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14:42: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外文化比较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张磊 李晓红 河北联合大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4064。
摘要: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就是这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对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莫言的创作中,中外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对其作品主题的提炼上,对其创作方法的选择上。结合莫言先
生的文学作品探讨这种影响,不仅可以促进当代文学的创作,而且还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的水平。因此,我们广大的理论研究者对此应
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中外文化的影响;题材的影响;主题提炼的影响;创作方法的影响
莫言的作品不仅影响着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莫言的
作品也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不论是八十年代的小说《红高
粱》,还是后来的《天堂蒜薹之歌》以及备受争议的《丰乳肥臀》
等等作品都给他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莫言众多的文学
作品,探析文学作品中丰厚意蕴,我们会发现,中外文化对莫言
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外文化对莫言的创作究竟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呢?下边
结合自己对莫言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参考其他研究者对莫言及其
创作的论述,谈一谈中外文化对他创作的影响。
探析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详细阐释:中外文化对莫言文学创作中题材选择的影响;中
外文化对莫言文学创作中作品主题的影响;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
中创作方法选择的影响。
1.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中作品题材选择的影响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作家以及任何一个作家的任何一部文学
作品都不会凭空产生。莫言也不例外。莫言众多的文学作品中,
蕴含着中外文化对其影响的痕迹。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莫言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莫言创作中对题材的选择
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莫言的主要作品如下: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
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
《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
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
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等。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仅以其《红高粱家族》为例,探讨中国传
统文化对莫言创作中题材选择的影响。 《红高粱家族》由以下五部
作品:《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组成。
这五部作品不论是从题材的表面看,还是从作品题材所蕴含
的意义看,都非常明显地暗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对莫言创作的影
响:首先,“红高粱”既代表着莫言对家乡特产的喜爱,又是代
表作者对故乡人奋争历史的熟悉。作者以特定的“红高粱”所代
表的故事作为宣传家乡,再现故乡生活的媒介,这不仅是对传统
文化中热爱家乡思想的继承,而且还是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一
种继承。其次,《红高粱家族》系列作品,从题材来看,所有的
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现。而中国的与其他国家
的有着不同形式的内容和过程。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有的形式宣传,利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抗击日本侵略
者,这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题材选择的影响。如,在《红高
粱》这部作品中,大家在中使用的武器都是具有中国特
色的武器装备:中国古代的土炮、鸟枪等,就连中国特色的农具
铁耙也充当了战斗的武器。特别是作战过程中,农民抗战的特色
更能说明传统文化对莫言创作题材选择的影响了:有的人在埋伏
时鼾声如雷、有人因哑巴跌倒枪走火而出师未捷……
2.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中作品主题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这部作品蕴含的主要思想意义。而对作品
主题影响最深的,或者说对作品主题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应该是
作家本国的传统文化。在上边列举的莫言创作的《红高粱家族》
系列作品中,作家的主题也被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如从题材来
看,作家利用农民抗战的故事来表现作者家乡广大的人民在那场
战争中抗争。但这场发生在作家故乡的抗争与其他抗日题材的作
