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4 12:23: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

篇(1)

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照省林业厅、省人事厅《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林人〔〕70号)执行。申报人的专业工作年限统一计算到2012年12月31日。

二、申报材料

(一)各市及省直管县人社局或省直厅(局)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2012年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0份(须为A3打印件,格式见附件1,附件1-4请登录安徽林业信息网()首页“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下载),破格申报人员还应填写《破格申报人员审批表》(附件2)1份;

(四)《个人业务自传》打印件1份,内容必须如实反映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专业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一般在2500字左右,并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五)任工程师职务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根据省林业厅林人〔〕5号文件精神,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供论文打印件,无需正式发表。

(六)提交评鉴的论文复印件(须将每篇论文的作者、单位等相关信息遮盖后,各复印3份;正常申报人员提交2篇评鉴论文,破格申报人员提交3篇评鉴论文);

(七)相关的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查后退回,复印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审验盖章;

(八)近期免冠2寸照片1张;

(九)《林业项目鉴定意见表》及相关业绩证明,项目鉴定表上须有2名同行专家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项目鉴定专家还须填写专家本人主持或承担过的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推广与课题研究等情况,并经专家所在单位审核确认(鉴定意见表及项目鉴定专家条件见附件3);

(十)《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见附件4,填好后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1份。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15日至8月20日,面试答辩时间初定于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也请及时浏览“安徽林业信息网()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

四、其他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皖人发〔〕81号)的相关规定,经个人申请、用人单位审查同意并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各市、县(区)林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按照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人员一律不得上报。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工作不相符的,须提交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对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应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根据省林业厅林人〔〕70号、林人〔〕5号文件规定,继续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实行前置评鉴;申报人员参评的论文要求选题正确,阐述清晰,条理清楚,研究方法科学,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提交评鉴的论文,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3500字。

(三)继续实行面试答辩。为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及省人社厅有关规定,申报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全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面试答辩。通过面试答辩的人员方能申报职称评审。

篇(2)

认证是工程师职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职业发展教育(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以满足会员职业发展需要。认证实行考评结合,对科技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为科技人员取得同行认可、行业认可提供渠道,为企事业单位合理地使用人才提供依据。认证采取分级别、分专业领域进行,与复审制度相结合,是对现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制度的完善和补充。认证分为见习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深工程师4个级别,汽车产品工程、汽车管理工程、汽车制造工程、汽车材料工程、汽车电子电器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汽车诊断工程、汽车营销工程8个专业领域。

中汽学会组织的认证工作自2006年启动试点以来,以其稳健、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要求参加培训和申请认证的人员与日俱增,要求参与相关工作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以下简称应用与服务分会)经中汽学会授权,负责汽车诊断工程、汽车营销工程、汽车管理工程等专业领域的认证培训、考核和评审工作。自2007年起,应用与服务分会和《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联合开办了“汽车工程师认证”专栏,主要刊登有关认证评审、培训等方面的动态消息,同时连载认证培训教材,对于扩大认证影响、传递认证信息起到了一定作用。

为了进一步扩大“汽车工程师认证”工作在汽车服务领域的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汽车服务业科技人员获得同行认可,从而提升自身价值和得到持续培养激励的平台,应用与服务分会和《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决定自2010年起,将“汽车工程师认证”专栏对外开放,办成一个互动式学习交流园地,欢迎相关各方踊跃投稿。

一、稿件内容

已通过认证的汽车工程师可以将您在认证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以及认证对您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个人职业发展有怎样的帮助等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正准备参加认证的“准工程师”则可以谈一谈“备考”前的心境及遇到的问题,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您进行解答。

二、稿件要求

1.有感而发,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切忌空洞无物或摆“流水账”。

2.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3.图文并茂、图片(300 dpi TIF或JPG格式)清晰;

4.稿件中请注明详细的联系地址及通讯方式;

5.省略,或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5号电信大厦907室《汽车维修与保养》编辑部(邮编:100036)

