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18:33: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受限于经费,其实今日大部分的学校地理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地理教学为主要方法,而信息融入地理教学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大量使用电脑软件上课,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讲,地理老师还是会以传统教学地理教学方法做为上课方式,以下是针对其教学方法作探讨。
1.1地理景观表示法
由于学科本身的需求,光靠地图教学并不能满足学习上的需要。地景如峡谷、瀑布、热带草原、高山峻岭……,人景如黄河皮筏、秦岭栈道、蒙胞账幕、藏胞雕楼……,都非用图片来表示不可,利用图片的教学有很多种。草就照片一项来谈:就包括公布栏的展出、专科教室的展览、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分组交换观展等,其中除了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可得到直接立即的效果外,其他方法都是得借助额外的时间或外借专科教室才能连成教学效果,所以若学校的设备不足,至少应配置一间地理专科教室,让地理老师轮流使用投影机上课,目前各学科中地理可说是最适合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方式上课的科目。
1.2挂图中心教学法
运用挂图的教学方式,其实不甚理想,因为不一定能配合自己的需求,同时坐在后面的同学其实看不太到,而且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除非是介绍单一景观地理现象,因为该张图占上课比重很高,此时我们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
1.3板图中心教学法
这是目前最为平常的教学法,而且是每位地理老师一定要尽量熟能生巧的教学方式,因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终究地理老师摆脱不了画图,即使运用多媒体电脑方式上课,还是会有要在黑板上画图的机会,因为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活泼生动有趣的,在解释事情时总会多少运用到板图,所以平时还是要有随时都能在黑板上立刻画出简图的能力,不管画的好不好,至少要让学生看的懂,而且在表达地理景观时,尽量用地图是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尽管科技再这步,地理老师绝对要培养自己的绘图能力。
1.4壁报图教学法
有时地理老师为了节省绘图时间或初为地理老师会使用此一教学方法,但此一方法有时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壁报图的灵活度不高,临时要在图上增加符号不易,可视地理教学题材诀定是否要运用此一教学方法。
1.5投影片教学法
亦有相当比例地理老师使用此一教学方法,因为毕竟此亦为大量呈现地图与文字的教学法,运用适当实学生也可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只是对于照片的处理还是需借助电脑的扫描,再用彩色印表机列印,但彩色列印成本很高,需透过学校大力资助。
1.6问题讨论教学法
其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是事前要有充足的准备,而常用方式如下:
(1)分组讨论地理教学法:分组讨论是激发同学脑力激荡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其题材的选择较为特殊,不是每一种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教学,有时甚至只要在课程进展中安排25分种的讨论教学法,所以在进行这种方式的教学最重要是想借助同学彼此的互动,以及分组同学中表现较为好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借此机会学习观摩一番,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但却不是常见的教学法,所以地理老师平日应多思考哪些主题适合此一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最大效果。
(2)辩论式地理教学法:此一教学方法更不常见,甚至一学期用不到两次,但学生只要事前经过好好的准备,通常可达到不错的效果,尤其现在学生说问的能力比起以前的学生受的信息刺激更多,寻找资料的管道更多,所以辩论的内容更具有深度,有时其实可以运用改良式的辩论式教学法,亦即除了主辩、二辩、三辩、结辩等人固定之外,可以让辩论的两组同学分别加入讨论,让更多的同学拥有参与感,更投入教学活动的进展中,以让同学更热爱上地理课。
2结语
一、充分实现地图的展示讲解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每节课都要讲解地图,完成填图,实现作图,地理常态课经常用到图,不展示地图就进行地图的讲解,学生空间概念形成困难,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用ppt展示书上,地图册上原图制作起来麻烦,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讲解的难度,课堂效率很低、容量小,学生学习困难,不敢兴趣,而电子白板自带的实物投影功能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用实物投影自由展示书上,地理图册上的图,为常态地理课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师讲的明白,学生听的明白,学生也感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加上电子白板的应用程序,在图上直接可以批注,用各种笔书写、绘画、修改,例如区域地理讲解大洲大洋填图,可直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书写,如果需要修改用橡皮功能擦除,效率非常高,学生也积极参与,做到了学生的主动性。电子白板还可注释和保存展示学生作品等,做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真正互动,学生才精力集中,学习兴趣才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有效课堂。
二、方便教学情景的创设
电子白板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触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在我国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地理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不仅加入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的动植物图片加深理解,而且从动物世界剪裁下的对应的视频加以丰富,使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发挥。用电子白板创设了学习气候的环境,使学生对气候类型这部分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有想学会这部分知识的想法,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是不是主动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而电子白板就能营造这种学习的情景,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运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到知识,这为常态地理课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三、实现教学过程的直观性
利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能直观的呈现事物的发展过程,生动地揭发事物变化的规律,例如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讲解,可通过绘图过程加以理解,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而且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连接了师生,促进了合作,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使用电子白板各种功能,化静为动,动静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事物的直观性,学生充分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辨与综合,实践证明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越好,概念的形成越清.所以教学手段的直观有利于有效提高常态地理教学。
四、有效的保存师生教和学的信息
