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5 22:51: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篇(1)

1、 继续唱好a、i等韵母,逐步做到音色统一。

2、 在换气记号处换气,吸气时不出声、不耸肩。

3、 以统一的音色,获得较自然而优美、明亮而圆润的童声。

4、 练习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

5、 唱好带复韵母的字,做到正确清晰。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 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线、间、加线、加间。逐步认识a---e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认识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知道它们各休止几拍。

   2、 视唱部分:听唱歌曲(增加da(a) da, da dada, dadadada等节奏)在教师帮助下视唱4~8小节的歌曲或练习曲(包括大小三度、大小二度、纯四度、纯五度旋律音程)。

3、 练耳部分:听辩同一音组内的两个音、三个音的高低(包含大小三度、大小二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要求唱出各音的唱名(不要求说出音程名称)。听辩有附点与无附点节奏差别;听辩有休止符与无休止符的区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教学分析:

本学期主要接触学习乐理知识。学习do~do(高音)几个音的音名和唱名,及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抓住这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此方面的练习,为今后视唱曲谱打下基础。

第二,本学期所学的歌曲大多数是二拍子的,强弱分明、节奏感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一个预备期。所以,在这学期要多方面为这一点打基础,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强弱的规律。

另外,每首歌都有律动和舞蹈。所以,本学期着重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听声能力。能自行根据音乐节奏来做动作。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创编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在新课改的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各个阶段教学的重要探究任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可见单一的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师仍以讲课为主导,一味灌溉学生理论知识,严重忽视学生能动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也就不喜欢上音乐课,因此会影响到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

2.教学计划不合理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制定教学计划都是为了完成新课标的目标,没有进行合理的计划。小学音乐教师没有认真阅读与探究教材内容,也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教学方案,备课不认真,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因此,造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不过关,严重制约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3.小学生对音乐课堂内容兴趣缺乏

由于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导致许多小学生对音乐课堂内容兴趣缺乏。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小学音乐教师仅仅通过课本与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学,无法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性与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小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辅助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积极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与音乐思维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在制作教学方案时应深入阅读与探究教材内容,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经验分析教材内容,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制作教学方案,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让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执行“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教学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以审美为核心”理念是通过让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与音乐产生一定的共鸣,让学生真正地领会到音乐的内涵。

2.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动力源泉,因此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本前提。小学音乐教师除了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还应学会合理有效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视频给学生观看,并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让我们荡起双浆》音乐的欣赏与鉴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更能领会到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学唱该歌曲的难度,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通过创建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以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融景入情,融情入景”的审美境界。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自身创新能力,努力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融入音乐当中并与音乐共舞。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上《卡普里岛》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卡普里岛美丽景色通过图片一一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并以《卡普里岛》为背景音乐。小学音乐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充当导游角色,带领游客们(学生)领略卡普里岛的美丽风光,感受当地以打渔为生的生活习性,去看看那像玫瑰花般美丽的卡普里岛姑娘。让学生融入这充满音乐美感、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官敏感度,充分调动学生融入《卡普里岛》的音乐世界,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既可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教育教学;音乐教育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社会观的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淡化,更加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小学阶段美术、音乐等教育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就小学音乐教育而言,这是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培养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是很关键的,也是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素材来源以及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在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虚拟的音乐教学变得‘可触及’,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首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受外界事物打扰的几率变小,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多媒体所描绘的视频、音频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学生形成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为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由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教师可以查阅到很多的教学辅助资料,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计划,减轻了教学负担,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了音乐现场再现,为学生更好的去感受音乐提供了机会。最后,这种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要知道音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做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审美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凭借着其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的认可和应用,在教育领域中,虽然多媒体技术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应用技巧等方面。

