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心理护理论文

心理护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7 11:31: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心理护理论文

篇(1)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本文结合了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和要求等范例,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丁娜,胡成文,陶艳,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8):78-81.

[2]赵秋歌.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奥氮平治疗伴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肿瘤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5]黄露,梁键,林海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研究[J].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6]张婧.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62-63.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3]韩静,刘均娥,肖倩,等.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艳梅,雷永红,韦慧,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效果研究[J].内科,2014,(2):181-184,198.

[5]田艳珍,任小红.白血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简黎.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1-142.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杨国渝,梁莉,赵玛丽;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年09期

[2]汤羽达,张慧;我国近10年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1期

[3]赵鲁平;熊伟;;试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J];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护理程序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1999年06期

篇(2)

1.1一般资料

2012年?2014年我院骨科行手术的患者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I9?71岁,平均(49.8士11.3)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水平61例,专科及以上2S例,手术类型分为:锁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9例、尺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4例、掌骨骨折5例、指骨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12例、髌骨骨折2例、胫骨骨折13例、股骨颈骨折4例、脛腓骨骨折18例。对9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照钽常规骨科护理。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及时的对伤口部位进行消毒处理。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护患关系病患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心理护理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尊重病人,公平公正的看待每一位病人,从而增强患者的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学会运用得体的语言、得体的动作,善于微小,同时还要有礼貌的、友好的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细致的像患者介绍病情,减轻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而产生的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1.2.2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护理人员的情绪可以反映在其行动上,而患者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护理人员工作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如懒散、懈怠等工作态度会让患者感觉到厌烦和厌恶;而轻佻等态度常容易让患者感觉到不安全,而慌张、冒失等工作态度容易加剧患者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动作的沉稳、镇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3神情神情属于非语言交流中的一种,但是神情对患者的心理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小觑。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善于微小,并以此感染患者,帮助患者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2.4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患者因为处于医院的陌生环境,往往会感觉到害怕、恐惧,从而形成一些恐惧、不安等消极情绪,而患者家属的安慰能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及进行沟通,向其宣传一些保护性医疗知识,让患者家属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会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从而让患者家属保持沉着冷清,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I.2.5护理宣传人院宣传对患者的行为和生理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神态等方面的内容外,还要加强护理宣传。

I.2.6医院环境医院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能够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保持患者的身心愉悦,增进患者的健康。

I.2.7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患者的生活,让患者更好的适应医院的环境。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还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过于紧张的情绪。

1.2.8心理疗法_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运用获得了较多护理人员的青睐,其指的是心理治疗的支持疗,。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合理的运用心理疗法啊’能够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课题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t对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人院时,对照组SAS量表为(48.2士5.2)分,观察组为(打.6±5.6)分,两组患者的SAS量表分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量表为(37.2±4.5)分数,对照组的SAS量表为(50.6士6.5)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习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SAS量表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可见,予以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疗效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3)

【论文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妇抑郁之间的精神疾患。

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笔者就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作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8例产妇均系2003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1~38岁,孕周36~42周,新生儿体质量~4300g。陪伴分娩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陪伴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陪伴分娩的做法

1.2.1设置陪伴待产室:设单人病房,布置整洁优雅,配百叶窗帘、床柜、沙发、茶几、电视机、音响等。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即送入陪伴待产室,助产士按常规观察产程,关心护理产妇,产妇的亲人亦陪伴在产妇身边。

1.2.2开设陪伴分娩培训课程:自编教材,内容包括分娩的生理过程、陪伴分娩的方法和技巧等,孕妇产检期间,陪伴者按预约日期分批集中听课,同时提供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

1.2.3陪伴分娩技巧:陪伴者全过程持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适时给产妇精神鼓励,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进展;鼓励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给产妇以舒适抚摸,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地轻揉产妇的下腹部;或抓捏产妇以转移痛点,分散注意力,按摩阿氏穴减轻产妇腰骶的疼痛;产后在产房观察2h,陪伴者与产妇一同转入爱婴区。

