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英语专业见习报告

英语专业见习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8 09:45: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专业见习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语专业见习报告

篇(1)

关键词:传统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全程教育实习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意味着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资源配置等多方面进行观念与制度的重构。这是关乎地方高校生死存亡的改革工程。在此背景之下,英语专业教育实习模式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教育实习模式

(一)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教育实习主要沿用传统模式:即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集中实习即由学校统一分配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分散实习则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时间为8周,其中包含2周的校内实习前集训和6周的实习实践。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授课与班主任实务。实习生首先通过见习,学习撰写教案、备课及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内容和方法,然后正式承担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最后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并由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三方给出评价和成绩评定。

(二)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凸显。首先,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实习周期短。8周的时间要全面训练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学生正式授课机会少,实习沦为见习。一些教学质量高、教学理念先进的中小学老师不愿实习生上讲台,唯恐打乱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质量。第三,缺乏实习指导。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中领队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都是一对多的模式,而指导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实习指导的质量无法保证。最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形式过于单一。多年不变的听课、上课、组织课外活动、实结已经无法满足个人、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下,英语专业师范生无法真正展开实习实践,教育实习逐渐形式化,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教育实习的预期目标无法达到。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

(一)“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的内涵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即在学校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实习生派到农村中小学校顶替当地教师的教学工作岗位,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同时将这些教师置换到高校集中培训研修的实习模式。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比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时间长一些,大概3个月或一学期。实习生从实习学校直接走上讲台,独自承担至少一门课程的教学。这赋予了实习生锻炼的真正机会,让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积累经验,促进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模式赋予了实习生实战的机会,相对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人数有限,无法满足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需求。第二,实习生缺乏有效的指导,上手难度大。实习生通过一周的见习观摩之后便要走上讲台,不仅要独立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这让很多实习生觉得力不从心。第三,实习条件艰苦,实习生心理不适应。顶岗实习的学校一般较为偏远,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较差,一些实习生无法适应,不能全身心投入实习,甚至半途而废,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其局限性,不可能单一存在,必须与其他实习模式同时进行,只能作为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补充。

三、全程教育实习模式

(一)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习思想、教育实习体系和教育实习方式的统一体,它是一种高于现行教育实习的新的教育实习模式,同时又是现行教育实习的深化。具体讲,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

与传统的毕业前“一次性”“终结性”和“突击性”实习模式不同,全程教育实习模式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他理论课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大教育实习模式。”

(二)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育见习阶段,模拟教学阶段和教育实习阶段。

1.教育见习阶段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了解和实际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师范生尽早接触中学实际、巩固专业思想、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毕业前集中进行教育实习的基础。”见习可以分两次进行,第2学期到中小学见习观摩,了解中小学教学状态和教学内容、日常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在有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学理论基础之后,在第4学期再次到中小学见习和听课,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录像,学习教学经验,搜集教学和班级管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见习报告。

2.模拟教学阶段

在第一阶段见习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地方高校可在第6学期开设一门“中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进行教学技能的分解和综合训练。

第一,要求学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认真备课;第二,为学生创造真实课堂教学环境,进行试讲,模拟教学;第三,交互听课,互相评讲,取长补短;第四,个人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拟进行反思实践。这一过程还可以采用教学录音、录像等方式对教学情况进行记录,让学生的教学行为能够被观察、分析和评价。指导老师可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初步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3.教育实习阶段

第三阶段的教育实习为毕业前的“实战演练”,学生将身临其境,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正式实习。可以采用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和顶岗实习为辅的模式,多方面拓展实习渠道。

这一阶段可安排在第7学期,时间约为8至10周。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见习和演练,实习生将会更加自信,与实习学校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到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去。通过教育实习,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规律,掌握教学的重要环节,熟悉教学全过程,为将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扩大了实习的内涵,创造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新型实习模式,以培养出大批基本具备教育教学系统技能的准教师为标准,这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后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4):65-69.

