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10:23: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团员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学精神 团日活动管理 思想
将治学、人学精神融入大学工作,做好团日活动。共青团作为学生群体中先进的群众性组织,应当承担起德育的功能,这就要求将“治学”、“人学”的大学精神融入团建管理工作中。而团日活动作为发挥共青团的战斗力,带领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起作用、作贡献、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可供利用的思想平台。
大学团日活动是由团委指导、团支部开展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团员活动。1大学团日活动作为活跃大学生思想、培养大学生团员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的“课堂”,应当着眼于素质教育,除了渗透理论知识,还应当着眼于大学生团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
目前有些团日活动一味地求新求异,忘本失真,逐步走向形式化。过分强调寓教于乐,忽视了团日活动的思想性,这对大学生团员的思想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在团员泛滥的背景下,大学生团员的团员意识已经逐渐淡薄,如果团日活动失去其教育和感化功能,那么团日活动又意义何在?把“治学”、“人学”的精神渗透到团日活动的工作思路和活动内容中去,是改善当前团日活动风气,重塑团员队伍,回归团日活动意义的重要途径。
1.工作思路要贯彻“治学、人学”的大学精神,为团日活动的开展奠良好的思想基础
开展团日活动的动机和规划以及如何评价团日活动,是团员干部工作思路的一个重要体现。组织团日活动,不能以最终评优和获取奖金为目的。虽然团日活动网上评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团员干部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参与投票的人多为参加团日活动的各学校或支部的团员,人数多的支部就占据优势。某些团员干部对此存在功利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举办团日活动的意义。团员干部应该明确开展团日活动的意义,净化动机,避免陷入功利主义,才能保证团日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网上评选活动本身具有竞争性,是有利于团日活动的改善的。但是,团委组织部在传达任务时不宜过分强调和渲染评选结果的意义。各团员干部要应端正态度,正视票选结果。笔者建议团委组织部在评选活动过程当中融入意见改进机制,评选结束后为团支部提供评价和改进意见。开展团日活动的团员干部要从网友的评论和团委的评价和建议中吸取改进意见,总结优点与不足。
2.团日活动内容要具思辨性,培养团员交流碰撞思想的意识,更新大学生团员的知识库
这需要团干部选好主题,并对主题做出深刻的理解。在主题选择上,要与时俱进,审慎对待。最好事先做好调查研究、选定内容,并反复研究实施方案,然后精心策划、扩大成果。有思考空间的主题,才可以让更多不同的思想得到碰撞,培养学生的治学思维能力。活动内容可以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式和大学生团员的思想、行为实际,客观地分析,确定主攻方向,从而解决大学生团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努力提高团员的思想觉悟。例如,可以选择类似读书交流会或者品书、品电影交流会作为团日活动的一个载体,而且可以将活动搜集得到的读书交流笔记或者日记装订成册作为团委的活动成果留以纪念。也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既陶冶了情操,又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本院各支部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与其它院系或者学校的团支部合作,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团员当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交流的火花,这也有利于各支部建设的长远发展。
3.贯彻“治学、人学”的大学精神应强化大学生的主动意识
无论是团员干部还是普通团员,积极主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团日活动的质量。主动占领团的思想阵地,要从增强大学生团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入手。团日活动的形式要突破传统,除了自上而下、组织发动,还可以采用分组“项目化管理”,鼓励责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努力把团支部和团员的积极性统一调动起来,才能使每个团员参加活动、受到思想教育。另外,在团支部建设与班级建设相融合的背景下,各团支部可以更加积极主动一点,不一定要等到团委布置任务时才开展活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团日活动的次数。团的工作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团支部在开展团日活动时要由“领任务”变为“请任务”,建立一个增强大学生团员意识和大学生精神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升.共青团工作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田丰,郭栋.共青团活动的设计与选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中新在线记者.大学何为:生产有用的机器?锻造和谐的人?[Z]2010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转自新华网.
