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量表调查报告

流量表调查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5 04:45: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流量表调查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流量表调查报告

篇(1)

学生:xx

xx工业大学会计学院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 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交论文提纲:2005年 月 日

交论文初稿:2005年 月 日

交论文定稿:2005年 月 日

论文装订: 2005年 月 日

篇(2)

第一章 概况  合营企业的名称 合营企业的地址 中方负责人 外方负责人 1.合营的由来  介绍双方从接触到签约的简单经过、中方企业的生产历史及寻求外资合营的目的。 2.项目主办人简介  介绍中方企业的简况,包括企业的地理环境、厂房设施、职工队伍、技术力量、生产能力及能源交通等。介绍外方的生产情况、技术能力以及国际地位等。

第二章 合营目标  1.合营的模式 2.合营的规模  确认合营企业的总投资额和注册资本,双方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及投资的方式。 3.工艺过程  包括工艺流程、产品纲领及生产工艺等。 4.市场预测  介绍合营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及双方的销售责任(应附国际国内市场供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5.产品销售方案  作出若干年内产品外销与内销的计划,并规定双方的销售渠道与销售责任。

第三章 合营企业的组成方案   董事会的组成及权限,整个合营企业各办事机构的组成框架(附图) 1.公司职工定员 2.职工及培训  职工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培训应作出初步计划,对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 3.薪金及工资

第四章 生产原料供应方案  1.主要原料  说明每一种主要原料所需求量以及供应的渠道。 2.水、电、燃料  说明每日(或每年)的消耗量和解决的途径。 3.包装材料  说明年需求量和解决的途径。 4.主要设备生产能力的预算及购置计划(应列表说明)

第五章 安全环保   应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安全规定、工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执行。 1.污染物的处理  说明本产品的生产是否产生废水、废气、烟尘及噪音等以及处理措施。 2.环境美化 3.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六章 技术经济分析  1.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说明本企业与外方合营的条件,本企业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外方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和国际信誉,两家合营后产量与质量可能达到的水平。 2.经济分析(参见财务分析表) 3.外汇流量表(参见财务分析表)

第七章 资金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组成   具体说明双方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方式。 如:中方可以厂房或土地使用费、开发费抵部分或全部投资;外方可以先进的设备及生产流水线抵部分或全部投资。  如果双方投资需要分期投入,那么说明每一期投资的金额和方式。

第八章 实施计划   具体列出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营业执照、有关商务谈判、土建筹备工作开始、生产厂房交付使用、设备安装试车、投产等一系列主要工程的时间。

第九章 评 语   本合营企业符合国家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经济上双方均有利可得)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效果。

第十章 财务分析 (一)设计能力 (二)总投资费用及奖金筹措 (三)财务分析(附财务分析表)  合营双方一致同意由甲方做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年×月×日 财务分析目录(各类表格)

篇(3)

收集客户相关资料

收集客户资料是客户经理了解客户、掌握信息的基本手段。客户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资料、财务资料、信用资料等。

收集客户基本资料。如果是企业客户,其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营业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章程、验资报告、法人代表身份证等;如果是个人客户,则其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身份证、户口簿及其家属的资料等。

收集财务资料。客户财务资料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张会计报表,一般要求收集客户近三年的相关会计报表,通过报表数据计算客户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等基本财务指标,初步了解客户财务状况。

收集信用资料。目前收集客户信用资料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看客户信用报告。通过信用报告,客户经理可以对客户过往信用记录、当前实有负债、或有负债、担保记录、诉讼情况等一览无余。

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

从沟通的高度来看,贷前调查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宏观层面上,客户经理要了解客户经营行业在国际国内的总体走势、当前国内对客户经营行业的政策导向等;微观层面上,客户经理要了解客户经营行业在当地的产业集群状况,以及客户在产业集群中的区位优势、经营状况、产品特色、产品的上下链情况等。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贷前调查应从名誉和信誉两方面入手。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沟通前有必要通过调查对客户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了解客户的社会认知度,然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对客户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并且以此为参考依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客户经理还可以从客户的诚信入手,了解客户过往的信贷关系史,掌握客户的信用意识和信誉度,以此作为判断客户优质与否的重要标准。

