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02:14: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调车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47-01
一、课程目标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分三个学期完成。其中第一学期共包括 “铁路行车工作认识”、“调车工作”、“行车闭塞法”三部分。主要能力是熟练记忆列车车次、掌握排风摘管、观速观距、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填写路票。
1、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列车车次的学习,训练学生根据列车车次,判断列车种类、等级的能力;(2)通过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排风摘管、观速观距等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综合模拟训练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车站及列车的等级划分、列车车次特点;(2)掌握牵出线调车及驼峰调车的作业方法;(3)熟练掌握排风摘管、观速观距等调车作业基本技能;(4)熟练掌握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5)掌握行车闭塞法的行车凭证。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安全意识;(2)具有胜任调车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车站、列车的定义及分类,列车车次的特点,牵出线调车及驼峰调车的作业方法,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行车闭塞法,教学总学时为68学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模块式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模块式教学
我们将《铁路行车组织》(第一学期)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使用的3个章节整合成为3个教学模块,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
工学任务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任务驱动法主张课堂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问题或任务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要按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设计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任务选取突出可操作性,以分总式由简单到复杂带动课程学习。例如,课程要求学生会编制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为了使学生对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在教学时选取一个中间站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怎么解决,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要用到调车作业计划。由具体任务引入知识点,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兴趣较高。
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应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倡导和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第一节课设计概要
1、导入新课(20分钟):(1)自我介绍: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增进与学生的相互了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介绍,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整体结构、本学期需要完成哪些、考核方式及能力训练项目,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形成整体印象。(3)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假设每小组是一个车站,选组长(小组成员轮任制),为每个车站指定站名。(4)展示上届学生的成果(如:实训成果和期末考试情况等),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5)交代该门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2、讲授新课(60分钟):(1)交通(铁路)运输业产品
提出问题:知道什么是产品吗?说说服装厂的产品是什么?钢铁厂的产品是什么?那么想想交通(铁路)运输业产品的是什么。从学生的回答引出问题:交通(铁路)运输业产品
(2)铁路运输的特点
用具体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入知识目标:铁路运输与其他四种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通过具体的数据、案例进行讲解,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况。
(3)铁路运输生产过程铁路是怎样生产产品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分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进行讲授。
(4)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办法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应注意与实际情况结合,简要介绍即可。
3、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和内容提要的形式小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5、布置作业(5分钟)
关键词:工作学习化 岗位练兵 技能水平
为了使岗位练兵真正贴近生产,贴近岗位,贴近职工,保持生机和活力,运输部工会不断探索形成了“工作学习化”的岗位练兵模式,激发了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岗位成才、岗位创新的积极性,为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作学习化”岗位练兵是一种模式,是根据全年目标确定需求,制定年度计划,相关业务部门联合推进,检查督促各岗位按照月、周、日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学习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在生产组织和作业过程中,巩固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推行过程中,运输部工会着重在健全机制、丰富内容、创新方法上寻求突破。