1.3调查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产后周内(未出院前)将SDS问卷发给产妇,说明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后,让产妇进行自我评定,表格收集后由专人评定分值。

1.4筛查标准根据中国常模SDS标准分为(41.88±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即抑郁症状存在)。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产妇SDS分值观察产妇SDS分值为(41.30±分,对照组产妇SDS分值为(46.52±9.9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产妇SDS阳性率观察组产妇SDS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3.1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从本研究可看出,陪伴分娩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国外3.5%~33%、国内5.36%~16.7%相近[3],而无陪伴分娩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26.0%,远高于国内已有的报道,且陪伴分娩组产妇的SDS分值显著低于无陪伴分娩组产妇。原因可能是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体验,尤其我国初产妇较多,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和身心疲惫导致的焦虑紧张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因。

陪伴分娩改善了产妇的周围环境,分娩过程中有亲人陪伴在左右,得到了亲人给予的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如喂水、喂饭、擦汗等),产妇不会感到环境陌生、孤独和无助,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陪伴分娩的产妇心态相对稳定,分娩时紧张恐惧心理较无陪伴分娩产妇明显弱化,产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产时情绪愉快,从而对产妇产后情绪的调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2临床护理措施

3.2.1加强围产期保健:护士不仅要重视围产期母婴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孕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3.2.2大力开展陪伴分娩:陪伴分娩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分娩方式,临床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使现代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遏制现代产科干预性治疗日渐上升的趋势,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要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陪伴分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保护了母婴的身心健康。

3.2.3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整体护理水平:产妇在怀孕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柔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关爱,使孕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安全度过分娩、产褥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3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3.3.1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需求:由于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自然会有许多不一定合乎情理的思考、疑问,患者有要求医务人员理解、尊重、接纳自己的需求心理。医务人员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均要同等对待,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我院已实行的整体护理、三级医师查房、医疗工作小组均能部分解决患者的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我院完善医疗小组,各级医护人员分工协调,做好患者在诊治过程的医疗、护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医疗工作小组负责人着重负责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方面的解释工作,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住院医师主要负责治疗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患者诊治过程中疾病变换和心理变化。专业护士着重向患者介绍病区,相关环境及分管床位的医师、护士。禁止以床号直呼患者,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给予尊称,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专业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并满足患者被理解、被尊重、初接纳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3.2获得信息需求:知情权是患者应有的权利,凡是与疾病诊治有关的内容均包括在内。如医院的环境(门诊、住院患者相关科室的科室配置等)、医院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相应情况介绍,关于疾病的诊断及其依据,需要进行各项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

3.3.3获得安全感:在诊治过程中,患者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焦虑不安,对手术产生恐惧,因此,具有强烈的获得安全感的心理需求。这些要求包括对各项检查是否安全,是否产生痛苦或危害,治疗、服药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是否出现,希望早日康复痊愈,不再复发等。为了满足患者这一心理需求,就需要医务人员充分理解、同情、体贴、关心患者,耐心仔细的做解释工作,每做1项检查或化验,每做1项侵袭性操作,每使用1种药物均应向患者讲明,给患者最大的安慰,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4适当安排的需要:对于思念家人、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应适当增加一点活动,满足患者娱乐活动的需要,减轻患者烦躁不安的情绪。

3.3.5其他:护士人员的心理健康是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杰,钟友彬.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13.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3:25-41.

3陈燕杰.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J].现代康复,1993,3(10):1184.

4莫绍伶,向阳,潘文芬.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技巧[J].中国医疗纠纷与对策,2003,12(4):337-338.