从沟通的力度来看,贷前调查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要在所掌握的各方面的数据上下力气,了解客户的资产、负债、现金流、年产量、销售能力、利润率、生产成本、税收、职工人数等数据,对客户的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经营能力等进行大体判断。客户经理还可通过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等,了解客户的管理方法,判断客户的管理理念是否先进。

从沟通的深度来看,贷前调查应从策略和战略两方面入手。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深入询问客户的经营策略、销售策略、管理策略等。经营策略是客户团队的智慧所在,策略正确,生产经营就相对顺利。客户经理还要关注客户的发展战略,判断客户发展战略的可行性,从而洞察客户的发展前景。

实地调查突出“四诊法”

望:看生产饱和度,看工作秩序。生产饱和度是客户经营项目是否良好运作的重要指标,生产饱和,说明经营状况良好,生产停滞,说明经营存在问题。工作秩序体现了员工素质,但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客户的管理水平。客户经理可以以工作秩序中折射出的管理水平与员工素质作为对客户评判的依据之一。

闻:听经营思路,听员工评价。思想指导实践,客户的管理层必须调整好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才能插上智慧的翅膀。因此,客户经理可以从客户的经营思路中判断客户未来的成长性。另外,员工评价好、工作积极,通常可以说明员工对工作比较满意,不存在工资拖欠问题,也能间接证明客户的经营状况较好。

篇(4)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00年2月22日,经大连市政府批准,由开发区管委会出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大连市工商局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各类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公司由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的全面工作,总经理助理协助管理公司业务。下设综合部、担保业务部、资产管理部具体操作各项业务。综合部负责公司内部管理、财务、法律、文书等事务;担保业务部负责担保、委托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业务;资产管理部负责公司资产的经营管理。

公司在人力资源配备上坚持“高学历”的原则,高学历的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能较快的进入工作角色。目前公司有11名员工,均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4人,分别毕业于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所学专业涉及财政、金融、会计、工商管理、法律、理工等多个门类。

在经营理念上,我们主张谨慎运作,适度控制业务规模。担保公司的业务规模可以在自身资本的基础上放大5倍到10倍,但是我们并不急于把规模做得很大,而是慎重地对待每一笔业务,循序渐进,逐步把公司的业务做大做强。

在具体运作担保业务上,几年来,我们形成以下做法:

一是对受保企业经营情况的审查。企业向公司申请贷款担保,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公司委派一名项目经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初步分析,对那些负债较多且经营情况恶化的企业,一般不予担保。

二是要求企业提供切实的反担保措施。企业如有不动产可以抵押的,优先采用不动产抵押;如无不动产,但是企业经营情况正常且有变现能力较强的动产,也可以采用设备或存货质押。公司要求项目经理实地考察抵押物和质押物的现状,并向有关部门了解其权属关系,确保抵押物和质押物没有任何权利瑕疵。

三是严格执行项目评审制度。项目经理经过对企业经营情况和反担保措施的审查后,写出调查报告。首先在全体员工参加的公司内部评审会上集体讨论,投票决定是否通过。对评审会通过的100万元以上的贷款担保项目,开发区管委会成立的由财政局、经济发展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担保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

四是加强在保项目的跟踪检查。公司由总经理助理牵头,担保业务部实施在保项目的跟踪检查工作,每年定期下到企业了解贷款使用情况、经营情况和抵押物、质押物存续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公司采取必要措施。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会计制度;财务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大部分是针对大企业和上市公司而言,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需要及其特殊问题。而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考察或者看我国的情况,中小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发挥作用的方面,都处于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中小企业的会计需求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如果强制要求中小企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执行,对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我们发现会计准则的“超载现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希望能够关注中小企业会计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在ISAR第25次会议上,对中小企业会计问题有了比较完整的结果。

一、ISAR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关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根源

专家组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2000年,它就认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中小企业面临着一个困难,即要适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不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实施成本太高,以至于出现背离准则执行不严、实施质量不高等迹象。中小企业会计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对此ISAR给予了积极的响应,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ISAR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发展会议的进程

2000年日内瓦召开的第17次会议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处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稿;第18次会议上,各国专家围绕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指导思想、必要性基本框架、中小企业的分层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的取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第19次会议上,主要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ISAR在第17及18次会议后已经了《中小企业会计与财务指南――第三层次指南》,在第23次会议上,ISAR要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成立一个咨询组来改进第三层次指南;在第24次会议上,对咨询组的修正方案进行了考虑;在2008年11月召开的第25次会议上,秘书处准备了修订后的《中小企业会计与财务指南――第三层次指南》作为最终的结果。

