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20:13: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纺织业发展战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纺织业集群;SWOT分析;规模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0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121-03
[作者简介] 龚世文,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国际商务教研部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山东 烟台 264005)
随着2006年1月第四批纺织特色城、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名单的出炉,全国已有45个市、59个镇成为纺织产业试点地区。这些纺织产业集群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沿海各省市形成了极有活力的纺织集群经济带,其中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 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货值都聚集在这里。中国目前已具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分布如下:
从中国目前的纺织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以江浙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纺织业集群都显示出极大的竞争优势,而山东省内日益兴起的纺织业集群正在成为环渤海三角洲地区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一、山东省主要纺织业集群式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的拉动下,山东省棉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棉纺织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20个企业中山东省企业占1/3强。2005年山东省棉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1400亿元,占全国棉纺织的21%左右;利润总额为74亿元,占全部利润的46.25%;出货值为6.16亿美元,占总值的27.41%。可见,山东省棉纺织业的经济发展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说明其产品档次较高,销售良好,使企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得益于企业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积极的调整产品结构,得益于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全省纺织行业还安排了450万左右的人在纺织行业就业,其中约350万为农民工,为全行业的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山东省近6年纱和布产量、占全国比重以及年增长率(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山东省纺织业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从2002年第一个纺织业集群成立开始,纱和布这两种纺织业产品的基础原料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2004年开始增长十分迅速。山东省纺织行业以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品等最终产品为龙头,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使得纺织区域经济发展很快;目前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的名城镇有即墨中国针织城、昌邑中国印染名城、诸城中国男装名城、海阳中国毛衫名城、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胶南王台镇中国纺机名镇、邹平中国棉纺织名城和周村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可见山东省纺织行业的产业集群已形成,纺纱(毛纺)――织布(针织)――印染――服装(家纺)完整的产业链方式,这是其他省份所不具有的。
(一)中国工艺家纺名城――文登市
与全国其他家纺产业集聚区相比,文登市工艺家纺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起步较早,规模较大。文登的工艺家纺业起源于1955年,到目前,全市已拥有182家工艺家纺企业,工艺家纺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第二,技术力量较雄厚。目前全市家纺行业共有各类技术人员520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720多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第三,生产设备比较先进。目前全市家纺行业拥有主要生产设备5.2万台(套),其中 40%达到或超过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60%达到或超过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第四,家纺产业链初步形成。已形成抽纱、服装、羊毛衫、玩具、织造等五大门类,以中档产品为主,高档和低档产品为辅,并逐步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第五,产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巨大。近年来,文登家纺工业充分发挥科研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中国毛衫名城――海阳市
海阳市的服装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4年1月海阳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毛衫名城”称号。海阳市对民营经济实行特殊的激励政策,催动服装业快速成长,形成了大发展的态势,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大。全市服装加工企业500余家,固定资产17亿元,年产量近2亿件,年消耗纱线4万余吨。二是外向度高。全市95%以上的服装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有80多家服装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三是社会贡献大。2004年服装业实现利税3亿多元,占全市的23%;服装业向社会提供近8万个就业岗位,除满足本市就业外,还吸纳外来务工人员1万多人。
(三)中国印染名城――昌邑市
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数据计算,昌邑市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产品内销市场覆盖率达到6 .5%,出口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4.5%。印花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式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初显规模经济效应。由于市场的扩张,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群内各企业在生产上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2.生产工艺历史悠久。山东省几个主要的纺织业集群都有至少2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很多产品加工工艺处于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生产工艺成为山东省纺织业集群的一个显著优势。
3.发展空间广阔。省内很多集群已经形成工业园区,各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为一些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是整个纺织行业的共同特点,而在山东省这个特点渐渐转化成纺织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由于人口比较密集,加上整个省内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浙江和广东同类企业要低,整个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具有很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二)劣势(weaknesses)
