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4 15:54: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1)

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篇(2)

如何发挥中学教师身处教学一线的独特优势,提升教育科研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研究真正做到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又服务、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这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探中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

一、走出误区,正确认识教育科学研究。

误区:教育科学研究就是那些戴着眼镜、目光深邃、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专家、学者的事情。

现状:中学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桃李满天下”是我们的职业成就,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围绕着考试成绩教书育人,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地做一个好教师。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一名教师的反思能力、探索意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1] 普通的一线教师只要具备这些思维能力,就具备了做科学研究的思维条件。再加之中学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自身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其他研究主体不可复制的优势。

措施:教育科学研究一点也不神秘,也不像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更不是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做的事情。中学教师应挣脱思想上的束缚,走进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承担教育科学研究重任,实现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衔接,推动中学教育高效、有序发展。

二、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升中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应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中来,到教育教学中去”,运用“三步走”战略提升中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第一步: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探索意识、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状解析: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是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缺乏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文字的形式再次完整地呈现出来的能力。中学教师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只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会把解决问题的思维的生成、发展、衍生、结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会把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地思维习惯加以整理上升为自觉地、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论知识和思维结构。

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探索意识、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一: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机智地解决了突发状况,教师应在课后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教育理念、方法、效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总结类似问题的认识评价、措施、效果等。

案例二:一个学生经常性迟到,教师三令五申依然无效。教师应该反思之前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找学生谈心追根溯源,找到症结,实施相应解决措施。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这个问题到这就结束了,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来说,其实远没有结束。我们可以继续探索这个问题,搜集整理类似的教育教学案例,从大量个案材料中发现一般规律、总结概括出最普遍本质。

第二步:将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每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都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曾经是怎样管理班级、怎样教学的,细细琢磨发现这些老师所说的都是个例、典型案例,没有真正说出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的最普遍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甚至连解决某一类型问题的规律性的观点都没有。

问题症结是教师在做相同的事情时,没有把那些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实际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以文章或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学心得体会、教学启示、教学研究等。

案例一中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总结类似问题的认识评价、措施、效果”,案例二中的“继续探索这个问题,搜集整理类似的教育教学案例,从大量个案材料中发现一般规律、总结概括出最普遍本质”则是将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第三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测、反馈、矫正、完善教学研究。

“从教育教学中来,到教育教学中去”是中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到教育教学中去”是检测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合理的唯一标准,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反馈、矫正、完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进而形成能够推广应用的模式、方法或是价值经验、[1] 思维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是教育教学变革的先导。

三、坚持教育科学研究微型化、校本化、常态化

微型化即中学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时,坚持“从教育教学中来”,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按照“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思路,[1] 研究其成因、成功的方法总结、失败的经验启示,发现、总结最普遍的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形成能够推广应用的一般模式、方法或是价值经验。如:如何解决个别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如何高效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如何有效提问,如何布置、评价作业等。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并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时,实际上就成为一个大课题:构建高效课堂。

校本化即中学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时,立足学校、根植教育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现状和未来,着重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能够在本校推广应用的一般模式、方法或价值经验。[1]如:我们任教的学校定位为艺术特长学校,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高考艺术特长生的有效学习模式、艺术特长生的班级管理方法、在高考前两个月如何提高文化课成绩、特长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资源分配问题等,“到教育教学中去”,服务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常态化即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即兴而发的,而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并逐渐演变为教师教育教学规律性的内容,成为中学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如:一节非常成功的教学观摩课之后教师就要反思、总结这节课成功的因素都有哪些,哪些因素是今后教学中能够积累和坚持的,哪些因素是随机因素?有了这样的分析并形成文字性的课后反思,而且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这样坚持下来,假以时日,教师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再如:在班主任工作中,成绩不高、经常犯错的、在其他老师眼中经常被视为“问题学生”的他,却因为你偶然间一次不经意的赞赏而高兴,以后的班级事务他总是积极、认真、主动担负责任,其他学生、老师都认为他的变化很大。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后进生”、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的成因、“后进生”转化的关键因素,传统“后进生”转化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

教育科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植根于教育教学、从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新实践,进行“问题式”或“经验总结式”教育科学研究,赋予教育科学研究以灵动的生命,使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硕果累累。最终使中学教师由优秀“教书匠”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优秀“教育者”!