二、IASR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一)IASR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曾过关于中小型企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ISAR认为这个准则并不适用于更小型的,可以说是微型的企业。如微型企业并不产生一般目标的财务报告,它们的财务报告并不是为了满足广泛使用者的需求。为了满足所有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ISAR采用了一种三层次结构的划分:

第一层次:这个层次适用于证券公开交易的上市企业和具有重大公共利益的企业。这些公司必须按要求采用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第二层次:这个层次适用于不发行公共证券又没有重大公共利益的重要工商企业。

第三层次:这个层次适用于通常由业主管理而且雇员极少的最小型的实体。这类企业采用简化的权责发生制,并与现金交易密切联系。

如果划分这三个层次的边界需要用到企业运行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的知识。因此ISAR建议一个系统中至少有这三个层次,但是具体这些层次如何定义划分,还是决定于选择适用的方法。

(二)ISAR第25次会议中关于小型企业问题的内容介绍

在第25次会议中,ISAR对第三层次企业的报告标准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1、本层次企业以简化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与现金交易紧密联系,甚至在企业开始建立其核算系统的初期,允许运用完全的收付实现制。

2、本层次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报告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状况的有关信息,使其对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依据。

3、本层次企业财务报告要反映使用者的需求,而其主要的使用者包括:企业业主和管理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税务部门、金融机构等。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应单一、财务负担小、可理解、可执行。

4、本层次企业财务报告包括以下主要的质量特征,分别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而效益大于成本原则是报告财务信息的一个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在实务操作中,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十分重要的,确定在不同的情况下质量特征的重要性是需要职业判断的。

5、本层次企业使用的会计要素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和费用。计量的基础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对于小企业的确认计量问题应该强调稳健性,在会计处理上,应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持谨慎态度,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选择低估净收入和净资产的会计方法。其中: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以实际成本计量,有关固定资产应在其可使用年限内以直线法计提折旧;土地与地上建筑物应分别考虑;对每一类固定资产,应提供其期初账面价值与期末账面价值之间的调节,如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期处置的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和其他变化等。(1)租赁。对于租赁付款额,不管是由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所产生的租赁付款额,均应在支付时作为费用计入利润表。即对于租赁付款额的核算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进行的。在资产负债表上,对于融资租赁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也不再列示。(2)存货。应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的成本应包括所发生的购买成本及其他成本。存货售出以后,有关销售成本应按先进先出或加权平均方法确定。(3)收入。收入的计量应不包括销售过程中收取的税金,但应包括应收取的佣金和手续费。当小企业将与所售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均转移给购买方时,应确认销售收入。当小企业对收取某些款项的收回存在不确定性时,应提取坏账准备。

6、在企业的持续经营中,大家普遍认为管理好现金并且处理好同银行和其他资金提供者的关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它建议业主和管理者要重视企业现金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于第三层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

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某些是针对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定要求,而对于非公众企业则不必披露该方面的信息。鉴于此,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在不改变确认和计量原则的情况下,在持续经营的假设条件下,可以考虑对确认和计量原则有选择性的简化,这个是综合考虑信息使用者需求及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是其不影响使用者的决策的同时也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于财务报告,ISAR要求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报表附注。无论是哪种报表,其会计核算都要遵循简化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并与现金交易密切相连。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按有关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列示,区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在利润表中,重要的利得和损失项目需要单独列示。关于现金流量表,专家组认为现金对于小企业的日常运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日常现金收付的记录来帮助管理者了解其现金收支情况,而不必一定要提供现金流量表。但是如果报告企业认为可以增加信息的质量,也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在报表中,报告公司的名称,资产负债表的报告日和利润表的涵盖期间以及报告使用的货币都要重点显示出来。在许多情况下,第三层次的企业不会有足够的内部资源来编制这些报表,在这种情况下,报表将需要由外部机构来编制。

