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4 12:32: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1)

[关键词]考试改革 考试目的 考试功能 考试方式 考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109-04

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考试改革的呼声颇高,改革的尝试很多,取得的成果也令人瞩目,但是在考什么、怎么考问题上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进行深刻反思,以推动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现状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针对考试改革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顿过。随着“05方案”的实施,教学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考试环节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能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相协调,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各高校纷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改革。总体来讲,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基本上采用单一的闭卷方式进行,而现行的考试方式主要有闭卷法、开卷法、笔试法、口试法、课堂考试法、平时成绩积累法、论文考试法、实践考试法、免试激励法,等等。这些方式还有不同的组合变式,并且这些组合变式因其吸纳考试方式的种类不同、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不同,进一步形成了诸多的子变式。所以,目前究竟有多少种考试方式,恐怕很难统计准确。

2 考试范围扩大化。现在的考试不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且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纳入到考核范围,特别是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考核更是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考试成绩构成复杂化。随着考试范围的扩大,需要进行考核的项目种类也增加了很多,而且为了便于对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定,每个项目又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此一来,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必然是由多个部分所构成。比较常见的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表现(如课堂考勤、听课状况、课堂讨论发言等)、课外行为表现(如无偿献血、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课后作业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及获奖情况都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中。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成绩构成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课程考试。

4 考试主体多元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试中,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考试主体,考试的全过程都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但是,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纳入到考试范围的项目增加了很多,而且有些项目的考核不可能由任课教师亲自组织实施,当然任课教师也不适合作为考试主体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于是考试主体由任课教师扩展到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所在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甚至扩展到了学生本身的自评和互评。

5 考试手段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考试手段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答卷,电子化考试已经开始进入到实际的考试环节,诸如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考试、制作并提交电子版材料等现代化考试手段,以其高效便捷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探索如此活跃,表明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普遍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以开阔的思路和大胆的尝试,将探索的触角深入到考试环节的各个方面,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探索

一、高校思想理论政治课的发展现状

在全国高校建立之初,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孕育而生,它的存在,把控着青年的人生发展方向,是他们生活学习的引路人。纵观课程的发展,在前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式的,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授,学生则坐在下面听讲,这种井然有序的教学模式在当时也是最为理想和最符合常理的,在这样的学习熏陶之中,学生不仅仅能了解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演变,还能从中学习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教学效果还是良好的,当然这也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延续了这样的套路。当教学方法存在隐患时,改革就成为第一要事,通过高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道路,注重主体化、咨询式、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切实关注思想政治课的可接受性及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存在的弊端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及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教育者仍然保持原先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会违背学生的发展规律,最终影响教学效果。这主要体现在:

(一)“唯上”、“唯本”理念根深蒂固

上级规定都是对的,课本是万无一失的,遵循老师的讲授,课本的讲述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判定方式很单一,唯一的问题只能得出唯一的答案,这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他们独特而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批判,就会抑制这一特质,这种打压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对于教学来说也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当一种模式无法质疑时,必定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前进的第一要素,没有发展,何谈科学的教学?

(二)封闭性的教学环境

学生被限定在封闭的教室里,长久以后,思维也会固定在同样的范围中,而这显然与高校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高校的教育是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释放个性,找寻自我的发展特点,最终选择最适合的职业。培养拓展性思维的学生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过于限定,只会让学生失去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三)存在“知识化”、“教条化”的问题

这也是几年前很普遍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老师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分数高就是高能力,分数低就是低能力,同时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这在考试卷中最能体现,比如有很多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也是必须经过背诵识记才能达到满分,让学生自由发挥,畅谈想法的题目很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随着老师的考察方向而变化,过于侧重知识性的考察,只会让我们的大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既然如此,和中学又有什么区别,又如何才能培养独立的个体,社会又怎样能高速发展?

(四)教育方式理想化、政治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人发展的曲折性,总是把学生作为教育者们理想的模样,理所应当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培养,但是年龄代沟,阅历的不同都会导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忽略这一点,教育也是不完善的,有失偏颇的。但是统一化培养过后的学生个体对自身的职业判断也是错误的,典型的是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喜欢选择固定稳定的工作,认为体制内的职业是至高无上,如公务员老师等,而对于青年创业则会望而止步,究其原因首先是观念上的否定,其次才是风险的担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成因

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封闭式、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模式时,改革就迫在眉睫。而客观的社会发展因素是推动着改革的内因。

