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00:20: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级中学校实习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第三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师资格工作。
第二章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
第四条教师资格分为: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第五条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第三章教师资格条件
第六条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第七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依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第四章教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的编制、考务工作和考试成绩证明的发放,属于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属于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实施。
第十条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参加前款所列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全部及格的,发给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根据需要举行。
申请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学有专长,并有两名相关专业的教授或者副教授推荐。
第五章教师资格认定
第十二条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四条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或者材料:
(一)身份证明;
(二)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三)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四)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的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证明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或者材料不全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于受理期限终止前补齐。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
第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七条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拟取得更高等级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资格的,应当通过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并依照本章规定,经认定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六章罚则
第十八条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二十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十一条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泄露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转眼回望,我们实习队第一天来到中山市曹步初级中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现在实习前奏曲即见习阶段将告一段落。从初识到相知,我们实习队慢慢地在曹步中学“安家乐业”了。
9月13号,我们实习队整队出发,我们拎着全部的“家当”上车,辗转一两个小时,我们就顺利抵达了目的地——曹步初级中学。刚到不久,学校教务处主任就出来迎接我们,并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宿。接着,一场在校领导、老师与实习生的见面会拉开了序幕。会上,校长发表讲话,表达了对我们实习生的欢迎,全面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进行了近期的工作安排,并对我们实习生提出了期望。其中,校长最后的赠言让我颇受启迪的一句话是:“没有快乐的地方,只有快乐的人”,加上老师言行举止之间透露出来的善意、友好,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将融入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还有,该校新进引入“生本”教育理念以及“先学后导再引导学生生成知识”的教学理念,让我怀着好奇和求学的心态去展开我们的见习。
通过见习班主任工作,我基本了解了所在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坚持每天参与班级的常规活动,包括晨清洁工作、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午休等。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从第一次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介绍我们到每天的相处接触,我已经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摸清了大部分学生的脾性,并和一些学生有过深入的沟通交流。我发现初二级的学生少了初一的乖巧,少了初三的务实,多了一份初二的狂野。他们不理解老师的苦口婆心,同时不愿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我刚开始总感到力不从心,面对一些“问题”学生,他们反反复复地给老师出难题,我也体验了做班主任的劳心之累!
除了听课评课、班主任工作,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工作。第二课堂是9月20号才得知它的存在,让我有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幸运的是,我被安排到读书文学社开展活动,这样让我有空间发挥专业的优势,同时和大学期间参与的读书社社团活动不谋而合。但是,第二课堂真正展开的时候却遇到了阻力:一方面,活动地点是在图书馆,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在图书馆开展活动,这样我们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学生对读书文学社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图书馆是看书、写作业的地方,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比如第一次展开自我介绍的活动,很多学生不愿开口说话,有的甚至受罚也不愿说话,这让我们很受挫。
现在我们的见习即将告一段落,通过近十天的努力,我有理由相信自己已完成了见习阶段的任务,同时也适应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将为下阶段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xx大会议精神,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巩固学校招生成果,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和质量,拓展对外合作企业,创新招生就业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二、工作目标:
以学校整体工作为核心,强化招生就业工作。通过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一是招生工作方面。针对20xx年的招生严峻形势,做好20xx年的招生准备工作,招就处要调动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招生,全员招生,全程招生。注重学校形象宣传,创新招生宣传方式,邀请和吸引教育媒体、社会媒体更加关注我校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做好20xx年招生筹备工作。二是就业工作方面。努力构建多渠道、立体化就业工作网络,在原有就业渠道基础上,充分挖掘潜能,进一步拓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拓市场,多方、主动搭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平台,及时收集相关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加强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完善就业跟踪调研体系。
三、工作措施:
