别对项目顶层设计、图书目录、成稿内容进行三个阶段和层面的评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已然成为提升出版社品牌形象的有利契机。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理念;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38-05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深刻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单位,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其校园网硬件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在2010年统一了校内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的开发与使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统一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对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我校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存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不足和使用率相对较低等“路上有车,车上货少,无人驾驶”之类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
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在对目前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和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师观念和机制创新方面入手,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素养和能力,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提升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以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为例)
截至2015年,生命科学学院的65门课程(含实验)中有28门课程曾经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占全院总课程的43.1%;但学生使用超过100次的只有16门课程,占全院总课程的24.6%;使用较好超过1000次的只有5门课程,只占全院总课程的0.8%,实验课程的使用更少,只有2门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学院共有43位一线专任教师,却只有16位教师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占全院教师的37.2%。
总的来看,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了解较少,课程现有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对我校提供的各种相关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教师之间资源交流与共享较少,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对信息化教学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制约了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深层次发展。
二、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程度低的原因调查和分析
1.教师中保持传统教学观念者居多,教学理念亟需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观念和想法决定他们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以讲授为主,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学生以听为主,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为主;评价学生也主要看记住多少知识为主。而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给学生学习的自;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发展,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这需要花大精力去学习和研究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应用,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监督和约束,部分教师不想也很难转变其观念。
2.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
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信息素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与技术操作技能。信息意识指人对信息敏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高校教师要对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学相关资源,具有信息安全意识,促进技术资源的健康、安全使用,能够更新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力,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2]。信息能力与技术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使用常用开发软件制作课件和信息资源加工的能力。而这些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这势必会影响教师投身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3.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优化,教学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高校信息化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基本条件。这种教学环境包括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所有条件和因素,是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组织制度环境等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从信息化教学环境影响教师的角度考虑,我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已基本具备,而且在逐渐完善,基本能满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需要。而组织制度环境和机制的建设目前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大多数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但组织制度环境和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及教学活动效果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间接影响学校信息化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3]。学校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任期考核和各种教学相关奖励等方面都缺乏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学院目前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文件、制度和评价机制等也都是空白,所以多数教师不关注和应用信息化教学也是必然。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生命科学学院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其教学信息化的需求,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建立信息化评价机制方面入手,调动教师参与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和评价方式,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解决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的“路上有车,车上货少,无人驾驶”等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同时为我校教学信息化机制的建设和资源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三、 开展和推进信息化教学采取的措施(图 1)
1.多措并举,转变教师观念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不仅肩负着重塑传统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不断创新的使命[4]。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教师的教为主转移为学生的学为主,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教师是应用信息化的载体和保障,所以首要任务是培养教师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我们除通过进行理论学习渗透,转变教师观念,进行理念更新外,还通过观摩一些带有先进性教学理念、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好的示范课,让教师从思想上和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自觉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逐渐实现运用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
2.创新机制,优化信息化环境,充分调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为促进学院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成立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制定信息化教学相关政策和制度,并经院教代会审议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为学院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成立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成立以院长牵头,分管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确保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和实施。首先通过培训使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充分认识到教学信息化对我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明确我院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有效地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和应用信息化教学。
(2)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制度和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机制。45岁以下教师至少参加一次信息化教学的系统性培训,要求人人会利用信息化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45岁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鼓励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培训前要填写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申请表,培训后要交培训会议相关的培训资料和学习心得体会书面稿一份或现场PPT汇报学习心得。
(3)建立教师教学信息化档案和信息化课题资料管理制度。如建立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信息化学习培训的各种相关资料、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统计表、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表、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实录等。建立信息化课题资料管理制度如每学年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相关课题汇总表、相应课题申请书、相关批准文件、课题中期汇报相关资料、结题相关资料和文件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学院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并有章可循。
(4)制定信息化教学奖励制度。每学年统计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情况,并与年终教学相关考核工作结合,给予适当的奖励。每年评选“信息化教学先进个人”和信息化教学先进课程组”进行表彰奖励。对获得此荣誉的教师个人和团体给予奖励,以此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