品一样,题材深处还蕴含着中国文学传统的永恒主题——爱情。
不能说所有的中国的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爱情的主题,但却可以说
爱情的主题可以渗透到所有的中国文学作品中。 在小说 《红高粱》
中,作者虽然选择的抗战题材,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作者却表现
了中国传统的爱情主题。这也就是说,是故事的主要内
容,但在主要内容中,作者却通过具体的事迹表现出“我爷爷”
与“我奶奶”那段惊世的爱情传奇。
3.中外文化对莫言创作中创作方法的影响
中外文化都对莫言的创作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创作方
法中,外国文化中的怪诞的表现方法对莫言的创作影响最大。虽
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怪诞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怪诞的创作方
法,如《聊斋志异》等,但细读莫言的作品,外国文化对其怪诞
创作方法的影响显然是最重要的。如在莫言作品《杜小雷》中,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可怕的情景:小说主人公的妻子,因为不
孝,把一只蜣螂放在了自己婆婆的碗中,这本来是一件生活中的
琐事,但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怪诞的结局:杜小雷的妻子因为自
己的不孝的行为受到了上天的惩罚,老天爷把她变成了一个半人
半猪的怪物。杜小雷妻子这种怪诞的变化,足可以说明作者的创
作受到了西方怪诞创作方法的影响。因为作者曾经对自己这样怪
诞的创作说过这样的话语:“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产生的影
响非常巨大,我们这一代作家谁能说他没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
响?我的小说在八六、八七、八八年这几年里面,甚至可以明显
看出对马尔克斯小说的模仿。”(见新浪网,著名作家莫言作客
新年流访谈实录,2003.08.06)
外国文化中的怪诞对莫言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
先,外国文化中的怪诞表现在莫言利用这种方法创作的人物形象
上。在莫言的作品《檀香刑》中的主人公赵小甲就是这样一个怪
诞的人物形象。赵小甲的怪诞表现在他对自己父亲的迷恋上。迷
恋自己的父亲本无可多议,也谈不上怪诞,但赵小甲的父亲却是
与众不同,他是一位刽子手。一个正常的年轻人,不迷恋自己年
轻貌美的妻子,却一反常态,迷恋自己特殊行业的父子,这不能
不说是一怪诞的行为。更为怪诞的是,赵小甲还能推断出当时官
府的衙役是由大灰狼变成的,轿夫是由驴变的,更可笑的是县太
爷是由一只白虎变来的……再如在《红耳朵》中,作者不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具有怪诞
长相的主人公:王十千的耳朵大得吓人,但其耳朵还比较灵敏。
更为怪诞的是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还梦见了一个大耳朵的
乞丐, 当他出生后, 这个大耳朵的孩子还专门和长工生活在一起。
在算命的先生发现了他的大耳朵后,他的命运出现了奇迹般的变
化:上学堂、沦落为乞丐……
其次,作者不仅利用怪诞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他还在自己
的作品中, 利用怪诞的表现方式突出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在 《丰
乳肥臀》中,上官领弟因为自己的爱情鸟丢失了,而把自己幻想
成一只鸟。 不仅具有鸟的外形, 还有鸟儿那样轻盈的动作:“……
她跳上石梅树梢, 把柔柄的树枝压得像弓一样。 母亲急忙去拉她,
她却纵身一跃,轻捷地跳到梧桐树上,然后从梧桐树又跳到大楸
树,从大楸树又降落到我家草屋的屋脊上。她的动作轻盈得令人
无法置信,仿佛身上生着丰满的羽毛。她骑在屋脊上,双眼发直,
脸上洋溢着黄金般的微笑……”
在这里,作者把怪诞的创作方法可谓是发挥到了极点。主人
公不仅有怪诞的想法,而且还有怪诞的行为,更有趣的是人物怪
诞的行为还带来了怪诞的结果。即读者对作者这种怪诞创作方法
的认可。
再次,怪诞不仅是作者莫言用来创作人物形象的手段,而且
作者还利用怪诞的创作方法,在人物形象上寄予了对社会问题的
关心,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当然了,这种关注是
基于怪诞手法中的一种关注。在莫言的作品《球状闪电》中,小
女孩蛐蛐利用自己怪诞的“飞”不仅为家挣钱,还引起了众多的
人对她“飞”这种怪诞行为的效仿。而且还把“飞”当成了自己
谋生的手段。可以说,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利用“飞”这种怪诞
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贫困”的一种关
注。再有,近亲结婚的事实,造成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怪诞事情的
发生。作者莫言利用社会生活中诸多的怪诞事实,表现出对近亲
结婚这种现实的关注。
可以这样说,作者莫言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他为我们创作
了众多怪诞的人物形象,再现了这样人物形象怪诞的行为和怪诞
的命运与怪诞的精神世界。
总之,中外文化都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
响表现在作者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表现在作者对作品主题的提
炼上,同时也表现在作者对创作方法的运用上。当然了,中外文
化早就开始交流并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我们很难把这两种文化
对莫言创作的影响截然分开阐释,但这两种文化对著名作家莫言
的影响却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广远,王敬茹.莫言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3.01.30.
[2]王春林.莫言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J].山西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3.01.05.
[3]费立军.莫言小说的怪诞书写与价值[D].延边大学,2012.06.
