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考试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7 12:17: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考试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考试总结

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分析教学现状,找出现行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革,探究更好、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1.改革教育体系,制订科学的高中语文课程方案

合理且有效的教育体系是保障教学效率的关键,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只有制订合理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案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高中语文在高考中很难提分,因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可以做到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语文这门学科,那么相信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提升。改革教育体系,需要从高一开始进行改革,增加语文课程在高中课程中的比例。学生普遍认为在高中阶段真正重要的是文科综合或者是理科综合这种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的科目,往往会忽视语文的重要性。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告诉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带给学生这种意识和感觉,例如,学校可以合理安排有关语文学习的活动,如诗歌朗读、作文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还要为学生安排语文自习课或者为学生安排语文课下学习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的时间一般是被安排好的,即使是自习课也被安排成为特定科目的学习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学习时间。据调查一些学校没有为语文安排课下学习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学习语文,给学生一种语文在高中课程中不重要的错误感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改变学生和教师这种错误的观点。

2.完善考试机制,增加教学的监测力量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检测教学标准的方法有很多,考试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学生进行高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面对高考,高考对于每一位高中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用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教学质量的方法极其有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中,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总结考试经验,让他们在大型考试甚至是高考中不会有紧张的情绪。对于军人来说,要把平时的训练当做打仗,这样战士在战场上才可以从容应对;对于学生也是一样,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做高考,每一次考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机会,学生通过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才可以总结出应对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也可以总结出考试经验。以语文考试为例,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考试策略,有些学生擅长先写作文,一些学生习惯先做阅读,这些做题技巧都是学生在平时考试中总结出来的最适合的经验。

3.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并不是单纯地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空有做题的技巧是无法达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的。所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语文归根到底还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要进行语言学习,学生就不得不培养语感。所谓语文的感觉就是体会语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感情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做阅读分析题时,如果学生没有语感就无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各种感情,这样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是多样的,例如可以为学生安排每天定量的语文阅读,让学生通过不断阅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要为学生安排写作内容,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写日记,很多老师让学生每天都写日记,有时学生实在没有内容可写,为了应付老师只能写流水账应付。笔者认为为学生安排不定量的写作内容即可,让学生在自己有情感要表达或者是有灵感的时候进行写作。教师可以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写作内容。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新课标对于教师有明确要求,要求教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课堂教学。现代教师必须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多媒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中经常会让学生分析文章或者是各种题材的内容,这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出来。有时候声音、图像或者是视频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情感,而且可以给予学生直观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长久记忆。不仅如此,通过给学生观看一些图像或者是聆听一些声音,还可以激发学生灵感。

结语

对于高中语文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加深教师对于语文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和教师走出对语文认识的误区。另外,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考语文阅读体的考试成绩。

二、高中语文新课标和高考语文考试对阅读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1.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特点。

2.阅读的面宽了,阅读能力覆盖广了。

3.着眼于通过阅读实践来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4.体现了全新的阅读价值观。

(1)树立新的学习观,建立主人翁意识。

(2)注重个性化阅读,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3)注重审美体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注重积累,注重文化积淀。

现在高考语文考试则注重对科技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实用文体阅读的考察,侧重对目的性阅读的考察。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

三、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目的性阅读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要从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发展到目的性阅读。 转贴于

第一步、个性化阅读

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第二步、探究性阅读

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步、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篇(3)

关键词:病句辨析;病句修改;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05-02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转变,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忽视了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重要性,经常只是在遇到时才粗略地提一下,基本没有系统的关于病句辨析与修改方面的教学。由于教师自身没重视,学生也越来越不重视,通常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下面笔者将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教学。