1.群内企业关联度低。山东省纺织业集群由于长期只进行加工贸易,企业间缺乏产业关联,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大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各自为政,甚至是恶性竞争现象。
2.融资渠道不广阔。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大部分是自发形成的,外部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同时由于产业层次低以及社会信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群内诸多中小企业向银行直接融资难度较大。而在广东省很多纺织业集群最初都是由港澳台商人投资形成,拥有很大的资金优势。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群内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合作不够,多数企业不拥有适应市场的设计能力,仅仅成为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产品技术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全省纺织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全省产业结构升级。
4.行业协会不健全。虽然山东省部分纺织业集群早在10年以前就形成了行业协会,但是行业协会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没有起到加强行业自律、价格自律、制定行业标准、举办商贸活动的作用。
5.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自有品牌少,特别是没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自身价值体现不足,知名度低,也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6.国际化程度不高。随着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纺织业要真正显示竞争优势就应该积极“走出去”,而山东省目前形成的纺织业集群虽然都有一定的出口贸易,但是整体国际化程度不高。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国际产业转移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在发达国家逐渐萎缩,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过程为我国纺织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集群式发展既能减少单个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又能增强我国纺织业整体竞争实力,加速纺织业产业结构升级。
2.国家政策支持。我国自2002年12月确立了第一批纺织业集群试点名单以后,纺织工业协会就一直本着跟踪、调查、指导、服务的精神开展工作,旨在提高试点集群地区的产业水平。事实证明,纺织工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在促进纺织业集群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多集群都得到了政府政策的优惠和支持。
3.国外资金流入。加入WTO以后,我国投资领域对外的开放,外资进入我国纺织行业,可以加快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进步与改造,为我国纺织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拓宽了纺织业的融资渠道。
4.“后配额时代”的到来。纺织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而我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和较完整的制造加工产业链,配额取消以后我国纺织业更能在国际市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四)威胁(threats)
1.国内纺织业集群的竞争。根据波特“五要素模型”组织面临的威胁之一就是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而对于山东省纺织业集群而言,现有竞争对手主要就是国内已经形成的其他纺织业集群,尤其是浙江和广东一些相对成熟的纺织业集群的竞争。
2.国外纺织业集群的竞争。在“五要素模型”中涉及到的另一威胁就是潜在进入者所带来的威胁。在这里就是国外成功纺织业集群可能会将产品销售到中国,甚至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这无疑会给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带来巨大挑战。
3.世界平均行业利润下降。随着各国的开放,国际纺织品市场必然出现供大于求的总趋势,整个世界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必然下降,而我国的纺织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三、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式发展TOWS矩阵以及战略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山东纺织业集群式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而如何有效利用内外因素,促进集群发展则成了集群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出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SO战略
SO战略就是指充分发挥内部优势,抓紧外部机会,尽可能提升集群的竞争优势。目前,山东纺织业集群就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S3O2)。良好的政策、健全的机制能促进产业集聚,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因此要按照规模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的原则,建立更多的工业园区,并制定相关的土地、招商、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二)WO战略
WO战略就是指利用外部机会来克服内部的劣势,从而挖掘集群新的竞争优势。具体有以下战略:
1.引进外资(W2O3)。利用群外和国外资金来弥补集群融资渠道狭窄的劣势,壮大集群效应。
2.引进先进技术(W3O1)。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走国际化道路(W6O4)。“后配额时代”的到来给山东省纺织品出口创造了巨大的机会,而目前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大多没有实施国际化战略,没有发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ST战略
ST战略就是指利用内部优势来回避外部威胁。山东省纺织业集群应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来面对国际平均行业利润下降所可能带来的威胁,进一步壮大集群规模,使群内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内部范围经济效应。
(四)WT战略
WT战略就是指尽可能减少内部劣势,并且回避外部威胁。对于山东省纺织业集群而言,具体可以有以下战略:
1.完善群内中介机构,健全行业协会。无论是浙江还是国外一些成功的纺织业集群,内部都建立起完善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制,这是山东省纺织业集群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实施品牌战略。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一提到家电,人们就想到顺德;一提到五金,人们就想到永康;一提到打火机,人们就想到温州;一提到领带,人们就想到嵊州;一提到袜子,人们就想到诸暨大唐;一提到纺织,人们就会想到浙江绍兴。因此,山东省纺织业集群也要加大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使产品真正成为“质、价、牌”都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刘金钵,任荣明.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J].纺织学报,2004,(10).