edu.省略/content/2010-12/10/
content_3986234.htm
关键词:即时网络 易班系统 即时网络团建
课题项目:本文系上海大学2011年思想理论研究立项课题“即时通讯时代高校网络团建有效阵地建设探究”的研究成果。
阵地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依托、载体和抓手,只有抓好了团的阵地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团员中的引领作用。当下,高校各级团组织在阵地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形势――以互联网与以手机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的结合为表征的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在即时网络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传播的速度更加迅捷。在思想活跃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手机普及度非常高,手机上网越来越广泛,以微博、人人网、易班系统和手机QQ群等各种手机信息平台为载体的即时通讯网络应用广泛,这种交互性的即时通讯网络平台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网络团建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利用网络对于党团建设的积极作用,拓展网络团建的载体,提升网络团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团组织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拟以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推出的易班系统为例,探讨即时网络条件下的高校网络团建工作得一些基本问题。
一、加强即时网络时代高校网络团建的目的和意义
2007年8月起,易班(E-Class)系统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在上海市各高校中重点推广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系统集成了时下流行的各种新媒体应用,比如包含了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网盘、掌上易班。等,其主要特色在于班级功能,全市高校的班级都可以建立对应的网上班级。截止到2011年5月,在经过三次试点工作以后,几乎覆盖了上海所有的高校学生。从其新媒体应用的聚合性上就可以看出,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建立易班系统的目的旨在尝试在教育系统内搭建一个网络平台,为辅导员、教师、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和信息共享的阵地。易班系统的建立,对于聚合分散在各个网络平台的青年大学生、形成高校师生间和高校学生间的互动是这一种重要的尝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其具有的短信推送功能,将网络系统与手机短信结合在一起,具有即时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典型特征。
在易班系统中,青年大学生团员网上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元,也更加复杂,这给高校团的阵地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坚持传统团建的同时,又能适应即时网络的发展,在团建工作上及时跟进,充分利用好即时网络的及时便捷的特点,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团建,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即时网络时代高校网络团建阵地建设,首先就要统一全体青年团员特别是高校各级团组织领导干部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
1、实现团组织在即时网络上的存在的必然要求
2009年7月,陆昊同志在“在统筹城乡、青年自组织和互联网团建试点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要通过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团的组织载体在互联网上实现的有效途径,充分依托互联网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联络、吸引和凝聚。”作为互联网不断向前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重要表征,即时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团建工作是互联网团建的进一步探索,也是通过网络途径有效联系团员青年的必然要求。以易班系统为例,依托易班系统开展即时网络团建,通过易班班集体建立对应的团支部,通过易班社团建立特殊团支部,依靠易班短信推送功能紧密联系青年团员,这些措施可以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团建工作的着力点。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易班系统也是实现了团组织在即时网络上的存在。即时网络的关键一点就是联络的方便,让即时网络成为联系团组织和团员大学生之间的载体,符合高校大学生个体较为分散、高校多校区的实情;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与其让大学生团员分散在人人网、手机QQ群等其他各种即时网络载体上,不如在组织的规划下做到相对的集中,以利于发挥团的引领作用。
2、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即时网络具有即时性、生活性和交互性的典型特征,使其迅速成为大学生团员频繁联系的工具。当大学生团员成为易班、微博、人人网和手机QQ群等即时网络的生力军时,即时网络媒介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生聚集在网络上发生频繁的互动,我们很难想象一名不了解即时网络的老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团员的所想所感、关注对象和内心需求。要想关注大学生团员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就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从为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出发。通过即时网络,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比如在易班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热点问题讨论、网络投票调查、设计网络问卷调查等,调查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中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反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引领工作,这也是思政工作理念上的一种与时俱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时网络开放性和即时性的特征,在拓宽大学生团员的视野、加强交流互动的同时,一些消极的、不客观的、断章取义的信息和不健康、负面的、脱离实际的思想观念,也会不时地出现在即时网络上,容易误导广大大学生团员,甚至影响其学业。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团组织在即时网络上及时积极的跟进,把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渗透到网络信息中去,加强对大学生团员的正面引导。
