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2 11:36: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外国人学汉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外国人学汉语

篇(1)

推进汉语教学

每年3月,德国北威州8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和家长、老师会参加北威州创意汉语比赛。比赛已经举办了9届。该比赛于2007年由北威州教育部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共同发起,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比赛。比赛面向所有在北威州公立、教会和私立学校学习汉语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参赛形式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团体赛。每个学校可以在15分钟内用汉语表演舞台剧、音乐剧、歌曲、诗歌朗诵等。

德国中学生约翰・汉森刚满15岁。他在汉堡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刚刚上了3节汉语课,就学会了用汉语做自我介绍。他表示:“汉语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没有德语那么严格的语法,语音、语调也很优美”。

汉堡孔子学院语言部主任阿尔维德・施托希介绍说:来汉堡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人群中,大部分是一些公司安排来培训的员工,也有一些人是出于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兴趣,或者想去中国旅游,还有的梦想与中国人结成连理。

孔子学院的德方院长康易清博士说:汉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很多德国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汉语和中国文化之后,会发现德中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他同时指出:现在,会说汉语的德国人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只学习了两三年汉语,停留在日常交流水平。为顺应德中之间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必须继续强化学习,以达到精通汉语。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董琦表示: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德国取得较快发展,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2014年的汉语桥比赛中,德国的中学生队夺得了世界冠军、欧洲冠军和个人冠军,这显示出德国汉语教学的良好态势。德国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到2015年,全德中小学开办汉语课程的已经超过300所,其中60余所中学将汉语提升至高中毕业会考科目。哥廷根大学和蒂宾根大学甚至开设汉语师范专业,以着手培养本土专业汉语教师。

在德国,由中德两国教育机构合作开设的孔子学院可谓遍地开花。德国境内已经开设有14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此外,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以及一些华文学校也纷纷开设汉语课程,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学习汉语。据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罗梅君介绍:在该院学习的很多中小学生对学习汉语充满热情。谈到汉语推广,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培高德深有感触:“我在上世纪90年代学习汉学时,周围人不理解我为何要跟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打交道,而今天,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学习汉语常常被赞为明智且重要的决定。”

尽管汉语教学在德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如想更好地在德国推进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还需在教师、教材上多下功夫。中式课堂通常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德国年轻人期待的模式是:集体讨论、对话、多媒体运用。教材方面,部分老师和学生反映汉语教材过于浅显。柏林中学汉语学督柳维坚介绍:柏林高中的教学大纲里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综合情况有一定了解。一些学生想要了解如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制度、环境政策等,但是,找到相关材料并不容易。

工具语言的潜质

南非基础教育部长安吉・莫采卡6月7日在开普敦表示:南非计划5年之内在500所学校引进汉语教学,本学年已有44所学校正式引进汉语教学。按照当前进度,这一计划是可以实现的。莫采卡当天在议会回答议员询问时作出上述表态。

莫采卡表示:南非基础教育部推广汉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短缺,基础教育部计划今年安排100名本土教师接受汉语培训。南非基础教育部课程司司长恩兰赫拉・恩杜拉-沃森此前表示:南非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来南非投资,汉语将成为促进两国经贸交往的重要工具。根据南非政府拟定的汉语教学推广计划,自今年1月起,政府在一些公立学校的四年级至九年级开设汉语课,然后将汉语课逐渐推广至十年级至十二年级。

南非是世界上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其开展汉语教学的决心不止来自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重视,还来自于国际汉语教学的新理论:汉语是一种不难学习的语言。这种观点颠覆了之前汉语难学的老观念。

这种新认识从欧洲发端。如同德国,不少高中把汉语作为学生的外语选修课。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1500个至2500个汉字,并能清晰地区分汉字四声读法。按照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标准,这个水平达到了文字脱盲和普通话一级。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培高德表示:联合国工作语言西班牙语,有15万个单词,其中常用的基础词汇超过5000个,而要达到商务应用,需要掌握1万个西班牙语词汇。英语就更夸张了:据美国全球语言监测中心的统计,英语有100万个单词。普通美国人正常交谈需要使用超过4000个单词,美国大学毕业生经常使用的单词超过8000个。英语和西班牙语被世界上最多国家使用,但是掌握起来就是这么困难。