篇(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国与国之间已经从更深层面展开了全面的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正直做到培养优质人才和重视人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外经贸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商务英语在专业定位过程中,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根据区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制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训方案和目标,更好的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服务。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

高职院校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祥光企业培养输送专业的英语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需要企业提供实训方面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找好搞好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其社会价值。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设置及培养方案完善过程中,由于校企合作松散,联系太少,导致企业不了解高校,高校也不了解企业,或者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企业没有信心为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实习实训等条件,企业和高校双方逐渐失去互信合作的基础,这直接制约了商务英语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本研究设计并制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调查报告,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访谈,掌握他们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信息。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构想和具体思路

(一)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为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对实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呈逐渐增加的态势,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推动校企合作,探索适应校企共同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的当务之急。

1.畅通人才培训、使用和成长渠道,扩大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高职院校和企业不仅在单位间合作,还可以互派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去对方的单位工作,并且进行经常性的轮流换岗,使得这样的互派工作人员实现动态化和制度化,让双方从外部和内部互相解对方,也可以在院校开办提供专业服务的校办企业,在企业设立类似教学形式的学习部门、兴趣小组对实习生或试用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平培训,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2.优化组合,调配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高职院校的职责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同时企业也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实习场地、工作岗位和发展的空间,所以二者的发展是互信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的关系和职责理顺,才符合双方的共同需要。

3.学校和企业建立联合机构,共同出资,共同监督

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协商,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建立责权分明的联合机构。从学生一入学一直到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整个过程实现全程监管,层层负责,让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整个过程完全程序化,使得人才培养和使用效率实现最大化。让学校和企业都得到实惠。

(二)教学课程的的设立

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企业输送有实用价值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依据是工作的实际需要,是有别于其他学科而偏向于实用型的教学。因此,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成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课程的主要思路。通过聘请优秀的专业工作人员、有实战工作敬业的专家、行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环境对工作内容和行为体系进行调研和分析,然后进行职业能力的分解、组合,最后对课程进行定位,明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

(三)建立见习基地,实行场景教学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最终是要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完全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场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建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系统。

(四)加强和区域政府教育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寻求政府支持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经济本身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经济是讲求效益的,企业是讲求利润的,商务英语专业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在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参与专业建设研究,实现政府、经济和高职院校对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全面联动。

(五)搞好专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教育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并且越来越普及,受教育的结果不仅深刻的改变着社会经济,也改变着个人的生活。商务英语作为新生的实用型专业,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通过多种渠道与地方各个部门开展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发展完全融入到地方社会。

四、总结

篇(3)

一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1]的一个分支,是目前国内外运用与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与非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商务英语学习者可能更有目标方向,更期望成功。从事商务的人通常对效率、素质和职业的期望值都更高。”[2]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方向很明确,针对的是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所期望的成功也不仅限于在校期间,他们更多的是看重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由此,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应该偏重于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也更要贴近社会以及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即当课程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3]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情况是初步掌握与商务活动相关基础知识,但侧重点主要是对英语技能的掌握。就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正好满足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并且对于商务英语其它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在商务英语专业所设置的电子商务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不同。目前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解有很多误区。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混淆的人数量很多。有些人认为电子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是一样的概念,其实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所提到的商务活动实施的手段和方式并不相同。电子商务强调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务活动,而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大都是传统的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概论与电子商务英语也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基础导向,后者是实施载体,两者虽不可分割,但研究的领域却不尽相同。因此将这些概念弄明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明确了电子商务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课程定位之后,对于学生的教学侧重点就十分清晰明了。在课程中不应该过度研究电子商务的专业问题,而是应该侧重于利用英语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理论与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与阐释。与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应采取全英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专业特点。因此教学应侧重英语语言学习。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相关的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电子商务涉及到计算机、国际贸易实务、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多方面。这也证实了“当代学科越来越具有从研究具体现象向研究综合问题方向过渡的特点,从而产生了大量科学的结合部———边缘科学。这些边缘科学的出现一方面以新的形式使科学继续分化,另一方面又为原来彼此无关的学科之间实现整体化奠定了基础。”[4]电子商务就是这样一个包含了复杂的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学科。因此该学科的教学如果仅停留于传统的在国际贸易的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教学的脉络,因此其英语语言的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计算机、经贸等)英语等多方面范畴,其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5]商务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有别于计算机、网络与经贸等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电子商务概论也不可相提并论。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同时以提高学生综合商务素质为目标。但在电子商务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课程设置目标不明。因为受到多种环境发展条件的制约,多家已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无法明确指出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目的是什么。由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电子商务课程只不过是其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设定过高。通过简单的理论学习,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专业人才”。因此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明确课程定位。商务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主要涵盖了英语语言和电子商务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考虑到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应把电子商务作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平台,侧重对学生原本就很有优势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其优势更加明显。由于电子商务主要源于科技发达的美国,作为电子商务领域通用的国际语言———英语首先发生着变化。“想要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必须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阅读大量的第一手英文的电子商务信息,因此,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显得尤为重要。”[6]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正是优势所在。