篇(3)

一、更新研究理念,建立保障机制

1.树立“以师为本”的研究理念

校本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为研究依据,主要为了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以师为本”,以行动研究为主的一种应用研究。“以师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校本研究中的体现,既要立足于教师的个性需要,又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可持续性,培养教师自我发展能力。校本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校本研究大致可分为校本科研、校本教研、校本学科研究。这三类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校本学科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渠道,校本教研是校本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科研是校本教研的提炼和升华。在校本研究中,可以将三者密切结合,不一定非要做严格的区分。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更多的是带有研究性的校本实践,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校本研究方式。开展深度校本研究,应该首先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目标思路不清的问题,提升理论层次和实践效能。

2.完善校本研究的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注重一个“细”字。立足于激励,体现制度内容的全面化和制度规程的具体化。比如,建立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说课―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研究成果激励制度等。学校把这些制度作为常态下的工作序列,内化为教师的工作任务,形成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让制度的“人文性”升华为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性”。

第二,执行校本研究制度突出一个“实”字。校本研究的过程就是校本研究制度执行的过程。执行校本研究制度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落实执行,一是及时总结,总结重在对完成工作的结果和过程的质量情况做归因分析、提炼、反思。二是及时反馈和调整,这是加强校本研究的过程检查和指导。校本研究制度在实践中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

二、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式

1.确立校本研究的主题和重点

首先,依据新课程对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要求,确立校本研究的主题。与新课程同行是选取校本研究内容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学校引领教师通过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科教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和超越。比如,研究如何有效管理教与学,如何遵循规律教与学,如何遵循规律“和谐高效”教与学;

其次,立足于学校实际,确定校本研究的重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永远是校本研究的方向,学校把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作为持续追求的目标,把深度研究备课和深刻反思教学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比如,研究如何让常态课实在有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创新校本研究的活动方式

校本研究的活动方式,主要有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案例研究、示范观摩、“同课异构”和“一课多轮”、集体备课、网络研究等。

①课题研究,这是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转换为研究任务,生成研究课题,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采用灵活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实现对教育教学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这样基于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不在求多、求大,贵在创新、求实。

②专题研究,这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教学中有共性的具体问题,开展主题研究活动。通常以课例为载体安排教师作研讨课,通过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③案例研究,这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组织优秀案例展示、研讨活动,让教师在讲述自己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让听案例的教师结合别人的教育教学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④示范观摩,这是典型示范与自省跟进相结合,引导与协调相结合的校内展示研讨活动,起到经验共享、以点代面的作用,以优质课堂推进常态课堂的质量提升。

三、开展深度研究,坚持自我反思

1.深度研究备课和上课

第一,深度研究备课,提升集体备课的价值和教学设计水平。我校以提升集体备课的价值为重点,开展常态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形成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四步备课流程”:自主探究,形成教学设计;合作交流,修改教学设计;新课引领,验证教学设计;总结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常态化教学设计的研究,是深度研究备课,强化集体备课关于集体参与研究、突出个性特色、贡献个人智慧“三点要求”的精心预设过程。

第二,深度研究上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为重点,开展常态化评课研究。教师更加关注“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关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等观念问题;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温故知新”等教学规律,以及“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教与学并重”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在具体操作上,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

2.坚持多视角和全过程的有效反思

篇(4)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解决途径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特色和体系。很多教育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非常作用和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对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急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还不够高,这远远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的认识上来看,中小学教研人员普遍对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某种程度上说,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较以前大有提高了。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大体上来看,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错误。