1、多媒体教学设施不完善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兴起,大部分学校对教师都配备了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部分学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在设备配置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不齐全,仅仅对部分教师进行多媒体配置,教师要想使用多媒体必须去指定教师,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有的学校虽然在多媒体设备的配置上比较到位,但是在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方面做的很差,导致很多教师多媒体设备长期处于故障状态,严重影响多媒体教学正常开展,同时也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发展。

2、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偏差

由于新课标改革时间较短,没有形成一套完成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再加上部分学校对学习成绩过于看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在音乐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会影响正常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开展。

3、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效果较差

就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机,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只有掌握合理的技巧才能扬长避短,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会起到一定的反效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就音乐教学而言,如果教师过于借助多媒体设备,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造成实际教学与教学计划背道而驰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提升多媒体教学应用水平的措施

1、做好设备安装和维护工作

多媒体设备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学校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对新课标改革的促进作用,正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开展多媒体教学,给予一定的资金上的支持,引进一系列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注重设备质量,这为以后的维护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成立多媒体机构对学校多媒体设备负责,确保多媒体设备的后期维修保障工作,保证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

2、注重把握多媒体教学技巧

教师要明确多媒体仅仅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主次关系,避免对对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多媒体设备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两者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利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摆脱课堂沉闷的氛围,注重学生思想、审美的升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转变以分数判定教学效果的观念。更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互动,更好的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效果,把握学生的课堂状态,将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去。

3、注重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是新课标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小学教师更是如次,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使得教师要想吸引学生就必须不断为其带来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这样使其感受到新鲜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景,在课堂一开始将学生吸引进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多媒体对于音乐情景的创设有很大的优点,通过音乐和动画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情境中去,这种新鲜事物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从而全神贯注的听讲,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总结

多媒体手段对小学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社会观念发生变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明显,对学生想象力提升、审美观念改变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突出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明确现阶段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增强对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研究,结合小学音乐的特点,使其充分结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水平。

作者:黄芩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李巷小学

参考文献:

[1]徐丽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01:247-248.

篇(4)

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幼儿园文艺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文艺计划1一、情况分析:

音乐方面:

我班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能用自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孩子们认识简单的乐器,如碰铃、铃鼓,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进行演奏,但大部分孩子不能集中看指挥,按指挥进行演奏。

美术方面:

孩子们能认真欣赏哥哥姐姐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圆形以及圆形图画,但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不长,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

音乐目标:

(1)唱歌: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舞蹈和音乐游戏: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动作、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创造新的动作;在不按规定队形运动的情况下,注意与他人的协调、交流与合作。

(3)音乐欣赏和表现: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使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趣;在初步掌握前奏、间奏、尾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句、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4)打击乐器: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会保持与音乐、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进一步养成集中注意看指挥,并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的习惯,体验创造性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美术目标:

(1)绘画: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多种方法,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手工: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3)美术欣赏:

①欣赏一些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学习欣赏画面的色彩对比和造型规律。

②欣赏幼儿能理解的节日装饰、日用工艺品,欣赏及评价同伴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音乐方面:

(1)唱歌: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选择一些带有前奏、间奏、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2)舞蹈和音乐游戏:选择一些简单的、易被幼儿模仿的内容,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合拍的做动作;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动作;多让幼儿进行其他的节奏活动,如拍出唱过的简单歌曲的节奏、拍出语言的节奏感。

(3)音乐欣赏: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听的歌曲;选择一些有标题的、性质鲜明、结构适中,且有一定内容和情节的器乐曲供幼儿欣赏;多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以及结合生活专门创编的乐曲与歌曲,供幼儿感知音的高低、节奏与速度,音的强弱及音色等。

(4)打击乐:选择一些中国民间乐曲和简单的世界演奏乐曲,分析这些乐曲的内容、形象和情感;提供多样化的乐器,让幼儿喜欢参与打击乐活动。

美术方面:

(1)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2)积极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注重美术形象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美术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其毅力,促使艺术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3)可结合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来进行美术活动,也可在美术活动中渗进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幼儿在综合知识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如用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在画上记日记等。