三、ISAR在中小企业会计方面的成果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们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建设工作更是当务之急。根据ISAR第25次会议的决议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作为具体会计准则的简化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使用这个准则可谓得不偿失。中小企业要有适合自己的会计准则,这个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在我国的具体情况,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如果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那么其与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以何种关系相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又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联系我国目前的情况,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独立的准则体系,一方面准则的制定成本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当企业面临两种会计准则体系,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规模边缘徘徊的企业将做出何种选择,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而且,在转换时要重新接受与采纳一套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会增加执行成本,而且还增加了执行的难度。所以可以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具体会计准则的简化,在不单独建立一套会计准则体系也没有重新建立一套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在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下,简化确认与计量,简化信息披露。这样既能适应中小企业的情况,又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重视成本效益原则,提高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我国《会计法》的第一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应该真实完整。同时,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成本要小于其效益,这样才有价值。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中小企业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高,而且中小企业使用非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由于其没有足够的能力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使信息质量严重下降。还有一个相伴的不良后果,即信息披露的成本相应提高,以至于削弱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应充分考虑对中小企业确认和计量要求进行简化,使用简化的权责发生制,简化披露与呈报的要求,但是不能以牺牲会计职业判断为代价。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简单易行,不仅降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而且由于相对容易,反而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力求与国际标准相协调

ISAR一贯支持并且会继续支持IASB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而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是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司财务报告的需求。IASB认识到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是很适用于中小企业会计,所以在2007年2月了针对于中小企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草案。虽然ISAR认为这个草案在某些方面不适用于更小的企业,但是毕竟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各个要素均应符合IASB对主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因为IASB事实上是通过对各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等形式“自上而下”的一种共性的研究和总结,融合该套会计准则的最主要责任是各国的准则制定者。它应当是一套充分满足中小企业需求而制定的准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本身还存在很多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的地方,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小企业制度国际化的步伐。因此,在小企业制度国际化的同时也必须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上仍受制于企业会计准则,这是由制度本身之间的协调性所决定的。

总之,作为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和完善也将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由于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有关小企业的问题更容易被忽视,所以有必要对小企业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国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1).

2、孙国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位模式问题[J].会计之友,2007(6).

3、汪立.IASB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简述[J].财会通讯,2008(6).

4、应唯,罗梅,焦晓宁,郭永清.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九次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3(1).

篇(6)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识别;投资风险衡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82-02

一、投资风险的识别

投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投资活动所面临的风险的来源,确定风险发生的条件,描述风险的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投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只有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识别投资风险,才能衡量风险和选择应对风险的策略。

投资风险的识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投资风险的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风险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决定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都属于风险识别的范围;同时,为了准确、全面的发现和识别风险,需要风险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方面密切配合。(2)投资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来说,投资活动及其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以,根据投资活动的变化适时、定期进行风险识别,才能连续不间断地识别各种风险。(3)投资风险识别是一个长期过程。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在投资风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跟踪、调查。对投资风险的识别不能偶尔为之,更不能一蹴而就。(4)投资风险识别的目的是衡量和应对风险。投资风险识别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风险管理的成果。识别风险的目的是为衡量风险和应对风险提供方向和依据。

投资风险识别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将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可理解的风险描述,并作为一项系统过程。风险识别有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包括有发现或者调查风险源,认知风险源,预见危害,重视风险暴露。

不同的投资活动其风险识别的方法不同,投资活动的阶段不同,其风险识别的方法也就不同。为了更好地识别投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往往首先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风险管理资料,然后,运用一系列具体的风险识别方法去发现、识别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等,这些识别投资风险的方法各具特色,又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投资风险识别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投资风险识别方法,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1]。

1.流程图法。将风险主体即投资活动按照其工作流程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绘成流程图,并针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调查风险、识别风险的方法。流程图法是识别投资活动面临潜在损失风险的重要方法,流程图可以帮助风险识别人员了解投资风险所处的具体环节、投资活动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的起因和影响。

2.财务报表分析法。它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的支持性文件,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此来识别投资活动的潜在风险。

