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7:19: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 课程定位
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首个专门培养汽车模型师的专业。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课程属于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六模块课程体系中的汽车模型制作能力训练模块。本课程是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汽车模型的制作首先要依据设计师提供的设计图纸来进行三维形体的塑造,在此过程中,要求模型师掌握模型制作材料特性、加工工艺、识图制图等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模型师还肩负着对设计方案在造型艺术方面为设计师提供修改意见,通过手绘艺术表达来与设计师进行沟通。所以本课程强调学生对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应用,是技艺交融专业特征的集中体现。
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2.1 突出职业性
本课程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大量引入设计生产一线的技师做为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课程植根于行业发展,使学生职业理念与职业技能同步更新,更快地融入和适应实际工作。
2.2 注重实践性
在为企业培养职业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作为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实训环节尽可能在相关合作企业完成,如去公司完成认知实习,参观企业设计生产过程,同时请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与讲解。注重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3 强调应用性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时刻掌握本专业最新生产技能,才能紧跟潮流引领时展。本课程聘请企业专家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时刻根据企业、时展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生产设计一线的技能知识,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 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我们建立详细规范的课堂考核管理制度,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模式,对班级学生进行班组化管理,强调班组内的团队协作,针对实训项目,班组内部有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班组成员在语言表达、有效沟通和自我情绪管理方面得到锻炼成长。同时,在实训任务的实际操作和完成过程中,引入企业5S管理模式,强调设备工具的安全使用,正确防护措施,注重对模型制作材料的成本控制,养成爱惜设备工具、节约造型材料的良好职业习惯。
3.2 革新教学方法和课程组织管理
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交融的职业课程,针对技艺知识技能的不同,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有所不同。本课程摒弃以往教学中的呆板僵化的传统讲做教学模式,确立了以项目教学法、师徒式教学、互动教学法等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对班组提出具体的实训任务,触发学生对课题任务的思考,自主规划模型制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并进行任务实施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点进行有目的的发问,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现场示范教学,针对不同班组不同问题进行逐个辅导;课后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报告,班组内部交流模型制作经验和心得,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快速提升。项目教学法将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项目任务的开展,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完善和提高。
4 课程单元设计
在课程的单元设计方面,我们建立了能级递进的课程知识结构。能级递进的课程结构安排原则为:由简入难、由临摹到创新、由训练到应用。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为一个项目。课程知识逐层深化,最后以相关实训作品结尾,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实训成果得以展示。
本课程以四个单元项目来进行开展教学,每一单元项目下分若干任务,课程教学中,按照项目教学法逐层下发任务单,学生依照任务单按部就班完成单元项目。四个单元项目分为三个教学阶段,项目一和项目二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为模型认知和简单几何形体制作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模型制作材料基本特性,学会设备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模型制作的安全操作规范等基础知识技能。项目三为第二阶段,此阶段通过带领学生临摹一些复杂形体的制作,培养学生掌握复杂油泥模型塑型能力,熟练油泥模型制作基本技法和基本流程,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制作工具和设备的使用。项目四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开始制作小比例汽车油泥模型,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汽车油泥模型制作,掌握汽车油泥模型的基本制作要点和模型装饰技法,训练学生在模型制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能力。三个阶段知识技能涉及面逐步扩大,知识深度逐层加深,模型制作从简单形体塑造到复杂形体塑造,最后进行型面复杂、尺寸结构规范的汽车形体的塑造。项目难度和技术含量能级递进,最终使学生形成完善系统的职业核心技能。
6 教学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在教学评价与考核中转变考试观念,取消传统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将考试考核的重点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成绩考核分为班组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部分,班组考核分为平时实训成绩考核占50%和综合模型制作成果考核占30%两部分,分别考核班组在项目中的每一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完成之后的模型制作成果。班组考核占整个课程成绩的80%,充分强调班组成员的组织配合,使学生明白在企业中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由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从而养成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第二部分为个人考核占20%,个人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考勤、课堂表现以及课堂5S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课程考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通过个人考核体现班组内部个体化的成绩差异,使教学评价和考核内容更加完善。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圆雕)、园林景观雕塑(圆雕)、建筑装饰雕塑(浮雕)室内装饰雕塑(浮雕、小件雕塑饰品)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装饰雕塑)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学习态度(10%)+课程作业成绩(60%)。
(三)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参考书: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实训指导手册: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利用设计软件)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4课时)、设计1-2件草图(版面不限)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12课时)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A4版面)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按草图的方式体现,(即时辅导、讲评)。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教师即时辅导、讲评)。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12课时)。