联系人:范颖

篇(3)

现就*年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评审时间

1、全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省直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为8月15日至9月15日;各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及市、县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评审材料的时间由各市人事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2、9月份起为全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活动时间。各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应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评审工作。

二、评审条件

今年申报、评审,仍执行年以来我省颁布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以及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我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贯彻执行粤人发〔*〕178号文的通知》(粤人发〔*〕108号),并对以下有关申报条件进行调整或补充说明:

(一)学历资历条件

1、申报、评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仍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系列(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试行条例或省的资格条件。

2、中专毕业,取得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6年及以上,可申报、评审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

(二)外语条件

(1)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凡有外语要求的,须按国家人事部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适用范围的规定,报名参加相应等级的考试(政策规定可免考的除外)。专业技术人员凭年及以后人事部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或年*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可申报评审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同时调整*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我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贯彻执行粤人发〔*〕178号文的通知》(粤人发〔*〕108号),属外语条件倾斜范围规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相应等级考试,取得上述两文件规定的外语倾斜分数线以上的成绩,可申报评审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取消当年有效的限制。

(2)从今年起,凡通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BFT考试的人员,可凭BFT考试成绩合格证书,申报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其中,通过BFT(A)级者,可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BFT(I)级者,可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3)转换系列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与转岗前同档次专业技术资格,现资格是通过评审或认定取得的,可免试职称外语。

(4)行政区划变动地区(县转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凡变动前报名参加了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且取得有效成绩的,在有效期内,可凭合格证或外语成绩通知单,按变动前所属县及以下相关政策申报、评审相应档次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过了有效期的,应按现行政区划和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档次报考相应等级的职称外语考试。

(5)*年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各语种及类别、级别的合格标准均为60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条件

除执行粤人发[]81号文的有关规定外,取得博士学位,或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可免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或《计算机网络应用》。

(四)继续教育条件

按照《*省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五)对考取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可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符合申报条件,可申报晋升高一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

三、评审委员会

全省高、中级评审委员会要按照《*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管理暂行办法》(粤人发〔〕101号)的规定,组建或调整评审委员库,做好入库委员的培训及证书颁发工作,随机抽取评审委员组成年度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工作。凡未按要求组建评审委员库,或评委会组成人员不是从评审委员库中随机产生的,其评审结果无效,并追究该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或单位的责任。

四、评审办法

(一)今年仍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职〔〕17号)、《关于印发〈*省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职〔〕3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受理材料要求

1、各受理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材料的单位,应及时对照相关政策规定,认真审核;凡符合要求的,应按时报送。

2、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或在评前公示中发现问题的材料,应写明存在问题,及时退回。对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或更正材料重新申报的,应抓紧审核,及时办理。凡公示后经核实举报问题属实无误的,一律不予报送;对举报问题一时难以核实的,可如实注明,先行报送,后在评审期间经调查核实举报属实的,评委会不予评审;已获得评审通过的,评审结果无效,撤消已取得的资格。

3、凡送审的申报材料一律要求密封,并加盖骑缝章,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否则不予受理。评委会不受理的申报材料,须密封并加盖骑缝章后按原报送渠道退回。

4、申报者持同一职称外语成绩证书申报、评审两个及以上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资格的,其中一份申报材料应提供国家外语等级考试成绩证书或通过BFT考试成绩单原件,申报其他专业材料可提供证书复印件(须经省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心或地级以上市人事局职称部门或考试机构加具的审核意见)。

5、今年我省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的评审材料除机电专业改报省机械工程学会之外,其余仍按去年报送渠道办理。评审费交高评委会,评审依照去年的组织办法进行。

(三)卫生专业的评审范围、程序按年度相关规定执行

(四)实行公示制度

1、申报前公示。申报、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应认真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并调查核实。对与事实不符的内容,所在单位应要求申报人剔除或按事实予以更正。公示结束,所在单位应填报《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公示情况表》,如实反映问题和意见,加盖公章后作为其申报材料的一部分,按规定程序上报。对拒不更正与事实不符的申报材料的,单位有权拒绝上报。