篇(4)

[摘要]通过与81例手术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手术病人共有的恐惧心理、依赖心理、求知心理和消极悲观情绪,采取人性化关怀,帮助病人熟悉、适应环境,尊重并满足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做治疗或处置时体贴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重视。经过术前心理减压、术后心理疏导和出院前的心理指导使病人克服各阶段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人性化

手术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一种手段。对患者来说,手术既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病人对手术既抱着治愈的希望,又经受着恐惧的折磨,强烈的生与死的体验,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心理状态。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1例,男43例,女38例,年龄22岁~60岁,均为择期手术,其中有手术史的1例,具备医学知识的1例。

2方法

2.1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

病人一旦得知自己的疾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往往因年龄、职业、性别、病种、病情等因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综合分析其共同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2.1.1恐惧心理

病人住院后,既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又要经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是死亡的威胁,往往难以控制情绪,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和寝食难安,害怕难以忍受手术的疼痛,总感觉自己像要飘落的树叶,生命安全没有了保障,对手术治愈的希望完全被对手术的恐怖感摧毁。

2.1.2依赖心理

求生的欲望使手术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依赖心理,希望得到医务人员全身心的救治。

2.1.3求知心理

大多数病人缺乏医学知识,往往把手术、麻醉都想象得十分神秘,不知手术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什么后果,对预后的关心使患者十分重视手术时间的长短、安全程度、主治医师和麻醉师的医术水平及手术效果等,他们渴望了解有关医疗知识。

2.1.4消极悲观心理

一旦决定了手术,病人就开始担心术中、术后发生意外:既害怕难以忍受疼痛,又担心手术危及生命,还顾虑术后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或影响正常生活,极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或变态心理。

2.2心理护理

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交谈,观察病人的情绪和生命体征变化,饮食及睡眠等情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除了与家属配合解除病人担心家务无人承担、害怕住院耽误农活等不同的心理负担外,对81例病人共有的心理状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2.2.1术前心理减压

给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主动给病人铺床、倒水,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规章制度等,绐病人提供生活用品,关心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安心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配合要领、医护对策等,让病人感到医务人员对自己的重视、关心、理解、尊重,使病人对自己的治疗方案和一切准备工作都了如指掌、万分妥当,让病人树立信心,放心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手术;医护人员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语气、语调、态度和表情,要文雅、和善,切忌为取得病人配合而进行威吓或反复对感知能力、记忆力、听力较差的病人大声讲解,以免让病人误解为医护人员对自己不耐烦而大声训斥;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或做备皮、留置胃管或尿管等术前准备和各项护理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操作时动作要轻,避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刺激,让病人感到医务人员在尽心尽力帮助自己与病魔做斗争,让病人树立信心,心情愉快地接受手术。

2.2.2术后心理疏导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表现比较集中,护理人员要了解、尊重、关心、体贴、安慰病人。例如:乳癌根治术病人都要不同程度地切除胸部组织,术后的化疗都要落发,护士应强调患者在根治术后良好的预后,而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所失,及时让家属准备假发套等物品,帮助病人度过失去和落发的痛苦,让其了解现代医学水平和乳癌根治术的方法和前景,在取得患者配合的同时,要教育家属树立信心,尤其是患者爱人,不要流露出悲观失望情绪,医、护、亲三方要一致下意识地让病人看到治愈的希望,让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术后的各种治疗。

2.2.3出院前的心理指导

手术后的病人因对预后持怀疑态度,害怕伤口愈合不牢,出院时不能及时转化病人角色,责任护士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复诊、复治的时间和计划等,使其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以促进康复,并可通过事例让病人了解术后的恢复过程,让病人尽快从心理上恢复社会角色。

3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态度以及妥善的心理准备,都对手术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对手术病人各阶段共有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接近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篇(5)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以救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诊疗体系,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

患者不仅身体上处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很大的刺激。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及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痛苦体验,导致患者心理上出现很大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将笔者观察的218例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对象为2008年7月年10月手术后入住河南省肿瘤医院ICU的大于岁小于82岁的患者,平均年龄51岁,入住时间大于24h且无精神障碍。本组患者218例,男例,占61%;女84例,占39%。