2.项目流程要正确,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强化学生技能,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4课时)。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12课时)。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搜集材料图片素材,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4课时)。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课后练习与任务
【关键词】TOPCARES?鄄CDIO培养模式 可视化设计 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9-01
1.TOPCARES?鄄CDIO培养模式
TOPCARES?鄄CDIO是我院在自身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代表在教育过程中以CDIO培养模式为基础,主要提高学生TOPCARES的能力:
T代表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
O代表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
P代表个人职业能力(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代表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A代表态度与习惯(Attitude and manner);
R代表责任感(Responsibility);
E代表价值观(Ethical values);
S代表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Social contribution by application practice)。
本文提出了结合TOPCARES?鄄CDIO培养模式对可视化设计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的重点措施。
2.可视化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课程群建设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能力培养范畴的同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建设。TOPCARES?鄄CDIO改革中,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体化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要打破单一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实现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建设课程群,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有效的,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基于 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视化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获得有益知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得到自我提升;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做好课程群的建设是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必要之举。
3.可视化设计课程群的建设
3.1课程建设
《美术基础》主要用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构图、色彩等最基本的艺术修养,并且使学生掌握Photoshop绘制贴图、修图的技术应用。
《三维建模》让学生掌握三维建筑模型、家居模型、工业模型等设计与制作的方法,通过对3ds Max的基本操作及建模方法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可视化设计打下软件操作和建模基础,为三维建筑动画项目提供建模基础。
《可视化设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实例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解了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可视化设计的配合关系和基本流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可视化设计软件工具的水平,使学生全面掌握可视化设计的基本流程并具备独立完成产品和建筑可视化项目的制作的能力。
《分镜头台本设计》让学生通过镜头表达视听语言的方法。分镜头台本设计在制作动画中是一个重要课程,可学习摄像知识,初步培养影像构思与表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可胜任常规影像拍摄、剪辑等任务,为后续开设的三维建筑动画课程打好基础。
3.2项目建设
项目单元1:建筑动画的前期准备,包括建筑动画方案及脚本的确定、分镜头动画的绘制,共15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胜任项目策划设计的工作。该项目单元面向项目策划师工作岗位的培养。
项目单元2:建筑动画中场景模型与材质的创建,包括创建沙盘模型、创建场景中主要建筑模型、精简场景的模型数量、创建场景中主要建筑材质规范材质路径,共30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制作出主要场景的精细模型,配景的简化模型,整个场景的材质设定。该项目单元面向三维建模师、材质灯光设计师的培养。
项目单元3:建筑场景动画的创建,包括场景动画的创建、建筑生长动画的创建、其他配景角色动画的创建,共30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按照分镜头脚本制作出整个场景的摄像机动画和其他动画,该项目单元面向三维动画师的培养。
项目单元4:场景灯光效果设置与渲染输出,包括场景清晨、正午、黄昏、夜晚等各时段灯光效果的创建,共45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完成场景中各时段的灯光效果设置。该项目单元面向材质灯光设计师的培养。
项目单元5:后期特效制作与渲染输出,包括分镜头基本校色处理、特效创建和短片剪辑输出,共30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完成整个短片渲染输出合成,该项目单元面向剪辑特效合成师的培养。
3.3 教师团队建设
根据企业项目管理方式将团队中教师的角色与企业职位对应,教师担任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职责。
3.3.1课程群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进行课程群的总体规划,项目的设计、安排、审核,教师团队管理等工作,相当于企业中的总经理职位。
3.3.2二级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进行项目的设计、项目进程的控制、项目内容安排,项目负责人遵循企业标准带领授课教师和学生完成项目制作,相当于企业中的项目经理职位。
3.3.3课程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根据二级项目要求安排课程内容,对学生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教授,安排其他授课教师根据制定好的课程大纲和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进行授课,相当于企业中的主管工程师职位。
3.3.4授课教师:主要职责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接受课程负责人安排,相当于企业中的工程师职位。
4.结束语
我校基于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视化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改革已全面实施,并达到了较好的预期目标,但其中也暴露出了部分问题,我们将继续前行,总结经验,坚定不移的贯彻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好可视化设计课程群,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的艺术设计(电脑动画方向)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改专业系统化内涵建设