1、总结近几年招生工作经验教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借鉴兄弟学校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拓展生源空间,坚持宣传、定点联络、全员招生的方针,立足我县,再向外县扩充,建立相对稳定的招生网络,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全力做好招生工作。
(1)、精心组织,提前安排准备,切实做好20xx级高一新生的预录取、收费、报名、登记、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
(2)、加强市场调研,紧贴市场设置专业,开发具有前瞻性、市场需求大的特色专业。
(3)、借鉴兄弟学校的有效经验,并与各初级中学多方联系,深入沟通,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
(4)、早准备、早谋划、早安排,制定20xx年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制作20xx年招生宣传简章,及早做好文字、照片充实、版面设计等工作。
(5)、建议学校及早召开招生工作动员会,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招生宣传队伍,落实招生指标和招生任务,形成群策群力,全员招生的工作机制。
(6)创新思路,多渠道探索开展招生工作。面对当前招生工作的严峻形势,根据今年招生工作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全县及周边地区初级中学的领导、教师、考生及家长对我校的办学实力知之甚少,信息渠道依然不够畅通。对此,我们在采用常规模式招生的同时,积极探索招生工作的新模式,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招生,形成招生工作的新格局。
2、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广开门路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优质高效的做好实习生就业推荐工作。
(1)、摸清学校待就业学生人数,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考虑合作企业,为本学期的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安置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岗位和企业就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
(3)、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4)、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要与已就业学生
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QQ、电话等方式及时沟通,了解掌握企业的工作环境、用工信息、新上项目、薪水待遇以及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为学校下一步就业安置工作夯实基础,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5)、重视和加强实习工作。提前拿出实习方案,做好实习安排。本学期,招就处将会同教务处加大实习检查力度,对就业班学生的实习提早计划,提前联系实习单位,切实做好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
四、工作安排:
现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3月份:
(1)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2)做好学生控流工作(3月20日前);
(3)协助会计室核准高三职高班缴费工作;
(4)做好江苏万宇鉴定考试工作;
(5)落实好高三职高实习工作。
(6)抓好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 创业指导工作;
(7)多方联系企业,做好高三年级社会实践调研工作;
(8)分组到各生源校调研招生工作,摸准各生源校实际在校学生数;
2、4月份:
(1)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和深度;
加强校校合作,推行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提高招生吸引力;
(2)积极开拓我校和西部招生,扩大生源市场;
学习外市县招生经验,起草县关于20xx年中职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安排好高三年级综合班社会实践工作;
(3)上报20xx年招生计划1200人(县内1100人,省外 100人)。
(4)做好江苏京一鉴定考试工作;
(5)做好江苏省高新技术考试工作。
3、5月份: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法;
通过电视招生广告等形式,宣传我校中职招生情况;
(2)准备20xx年招生工作的相关资料,完成20xx年中职招生简章;
(3)出台20xx年招生方案;
(4)配合县教育局召开20xx年招生工作总结暨20xx年中职招生工作会议;
(5)完成本县各生源学校两轮招生宣传工作;
组织全县初中学校部分初三年级班主任及部分学生和家长到我校参观和介绍我校办学情况。
4、6月份:
(1)全校教职工赴各生源校预录取工作;
(2)请电视台记者进行学校专题报道,介绍学校概要、招生计划等;
(3)录取考取本科的学生电视台点歌工作;
(4)县局实行预录取旬报制度。
5、7月份:
(1)全面招生,巩固、稳定生源,实施包校包组责任制对20xx年“未升学人员“一对一”上门招生宣传录取工作;
(2)做好新生报名接待工作;加强网络联系,加大跟踪服务力度;
(3)举办一期就业招聘会,提供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平台,参会企业主要是签订了联合办学的企业,采取多家企业与学生同时见面的策略,提高就业满意度;
(4)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
【关键词】 教师;基本素质;社会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01
执教者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能力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1],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规定,教师应该具备六种基本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教师素质是在一般生理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经过后天科学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而形成的[2]。由于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呈现出地域空间上的不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不同时期教师基本能力及素质比较
2001年―2004年,笔者就读于某西部地区初级中学,教师学历大多为专科及少数本科,教师专业知识存在结构缺陷,身兼数职的现象大量存在,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淡薄。人文关怀只存在于个别教师及个别学生身上。2010年3月―5月,笔者于西部地区某初级中学教育实习,教师学历普遍提升,大多数为本科生且有部分研究生,教师专业分工明确,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责任感,教师群体普遍呈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由于高等院校扩招政策并未大规模展开,城乡人口向上层教育社会流动能力较弱,大多数高中学生并未参加高等院校入学考试而普遍接受中专、大专教育或直接进入当地不同门类的公司,企业工作。而那些参加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受到正规教育的又大都不愿屈就于初级中学教师这一职业。各种教学研究所需的各类条件如人力条件、硬件设施、教育理念、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等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经过十年发展,初级中学教育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为大学本科,甚至出现少数高校研究生从教于初级中学教育课堂的现象。人才流动性强的特点已不再是东部地区的独家优势。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给予了基础教育应有的重视。各种服务于教学研究的条件如人力资源条件、硬件设施条件、教育理念与教育科研立项等均有很大程度的突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育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课程结构趋向合理,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地区教育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校方择优录取的现象。经过十年长足的发展,我国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已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中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是始终向前的。
二、十年前后教师队伍基本素质分析
2001年,由于教师队伍普遍未接受正规高等院校师范教育,体素质呈现出专业知识薄弱、职业道德现责任感不强、人文关怀欠缺等特点。