[2] 达捷,董春.我国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现实分析[J].特区经济,2005,(11).
[3]郭先登.山东纺织业应对无配额时代经济发展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3).
[4]裘明军,方玉琴.有关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2006,(1 ).
他指出1904年国际纺联成立以来,纺织工业中心发生了3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这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今天以中国、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进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责任生产阶段;以美国、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推出的再工业化战略,拓展纺织品应用领域,积极推动纺织制造智能化和服务化;东南亚、非洲国家,正在利用其要素和资源优势,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的重要发展力量。
如何带领国际纺联促进全球纺织工业的发展,王天凯提出两点倡议:
第一,以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战略是全球范围的共识。中国政府早就明确提出,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美国出台《创新战略》;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日本2009年就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韩国制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5年构想》。这些都表明,各国都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中心位置。
[关键词] 纺织品 人民币升值 南通 纺织服装
回顾2007年南通纺织品的出口状况,其成果固然令人欣喜而振奋。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南通地区出口纺织品6015批、1.04万米,货值1.3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0%、28.6%和26.0%。但随着人民币当前和今后的不断升值,必将使南通纺织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到2008年初南通纺织产品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南通纺织行业人士开始关注由此带来的影响。
一、南通纺织业现状
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由来已久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今南通更是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工业的销售占全国纺织工业销售的3.5%左右,纺织业已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南通有出口企业650多家,共10大类100多个具体纺织品种类出口,产品已走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当中纺织服装出口量最大。2002年,纺织服装出口达11.6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6%;2003年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出口创汇14.44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3.96%;其中服装出口就达到9.9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9%;2004年纺织品出口创汇18.9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3.6%;2005年纺织品出品22.32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3%。2006年纺织品出口24.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8%。可见南通的纺织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的成败对南通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在南通纺织业繁荣发展的水面之下,也存在着严峻的总问题。近来物价指数的上涨导致纺织原料价格上涨、纺织工价提升、纺织设备维护成本上扬、运输等成本也不断上涨;特别是近来国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使得纺织业的总体利润下滑。在南通,纺织业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南通的纺织出口中小企业众多,它们的利润水平基本上是出口商品中最低的。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首先是加工贸易为主,自主生产出口为辅。加工贸易只能收取工缴费,而没有附加经济价值,难以提高企业产能和技术,更不能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这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年出口额多在200万美元以下,有时为了争夺订单许多企业相互压价,使得本来就狭小的利润空间更加窄。
其次是市场开拓能力薄弱,出口方式简单低级。受观念、资金、地域、技术管理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南通纺织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国内或国外的外贸中间商接单,而缺乏主动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和胆识,很多企业一旦失去中间商就陷入经营困境。
最后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纺织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就是与国内的苏南和浙江及山东相比也相距较大。以棉纺织业为例,发达国家清梳联合机占有率达50%以上,江苏为30%,而南通不足20%;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占有率为90%以上,江苏为33%,而南通仅为20%。装备水平造成产能和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越性。自主创新能力低,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除了南通的萝莱家纺,基本上还没有一个有特色的品牌,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慢,把握市场机会能力慢反应不快,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人民币升值对南通纺织业的影响
人民币的升值给国内出口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型产品受到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而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的出口,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其受到的影响是很多的。南通作为全国的纺织基地之一,而其纺织品的出口也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也占一席之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南通的纺织业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具体表现为:
1.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提高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降低了出口纺织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优势,南通的纺织出口企业正在经受着这样的冲击;同时纺织业出口还会受到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也就是所谓的汇兑损失。举个例子,如果原来100元出口的商品,当汇率上升5%后,其在国外的价格就相应上升5%,这对纺织业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有较明显的影响,因为价格相对提高了;但如果保持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那么出口利润就得相应减少。据有关部门测算,当人民币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减少2%,2006年南通的纺织品出口额约为24.58亿美元,如果按照利润率为5%来算,当人民币升值1%,那么南通纺织业出口利润损失就会越过亿元了。而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一直保持,其稳定期也难以估算和预期。可见人民币升值给南通纺织业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纺织业作为南通的主打出口行业,这对南通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压力。