作者简介:
张磊,女,1984年7月出生,讲师,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及中外文学。
李晓红,女,1973年6月出生,教授,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
关键词:英文 文学翻译 言内意义 信息差的弥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36
一些西方国家文化现状与思想内涵主要是通过英文文学来体现的,西方思想文化不同于我国,其文化有着自身的民族特点和内涵,因此要想了解西方的文化,必须从真正意义上对英语文学有正确的认识。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之间、句子成分之间和篇章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言内意义是指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类意义,它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其涉及到语言翻译中的语音、语法、句子、词汇等多项语言方面的内容,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需要对言内意义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从而使从英文中翻译过来的文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源语的主题,有效地降低二者之间的信息差别。为了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必须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这是二者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使读者对同一作品能够有正确的、真实的、相近的理解与感受。每个读者或翻译者的文化素养不同,其在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对同一作品有着相同的理解或描述,但是其应当在对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对英文作品进行准确的翻译。
1 英文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内涵
1.1 英文翻译的言内意义的定义
以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为划分标准对意义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三种。其中在英语的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被看作是翻译的重点,其涉及到语言翻译中的语音、语法、句子、词汇等方面。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译文与原文的相同或相近,还要最大可能地使英文作品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意境等方面用最贴近地语言表现出来,这就对翻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翻译者将言内意义达到最高标准,尽量缩小语言的信息差别,从而增加了人们对英语文学的阅读兴趣。
1.2 英文作品翻译的原则及意义
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不仅仅单纯要求翻译的准确性、广泛性和通俗性,更要求翻译的英文作品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性和逻辑性。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的着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是否能够翻译出最地道的语言,例如对电影《盗梦空间》中一些翻译进行分析:
I can't stay with her anymore because she doesn't exist. I wish. I wish more than anything. But I can't imagine you with all your complexity, all you perfection, all your imperfection. Look at you. You are just a shade of my real wife. You're the best I can do ;but I'm sorry, you are just not good enough.
“她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不能和她呆在一起。我也想,我比什么都想,但我想象不出你复杂的情绪、你的种种完美和不完美。看看吧,你只是我妻子的一个影子。你只是我竭尽全力创造出来的而已,但是很遗憾,你远远比不上真实的她。”这样的翻译十分文雅,也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电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所采用的语言也简明通俗。
1.2.1 英文翻译的归化原则
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使用翻译归化的策略往往能够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但当前随着国外文化的渗入,异化策略的使用较归化更为明显,但并不是说翻译归化就不重要,特别是在句子结构的翻译上,还是应该保持句子的原始结构不能变,否则翻译出来的句子不可能让读者喜欢。翻译的实质就是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只有翻译出地道的语言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例如,在《盗梦空间》中有这样一句话No space to think in that broom cupboard. 如果从直译的方式就是在那个放扫帚的壁橱里根本没有空间思考,这样的句子会对观众造成理解障碍,让人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从英文翻译的归化策略进行翻译,翻译成在那个耗子洞里没有办法思考,就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影语言的表现力。在台词:Hmm, Arthur, you still working with that stick in the mud ? 其中stick in the mud可以直译为“没有进取心的人”,如果使用翻译归化策略就可以译为观众都容易接受的“混小子”,就使得电影跟观众的亲和度增加了,更适应于中国观众。同时在对电影《盗梦空间》进行翻译时也引用了很多中国元素进去,例如:I tried not to come, but there’s nothing quite like it.我不想来的,但别的东西都不给力。因此,正确使用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就在于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更具有亲和感。
1.2.2 英文翻译的异化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英文翻译的异化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盗梦空间》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部美国好莱坞电影,其中体现很多政治、宗教及伦理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方面都是很多中国观众所不了解的,因此政治、宗教因素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雷区。如果在对英文字幕进行翻译时不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就会严重影响到对英文作品的兴趣。
2 英语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处理
2.1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语音方面
英语和汉语语言的不同其语音方面也存在的很大的差异,将二者进行比较,其具体结果见表2.1
表2.1英语与汉语语音方面的比较