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法识别投资风险时,需要借助一些财务指标,例如: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股票获利率和长期偿债能力等,这些财务指标是识别投资风险的重要依据。财务报表分析法的优点包括:(1)财务报表分析法能够识别投资活动的潜在风险。财务报表综合反映了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投资活动的一些隐含风险,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2)财务报表分析法识别的投资风险具有真实性。财务报表是基于风险管理单位容易得到的资料编制的,这些资料用于风险识别,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的特点。(3)财务报表分析法可以为风险融资提供依据。风险单位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水平会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这有助于风险管理单位预测风险管理投资后获得的安全保障水平,可以为风险投资和风险融资提供依据。但是,财务报表分析法识别投资风险也具有缺点:首先是专业性强,如果风险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识别投资风险;其次是财务报表分析法识别投资风险的基础是财务信息要具有真实性,如果财务报表不真实,就无法识别投资的潜在风险;最后是财务报表分析法识别投资风险需要财务信息具有全面性。

3.现场调查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识别投资风险的方法。现场调查法是风险管理人员亲临现场,通过直接观察风险管理单位的设备、设施、操作和流程等,了解风险管理单位的投资活动,调查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出具调查报告书。调查报告书是风险管理单位识别投资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

4.事故树分析法。是识别投资风险的另外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常常能够提供防止风险事故发生的手段和方法。事故树分析法就是从某一事故出发,以图解的方式来表示,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寻找引起事故的原因,即从结果推到引发风险事故的原因。

运用事故树分析法虽然可以识别投资风险,并可以确定消除风险事故的措施,但是,这种方法需要绘制事故树的专门技术,对风险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识别投资风险的管理成本也比较高。

5.专家论证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投资风险识别和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专家论证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但是,这种方法主观性比较强,过程较为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方法,投资风险的识别还可以用情景分析法、风险因素法、风险损失清单法等方法[2]。

二、投资风险的衡量

投资风险衡量就是在投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投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估算出各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投资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

对于投资风险的衡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投资风险衡量的基础是充分、有效的数据资料。为了使投资风险衡量的结果客观地反映过去发生的风险事故的状况,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需要风险管理人员掌握完整、系统、连续的相关资料,以增强投资风险衡量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在衡量投资风险时收集的资料要求充分、具体和相关。

2.投资风险的衡量是对风险频率和风险损失程度量化的过程。投资风险衡量是对风险频率和风险损失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衡量的结果可以为投资风险的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以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投资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投资风险衡量是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投资风险衡量不是投资风险管理的目的,它只是为风险管理者处理投资风险提供依据而已,投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选择防范和处理风险的有效办法。

(一)投资风险衡量的过程

投资风险的衡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系统研究投资风险的背景信息;(2)详细研究已识别的关键投资风险;(3)确定要使用的投资风险的衡量方法和工具;(4)衡量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5)对投资风险作出判断[3]。

(二)投资风险的衡量方法

投资风险衡量的主要对象是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它也是概率统计研究的对象,因此,投资风险衡量需要借助于概率和统计分析工具来完成。概率统计中的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等离散指标都是衡量投资风险常用的指标。

1.概率。在投资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概率分布则是指一项活动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的概率的集合。假定用X表示随机事件,Xi表示随机事件的第i种结果,Pi为出现该种结果的相应概率。若Xi出现,则Pi=1;若不出现,则Pi=0,同时所有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必定为1。

2.期望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其相应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通常用符号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望收益值体现的是预计收益的平均化,代表着预计收益的集中程度,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它代表着投资者的合理预期。

3.标准离差。为了完整地描述收益率的分布,需对期望收益率的分散度或离散度进行衡量,偏离度的一般衡量指标是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通常以符号σ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离差以绝对数衡量决策方案的风险大小,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则越大;反之,标准离差越小,则风险越小。应该注意的是,标准离差仅适用于比较期望值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策方案的风险,而不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之间的风险比较。

4.准离差率。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通常用符号q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它以相对数反映决策方案的风险程度。与标准离差相比,标准离差率的适用范围更广,它不仅适用于期望值不同也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两方案或多方案风险比较。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4]。

参考文献:

[1] 朱博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会计之友,2011,(7):12-14.

[2] 蔡幸.企业管理诊断与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治理[J].改革与战略,2006,(1):21-23.