汉语水平考试(HSK)曾经有这样的题目:计算15在45中占比多少?答案是三分之一。但是这道简单计算题难倒了众多外国学生。现在的HSK考试降低了难度,内容更科学、实用,被世界各国认可。资深国际汉语教师杨丽静告诉《教育》记者,她从事这项工作十几年,只在10年前遇到过两名学生表示要到台湾工作,要求学习繁体字,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了。目前,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标准普通话,已经被全世界一致接受。

随着中国于2004年在韩国开设首家孔子学院推广现代汉语教学,外国人逐渐了解到汉语的学习规律。从2010年后,中国加速国际汉语教学的推广步伐。在十几年的教学中,中外专家发现更多教学规律,使得汉语最难掌握的四声和汉字成为最容易掌握的内容。而且汉字的原理类似二维码,英文原理类似条形码,无论从人类角度还是从电脑角度看,汉字都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传递信息的效率更高,更适应今后人类进化的需要。加上最近十几年的汉语教学彻底颠覆了过去全世界公认的汉语汉字难学的观念,使得汉语和汉字具有了未来世界性工具语言的潜质。

应用能力提升

我国1956年推出简化字总表和1958年推出汉语拼音方案之后,汉语变得不难学了。但是直到1980年之后,这一点才逐渐被世界所了解。甚至在那之后很久,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员也才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由于1958年之后,中国很快陷入和连年的动乱,对外交流几近停滞,不要说对外汉语推广了,简化字和汉语拼音在国内的推广也被打断。直到之后,中国重建教育体系,并恢复了对外交往。《汉语拼音方案》编订人周有光教授在1980年首次赴纽约交流介绍中国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时,被国际语言学界多方质疑,又花费了多年,才说服各国语言学家接受简化字和拼音这一现实中广泛应用的语言和文字。又过了十几年,大家才发现,这两个工具使得汉语汉字真正具有国际性。

据周有光先生回顾,早年的中国各地,语言发音五花八门。一字多音,阻碍了中国人互相之间的交流,外国人学习汉语更是无从入手。这也是几百年来外国人认为汉语难学的直接原因。简化字方案推出后,拼音字母近似英文字母,使得外国人掌握起来很容易,基本五六个课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而简化字不仅简化了字形笔画,更大大简化了常用汉字的数量,使得普通话常用字数量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中最少的。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国家汉语教育工作者在与外国学生和学者交流的实践中发现,用五线谱表示汉字四声,可以简单清晰地教会外国人普通话标准发音。从此,汉字的四声发音对于有音乐基础的外国人来说成为零障碍。而对于有绘画基础的外国人来说,掌握1500个汉字,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许多有过一年以上西洋画基础的外国人,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写出比大多数汉语教师更标准的汉字书法。这是因为,对于画家来说,临摹是他们的基本功,拆分汉字间架结构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一件难事。简化字的好处在于更加简单,容易拆解、临摹和记忆。

篇(2)

成为“汉语之星”

2002年,埃莉丝还是个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当时,她做了一切准备,要留学开罗。然而,这一留学计划却在她临行前被突然取消,埃莉丝对这一切没有任何准备,没有学生宿舍,也错过了美国大学新学年的入学申请时间。她不知该在美国做些什么。

“这位开我玩笑的朋友学汉语专业的,他劝我跟他一起去中国学一学期人类学。那时候,对于中国,我能想到的只有三点:长城、裹小脚和。”

现在,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后,如果说埃莉丝对中国只了解一小点,那不是事实。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外国留学生汉语之星大赛复赛上,埃莉丝是那天下午第一个上台的选手。她以流利、悦耳的汉语,让观众和评委赞叹不已,从而进入了决赛。最终,埃莉丝真正成为这次比赛的“汉语之星”。