3、加强团内民主建设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于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来讲,团内民主也是团的生命。加强团内民主,从本质上说是共青团组织属性的要求,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是保障共青团活力的重要措施。加强团内民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把团的声音发散出去,让团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受到广大团员青年民主监督。由于选课制等制度的实施,大学生上课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流动性、分散性和自主性明显加强,班级的概念相对弱化。而借助易班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团务公开,使大学生团员更好得了解和参与团内事务,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使团的决策更加完善科学。与传统团建相比,易班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可以在团员个体分散的情况下将团的声音传播出去,比如通过班级、团支部和短消息的平台,及时地将最新的政策、决定和精神等传达给每一位团员。更为重要的是,在民主信息的反馈上,易班系统可以为团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建议和讨论的平台。使即时网络成为加强团内民主建设的载体,网络性团组织也得以实行了团的职能,这也是即时网络团建的出发点。
二、即时网络团建阵地的职能定位和新途径探索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指出:“即时网络浪潮的真正威力,在于媒体、通信、娱乐等原本相对独立的产业真正全面融合。”即时网络集合各种网络功能,即时性强,交互性强,倘若能使即时网络团组织成为联系团组织和团员之间使用率频繁的联络手段,定会给网络团建工作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保障信息畅通,提高高校团工作的实效性。在传统团建中,团的信息的传递主要有向下发散和向上反馈两个渠道。最基层的声音要想反馈给团组织,其中要经历多次传递,其中的材料多以书面为主,这种反馈往往是步骤繁多,反馈出的信息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因为时空的限制,上级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的缺乏。易班系统可以较好地纠正这一缺陷,打破这种多层次的传递和反馈,能够保证团的各种通知、精神和决定的及时传达到广大团员,同时也能够了解基层团员青年的意见、建议和心声,提高团的工作的实效性。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团员的利益诉求渠道。高校团组织相对比较完备,校院系班级甚至是社团都有自己的团组织,各级团组织的功能作用体现得较为明显。但在繁忙的工作中,高校各级团干部在与团员同学之间的沟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够深入的现象,无法准确倾听团员同学的想法,进而导致一些团员同学进一步疏远组织,导致团组织无法更多地满足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而即时网络打破了这种隔阂,学校团组织的各级团干部可以和团员同学建立单线的沟通,也可以和基层组织如团支部和团小组建立直接的联系。互联网的开放型、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有助于团组织在点多线长、青年分散的情况下,超越时空限制,拉近与团员青年的距离,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年团员的利益诉求。
易班系统为网络团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在现实操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易班系统在网络团建中的职能定位问题。首先要明确传统团建和网络团建的关系,传统团建是开展网络团建的基础和保证,网络团建是传统团建的拓展和延伸,网络团建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传统团建工作,增强团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网络团建可以说是传统团建的一种新载体,只有其所承载的内容与这种载体相对应,这种载体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对于易班系统下的网络团建来说,所承载的内容是能否发挥易班系统的关键,也是即时网络团建能否发挥成效的关键。整体上看,我们认为易班系统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到平台作用。
1、师生沟通的桥梁,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平台。
易班系统作为一种交互性、开放性和随意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打破团员青年与团干部和团组织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的那种心理界限,可以在一种平等的语境中与团干部和团组织进行沟通,有利于消除团干部与团员之间无形的“对立”,在相对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对话。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诸如微博、易班这样的系统平台,也是表达自己观点、发出自己心声的平台。在辅导员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因为彼此身份的不同,学生很多时候不会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在即时网络环境下,由于身份上相对的隐匿性,学生可能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反映出来,或者是在有意无意中表露自己的心声。即时网络的虚拟性恰好可以弥补这种缺憾,让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直接和高效。
2、 传达团情,扩大团员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平台。
如何实现团员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覆盖面,一直是高校各级团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易班系统下,各级团组织可以建立网络团支部,利用易班系统的特点开展团的活动,比如宣扬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举办网上团史专题学习活动,及时传达团情快讯,进一步深化团情团史教育;及时将团组织策划的各种活动信息在平台上,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加入到活动中来;对于团支部书记的选举,合理地利用易班网络系统,在公开推荐、竞选陈述、民意测验、差额选举等各个环节通过即时网络让广大团员有充分的机会直接参与,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投出自己信任的一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此外,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易班手机短信推送功能,将团组织、团干部与团员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扩大团员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3、方便团组织活动的动员和组织,发挥团员积极性的平台。