(4)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本班及本地的美术活动情况选用教材。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画意愿画,以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与创造能力。

(5)继续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但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不可一刀切。在美术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幼儿园文艺计划2(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进一步体验、探索和感知音乐的强弱与快慢,音调高低和音色。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现象,并能创编简单舞蹈。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更加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喜欢为乐曲伴奏,具备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逐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认识更多的美术材料,并学习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快乐感,乐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5)学习多种颜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装饰自己的画面。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认知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徽,学会普通话,知道市内的风景名胜。

(3)知道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及意义,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感受节日的气氛。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符号和标号。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情感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保持积极愉快情绪,知道自己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爱好和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主题,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学习谦让、轮流、分享,并能尝试解决有些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乐于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乐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务。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行为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按照正确的要求行动,初步了解并学会遵守幼儿园基本规则。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爱惜玩具、图书及日常用品,用后归还原处。

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的班务计划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热爱和关心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注意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

(三)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加强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根据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幼儿园文艺计划3概要:

1、借助用不同的乐器声音去表现不同线条的特点;

2、幼儿依据对线条的理解,在绘画时将它表现出来,训练了运笔的能力,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

针对幼儿作画时画面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我设计了线条想象画,以此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

一、教学名称:美术《线条想象画》

二、教学目的:

1、要求幼儿知道什么是线条想象画;

2、.要求幼儿正确说出四边种线条的名称,并知道各种线条所表示的意义;

3、让幼儿想象构思随意画出来的乱线,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4、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线条想像画,根据各种线条所表示的意义听音乐用线条作画

难点:根据自己的线条想象构思,使它变成一个或多个物体的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

录相带、录相机、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磁带、龙头饰一个,纸、笔、油画棒若干,各种小乐器,四个线条娃娃,两幅幻灯范画。

五、教学过程:

(1)看录相引出舞龙灯,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让小朋友看一段非常好看的录相,请看吧!”幼儿看过录相后,引导幼儿说出录相里人们舞龙,老师讲一些关于舞龙方面的知识,然后带领幼儿根据录相也来舞龙,幼教文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计划》。

(2)线条娃娃舞龙灯,教师示范强调

“刚才,小朋友舞龙灯时无意中已经走成了许多美丽的线条,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3)利用不同小乐器的声音引出四位线条娃娃,使幼儿知道各种线条的名称及所代表的意义。例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折线娃娃走出来,表示折线和鼓声一样粗壮有力。听到小铃声的声音波浪线,娃娃走出来,表示波浪线和铃声一样优美、婉转。

(4)利用线条娃娃也想和小朋友舞龙的形式引出教师听音乐示范讲解,并强调:a线条娃娃舞龙的时候,要不断地改变它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动线条不允许断;c根据音乐的不同用不同的线条作画。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1、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线条娃娃舞龙走的路线,看它能变出一个什么有趣的图案,并用完整的语言讲出来。

2、老师总结:象这幅画一样,由各种线条组成并且又经过小朋友的想象,把它变成许多种有趣的图案,这样的画叫做线和条想象画,明确线条想象画的定义。

3、引导幼儿欣赏两幅线条想象画,从而总结出线条想象画有的可以从整体来想象,有的可以从其中一部分来想象。

(6)幼儿进行线条想象画的创作活动

1、幼儿听音乐作画,要求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而运用各种线条来作画。

2、幼儿绘画涂颜色。

(7)评讲作品,游戏结束

1、老师自评

2、幼儿自评

3、和四位线条娃娃一起舞龙出教室。

评析: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美术课中单纯画画、呆板的教学形式,而是采用了有绘画、游戏、音乐、动手操作有机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文艺计划4一、幼儿情况分析:

燕庄小学幼儿大班共有幼儿51人,其中男孩26人,女孩25人。年龄大约都在3----5岁之间,他们大都来自本校的几个校辖村,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有较强的表现欲,幼儿们都喜欢唱歌活动,感受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幼儿对打击乐活动接触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活动常规,很多乐器幼儿还不知道如何使用,更谈不上感受和表现了。

二、指导思想: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项孩子喜爱的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强纪律和责任感,使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因此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开展教研活动。

三、目标:

1、认识常见的打击乐器并会操作,培养幼儿音乐节奏的表现力与感受力。

2、感受到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强弱、长短等变化。

3、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4、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协调、合作,养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措施:

1、发挥家长资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

2、开设音乐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表现途径,引导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大方自信地表现。

3、积极开展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将音乐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发挥幼儿教育的中介作用,使其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4、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思路,从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法入手,更广泛的采用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

幼儿园文艺计划5幼儿园大班已经对美术的线描画的技能技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学期为提高大班幼儿的美术兴趣,让幼儿大胆去画,大胆构思,特制定出大班美术兴趣班工作计划,以下是具体的实施内容:

一、工作计划中指导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对周围环境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格、建筑、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等等,都是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二、目标要求: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2、认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3、学习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并用于表现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4、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对使用颜色感兴趣。

三、活动组织要点:

1、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3、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4、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四、活动内容:

1、美丽的焰火(线描)

2、线条

3、国庆节(线描)

4、美丽的村庄(线描)

5、有趣的指纹(线描)

6、脸谱装饰我爱洗澡(线描)

7、江南小镇(线描)

8、黄昏的树林(线描)

9、大公鸡真美丽(线描)

10、奥特曼(线描)

11、生命树(线描)

篇(5)

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之二,要看是否具备合格的师资、设备、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制度法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制定颁发了以下文件:1919年3月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3],1925年的《新学制师范课程标准纲要》,1938年7月的《师范学院规程》[4],1939年9月的《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5],1952年7月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6](P112-114),1952年11月包括《音乐系计划(草案)》在内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7],1961年9月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60条例》)[6](P381),1980年3月的《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文件的通知》[8](P29-32),及《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8](P33-39),1989年11月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9],随后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试行)》[10],1995年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8](P221-226),2004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2006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以上法规大多从规范教学秩序方面着眼,忽略了对师资配备、师资能力、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等一系列音乐教师教育办学标准,导致当下很多办学单位有招生资格,无办学能力,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

从1919年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私立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图画音乐组课程设置的7门音乐专业课程,到该校扩建为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后的艺术教育系11门音乐专业课、9门公共课,以及1920年创办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5门音乐课、7门公共课等可以看出,缺少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说明在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初期,课程设置就存在问题[11](P76)。建国初期,我国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受前苏联影响,由11科1 510学时的公共必修课、17科1 946学时的音乐专业必修课、4科268学时的选修课和14周664学时的教育实践类课程,共计32科3 724学时构成。公共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34.38%,科目占必修课总科目的55%(政治类科目占公共必修课的33.3%);音乐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2.26%,科目占总科目的53.13%;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7.2%,科目占总科目的12.12%。因此,照搬苏联音乐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否定欧美音乐教师教育办学经验,缺乏中国特色,以及政治课、音乐专业必修课比重过大,选修课比重过小,不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此次课程设置的存在的主要问题[11](P169-177)。“”期间,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不但没有在之前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进入低谷,课程设置也随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由各院校音乐系科自行设置,但大多以声乐、钢琴、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等10门左右的音乐专业必修课为主,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被忽视。因此,课程设置极其不完备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典型问题[11](P181)。198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是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经历“”后重新走上规范化道路的起点。它由8科656学时的公共必修课、16科1 128.5学时的专业必修课、5门187.5学时的选修课和6周252学时教育实习,共计30科2 336.5学时构成。公共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31.5%,科目占总科目的27.59%(政治、哲学类科目占公共必修课的37.5%);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4.1%,科目占总科目的48.28%;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4.4%,科目占总科目的17.24%[11](P290-291)。1987年,随着“高师音乐专业”更名为“音乐教育专业”以及高师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课程略有调整:将合唱与指挥分开单独设置;删除了《形体与舞蹈》、《艺术实践》和《文学选读》;增加了《美育概论》。总体来说,较之建国初期的课程设置,选修课少、政治课多,课程结构整体失调没有多大改观;且教育实践类课程由最初的664学时降至252学时,从而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实际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重点。在这一文件引领下,全国各音乐教育专业都陆续丰富了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并且,通过建立和实施选课制度,保障了学生的复合型素质结构。这是我国音乐学本科专业教育史上第一次对机械模仿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片面追求音乐专业自身体系的完整和音乐素养的高深、忽视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联系等老问题的真正突破。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重视音乐专业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等现象,选修课还没有实现其完善学生从教素质的真正课程价值。另外,这段时期的各层级课程设置管理者仍然没有意识到延长教学实践、增加选修课程、统筹考虑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因此,此文件视域下培养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失衡依旧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关于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的监管,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变