2、评审结果公示。凡评委会评审通过的人员,应严格按照现行规定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报核准和在省人事厅网站上公布名单,发给资格证书。

五、纪律要求

各地、各单位以及职称管理工作人员(含评委会组成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申报评审的有关纪律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和“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切实按政策规定办事,热诚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一)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任何地方、单位、个人在审核、受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时,凡符合申报条件、提交规定材料,或按要求补齐、更正了相关材料的,必须及时办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或乘机打击报复;对不符申报条件的材料,要写明原因,及时清退,不得。

(二)各有关部门必需遵守“加强专业技术资格统一管理”的规定,不得擅自扩大、增加或减少评审范围、程序、标准和条件。凡违反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三)评委会组成人员在开展评审工作时,要坚持评审标准条件,全面认真细致审议申报人材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客观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和能力,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评审结果。各级评委会主任委员在评审中不得统一评委会评审意见,评委会成员不得投人情票、关系票、交易票,不得打击报复申报人。

对违反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追究有关单位、人员责任。

六、评审信息化管理

(一)今年申报、评审仍使用《*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邮址申报者应如实填写信息录入表,各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部门要认真做好评审数据的汇总、上报工作,以便准确、及时发放评审通过人员的资格证书,建好各级专业技术人才库。

(二)今年起,个人申报评审、认定、确认的申报表、信息录入表等表格可在*省人事厅的网站上下载,材料规格以表格上要求为准。

七、评审收费

按省人事厅《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职〔〕45号)规定的有关收费标准执行。

八、其他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2-02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Jie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Xiu ling Road No.37,Nan Ning,Guangxi

(Code:530001,China Email:)

Abstract:Stick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Eighteenth Congress,say,“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issues of how to deepen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newing educational conception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党的十精神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指出:“随着未来5―10年适龄生源尤其是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源的不断下降,高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很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适应培养模式转型的要求。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这些充分说明,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一、统一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目前,高职教育虽然已经进行了许多改革,但是无论是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拓宽改革的思路,深挖内涵建设。必须认识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仍然是统一和更新教育观念问题,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观念的更新,就是求新求为,使机制和实践突破桎梏,带来新的发展。思想的统一和更新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本学院的自身条件、社会需求、教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并努力践行,引导学院科学发展。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阻力。教师的思想不统一,观念不转变,就会掣肘高职教育改革。所以,必须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思路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具体的职业进行改革和拓展,实现工学结合,将工作实际带入学习过程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在教师素质结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有新的教育观念、高尚的师德、高超的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人才。这里说的“双师型”人才是必须要有对本专业及行业实际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双证+双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了解本专业及行业的最新动态,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适应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同时,定期让专任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聘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实践指导教师;继续加大“双师型”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这些手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办出特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这几年的改革,高职院校已经完成现代教学设备的更新,也尽量把企业搬入校园,但毕竟学校不是企业,有些环节是不能直观体现的。为了使这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更形象、更直观,就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更大范围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激励,使课程结构、内容、资源及实施环节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

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合理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重点考察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我们调研的深入,不断配合考察结果,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构建具有应用性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所以,课程体系改革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突出体现本专业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构建具有应用性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2)课程设置突显专业技能的特点。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设置,设计培养计划,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与职业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4.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在当前高职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论文。闭卷考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中,评卷的公正性、客观性较差。课外论文的考试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评分的主观性较大。

所以,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高职教育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深挖内涵建设,与时俱进,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才能迎来高职教育发展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英新.高职教育改革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1,(7).

[2]王军伟.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J].职教精英论坛,2003,(12).

[3]钱光祥.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贵州教育(半月刊),2005,(15).

[4]吴亚平.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27).