在传统团建下,团的活动的策划和开展都有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不能广泛发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活动策划上往往靠部分团干部的拍板,缺乏普通大学生团员的建议和参与;二是在动员组织上,往往需要靠组织的命令式的动员和团干部个人的魅力。易班系统集合了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等的功能,并且带有短信推送功能,为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高校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要很好地利用易班系统的这些特点,及时活动的信息,通过网上参与为团活动的组织提供便利,在前期活动策划上广泛征求广大团员的意见,发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尽量使活动本身符合团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而在活动的动员上,可以通过易班反馈给给全体团员,让他们自己做出参与活动的选择。以志愿者活动的动员组织和招募选拔为例,前期的招募通知、中期的选拔参与、后期的总结表彰,都可以通过易班系统建立专题项目,与传统做法相比,节省了人力和通知的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志愿者活动的影响力。
4、宣传各种模范典型,激励大学生团员积极向上的平台
发现团员青年典型,宣传优秀团员的先进事迹,用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多年来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手段。在传统团建中,宣传典型的做法是靠各类板报、宣传栏和自办报刊,宣传载体容易受到限制,受众面也不够广,而即时网络则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能够把典型事迹传播给全体团员,扩大模范典型的影响力。在如优秀团员、百优团员、优秀学生、优秀志愿者、优秀义工和各类典型事迹的评选和表彰上,加大网上评选和展示,让广大团员青年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身边的先进同学和先进事迹,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人,突显团的引领作用。
三、 即时网络团建阵地建设中的机制化建设
信息平台建立之后,要想发挥其预想的效用,还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来保障其运行。在即时通讯系统下团建阵地建设能否起到长效作用,关键一点在于加强即时信息平台在广大团员中的应用,提升即时信息平台在广大同学中的黏度。因此,在构建即时通讯系统下团建阵地建设长效机制过程中,应该着重从铺展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方面入手,形成系统的制度化保障。
1、 铺展机制:建立易班团组织,有的放矢地利用易班系统开展工作
在即时通讯系统网络团建阵地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最为根本的是建立起组织框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将即时网络团建工作铺展开来。在工作开展的初期,要利用易班系统建立起全校团组织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团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团的活动的宣传和动员,对各级团组织的重要活动比如评奖评优、志愿者招募等建立专题页面,充分利用好网络团建阵地宣传的优势。同时,要重视信息反馈和交流,把团的工作动态及时传递给团员大学生,认真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利用班级和团支部置顶信息等,将团干部的选拔、选举和任命进行公示,特别重要的公示也可以用短信推送的方式,确保传达给每位团员,接受团员大学生的监督;注意网上互动,认真听取团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基层团员。
2、 培训机制:组织和培训各级团学干部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工作
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保证易班系统团支部团建内容的思想性和引领作用,首先要保证信息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因此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即时网络下的团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还必须对网络团建的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培训制度。以理论学习制度为例,专人组织学习活动,对于党团重要的精神文件要集中学习、现场讨论,对于专题性的讨论学习,可以在易班系统上开辟专栏,供广大团员学习和讨论。这种培训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仅仅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团工作的中心,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形成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制度。
3、 监督机制:构建团员与组织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监督制度是构建即时网络团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即时网络团建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本身鱼龙混杂,大学生团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易受到冲击,大学生团员思想活跃,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即时网络语境下,团员本身就更需要组织的引导和监督;同时,要保护和尊重团员青年的批评权,尊重团员对组织的监督,这也是充分发挥团内民主的重要途径。在易班系统中,可以开辟专门的监督栏,通过不断完善团情通报、团员评议组织、团干部联系基层团员等制度来保证监督的进行,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相互监督真正发挥效用。
4、激励机制:实施合理的激励措施,调动大学生团员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指的是通过外部因素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即时网络团建在推进过程中,关键的一点是加强黏度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网络越来越多,大学生团员热衷于不同的即时网络,因此就需要采取多样的激励方式来加强大学生团员利用和使用易班系统的频率。这些激励可以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针对性的方式。特别是迅速培养一批诸如易班系统网络团建的核心团员,就成为推进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分阶段进行评比和表彰,对于表现突出的团员和团干部,给予奖励,肯定其工作和成绩。
即时网络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拉近各级团组织与广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让青年大学生及时能与团组织建立联系,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即时网络团建一定要反应团员群体利益,服务于团员,注重导向性,把积极健康的内容渗透到即时网络信息中去;二是积极开拓即时网络团建新功能,尝试结合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提高即时网络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普及度。
参考文献
[1]陆昊,陆昊同志关于统筹城乡统筹团建试点的讲话,引自省略.cn.