一、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由于大多数师生长期不重视病句辨析与修改,考试中遇到病句修改基本采用四选一是运气法做题目,作文中错别字和病句也是层出不穷。教师基本只在讲解试卷遇到病句辨析与修改题时才粗略地讲一下,缺乏系统化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是否真地学会了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师在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上不花费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到考前才会把病句辨析与修改作为一个考点突击训练,并且只是针对具体的考试题目讲解,完全是为考而讲。所以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引起思想重视。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从本质上来说属于语法教学的一部分。语文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学不好,语文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准确使用语言,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病句辨析与修改,树立良好心态。很多学生完全是为考而学,认为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很小,仅是语病题3分,作文出现了病句也不会扣分。所以平时花费时间也很少,很多学生都出现过病句错误,有的学生甚至就不知道六种语病。而且在调查几次考试中病句题的完成情况时,发现了: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和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病句辨析与修改题目上基本无差别,可以说是毫无规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情况,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做病句题时采取的方法是“语感法”,即读起来不顺的就是病句;还有一些同学在判断有无语病时,先看几个选项里有无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只要有就判断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这种方法让人哭笑不得,正确率却没有一点保障。不少学生虽然题目做对了,但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选那个选项,根本不能准确找出病句的错误,至于修改,就更加不用说了。对此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多进行系统的病句辨析与修改训练,告诉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具有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为高中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信一句话,理论指导实践。在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经验,整理、总结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1)平时多让学生练习,增加系统化教学。高中语文关于病句的平时训练和讲解太少,所以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训练增强学生的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适当增加系统化的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如每星期抽出一个课时专门进行病句辨析与修改讲解,系统地讲解六种语病,使学生能够系统化地学习病句辨析与修改的知识。(2)探索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方法。①提取中心思想,把握核心内容。有些病句结构十分复杂冗长,错误也不太明显。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指导学生提取句子主谓宾,先看主谓宾是否正确,再检查对修饰主谓宾的定状补,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一步步把一个字数较多的长句子分割开来,就很容易找出句子的问题所在。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从这个长句子里我们提取出了主、谓、宾――我看到了乡亲、茅草房子、山道、乡音、笑声,一提取我们就发现了语病所在,“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将“乡音”和“笑声”换成别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听到这个词。②抓标志断语病。有不少病句本身有明显错误标志,如:a.看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分句内容不合逻辑、滥用词语;b.看并列短语,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c.看数量短语,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d.看否定词,在否定词方面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表意相反、位置不当;e.看两面词,就要考虑语病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f.看介词,在介词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g.看代词,使用代词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h.看助词,使用助词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i.看长宾语,句中出现了长宾语可能语病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③语感质疑法。这种语感质疑法是指先把题目的各个选项通读一遍,遇到感觉不对的地方就剖析开来仔细分析,直到找出其中的错误为止。

总之,对于高中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师应多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具体情况,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容易、愉快,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冯侠.辨析修改病句复习指南[J].新语文学习,2011,(05).

[2]李翠巧.浅谈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08).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高考;耦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50-01

高中语文新课改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然而目前高考作为全国性的人才选拔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教师都最大程度地受到高考影响。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脱节现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脱节思考

在实际教学和命题中,曲解、异化语文教学与高考关系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1一线教师的认识偏差。一线教师中,存在着以下教学模式:一是"题海式"训练,语文教学参照其他学科经验,无视语文学科自身的学习规律,提倡语文学科理科化,大搞题海战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语文这样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审美情趣的学科,在学生眼中,毫无趣味可言。二是"技术至上"式。持这种观点的老师错误地把语文教学基本等同于解题方法指导,然后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灌输自己的方法,这种以解题技术取代品读、鉴赏、感悟的教学而言,与语文学习的正途背道而驰。三是"海阔天空"式。这些教师误解了新课程理念,以为课改就是课堂活动多,形式多,弱化了语文教学根本立足点的语言。四是"蜻蜓点水"式。这些老师在高一高二阶段,或多或少搞过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然而现实中应试之风盛行,他们无法承受改革失败所需背负的罪责,颇不情愿地走回语文教学的老路。

1.2高考命题者的主观因素。一是对中学教学及学生情况认识欠缺。目前高考语文命题专家以大学教授为主,其优势无须赘述,但是这样一支命题队伍同样存在隐患,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命题者对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十分清晰的认识,从而给命题的科学性、高考的信度效度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对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理解不透,比如以近几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试卷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理念和要求,即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偏题、怪题之嫌。再如江苏卷中近年出现的备受青睐的探究题,也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高考命题与课程标准保持同步是好事。然而绝大多数的探究题,本身没有多大探究价值,或者探究之说名不副实。

2.高中语文新课程契合高考的对策思考

综上所叙,针对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种种与高考不能完全耦合的现象,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使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进一步契合。

2.1教师需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涵。高中语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至各种学习活动之中;二是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三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四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五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恰到好处。

2.2教师要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课堂不是让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的伪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切实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的课堂,是语文味十足的课堂。一是教师要坚持用课程标准及考纲来检测自己的教学,要坚定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实践必然能使自己的学生赢得高考的信念,潜心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二是必须以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为前提。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运用个人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独特的语言感染力、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等,当然最主要的是努力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对语文的热爱。三是应尽量避免教师"呈现-灌输"的教学形式,提倡学生"质疑-实践-发现"的学习方式。

2.3新课改教学内容与高考考点相融合。教师应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地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内容中对这一项也有所反映,并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考靠解题能力和技巧是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高考没有突出的矛盾。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所谓的解题技巧等是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分不开。

2.4打造更加科学的高考试卷。科学的高考试卷有利于全面检测学生语文素养,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真正的为高校选拔人才。一是进一步优化命题专家队伍,吸收一批具有相当理论高度、丰富教学经验并对高考有深入研究的一线教师进入命题团队,以此弥补大学教授对中学教学及学生情况认识欠缺的不足,使高考试卷更加贴近课程、教材和学生,更加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从而以可信的高考试卷引领语文课堂走向低耗高效。二是需要高考命题专家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研究。在吃透课标及考纲精神的前提下,通过认真命制、分辨、筛选,实现高考试题最优化,从而以科学的高考试卷引领语文课堂走向规范纯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史华蓉.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的接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7):67