2.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业外贸资转移
南通作为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市场,其吸引外资的力度很大,在南通经济中也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外资中,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纺织项目的投资上,这些纺织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而这当中,尤以纺织工业吸引的外资的规模和金额最大。仅日本就有150多家纺织企业在南通兴业,如著名的东丽、帝人等日本公司在南通投资都是过百亿人民币。这些外资纺织企业都是用美元标价原料而用人民币支付当地职工工资和当地费用的,工资及费用占成本的比例很大(纺织业都是劳动密集型)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南通的外资企业生产成本必然加重;另外,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必将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与外商当时投资利用中国低价劳动力形成的出口低价商品的初衷相背,进而增加出口压力。这些都将使得外资纺织企业面临利润减少,而可能转移投资到成本更低的如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来规避风险。可见,人民币的升值必将降低外资纺织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如是人民币值进一步上升,很难预计会有多少外贸会发生转移。
3.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国内纺织企业竞争
在外销产品国外市场压力不断加大时,不少出口型企业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来求得生存和发展。2005年开始,南通很多纺织企业迫于人民币升值的形势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这必将使国内的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到2007年南通有70%的纺织生产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和产品销售,而这此企业大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而国内市场的纺织品早已处于饱和状态,如果原来重点出口纺织品的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纺织品市场,这必然会造成国内企业间的纺织产品恶性竞争,而价格战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而价格的竞争必将榨尽参与企业的利润。由此可见,对于南通的纺织业来说,今后的国内纺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种现象和趋势还会进一步恶化。
4.影响行业就业情况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南通的纺织企业吸收了南通及周边的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南通的就业减少了很多压力。而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会使纺织业出口成本越来越高,出口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必然使部分利润小、经营管理不当的中小企业面临经营的困境,不得不大量裁减用工,从而使部分工人下岗别求职位。另一方面,纺织业要能应付人民币升值就不得不进行管理革新、技术改造,而新技术和新管理经验的改造与推广,必然能带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以降低成本应付人民币升值。但是这又会使得纺织业对纺织职工的需求减少,从而对就业的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据南通政府部门统计,南通有近三成的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和管理的革新,引进新的效率更快,更节省成本的先进的纺织机台。而这正让一些企业在计划载减员工。
三、南通纺织业应对的措施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存在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南通纺织业的企业不能轻易退缩,要迎难而上。多方共同出力,共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求将来更好地发展。
1.积极规避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的最直接影响也就是在收汇时由于币值增加而导致的收汇损失。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这种状态,以使影响和损失低到最低。首先,要保证及时结汇,减少结汇时间夸度,这就要求我们订立外贸合同时,注重结算方式的合理应用,尽量多选择即期付汇方式,以减少结汇的时间跨度;其次,注重与外商进行价格谈判,把今后人民币升值后提升的成本通过协商提高产品价格消化之或争取与外商共同分担或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担;再次,建立外汇收汇台账,及时催收货款,减少汇率损失,因为收汇时间越长,其导致的外汇结算损失将会更大;接下来,要注意能过合理贸易操作来分解风险,如采取低风险的贸易方式、灵活多变的结算方式、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来分散外贸风险;最后,对于新合同必须考虑汇率变动因素,通过增设附加条款来回避和降低汇率风险以及引进或培养国际金融及外贸专业人才。
2.积极实施出口扩张战略
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离不开向国外扩张市,因为国内纺织品市场趋于饱和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南通纺织品出口量很大,但市场相对很集中,而日本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不利于纺织品出口风险的防范,特别有专家指出当前日本和美国出现经济衰退。而作为劳动密集型和低成本导向型的纺织品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市场对南通纺织业来说还大都是未开发的或开发初期的市场。资料显示,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对南通的中低档产品有很高的需求量,相信只要合理开发,南通纺织业一定能占领这些海外市场。为此,南通纺织业企业除了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创设产品品牌开拓和维护日本、欧美市场外,还应大力拓展其他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在努力保持传统的日美市场的基本上,要力争开发新市,以此来取出口多元化发展,分散风险。
3.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南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出口的产品大都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经别人做贴牌、定牌生产。而这类产品除了正常利润外没有经济附加值,而大量的利润被客户所得,这样使得相应的生产企业不仅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而且由于在利润空上很少有回转的余地,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将处于很艰难的境地。而当前,欧美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正风头正劲,所以纺织品以低价位和高数量来竞争只会给欧美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提供有力借口。而品牌、高附加值、高科技对是今后纺织服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增加纺织品经济附加值的最有力的方法。品牌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往往是加工生产的无牌产品的几倍到几十倍,可以发展自主品牌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使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研究,国内企业只有当年利润越过2000万元时,才具备创立自主品牌和自我设计能力的资金基础,所以南通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应加强自主研究开发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在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创立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转变。