[2]方兴东,“即时网络时代”来临[J],中国经济周刊,2010(2).
为全面学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团中央、团省委有关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要求,帮助广大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做有知识、有文化、讲公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决定,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版权所有
学习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教育(时间:3月20——4月2日)
各学院分团委(团总支)要以“八荣八耻”主题学习为载体,组织基层(班级)团支部通过个人自学、主题团课、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办板报等多种形式,针对在大学生中出现的追求时尚,喜欢另类,盲目崇拜,行为偏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张狂等一些不良倾向,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团支部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团员为主体,组织广大在校大学生对“八荣八耻”的每一条进行认真学习,深入挖掘每一问题所包含的内容,要求做到有笔记、有学习体会。
第二阶段:主题征文、演讲活动(时间:4月3日——4月16日)
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以基层团支部为单位通过开展辩论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他们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自觉实践,逐步把“八荣八耻”内化为他们的行动指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各院分团委(团总支)在此基础上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活动,并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报校团委参加主题演讲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第三阶段:实践教育活动。(时间:4月17日——5月7日)
各院分团委(团总支)要通过“手拉手”、“青年志愿者”、“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帮助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在校大学生生动的道德实践,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使美好的思想道德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要求:
1、各院分团委(团总支)要充分认识此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严密筹划、积极组织、认真落实;
2、要充分发挥好学院网站、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主要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对有特色的工作要做好认真安排,做好重点宣传;
3、5月中旬,各学院要对此次教育活动进行详细总结,并将总结材料于5月15日前报团委办公室,团委将对在此次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分团委、团支部以及先进个人进行集中表彰。
关键词:服务育人;大学生事务中心;品牌建设;团青创新
1.运行机制
1.1项目背景分析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服务奉献精神,养成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成长态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高校团青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现。当前高校团青工作在人才培育中,重理论化教学,轻实践化教育,或是在育人中把主题精神融合在目的强、周期短的单一校园文化活动中,持续性、实体性的教育方式较为少见。当前多见的这种育人策略和行为方式,功能单一、没有延续性,基层团支部在执行中多以完成任务而举办活动,发挥基层活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些都制约了团青工作的成效。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独立性较差,习惯了家长和老师包办一切,形成当前高校中即常见的保姆型工作模式。随着时展和育人理念的更新,开展团青工作的趋势是要转变观念,寻求“学生发展型”工作思路,通过工作实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育人成效,这与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是吻合的,是现阶段高校开展团青工作的指导纲领。本文所述高校服务育人视阈下探索的团青工作品牌建设,是依托校园既有资源,通过打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育人平台,以创新的工作理念为保障,充分引导大学生发挥积极性,拓宽团青工作育人渠道,以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形成服务型育人品牌的可行模式。
1.2大学生事务中心释意及运行机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生事务中心创立于2013年9月,由校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合署办公)管理指导,是新时期探索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一次有效尝试。大学生事务中心办事大厅总面积近900平方米,设14个办事窗口为学生办理业务。中心分为业务办理区、学习交流区、休闲区三大区域,配备免费无线网络、学习桌椅、图书报刊等,致力于把大学生事务中心打造成学生之家、问事之处、解译之所、服务之窗。大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由教师8人、学生助理41人及不定期、不定人的志愿者若干人组成,为2.6万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事务办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40多项工作服务。大学生事务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齐心协作,开拓创新,重点探索面对青年学生的工作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学生事务中心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思路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工作视角从教师转向学生,开创了学生服务工作新局面,把“寓教育于服务”作为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工作理念。中心服务学生的同时通过打造“业务办理”“维权献策”“信息”“志愿服务”四大平台,实现育人目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倒逼学校行政效能的提速,转变了行政部门服务理念,提高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通过一站式服务培养学生自理意识,减轻了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重点做好学生思想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通观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中的团青工作特色,是实现“双向服务育人”。一是事务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日常工作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也通过事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职能和办事流程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自立、自主的重要性,受到教育。二是大学生事务中心聘用了优秀的青年学生组成工作团队,招募了批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各类服务,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强了服务意识,最终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式”地通过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一载体及其衍生的相关事务受到教育。