2.教材更新速度不快。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等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在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中,包含着“传统三门课”:外贸函电、外刊选读、外贸口语,以及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贸,熟悉相关英语词汇和用语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工商导论等。但这些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外贸函电和外贸口语偏重于对外贸易,尤其是商品贸易,局限性很大;外刊选读在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上独树一帜,但由于其素材选自各国各类报刊,很难达到系统性。”[7]另外,国际电子商务环境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有着滞后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学生拿到手的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教学规划也无法做到与国际贸易发展同步,所以也无法反映新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变革。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面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教材,并且鼓励各高校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淘宝、卓越、当当等合作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指导教材的中英文版本,鼓励一线教师编写教辅材料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教学规划也要根据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做出适时调整,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的内容,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

3.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由于中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导致教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很多是从事其它专业后转向电子商务的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教授商务类课程本来就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新兴的电子商务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那么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国内目前的状况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所学的知识大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或教学法,对于商务知识了解不透。而商科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水平又很难达到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要求。“电子商务在理论上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和前沿性。它是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学科的综合、融合和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8]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外界条件的一定限制,其广博性、系统性不够,大都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因此导致课堂所讲授的知识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科技与生产实际的需要。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除了任课教师要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之外,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不定期派遣教师参加各种电子商务培训班、研修班等。鼓励教师走出高校,进入电子商务公司兼职、挂职以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聘请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做兼职教师,讲授最先进、最前沿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发展,不定期的邀请从事电子商务领域工作的企业界的精英来做专题报告和讲座,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充分了解电子商务在各类企业的实际运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4.实践环节投入不足。电子商务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许多教学环节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如网上交易、物流跟单、电子支付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局限于在教室内教师按照书本传授知识。但是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的特殊性和实用性,教学地点不能仅仅限于教室内,应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除了基本的计算机实验室以外,还应设立EDI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些硬件设施的配备能够帮助教学实践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可以利用网站为学生搭建一个模拟的学习操作平台,而且还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贸易环境,让学生亲自体验网络贸易流程从而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但是商务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或见习与其它专业的学生在高校内部的实践基地实习有本质的不同,商务场所的规模大小以及商业机密能否外泄等原因都成为数量众多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入到拥有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中实习或见习的制约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各高校的网络资源和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购买正版实习软件建立商务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此外还要尽可能的与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挂钩,为企业提供免费业务咨询及人才培训服务,同时组织本专业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深化对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的理解。同时“尽量让教学课程与考证培训并拢,使商务英语学生能与社会无缝接轨。”[9]不仅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还要将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到位,培训学生获得电子商务员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课程设置;师资;实践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

2015年,阿里巴巴研究院发表了一份《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电商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于国际贸易专业,占比70.1%,电子商务专业紧随其后,占比59.9%;其次是外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少量金融法律和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同时精通英语和贸易或者商务的人才最受企业青睐。该研究同时对是否存在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和跨境电商人才的学历要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存在(86%),其中因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占比高达82.4%,只有4%的受调查者表示完全不存在人才缺口,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另外,该调查报告对于教育培训的反馈同样令人担忧:多数参与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培训,并愿意接受培训,但是倾向于跨境电商平台(65%)、企业或商业机构(24%)提供的培训,只有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大学培训。这样的反馈结果充分说明目前大学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脱离了实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社会和企业对大学教育培训缺乏信心。

