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德教育

美德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8 17:51: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德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德教育

篇(1)

1改变观念,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对孩子美德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的老师,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场所。孩子从幼稚到成熟,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住在家里,因此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依然观念保守落后,没有充分的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他们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自己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学习,让老师对孩子加强管教就可以了,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努力的为孩子为家庭挣钱,让孩子吃好穿暖,仅仅认为自己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孩子传统美德的养成,家长把教育培养孩子传统美德教育的任务交给了学校老师,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国历史悠久,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历史上有很多蒙学教材,以伦理道德为主要的内容。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当营造好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将孩子从小培养成一个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

2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灵活的。例如:在平时做家务的时候,或者是在吃完饭后,或者是在和亲朋好友串门的时候,以及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充分的把握好这些时机,然后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很多小孩子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米饭或者挑食,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当教育孩子米饭的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应当学会节约粮食,另外还要告诉孩子挑食的坏处,会导致营养的缺失。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教育,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学着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劳动,知道劳动才会有收获,培养出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每一个动作和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3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小孩子都喜欢玩儿,尤其是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果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也会乐于接受。例如:当孩子放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可以带孩子一起出去旅游,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他就会对此产生好奇,那么家长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孩子,将知识传授给孩子,带着孩子参观具有传统美德内容的名声古迹或者博物馆,如果孩子对书籍感兴趣,还可以帮孩子买书本等等。旅游是一个很好教育孩子的机会,既可以让孩子学习为人处事,也可以让孩子打开眼界,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让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4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

孩子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也就是在家庭中,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规范,想要怎样教育孩子,父母本身就必须具备那样的品质,比如艰苦朴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待人等等。通过家长的行为,让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长期的影响就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品德。如果家长自己都经常说谎,并且让孩子发现了,那么孩子也不会听父母的教育,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另外,父母应加强自身水平的修养,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足,为给孩子打造出适宜的环境,为提高效果,作为家长,不能固步自封甚至沉迷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应不断充实自我,积极汲取新鲜知识,摄取新颖观点,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和惯性思维,父母不仅可以能推动家庭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小孩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我们应该对每次教育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美德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目的,让孩子成才也是父母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这个环境,实现真正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

5结语

作为父母,应当学会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重视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弘扬光大。

作者:白凤梅 单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

[2]蒋玉川.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04).

[3]何文里.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02(09).

篇(2)

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的发展上。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等,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中国人推崇的十八种美德: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现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做人的教育目标。

校园环境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力量,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传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师生每天都学习工作在富有礼仪的校园中,自然能唤起礼仪意识,于无声中丰厚师生的礼仪素养。以礼规行。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礼仪教育不只是礼仪知识教育,更是规范品行的教育,是融入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教师立足文本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潜在的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训练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灵魂,取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要求学生尊师敬长,友爱同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向老师、同学、家长问好;知书达理,能在升旗、领奖的场合熟练应用队礼、注目礼、鞠躬礼和握手礼;谦恭懂礼,会礼貌待人,迎来送往。

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如写作业、洗手帕、就餐等一些小事自己做好;自尊自律,学会电话和书信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自己和他人;自强、自爱,会待人接物,关心体贴父母,关爱他人。学生乘车、探视病人、参加生日、婚礼、葬礼、宴会的要求。真正起到了礼仪标准导“我”行的作用,深化礼仪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时时处处提示学生话该怎么说,事该怎么做,衣着该如何打扮

国学是记录中华传统美德的大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礼仪教育的宝库,通过经典诵读,让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在诵读中求得知识,在诵读中明了事理,在诵读中学会文明做人。

篇(3)

刚刚接到张老师给我的这个任务,我反思了很久,想了很多,究竟什么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怎样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接受,回想一下我家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觉得“爱”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切德育教育的基础。

我要说的第一个方面爱——爱家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可是他们真的懂得怎么去爱么?我的爱人几乎一年中有200多天在外地,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可以说孩子是我一手带起来的,一个家庭所有的活全是我一个人完成,还有我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就有意无意的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中来,除了整理自己的玩具以外还会让孩子帮我刷刷碗,洗洗菜,洗洗自己的小袜子。其实开孩子是洗不干净的,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妈妈的辛苦,让孩子心疼妈妈。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蛋糕,刘俊彤就不想吃了,所以她就把蛋糕故意扔到了地上,然后一脸卖萌的和爸爸说:“爸爸,掉地上了”,我和孩子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把蛋糕捡起来,把沾到地上的一面用小刀一点点的削掉,然后就给孩子,让她继续吃,后来孩子爸爸在网上找到了贫困山区的图片,让她看看那些没有蛋糕吃的孩子,看看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又找了一些爸爸工作时的照片,工作的环境,看看爸爸在外面都做什么,感官上体验一下父亲的辛苦,感受一下还有很多孩子生活的很艰苦,让她知道现在生活的不容易,从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浪费食物。我想说的是,不要怕把你的辛苦和你的不易告诉孩子,觉得是不是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其实孩子是真的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能接受,也能理解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成长。