(一)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这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经济贸易的深入,各国的政治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在增多,世界上形成了地球村,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也共享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渗透,大学生也耳闻目染了这些多元化的信息,他们的思维拓展了,见解也更加独特了,思考问题也不会那么单一了,这样就会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老师们会发现,学生的知识储量并不是那么局限,自己的知识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量,这种失衡的状态会让教师失去信心,学生失去期望。所以这一因素也让教育者们陷入深思,当他们的社会职能被否定后,也会思考新出路,走上教育改革这条路。

(二)网络世界的便捷

进入21世纪后,也就进入了真正的计算机时代。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对大学生来说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过多依赖于教师,而是很大部分地依赖于网络时代,但网络里的内容良莠不齐,势必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们进行改革,重新唤起学生对教师的需要,让学生获取健康的知识。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唯金钱论,很多人毕业后不愿意报效家乡,这些思想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这也就让政治理论课里面新添了个体发展及个体价值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向前走的一大步。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方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上,摒弃了之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了解他们的需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一)注重学生个性

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把关心人,理解人,满足人,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鼓励他们,心情低落时要主动去调解。第二,创造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只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即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第三,培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回归学生,让他们独立去思考,自主学习也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二)注重课程导向性

第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抓起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青年是不完整的,教育者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动力。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理想,理想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向理想努力就是值得鼓励的。第二,要把道德教育树立起来。道德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道德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品质。大力推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倡导诚信和有爱。第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容易精神焦虑,严重的还会心理失衡,心理变态,多角度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心理和分数是同等重要的。

(三)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同样可以多样化,把说教的内容多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多提问问题,多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正确引导。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尤其是教师不能按着教案念,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注重课外活动的实践。思想政治课要改变原先的单调模式,课后可以成立讨论小组,根据一个"小议题"来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一个全面的结果,当然还可以深入到社会中,去主动学习政治思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演讲赛,辩论赛,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们的政治思想素养。第三,坚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仅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与家庭与学校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培养成才,一方面,社会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创造优良的发展气氛,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基地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眼界见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家庭的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需要家庭成员要和睦,即使夫妻双方有不融洽的地方,也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遇到问题要与孩子积极沟通,多向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结束语

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但核心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对于教育者而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现状不足对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者不但要注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此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正确导向政治思想,让高校学生能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接受政治理论知识。

作者:田艳媚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忠玲.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2]杨立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体系及其构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2-02

慕课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创造了平台与氛围,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学视频的制作进行研究,从技术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其制作规范做出探讨,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慕课平台的教学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制作的技术规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是借助慕课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类课程,制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需要遵循慕课视频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视频时长、音频质量、画面摄制和视频编码等内容,这些技术规范主要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以清晰、可视性强、适于网络播放的形式呈现。

视频时长规范:相对于传统的在线课程,慕课的教学视频是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时长一般在5~15分钟。其依据在于,慕课是一种网络在线教育形式,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当教学视频时长超过15分钟之后,学习者的注意力会急剧下降,加之微视频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碎片化时间普遍增多以及移动设备普及的趋势。因此,制作成5~15分钟长度的微视频,更加符合网络时代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学的特点,既有助于学习者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也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并且易于掌握学习步调。

篇(4)

前言

目前,在我国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学习是统一的,并且他们都主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针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党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方法和本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问题出现。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对我国现阶段思政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兴趣,要不然很不利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2]所以说,由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2.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根本不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比较狭窄。但是,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要求。学生只有真正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与国际大事,才能积累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面的知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通过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而间接地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因此,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二、提高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1.培养党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

人们常说的指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就是被自身的思维干扰了的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念的偏差。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政治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随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常的不断加深,一些思想政治理念已经为党校学生群体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比较单一,即一种思维跨度所引发的思维习惯的差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党校学生群体经常出现案例搭配、逻辑结构的错误,这都由固定思维所引起。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视角的差异,造成党校学生存在其固有的思维习语,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党校学生碰到最为困难的问题即是对思想政治理论专有术语的解读,这对于党校学生的思维理解造成了十分大的阻碍。受传统思维的长期影响,对于其他文化的较少涉猎与储备,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2.加强党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作用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中国党校的各个专业的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考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中国党校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错误的认为自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就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了。因此,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之中,这些党校学生自暴自弃,不去认真的锻炼自身的思想政治能力。[3]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日趋提升,思想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理念,势必在我国党校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锻炼的过程之中,党校学生往往想着通过获取某种特殊的方法,事半功倍的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储备的提升。但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一旦党校学生遇到了需要自主思维的案例分析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的办法,进而自暴自弃,导致思想政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作为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工作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为其更好就业与择业提供积极帮助。长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开展形式上十分单一,较为僵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得益于信息化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变,在教育教学创新十分普遍的情形下,通过信息化教学来达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也具备了现实可能。