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发展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职教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2010年启动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在内涵,专业建设是核心和载体,专业强则学校强、职教强,专业系统化建设成为职教发展最紧迫的任务。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标准、规范,这极大地制约了专业的发展步伐。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强劲动力,总结近10年的专业建设、研究成果,启动了“工艺美术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
“工艺美术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美术影视与动画、数字影视艺术制作、园林植物造景设计5个专门化方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设计与实践”双轨式课程体系,完善了“创意工厂”实训基地,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了专业文化建设标准,修订了技能比武方案,旨在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依据。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群涵盖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美术影视与动画、数字影视艺术制作、园林植物造景设计5个专门化方向。编写这5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分析各专业方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全面发展、结构优化、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目标、能力和技能目标。在明确毕业生就业范围,分析岗位能力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技能组合与知识点进行归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据此构建由基本素质课程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系统、专业实训课程系统、拓展课程系统、职业资格课程系统组成的“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规范,又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对教学的具体指导。
“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加强重点专业专门化建设,带动整体专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实训项目化、能力模块化、考证岗位化等“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艺美术特色,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现职业;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的理念,创新艺术设计类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中等职业教育新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工艺美术专业突出设计、创意理念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由于设计软件的应用积极的推动了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市场急需懂设计、会操作、能实施的艺术工人。因此,中职学校要构建“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训动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运用专业理论设计到制作产品实现一体化。
“创意工厂”实训基地。基于“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就必须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意工厂”实训基地,突出设计理念、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从在教室里的美术专业知识出发,到电脑机房的软件设计,最后在输出设备上看到自己设计的真实作品,实现了项目的完整流程实训。实训基地设有基本技能实训室、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训室、美术影视与动画实训室、数字影视艺术制作专业实训室。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实训室和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
“双师型”师资队伍。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文凭,更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双师”是对所有专业课教师的统一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各种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向着市场需要的方向迈进。建立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制度。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继续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型”比例;开展以骨干教师为主的全员培训,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争取在广告、影视、影楼、花店、玩具厂等工艺美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师实训基地,并按责任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专业培训和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品课程建设、自制课程软件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成长有着强烈的指向功能,对专业发展有着显着的引领作用,通过建设专业文化,引领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实力,打造出一支品牌专业。具体体现在工艺美术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如开展创意教室、特色走廊评比活动;举办艺术作品展示;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素养,培养想象力、创新力、协同力;最重要的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和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年,期间到医院或义齿加工厂进行见习的困难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校内实训地建设,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训练,以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学系现有口腔实训室一、实训室二、口腔治疗室和口腔铸造室,有40张技工桌、40个仿真头模、40个打磨机手机、一台综合治疗椅等,能保证每人一个工作台,为学生的训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校内实训室设备较齐全,为集中训练提供了硬件支持,基本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
2修订教学计划,加强集中训练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为此根据国家高职高专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构了实践性教学体系,将技能考核纳入学生考核成绩中。我们从2007级开始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第4学期加入五周的集中技能训练,对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三届学生进行了集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训练中实行三级负责制
在学生开始训练前召开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辅导员、指导教师会议,分配各项任务,严格训练纪律。在训练过程中实行三级负责制,一级责任人为班主任,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的出勤,尤其是业余时间训练时学生的出勤情况,要求每位学生均参与,并记录考勤,否则,按大专学生学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二级责任人为该班专业任课老师及实验员老师,主要是负责学生实训课和平时训练中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各临床课技能的总体测评;三级责任人为该系主任及副主任,负责各科教师的调配、联络。