篇(7)

【关键词】 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报告概念框架; 会计信息披露

由于银行的财务报告因未能向投资者警示企业承担的风险,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于2010年8月10日发起改革金融危机后的国际企业报告制度倡议,力图实现全球综合报告模型框架的目标,以使各国企业的年度报告具有可比性。这一提议既得到了IASB、FASB和IOSCO的支持,也代表了国际会计界近几年推行会计改革的思想。实际上,21世纪以来,IASB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进会计报告,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加快了步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思想,报告项目披露的新要求,一些主要国家还对会计信息列报采取了新行动。

一、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理论

(一)财务报告主体的新界定――基于控制标准

为了使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有一个全球一致的理论基础, IASB和FASB联合开展了概念框架项目研究,确定了包括报告主体在内的七个项目。2008年5月,联合了《关于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的初步意见》(讨论稿),2010年3月,联合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ED),其最终目标是改进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基于控制标准明确了报告主体的概念和特征,以控制权作为确定报告主体的标准,将报告主体的特征确定为:正在从事、已经从事或者将从事经济活动,该经济活动能够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主体所在的经济环境客观地区分,且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是资源提供者决定是否需要向企业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建立了控制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共同受控制的主体编制汇总财务报表的理论思想。

(二)财务报告目标的新定位――服务于投资者而非监管者

金融危机顾问组(FCAG)在2009年第一季度讨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认为①财务报表主要为投资者(包括借款人、投资者和债权人)而编制;②监管机构不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③金融稳定性不是财务报告的目标;④会计处理应当具有中立性,而不是用于抵销顺周期性;⑤财务报表应通过提供透明的信息来协助使用者作出合理决策。在IASB和FASB联合进行的改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研究中,将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提供关于报告主体的、有助于决策是否需要向企业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财务信息。FCAG、IASB和FASB都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服务投资者,而不是监管者。而且当今时代,会计准则已经逐步与金融监管、保险监管、证券监管、税收监管相分离,监管以审慎性为原则、会计以有效信息为目标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

(三)财务报告格式的新设计――按活动而非流动性列报

IASB和FASB在2008年10月中旬联合了《财务报告列报的初步观点》(讨论稿),一是提出财务报告主体将业务活动信息与筹资活动信息分开列报的建议,具体而言,信息列报实行“四分开”,即:在业务活动中将经营活动信息与投资活动信息分开列报,在筹资活动中将来自非所有者筹资信息与来自所有者筹资信息分开列报,将终止经营的信息与持续性业务信息分开列报,将所得税信息与其他信息分开列报。二是将主要财务报告分为财务状况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采用管理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改革,即按照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三张报表进行分类。三是统一报表项目内容。每一张报表均分为业务、筹资、所得税、终止经营和权益等部分。对于财务状况表,在其业务项下设置经营资产和负债、投资资产和负债,筹资项下设筹资资产和负债;对于综合收益表,在其业务项下设置经营收入和费用、投资收入和费用,筹资项下设筹资资产收入和筹资负债支出;对于现金流量表,在其业务项下设置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筹资项下设筹资资产现金流量和筹资负债现金流量。这一思路打破了传统的报表模式,加强了三张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提供更清晰的财务信息,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四)财务报告质量的新观点――关注有效性和独立性

2009年7月28日FCAG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强调了财务报告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认为财务报告是全球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职能是向投资者、分析师、监管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透明和相关的信息。规定了有效性财务报告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一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二是一致诚信地应用会计准则;三是严格的独立审计;四是有效的执行措施。其中,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阐明了财务报告有效性依赖的四个要素,即:功能完善的市场所提供的数据,金融机构对这些数据的妥善运用,其他企业对上述数据的验证,以及资产和负债估值的其他方面。明确了独立性是财务报告有效性的保障。独立性要求①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受不当的商业和政治压力;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要有适当的应循程序;③会计准则制定者要承担高度的受托责任,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广泛介入和本着公众利益的监督。为了保护其独立性①IASB必须有永久性筹资结构,在公平和强制的基础上提供足够的资金,②提高监督委员会的权威性,扩展其成员的地域构成。

(五)财务报告导向的新发展――原则导向在全球的运用

2002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重新说明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基础及其有效性,将规则导向的美国会计准则与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比,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原则导向会计与规则导向会计之争。到目前为止,IASB(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IAS1―41)和9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1―9)都是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既有为了使准则具有国际性便于在全球推广运用的考虑,也有对原则导向准则因不设明显界限和诸多例外能较大程度地消除会计操纵之优点的认可。经过IASB在全球的推介和宣传,尤其是安然事件后美国也趋向以原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加上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反思,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以至许多国家或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中国2006年2月的“1+38”会计准则体系就是遵循了原则导向的制定模式。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2006年就开始研究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了《原则而非规则:重在职业判断》报告,提出原则导向的会计需要建立清晰的总体概念层级的思想。当然,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它的实际运用有赖于发达的市场环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所以,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运用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一)报告内容的延伸――综合收益的列报