1.突出三个强化,健全机制,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1.1突出强化组织基础。健全了部长、党委书记为主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主管生产设备副部长为副主任的领导机构,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确定需求、工会组织发动、部门联合推进、职工广泛参与”的运行模式。岗位练兵由过去的工会主抓,转变为相关业务部门推进,有利于对练兵活动进行专业指导,避免了不同程度存在的“大虚松”现象,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1.2突出强化宣传引导。成立了岗位练兵宣传组,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高层次要求,以田桂勇、郭孟祥等岗位成才的鲜活事例向职工发出学赶倡议,营造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岗位练兵由过去少数人学、少数人练、少数人比、多数人看,转变为工作中学习、全员全过程参与,避免了不同程度存在的追求轰动效应的现象,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舆论支持。
1.3突出强化检查考核。坚持日检查、周总结、月考核,由专业部门组织检查考核小组,每天抽查岗位练兵进行内容、参加人数、讲解要点以及取得的效果,在早调会上通报,并把开展情况与加强劳动纪律、推行工时定额、优化人力资源相联系。岗位练兵由过去的单一竞赛,转变为实现精益管理的有效手段,避免了不同程度存在的培训与生产脱节现象,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着眼三个层面,丰富内容,提高活动实际效果
为完成年总运量4000万吨目标和公司下达的第三台阶成本指标,今年以来,运输部以机车劳效、铁路线路和敞车治理等为主线贯穿全年,对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岗位练兵也紧密结合重点工作,着重从三个层面丰富内容。
2.1着眼运转层面,推行作业标准化,提高机车综合运用效率。在调度系统优化作业计划,压缩局车停时,内部引入淘汰机制,实行末尾待岗;在机务系统规范机车操作,为达到操检合一,车检36步成为了司机工余时间的必修课。调车系统把《安全操作规程》所涉及到内容,分解为问答题,点将回答,还把要点归纳成顺口溜,在实际作业中强化应用,做到调车作业勾勾标准、快速。2011年机车劳效为95.7%,在全国同行排名第二。
2.2着眼检修层面,细化检修作业标准,提高设备保产水平。工务系统把全厂线路分为三类,施以不同的维修内容,职工在每一项作业中掌握并运用标准,线路质量大幅提升;电务系统打破工种界限,按区域协同作业,在检修中相互学习,运输作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车辆系统精益求精,总结提练了以修为辅、以防腐为主的维修思路,发明并熟练掌握了320吨鱼雷型混铁车和140吨铁水车快速复救技术,机车车辆的保产能力大幅提升。
2.3着眼技改层面,岗位创新创效,实现降本增效目标。为解决车辆水渣撒漏严重的难题,车辆段反复实验,推出了《内贴密封防漏》工艺技术,并完成了68辆C62水渣敞车改造,每年可降低费用支出18万元。在不具备完全检修能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北京3192、东风10D152、0012、3191机车中修,节省中修费用40万元。完成了240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大连机车空压机共振等多项课题攻关,创效100多万元。
3.注重三个创新,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3.1方法创新。倡导工作中学习,学习促进工作。为做到生产、练兵两不误,采取了集中培训辅导练、个人自学主动练、因岗施教针对练、竞赛活动月月练、开辟专栏交流练、边干边学实践练、一强一弱结对练、师傅徒弟搭配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载体创新。成立了田桂勇创新工作室,由田桂勇、郭孟祥两位专家各带出具有同等水平徒弟3名,要求徒弟须解决一个难题或小革小改一项。在公司工会和部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邯钢钳工实训基地,定期组织钳工开展技艺交流,并承办了公司2011年钳工“两赛”实作比赛。
【关键词】铁路;机务安全;管理
1、前言
铁路的运行是一个集体联动的体系。要想实现整个过程的效率以及可靠性,要求所有的下属单位与员工协作完成。而铁路机务更是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部门内部的生产安全有关,同时也关乎着其他部门生产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机务安全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机务安全管理包括了机车在整个运行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调车过程中的安全工作。第二,行车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要想使整个行车过程更具有安全性,就应当不断地改善安全基础工作。安全基础对于铁路的整体安全性来说是最为根本和关键的要素,其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工作人员上。要求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拥有专业知识及安全观念;(2)管理工作上。要形成并健全完善的班组制度,同时做好相关的规章体系制度工作;(3)设备装置上。要对运行设备装置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要努力的研发新的设备装置,对于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机务安全工作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行车安全方面,所面对的对象为乘务人员。其工作的目标是不出现安全事故以及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第二,设备装置安全方面,所面对的对象为机械检查与维修人员。其工作目标是不出现机械破坏以及避免机械故障隐患的出现。第三,工作人员的安全方面,所面对的对象为所有的工作人员。其工作目标是避免出现人员受伤和死亡的现象,并避免造成职业病的出现。对于机务安全管理来说,最终的任务是降低以及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以使得国家及公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3、机务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于铁路运营的革新持续进行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在信息网络相关技术逐渐推广应用到铁路行业中后,促使铁路系统的安全工作逐渐由之前粗放型向集约型不断发展,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很多的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尤其是微机网络技术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让机务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的便捷与实用。后来所投入使用的车辆行驶监控设备,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安全运行现状,同时也给安全工作的研究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数据。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机务安全管理所遵循的规章为《铁路安全管理规程》。虽然这一规程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是我国铁路运营的长期经验总结。但是,其仍缺乏全面性,不够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务安全管理缺乏一定的完整性以及均衡性。所以,必须从完善机务安全管理的质量机制着手,以促使安全管理过程更加的系统与全面。