2.实施要点
把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双向服务育人特色”打造成团青工作的品牌项目,关键是要建好该平台的系统架构并实现隐性的育人职能。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2.1搭建“四大平台”,完善服务育人架构
2.1.1业务办理平台
在中心大厅设立事务办理、咨询等服务窗口,为学生提供学生资助、缴费充值、校园卡务、宿舍调换、学籍变更、户籍业务、社团服务、法律援助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对于一些尚无法通过大厅解决的事务可通过有效指引告知学生办理程序。
2.1.2维权献策平台
中心是学生与学校各部门沟通的桥梁,通过大厅留言、来访座谈及服务窗口意见反馈等渠道汇集学生建议,并及时送达各相关部门,便于改进各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首问负责制;受理学生的投诉、申诉、意见和建议,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设置总咨询台,对学校的有关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解释,提供咨询;协调解决学生在校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学生与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活动;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学校决策;定期汇总公布学生意见、建议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
2.1.3信息平台
中心成为校园信息聚集区,收集校内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生活服务类信息,利用官方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统一汇总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校园最全、最新的信息,有效解决学生面对不同信息平台的顾此失彼的尴尬,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有效、可靠。
2.1.4志愿服务平台
中心除招募专业化的学生工作团队外,还将不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从事大厅保洁,秩序维护、业务引导等公益活动。通过融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服务师生于一体,实现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2打造高校团青工作育人品牌化示范点
2.2.1实现公益化运作
近年来,团中央一直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各行业的公益奉献。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机制上,围绕学校、学生社区的各项事务展开,通过公益化运作方式,在学校领导下,自主招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置在平台中进行志愿服务的学生团队日常值班岗位,分配各项业务办理中的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结合学校现行的“学生爱心公益积分”制度,统一进行志愿者的注册登记、活动管理、信息和考核评价等。
2.2.2实现社会化运作
在事务中心运行中,一方面与所在市的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合作,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基层、在身边的开展,实现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志愿服务在学校和市级志愿服务组织的双向统筹下开展,把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并筹划在大学生事务中心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的挂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此外,大学生事务中心还将引进诸如社会保险、银行、就业创业指导等社会事务功能窗口,让学生在学期间能与社会提前接触,了解社会动态,为今后求职工作打下基础。
2.2.3实现专业化运作
大学生事务中心招募的学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自学校各专业,在服务工作中,开展分类培训指导,依托事务大厅中的服务窗口所属行业领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例如办理财务缴费相关业务的,可以配备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工作服务,进行维权投诉等业务的,可以配备法学专业的学生党员进行接访等。通过分类设置服务项目,以舆论引导、组织推动和典型带动等有效形式,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了解服务工作并参与其中,既实现事务中心服务的实效性,又促进学生专业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作能力。
2.3树立大学社区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
在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基层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服务队伍,打造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平台,构建服务格局。在团中央新的要求下,把大学生事务中心作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高效便捷平台,将是对广大青年团员开展教育管理,特别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素养,筑牢组织堡垒的创新载体,重点在团队养成、凝聚合力、深化服务上下功夫,把事务中心建成大学社区中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搭建好四大功能平台,发挥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品牌效应。
2.3.1完善中心组织建设
建立团支部,根据工作属性,成立若干个专业化的小组,由校团委统一管理,使大学生事务中心在运行中实现基层社区的组织和业务“全覆盖”。
2.3.2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从全校各专业的团员、团干中,选拔百名有德行、有能力、重服务的骨干进入服务队伍并选优配强到各专业化的团小组中,增强队伍的资源储备。通过全面轮训服务队伍,提高理论素养和服务能力。强化业务指导力量,由校团委选派团干、业务骨干到事务中心,担任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团建指导员和业务指导员。
2.3.3建好用好新媒体
结合时展,充分利用和整合电子化办公平台,建成事务中心团组织的教育与服务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中包含团员的思想教育、实施政策解读和互动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时政教育,也促进全体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网络上予以解答,免去学生来回奔波。
2.3.4强化服务保障激励
带动大学生事务中心团员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开展志愿服务的实施办法、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员评比办法等,定期举办志愿者心得交流座谈会、联欢会等。