虽然美英和国际本世纪初就已决定采用资产负债观计量收益,但涉及到资产负债未实现的价值变动时,便都转向了收入费用观,将许多项目计入了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将综合收益的内容人为地分置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导致两表间的勾稽关系不清晰。为此,2007年9月IASB了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赋予主体列示一张综合收益表或者两张单独的报表(损益表和其他综合收益表)的权力。2010年7月IASB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ED),建议使用一张“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表内分成“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个部分,建立了“综合收益=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论。既奠定了综合收益的理论基础,也规定了综合收益的会计实务。关于其他综合收益(OCI)的列报,IASB建议,将那些在后续期间终止确认时经过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与那些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区别列报。如果OCI项目以税前金额列示,应将OCI项目的所得税在后续期间将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和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的OCI项目之间进行分配。这一做法优点有二:一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报告主体的非所有者权益变动,有助于评估OCI中列示的个别收入和费用项目的相关性,及其可能对损益造成的潜在影响;二是提高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可以使报表列示的项目和内容更加一致,使财务报表更可比。

(二)信息处理的发展――由静态模式转为动态模式

传统的报表编制和加工是静态处理模式,采取的是手工录入报表软件的做法,对财务信息深加工,需要进行大量的复制粘贴、重新输入或者以其他格式重新编报工作。这种利用静态报表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2009年12月9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F)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2010架构草案》,决定在IFRS分类标准和中小主体IFRS分类标准的开发中使用统一的架构,将XBRL技术应用到报表编制中,实现无人工干预的数据抽取和报表编制。2009年12月,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了题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影响”的政策声明,提出财务信息以动态格式存在,推行XBRL,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归集、整理、比较,让财务信息由静态信息变为动态信息。

中国财政部2009年11月10日了《中国XBRL分类标准架构规范》、《中国XBRL分类标准基础技术规范》和《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三份ED,2010年3月24日了《积极推进XBRL应用的暂行规定》(ED),7月15日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ED)。10月19日财政部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作为XBRL诞生地的美国,对XBRL的应用非常活跃。美国联邦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FFIEC)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XBRL应用项目是两个典型代表。2009年,SEC要求500家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大型上市公司采用XBRL技术提交财务报表。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从2011年4月1日起将采用XBRL。澳大利亚财政部2006年启动了标准化商业报告项目(SBR),在国家层面建立了具有报送财务、业务和监管数据功能的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

XBRL的应用是财务报告发展的一个飞跃,使财务报告信息处理实现了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的转变,必将节省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成本,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效果。

(三)表外披露的规范――租赁会计的重大调整

《世界租赁年鉴2009》显示,2007年全球租赁总金额达7 600亿美元,但其中很多租赁合同没有反映在主体的财务状况表上。其主要原因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都将租赁划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规定融资租赁的资产才进入资产负债表,经营租赁的资产放在表外的附注中。这一做法既降低了报表的可比性,也为借助租赁分类构造交易提供了可能性。为此,2009年3月19日,IASB了《租赁》(讨论稿),2010年8月17日,IASB《租赁》(ED),对所有租赁不再区分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都必须确认相应的资产或负债。在新的租赁会计准则下,原来确认的租赁可能被确认为销售、融资、咨询等业务,企业必须将偿付未来租金的义务列为负债,将租赁资产使用权当作资产入账,经营租赁由表外转到表内。这一租赁新规,不仅仅是对租赁会计的重大调整,更会对租赁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租赁业的产品份额会因此大幅缩水,相关租赁公司的竞争力也会下降,影响到租赁行业的发展。

(四)表内信息的增加――气候变化因素的列报

IASB一直关注排放权及其交易问题,2004年12月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了《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2005年6月,由于欧盟等方面的原因,IASB废止了IFRIC3;同年9月,IASB将排放权交易体系列为准则项目。2010年8月初成立的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发起了改革金融危机后国际企业报告制度的倡议,要求全球会计界关注气候变化等问题对公司财务造成的影响,2010年9月15日IIRC提出创造一个全球认可的会计可持续发展框架,让气候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通过财务报告得以体现,此倡议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支持。