电子白板可以记录和反馈教师以往授课内容和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在结合学生学习反馈的基础上设计整理出可以灵活使用PPT、超级画板、Flash等音影视频一体的地理课件新模式,还有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改充实原先的“课件”和内容,并会自动储存为下节课应用做准备,加快地理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把好的、成功的经验规范起来,就是有效率有成果。
五、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
1.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在教学当中,层次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的差异性。分层次教学首先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让学生能够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培养出更好的创造力及思维,好的学生可以更好,差的学生也可以快速进步。分层次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能够让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让学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2.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来做出改变。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存在的,因此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差异。第二,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对应的发展潜能,因此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只让一些学生得到发展,另一些学生得不到发展,一定要让教学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三,可以开发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在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
二、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要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因此在拟定教学计划以及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来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分成以下几个层次:A层次,学习勤奋,基础扎实,上进心强,智力高,成绩优异且稳定;B层次:基础相对来说不够扎实,智力较高,学习不够勤奋,成绩中上但不稳定;C层次,基础较差,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班级内部的分层就是让同层次的学生坐在同一个区域,这样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来讨论不同的内容,而年级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进行分班,便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
2.教学分层
(1)分层备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进行不同内容的备课,例如,基本内容:较简单、全体学生都可掌握的教学内容,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当比较重视,各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进行学习。中等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相对基本内容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在综合性方面有一定提高,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掌握,A、B层次的学生则必须掌握。进阶内容: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教学内容,最为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在创造力方面也比较重视,A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
(2)分层授课。在根据大纲要求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时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内容要有所差异,如在学习“洋流”时,C层次:洋流是什么?B层次:地理环境是怎样被洋流所影响的?A层次:一个游客在悉尼的海域游泳,他的游泳圈不慎丢失在海中,在一段时间之后,他的游泳圈被洛杉矶海域的人捡到了,请问游泳圈经过了哪些洋流?对于有些较难的、各层次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用分解和铺垫等方法,将一个大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在不断解决小问题的同时,渐渐能够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以及运用,从而解决大问题。
3.分层作业
(1)书面作业。在每次教学之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也应该有所不同。作业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是必做题,难度较低,主要针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第二是选做题,难度较高,需要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才能够完成,这类作业A层次的学生必须全做,其他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选做;第三是思考题,难度又有所提升,A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才可以解决。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利用的能力。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象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主权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主权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中生的自然灾害教育知识比较缺乏。
经过问卷调查研究,高中生对于自己周边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灾害类型了解不多。在教学活动中,高中生不但要知道我国现在灾害的情况,还要了解灾害生成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增加对自然灾害的理解。还要了解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之前的自然特征,知道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生存下来。而我国的高考对于自然灾害知识的考察也不多,致使高中地理教师对于自然灾害的知识没有太重视,最后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灾害知识的了解。
2.高中生的自然灾害生存能力较弱。
经过笔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当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不知道如何逃生。而学校展开的防灾减灾的教学,都出现了“走走形式”的情况,自然灾害的教育并没有深入学生的脑中。与我国的防灾教育不同的是,在日本每位同学都配备一个防灾包,内有很多的防灾减灾工具,当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拿来借鉴。
3.高中地理灾害教学课本配套不太。