4训练内容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五周的技能训练共分为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
4.1口腔修复正畸部分包括全口义齿制作的五项:模型准备、牙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制作的六项:制取印模灌注模型、模型准备、弯制卡环(三臂卡环和间隙卡环)、制作蜡型、完成义齿制作、打磨抛光;弯制霍利保持器的两项:唇弓和卡环的弯制、塑料基托的制作。
4.2口腔解剖生理部分主要有雕刻石膏牙、雕刻蜡牙的练习。
4.3口腔外科部分包括口腔外科检查、模拟拔牙、阻滞麻醉的练习、手术操作的练习。
4.4口腔内科部分包括口腔内科检查、窝洞的制备、牙周检查、离体牙开髓充填练习、洁治术的练习、菌斑显示、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的使用、病例分析。
4.5临床技能部分包括测量血压、氧气吸入、胸外按压。
5训练方法
口腔技能集中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将五周时间合理应用,前二周是认识阶段和单项训练阶段,中间二周是系统训练阶段,最后一周进行强化训练和技能考核。
5.1认识阶段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对该实践操作技能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1.1回顾相关的理论教学对技能训练涉及的重要理论知识,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5.1.2教师示教我们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带教老师熟练、完整的示范教学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5.2练习阶段在训练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师先对每一步骤进行规范化指导,然后学生对每一步骤均亲自进行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5.2.1单项训练把连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动作进行练习。如:将全口义齿的制作,分解为模型准备、牙合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等。在单项训练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为系统训练打基础。
5.2.2系统训练当单项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后,用2周时间对单项训练所有的操作步骤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作为一个大项来重新训练,使同学们既能从阶段强化,又能从整体把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训练目标,培养具有熟练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独立、较好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5.3强化阶段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于训练的第5周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易出错、临床常用的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如全口义齿制作五项中的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六项中的弯制卡环;口腔外科部分的阻滞麻醉的练习;口腔内科中的窝洞的制备、洁治术的练习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操作达到准确、敏捷、灵活、连贯,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程序,并能高质量完成训练过程。
5.4考核阶段为了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工作,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我们依据口腔助理、口腔修复工考试标准安排五项考核内容,即临床无菌操作及急救、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口腔修复技术和病历分析。具体方法是先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进行五项内容的考核,每项的考试成绩满分为20分,每一组学生均进行五项的考试,每人每项均记一成绩,最后将五项成绩相加为该生技能考核的总成绩,并记入学生期末成绩。让学生考前三十分钟到场,按照学号采取抽签定题的方式,每一场安排两位老师监考,严格按照考核时间和考核标准进行规范考核,三届学生考核的内容、监考教师、评分标准完全一样。考核阶段在最后的一至二天进行。
6学生成绩的比较两届学生的考核成绩
上表显示三届学生中所有学生考核均及格,2009级学生中有一人成绩达到90分,2009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最高,而2008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高于2007级学生。
7结论
现在高校扩招,学生的理论素质逐年下降,通过三届学生成绩的比较,得出如下的结论:由于2007级学生是我们第一次搞技能训练的班级,许多地方不成熟,操作起来也不熟练,重点难点也不太突出,以致成绩不理想。有了一年的训练经验,到2008级时,我们在训练中就有了针对性,加强了上一级学生分数较差的几项内容的训练,如: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时间上也进行了调整,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用时较多。通过对上两届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在2009级学生技能训练时,我们取长补短,在重点内容上加强训练,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从而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已经结束了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集中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2008级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进入实习后能很快适应环境,正确地进行基本操作,得到了广大临床带教老师的肯定,说明了集中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是成功的。我们在集中训练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消耗性材料大大增加;需要增加仿真模型的真实性;还需要推出一本技能训练课程教材;设备数量不足(牙科综合治疗椅欠缺);有些设备质量欠佳易损坏等;教师的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采取的措施是:①自己解决减少投入我们在《口腔材料学》这门课中,准备增加灌注石膏牙的训练时间,让学生灌注更多的实验模型并保留下来,即可为集中训练储备足够的模型,又能节约学校的大量经费。另外,还准备鼓励学生到各类口腔门诊收集拔除的牙齿,为集中技能训练做准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10-01
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课程需达到总学时的50%左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以实践落实。
一、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系专业教学紧扣动漫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的一致性,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引进课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课时达到300多学时,保障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学院多次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来我系动漫专业做技术讲座和文化讲座,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授课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企业项目制作的管理模式和规范要求,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和企业的人文精神。