首先,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精,业务能力不娴熟。
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精,体现在没能把握中学教学的时效性与教育改革前沿性问题,教案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等等。这些无疑都严重影响了中学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给中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小的障碍。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的缺乏。
教师作为一项伟大的职业,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誉。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也无疑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职业操守。“为人师表”就是教师优秀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由于这一时期的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水准也是良莠不齐。在教师队伍中存在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未能为人师表这一普遍性问题。
再次,教师对本学科及学生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在正常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没有任何联系,使得教师不了解学生特点,学生亦不知教师风格,教学信息无法通达,班级凝聚力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教育,学生没能具备自主学习的素养,对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反观2010年,在专业知识上有种种缺陷的教师已然被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所替代。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呈现出时代性与高效性等特点,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产生了良好效果。
三、差异成因分析
1.现阶段巨大的就业压力驱使更多的劳动力在对待即得工作的态度上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奖励制度的完善和岗位竞争的加剧,劳动者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以求社会的认同,从而体现其社会价值。这就在客观上为从事教育行业的劳动者给予受教育者更加充分的人文关怀提供了可能性。
2.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呼唤对于教育品质的改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已不仅仅停留在解决财富的问题上,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深入的挑战,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立场发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变化。
通过以上对于教师素质转变的过程和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型。一方面是社会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需要更加高效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各阶层对于文化产品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更加稳定的社会认同体系的逐渐形成;经过改革的阵痛,经济增长已然步入正轨,高速发展产生问题的同时,社会也趋于稳定化,各阶层开始在即得工作岗位上稳定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力求在自身岗位上取得社会认同;部分阶层产生各种问题的同时,一部分阶层却因为其即得利益而趋于稳定,在这种不稳定与稳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不稳定阶层变成即得利益阶层,促成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
(一)见习准备阶段(第1周)
我到达实习学校后,及时请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了解实习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及相关的教学设施,并对我上课提出要求。在学校体育组的指导下,我研究讨论体育教材,跟原班听课学习,向老教师“取经”,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在试教前将教案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批阅,获得同意后,在小组中作试讲,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顺利上好课。在这一点上我做了及时的调整,光坡中学的班容量不均衡,有的班50多人,而我的班则80多人,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大班量教学。同时,根据学校要求和实习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分配了班主任工作,深入班级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实习阶段(第2—7周)
1、教学工作:
见习结束后,我正式进行教学工作,实习课程大多数围绕跑、跳和球类(排球、篮球、足球)展开教学。中学体育课强调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我实习面对的主要是初中生,他们活泼好动,教学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这个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求一条让他们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刚从大学课堂学生角色进入中学课堂教师角色,会有意无意的把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带入中学课堂。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致使中学的教学方法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并不适应,总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讲一半多的时间,学生还没练习几次就下课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很多动作教完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当然,我们也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相互之间听课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适应了中学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实习将近尾声时,学校安排我们进行全校的公开课教学,在体育组以及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进行了公开课教学,获得了学校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
2、班主任工作:
在教学的同时,我深入学校班级工作,协助原班主任管理好所在班的日常工作。在学生工作上,我获得了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原班主任几乎将全部工作放手给我,让我充分得到锻炼。如组织学生早读、自修、读报、编黑板报、做劳动、主持班会活动、家访等。我每天六点就起床到班上组织早读,一直到晚上九点晚修结束才能休息。每周的班会课是最精彩的,我先设计好班会主题,同学们畅所欲言,既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渗透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经常旷课的学生,在原班主任及学生的配合下我及时进行家访工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为了增进班级之间的了解,根据学校元旦球类比赛的安排,我还安排了和其他班级进行了球类挑战赛。
3、课外体育工作:
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我协助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
(1)结合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我们实习组与学校每周开展球技交流赛,既增加实习老师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沟通,又强化提高了双方的球技。此外,我们组织了学校和县委以及其他学校打球交流学习活动,在学校宣传教学工作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2)在初二体育负责人受伤后,我积极负责了整个年级的早操和课间操工作。