此外,中小纺织企业可以考虑走创特色之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政府应给予纺织业适当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是南通纺织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可以给出这样的支持:组织培训纺织企业和纺织品进出口相关人员参加出口关税、汇率知识和实务知识的专题培训班,总结一些企业在规避设限和汇率风险上的成功给验并加以推广;加强自律,通过牵头组织进出口商会、协会等组织,促进纺织行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避免无序竞争,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服务,在当前纺织行业非常时期,政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支持力度上不减,优质服务上加码,多听取纺织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鼓励纺织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发展战略,促进纺织企业实现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的飞速发展,选择确定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重点培养,争取培育出一批南通纺织品牌,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复杂环境中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黄先海:纺织产业升级的特征及启示[M].中国工业经济,1998(7):30~33
[2]刘 强:南通纺织工业的战略抉择[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2000
[3]南通海关数据(2005到2007的部分数据)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现状;全面分析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额的13%,出口量占总生产量的30%,纺织品出口额占生产总值的47%,可见,我国既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进口大国,年纺织品的进口总额不断攀升。随着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品贸易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我们必须要对纺织品贸易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世界纺织业发展特征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些产业又反作用于纺织业,使产业间不断的进行创新与磨合。纺织业的产业中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转移,产业集群特征也不断向以研发和消费为中心转移。纺织业逐渐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向整个产业链模式转变,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了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化,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纺织业的生产与研发过程中,未来的纺织业领导者必将是拥有高新技术、资本实力强、有市场控制力的跨国纺织企业。
二、纺织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产业利益。我国在对纺织业进行多次产业调整之后,建立了品类齐全的纺织品产业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成为“世界纺织巨人”。纺织业在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纺织品需求的供应。
2.劳动力问题。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强大需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对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出口贸易。纺织业一直是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中的大国地位不断彰显。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1.整体现状。(1)多元化出口。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包括:香港、日本、欧盟、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国对外出口纺织品贸易的销售额已经占据总出口额的大部分额,我国纺织业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对原本的11个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2)产品出口结构。纺织品加工产业中,对产品深加工的重视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产品深加工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高档的奢侈品牌出现大量空白,整个出口产品的水平不高。(3)配额限制。我国较之其他出口国,在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极不公平,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我国在国际纺织市场中,也是受别国限制最多的纺织品出口国。
2.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新情况。(1)配额取消促进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由于原有的ATC体制的终止,之前的配额法已不再使用,配额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障碍也将逐渐消失,有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和企业成本的降低,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配额取消后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配额限制的取消虽然有利于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发展,但是,国际市场中的纺织品出口国远远不止有中国一个,其他国家在配额限制消除的同时,也获得了令其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就使得纺织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3)入世协议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有关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我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是,该项条款也表明,在中国加入WTO12年后,也就是到2013年,有关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条款就会废除,所以,面对当今的新形势,我国纺织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大力进军国际市场。
四、提高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1.研究中外纺织品贸易政策。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政策,对外设置多种繁杂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透彻分析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我国在对欧美等国出口时,要在国内对出口量进行协调,使出口量不超过额定范围;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最后,要和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友国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共赢。
2.研究国际市场。我国的纺织品企业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对竞争者的产品深入研究,捕捉市场机遇,抓住机会,努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
3.建立营销联盟。建立营销联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顺利的推入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把我国的产品以庞大的销售网络推入国际市场。
五、结论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我国纺织品贸易一定要增强自主能力,走新型纺织工业道路,扩大与国际纺织市场中大企业的合作,利用我国自身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迈进,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的纺织强国。
参考文献:
[1]张莹.浅析我国纺织业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D].吉林大学,2012.