在汉语之星大赛上,埃莉丝为比赛制作的录像展示了她在练功室刻苦练习京剧基本功的场景。一般来说,搞京剧的人通常从四五岁就开始练习基本功。埃莉丝学了两年京剧,看得出,在这方面,她还有一定天赋。

扎根北京

这带星的绰号并不能完全说明埃莉丝。她自诩自己在北京生活的10年中经历了多个行业的历练,包括电台主持、戏剧制片人、剧作者、演员、歌手、模特、翻译、作家和商人。

“当我决定来中国的时候,我想那可能会是很有趣的半年,仅此而已。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在这个国家待上10年,并在北京建立自己的生活。”埃莉丝说。

“我2002年一到北京,就爱上了这个城市。之后我回到美国完成了学业,并把专业改成了用汉语进行的亚洲研究。”2003年毕业后,埃莉丝直接回到了中国,她说,“当时在中国找一份教英语的工作非常容易,很多外国人都由于非典逃离了中国。”

对于大多数想在中国寻求长期职业发展的外国人来说,似乎教英语是他们必经的一个前期工作。在短期的英语教学工作之后,埃莉丝在美国驻华使馆找到了一份差事。与此同时,她写下了第一个剧本《我爱北京》,并自己制作完成了这个剧目。这个剧本在北京798的哈特中心上演了一段时间。这出融汇中国人和外国人生活、悲喜交加的剧目,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在圈内红极一时。

正是由于这个剧的成功,埃莉丝辞去了使馆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戏剧公司——厚颜猴剧团。据她说,“厚颜猴”这个名字源于她的属相猴。她公司的一些成名剧目,通常都是她混杂着英语、汉语和中式英语来完成的,比如“宫保莎士比亚”、“洋人学汉语”、“致命英语”和“铁兄弟”等。

“厚颜猴剧团所制作的作品都是关于跨文化题材的。我们不仅吸引在北京的外国人,还吸引中国观众。我想,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正贡献我们的力量。”埃莉丝说。

迷上京剧

埃莉丝做过的兼职工作跟她在跨文化交际、表演和语言方面的兴趣都比较相符。目前,她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FM90.5与人共同主持“老外看点”节目。

尽管身兼多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年前,埃莉丝决定重返学校。

“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我进了京剧圈。我发现,在京剧方面,我学的越多,就越着迷。”32岁的埃莉丝说,她现在是京剧表演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她说,这一专业的要求实在是太高、太严格了。“我大多数同学都只有十七八岁,而且已经学习京剧10多年了。他们身材也都很适合——小个子,柔韧性令人难以置信得好。我是落在后面的学生,但是我一直努力,我的同学们也都在鼓励我。”

埃莉丝希望通过她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把她对京剧的热爱和西式的戏剧表演风格结合起来。目前,她已经翻译、编辑完成了音乐剧《名望》的中文版,这将成为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在中文版中,原来的芭蕾排练厅被改成了京剧彩排厅。尽管仍是通过百老汇音乐剧的方式唱出来,但是也融进了京剧的元素。原来的嘻哈音乐部分也通过汉语说唱唱出来……这确实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大杂烩。”她说。

很明显,埃莉丝目前并没有回美国的打算。

篇(3)

1 补习班、培训班

因为现在中国人在泰国注册公司比较多,所以亟需能在工作中会说汉语的人。最近在泰国,越来越多的汉语补习班开设,但是其自身也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其优点是能帮助学习者提高汉语水平,丰富语文课外知识。在课堂上学习者会有老师在帮助,而且跟同学之间也有一种竟争力、交流,可以提高口语和听力。其缺点是补习班学费会很贵,有些人上了一段时间就没有继续读或者读了几天懒得来上课就找借口不来学习或来了补习班但是没有来上课,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够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2 利用泰国周围的环境

有一句话这么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泰国曼谷有一个地方叫“唐人街”(Yaowarat Road)。除了去那里逛街,散散步,吃点心,我们还可以看见泰国华侨华裔人生活的环境。他们大部分都开店卖东西,商店名字或者其它标牌也有汉字,简体字繁体字全部都有。这样可以尝试跟那些商贩交流,一边买东西一边学习生词。下次再去时或者在其他的地方看见认识的生词你就可以复习,同时要把不认识的写下来回家学习。