1.2研究方法设计自制表格218份,内容为:影响患者术后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包括您怎么看待自己的疾病、您手术醒来护士和您怎么交流、您对我院ICU的环境怎么看、切口疼痛、气管插管刺激、留置尿管的刺激、卧位不适和噪音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在术后第一天晨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影响因素可单选也可多选。发放问卷份,收回218份,经过汇总,其中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176例(80.7%),缺乏有效沟通158例环境陌生120例(55.0%),刀口疼痛例(59.6%),气管插管的刺激90例尿管的刺激110例(50.5%),卧位不适例(32.1%),报警噪音刺激92例(42.2%),身体暴露70例(32.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缺乏足够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护士对患者是否进行过有效沟通是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对环境的陌生以及尿管的刺激也是影响自身的重要原因,对于患者的各种不适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二、护理措施

2.1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后清醒的患者要向患者说“手术很成功,你现在在一切生命体征很平稳,大手术后的患者都要在观察,你没有什么问题的,请您放心。”特别是对我们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本身的疾病就让患者及其家属非常绝望,所以我们一定要给患者重获信心,坚定战胜疾病的勇气。

2.2加强ICU的护患交流介绍ICU的环境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患者的感受。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释,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介绍ICU病房的环境以便患者快速融入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

2.3气管插管刺激全麻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带气管插管入ICU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导管内吸氧。由于导管对咽喉壁的局部刺激和压迫,吞咽和咳嗽时的异物感,以及吸痰时吸痰管插入过深,操作时动作粗暴,致使患者难以耐受而躁动不安。气管插管本身可抑制吞咽活动,削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而易使反流的胃内容物吸入胃内。机械通气对胃肠道也有影响,也可能造成反流和误吸,引起患者不适。为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不适,我们应对术后意识清楚肌力恢复,自主呼吸规则的患者及早拔管;对不能拔管、意识清醒患者,加强沟通,解释保留插管的原因和重要性,嘱患者放松,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意识不清者,应合理使用镇静剂,并给予合适的肢体约束,防止意外拔管。自气导管内吸痰时动作宜轻柔,插入不可过深,以免刺激气管黏膜引起不适。

2.4留置尿管刺激尿管刺激是术后患者疼痛及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疼痛、触觉及温觉。因此患者留置尿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适感。麻醉清醒后患者常诉尿意,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告知患者尿意为尿管刺激所致,尿液已由管道排在袋内请患者放松,待可以自解小便时即可拔出。

2.5切口疼痛术后未清醒或未完全清醒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纳络酮拮抗阿片类药物,使体内的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完全消失,从而造成切口疼痛。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这时应向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报告医师应用镇痛药或者使用镇痛泵减轻患者的痛苦。

2.6卧位及噪音ICU的每张床都铺有可充气式床垫,由于某些故障或使用不当,充气后床垫凹凸不平或充气过硬,患者从未睡过此种床垫,觉得很不舒适,影响睡眠。我们应及时询问患者卧位是否舒适,根据情况调节气垫床充气软硬程度。及时协助患者变换卧位,采取舒适合理的卧位。控制病房噪声,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为降低噪声工作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讲话轻、开关门轻。监护仪的报警声应尽量调低。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注意保护周围患者。规定家属探视时间,并做好宣教,以共同保持病室安静。

2.7减少患者身体暴露入ICU患者大都全身,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监护和治疗较多,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了患者的自尊。所以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时应用屏风遮挡或让其穿上病服。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或清洗手脚、按摩经常受压部位皮肤及各种基础护理,这样不仅可给予患者和安慰,还可增进护患感情。

在ICU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护士所接触的不仅是先进的重症监护设备和患者的疾病,更应该看到患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多与患者沟通,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使患者在一个家庭式的氛围中好好养病,树立战胜一切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临床应对能力,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班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景晓敏1ICU患者情绪障碍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2005,2(10):29

2梅莉1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A):75

篇(6)