首先是,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和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师而已,充其量不过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再次是,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大把的时间与精力花了各式各样的期刊上。

(二)从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施的过程来看,中小学教研人员在教育科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角度上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

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从中小学教育教研成效角度上看,不少学校的教育科研流于形式,科研活动相对贫乏,数量与成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

一方面,从理念上来说,很多学校对于科研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存在。从调查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对于教育科研持重视的态度,尽管部分学校提出了各自的口号,但在具体的行动上却缺乏对于教师从事科研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行动上欠缺实际作为,这和学校领导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质量方面看,虽然一些学校尽管立项了一定数量的课题,但从省、市、区三级课题网络的构建角度看,还不理想,学校对区级课题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但是一些学校由于管理不够严格,管理制度存在但没有切实地执行和保障,研究过程不扎实,导致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不高。在科研部人员进行课题中期阶段检查时,发现一些研究课题的教师随便拿一些无关的资料充其课题档案,造成课题资料充实丰富的假象,有的根本没有过程性的资料,只是口头汇报。

再一方面,从结果方面来看,一些学校一学期下来,没有举行一次科研活动,使得课题研究出现申报热、过程冷的现象。学校教科处平时所做的工作就是催报材料、检查课题。教科处在每年需要申报课题的时候才和教师有了接触,才对教师有了要求,而平时没有针对性指导。教科处与教研组相互孤立,各教研组也没有可以深入研究的专题或课题,导致一些教师认为科研的真实意义不大,做与不做并无实质差别,对教学没有多大影响。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四)从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

虽然学校非常支持教师搞教育科研,但经费问题仍然是阻碍教育科研顺利开展的一道难题。总的说来,直属学校要好于管理区及区内中学。在“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省、市级课题申报交纳评审费,或者外出参加课题培训学习需要报销差旅费和学习资料费时,有的直属学校就可以把立项课题教师的这些费用给予报销,多数学校不能这样做。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以上多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并不高,已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许多学者们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误区,不断地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素养和科研的水平,本人考虑到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一)确立科学的教育科研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当代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把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实践与理论分析创新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要向 “学者型”、“研究型”方向发展,以研究者姿态出现 在学校舞台上,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育创新 。

一是,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不同教育专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该是在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创新。这样,既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专家化、专门化,又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看作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

另是,中小学教师要在发展自身、发展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摒弃科研是为了“晋级评优”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教育科学理念培训,以先进的理念指引中小学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育科研加强理念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要接受教育理念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对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或教育创新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说,中小学可以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进校指导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以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素养。

(三)改革和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体制

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从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选择、评审、立项开始,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整个教育科研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在一些教师刚开始申请课题时,学校表现很积极,整个科研过程却不闻不问,加上教师自身也很懈怠,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松散,科研成为空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整个科研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取消其研究资格,结题时不予上报。

严格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资格。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质量不高,考核成绩较差,但数量不少,申报课题很积极。对于这种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教师,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或者验收时不应给予过高评价,必要时取消其上报资格。

可以设立专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同时打通科研、教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时得到必要的指导,从而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的科研环境。

(四)建立建全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部门和学校共同推动教育科研

要改变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进行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校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评价成果的价值,不能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来评职晋级,否则会挫伤一部分真正想从事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教育科研基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进修学校科研部应坚持宣传、推动,通过专题培训、专项检查等过程性的管理督导,确保课题科学、规范性的实施,使课题达到真做,出真成果,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一系列规章制度、奖励条例的颁行,使中小学教育科研得到了激励与制度保障。例如每年根据学校课题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极大的提高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的热情。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把成果推广和应用到教育教学教育教育工作当中。

科研成果价值偏低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未涉及或未作深入研究,大部分提出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口号式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实用价值不大。事实上,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看其对本校甚至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否有帮助,其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只有科研成果面向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教育科研成果是否运用到学校实践中去,是判断教育科研活动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把研究的成果应着眼于推广应用并产生价值效益。再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系统的成果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建立更科学、规范、有效的机制,逐步化解推广应用的误区,真正让优秀的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刘尧 刘惠青,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1年12期