二、信息化教学及其具体价值

第一,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1]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新型科学技术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之一。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个教育阶段均十分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的购置以及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前,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教学形式,在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信息化教学都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发挥出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诚然,信息化教学在不断发展以及应用中也需要进行较好的规划和设计,科学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也是其正向价值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在思想政治课堂整体氛围较为沉闷这一因素影响下,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应用了信息化教学后实际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便得到了多元化,单位时间内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也能获得较大提升。此外,信息化教学下学生对于某些政治理论的理解也将变得更为容易,这一优势作用影响下信息化教学也具备了更多的应用价值。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设计

第一,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解读,在信息化教学相关技术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解读,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与分层解读更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率。例如,在“一国两制”这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课件下载,也可以自行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口头讲解相互结合也能对于“一国两制”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等知识告知给学生。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多媒体课件与教师口头讲述可以进行较好融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阶段部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在信息化教学缺位下,单纯依托教师更是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二,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互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互动也是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之一,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与氛围形成后也能为信息化教学应用价值发挥作出贡献。建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之前应当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程度进行规划,结合具体章节知识特点进行互动节点与互动方式的选择。例如,在提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制社会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课题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上传。教师对于各个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也能形成较好的教学互动从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课实际课堂教学质量。第三,信息化教学下案例分析与引入辅助课堂教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可以进行较好融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下将部分教学案例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展示并进行课堂讨论也是一般的教学设计方向之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将此类案例通过文字或视频形式安插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也是较为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形式。例如,在公民基本素质的相关教育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选取部分不文明现象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出来,在这一情形下与学生一同进行案例分析,并引出优秀公民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也能达成较好的教学目标,而反面案例的引入与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展示,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2]

四、结束语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信息化教学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信息化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程度较高的教学形式,而信息化教学本身也需要成为辅助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工具。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者,其需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与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教学应用进程中,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不断调整,确保信息化教学正向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培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81-84.

篇(6)

    “责任”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多义的,它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要尽责任;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要承担责任。即责任就是承担应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努力工作,热情主动,坚持不懈,说到做到,不断充实和学习,不断实践和思考。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为学生提供示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学生成长,又影响自己的工作成效。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对工作负责。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二对学生负责。既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关心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既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还关心学生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形成;三对学校负责。热情投入工作,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风采;四对自己负责。精益求精,不懈追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始终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做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做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性

    (1)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应具有的素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学习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情感上随意、放纵,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让学生成才,首先要引导他们成人,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业,在贯彻这一根本宗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是“人师”,要用自己的责任行为去影响学生,熏陶和教育学生。言传不如身教。若教师自己都表现为缺乏责任意识,那学生的责任意识更无从谈起。教师积极负责的态度,会像接力棒一样被学生接过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责任心是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素质。

    (2)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知识层次偏低,学习能力欠缺,进取意识淡薄,自信心不强,价值观和道德观多样化等缺陷,是否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在上课时愿意来、坐得住、喜欢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

    (3)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练就过硬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严峻挑战,如现实形势发展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科技快速发展及改革深入发展带来的变化等使学生的思想出现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调整、创新教育的要求等,这一系列的挑战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全面而过硬的综合素质,都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才能有勤奋工作的热情,才能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

    3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是“正人”,是对学生人性的培养,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师“正人”必先“正己”,不断强化责任心,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1)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做负责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重任,应当充分认识在价值多元和多样化的全球时代背景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心中长存教育的使命感,把培养“四有”新人视为己任,既教书更育人,要用自己的责任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根本,做学生的榜样,做负责任的教师: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论他是否优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既要让他们学好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就业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更要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全面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对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负责,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面广,实效性强,政治要求高,认真备课很重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总是“复制”老观念,“粘贴”老方法,“链接”老资料,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2)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做脚踏实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备课、上课、改作业、查资料等,无非这样一些小事,但要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必须有坚持不懈的责任心。

    社会在向前,国家在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站在时展的高度,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时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向社会现实,面向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没有精深的学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很难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高度的责任心不仅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更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作风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会中理解什么是负责任的态度,从而自觉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3)超越平庸、挑战自我,做永不放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选择了平淡,但平淡不等于平庸,要认清并克服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广东医学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36-03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和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主平台,是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广东医学院是一所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目前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医学、英语、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麻醉学、中药学等16个本科专业。按照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5大学科门类。对于广东医学院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因“专”施教,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客观需求,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因“专”施教的理论基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论在哪一所学校,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样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从中找出方法,对各类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因材施教”一词源于宋代朱熹对《论语》的注解:“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有差别的教学,以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运用中,因材施教包括因“性”施教(根据学生性别施教),因“龄”施教(根据学生年龄阶段施教),因“能”施教(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因“格”施教(因性格差异而教),以及因“专”施教(根据学生专业施教),等。