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中学音乐教师,需要专业化的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要坚守自己的办学目标,既不能打着音乐教育的牌子,去走音乐学院的老路,也不能让非音乐教育专业的设置影响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空间;既要保证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向中学音乐教育输送足够数量的教师,还要保障所输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启动专门的音乐教师教育办学评估工作,从师资数量配备、能力要求以及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料、教学制度、教学文件等方面,全方位评估现有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尤其在我国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各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生源不足、中小学音乐教师配备趋于饱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不利情况下,严格审查现有办学单位的办学水平,优胜略汰,使音乐教师教育由规模化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是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2.不断完善音乐教师教育法规,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从办学单位的审核到日常办学的监督;从招生数量的批复到招生分数的确定;从师资专业及数量的配备到师资能力的认定;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从教学场地的大小到教学设备器材的是否齐备;从教学资料的是否详实到教学制度、教学文件是否完善等,都需要尽快研制并出台一系列制度法规,从定量、定性等多方位设立评估指标,确保办学单位的办学资格合格,办学专业化水平合格。尤其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求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既要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过程中负责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前培养,又要担负起其职后培训工作,以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时间浪费、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既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招聘、入职等管理工作中介入,又要在评课、资格认定、职称晋升、职称聘任等层面介入,改变以往单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在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审查和等级认定等专业素质要求上降低标准的现象出现;既要求各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及研究人员及时吸纳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又要避免机械照搬、研究同质化倾向,以使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尽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活动课;实际概况;组织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质量及组织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音乐教材的板块内容设置进行深入的分析,促使相关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活动课的开展中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性格较为活泼,对于新鲜事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的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锻炼,采取可靠的激励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这些激励措施主要包括:1.对学生在音乐活动课上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所表达的场景进行想象,不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2.对音乐活动课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促使其他学生在以后的音乐活动课上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为他们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小学音乐竞赛活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材《飞呀飞》的过程中,老师首先播放一遍音乐,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旋律中不断地想象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并对该音乐的韵律及节奏感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慢慢地学会《飞呀飞》。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场景想象的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激励,促使他们能够在无拘无束的音乐空间想象中体会音乐的韵律美,为自身未来音乐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组织手段

为了使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老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音乐活动课组织效果的同时丰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加入到音乐活动课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老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态化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基本的音乐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一定的了解,活跃音乐活动课开设中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鼓响咚咚》的过程中,老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先让学生聆听该音乐的旋律,并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慢慢地拍打,跟着音乐的节奏感去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最终达到音乐活动课的具体教学要求。

三、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音乐活动课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课的热情。在这种自由度大、灵活性强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会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未来音乐领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在组织小学音乐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注重游戏式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促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快速地学会各种歌曲,确保音乐活动课的组织效果良好性。比如,在《采树种》音乐活动课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体会这首歌曲的旋律,促使学生在游戏式的教学模式中尽快地学会这首歌曲。