二、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外语、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市场营销学、现代物流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知识体系庞杂。因此,既要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又要使他们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商务知识;既要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更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院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缺乏清晰目标,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善。有些注重英语语言基础和商务知识,但又忽视了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不足,面对文化冲击,常常出现交际失误;有些院校加强基本功的培养,但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教材和教学模式滞后

随着科技技术以及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而该领域的教材数量不多且难以跟上其行业发展的步伐。高校可使用的教材有限,内容陈旧。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还是工商管理类通用的《电子商务》,而非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教材。二者在电商平台、营销推广手段、支付方式和物流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比如跨境电商主要是通过Amazon、Alibaba、WISH和Ali-Express等国际电商平台进行贸易,其营销推广主要借助平台和国外社交网站如Twitter、Facebook等。如果使用传统的《电子商务》教材,就学不到这些跨境电商所需的必备知识。教师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或是因为学校配套教学资源不足,在教学当中,还是基于课本在教室进行传统教学,少有理论结合实践,缺少实际操作,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进入电商行业之后,不能立即走上工作岗位。

(三)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跨境电商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毕业的教师人数非常少。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15人,具有商务英语背景的教师只有6人,专门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数为零。2017年《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对全国65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受访院校的810名商务英语教师中,教育背景为传统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翻译、语言学)的占比高达76%,而真正毕业于商务英语专业或者商科专业的教师仅占24%,毕业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师人数更少。此外,部分教师没有在电商企业工作的经验,也没有针对电商企业进行调研,不了解行业现状与企业需求,因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都与实际脱节,难以培养出能解决实际问题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现象,有些学校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师资压力,但是管理上有一定难度,而且长远来看,还是无法满足师资需求;还有的学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聘请工商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上电子商务课程,这些教师乏系统的英语和外贸知识体系,不能将商务知识或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化结合,难以实现商英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之,学校和企业都急需同时精通英语和跨境电商知识的人才。

(四)学生实践操作不足,综合能力差

目前,商英专业学生实践主要依赖校企联合与模拟实习机制。校企联合有两种形式:学校在电商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见习或者实习;企业派遣专业人员到学校,在学校建立基地,指导学生使用真实的平台,建立储备人才库。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校方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特定的场地和设施,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模拟实习机制是通过使用模拟软件,熟悉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并模拟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包括开店、装修、营销、物流和结算等技能训练。模拟实习与企业实习相比较,便于学生管理,但是它与真实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效果比不上企业实习基地实习。有些既没有购买模拟实习软件,又没有建立实习基地的院校,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理论同实践脱节,综合能力差,在劳动市场竞争力当中处于不利位置。

篇(5)

摘要:不少学者对云南农村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从不同层面证明了农村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质量低,不是学生本身缺乏学好英语的资质,而是缺乏良好的教师资源和英语学习环境。我们应该结合云南农村民族地区学习者的特点,科学地探索他们学习外语的语言过程、心理过程、教育过程、把握学习规律,从而寻找最适合的外语教学模式来提高云南整体的外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继而影响当地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当前,如何改革云南地州本科师范院校中英语专业学生职前教育培养模式,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云南农村民族地区英语课程改革与教育实践的中心问题,也是云南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面临着急需突破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云南;地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职前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7-0169-02

前言

教师的职业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霍伊尔认为教师职业发展是旨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叶澜,2001)。佩里则认为教师职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职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展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的强化(叶澜,2001)。Carr & Kemmis(1983)认为,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是指一个教师成为更有作为和更有效的实践教师的过程,教师通过有一是和既定的活动,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余渭深和韩萍的观点是,教师职业发展就是指教师的职业成长或教师的职业生涯严谨和丰富的过程,教师对其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调整,实践以及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余渭深韩萍,2009)。

作为教师职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职前培训中职业技能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事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准备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或前提性作用;入职教育是教师进行职业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对教师能否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新教师入职教育作为教师整个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职前培训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准备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是激活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潜在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们应该做好哪些专业的准备?英国自1992年并经过多年的实施与修订,于2002年,教育与技能部和教师培训司再次共同签署颁布了《英国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认为合格教师应该具备三个维度的素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理解、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具体表现为与学生的关系、职责与规章、交流与他们和个人的专业发展;专业知识理解具体表现为教与学、评价和监控、学科和课程、读写算、成绩和多样性、健康和福利;专业技能具体表现为计划和教学、评价监控和反馈、反思与改进、学习环境、团队工作协作。(王艳玲,2007)。赵淑琦对未来教师的表述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思想品德素质2.科学文化素质3.文化素质4.教育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赵淑琦,1994)。早期对教师素质的描述侧重于教师的思想知识和能力素养。