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师文化;冲突;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19-03

\[作者简介\]黄艳蓉(1980―)女,湖北仙桃人,本科,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教育教学管理。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的区别,使得中职教师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第一次有了专业化标准。它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中职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与《专业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其根本原因是在中职教师文化中有着鲜明的对立与冲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疑问不断推动广大中职教师努力探索。学校可以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突破口,找准中职教师成长的节点,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提升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教师文化及中职教育的属性

教师是校园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构成了教师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文化构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对教师个体具有内在的约束力, 它是解释教师行为的重要参考”\[1\]。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中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从中等教育这个角度来说,它与普通中等教育有共同点,即两者都是在初中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中等教育。从职业教育这个角度来说,它与普通中等教育又有显著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普通中等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后备劳动力的双重任务,而中等职业教育则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为2113.69万人,专任教师88.09万人,几乎占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与师资的半壁江山。所以,提升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二、中职教师文化中的冲突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成为“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专业标准》指出,中职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又要具备职业背景知识,既能实施理论教学,又能身体力行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这就使其较普通中等教育的教师在“教师素质”之外多了一个“行业素质”的要求,可见“双师型”的要求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而时下中职教师队伍所表现出来的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等现象,凸显了中职教师文化中理论与实践的冲突、教学与研究的冲突以及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冲突。

(一)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虽然各地、各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校中仍然存在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各成体系,不能实现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技能训练或只能泛泛地指导,实训指导教师只能实际操作,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程。这说明在中职教师文化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冲突,中职教师文化中的这种冲突主要是由中职师资来源所决定的。

我国中职学校的师资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二是专业院校应届毕业生,三是从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普通师范教育还是职业师范教育均自成体系:学生学习内容狭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认知”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虽然这些师范毕业生具备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职业知识,但受师范院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影响,这部分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基本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虽然普通高等专业类院校的毕业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们在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仍有较大的缺陷。他们在任职之前既没有经过像德国那样的师资专训,也没有经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有严格考核的资格认证,所以他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仅教育教学素养不足,而且专业实践能力也不够强。

针对上述情况,各地和各校也都采用了从企业引进人才的方式,招聘一些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充实中职教师的队伍。这一部分中职教师有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际经验,但却缺少必要的教学培训能力,不能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教育学理论,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也有一部分技师或高级技师虽然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际经验丰富,但却缺少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只善于动手,不能为学生解疑答惑。

(二)研究与教学的冲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次调查显示,在美国大概有30%~40%的教师感到研究与教学两者之间有冲突,而且这种冲突是许多教师身心紧张的主要根源。根据对一些中职教师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觉得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

造成这种冲突的首要因素就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特点。中职教育是一种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就其教学来说,当然离不开有关的学科知识,但理论教学要为技能培养服务,有关学科知识是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进行选择的,有关教学是按照工作项目设计的,经常是以整合或统整的方式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只强调所学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凸显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而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中职教学的这个特点,对中职教师知识的“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深度”的要求就相对地放松了,这在客观层面造成了教学与研究的对立。

造成这种冲突的第二个因素是中职教师的“积极期待”受到了影响。我国固有的对中职教育的偏见造成了中职教育的窘境。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是选择性中考制度下的“弃儿”,那些无法跻身普通高中的学生被迫走进了中职学校的大门,他们或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习惯不良,或组织纪律性差。制度的设计导致了中职生源不尽如意人,尽管中职教师在工作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收不到成效。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极大地挫伤了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也极大地降低了他们对职业的积极期待。“教师原有的教育愿景在环境的不断影响下逐渐模糊了起来,年轻教师的教育激情在理想与现实的涤荡下已然鲜见”\[2\],教学激情的丧失,直接导致教师教研积极性的丧失。

造成这种冲突的第三个因素是中职教师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正如崔奇所说:“中职教师们的工作并不只是上几节课而已,而应该看到他们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延续性。当前社会上技能型人才紧缺,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为了适应这种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得不持续学习、提高技能。这种繁重的日常教学实践和持续改进的发展要求使教师总是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之中。” \[3\]