[[不同点\&汉语\&英语\&音节\&单音节,故汉语中存在很多多音字\&多音节,故英语中存在的同音字少\&平仄\&汉语格律诗在平仄上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英语没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声调和语调\&汉语是声调语言,特别是在汉语古诗中讲究形式固定,强调平仄、对仗、押韵\&英语是语调语言,韵脚和节奏构成韵律\&]]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博大精深的汉语诗歌中的音韵、节奏等语言特色,要想在翻译的过程中体现在译文中,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中国古诗歌文化的美学损失,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言内意义的缺失,有时言内意义上的缺失也会产生信息差。因此在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音层面的言内意义,作为翻译者不能够机械地翻译原文,必须能够掌握并应用各种翻译技巧。例如使用目的语的语音形式,淡化原文的语音形式,在翻译“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时,可以翻译成In the steep cold waves are swiftly sweeping by;On the vast earth warm winds gradually growing high.充分体现了言内意义,真正做到了在语音方面给翻译的文章注入新的活力。
2.2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句式方面
在中国的文学观念中向来将“语言文采”视为文学的生命,因此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文学审美习惯。中国自古至今一直有使用四个字成语的习惯,且成语的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英文翻译还是对英文作品进行中文翻译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在对影片《盗梦空间》进行翻译时,使用了大量了中国观众所喜好的四字格结构。在中国人的文学观念中,四字格结构在语言表达上除了言简意赅、生动有力外,还能够充分满足语音上的和谐。例如影片中的台词:Well, he was a very inspiring figure. I’m sorry for your loss. May he rest in peace, huh? 他的一生鼓舞人心,节哀顺变,愿他安息。So do you want to take a leap of faith…or become an old man,filled with regret,waiting to die alone ?那你究竟是想放手一搏呢?还是迟暮之时,满心悔恨,孤独等死?四字格结构使整部影片在语言上更富有感染力,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的习惯,从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3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词汇方面
双关语是指有的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它包括语义双关(词的多义)和谐音双关(同音、音似及近音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双关语,但是英语和汉语有着语言自身语音形式的不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很难实现都词汇语义的一致对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翻译者带来了更高的、更有难度的翻译要求。例如,在对红楼梦中第十六回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嘴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着针了。将其翻译为I am incapable of running things. I am too ignorant blunt and tactless, always getti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其中有一个词“万艳同杯”被翻译成:“Ten Thousand Beauties in One Cup Lachrymal Rerun.”其中“杯”与“悲”是同音字,就是谐音的双管词。向这样的词语在英文翻译中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如果采取直译的翻译方式,就会造成言内意义的丧失,译文不可能准确地符合原文的意思。 因此,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从直译的译文中不能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真实意境,只有通过对照注解才能够了解到文章所有表达的真实主题。
2.4 英语文学翻译中书写方面
汉语和英语的语系不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在书写上汉字大部分为象形文字,而英语的书写是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可以说单凭这点来判断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汉字在书写上讲究字方、对称、美观、象形、指事、会意,汉字有着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般把汉字的结构关系分为三大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关系。英语采用的是将26个字母进行组合的拼音文字,便于进行模拟自然声音。汉字的象形书给人在视觉上一美感,同时中国的书法艺术自古至今在世界上都是闻名的,这种美感要想通过翻译来得以体现,基本是不可能的。拆字是汉语特有的文字游戏,也是很常用的修辞方法,在翻译成英语时就很难翻译出来。例如,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化柳质,一载赴黄粱。将其翻译为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Who on his saviour turned when he was able, To cruelty not used, your gentle heart Shal, in a twelvemonth only, break apart.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译文完全不能体现出原文所隐含的意义,只有通过注解才能够帮助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原文所要表达的真正的信息内涵。
3 结语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涌入中国,同时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也走向了世界,因此在对中英文作品之间的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熟悉原语和目的语文化,如何迎合读者的口味,理想的翻译是将原语的信息完全传递到译文中,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本文通过对英文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内涵及处理方式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的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简论文学翻译中的跨文化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6).
[2]张清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性[J].芒种,2012,(8).
[3]郭来福.论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4]魏莹.英语文学翻译中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3,(1).