篇(5)

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读书氛围,提高自己的学习理论的热情,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1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结合个人课题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5、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三、我的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首读书目:《儿童心理学》《这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

2、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3、选读书目:《读者》《了解你的中医体质》《赢》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使我们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因此,为了使自己在本学期能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增加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传承文化经典,增强抵制外国腐朽文化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外国名著,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以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3.通过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我的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计划书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每天确保有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时要坚持以下要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阅读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要及时摘抄下来,以便于吸收和借鉴。

4、读书时注意不要一目十行,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阅读的质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把它弄懂。

四、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论语》《余秋雨散文集》《巴黎圣母院》《亲爱的安德烈》《遇见未知的自己》《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

时间安排:坚持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读书(由于周末要辅修金

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心境,使人获得心灵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我一定要每天坚持读书,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并通过读书使自己不断提升和进步!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3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5.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读书计划,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作好读书笔记,认真完成一份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4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10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11-12月份: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并且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一份读书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5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身,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成为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瘠、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一、读书目标

1、读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数学学科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颐养性情。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3、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三、必读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数学思维方法》--郑毓信

3、《谁知道答案2》--江本胜

篇(6)

2011年,我校申报了德育课题《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究》,该课题被列为德育工作委员会2011―2012年度德育工作专项立项课题。什么是优秀班主任?如何做优秀班主任?怎样让优秀班主任持续领先?这是一个崭新的、富有时代意义的课题,我们的课题就是要通过问卷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出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原因、基本条件和特质因素,并得出规律,从而给教育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尤其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给中青年班主任以切实的帮助,促使其健康、迅速成长。《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影响及分析》是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本文重点阐述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条件的创设和保证及关于优秀中青年班主任的继续教育建议。

一、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条件的创设和保证

分析我校45岁以下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经历,除了自身的努力、学校的培养和扶持,以及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各种比赛活动外,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的作用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同时优秀班主任对继续教育的作用都有自己独特、深刻的理解。

(一)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对继续教育的理解

调查问卷:

1.你是否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再学习:(B)偶尔,55%。

2.你是否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B)偶尔,65%。

3.你认为通过什么途径能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C)工作实践,65%;(B)继续教育,45%。

4.你对继续教育的理解:(A)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非学历教育,50%;(D)形式多样,50%。

调查证明现阶段我校优秀班主任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的现状不太乐观,多数是偶尔参加,调查还证明在优秀班主任心目中,继续教育不再是镀金或面子的需要,已不是纯粹的学历进修,而是提供了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舞台,最重要的是优秀班主任对自我的认识和要求非常客观,他们更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调查证明务实和高效是他们对继续教育的根本理解。

(二)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调查问卷:

1.你希望继续学历教育吗:(A)希望,85%。

2.希望的继续教育考核方法:(A)综合测试(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书面、口试和现场上课相结合),70%;(C)实践考试,30%。

3.希望继续教育的教学法:(E)同行交流,70%;(D)专家讲座,65%;(F)组织进修,65%;(A)导师指导下的自学,35%。

4.希望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A)分散与集中相结合,75%;(D)集中学习,35%;(B)业余时间,30%。

5.目前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上感到欠缺的:(B)知识面太窄,50%;(G)教育心理类知识太少,50%;(D)教育资料太少,对教育信息把握不住,45%;(F)欠缺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工作艺术,40%;(E)缺乏班级管理的科学性,35%。

6.你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F)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65%;(C)更新学科知识,60%;(D)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60%;(E)提高班级管理能力,60%;(B)提高教育理论水平,60%;(A)提高科研能力,40%。

7.继续教育中,你希望参加下列哪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A)教与学的心理研究,75%;(J)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55%;(F)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45%;(K)班主任工作方法,45%;(B)素质教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40%;(C)科学管理班级,30%。