四、合理运用情景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应加强对情景式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加深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摇篮曲》时,老师让学生认真地回忆童年的往事,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小视频,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模式中提高对各种音乐的全面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制定相关的组织措施时,老师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性格特点,结合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丰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手段,确保各项音乐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童琳.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探讨[J].艺术品鉴.2016.(05)

[2]赵瑞.试析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J].北方音乐.2016.(03)

篇(7)

    摘 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伴随着我国国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从延伸培养目标、扩展通才教育两方面来调整自身的改革意识与行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母机”,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

    因此,不论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围绕着师范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师范教育而言,我们对中等师范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高等师范教育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此外,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相应的加快,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许多革新……。所有这些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教改工程,因为它不是靠增加几门课或是改进某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一些认真的研究探讨,以促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师范目标的延伸我国的师范教育始于20世纪初,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的“立学总义章”就明确提出:“设初级师范学堂,令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人焉”[1](P139)。到了1918年,教育部又指令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办“乐歌体育专修科”,“以应各师范中学之急需”[1](P154)。从此之后,师范教育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也不断提高。在民国初年,仅高等师范学校就有6所[2],基本上形成了简易师范和中等师范培养初小和高小音乐教员,高等师范培养中学和师范音乐教员的人才培养格局。解放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有了新的调整和提高,根据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3]等文件精神,我们逐步停办了简易师范(即初级师范),按照中师(包括中等艺术师范)培养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专科培养初中音乐教师、高师音乐系培养中师和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育体制和目标,促使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建国50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音乐师资,虽然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或工作以后不在音乐教育岗位了,但是中学和中师音乐教师的主体仍然是来自高师音乐系、科。

    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目标,从政策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反映出明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了更好地体现师范性,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变革,例如加强了面向中学的音乐教育课程、增加了应用和声与即兴伴奏课、声乐和钢琴等技能课采用了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的“学科(音乐专业)中心论”、以单一学科专业取代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倾向,有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不断提高,音乐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因此,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认识和实践方面也都得到了根本性的确立。但是,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促使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原有的师范培养目标的定位,已适应不了基础教育师资提高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各类人才的学历层次呈普遍攀升态势。硕士学位、本科学历在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专科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历则越来越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迫使不少专业的专科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关停并转”,今后小学师资的合格学历将提升为专科,而初中师资的合格学历则必须为本科。同时,我们还可以高瞻远瞩地预言:在一些发达国家,硕士学位、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到小学、幼儿园任教的人才使用状况,在我国不会太久也将出现。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随着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毕业自然进入初中的升学模式将逐步普及,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界限的划分也不宜泾渭分明。在许多音乐教学规律和方法上,中小学是一脉相通的,例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都是实施素质教育,学科性质都是音乐审美教育;再如儿童的变声期可能出现在小学高年级,也可能出现在初中一、二年级……。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论专科和本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须要将延续了几十年的“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须”的目标,扩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培养合格的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师资。”如果以上目标得以确立,那么就要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目光投放到整个儿童———少年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去。要以6岁———15岁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研究他(她)们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生活,并以此来修订和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乃至各科教材。显然,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通才教育的扩展早在上一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在高师音乐系、科教学改革的讨论中,我们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该以通才教育为目标,当时曾为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这种通才教育主要是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首先必须掌握好声乐、钢琴、即兴伴奏、乐理与视唱练耳、指挥、歌曲写作……等音乐基本技能,然后再在这多种技能中发展一两门个人的专长学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未来到中学工作的需要,也帮助提高和发挥了个人的特长。但是,我们过去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方面通才教育的理解,主要偏重于音乐技能领域,对于合格音乐师资的认识也主要局限于音乐专业里的通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为在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多面手,以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提升。总的来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成为音乐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属性也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和研究……,这些理论成果集中地体现在近期由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