近年来,对未来教师的素质回归到人最基本的情感修养。叶澜认为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她不否定,教师的工作必然与知识相关,传递知识依然是教师要做的事,但不能把此视为教师工作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目标。相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他们的专业素质应该具备多方面和多层次。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二要有多层复合的、独特的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素养;三要有教育智慧。(叶澜,2001)。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曾提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一是一般的教育教学的原理规则知识,二是具体的学科教学等教育实践的专业案例知识,三是通过反思等手段而形成的运用原理规则与典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知识。

(郑金洲,2000)中国高等教育中基础知识传授相对成功,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基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而是对学生多层次,多维度的引导培养,因此,对师范类学生职前实践技能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职前实践技能培训的现实状况

著名学者PETERS说:科技的使用是5%的科学技术本身和95%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我们也可以说教学并不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因为那已经是过去式。面对时间的流逝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的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教师怎样在原有的知识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前培训成为了衔接在读师范生基础知识与就业后技能发展的桥梁。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职前培训主要有以下特点:重视显性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隐性的学养水平如专业态度、专业信仰、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重视不够;重传授解决具体问题的门路与程序的方法,轻指引确立人生与专业发展的终极关怀与行为坐标的方向;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轻学生的专业成长重视专业知识的输入,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课内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课外生活、实践的指导等。太过追求智力水平的开发,不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师的入职教育目前依靠的形式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兼有采取“导师制”、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典型报告、课堂教学实践和讲评等形式。集中授课的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培养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如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等。从20实际90年代开始,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主要采取教育见习(教学课堂“邻床”观察和课堂分析)――维格教学训练(自身纠错与反思)――教育见习与初步教育实习――微格教育训练――毕业实习的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训练的局限性日益显现,扩招导致教育实习场地,资金的不足等,促使我们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得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现行的教师职前培训存在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形式化及功利性目的日益凸现、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培训内容多而时间少、在既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培训内容,以及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等等很多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知识性课程所占比重明显偏重,基础教育工作做得非常扎实,但缺乏如上文提到的横向联系。具体 表现在:不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大专院校毕业生普遍表现出适应能力差,普遍缺乏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和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意识淡漠,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整合,培训的“效能”得不到有效转化――内化。培训中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用的不及时,致使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淡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实际教学的影响,甚至放弃不用。把教育实践活动等同于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仅是锻炼备课和上课的技能,师范生很少参与中小学教学活动或接触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不健全,缺少制度化,合作化约束,实践活动缺乏与实习基地学校教师真正的沟通,或不沟通,学生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脱节。

对创新科研型中小学教师没有足够的认识。

在社会对毕业生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同时,培养计划应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先验的模式出发,即要根据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培养对象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根据这种结构来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

云南州市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职前实践技能培养中问题突出

云南州市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主要负责培养云南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地州师范院校面临着大多国家重点师范院校不曾面对的地区情况,在新教师培训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1.英语基础薄弱导致综合素养提高受到局限

州市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差,云南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各年录取分数在地方院校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2004年、2005年、2006年录取学生的最高分比云南师范大学录取学生的最低分还低,更不能和其他国家重点师范大学相比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能力方面基础很差。而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等地州师范院校主要采用针对全国师范类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培训,这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学生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英语基础知识仍显欠缺,导致综合能力难以提高,继而更难有时间和理性的心态去研究不易显性考核到的实践技能这一隐性能力。

2.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接合薄弱。

地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现在主要采用“学科本位”的培养模式,不少院校仍然在盲目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看齐。语言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多语言知识外的能力,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社会心理因素、文化认同等多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但是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另外,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设外语课程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他们少有本民族学习外语的成功经验。加上农村民族主要位于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山区或村落,学生的视野,习惯,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都与城市的学生有较大的差异。若不对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学的职前实践培训似纸上谈兵。