以上问卷调查说明,优秀班主任对继续教育有着迫切而强烈的需求和渴望,继续教育内容最好能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满足其教育教学管理及研究的需要,其需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的复杂性、黑暗面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而相应的心理辅导相对薄弱,学生的心理问题愈益突出,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班主任在深感自身教育心理类知识欠缺的同时,对教与学的心理研究有了迫切的要求。

随着课程标准的更新和教材建设的推进,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同时为了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可以触摸的教育教学现象、可以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大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经验总结的水平,研究如何让优秀中青年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加强教育理论水平,成为时代赋予的新的命题。调查还证明班主任对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及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有着普遍的强烈的要求。

(三)现有的心理学知识及研究学生心理特征的必要性

调查问卷:

1.作为班主任,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A)很有必要,100%。

2.作为班主任,研究群体心理:(A)很有必要,90%。

3.班主任观注学生的眼神应该是:(B)关注,70%。

4.班主任与学生成功交流,应该是:(A)10%的内容,30%的语气,60%的面部表情,5%(回答正确的只有5%!)。

5.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的最佳距离:(C)1.2m~2.1m,40%。

6.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的亲密距离:(B)76cm~122cm,55%。

7.当学生向你倾诉时,班主任应有的态度是:(C)有同感地倾听,15%(回答正确的只有15%!)。

8.当学生心中有事或不愿被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其眼神是:(B)回避状,90%。

9.你对学生表现出的“习得无助感”是表示:(C)帮助,25%(回答正确的只有25%!)。

通过以上问题的调查发现,优秀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学习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必要性,一致表示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群体心理很有必要。同时根据个人自学和工作中的摸索,他们对心理学知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比如以上的第三、第六和第八个问题,大多数班主任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有三个问题的回答反映出班主任们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欠缺,如第四个问题,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应是“10%的内容,30%的语气,60%的面部表情”,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亲切友善的面部表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面部表情远比内容本身更重要,然而回答正确的只有5%!有40%的优秀班主任认为是“60%的内容,10%的语气,30%的面部表情”,他们认为内容重要性高于面部表情。对于第七和第九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比例也很小。因此应加大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力度。

(四)现行继续教育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班主任们都能理解,也能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但是,从优秀班主任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现行继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不满。现行继续教育的不尽人意,对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我能力和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班主任而言,是一种浪费和遗憾。

调查问卷:

1.您参加继续教育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D)继续教育形式少,55%;(B)学校没有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机会,55%;(A)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50%。

2.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你面临的最大困惑是:(A)应付繁重工作,没有时间潜心研究(即工学矛盾),60%。

3.你的工作负担:(A)繁重,75%。

4.工作负担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A)很大,70%。

工学矛盾在优秀班主任身上更为突出,他们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全部是兼职班主任,有的甚至身兼数职,服从大局、完成任务和提高自身的冲突很尖锐。他们的工作负担繁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而学校也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能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同时继续教育的形式太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关于优秀中青年班主任的继续教育建议

《继续教育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影响及分析》作为国家级德育课题《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为了揭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以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加大继续教育部门自身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给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使更多的班主任加速获得成功。

(一)更新观念,建立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打造优秀班主任成长新机制

在培训目标上,进修学校要把培养国内一流的骨干教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培训内容上不应局限于教学,还要拓宽到教育管理等方面,对与班主任工作有关内容的培训要适当加强。在培训的指导思想上,要使整个培训以互动、体验为前提,注意发挥班主任教师的主体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教师在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体验和参与。在培训工作机制建设上,要做到校本培训―联片培训―市级培训三结合,教研、科研、进修三结合,职前培训―新班主任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研修培训(指定单位培训)相结合。

(二)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首先由任职学校在搜集校内外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向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出本校教师培训要求,然后在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和任职学校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最后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培训的整个过程。

具体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班主任进行职前培训,就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方法、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人际沟通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培训和指导,使班主任提前做好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知识上的准备。