4、机务行车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所谓的安全事故,就是人们在从事生产的一系列活动中,因为知识以及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或者受到主观认识的制约,现阶段无法预防和可以预防但没有进行彻底的管控,从而出现背离我们主观意愿的各种事件。而所谓的隐患就是指各种潜在的风险,其涵盖了所有可能产生一定危害的风险因素。每个安全事故的出现都有着一定的原因存在。其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基础性质的原因、间接性质的原因、直接性质的原因以及突发兴致的原因等。当安全事故出现时,在进行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当查出安全事故出现的起因以及事故人员,也是安全事故出现的直接性原因。而在安全工作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警察找到这一阶段就不再深究,而对于一些间接性的原因却被忽略,导致一些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通常情况下,很多的间接性原因,作为事故出现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对事故的出现负一定的责任。
4.1人员整体素养有待提升
有些操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甚至很多情况,均违反了标准的操作要求。而一切乘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所以,怎样增强乘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持续的改进教育培训体系,严格控制操作规范,达到操作流程全面管控,是现阶段做好机务安全管理的关键。
4.2设备装置的因素
很多的车辆所携带的设备装置陈旧老化,车辆在修理过程中所采用的部件品质低劣,尤其是增压器设备,几乎都是采用集中维护与修理的方式,造成检查与维修的质量得不到提升,极易使增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
4.3应急措施及能力略显欠缺
虽然我国铁路已运营多年,但随着列车车速不断提升,以及很多高速列车的投入使用,很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应急措施逐渐的不能满足要求,而一些新的应急模式仍在探索中。很多突发事件应对方案,还不太全面,需要不断的健全。再有,受到一些演习条件的制约,一些应急方案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当采取应急措施时和其他部门在协作、配合等方面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另外,对于列车的速度提升还处于适应期,很多的风险得不到关注。一些安全管控工作缺乏严格的制度,当出现突况,多依赖技术来保障安全,而具体的统一指挥上没有形成全面的管控手段。
5、强化机务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5.1提升机务安全基础的管理
首先,不断的完善铁路机务安全管理的相关体系,明确制度,建成对科学全面的机务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我国铁路运输部门的标准规定及技术要求,将机务安全管理的一些制度、操作规范、措施等,尤其要对突出事件的应急体系彻底的整理与分析,进行系统的细化与汇总,并严格做好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其次,要按照能者胜任的原则进行机务安全管理人员的任用,使所有的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均能达到标准要求,人员配置也要齐全,做到每个岗位均有人负责。第三,积极采取精细管理的措施,尤其是对于指导组,要依据一个指导司机负责10到15个司机的措施,使指导组司机数充裕,降低每位指导司机所管理的人员,能有效的提升指导司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操作进行管控,使司机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5.2 加快机务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要健全运用管理体系。其中,要抓好乘务人员的管理制度、调度人员操控规范、生产人员评价考核体系、司机操作规范、待乘人员休息制度、文明值乘措施等工作。同时还要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其中重点抓好生产人员的岗位评价与考核制度、司机百趟安全竞技方法、末位淘汰体系、生产数据反馈制度、库内操作安全方案、救援管理细则、非正常行车的应急方案等。并且,要健全实际的安全评价与考核体系,在形成铁路评价考核制度与经济收入挂钩的机制下,每一个月均按照两纪方面的评价和整体业务评价等实施考核,进行不同档的奖励措施。最后,要健全司机技术业务能力等级管理体系,按照司机的整体评价考核情况,在每个季度中依据司机人数的多少,选取特定的比例,制定经济收入的差异化制度,使司机经济收入有所区别,促使司机主动地增强自身素养。
5.3做好司机管理工作
首先,健全司机的学习与培训体系,建立司机学习与培训管理机制,不断的强化司机平时学习与培训的长期机制。重点抓好司机的业务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工作,使司机的学习和培训管理得到提升。其次,抓好司机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司机在出乘时,需完成初出乘问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应急事件处理试题。定期地对司机进行学习考核,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对司机的应急处理能力全面掌握。机务段要实时地对司机主所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收集,并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设计所采用的处置方式,然后形成总结,进行一事一议的学习与讨论,增强司机应对突发事件的业务水平。再次,健全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司机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抓好突发事件处理制度体系操作规范等考核与评价工作,定期的进行评价与考核,如果评价考核不符合要求,依据司机人数,定比例的进行淘汰。最后,强化司机操作的卡控工作,要健全每日操作标准化的评测,制定相关的指导文件,积极进行评测与考核。严格进行司机运用过程的跟班检查工作,把图中司机的操作情况如实的记录,以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性。
5.4提升机务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对于信息分析装置的运用要熟练,同时也要强化对录音笔的文件分析,进行专事专项的整改和治理,促使司机操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就监控管理中出现的工作缺失问题,要尽早健全监管装置,提升对安全问题的分析能力,改善对司机实训培育的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机务安全管理工作问题发生。
6、结语
除了要对相关人员的素养进行提升外,还应当确保机车的质量不受影响。采取科学适宜的检修管理措施,严控机车质量。同时还要采取培训竞技等手段,不断的提升段内检查与维修的技术手段与质量,强化车辆的检修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宪征.关于机务行车安全管理的探索[J].科技风,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