3.教师专业态度培养缺失依托

教师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更严格的专业道德,云南州市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有更过硬的职业道德,因为大部分学生将到农村地区进行教师教育工作,那些地区生活条件艰苦,英语教学环境较差、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学生英语基础相比城市地区薄弱等。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学生更具有敬业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但是师德培育却是薄弱的一环,现在不少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自我评价较低,个人信念不强,自我要求不高,缺乏把教师作为一种终身职业从事的精神,如工作热情、吃苦耐劳品质、奉献和钻研精神等。缺乏上述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学生等到正式投入当地环境工作时,难以全身心投入,责任心难以增强。

另外,在云南低州本科师范院校中实践性课程偏少,师范课程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不密切;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缺乏系统性,开设课时不足;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缺乏系统课程的支撑,这与现代教育强调的研究型教师要求差距较大等方面的急需改进的问题。

结语

云南地州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任。教学实践知识薄弱是这些院校普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英语成绩能否提到与全国同等的程度,关键就在这些教师是否能再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出展性能力,研究性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性能力。让师范毕业生不仅有英语知识,还有英语教育知识,和教学研究知识能力。深刻理解自己所交的内容,才能理会其思想方法,还要对如何教,有深刻的理解。对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都有积极地提升作用,对自我挑战能力和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Carr,W,,&Kemmis,S.Becoming Critical[M]London:theFalmer Press,1986

[3]余渭深韩萍,《大学体验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作用的问卷研究,中国外语2009,11第6期总32期

[4]王艳玲,英国“一体化”教师专业标准框架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7,9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实践 课程设置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03-03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语言与国际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从事商务活动应用英语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需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情景中的问题为中心构建实践课程内容,积极开展校内商务情景模拟综合训练、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实战演练,通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实践课程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1]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置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能将学生视为“容器”或被“灌输”的对象,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解除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禁锢,将“授之以渔”,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首位。

首先,以学生为本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绝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也应该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导演的角色。[2]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生活化的实践语言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语言开展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语言实践课程;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探究性的思维方法,开发创新一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精神鼓舞和思想升华又能灵活运用的商务语言素材作为实践课程的材料;此外,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侧重思想交流和共鸣。

(二)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岗位群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将来预期要参加工作的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模块主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外经贸领域的业务工作岗位,就业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外贸助理人员、企业营销人员等等;第二类岗位主要涵盖中外事业单位涉外秘书兼商务英语翻译岗位,就业岗位有接待员、业务谈判人员、涉外秘书、陪同翻译等等;第三类岗位主要是指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和拓展岗位,包括外贸业务管理人员、办公室管理人员、人事专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岗位群方向的不同选择开设适合本专业方向的实践课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

(三)以专业特色为抓手,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设置实践课程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纽带。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设置,要依据学校办学能力和特色,同时做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教学研究。比如,结合当地某外资企业参加广交会的需要,专门开设交易会系列集训;根据当地某大型涉外接待活动开展涉外秘书、陪同翻译等系列集训等等,根据市场需要动态调整实践课程。在常规实践课程中,可以试行整周的全外教语言实践教学和整周的商务操作流程实践教学等等。总之,要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等相关信息,将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设备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等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与时俱进、富有职业特色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形成富有一定影响力,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毕业后能顺利上岗的特色实践课程。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创新

(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英语优势和商务背景的结合能力,建立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商贸操作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互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首先,要依据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将能够及时反映商务新知识、贸易新趋势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课堂;其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要把实践课程教学从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采用专业的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教材,配备专职的商务和语言实践课教师;再次,要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的渗透。实践课程的实施不能独立开展,它与其他课程是一个整体,要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之中。[3]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模块分级设置综合实训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针对未来职业岗位的特性,优化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首先要设置以强化基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将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口译与商务沟通、贸易洽谈、制单跟单、货检出关等单项实践课程优化整合,划归为实践课程第一阶段,即基本实践能力积累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种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外贸跟单执行能力、贸易纠纷处理能力、熟练的往来信函处理能力等等;其次,要设置基于工作项目和网络软件的商务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训练为能力提升的第二阶段,即巩固提高阶段,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开拓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等;另外,要设置按照工作流程,用现实的工作任务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知识有机结合,结合办公软件操作、考证培训、中英文打字等实训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第三个阶段,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贸易谈判的能力、商务现场翻译能力等等,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5]

