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5 13:09: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18-02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在思想政治课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经常反思,很有必要。

1 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要扎实,经常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除了要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结合实际,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老师需要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

2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每次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上课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都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

3 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篇(2)

1、描述反思准备:它是回答我在做什么?可采用写日记、随记方式来帮助反思。

2、领悟反思准备:它回答意味什么自我诠释理念,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原则有进一步了解。

3、正视反思准备:它是回答对自己的假设、价值观、信念,如何实践作出解释。

4、改进反思准备:它是回答,反思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反思的结果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是活的教育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注意的东西,其实是最宝贵的教育财富;如果自已记好了笔记,就会发现,它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书。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说明教学反思主要是品味的提升;同时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思品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五味”。

一、教学导向要有“德育味” 有效课堂公开课的课题是“自觉服务社会”

他先给学生归纳出自觉服务社会要做到两点:

首先要忠于职守,其次要乐于奉献。在讲忠于职守时,要求学生归纳出如何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承担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2、只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与集体利益是不允许的;(国家、集体、个体)3、只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是不提倡的。在讲奉献社会时,教师强调不仅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服务社会关爱他人,而且在祖国面临危难和在他人面临险情时,要不畏牺牲、挺身而出、患难与共、英勇抗争。

思想品学科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担负着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为习惯,健康心理品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不能进行纯知识教学,忽视思想品德学科应担负的育功能。如教学“自觉服务社会”, 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 和“为什么”, 更要引导让学生懂得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做到自觉服务社会,服务社会落实到日常行为中,让学生知道服务社会;不单是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还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幸福。

二、教学过程要有“科学味”实施“三维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满堂灌” 和“填鸭式” 模式 。以有效课堂取而代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在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把现成知识喂给学生吃的教学方式简单并且有效。另外,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些思想品德教师不习惯开展探究性教学,觉得老方法轻车熟路,即使不备课也八九不离十,更怕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探究会影响课堂的严肃气氛。有的教师甚至担心无法驾驭探究性课堂,干脆沿袭老一套方法进行教学。

有效课堂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改变传

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通过提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探究,或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学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发

动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促进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彰显、觉悟的提高,而不是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如教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由于所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将知识“喂” 给学生,即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如果教师能放手发动学生自学,让他们主动通过上网调查、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途径搜集信息,并将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探究,继而得出结论,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教师不费口舌,学生却能将知识掌握得牢固扎实,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获得了终身学习幸福。

三、教学手段要有“与时俱进味”

讲实现中国梦最终就是实现人民的梦; 教育梦就是师生梦 ,随着各地教育有效课堂进程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有了跨越式发展,多媒体设施、等现代化装备不再是城市学校的“专用品”, 不少农村学校也基本普及,甚至有些学校已经达到班班都有多媒体设施。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已成家常便饭。然而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依然沿袭“划、背、默、考” 思品课堂教学亘古不变“老套路” 造成现代教育资源极大浪费。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不受欢迎,岌岌可危。希望思想品德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眼睛一亮,为之振奋。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实现有效课堂师生梦。

四、素材选用要有“现代生活味”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相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导思、导引、导读,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教材的好感。 总之,素材选用必须贴近学生实际,通俗易懂,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如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内容,教师引用案例“福明一家收入情况” 素材:父亲是福明置业房地产公司工程师,月工资8000元;母亲是冬秀酸椒食品有限公司业务主管,月工资6000元;爷爷养殖大户月工资上10000元;奶奶是退休律师月工资3000元。试问能否看出福明一家收入,体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五、作业布置要有“人情味”

思想品德是以德育为主的教学,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情感,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无休止地向学生布置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成为扼杀学生灵性的“刽子手”。 教师认真备课紧扣教材重难点,精心设计步骤,在教学环节上循循善诱创设情境,让学生逐步把握重难点。多年来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最佳的适合学生教学形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链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心,乐而活的有效乐学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有效课堂契合,使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效果。

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讨论,精讲多练,激发

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参与并恰当运用教学改革成果,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使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体现有效课堂教学实效性。