(5)创新教学管理和实施机制。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我院将尝试采取课程AB岗和小班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开展信息化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备课难度的增加和与学生互动次数的增加,课程AB岗和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6)制定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纳入教学质量奖评选、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中,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每年教学质量评定、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中,将每年教务处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和信息化教学的学生评价情况,根据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现场汇报,由信息化评审工作小组进行评分,以加分形式计入相应评价办法。
3.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能力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5]。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6]。因此,学院制定了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能力。我们通过问卷、座谈和调研等方式,了解教师目前具备的信息化相关技术和能力及其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制定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和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1)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校本培训。鼓励和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通过学校外聘专家来校培训、校内专家培训以及优秀信息化课程建设课程的示范等多种途径,强化教师教育信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教学相关技术。
(2)资助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和会议,使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信息化教学发展和提升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
(3)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学会通过网络进行教研活动,如网上备课、撰写教学反思、讨论互动、积累教案和教学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微博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信息化教学的共同提高。
(4)推进“课程上网工程计划”。鼓励教师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的课程,要求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并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建设和使用课程网络平台过程中,教师需要相互学习交流,建设好相应的信息化资源并利用好各种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5)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会。内容可以包括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关于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教学反思等,使大家在学习交流中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6)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推进为契机,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科研反哺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及其新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可以推进微课、MOOC和课件制作等相关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推进了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开展该项工作以来,按照“完善基础,拓展应用,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出台了关于院级信息化培育课程立项的通知,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相关的活动(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性的与信息化相关的教学会议),有效地推进了学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2.学院明确了教学改革思路,从制度上保障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
通过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学院明确了教学改革思路,从制度上保障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生命科学学院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把教育教学信息化纳入“十三五”规划,明确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路,以促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根本目的,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制度》《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教学档案制度》《生命科学学院网络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相关制度和文件,使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3.加大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了信息化教学改革
(1)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校信息化教学项目的申报工作,获批校级信息化课程改革项目9项。在此基础上,学院依托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启动了院级信息化课程改革立项工作,有23项被纳入院级信息化课程改革项目,涵盖了学院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全部课程,逐步形成了分层建设、系统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
(2)以小班教学和课程AB岗为试点,更好的推进了学院信息化教学和改革
学院制定了《关于实施课程教学小班化及AB岗试点的办法》,A岗主要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负责备课、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等,B岗主要由青年博士教师担任,主要跟随A岗听课,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维护、互动和平时作业的批改等。细胞生物学课程采用AB岗试点效果比较好,不仅让B岗年轻教师学习了教学技巧和经验,还提升了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能力;同时,还让A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备课和设计,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3)加大了教师培训和考察学习力度,内化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改革经验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最终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学院采用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措施,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信息化课程改革培训,去信息化做的比较好的高校进行调研和学习,并邀请专家为学院教师作报告。2015年一年参加信息化教学会议培训的教师就达到100人次。另外,在2015年,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相关会议和培训,每次这种培训和会议我院教师都占到全校的20%以上,充分说明了我院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参加这些会议和培训,明确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改革的方向,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信息化素养。目前,学院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变“听学”为“研学”,教学过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每位教师的思想。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打破,“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正在形成。
(4)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2015-2016学年)
①全校23个兄弟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生命科学学院本学年35位专任教师上课,不到800学生,但在全校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23个学院中,其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各项指标却遥遥领先(见表1)。
②全院教师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本学年35位专任教师都使用过平台,有29位(82.9%)教师使用比较频繁(见表2)。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和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
③全院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本学年65门课程全部使用过平台,其中有40多门(61.5%)课程使用比较频繁(见表3)。说明我院的多数课程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教学。
(5)学生学习效果和收获感悟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程改革中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单一的学习形式和交流模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一致认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为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6)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和收获
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教师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学院涌现了一批积极投身到信息化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例如刘文老师的分子生物学课程采用“教问”教学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宋林霞老师的遗传学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宋新华老师和张秀芳老师的微课制作等。特别是2015年,我院有4位教师在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总之,经过一系列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鼓励措施实施之后,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建立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新理念,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推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质量评价体系、奖励政策和办法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课程信息化资源丰富、师生应用效果良好,最终提升了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5.
[2]李军.论信息素养对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4(2):73-76.
[3]朱建彬.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技咨询,2009(3):189.
[4]杜占元.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讲话.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