(三)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冲突

现代社会,知识老化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旧有知识必定要被新的知识所替代,作为教师势必要同时扮演教学者和学习者双重角色。但是,由于教师这一工作具有特殊的劳动特征,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片面强调自己“教学者”的身份,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倾向”。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人的认识能力,阻碍人们从更广阔的自我中心角度去考虑问题,阻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适应。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常常由教师个人操作,教师具有较强的个体劳动特征,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了教师的个体意识,强化了教师的“自我中心倾向”。具体表现在:片面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过分强调自己所教课程的重要性;将自己讲授的知识绝对化,认为自己所讲的内容绝对正确,学生一旦质疑,便认为是“吹毛求疵”;片面强调自己“教学者”的角色,忽视自己“学习者”的角色,使两种角色发生冲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一些重大发明转到实际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这迫使中职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仍然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上,抱陈守旧、墨守陈规,就会导致教学与学习的冲突。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规格、类型、层次、数量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又直接或间接地促使职业学校专业不断调整,中职教师的任务也必然随着专业的调整而经常调整,所以中职教师的工作比普通学校教师的工作有更大的多变性。这种多变性要求中职教师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学习者”角色。但遗憾的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能认识到这样的角色要求。一方面,社会的进步迫切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甚至要求他们将其迅速转化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却仍有许多教师对此毫无认识,这就造成了中职教师“教学者”与“学习者”两种角色之间冲突的。

三、解决的对策

(一)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专业标准》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准则,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了基本原则与基本依据。\[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职学校应以《专业标准》的颁布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制定教师准入标准,规范中职教师入职程序,严把入口关;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考核、退出等机制及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管理,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加大中职师资培养力度

一是模仿“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机制,吸引有志于献身职教事业的优秀生源。凡报考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享受减免学费的待遇,但其毕业后必须在中职学校任教一定时间。

二是模仿高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在一些非师范院校,特别是理工院校的相关专业中,开展“订单式”培养。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辅修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课程,毕业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进入教学岗位。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资,不仅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且由于是“订单式”培养,其职业认同感也特别强,有利于中职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提升自我。尤其要到企业工作一线中去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服务,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坚持专兼结合的方针

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中要求“聘请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到校任兼职教师,做到专兼结合”。这里正式提出了“兼职教师”的名称。聘请兼职教师,这不仅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需要,更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职教师队伍的关键。坚持“专兼结合”的方针,可以改善中职师资结构,缓解专职教师的工作压力,让一些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兼顾科研与再学习。

坚持“专兼结合”的方针,为中职用人制度注入了活力。兼职教师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与专职教师在工作上互补,研究上互助、互动,有利于拓宽专职教师的视野,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改善中职学校专职教师中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状态,最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中职教师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为本,树立与践行“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把它们化作一种内驱力,自我激发,使教学与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求、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

参考文献:

\[1\]章云珠.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探索,2001(1):187.

\[2\]曹荣.论中职教师的积极期待\[J\].江苏教育,2014(7):43-44.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土建施工类;“双师型”;培养模式

近些年来,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其中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当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而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双师型”的教师培养。湖南省某职业院校拥有“省级土建施工类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本文以此探索了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一、确定师资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优良的教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擅长发现并解决建筑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专业技能竞争力,引领土建施工类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高层次“双师型”教师。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

针对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建立“高校、行业(企业)与政府”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委员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共同进行专业应用技术研发,实现 “人才共育、过程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

1.以“协同合作委员会”为平台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合作体制

由湖南省建筑行业专家、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指导中心专家、土建施工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组成协同合作委员会,形成“高校理事会宏观引领方向、协同合作委员会协调运作项目、专业教师团队具体执行项目”的合作体制。定期召开教师培养工作委员会会议,研究职业教育特点和建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参照职业教育教师整体水平制订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调整,确保教师培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调整。

