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9 23:47: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化学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化学教学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笔者在研究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

化学;初中;现状;对策

0引言

为响应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各个地区的初中都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水平都在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基本抛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开始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高。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自然学科,虽说基础和起点相同,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的不同,学生对于化学这门新鲜学科的接受水平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地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便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思想陈旧落伍:

由于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时间较短且力度不足,因此教学改革仍停留在改革教学方式等表层工作上,很多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彻底的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仍有残留,这使得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新课改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本位的思想无法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的初中化学教师甚至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独立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强。由于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限制,旧课堂的教学理论仍然无法废除,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实行。

1.2教师对教材内容掌握不到位: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新版化学教材的内容与原有化学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使得很多教师在刚接触新课改教材时,没有办法及时的理解与掌握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化学课课时较少,时间紧张,使得很多新课改的要求在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很难实现。

1.3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初中的化学教师对学生的进行评价的主要参考因素还是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出评价。教师可以拓宽思路,将学习态度、实验能力、探究能力、课堂参与度等要素列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虽然有的学校与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但并没有落实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而且,有的学校不仅是学生评价制度单一,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不高,这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制约与阻碍。

2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中的策略

2.1改变教学主体,提高教师素质:

现阶段在大部分初中化学课堂上仍然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意识的培养产生了很大不利影响。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本位”的思想亟待改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化学的奇妙之处,从而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的乐趣,是使学生从被迫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接受知识、渴望接受知识的关键。与此同时,有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较低,只是储备量不足,无法很好的把握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教材内容,这也严重的制约了化学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对教师进行不定时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进行化学教学。

2.2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为了能在最大的限度上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设立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之后,完成教师设定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自己预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经过思想碰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程度上就会更加深刻,这时教师安排展示任务,让学生派代表把讨论成果展示、分享给全班同学。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拓展,课后做习题巩固。这样既可以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实现由被迫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的同时,给教师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

2.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机制的参考因素比较单一,不管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依据都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要求。想要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就必须要重新制定一种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模式。笔者认为,新的教学评价模式必须要多元化。也就是说不能把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水平的唯一依据。在这个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前需要对学生近期表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在班级设立评价部,让学生自主制定评价制度和评分机制,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自我管理,每周进行总结、表彰和批评。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呢?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眼界。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根据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解题能力

篇(3)

【关键词】兴趣 激发 总结 反思

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必须有爱心

有了对教育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教师才会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趣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拔和引导,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这是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通过这些工作,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章节讲完后我会主动将章节考点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归纳,便于复习和归类,便于与学生一起回顾,便于搞“务实”演练。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便于掌握。

篇(4)

一、教师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反思

1.理念层面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强调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构成的一种动态高效运转系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以上新课程的观念,立求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钻研课标,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反思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实验性等等。

2.教学目标、行为的反思

我在教学的大量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的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解题的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好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反思三维目标,可提高思维的自我评价水平,化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谋略及应变能力,这种锻炼是别人无法传授,是教师在独立的反思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

3.教学活动的反思

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的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

4.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观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完善者和再创造者。

5.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刻意追求所谓“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个个精雕细琢,面面俱到,教学手段中“电媒”“声媒”“光媒”掌声雷鸣,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得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地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6.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7.教学前反思

新课程实施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学,以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对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每节、每章、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进行仔细阅读并深刻体会,反复对比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精神实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基础知识、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学习爱好兴趣、习惯、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实验条件、图书资料、文化氛围、班级环境、大胆地对教材删减、取舍、替换,增加拓展和整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质量。

8.教学中反思

课程改革,反对“死气沉沉”的教学,倡导教学求“活”,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反思,可以让我们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9.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及情感交流的升华,将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

4.写学生的创新

将学生“创新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对学生的赞赏和激励记录下来。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规律,教法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将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5)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 ,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6)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 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 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 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 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 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 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 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79-01

对于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他们学习时间最短的学科,在初中仅仅学了一年,很多学生都还没有来得及总结学习化学的方法,所以化学对他们来说是既新鲜又陌生的学科。如何在复习初中化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高中化学教学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对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究,现将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为了了解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如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用一份精心准备的初中化学综合试卷,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统一测试,然后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实实在在地摸清学生的底细。然后根据总结的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初中化学复习,时间是三个星期。待学生的基础知识补得差不多了,又精心准备第二次测验,内容和难度和第一次差不多,测试的时间一样,结果所教的三个班的平均分比第一次高出11分。这时可以开始上新课了。

对于刚刚从初中上到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高中化学的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是他们学习高中化学遇到的一道坎。如果这一章教学教师把握得好,学生将会拿到学习化学的一把金钥匙,会从此迷上化学;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讲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

高一第一章的内容有三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前面两部分内容很复杂,要想上好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的一个十字路口。教师上得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上得不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将遭到学生的怀疑,并且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这一节课的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步,将初中化学中出现的78个化学方程式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顺序把反应物印出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方程式,在上课时把答案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复习了初中的内容,又为学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做好铺垫,也为离子反应的教学准备了化学方程式,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可以教学生把这些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可谓一举三得。这样做虽然费时,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就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以氧化铜和氢气为例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强调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然后再从化合价的观点分析得出还原剂(H2)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氧化剂(CuO)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从+2价降到0价)被还原。让学生搞清楚这些后,再从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得出“升失氧,降得还”的结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上离子反应这节课,上新课前复习酸碱盐,因为酸碱盐涉及电离的知识。指出酸是指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是指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出电离这个内容。而复习强酸、强碱这个内容能很自然地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酸。强酸的定义就是指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酸,而弱酸则指不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酸。这样就能使学生容易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本节还有一个内容是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即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如果教学时没有补充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针对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教学时应介绍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由于复习到位,这一节课效果明显,学生普遍可以接受,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避免了学生的“硬伤”,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