2.3.5开展示范引领推动
经过上述工作实施,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团组织将实现服务队伍素质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群关系联系紧密、团组织服务社区质量提升等目的,形成服务型基层团组织的典型,在各基层团组织中可推广经验,召开经验分享会,凝聚共识,带动更多服务型团组织的建设热情和活力,最终凸显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品牌效应。
3.项目品牌的实效价值
在高校开展团青系列教育工作中,依托大学生事务中心实体平台,把服务育人融入日常事务工作,实现“两个结合”,即:学生事务管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公益服务与团员教育相结合。这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机制,走出学生教育、服务的创新之路。具体的实效价值表现在如下方面:
3.1四大平台诠释服务内涵
“业务办理、维权献策、信息、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四大功能体系,为全校学生提供的37项事务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生办事的“一站式”,实现了工作思路从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学校职能部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拉近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3.2学生自治渐露育人新范
事务中心内除个别负责老师之外,主要聘用青年学生上岗服务,他们在服务同学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和锻炼。并且通过服务换位体验模式,学生体验到学校工作人员的辛苦,促进学生和学校的沟通理解。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看、自己办”的自立、自主意识,真正有助于实现当代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3志愿服务凸显青春活力
事务中心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搭建团员青年服务群众的平台和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载体。从2014年4月开始,事务中心的整体保洁工作均由在校团员青年学生进行公益性管理维护,培养了学生的公益心,使事务中心的工作到后期维护都有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组织了上万人次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事务中心日常维护工作中,使广大学生在服务中有所收获。
3.4省级评优喜获硕果
大学生事务中心的服务育人工作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肯定,被评为2014年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
4.经验总结
一、思想教育富有成效
上半年团的思想教育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青年团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团大会议精神,做到“团干带头学、团组织帮助学”。二是联合宣传、文化、妇联等部门,通过举办征文比赛和道德小富翁评选等主题鲜明的“两思”教育系列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召开团干部会议,集中学习团的大会议精神,为广大青年团员做好表率作用。四是通过组织青少年在烈士陵园举行“缅怀先烈”的凭吊活动,加强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五是联合司法部门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通过教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六是组织学生参加团市委举办的红歌比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七是结合“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教育。
二、团的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按计划召开团委委员会议和团支部书记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具体工作。二是组织各团组织负责人参加团市委举办的基层团干培训班,不断提高团干的整体素质。三是积极探索团后备干部的培养,加大非公企业团建,尤其是注重整顿比较松散的农村团组织。四是在巩固企业团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加大非公企业团建力度,扩大团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我镇今年新发展了80多名团员,并在积极发展新团员的基础上,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今年全镇“推优入党”人数超过12人。五是抓好团籍转接工作,特别是注意协助学校团委与农村团组织、企事业部门团组织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由学校组织将每年毕业离校的团员学生的团籍及时转入该生所在村团组织或转入其就业单位的团组织(就业单位未建团的,则转入所在村团组织),尽量减少团员流失,保证团员的持续管理。
三、抓好各项主题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一)、围绕“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这个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镇团委与俞垛学校团总支、何野村团支部等一起,在今年3月份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统一行动日活动,内容包括慰问孤寡老人、发放志愿者联系卡、医疗咨询、清理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等,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为更好服务社会帮扶贫困儿童,在6月份与妇联共同组织开展“关爱贫困儿童,结对助学活动”。
(二)、我们立足当前形势,开展返乡青年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活动。今年,我镇团委在宫伦、何野、俞耿等种植、养殖、加工特色村建立俞垛镇青年就业与创业见习基地,拓宽他们就业渠道。同时,我们在走访调查本镇青年就业与创业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在6月份组织全市大学生村官在我镇举办姜堰市首届大学生村官沙龙,邀请创业专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培训。
四、大力开展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团员的精神生活
上半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五四期间组织开展了青少年艺术周活动,内容包括青年歌手大奖赛、青少年运动会、青少年才艺大赛等一系列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本地青少年的业余生活,也为本镇文化建设搭建活动平台;通过“道德小富翁”、“优秀少儿工作者”评选活动,用典型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去教育和影响广大青年。
五、发挥团委带队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少先队工作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4-01
高校基层共青团的建设对于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构筑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支柱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共青团的思想建设、载体建设和队伍建设,才能切实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一、着眼于目标的确立、平台的选择和精神的塑造,不断加强共青团的思想建设