2. 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优化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积极利用培训基地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发挥协同合作委员会职能和功能,根据职业院校教师培养需要,逐步建设培养规划建设组、 培训基地建设组、组织教学团队组、教师培养评价组等,建立稳定可靠的长期合作网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三、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模式

1.改革培训学员报名方式,针对性选拔培训学员

在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报名中,采用院校推荐与培训基地资格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审核环节主要考察学员的专业特长、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潜质,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对职业教育有贡献的优秀学员。

2.实施导师制,探索个性化教学的模式

参与高层次“双师型”培养的学员,双向选择一位培训基地教师和行业(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导师,每一位导师至多选择两位学员。导师指导学员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和专业技术学习。实现学员教研教改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

3.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因材施教

导师根据学员职业教育研究和专业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员的特长和潜质,在保证教师培养中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导师可以为学员制订相应的培训课程学习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

4.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堂工地化”的教学方式

导师和学员之间积极交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优秀学员可以在培训基地的课堂上课,同导师一起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企业导师的引导学习,不断丰富专业水平,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

5.依托培训基地和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培养学员的自主实践能力

导师对学员尽可能地提供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的资源,支持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发现实和虚拟教学技术,应用推广“课程、实践和网络结合的学习平台”,形成创新型、智慧型教育的特色。为学员制订自主学习措施,协助学员建立一门优质课程网络资源。

6.支持学员积极参与专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开阔学员的国际视野

支持和鼓励学员参加专业教学交流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每年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不少于2次,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研究的交流合作能力。

7.培养教师教育技术信息化能力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慕课)MOOC的建设,完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推动教师在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中提高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学院提出重点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1.建设高层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团队

对于教学团队学院实行高校、(企业)双方管理体制, 形成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管理模式。教学团队制订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团队负责人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团队成员,学院对团队的建设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保证教学团队运行管理顺畅,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实现规划发展目标。

2.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

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进修学习等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在岗位聘任、教学名师遴选方面,向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培育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不断促进团队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3.搭建发展平台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空间对团队极为重要。学院为教学团队提供充足的教学条件和继续教育学习深造的机会,使团队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中,为学院培育更多高质量的高层次“双师型”教师人才。

4.制定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根据学院教师培养的规律和趋势,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开放、动态的规章制度,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目标激励和过程监控等措施,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训教师团队在学院教师评教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团队内部成员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

通过实施土建施工类专业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项目,培训基地培养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依托“学院省级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共享共用的示范性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要不断完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具有培养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优秀师资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于永芳,刘常青,徐兴林.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

[2]王丽霞,刘金华,成玉莲.高职院校行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篇(7)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协”;“一拖一”模式;汽车营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29-03

作者简介:万荣国,男,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陈洪胜,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连锁经营;罗怡红,女,讲师,汽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技能竞赛背景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编号:2011B457)的阶段性成果。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我院机电工程学院开办的六个专业之一,是学院规划的规模居中的专业,历年招生人数经计划调节控制在130人左右。六个专业中汽车类的专业只有这一个,为办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工程学院根据实际,将其作为学院特色专业进行建设,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社会合作,强化技能培养,拓展专业面,努力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岗位需要,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举办的过程,始终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有关岗位要求。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另文进行阐述。本文主要阐述,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阐述拖的部分及其对象的发展。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重点专业,进行相关的建设,可以建设汽车专业群,以便更好地适应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多方面的需要,一般汽车专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采取这种做法。我院因专业设置规划、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制约,不能沿着这条路子走,为了培养就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适应面广的人才,我们利用汽车连锁经营研究会探索了“一拖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汽车专业办学的整体水平。