在泰国,学习汉语,还要多与中国人或习惯用汉语的人进行交流。中国人最多的地方是泰国北部和南部。泰国北部有很多外国人来旅游,尤其是清迈省。这里有很多中国人来玩儿。如今泰国南部也是,中国人很喜欢去旅游的地方就是普吉岛。除了中国人,西方人也非常多。除去用汉语通讯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汉语,用汉语来说家里的东西,比如日常用品、食物产品、文具或者药剂等。我们应该观看这些东西的细节,因为现在大多数产品时常写有三种语言;泰语、英语和中文。如果学习者关注这些汉字,对学习汉语很有帮助,这是一种学习汉语的好方式,不仅能补充词汇,还能练习阅读。尽管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养成?@个习惯对我们有好处,不仅可以增加生词的数量,而且可以不断地复习,每看到一次就加深一次印象,这样生词就慢慢进入了你的脑子,比较容易记住。

3 利用网络媒体学习汉语

现在网络很发达,通过网络,我们很容易找到中国的朋友,有机会的话就跟他们互相学习,你教他泰语他教我们汉语,这样不仅可以交一个中国朋友,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汉语口语水平。如果没能找到中国或者习惯用汉语的朋友,我们就要在课堂上跟老师或同学多说汉语,回家也要多练习汉语口语。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用网络学习汉语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自学方式。现在有很多能交流的工具,比如QQ、wechat、line、facebook、skype等。这些交流工具一般都能打开摄像机聊天,看见对方。从这方面来看,由于忙着学习工作无法进行确定的课程或买书自己看觉得困难时,通过网络学习汉语不失为一种方便的途径。除了通过网络学习汉语,我们还可以自己找相关的资料,补充学习。

5 多看中国电影和电视剧

很多人学习外语的方法就是看电影和电视剧,相对应的,学习者学习汉语也可以从看电影和电视剧入手。往往这些语言发音相对标准,能够很好的帮助学员学习。对提高听力有用的节目就要好好听,比如新闻节目、电视剧。新闻节目说得很快,但发音很标准,而且能从中知道中国和世界的情况。电视剧可以让我们学会很多口语表达。除此之外听音乐也是学习汉语一种方法,每个人都喜欢听歌,要是我们常常听中国歌,找它的歌词多看多说,这样会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和阅读水平。

6 书、光盘和报纸新闻

书、光盘和报纸新闻是我们接触第一手信息的最主要方式,现在有很多种中文书发行,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自己的目的来选择中文书。要看一些基本文字, 多写多练多读,可以试着买一些带小故事的书读。多看汉语节目,多读汉语书籍,时间长了你就可以掌握汉语了。现在汉语书里面都有光盘,这样子更方便我们学习,我们可以一边听一边写在书上,要多听几次。

篇(4)

关键词: 俄罗斯留学生 汉语 语病分析 解决对策

一、汉语热在俄罗斯

“目前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数很快要赶上在俄居住的华侨华人。”在2010年3月22日下午举行的“俄罗斯的汉语年”北京―莫斯科新闻连线会上,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校际教研室主任切尔内赫说,虽然这种比喻有些“玩笑”,但这正说明了俄罗斯人对汉语日益增长的兴趣。俄罗斯驻华使馆临时参赞陶米恒说,20年前,俄罗斯的高中、高等院校中仅有20所有汉语教学,而目前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中文专业获得官方认可,还有更多的学校开始自发教授汉语,不少学生在选择两门必修的外语之外,还自费学习汉语。

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俄罗斯赴华留学人数也跻身各国留学生前十。

近年来,掌握汉语逐渐成为俄罗斯年轻人求职过程中的加分项目之一,俄罗斯的很多高校适时开设了中文课程,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中文的高级人才。