(三)以产学合作和工学结合为途径,不断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实现由学生到真正“职业人”的转变,通过真实的企业工作岗位经历和体验,即顶岗实习来实施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与本地企事业单位推行订单培养,大力开展工学结合,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次,要紧密联系当地行业企业,实行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践课程的实训条件;再次,要注重及时更新实践课程内容,以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为主体,组织实施实践训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和车间,开展虚拟实验,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企业和行业对最新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是提高就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持证就业上岗将是我国就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商务英语专业应当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实践课程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

(五)以创新为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时代特色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提出学生要走出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学会总结和提高。同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密切关注、调查研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实践课堂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实践课程效果的评价对实践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努力探索能够适合本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多元化的,为了保证实践课程评价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采取多元目标、多元主体、多元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重心在学生身上,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实践课程效果的主体;再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导向性原则。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要高起点、严要求,做好学习实践的过程考核和评价;此外,要突出改革与创新原则,要在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设置一些能够展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过多地依赖传统的考试或实践报告等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二,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同时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做好定量评价,二者有机结合。第三,要坚持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离不开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校外评价,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实践课程评价的机制。第四,要做到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评价反馈是实践课程评价结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反馈为将来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实践课程设置,促进实施过程的科学化、现代化和精细化,不断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观,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架构,实施实践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实践积极性,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谭美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内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7):195-196.

[2] 郑继明.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英语专业的课程与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308-309.

[3] 吴石梅.岗位群关照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73.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基础教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三大主科”之一,加强学生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实质性意义。小学生作为基础教育别的群体,其思想、年龄、身心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对新鲜、有趣味性的东西感兴趣。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小养成英语学习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课标理解不透彻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其指出学校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式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新课标下,部分英语老师对其理解不透彻,不能合理地运用英语教材,只是片面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没有从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出发,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教”和学生“学”往往会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不良情绪,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主体不明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数老师主体地位不明确,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听,是否听得懂,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产生枯燥无味之感。

3.不重视全体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的英语老师总喜欢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忽视了与成绩稍微落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英语课堂提问时,往往不会顾及成绩不好的学生,只喜欢抽取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出现了不尊重课堂纪律、上课走神、不完成作业等现象,加剧了两极分化,对学生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英语教学措施分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存在一些问。与此密切相关的高师“英语教学论”课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师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英语教学论”课程是培养未来英语小学或者中学老师从事英语基础教育工作及研究为宗旨的必修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观念、模式、内容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论”的教学必须顺应其改革要求,并不断创新与发展,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英语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1.多样化教学模式

1.1老师讲授。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中占据了绝对领导地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无法感受到课堂的乐趣性,久而久之会产生枯燥之感,甚至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精简老师讲授的内容,缩短讲授课时,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听英文歌曲等,增强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1.2学生讲授。“英语教学论”课程作业较少,但由于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理解存在困难,若要真正学好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参与教授中,为了备课往往会主动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和资料,为考虑讲课的仪表仪态,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驾驭课程的能力。

1.3多媒体教学。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英语教学论”教学中,老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英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不同形式增强学生教学技能

2.1课前小讲台。在每堂课前,老师将前10分钟单独提出来,组成一节小课,让英语专业的学生轮流组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本质,从而更加适应老师角色。由于每堂小课的组织者不同,那么教学风格、内容、思路、观点也不尽相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假期实践。目前,由于高师学生见习学校不稳定、见习时间短、缺乏有效指导等,导致假期实践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可以将假期见习分散到大学的一、二、三年级的假期进行,并严格考虑实践报告、教育论文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和时间,使其更加熟悉老师、学生、家庭的调查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教学技能。

四、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加重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及内容的弊端,创新英语教学思想、模式以及内容,面向全体教学,并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妙兰. 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18-21+28.

[2]冯冰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探索[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