此外,作为学校领导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学生素质的考核,由闭卷考试向开卷考试转变,学校应维护政治课的地位,保证课时。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新闻媒体,甚至网上教学资源优势。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诚然,思想品德学科也有着毕业会考和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不应唯分是从,把思想品德学科的功能简单地理解为应试,应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方面来考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思想品德教师要

篇(3)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其有意注意时间会增长,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也会发散得更快,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因此,一切学习活动,都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前提。学生如果具有对所学科目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其学习效率会更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仅局限在课前导入阶段,而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比如,教师富有激情的讲演、富有情趣的案例分析,都是引起学生注意,并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做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一切知识都蕴含在生活中,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将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内容的具体事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此外,教师还应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要善于应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来进行一些生活故事的讲述,使学生热爱生活,养成从生活中发掘德育教育素材的习惯。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坚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固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来巧妙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桃子”,从而树立信心,激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采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学习模式就是合作探究,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其实合作探究是一个并列词组,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这是新课改赋予各学科教学的历史使命。合作探究并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智慧还可以实现共享。

篇(4)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感兴趣成了很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多媒体手段运用广泛的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教师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已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探索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的。文章通过一些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就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反思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原有的“我读你听”的教学模式已被淘汰,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渐渐向多媒体教学靠拢。教师改变教学风格成为教学成功的前提,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渐入教学课堂。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教师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喜好为主,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但是,仅仅靠着媒体设备条件,也不能完全改变学生对新版课堂教学的态度,还需要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技能,在探索思想品德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紧跟时展

当今社会,各种网络、多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学生对传统教学的看法,那种“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他们更倾向于用多媒体来上课,这种方式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适应学生的思想观念,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采取更符合学生的教学措施,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动力。例如,在备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第一讲“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和第二讲“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时,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把握当下热门的话题,收集一些网上的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想法,回家之后再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父母的艰辛,体会生命得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改革传统教学是适应时展的重要举措,能让教师工作效率提高。教师通过不断完善综合素质,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突破单一枯燥的教学风气,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学生喜欢的视频、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积极和学生交流,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课堂上的主体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如果只靠教师一人的讲解,必然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兴趣不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真正发挥。教师需要了解当下学生的学习节奏,利用网络上的有趣信息进行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建立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上课意愿,完成新的教学改革。在旧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时常结合当下的一些新闻趣事,营造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例如,“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中的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的最后一讲,如果只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教师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达到生动有趣地授课。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更加热爱思想品德这一学科。

三、结合生活细节,开展真实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的教材编写离不开生活,教材里面列举的事例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教师的教学也应和生活接轨,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与学生相关的例子,引起学生思考。例如,在执教《用法律保护自己》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小树的生长需要和煦的阳光,小花的吐蕾需要春风化雨,我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但是,现实生活中伤害青少年的事屡屡发生,同学们,你或你的同龄人在生活中受到过哪些伤害?我们一起谈谈。”这种结合学生生活的导入语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己主动回忆以往的个人经历。利用这种方式展开新课内容,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不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教学,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教师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教学质量的大关,创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改革来说,要勇于创新,大胆挑战,积极主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徐军宁 单位: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小学

参考文献:

[1]石玉清.浅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9):95-96.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 策略 反思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新教育教学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在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前进中在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谈一谈,供大家借鉴。

一、情景因滥而无效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融洽、愉快、舒畅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这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在现实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的重视情景的作用,拿情景滥用:情景一味追求趣味性,情景脱离生活实际,情景失去了教学效果。但我们过于追求形式,为了情境而情境,把形式和内容割裂开来,不是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应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出发作适当的理性加工,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情境创设应富有理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乐趣。设计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景。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展现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文本的有关材料,开展群体性活动,组织各类竞赛,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如:唱歌、跳舞,口琴,画画做小制作等。这样的设计使教育源于儿童生活实际,学生切实深入生活,在生活中道德生命得以成长,激活学生潜在的道德主体。

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教育的发展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突出其形象性和生动性,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音乐、诗歌、讲演、漫画等,为学生小组合作准备,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锻炼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合作、演讲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品德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