二、“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一拖一”的前一个“一”是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总和,后一个“一”是指汽车营销核心课程相关内容及学习目标。前一个“一”的实施对象当然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后一个“一”的实施对象是我院“汽车连锁经营研究会”(以下简称“汽协”)的会员。“一拖一”的拓展内容为什么定位为“汽车营销”方面?这是因为汽车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巨大,并且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习之上,再学习汽车营销方面的内容无须更多硬件设备要求,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衔接学习。笔者认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最终选择汽车后市场哪一方向的工作,跟学生的兴趣、性格、知识储备及某些方面的特质关系很大,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执著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与养护、汽车及零配件销售等方向从业的各占一定比例,因而实施“一拖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职业规划,以便他们极早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努力下去,早日成才。实施“一拖一”模式的后一个“一”依靠的是学院建立的课堂之外的活动实践支持平台。总体来说,我们要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全体学生的专业教学来带动“汽协”会员汽车营销方面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实践,同时要通过“汽协”会员汽车营销方面知识的学习实践,来反作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为该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培养更多专业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如下:

三、“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施

实施好“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汽协”指导教师和会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在指导教师对“汽协”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汽协”组织建设、构建知识学习平台、安排会员假期专业社会实践、跟踪指导培养等途径来实现。

1.加强“汽协”组织建设,团结凝聚新老会员。“汽协”于2009年5月由原机电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7级的李松、郭佳、余文强、华秋生、魏夏夏等学生发起成立,经过各年级“汽协”会员的薪火相传,至今已走过了近5年。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协会,同时配合“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汽协”对《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服务连锁经营研究会章程》进行修订,精简了协会部门,修改了理事会成员选举办法,建立了协会换届制度,在招收新会员、部门干部配备、搞好“老带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协会和各部门要做好年度和学期活动计划、有效开展工作并及时做好总结,协会会员要严格遵守协会纪律,干部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经过整顿和培训,“汽协”会员整体素质有所提升,“汽协”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汽协”运行平稳有序,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成为凝聚广大会员的有效平台。

2.精心设计制作“汽协”网站,让其成为会员活动和学习的平台。2013年5月6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汽车维修连锁经营研究会网站正式开通,“汽协”举行了网站开通仪式。“汽协”指导教师陈洪胜应邀出席开通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祝愿:“愿协会网站是同学们学习交流的平台,是大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汽协”网站在规划阶段就明确“网站是会员活动的场所,也是会员学习的场所,要贴近学生”这个主旨。对设计制作人员提出网站要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能发挥好链接历届会员的作用,网站管理搞好传帮带,在网站维护下去的同时,会员都能得到锻炼成长;二是能让会员对网站有兴趣,通过办好会员风采展示等栏目,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汽协”的活动;三是在“汽协”事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四是在引导和支撑会员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等专业知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起到培养会员学习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最后制作完成的“汽协”网站达到了紧扣协会宗旨、职能,简洁、务实,功能强的目的,包括汽协概况、会员活动、汽协动态、学习视频、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网文网课、汽协荣誉、网上留言等一级栏目。网站经过大半年的运行,反映良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为会员提供周到服务。网络上有关汽车教学的资源包罗万象,并且有些资源分散不便查找,为“汽协”会员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条理明晰地呈现给他们。可以按需点击学习,节约大量查找和选择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汽协”网站整合的资源应该包含哪些?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整合的资源不能太杂,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拓展的汽车营销课程的学习,并贯穿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和技能考证等内容,以视频资源为主,帮助学生克服专业课程学习的困难,更好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更多与实际接轨的内容,可以通过链接引导会员到大型网站汽车频道如搜狐汽车、腾讯汽车学习。

“汽协”网站首先重点突出地整合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理论和实践核心学习内容,如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整车拆装、汽车总成拆装、汽车维护、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方面的视频,这些视频给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巩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其次整合了汽车营销方向及汽车维修工培训、职业技能大赛方面的视频,如《汽车百年》12集、《二手车选购》30期、《汽车驾驶技术讲座》9集、《初级汽车维修工》(上、下)、《中级汽车维修工》(上、下)、《汽车高级工培训教材》、《朱军汽车维修讲座》、《全国汽车技能大赛二级维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视频进一步打牢了基础,拓展了知识面,收获极大。还整合了《汽车文化》、《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高职院校省、国家级汽车营销方向网络精品课程,这些网络课程体系完整,视频较多,便于自学,是提供给“汽协”会员拓展学习的好教材和参考资料,会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各自实际进行选择学习,从而提高汽车营销方向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优良的教学资源便于自学,并且使学习效率成倍增加,因而会根据情况变化对网站教学资源适时更新和优化。