[2]肖海霞.浅析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2-45.
[3]陈世清,张全中,吴翔胜,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03):50-52+64.
第一跳: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
――体制创新,激发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力。2004年湖北纺织业完成出贷值57.16亿元,同比增长6.75%,全行业出口创汇8亿美元,其中不乏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值一直徘徊70亿元左右的武汉纺织业2003年首次突破90亿元,出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刷新历史记录,改变了武汉民营服装全部内销的局面。武汉爱帝集团公司通过与全球企业五百强的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合作,进入全球销售网,出口2000万美元,成为武汉市出口大户。这表明,通过国企改革、引进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湖北民营纺织品服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适应纺织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后配额时代的国际竞争,激发活力,都可以分享自己应得的“蛋糕”。
――观念更新,改变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依赖。长期以来,湖北纺织服装出口额在全省纺织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仅为10-20%,国内市场销售产值占全行业销售产值的80%-90%以上。2003年在全省纺织业增长的14个百分点中,国内市场的依赖率达到11个百分点。后配额时代,如果不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实现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延伸和国际生产链的锻造,突破“汉派”等囿于地域和传统而非国际化的纺织服装产业理念,湖北民营企业不仅在国际市场没有立足之地,也不可能守住自己脚下的市场。从长期发展战略出发,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才是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赢得产品市场和产业空间的根本出路。
――技术创新,提高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能力。湖北纺织品出口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严重地制约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原有的针织、色织、棉织等深加工产品基本上停止生产,印染行业全面萎缩,原有印染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面辅料主要靠江浙粤等地供应,大量资金外流。后配额时代提高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能力,必须大力引进国际纺织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尽快形成扩大出口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民营企业要做好招商引资的文章,选择好项目,不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可通过并购、合资、合作、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其合作,使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当然,在招商引资中要坚持效益为上的原则,既要防止引进耗资源、污染重、低效应的项目,又要避免重复投资。
第二跳: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提高自营出口能力
――发挥优势,逐步从出口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发展。纺织业劳动密集型特点决定了湖北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具有比较优势。但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控制销售渠道,生产附加值大量流失,从长远考虑,有条件的湖北民营企业应转向发展一般贸易业务。开展一般贸易业务,打开国际营销渠道,可以充分利用人世及其国内外优惠贸易政策(出口产品退税、最惠国待遇、普遍优惠制待遇等),提高湖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促进湖北民营涉外经营人才或企业家快速成长。
――创立名牌,打造纺织服装产品国际竞争力。缺乏自主名牌是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业对外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2004年湖北民营企业仅有爱帝牌针织内衣首次入选中国名牌,但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湖北省没有一个品牌进入,更谈不上国际性品牌。后配额时代是以品牌划分市场的时代,创立品牌是提高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业信誉、创新能力和服务特色的重要任务。
――适应国际标准,提高对外竞争的技术起点。国际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商业标准、技术标准、生态认证体系和社会责任等标准是纺织品服装企业国际化经营绕不过的坎。如OEKE-TEX100标签、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欧盟生态标签(ECO-LABLE)等。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被动地适应国际标准到主动地提高技术竞争能力。要做到既能根据WTO的各项协定,在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疫制度方面实施非歧视原则,又能在出口贸易中分辨和抵制违反协定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同时,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谨防低价竞争,运用WTO武器,提高反限制反歧视能力。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之后,出口企业均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避免相互恶性竞争出现量增价跌的后果或遭致进口国“反倾销”的报复,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根据产品的质量、个性和差异化以及市场渗透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运用各种竞争手段,防止低价竞争,“自相残杀”。针对国外各种歧视性贸易壁垒,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业可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维权意识和反限制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反限制的对策:(1)配备熟悉WTO规则、国际贸易法律和生产、销售和财务的人员,建立企业快速反应机制;(2)加强与国家有关职能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的密切联系,及时获得信息和外部支持;(3)提高有关案件发生后及时、应诉和胜诉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跳:从出口贸易转向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
――战略转移,选择“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道路。贸易与投资密不可分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使湖北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又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培育民营企业新的出口增长点,扩大出口市场。我国政府为走出去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政策条件、抓住机遇,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大经贸”战略的实现。