(三)学生到企业参观。动漫专业学生到企业见习游戏美术创作流程,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四)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在第五学期,学生就开始进入企业进行项目实践,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制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也有利于校内专任教师的成长,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担任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可随堂听课,有利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企业项目进校园,教师可以参与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制作,锻炼了教师的项目制作和管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倡导实施“项目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知行合一。广泛应用案例解析教学、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示范模拟训练教学等方法,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借助项目实训、多媒体信息技术、声像资料、网络资源库等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革单一的“笔试+评分”考核方式,推广以口试(答辩)、机试、作业(课程设计)、技能操作等突出实践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业课实践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方式方法上积极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在校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编制实训大纲,让学生在校内接受真实生产性实践训练;将过去的实验实习改为真实情境下的实训教学,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突出校外生产性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学生到游戏和动漫企业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学生岗位技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我系以前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考试考核方式采用传统的笔试方法。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置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随着本专业的发展更多的课程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完善,我校动漫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不再采用单一的笔试方法。现在采用的方法有多种。
(一)课程考核方式
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改革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体系。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技能测试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
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改革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体系。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技能测试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
(二)课程考核内容组成与比例形成性考核
考核主要以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为主,平时作业训练占60%(之前30%),期末比例占40%(之前70%)。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勤、小组项目作业。技能测试的项目设计基于学生对单元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质量来决定。期末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40%。不同性质课程考核方式具体措施与要求,企业参与考核。
纯知识、理论类课程,该类课程考试形式以笔试(开卷、闭卷)为主,其它形式为辅。大力提倡进行“教、考分离”,尤其是公共课和主干课程。制定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分为A、B两套,专业、室或系(部)主任签署意见。考试时间实行弹性时间:一般为三小时,也可以延长,根据课程特色而定。
实践、毕业综合设计这类课程考试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现场工作表现、过程评价、个人总结评价,此类考核有企业人员参与,特别是毕业综合设计作品答辩,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全程指导。
四、积极推进课证融合
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钻研技术、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也能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一)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近几年,学院加大专业实验室投入,分别购置了动画专业拷贝台套、打孔机,数位板,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白板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不断的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了成都夏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外实训基地,学生每学期都要到公司实训学习,更好的满足了专业教学。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改革,我校的动漫专业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参与教育部、全国三维办公室组织的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多次取得了全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
参考文献:
摘要: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通过构建课前设计模块和课堂活动设计模块,进行中职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并分析了实践效果,指出了修正策略。
关键词 :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省重点项目牵动计划“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QDB1211006)
作者简介:夏银,女,黑龙江省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46-03
一、中职专业课程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一)中职专业课程与学生特点呼唤教学模式改革
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旨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与普通中小学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学技能需要在实训室、操作间通过具体动手操作才能内化为理论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若花大篇幅时间讲解理论知识,势必会导致如下两种结果:(1)学生因文化基础薄弱、领悟力较低,产生厌学心理;(2)即使极少数学生有耐心听进去教师的理论灌输,但缺少了实训时间,因而也不能很好地消化知识和学习技能。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教师应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中职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已有探索与翻转课堂异曲同工
多年来,中职学校教师不断探索切合中职专业课程与学生情况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充分用好每节课。如笔者曾教授平面设计专业二年级“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该课程如果单纯地这节课讲圆形工具怎么用,下节课讲钢笔工具怎么用,教师一味地示范某个工具的使用,既缺乏趣味性,也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第一次改进,课堂上首先提出本节课任务“本节课画出一个太阳”,提示学生这里需要用到的知识:(1)画圆;(2)给圆填充黄色;(3)删除太阳的边缘线;(4)做羽化,使得太阳有发光效果。然后,给学生时间求助书本学习,学生操作,完成任务,教师点评。这样,课堂效果比教师单纯示范要好得多,但仍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完成课堂实训任务。第二次改进,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课前做好知识储备,课堂时间用来实施任务,教师给予单独指导,完成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同学交流、教师辅导、师生点评,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经过两次改进所形成的教学模式,类似于现今的翻转课堂。