(一)目标的确立
青年学生自入学以来多半都是迷茫的,有诸多的不适应和失落感,如何让他们在大学阶段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是摆在我们学团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新生入学以后对自己专业的学生很是迷茫,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后究竟能干什么,毕业后何去何从,为此,我们务必引导团员青年确立目标为工作切入点,通过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介绍、新老生交流等形式,不断引导团员青年确立自己的目标,如:引导大一学生学好公共基础课,奠定良好基础,引导大二学生争取一次性通过四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引导大三学生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引导有考研意向的同学尽早确立考研学校和专业方向,攻读比较适合的考研辅导班,引导大四学生搞好就业定位和应聘求职的各项准备。目标的确立对于青年学生尤为重要,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不迷失自己,不让男同学们成为网络游戏的疯狂玩家,女生成为爱情泡沫剧的铁杆粉丝,目标有长期的远大理想,更有短期的愿望,只要我们加以引导,青年学生一定会为自己确立的目标而乐此不疲。
(二)平台的选择
高校基层广大团员青年中来自乡村的比例逐年提高,他们中大多数见识不广,视野偏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较差,所以这些同学入学以来多半是不够自信的,是期待有个平台让自己得到培养和锻炼的,他们是希望和想要拥有一个平台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保护他们的热情,最好的方式便是让他们学会进行平台的选择,引导他们进入基层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公益组织等进行学习和锻炼,他们一旦选择了一个平台,便会在这个平台上不懈努力,并且能够在这些平台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找到快乐。
(三)精神的塑造
每个学校均有每个学校的校训,校训体现了高校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在日常的共青团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将校训精神融入其中,并引导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言而必行,行而必坚,坚而必恒,恒而必达”。便是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要不但敢言并且敢做,不但敢做并且敢于坚持,不但敢于坚持并且敢于持之以恒,长此以往,目标和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二、着眼于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表达力、有效的沟通力、完美的执行力,不断加强共青团的载体建设
我们深知团的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尤其对基层共青团组织来说更加重要,必须通过组织征文、演讲、辩论赛、诗朗诵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创业项目展示大赛,迎新晚会、欢送毕业生文艺演出等校园活动载体以及网站、微博等宣传媒介,丰富团员青年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不同程度上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文字编辑、人际沟通和执行落地能力。
三、着眼于系统的培训和持续的激励,不断加强共青团的队伍建设
(一)系统的培训
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每学期要坚持开展包括岗位职能解读、材料文印要求、活动组织策划要素、日常文明礼仪规范、和谐团队构建、综合素质拓展等内容在内的系统学习和培训,让广大学团干部在学习中交流,在培训中成长,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初中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今年团委各项工作将紧紧围绕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学校工作重心,致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加强以美德教育为主线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文明素质的讲座、报告、座谈、宣传、展览等主题活动。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举行升旗仪式、缅怀革命先烈。
3、五四组织学生开展团日、歌咏活动。
4、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资质条件自主性地选择参加有主题的课外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各个方面的素质测评。
5、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学生中开展 创建文明校园活动。
6、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勤工俭学,提倡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从对经济的关心引向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精神需要的关注。
7、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活动。
二、加强团员发展工作,指导各团支部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支部活动。
1、保持合理的团青比例(团员总数占学生总数的90%),继续加大团员发展力度,规范入团手续,严格把关,作到工作细致、手续齐全、效果明显、择优入取以确保团员的质量。
2、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团史、团章、尤其是团员权利和义务学习,要求各入团积极分子要把理论学习付诸与行动,真正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要求各团支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督促各支部精心策划,力争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团支部大多数学生的课余生活。
4、各团支书对支部开展的活动要做出总结。
三、加强对学生会工作及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
1、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增强学生干部的意识观念,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团的各项工作,并使团的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2.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评判体系及考核制度,以增强其责任心,促使其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认真做好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
4.大力扶持我院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其指导与投入,规范管理,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展现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其目的是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健康向上、富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感召人,全面提高同学文化修养、文明素质,文化品位,树立校园文化新风尚。
1、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象棋大赛等。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