――学习借鉴,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世界纺织业格局的变化给我国境外加工贸易和投资提供了空间。我国沿海纺织服装企业以技术、设备等实物到境外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贸易实际上是企业将管理技术、营销、采购等方面的优势以自己控制的形式转到境外,不仅可以绕过贸易壁垒,而且可以降低目标市场的供货成本、运输成本和关税负担,使加工贸易与国外市场相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投资能力相协调。湖北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借鉴这一经验,以投资推动贸易,以加工促进出口,并根据当地需求、偏好和购买力调整经营策略,树立湖北企业形象,真正实现跨国经营。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22-01
一、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约占20%,是中国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下面主要对中国纺织品的特点和中美及中欧关系进行分析来谈一下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
中国纺织品的特点分析:
从规模上来看,中国的纺织品产业是开放最早的产业,所以他在中国产业发展中成长最好,增长最快,总结下来中国的纺织品主要存在以下特点:劳动力资源丰富。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棉花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4,丝绸占80%,苎麻产量世界第一,羊绒占80%,化纤1/3,羊毛亚麻等也有很高产量;中国人口众多,且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社会、政府形成压力。目前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口1960万,约占全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的18.7%,相关就业人数超过1亿。由此可见中国丰富的原料来源和众多的人口为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
1、配额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
2007年以来,一些类别的失望欧美纺织品配额使用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如输欧连衣裙1月份使用率就接近20%,按此速度,上半年该类别配额就可能全部用完。其他迅猛增长的配额类别还有输美棉制针织衬衫、输美棉制裤子、输美泳衣等。受需求增加的影响,纺织品配额的价格开始越走越高,最近一段时间,输美棉制裤子、泳衣,女式衬衣等类别的配额价格涨幅均在3%以上。据业内人士预计,大部分类别的配额价格将呈上涨趋势。
2、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经济体之一。例如:2004年6月欧盟24家纺织类企业对原产于中国的35类涤纶布反倾销调查,涉及企业1000多家,总金额达5.8亿美元;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中国农产品、轻工、机电、纺织服装、五矿化工和医疗保健六行业出口均受到欧盟TBT限制。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进出口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业虽然在国际上是纺织服装的大国制造和出口大国,但中国的纺织行业的正常发展和出口受到诸多问题阻扰,具体问题如下:
1、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限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他进一步指出,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结束,我国纺织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贸易摩擦高发期。而且一体化以来不仅贸易摩擦不断,各种贸易壁垒也接踵而至。
2、缺少标准、盲目投资
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近年来一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在其规模、数量水平不断扩大和提升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缺少统一的可操作的行业规范标准,很多专业市场开发建设都是由投资商或地产商承担,对行业发展、交易特点了解不足,更有部分市场从创建之初就缺少行业规范指导,导致了专业市场整体开发建设参差不齐。行业管理者、市场经营者,甚至使市场项目开发者,都都对市场的开发管理、服务硬件水平心中无数,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影响专业市场整体水平的投资。
三、中国纺织品贸易问题的应对措施
面对现阶段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形势,面对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政府、社会、企业都应该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使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政府的应对之策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启动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中国政府应当提供有力事实材料,充分表达中国政府的立场通过各种外交途径维护中国纺织品行业的整体利益。
2、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很多企业以为取消了全球纺织品配额以后,各种外贸关税壁垒和配额也相应自行完全取消,因此都在为扩大产量而积极准备。而一旦国外提出不合体的要求以后,企业的反映只是停留在抢时间出货、审终结单等短期行为上。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问题。为此,我们的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和发展战略。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推行“品牌战略”面对2007年底及2008年底中国与欧盟、美国两个纺织品协议到期,如果没有品牌做龙头,仍然靠八亿件T恤衫换一架空客380,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赚取廉价的血汗钱。所以说,加强品牌建设,就不仅仅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创立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略施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确实,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纺织业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国纺织业原有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的优势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我国与纺织行业相关的产业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需要的原料供应充足;国内可以消费的纺织产品数量巨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纺织产品的出口,并且我国纺织行业融入了世界纺织产业的分工。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集群效应可以应对市场风险,民营纺织企业具有灵活性,提高了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遇到了挑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表 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
年份 国际市场占有率
(%) 贸易竞争力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6年 12.45 0.35 3.59
2000年 14.15 0.50 3.49
2004年 19.25 0.59 2.85
2005年 22.56 0.64 2.90
二、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的挑战
1.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
我国长期以来在纺织业具有的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我国劳动力供应数量相对减少,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边际成本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些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集中在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而内地纺织企业相对较少,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这样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2.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