4.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活动,引领带动汽车营销方向课程学习。“汽协”每学期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活动。通过教师专题主讲、观看汽车专业知识视频、会员专题讨论等形式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全体会员学习汽车营销方向的课程。“汽协”指导教师陈洪胜,对“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经营模式”进行过长期研究并有实践经验和较深见解,他给每届会员带来的系列讲座“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前景展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经营模式――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深受学生好评。学生认为: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对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经营模式、今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今后要学什么、做什么,对前途更加明解,充满希望。“一拖一”模式实施以来,“汽协”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已经形成氛围,如“汽协”安排专门时间组织会员讨论“汽车技术”知识,每届“汽协”会员在组织集中观看网站平台上《汽车百年》、《二手车选购》部分视频后,还要求利用业余时间看完全集并写出观看体会。此外,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方面讲座在“一拖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将陆续开展,以促进“汽协”会员汽车营销相关课程的学习。

5.开展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汽协”自成立以来,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汽车会员得到极大锻炼,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1)常态组织参观活动。组织会员参观4S店、汽车修理厂、汽配城、武汉华中国际汽车展,带领学生实地认知汽车企业、汽车品牌及车型、汽车新技术、汽车销售和服务流程,感知汽车销售和维修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对汽车后市场的兴趣。

(2)开展假期企业实践活动。假期安排”汽协”会员到大马车汽车服务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华丰汽车修理厂、东风本田汇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修理厂、4S店学习汽车维修、保养,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企业技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技能。假期企业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巩固成果。

(3)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2010年,我院选手参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湖北赛区汽车技术项目选拔赛,获二等奖(第四名);2008级汽修专业实习生代表大马车汽车服务责任有限公司参赛武昌区汽车二级维护比武,获得了理论项目第一名、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历年来,校内举办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工艺检测大赛、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营销大赛等专业竞赛活动。

(4)积极承接社会调查项目。受湖北省运输与物流协会(省道协)委托,“汽协”会员2010年、2011年、2013年三次承担武汉地区年度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CAACS)调查(卡思调查)的现场访问、收集数据工作,所做工作受到了省道协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参加卡思调查的“汽协”会员在正式调查前,在省道协接受了市场调查、营销知识及技巧方面的培训,成为合格的卡思调查员,通过卡思调查项目后他们在汽车知识、沟通和社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升,有的甚至是质的改变,在即将进入社会之前上了一堂生动、重要的实践课。完成卡思调查项目可以说是机电工程学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办学过程中,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做出的成功实例。

四、成效与展望

纵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这几年的办学情况,在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一拖一”教学模式取得了以下成效:

1.弥补了汽车专业师资力量与校内实训条件的一些不足,较好地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部分求知欲望强烈又颇有潜力的学生通过“汽协”这个平台组织的各种活动满足了学习需求,知识和能力更上一层楼。

2.培养的毕业生素质高,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突出。例如,深圳有车邦汽车美容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有5家店面的店长(副店长)由我院近几年的毕业生担任;最近几年到知名企业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稳定就业的学生共有7人,基本都在车间服务技师岗位工作;2007级毕业生余文强任湖北三环捷通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店面督导总监,2009级毕业生张天勇任武汉三鑫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修理厂厂长,2007级毕业生魏夏夏、2008级毕业生陈康任4S店机械维修技师,2010级毕业生黄秋生任4S店销售经理,等等。

3.推动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近年来,与我院建立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有东风本田武汉汇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嘉伟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坦诚相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在人才方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实践指导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今年,我们又与湖北三环捷通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校企合作关系,将在汽车连锁经营服务人才培养合作的深度和高度上作一些探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