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校长弗拉基米尔・库里洛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说,现在俄中两国各领域交流发展迅猛,精通汉语的各专业领域高级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在俄罗斯不仅汉语系的学生学习汉语,国际关系、法律、经济等其他各院系的学生也都在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东方学系主任弗拉基米尔・库尔久莫夫说,俄罗斯很多高等院校对于这个需求反应很快,已经开始培训汉语翻译和教师,因为很多地方都愿意花大价钱聘请出色的专业汉语人才。

目前,俄罗斯已有近百所国立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其中以中文为第一外语的大学就有40多所,学习中文的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已经过万。随着需求的扩大,俄罗斯出现了汉语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于是俄罗斯各地开始竞相申请开办孔子学院。自2005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开办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目前俄罗斯已有1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和1个广播孔子课堂,遍布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远东等地区。

二、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常见错误分析

1.词语偏误的表现

(1)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在意义上互有交叉。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对汉语的了解,一旦接触到一个陌生的词汇时,就会想到用自己母语中的某个词来替换前者,并很容易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

(2)目的语与母语中对应词的搭配习惯不同。

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常常会把母语中某个词的搭配习惯套用到与其对应的目的语的词语上。比如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学了“开”这个动词,知道了“开”可以与“门”、“窗”、“电视”、“收音机”等词搭配,于是想当然地写出“开嘴”、“开书”之类的错误搭配。汉语应该说“张(开)嘴”、“打(开)书”,一些学生生搬硬套,将其套用在“开”上,就不符合汉语的搭配习惯,发生了偏误。

(3)目的语与母语中发音方法不同。

汉语有四个声调(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声;阳平,也就是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而对留学生来说,掌握声调的发音却非常困难。尤其是三声变调,留学生们读起来普遍感觉很别扭,在与他人交流时容易产生误会。儿化音问题在留学生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发儿化音留学生来说并是不太难的事,但相对他们的母语来说,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发音规律,运用时常将它忽略或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主要问题在于分不清哪些词该发儿化音,哪些不该发;哪些儿化音属于普通话,哪些儿化是地方方言。在轻声这一问题上,学生感到困难。对留学生来说轻声的问题与儿话音的问题差不多,它也是新的语言规律,在交流时没有养成使用的习惯。经常出错之处主要也是分不清哪些词该读轻声,哪些不该读轻声。

对留学生的翘舌音的问题应格外关注。通过跟不同的人交流,我们发现造成翘舌音发音不准确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有些人发不出翘舌音。第二,有些人会发翘舌音,一使用不当。平舌和翘舌经常发生混淆。

(4)目的语和母语中的词语,意义对应,但感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有所区别。

汉语中很多词语褒贬色彩鲜明,而俄语中具有明显褒贬色彩的词较少,因此两种语言中意义上对应的词,感彩往往不能对应起来,比如“爱”这个词,在汉语具有强烈的感彩,但是它在俄语中的对应词“нравиться”有时并不具有那么强烈的感彩,而更多时候只表示“喜欢”的意思,比如“Мненравится рыба”所要表达的意思仅仅是“我喜欢鱼”。如果初学汉语的学生根据两者之间简单的对应关系将其翻译成“我爱鱼”,那么就错了。

上述这些偏误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综合、交叉的,常常是几种偏误混杂在一起发生的,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偏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办法,比如消除学生对等词的概念;在给对应词时对词义作一定的限制,避免出现一对多、多对一的情况;在教学生学习汉语时注意阶段性,根据每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来教学生,而不是一股脑儿地给出某个词语的全部意义和用法,等等。

2.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

(1)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比如俄罗斯学生受其母语的影响,在运用汉语时常常出现“这个/那个+量词+名词”的错误用法(如“这个书很有意思”)。

(2)文化因素负迁移。

有研究发现其实一些偏误并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比如:英美学生常常不会发汉语中的第四声,因为在英语中,发第四声通常带有生气的意味,而在中国这只是四声中的一个声调,不带任何特殊的含义。这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学习者有一种心理上障碍,造成偏误。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或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目的常常会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偏误;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这两类偏误实际上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简化的策略则是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带状语、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