我国的纺织原料供给量大,但是人均纺织原料供给量小。总体上,纺织资源的供给量不足,因此,纺织原料如棉花、化纤等需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进口。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纺织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纺织业原材料面临着成本的压力。
3.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过高,当前各国面临能源危机,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各国进口我国纺织品数量下降。同时,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我国纺织品过于集中欧美市场,市场风险过大。
4.汇率变化影响纺织品竞争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很大,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成本压力,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风险。汇率变化的风险包括结汇周期、结算货币的风险。
5.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档次比较低、品种比较少、工艺落后。我国纺织品产品主要做三来一补贸易,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导致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我国纺织品产业主要是加工贸易,而销售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也难以造就知名品牌。
6.管理与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纺织企业仍然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变的阶段,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不合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我国纺织企业大部分生产设备还很落后,尽管引进先进设备,但是在生产中的使用还存在着障碍,独立研发的生产设备很少,多数是仿制,生产自动化低、能耗高,导致纺织品成本缺乏竞争力。
三、提高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培训员工
纺织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应加强培训员工,提高劳动力素质。只有高素质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样出口才有竞争力。培训员工的职业素质包括员工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国际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接轨,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纺织企业拥有了高素质员工可以实现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2.优化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我国以往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中低档产品、技术附加值小。纺织产品出口要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同时,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结构,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获取管理效益和技术效益。
3.创立纺织品牌
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知名品牌。我国纺织品要保持出口优势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纺织品牌,营造品牌效应,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立品牌可以从产品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品牌。纺织品的品牌建设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与文化内涵。技术附加值提高应加强企业管理、改进产品设计、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纺织品的技术附加值是产品品牌的支撑,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例如原材料可以选用天然彩棉、生产新型化学纤维。纺织品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具有无形价值和竞争力。当前,全球倡导的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促使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我国纺织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生产绿色纺织品。这不但可以冲破贸易壁垒,也可以增加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
4.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的途径有两个。一个创新途径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借鉴其组织管理、销售渠道建设、品牌运营、生产工艺以及科研研发经验。我国企业以联合办厂、收购品牌和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创新途径就是自主研发。我国纺织产品由于国际分工的原因处于产业低端,要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就必须将高科技注入产品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
5.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欧美国家,相对集中的市场导致了出口风险加大。为保证出口安全,以及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应采取多元化策略,创建出口市场的新格局。
6.整合纺织业的外部环境
我国纺织行业应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引进资金与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纺织品附加值,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纺织企业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防范反倾销的贸易风险。国内企业可以在国外建厂或参股,这可以利用国外投资地区的比较优势,减少贸易摩擦,并有利于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
7.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我国纺织业的物流配送系统还不完善,纺织企业与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协作效应,这样导致了产业增值受到限制。为加快纺织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应积极更新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其具体措施包括多渠道采购、流通加工、货运、信息服务、社会化储存、商业配送、多式联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高效、优质增值服务体系,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分析得出:我国纺织业竞争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为提高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内部增强创新能力,在企业外部进行优化市场环境,积极利用有利因素,为纺织产品的出口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曾 莹: 盘点:2010年中国纺织业竞争力.中国纤检,2010(1)
[2] 余文娟 李晓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3] 陈 钢: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
[4] 胡玉洁: 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当代经济.2008
[5] 唐长亮:加强纺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