地理学者把灾害教学的有关知识放在地理课本中是挺好的,可是在地理课本中灾害教育是放在高中地理选修中教学的,而那些学习理科的学生就得不到这些知识的教育。可是在日本的灾害教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普遍教育的。此外,地理课本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但是实际的操作性不强。高中的每个学科都属于不同的教学体系,各个学科之间很少联系,可是灾害教学的致使又是一个跨越许多课程的致使,学科之间没有弥补,肯定会约束自然灾害教育教学的实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高中灾害的教学知识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来补充教材上的缺陷。
4.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教学的方式单调。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学校的灾害教育教学一般会让教师来开讲,学生们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聊。而对于自然灾害的教育教学,也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育教学手段,有一些新鲜感与新奇感,比如某个地方海啸之后,高中学校里可以开展班会的活动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了教师给学生灾害教育教学的教学手段,还能够有效落实学生的灾害知识的了解。
5.自然灾害的教育制度不太合理。
目前的灾害教育评价是依据学生的地理成绩来判定的,可是这只是体现了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情况,而缺乏对于学生防灾技能的考察。因此,应该马上构建一个科学的防灾教育制度,来确保灾害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育教学的建议
1.从灾害的危害程度与防范程度的角度而言,需要很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
指导有关的防范灾害的措施,才可以把自然灾害的后果减小到最小。就高中学生来看,学校可以增强学生处理自然灾害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灾难出现的时候能够知道如何处理,对于学生在灾难中确保自己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学生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
指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认真教育与培育学生具有不错的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才可以提升人们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素养,有助于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人类社会。
3.增加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可以关注到现实生活,又能联系到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们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处,来增加防灾减灾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设计高中灾害地理的过程中,应该事先确定学生们学习的目标,一定要利用好宝贵的时间与资源,联系现实中的例子,增加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
三、结束语
1.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由于地理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地理知识的研究离不开地图。研究地形、地质等需要有图像解释,才能直观地看出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也正是因为有了地图的形象描述,才可以了解中国各省市分布方位等。当课本中涉及气候、降水量等问题的时候,也是依靠地图这一重要工具中各种图形标示以及区域颜色深浅变化来直观反映问题。
2.地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地理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专业术语过于抽象,当学生听过之后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老师的解释有时只会让学生感觉更加混乱难懂。这时,地图的重要性就有了充分的体现,用图像将术语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可以从直观上看清楚老师传授的内容。因而学生会加强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时他们从中学到的可能会比老师讲授的还要多。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间与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3.地图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地图是由图形与颜色相辅相成、共同配合的有机构成,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直观清晰的图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地图的敏感度会更强,换句话说,也就是地图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从而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来补充漏洞。
二、地图教学的实施过程
1.对地图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初中生中提起地图来,他们对此并不陌生,但也并非完全熟悉,因为好多人拿到地图后都不清楚如何去看,不清楚每一个标志表示的是什么。所以,在地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图,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先给学生展示一下各种地图如何分类,每一类地图包含的内容。
2.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学生拿到地图后,想要得到需要的信息必须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因此,对于地图的分析就是地图教学中的第二个任务。对于地图的分析,主要是看图表的四个方面:标题、图例、注释、内容。标题会指明图表所属,明确了一个研究方向。图例与注释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帮助学生分析地图的补充与说明。最后是内容,在内容分析中学生首先要了解地图构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比例尺、图例和方向。因为这三者对于学生遇到的比例尺的大小比较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际面积判断问题来说都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之后,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判断地形的方法,其中主要是等高线与分层设色这两类地形图的判断。由于地形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这些判断分析的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3.在实际中正确应用地图在新课程中,应改变之前以老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独自分析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实际中正确地应用地图来教学与解决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地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使用不但可以缩短学生用于理解的时间,而且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度大大地提升。而且,地图的使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关注到教师想要其关注的问题上。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应用地图,加强学生在地图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画图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让简单的地图成为学生日常使用的基本分析工具,如果遇到复杂地图,例如铁路、河流等相关地图,教师应结合课本设计相应的简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