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回避和语言转换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回避是指第二语言学习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感到没有把握时而尽量避免使用的学习方法。回避可能是保持沉默不愿开口,但更多的则是采取代替的办法,用熟悉的词语代替陌生的词语,以简单的句式代替复杂的句式。比如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奶奶”这个词,那他在表达时常常会选择用“爸爸的妈妈”来代替,从而达到他的交际目的,而错误的替换也成了学生们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习环境的影响(课堂训练的影响)。

另外,外部因素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指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等。比如一些老师在课堂训练中教学生运用“把”字句却忽略了教学生“把”字句的转换,学生要转换“把”字句时就会出现“我看见她把教室进去了”、“大家把那些话听见了”之类的错误;另外,一些老师在课堂训练过程中的一些习惯也会影响学生,比如一个老师在课堂训练举例时习惯用“她”,久而久之他的学生也会跟着习惯用“她”而不会用“他”。

三、解决对策

由于在华留学生具有与在本土学生无法比拟的条件和优势,我们根据留学生不同的学习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1.在校学习

在学校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因在老师的指导下,留学生可以更快地学好汉语,也可以说出标准的普通话。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多记笔记,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除此之外,“不怕”的精神也很重要。这里所说的“不怕”指的是:不怕发错音、不怕造错句、不怕写错字。勤开口,勤动手,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汉语。在学校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老师有必要了解俄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别。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2.非在校学习

非在校学习主要是指自学或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我们认为这是在华留学生的学习优势。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汉语至关重要。留学生应主动与身边的华人交朋友,多听、多看新闻,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将学校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汉语的精妙之处。所谓“功夫在室外”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建议留学生要学好汉语应该先掌握好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基本知识。学生们可以常听播音员讲话,加深对声调的印象;不要怕自己讲错,多与身边的朋友进行日常口语对话,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先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发音特点,再反复练习;归纳总结儿化音和轻声的词语,重点记忆;掌握好上声的抑扬顿挫,汉语双音节的前短后长、前轻后重等韵律知识。

总之,对于留学生来说,学汉语困难重重主要源于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要先放弃自己母语的语言规律,在头脑中重新建立新的汉语语言规律,才能克服困难,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3]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一位中文老师说,她有一次在中餐馆用餐,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很会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有人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你看他们不再只会叫甜酸肉、春卷,还会吃鳝糊韭黄。”她一直盯着人家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见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桌前来,用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你有没有弄错啊,你们一直老外老外的,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大家笑成一团。

又有人说也遇过类似的尴尬情况。她有一天陪国内来的阿姨逛街,老太太好奇,看到什么都要评说,正说着美国胖子真多的话题,就有一个又高又壮的老美闯入眼帘。阿姨说:“这老美简直胖得没边了。”话刚讲完,那老美扭头回敬了一句中国话,差点没把几位中国人震晕过去:“人丑怪父母,没钱怪政府。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字正腔圆还会引用顺口溜,可见中文造诣之高。有一老美,早在十年前就要孩子上中文学校,因为他在中国人的电脑公司上班,租中国人的房子,孩子的同学都是中国人,他说在未来的世界要赢,能不学中文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这一点看来,基本上中文热背后是极强的功利心,外国人学中文的基本动力是抢搭中国经济快车,开拓中国市场。所以有人比喻老美学中文像是男女谈恋爱时看上嫁妆,不是看上女儿,也没有什么好高兴的。其实我倒觉得无所谓,他们肯学,就是文化交流,我们当初学英文的动机,何尝不是如此?

据北京一位朋友的看法,回国学汉语的华裔,是抱着回娘家和寻根的心态;来学汉语的老外呢,是抱着炒股的心态,把中国话看成潜力股, 希望其保持“长线上扬”的趋势。

篇(6)

根情态与认识情态历时习得过程探析——基于英语母者汉语情态习得个案考察

《外国人汉语新词语学习词典》配例研究

留学生话语中的交际策略和偏误类型及成因论析

国内外二语写作研究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

《中文天天读》易读性研究

汉语疑问代词的不定代词用法

论跨文化交际文化规则使用的适度性问题

跨文化族群的认同比较研究与汉语传播策略

论东南亚华语中的“以策+X”格式

多元方言下的渗透与包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方言词语

初级阶段印尼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汉语教学现状关于HSK考生听力理解应试策略的实证研究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独体字及其构字状况分析