[5]许丽芹,胡爱国.英语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处理和信息差的弥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选题依据: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年03月01日—20*年*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文化体验
论文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培养儿童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对于消除儿童的英语交际障碍、深化儿童对英语的理解和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日常语言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
在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开始英语学习,而且没有英语学习的环境,每周只能在三节英语课中才能接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日常语言教授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意识。在教家庭成员一课时,要告诉学生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要比汉语简单得多,如英语中的aunt一词就可以包括汉语中的“阿姨”“婶婶”“姑姑”“舅妈”等几种身份。在教授有关食物、一日三餐单词向学生介绍中外饮食习惯的不同: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
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异国文化的知识,学生才会产生对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即文化意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识,学生才能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的自觉性,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获悉外国文化
文化意识的渗透也不应只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和课堂教学,在信息开放的今天,通过电视电脑网络,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外国文化氛围。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一些视频,让学生观看,有利于他们初步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百度,让学生自己查阅某些重要节假日的来历,了解各国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图片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的资源和条件,开拓和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重要节日强化学生跨国文化意识
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和庆典。老师可以把at Christmas这一单元的教学放在12月25日前后来教学,在节日当天组织学生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两个节日的相同之处,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如在四月一日的“愚人节”,教师可和学生开个善意的玩笑,并使学生明白老师不是说谎,也不是搞恶作剧,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四、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中英文化的异同
比较文化的异同是培养跨国文化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学生在学单词teacher后,知道了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有的学生就把Miss Shen改叫成Teacher Shen,通过讲解、比较让学生比较明白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再如:在中国年轻人对王姓长辈可以称“王叔叔”“王阿姨”;对李姓平辈可以称“李大哥”“李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Black”“Brother Brown”,对方听了肯定感到纳闷。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词汇、句型,一定要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注重两种文化的比较,注重让学生对单词文化的内涵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有跨国文化的意识,在运用英语交流时才会用英语思维,也只有这样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才有可能避免交流障碍。
五、在操练中体验,在运用中掌握
教师应设计些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引起跨国文化交际失误的交际环境,在“freetalk”中,通过巧妙的设计,由师生交流引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进一步拓展,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学了衣服类单词后,创设一个“模特”大赛,让学生体验别人夸奖你衣服,你应该很兴奋地说:“Thank you!”在学了问候语告别语后要求学生每天到校、回家主动用英语与老师同学打招呼、告别。如学习有关食物、一日三餐单词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带来plate, fork and knife等让他们亲手动一动、说一说,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餐具,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认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记忆。在操练中通过了进一步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
六、在阅读中培养,在猜测中感受
学说英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训练和获得技能,浅显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从情感的升华中感受到英语中也有一个绚丽的世界,进而激发起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创造阅读机会,如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在学校的宣传栏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能理解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编写一些英语笑话和外国孩子经常玩的游戏,如Bingo、填字、猜谜等,来吸引学生的参与。
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学习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语言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丰富英语内涵,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理解 外籍教师 管理
一、日常生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外籍教师日常生活管理通常由学校外事部门负责。外事工作者应具备一些基本能力才能够顺利展开工作,例如,扎实的语言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近年来,随着许多具备这些基本能力的外事工作人员的加入,外教聘用和管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外事工作人员在与外籍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们只是向外教传达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告知临时变动,通知其参加例行活动(如健康检查等),利用汉语优势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统而观之,外事工作人员充当的就是一个传声筒的角色,他们与外教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交流。于是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外教初来中国,情绪饱满,热情高涨,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可是,没过多久,就变得无精打采,不愿甚至反感与中国学生或者中国人接触,行为孤僻。
2.有些外教不理解学校相关管理制度,没有足够重视,擅自离校或者外出,有时还会滋生事端,在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外教虽然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非常强,可是不注意课堂之外的言行,从而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中大打折扣,也给外事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尽管工作人员会对其讲解某些言行违反学校对教师的规定,影响教师形象,很多外教对此不解,认为工作之外的自由受到干涉。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教师不仅承担教书的责任,还被赋予了很多社会责任,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即使日常生活中也应如此。
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外籍教师教授口语课程,因为他们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对语义的把握和运用都很准确,这一点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此外,他们授课形式多样,课堂气氛随意轻松,并且善用鼓励的言辞,这些都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启发其思维,而对于以谈论为主的口语课来说,这理应创造出良好的授课效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起初,学生热情高涨,可几周之后,新鲜劲就过了。究其原因,外教的教学大都停留在语言层面,不能深入,使本该生气勃勃的口语课上得索然无味,有时还会死气沉沉。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可它更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不深入了解某一语言的文化背景,我们不仅很难精准地掌握该语言,而且在对外交流中也必将遇到障碍,尤其是在国际化愈演愈烈的今天。
2.外籍教师没有固定教材,授课内容多为自行安排,选取其认为对学生有益的,可以增强他们语言应用能力的材料。虽然教学材料的丰富性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面,但是其随意性也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困扰,尤其是使他们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学习起来比较盲目,这对他们参加各种外语等级考试的帮助不大。此外,不同的外教选择的材料也不相同,有的甚至难度相差很大,而在课程考核时,考试内容也自行命题,于是出现了程度相当的学生成绩却高低悬殊。由于学生不了解其中原因,会怀疑自己的水平,从而缺乏信心,同时,这反映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对其升学或就业都会有一定影响。探究个中原因,主要是因为外教不了解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模式以及他们的期待。中国学生学习习惯于目的明确、安排有序,他们期待的是循序渐进。作为来华执教的外籍教师,应该对此有所了解,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安排。
3.外籍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期待较高。许多外籍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没人主动发言。有的外教因此怀疑自己的教学水平,甚至断定学生不喜欢他,从而十分苦恼,情绪低落,影响了教学。而学生上课时面对外教的催促和期待的眼神,倍感压力。久而久之,有的甚至形成了畏惧心理,一上外教的课就害怕,以至于整堂课都很压抑,无心听讲。归根结底,这还是文化冲突。外籍教师受到的是西方思想的教育,崇尚个性,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这些外教们接触的课堂是每个学生尽情畅所欲言,张扬个性的的课堂;而中国的课堂里,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听老师讲课,等待老师提问。这种文化碰撞产生了外教的困惑和学生的压力。