(3)组织广播体操比赛。在初一组广播体操教学结束后,我负责组织了初一组的广播体操比赛。比赛前各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班级荣誉感,同时也体现实习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4)组织其他文体活动。在实习组的建议下,我们协助学校开展了“光坡中学首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推广校园普通话”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总结阶段(第8周)
(1)实习生做好总结:实习教学工作结束后,我及时检查自己在实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成绩及问题所在,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实习小组进行评议,整理出小组的书面总结和实习生的初步鉴定。
(2)实习学校的领导、体育组组长和任课教师对这次实习做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提供合理建议。并在实习鉴定上做了意见,肯定了这次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学校为我们实习组设庆功宴,双方互赠纪念品,组织学生欢送实习生。
(3)回校后系实习指导小组作总结报告,确定实习成绩。
二、主要收获
1、我系实习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和积极指导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各实习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控制课堂气氛,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活跃。
3、熟悉班级工作,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
4、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比较重视,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能虚心请教、能按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教案,精心试讲,认真记听课笔记,大胆评议。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这一切赢得了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为我们体育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我们有以下的经验的体会:
自从中考体育成绩加入到中招总成绩之后,某些初级中学的体育课便变了味道,很快又退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之上。那么,中招到底该不该加试体育,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中学的“学校体育”工作到底该如何做?
一、中考加试体育本身没有错
学生的体质状况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1],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体育”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中招考试中进行加试并计入总分本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而体育加试造成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的恐慌倒显得不太合乎情理。学生学习语文就要进行语文考试,学习数学同样需要进行数学考试,学习体育然后进行体育考试本身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学生的体质状况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学生锻炼身体锻炼得不够多,锻炼得不够好。在没有找到更好地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方法之前,把本应进行的体育考试加入到中招考试中并以此督促学生多锻炼身体本身并没有错。如果非要找出错误,那么中招体育总成绩仅有50分确实占的比重小了一点。不把体育当回事儿就等于不把身体当回事儿,没有了身体健康,谈什么都是空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招加试体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把“中招体育加试”这个短语改为“中招体育考试”可能更恰当一些。
二、体育课不是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途径
“学校体育”工作通常表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2],其中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如果把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仅仅寄托在每周的两节体育课上,就等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错特错。何况,在现在的朝九晚五的上学模式中,学生每周待在学校的时间仅有40个小时,另外128个小时是在学校以外度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除受“学校体育”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家庭体育及社会体育的影响。体育课仅仅是“学校体育”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必须走出“体育课是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途径”的误区,甚至,体育课只能算做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途径而称不上是主要途径。
三、体育课的任务是什么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三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任务是配合“学校体育”完成“学校体育”的总任务。因此,体育课本身没有太高的地位,体育课更没有能力取代“学校体育”完成“学校体育”的所有任务。
四、是谁“招惹”了应试体育
中学的体育教学之所以会返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学校负责人和体育教师都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学校负责人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若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让体育教学围绕中招体育加试项目进行,那么不仅违反了“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3],还严重地削弱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更使得终身体育的思想无法实现。这么看来,学校负责人是应试体育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其次,体育教师作为专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学校体育该怎么发展,体育课该怎么上,课外体育活动该如何开展,中招体育加试的目的是什么,学校体育该通过何种方式迎接中招体育加试,等等,这些问题是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并为学校领导进行“学校体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的。体育教师有权力为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坚持正确的观点,争取让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如果体育教师不作为,便失去了“专业”的意义,这是一种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无知的体现。至此,体育教师便成了应试体育的忠实的执行者,对应试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 中学的体育课该怎么上
本身这个问题是可以免于回答的,就好比有人问中学的语文课该怎么上一样。如果非要回答,答案就是:依据大纲,该怎么上就怎么上。如果说跟着大纲上体育课学生的中招体育加试就考不好的话,就只能说明“学校体育”工作没有被很好地落实。如果学校领导把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工作落到了实处,体育教师认真地上了体育课并精心组织了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中招体育加试就不可能不好。