[3]张钟玉.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关系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31):7-10

篇(5)

关键词: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

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

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实效性,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具有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色,尤其是中国古诗文,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接触生活几何少,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无自我的思考。如此的学习也违背了《课标》指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初衷。

3.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比如有次在学习《鸿门宴》时,翻译“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有几个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回答,笔者就简略的带过去,但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又重新问起,这才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忽视。

二、高中语文问题的成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分析如下。

1.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从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让学生陷入了纯记忆中,虽然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却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过多于侧重考试的教学点,过多于侧重分数,过多于要求学生以标准答案为准。

2.学生认知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高中语文考试,其题多与课文无关,因此学生容易认为语文可听可不听,听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尤其是语文基础稍好的学生,此种行为更为突出。而他们并不知道,对课本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对词语辨析、文章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无法在日后的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学生学习态度的漠视

对于语文的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对其态度比较漠视,想听就听下,想做就做下,甚者有学生在语文课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之所以学生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多数原因为语文题目答案模糊,做题无成就感,而理科的题目既能带来刺激,又能带来成就感,因此学生更喜欢做此类的题目,从而对语文越来越“冷淡”。

三、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灌注“情”,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并非“无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2.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读万卷生活之书,学习生活语言,才能具备说好话,写好文章的基础。

3.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10(18):88

篇(7)

一、对高中语文的实际需求以及间接需求的分析

所谓高中语文的直接需求,是从实际角度斟酌,教师所必要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技能,在平时教学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也是一般学生接触到的语文教学。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语文教学衍生出的一系列间接需求,在社会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高中语文课堂的间接需求是,在必要的语文学习技能之外,我们必须从理论中走出来,从书本中走出来,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当代学生能自主深入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并且发扬光大。高中语文间接需求显示了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点。

二、现有高中语文课堂类型分析

现代语文课堂的类型多样,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方式以及不同的教学理念,造就了不同的课堂类型,但大致上都大同小异,可以总结为三类。

1.功利性课堂的优缺点

所谓功利性讲堂,是指以测验为终究目标的讲堂教学情势,其讲堂内容主要为测验办事。通常这种课堂形式单一,内容相较于其他两种课堂形式略微枯燥,但是是国内最常见的课堂形式之一,优缺点也最为明显。其优点在于,善于总结考试规律,学生的答题会较为规范准确,易于抓住考分。其劣势在于,没有高效有趣的课堂互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思考,发现新事物的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2.拓展型课堂的优缺点

所谓拓展型课堂,是指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兴趣为目的的课堂形式,其课堂内容主要是拓展课外知识面,通常这种课堂形式较为活泼多样。其长处在于,能高效控制课堂,丰硕学生课外生活,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养成自立的习惯,进修的本领。其劣势在于,过多的拓展知识面,反而忽视了基本功,对于学习技能的练习讲解不够,导致同学们感觉考试这座大山异常的难翻越。

3.综合型课堂的优缺点

综合型课堂相较于以上两种课堂形式采取折中的方式,既考虑到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考试,又为自主学习思考匀出时间,是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它集中了功利性课堂以及拓展型课堂的优点,但是需要考虑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

三、现代高中语文课堂的缺陷

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为很多学生在功利性讲堂的讲授模式下,缺少对语文进修的热情,对语文进修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常常在课余时间不会自立进修语文,也不会自动对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举行探讨,只是被动领受老师教授的常识,是高中语文讲授讲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习语文时间不充足

高中课业压力大,科目数多,语文作为评分弹性最大的科目,用来学习的时间被压缩到少之又少,进步讲堂效率,把语文学习尽可能用到讲堂上,才能填补学生学习语文时不敷衍的情形,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可增加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时间。

3.学习语文导向性不明确

语文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其更加重视学生的内修以及思想情感,品格的修炼,不仅仅是一个量的达标,所以一些同学会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方向,在不断的迷茫中徘徊,从而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课堂效率策略

1.课前做好充实的准备工作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实的准备和详尽的教案,并对学生要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内容进行详尽地规划,不然会导致课堂效果与预期相差很大,进而恶性循环,影响讲授进度。

2.对课堂时间进行争分夺秒,细致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应该当把时间详尽到分秒钟,使讲堂时间获得充实的利用,在划定的时间内,对课堂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安排,才能使学生收获颇丰。这是对教师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考验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线。

3.使课堂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旧式课堂中,一般的教学形式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然而现今,教师应适当减少讲课,多让学生表达,引进更多课堂形式(比如游戏,情景表演等),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爱上语文。

4.扩展学生知识面

当代讲授最不倡导的便是死读书。教师应适当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走出书本,从蜗居中慢慢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