进行介入手术患者在年龄、认知水平上都有着较大差异,护士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2]。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患者,若其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心胸比较狭窄,还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对于这些患者一定要注意交流技巧,弱化病情的解释。若其家属提出尽量向患者隐瞒病情,护士应协同家属采取保护性措施,病情做到合理隐瞒。多向这样的患者传播正能力,多讲解介入手术的优势,告诉他们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患者能很好地耐受、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等优点,并让他们了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意义、安全性、重要性等。

2行为心理干预

为了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情绪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务必要勤打扫,保证病房的整洁舒适,还可以在病房放置一些植物或者鲜花,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愉悦心情。介入手术科室还应根据病人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下棋,听音乐,看新闻,健身操、绘画等,这种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让患者忘却病痛和对介入手术的恐惧,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让患者有家的感觉。

3亲友的支持

亲戚朋友对于介入手术患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影响。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将会在医院生活一段时间,相对于家庭的生活而言,医院的生活比较单一、乏味,患者很容易感觉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患者的主管护士应该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把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反馈给其家属,同时也告诉其家属多抽时间来医院陪患者,让他们知道这样有利益与患者病情康复[3]。尽量让患者最喜欢的人、最尊敬的人、最疼爱的亲戚朋友陪伴他,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很重要,患者容易接受。让其亲友多给患者做思想工作,多和患者谈心,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忙解决。

4术中、术后心理干预

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要进行局部麻痹,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是清醒的,手术中患者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个时候,护士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护士应尽量保持微笑,时刻陪在患者身边,通过眼神交流分散其注意力,让患者感到温暖。介入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和药物治疗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和心理应激反应,这时要加强心理疏导,并耐心给患者解释,告知其这种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只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即可。主管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状况,估计其疼痛的程度,对疼痛明显者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缓解;观察穿刺处皮肤的颜色和体温,并协助患者翻身,尽力满足患者的各项要求,让其心理感到舒适[4]。

5护理管理体会

5.1心理干预

贯穿手术护理管理全程心理干预是一个系统、长期的问题,患者在入院期间,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介入手术科室要对患者入院全程进行心理干预,已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介入手术又存在接触放射线的问题、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性危险,病人在局麻状态中,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手术进程顺利与否,随时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的心理各有特点,护士应准确识别这些特征,然后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强化康复期心理干预

篇(7)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与病人进行医学护理过程中,医学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谈话表情、姿势、语调、动作等方面的重视,这是由于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可通过这些良好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得到莫大的提高,同时这也是心理医学护理得到良好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医学护理人员应当热情大方、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的对待病人,并应当关心和体贴病人,在交谈过程中对于沟通的技巧和语言艺术要非常注意,同时要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对患者进行解释时需要耐心细致,多鼓励、多安慰,使患者能够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由此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如术前主动详细的将术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向老年患者进行介绍,并向患者肯定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心中有数,思想负担得到减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术后主动向老人询问其切口是否疼痛,并协助患者转换舒适。对于疑心较强的患者,应当注意在病房中对于其病情需要慎言守密,不能够进行议论。在对患者提问进行回答的时候,绝对不可露出不耐烦或嫌弃之感,应当做到耐心细致。使患者能够与医护人员主动交流,以便能够正确的掌握患者对手术既渴望又惧怕的复杂心理。对患者术前焦虑有效的降低,对于患者平稳度过手术十分有利,同时可使术后并发症得到进一步的降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2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

为进一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将室内温度维持调整在18~20℃,湿度50%~60%;病房内避免大声喧哗,在开关门窗时应当动作轻柔;患者睡觉前给予一杯热牛奶,避免咖啡、浓茶,并对晚间引水水量进行限制;睡前嘱患者使用热水泡脚;由于音乐对于心血管、腺体分泌系统以及肌肉的紧张度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人体交感神经系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使患者的血压、心率得到进一步的稳定,身心得到松弛,心境更加稳定平和,情绪也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并可达到镇静、缓解焦虑的效果,故可给予老年病人轻音乐;在术前晚给予患者镇静药苯巴比妥口服。

3建立多种形式的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