针对年轻教师及实习教师中出现的无法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或者一直给学生上中招体育加试项目的情况,笔者给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800米属于中长距离跑,主要锻炼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如果每次上课都让学生跑800米,那么学生会感觉枯燥,老师也将很快倦怠。转变思路,提高耐力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所有让机体长时间持续承受负荷的奔跑类运动均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机能,都能够起到提高学生耐力水平的目的。例如准备活动中长时间的游戏,基本部分中的循环练习及各种较长时间的教学比赛等。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把提高耐力素质的任务分解到每次课的正常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告诉学生提高耐力水平的理论及方法,让学生知道该如何锻炼,并引导学生做机体长时间持续承受负荷的运动,而不是考什么练什么。学生一方面在体育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时间及校外活动时间进行锻炼,两方面要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个过程就好比学生学习语文,语文考试要考作文、阅读理解、拼音字词等内容,可语文教师并不是在上课时间一直教作文、阅读理解及拼音字词,这些内容是在各单元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及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的。
六、中学的学校体育该怎么搞
学校体育工作通常表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方面,体育课充当的是引导员的角色,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及健康知识,学生的锻炼时间更多地分布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段,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的影响则是持续的和长时间的。学校领导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学校体育工作要以体育教学为基础和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把体育课堂上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施展,进行落实。体育教师有义务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学生每天要多一点体育锻炼时间,达到提高体能水平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把本该属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节约出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而仅利用每周的两节体育课时间锻炼学生的身体。换句话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不是学生的中招加试成绩。因此,学校体育工作需要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每周的两节体育课中,而不能仅依赖体育课,更不能把中招体育加试的担子压在体育教师的身上,因为学校体育是全学校的事,绝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事。
综上所述,若学校负责人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没有弄清楚“学校体育”工作不等同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这个问题;体育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行使好自己作为体育教师的权力,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返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则学校负责人和体育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卢元镇.当今学校体育中的几个理论及实践问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6.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 态度 展望 现状
2007年秋季国务院在教育部直属六大师范院校试点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此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对成都棠中外语学校、重庆綦江中学、遵义铁厂初级中学,三所不同档次学校在职教师进了自填问卷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14份,后期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
一、基本结论
1.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了解程度
当问及了解免师政策的渠道时,答案是不集中,有电视、报刊杂志、同事讨论等等,其中网络占34.0%,侧面证明网络在教师中使用的普遍性;另外,当问及对于不了解这一政策的原因,有34.8%的教师认为,政策和自己没太大联系,所以不予关注,当然也有30.0%认为是国家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以上数据表明,国家在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
2.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态度
(1)对于从教年限和支教的态度
对于从教十年的规定,虽然有47.8%的人表示是履行义务,但是有52.2%的人认为时间过长或者应该5年比较合适,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大家还是期望能把从教年限降低一点。
而对于到农村中小学支教2年的规定,73.9%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认为有利于积累经验和了解到中国基层教育的现状。
(2)关于国家保证工作的态度
对于师范生双向选择和国家保证有编有岗的就业规定,67.0%的教师表示支持,但也有17.4%的教师认为这对于其他非六所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不公平,会增加他们的就业难度,这个也引发了一定的思考。
3.对于政策实行的现状和未来的态度
(1)对于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行现状的态度
对于大部分免费师范生选择城市就业的现状,35.7%的教师认为是政策不完善导致的,38.3%教师认为农村学校待遇低是根本原因,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如今存在的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这也是中国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当然对于这样问题,有26.1%表示认可,认为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这是从现实的角度作出的回答,毕竟基层教育从硬件到软件都远不如城市,教师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基层,但却不能养家糊口,实属教育之悲哀。
(2)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未来的看法
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三个学校之间差别较显著,尤其是作为基层教育铁厂初级中学,62.3%的教师对于这一政策的未来表示担忧,他们觉得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施中问题多多,对于提升基层教育的意义不大。
4.总结与展望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对很多问题做深入的原因探讨,只是把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政策的基本态度做一个传递;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中,找到很多的现存问题,也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中,找到未来的方向,这是本次跨省调查的最大意义所在。
对于该政策,人们对于它的未来都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细微的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我们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政策的未来确实是值得担忧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http:///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2]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5).
[3]孙绵涛,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现代教育论坛,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