(三)软硬件准备
1.软件准备。从课堂实训任务的完整性、真实性与趣味性角度出发,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度合作,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将每门课程划分为多个情境,设置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教师在电脑中安装必要的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合成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视频播放软件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课前为每个任务配备工作页、资源包、视频、微课、PPT等多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配备充足的学习资源。笔者所在学校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将教学任务配备的学习资源集成到该学习平台,免去了向学生零散发送学习资源之累,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
2.硬件准备。建设教学资源制作中心,为教师微课、视频课的制作提供设备与场地;除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外,其他教室、实训室均按学生数与电脑数3:1的比例配备电脑,以方便学生随时登录学习平台学习;校园内局域网络通畅,保证了学生在线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中职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结合近两年来信息技术支撑下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更加完善的适用于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在这两个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1]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保证了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一)课前设计模块
1.教学资源的制作。如前所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以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个任务中,要求教师配备工作页、学习资源包、多媒体课件。其中,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和微课。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由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上提供的工作页、资源包、多媒体课件来完成,微课可以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2]工作页中包含对本课的情境介绍、实训任务的布置、完成实训任务的大致流程及所需知识点的提示、课前知识储备阶段问题设置、教师与同学对任务的评价区域、学生自我小结区域。资源包中包括本课相关知识讲解的文档和任务实施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图片、动画、代码等现有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和微课,以供学生课前课后观看及课堂遇到难题时反复观看学习。目前,网络上已有丰富的公开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中,选择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作为课程教学资源,也可自行制作微课。教师自行制作的视频课程能够较好地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微课的视觉效果、互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考虑视觉效果、支持和强调主题的要点、设计结构的互动策略等,以帮助学生构建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
2.课前针对性练习。在学生看完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后,应该将其中的收获和疑问记录下来。同时,学生要回答教师在工作页中提出的问题,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疑难之处。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先做一部分实训任务。对于课前练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
对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支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留言板、QQ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进行互动解答。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获取其他更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
(二)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教师在设计课堂实训任务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技能的内化。
1.任务驱动。教师结合企业需求,介绍本任务的设置背景,提示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新知,驱动学生积极实施任务。
2.任务实施。在翻转课堂中,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行实施实训任务。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协作方式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师主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
3.成果交流。学生在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实训任务。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在课余,将自己的作品以图片、视频的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教师和同学在线观看,在论坛或课堂上进行讨论、评价。
4.反馈评价。翻转课堂中的评价由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评价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的内容涉及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相互协作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实施、自我小结等在工作页中的记录情况。
5.修改完善。在教师和同学对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之后,鼓励学生精益求精,对作品做进一步完善,并及时在工作页上做好修改记录。
三、实践效果及修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点从原来的知识讲解转变成了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与整合、教学资源的建设、符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学生实训中的指导、学生作品评价与整改意见。教师的角色由课堂授课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导师,教育理念得到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有了进步,职业教育特色显现。
新课改下的翻转课堂、情境设计、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实训时间,有作品完成的成就感,同时,通过老师点评、同学交流,有了进一步完善实训任务的追求,渐渐克服了惯有的厌学、消极、马虎等缺点,取得了个人素质、技能水平等的多方面提升。
然而,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教师需要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实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熟练运用信息手段制作微课,进行教学设计,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