三、促进文化理解,完善管理
针对如何促进文化理解,笔者有如下建议。
1.组织外籍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活动。外事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中外文化差异,建立“全球化心理定向”(付拥军:15)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例如,对中国教育体制和普遍的管理模式做一简介,使外教获得一个轮廓式的认识。之后,针对本校情况,介绍具体的管理制度,这样有利于他们明白制定这些制度的渊源,从而更易于接受。此外,还应该邀请本校中国外语教师向外教介绍学生总体外语水平,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等,使他们有思想准备,从而避免对学生和课堂的期待和现状之间的反差过于强烈。
2.外事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与外教的情感交流,主动创造一些机会和他们深入探讨,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组织外教进行参观,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讲解;还可以在一些传统中国节日之时,举办庆祝活动,邀请外教和学生们一起参加。
3.增强中外教师的联系。中外教师交流不仅可以为中国外语教师创造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而且可以为外籍教师提供了解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历史、传统思想观念、中国教育状况、普遍外语教学模式等,因此双方都可以受益,从而更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鼓励中外教师互听课,定期开座谈会,鼓励中外教师合作申请科研项目,特别是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项目。
四、结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大批外籍教师被引进各级院校,已经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队伍,这对外籍教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迎接这个挑战,完善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和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引进外籍教师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发展,文化理解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彭雁萍.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问题及应对策略[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61-65.
【论文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深受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反映着文化,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语言学习的背后,因此在外语教学及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识并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实际教学中一些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性的应对策略,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并应用外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受文化影响,同时也反映着文化,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外语教学及语言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进行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学习并应用外语,并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外国文化的载体,外语的传授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因素,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审视、探索,对外语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课题。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的。然而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我国的外语教学又比较偏重语言知识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输入,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虽然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却不能得体地运用。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关于外语与文化、外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应同步进行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以及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
2 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的问题
2.1 教师文化意识有待提高:长期以来,较为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对我国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一直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同时,英语的教学向来也比较重视语言知识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输入。而当今的大部分英语教师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英语文化方面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储备,也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压力和再教育机会的缺乏,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更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
2.2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文化教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依据课本采取满堂灌或简单对比教学的方式,把大量有关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作笔记等方式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样的教与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学生实践不够充足:现今的外语教学体制仍然难以避免应试教育现象和“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情景设置环节有限,课下又没有语言环境,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体会到具体语境交际中中外文化的差异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所以,尽管学生积累了很多文化知识,但不知道在具体语境、特定场合下如何正确、得体、合理地使用外语表达自己,经常出现无效交际,甚至交际不快。
3 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的实际策略
3.1 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意识的提高:教师的英语文化素养在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要传授充分的英语文化信息,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教师就应当具备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力。深入细致地了解我国和英语国家文化,通过学习和结交外国朋友等手段来了解外国文化,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改善英语文化教学积极创造条件。
另外,语言和文化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密切关注西方文化的新动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在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文化差异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较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3.2 教学手法多角度、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信息、科技手段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应意识到课外教学也是培养英语文化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建立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围, 使课外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多渠道获取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
3.3 创建真实环境,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之中,无疑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在课堂上,为了便于教学操作,教师可在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同时,每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实施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教学活动或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感受。
另外,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也是对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很好的检验,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真实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定期举行角色扮演之类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西方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外教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接触外籍教师,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4 结语
外语教学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言的习得,目标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外语,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文化意识,仍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ech [M]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2] Lado. R. Language Leaning [M]. New York: Nogmm Hill, 1961
[3] 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