因“专”施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所谓因“专”施教,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目标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考核方式。因此,因“专”施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而且要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然后根据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的客观需求

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不同。从生源来看,广东医学院的考生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由于学生在高中时期文理分科,多数理科学生在高中时对文科专业重视不够,对人文学科缺乏正确认识,由此导致文科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为理科学生,因为各省的中考和高考政策并不相同,有的省考历史,有的省不考历史,所以来自不同省份的理科学生知识基础也有差别。总之,不同专业学生具有不同的相关知识基础,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因“专”施教。

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总体目标都是一样,那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分目标因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不同而有所侧重。对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分目标而言,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深入讲解医生职业道德和医学法律知识,指导学生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职业献身精神。文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考研的比较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应该在考察历年考研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式教学”,以重点问题统领课堂教学,通过阐述重点问题,剖析理论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考研政治成绩。英语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广东医学院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英语的形式,呈现与该课程相关的一些重大基本观点,让学生进行分组翻译或讨论,或者布置学生翻阅英文版的基本原理经典著作,然后用英文写读书笔记或者进行演说。

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广东医学院的文学、管理学专业学生属于文科生源,已经经过高中政治和历史课程的系统强化学习,基本概念明确,基本线索清楚,知识面相对较宽,学习兴趣浓,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必对基础知识花费太多时间,而应侧重理论的深化和规律的总结,每次课都要设计一些他们不熟悉的“新”内容,以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广东医学院医学、理学和工学专业的学生属于理科生源,由于高中阶段政治和历史学习比较松散,特别是没有经过任何强化学习,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较窄,因此兴奋点较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侧重基础知识教学,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样既可弥补基础知识的欠缺,又可以为理论提升打造基础。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的制约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名高实低”的尴尬地位。目前,与其他高校一样,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央有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特别是“05方案”的颁布实施和中央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出版,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制度和教材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广东医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很多课程安排在晚上上课,而学生经常在晚上召开学生社团会议或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导致上课出勤率大大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班教学,一个教室里坐200多个学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名高实低”的尴尬处境,使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中难以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离中央提出的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高校存在不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教师普遍面临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即职称评聘。职称与工资多寡、福利待遇高低直接挂钩,所以职称成了左右高校教师的指挥棒。而职称评聘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科研成果,尽管教学效果也在考虑之列,但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广东医学院也会评选“教学名师”,开展“教学比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这些称号的评价标准最终依然难以摆脱科研成果这个“不倒翁”。与其他高校一样,广东医学院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广大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写论文、报课题,以应付职称评定和工作考核,而真正用于备课的时间并不多。

因“专”施教对教师个人能力是一种挑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因“专”施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要有较高的组织调控和随机应变能力,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作业,并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在广东医学院,如何划分学生,如何安排教学的层次,如何进行不同的评价,都要靠教师来把握,这对教师个人能力是一种挑战。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调控能力有限,就很难有效开展因“专”施教。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的实践路径

根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依据广东医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现状和专业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有内容或精简,或更新,既注重“精”,又体现“管用”,让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广东医学院恩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统编教材,在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和基本要求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流程,使之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要依据不同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的不同,从文科类专业到理科类专业,难度依次降低,克服过去“大一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具体说来,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文科专业学生,在完成介绍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学术前沿问题进行扩展,拓宽课程知识面,提高学科理论性和知识性,培养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而对于政治和历史基础相对较差的医学、理学和工学专业学生,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强调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重点框架的把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专业创新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法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在给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上课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自觉接受教育。株洲工学院有一位老师承担了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这位老师从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一改常有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把生平事迹和奇闻趣事甚至嗜好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代伟人巨大的人格魅力、引人入胜的生平事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到课率和课堂纪律大为改观,教学效果显著改善。由此可见,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和演讲辩论等实践教学活动。尤其是对医学、理学和工学学生,要运用更多的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专业变革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旨在督促和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不同专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因此考核要体现专业差别。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可以坚持开放性原则,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原则,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自学情况考核、实践教学考核、期末考试四大部分,不同专业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同。期末考试以材料分析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不同专业中寻找与思想教育课程相关的内容和材料作为命题点,从而制订适应不同专业特征的考卷。

结语: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因“专”施教的理论基础,因“专”施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的客观需求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教学目标和学习兴趣均不同。然而,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名高实低”的尴尬地位,存在不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因“专”施教对教师个人能力是一种挑战,因此与其他高校一样,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存在现实困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广东医学院需要根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变革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湘萍.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因“专”施教[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2]王宪明,华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3]佟守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理科的“因材施教”――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