二、合作因闹而失意

当前,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多数教师所青睐。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我们看到热闹的合作后面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

1.合作角色不均,

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那些优秀生往往仍主宰着策划、讨论,扮演领导、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换言之,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能是从表面上把原来的师生接受模式改成了生生接受模式,而非实质性上的合作学习。

2.合作主题不清

小组组成之后,要安排组员各自的任务,然后进行学习。在不少课上,小组学习时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深入小组细听,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没听清要求,毫无目标的活动,有时直到老师叫停,还未真正开始学习。而有的小组兴致勃勃讨论的内容早已离题千里而浑然不觉。

3.合作过程无效

合作学习必须有准备、有规程、有反馈,才能有效,可是有的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宣布主题后就让学生讨论,讨论时少数同学发言,讨论后还是教师点名发言。根本没有实现全体参与,也不能实现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竞争、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壁垒,刷新着我们陈旧的观念。接受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实践着,开放课堂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由专制变为平等,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但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合作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只作事后评论员,而不能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开始之前,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组织合作学习基本策略:

①合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是在一个小集体、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可向学生布置合作讨论的内容,如:调查、汇报、记录发现问题等,由于环节多,学生记不住,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的展开。

②合作时要处理学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5.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篇(6)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理论水平要高;而且还必须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能力;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高,身正才能正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到来,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课的老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吃透学生心理,领会新课改精神,不满足于已有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

2.学为人师,为人师表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合格的政治课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应把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道德规范要求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做好学生的榜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良好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言论上,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要谨言慎行,不能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

3、老师要尊重学生

八年级下册的课本内容都与公民权利有关。,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权利与义务知识。学生是未成年人但作为公民仍然享有广泛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是老师必须要做的。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当面讽刺挖苦学生;随意挪用学生其他上课时间;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我在上课时尽量做到不拖堂,内容当堂清,作业日日清,批评课后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做到相互尊重。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和学生的正面冲突。

4.勇于反思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需要渊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善于反思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每上一节课,我都会在教案后面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纪律如何?效果好不好?哪些问题未讲清楚?上课时学生的一举一动我都很在意。我想,作为老师我们虽然可能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至少可以做到时时反思、经常反思。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点滴进步和不足,从而能够让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长。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

一、讨论式教学的内容

1、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如如何文明上网、交友、学习是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问题,我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的教学中,就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集中智慧,教益匪浅。

2、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众所周知网络对中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是把双刃剑》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把意见相同的学生将自己的理由和同伴进行交流补充,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于思想的争锋中明确是非缘由。

二、讨论式教学的形式

1、同桌讨论。这种形式适用于解决一些难度不大,小范围交流就能启发思维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喜好、感受发表意见,同桌之间讨论可以相互检查纠正答案的正确率。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讨论式教学中使用频率比较高。适用于讨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个人学习是小组学习与讨论的前提,即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图片,收集课外书籍报刊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去建立和论证其观点。

3、全班讨论。班级讨论也是讨论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适宜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和一些答案不固定,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问题。一般可由教师或课代表或另选他人主持。首先是各小组代言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已方同学可补充发言;然后是自由辩论,每位同学都有权力对他方的观点予以质疑,也有权力为已方进行答辩。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概括和总结。

三、讨论式课堂的操作策略

1、精心设计讨论点。“讨论点”即通常指讨论的问题。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我认为讨论点确立的依据的共性主要是: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是也就迎刃而解了;二是问题的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组员发言的内容怎样有序简洁高效地记录下来,以书面形式上交给老师?

3、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有效课堂讨论的开展,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问答式,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物质基础。

四、讨论式教学的收获

1、活跃课堂气氛突破重难点。讨论式教学营造了一种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记;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僵化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完成从主宰者到指导者的角色变化。

2、讨论式教学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的归属。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既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它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从而撞击出灵感的火花。

4、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探究意识及能力。首先是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其次是语言的高效训练。第三是促进情感的愉悦交流。

五、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难以控制。我们无法保证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在讨论的内容中,;也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思维成果的可能性。特别是学困生容易成为讨论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