汉语亲属称谓词泛化现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

“固然”的多角度分析及教学探讨

沙特阿拉伯学生习得汉语辅音偏误探析

“特色”的语义韵考察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前/后X”作时间指示的语用研究

“V个VP”结构与主观异态量表达

“NP+们”的书面正式语体功能成因分析

国际商务专业中英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二语习得的文化语义生成论析

西、美殖民菲律宾时期的语言政策对比研究及其启示

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

对德汉语教学的文化思考

拉脱维亚汉语教学的近况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美国密歇根州高中网络汉语课程的拼音教学模式

汉语教材创新的探索——谈谈《精英汉语基础篇》

语言系统观与综合式互动词汇习得系统的构建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与研究

留学生习得“被”字句的缺失类偏误分析

论课堂语境对课堂交际的影响

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的正负迁移

“的确/确实”的主观化与语法化——兼议“的确”与“确实”的差异

云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将联合举办首届区域化汉语国际教育论坛

“人称代词+来2+V(P)”构式语义分析——以“我来2V(P)”为例“玩转”新解

泰国学生汉语谈话语体能力习得调查

泰国汉语本土教师培训实证研究——以曼谷市教育局汉语教师培训为例

论中文、法文中“谁”(qui)的三种功能:疑问、泛指、整合

对外汉语教学中翻译小说的运用与审美互动

韩国加图立大学的中文研究与教学

汉英语意合形合对比研究的反思

华文教育特色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多元策略

论汉语本科专业高级口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从口语教学实际谈起

云南对外汉语教学的地域特色

利用多媒体促进语言输出

Tutorial汉语远程教学模式中的教学

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班分班测试初探

汉语口语测试研究

HSK听力强化训练

方位词“里”“外”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比较——日本学生汉语“被”字句偏误兼析

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水平调查

对外汉语教学中言语行为的语用条件研究

词尾“了”的语用特征探析

篇(7)

千里上学路

摄影师林国彰用一组照片记录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学生远赴大营盘上学的情形。这段行程长达500公里,需要乘船横渡雅砻江,再换4趟车,历时12个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凉山的麻风病康复村,教育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5期

张研农: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生态

“你们是在宽松、多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是你们的生存方式。你们可能不太看报,看报恐怕也不看《人民日报》。”此言一出,全场笑声四起。这是201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复旦大学演讲中的开场白。他的演讲题目是“《人民日报》的历史担当与创新追求”。在他看来,大学生如果是因为“习惯性的不屑”而不看,那就是“人云亦云的跟风心态”了,“大学生不能不知道《人民日报》到底是一张怎样的报纸,办《人民日报》的又是怎样的一群人”。

《看世界》2012年第9期

教外国人学汉语

如果说20世纪掌握英语很有必要,那么,21世纪精通汉语则成为颇具竞争力的优势。自利玛窦1583年来华之后,欧洲大陆曾掀起一波“汉语热”,至17世纪形成。今天,汉语随着中国崛起再次走向世界。在“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背后,离不开大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努力。

《中国周刊》2012年第3期

“四环游戏小组”的春天

2012年春天,对“四环游戏小组”来说,可谓好事成双:北京电视台公益类一等奖的10万元奖金已全部到账,与北京市教委合作的“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项目”也正式立项通过。该小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创办,为西城区四环综合市场的流动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14期

程乃珊:男子中学与男孩危机

在男子中学、男子教育已断层有半个多世纪之际,科学地、客观地、认真地研究这个课题十分必要。还有诸多棘手的具体问题,比如师资来源(不是仅有高学历就可以)。再则,男子中学肯定要有更多的课外考察、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种种,这肯定要挤掉补课、复习的时间。校方与家长对此是否有担当能力?男子中学应该都是寄宿学校,不成方圆何谈规矩?还可以让同学之间从小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去掉那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等男子汉所不容许的陋习。

《决策》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