2.邀请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学,本校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

3.组织班主任进行交流,互相切磋教育经验,共同研讨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4.发挥本校优秀班主任中有教育管理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可以在老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配备青年教师作为助理班主任学习经验,也可以在年轻班主任初次带班时配备老班主任作为指导员,帮助中青年班主任教师尽快成长。

5.组织班主任教师观摩主题班会等,学习班级管理的经验,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然后再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据调查,校本培训在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亦称校本教研,即把教育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重点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班主任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班主任个体、班主任集体、专业研究者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班主任个体的自我反思、班主任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者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校本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校本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有助于研究主体即广大班主任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围绕班主任工作,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文环境等);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课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

篇(7)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是教学创新的转化器,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可见,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抓好教研组的建设不仅能全面落实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形势下,能否打造一支具有自主研究能力的教研组团队是建立一所学习型学校的关键。一支具有自主研究能力的教研组团队能将校领导的先进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能促使全体教师自下而上地焕发创新活力、主动研究教育活动中的事理、将各自的创意凝聚成学校品牌。

不可否认,数学教研组还存在较多的教学实际问题。例如:数学教师往往承担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这样极大的缩小了数学教师群体,给教研组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带来了不便;教研组整体上“研”的氛围还不够突显等等。针对这一现状,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突出教研组的“学习”性质,以组织合力,实现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再次提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教师的心智模式,鼓励教师不断发展,整合教师个人愿景,形成教研组合力,形成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谋求教研组织的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学习型组织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Senge,1947)和他的同事们提出来的。他们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讨论与模拟演练融合在一起,希望在这样的组织中通过学习,培养适应变革和创造的能力。

2.上海市中小学的教研组建设的具体实践。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呈现新特点,上海虹口区教育局提出“加强教研组建设,推进二期课改”的对策,使教研组成为教师研习的“大课堂”,把握了课改的关键,抓住了发展的关键,落实了基础的关键。

3.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打造学习型教研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我们努力创造群体的支持环境,要求每个教研组内形成一种沟通与交流的环境,教师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支持,让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努力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改善组织学习能力,开发教师的创造谮能,培养进取心,使教研组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创立这种“学习型”教研组,就是使学校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和外界变化相互推动引导,并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化组织的本质特征。它主要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学校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强调边学习连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总体目标:以科学的评价制度“促规范,强意识,求发展”,创立“学习型”教研组。

具体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分析传统的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学校发展的内部因素。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建立一套以校为本的研训一体的教师教研培训机制。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发挥其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作用,建立促进其学习的操作考核机制。

四、课题的实施措施

1.制定细化、量化的客观目标,把全组教师凝聚到一起,形象地说是用一个目标把大家捆在一起,进行个人的自主、探究,集体的合作学习;通过这个目标起到一个激励作用,使大家有一种实现目标的动力。

2.加强教研组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教研组对学科教育的管理能贯穿到各年级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3.强化获得成果的意识。注重收集资料,保留成果的意识。做好计划总结等结果性的资料;会议记录、活动照片等过程性的资料。注重教师、学生的活动中的一些原始资料的总结。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主要深入调查小学数学教研组的现状及分析。

2.案例法:积累案例,深入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3.调查法: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听课、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4.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及时反思,推动课题深入开展。

5.文献法:大力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步骤

1.课题研究对象:数学教研组

2.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①调研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分析目前教师的学习状况。②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③请专家指导。④召开课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①严格按课题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断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②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协调运转各部门的活动。③课题实施过程分为两个学年四个学期,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每个学年拿出一份研究情况报告,报送专家组初步鉴定。

(三)总结阶段。①召开课题成果研讨会,约请专家指导。②课题组撰写结题材料,总课题组分析、汇总研究资料,写出总结、论文、研究报告。③上报课题研究报告,请专家论证,并推广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学校优势:浙江省仙岩镇第二小学是一所省农村示范学校,具有较齐全的软硬件设施,拥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