一些欧洲公司已尝试把碳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将气候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列出。这一做法,既可以将碳排放量转变为资产,又能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如果IASB和FASB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对财务报告规则修改的内容,气候变化因素就可能成为财务报告项目之一,对于中国而言,那些在欧美、香港上市的公司首先受到影响,能源、电力、航空类上市公司既可能形成碳资产,也可能产生碳负债。从全球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看,在财务报告中列报气候变化因素是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五)披露规则的调整――关联关系和金融工具披露的新规

IAS24规范了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要求详细披露与其发生的交易,这一要求导致国有企业较多的国家的企业关联方信息披露的成本高、风险大,并且难以操作,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也会使投资者利用关联方信息进行决策深受“信息噪音”的干扰。2008年12月,IASB了关于关联方披露的第二份ED:《与国家的关系》,对《IAS24:关联方披露》进行修改,提议对被国家控制、共同控制或受国家重大影响的主体进行豁免的情况进行修订,并修订了关联方定义。2009年6月22日,IASB批准了给予国有企业的披露豁免权,并同意进一步扩大披露豁免权适用的范围,即政府控制企业均豁免按照普通关联方关系的复杂披露。关联方准则的修订,大大减少了大型控股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大大降低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国有企业信息披露风险。

2008年10月15日,IASB了《改进金融工具的披露》(ED),要求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归属的层级,在估值技术中使用的不可观察输入值,以及公允价值层级改变所造成的结果,提高了有关流动性风险的定量披露要求,加强了有关流动性风险的定性和定量披露之间的关系。2009年3月5日IASB颁布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的修改――〈改进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对每一类金融工具单独披露;披露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变更及其原因;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层级和层级间的转换,以及任何时候使用第三层次对输入值数据变更的敏感性计量;新增了对衍生金融负债到期情况分析的披露。由此可见,IASB关于金融工具披露准则的修改,增加了金融工具的披露内容,提出了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重点是强化了金融工具计量的披露。

(六)报告分类的准则――中小主体财务报告的出台

2009年7月9日,IASB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适用于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需要向外部使用者公布一般用途的财务报表的中小主体,这一准则基于完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做了五个方面的简化:一是忽略了一些与中小主体不相关的主题。如每股盈余、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对持有待售资产的特殊会计处理。二是不允许采用一些完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会计政策选择。如金融工具选择权,对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及无形资产的重估模型,对同一控制主体投资的比例合并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不允许会计政策在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之间进行选择,不允许对政府补助采取多种处理方法。三是大量简化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如金融工具、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等。四是大幅度减少了披露要求。五是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起草和编写。

中国财政部2010年11月了《小企业会计准则》(ED),对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的小企业专业制定了简化的会计准则。巴西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10年4月决定拟直接采用《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不同规模的会计主体实行不同的报告要求,有助于投资者、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降低中小主体的会计成本和融资成本。

三、会计报告多元发展的新行动

(一)英国提出增加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2010年10月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德勤公布了一项题为《有了音符,曲调是什么?》的调查报告,该项目调查是在陈述式报告日益复杂和僵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中对中国的调查显示,股东和监管部门是陈述式报告的主要受众,法规和监管要求是陈述式披露的主要驱动因素。报告分析了陈述式年度报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认为股东和监管部门的不同要求是造成报告过于复杂的原因,因为公司在同一份报告中简洁地陈述,难以兼顾股东的信息要求和监管部门的披露要求。报告结论倾向于会计主体在制定陈述式报告时增加自行决断权。

(二)澳大利亚建立差别报告框架

为减轻所有企业提供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负担,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ASB)提出了差别报告框架,并于2009年12月8日意见征询文件。差别报告框架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其他企业采用简式披露制度,根据使用者需求并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对IASB的《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披露要求进行调整,显著减少不符合条件企业的披露要求。差别报告一方面减少了披露的要求。建立差别报告框架,精简母公司报告要求,以清算测试代替盈利测试以对公司支付股利提供较大的变通,允许公司选择财务年度。另一方面提出公司管理架构的一揽子精简措施,如:改善董事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披露律师的客户申明书,以使审计师能够正确查证公司的或有负债;精简董事会报告中有关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声明;澄清公司可以注销股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