我想在座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拔尖,能在学校表现优异,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很好的前途,那么怎么样能让孩子学习好,可以说是很多家长都困惑,有一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爱老师。老师在孩子一生所起到的作用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深深的理解作为老师的不易,也能理解作为家长得期望,我记得那时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每天睡醒了就会大哭,咱们幼儿园的老师每次都会抱起来哄孩子,回到家里我就问孩子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什么,老师每天都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什么,老师都会为小朋友们做什么,孩子说的并不全面,我还要提示、补充,然后对孩子说“你一哭,小朋友们就都醒了,还没有睡醒,就都吵醒了,那是不是都得哭呢,老师能抱过来么?老师每天都要做那么多的事情,多辛苦啊。”其实孩子当时并不能很理解老师的辛苦,但是只要是妈妈说的,那就是对的,那就要听,所以慢慢的,她就能知道,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平时我家刘俊彤在幼儿园帮老师摆水杯,摆鞋子。

有的人可能认为现在只是在幼儿园,只要不淘气,不挨欺负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的孩子现在也在学习一些知识,也要上课,还有一些习惯的养成。那么听老师的话,她就会注意听讲,对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妈妈老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任何一位老师的不好,可能这位老师有这样或者那样让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都会倾囊所受,都会对孩子付出真心,你的观点,可能就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开始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是最要不得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爱他们的老师,理解老师。我还是那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

说到老师我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学生时代,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总是会有那么几个好朋友,有的甚至会从上学一直到现在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你们的孩子有好朋友么?我想很多家长都会说“有啊”,孩子们爱他们的朋友么?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爱朋友。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家庭”,或者是“四二二家庭”,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只有一个樱桃,孩子自己很自然的拿起就吃了,她问过你们“妈妈你吃么?”在家是这样,那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呢?只有一辆小车,两个好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呢?小朋友之间会谦让么?其实回想一下我们的朋友,你是否遇到这样的朋友,好吃的得她先吃,好玩的得她先玩,大家在一起他永远是那个没有带钱包的?这样的朋友你还会和他好么?慢慢的就疏远了,可以说朋友之间的相处是分享,是奉献,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家长会说我总是让孩子谦让,孩子都能做到么?我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与朋友相处,洗了一盘樱桃,孩子馋的口水都要流下了,也要让孩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然后是爸爸妈妈,最后才是自己,分享是习惯,慢慢的她和小朋友相处中也会分享,也会谦让。不知道你们看过一部青春偶像剧《忽而今夏》,主要讲述的是一对小青梅和小竹马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剧中也可以看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主人公何洛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属于体育特长生,因为学习不好甚至遭到了学校的劝退,她这时候遇到了超级学霸章远,而且她还有一个与姥姥相依为命,靠奖学金、补助和打工上学的学霸云薇,后来章远帮助何洛补习功课,最后都考上了国内知名大学。在何洛成功的路上如果没有遇到章远,云薇,那么她能考上重点大学么?所以说朋友在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孩子们并不能分清楚谁更优秀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引导,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都懂的,我在平时的教育中很少提到哪个孩子好,我总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和孩子说“你觉得这样做对么?”以此为例子侧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我自己觉得这样的方法更好一些。

篇(4)

一、 利用教师自身的感召力和表率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体美、姿态美、仪表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首先表现为培育完善的人体。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美的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学校体育教师,更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保持和谐健美,利用自身形体美、姿态美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进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安排与美的形体、姿态相吻合的能体现、感受、锻炼美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通过动、静结合的体育锻炼,从形态和技能上完善人体,使学生感受人体美,热爱人体美,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姿态,形成良好的站姿、走姿、坐姿,使身体发育正常、匀称,获得健美的形体,提高学生形体、姿态的美感。教师言谈、举止、仪表、精神面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位英语的教育家曾说过:“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守“身教重于言教”的格言,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时,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衣着要美观大方,以自己语言的优美、动作的文雅、生活的朴实、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尽最大努力以最佳审美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自身展示完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仪表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二、 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行为美、语言美的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学生主要是在操场上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在不断的运动中进行学习,个别活动的机会、同学之间的配合和对抗活动较多,相互间的接触和交往较多,也较为直接,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通常是学生情感思想的真实流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运动中的言行和表现,并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如在教学比赛中,因求胜心切,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守规则、损人利已、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些行为加以批评教育,使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理应做到行为美、语言美,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结合学生在运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要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 通过优美的示范、规范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动作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追求美是体育运动的灵魂,美融汇在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中,体育运动的美是通过形体美、技术美、动作美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娴熟和谐、优美大方的体育动作,给人以刚毅、潇洒的美感。体育教师应具备正确、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把每个动作都示范完善,通过完善的示范动作把体育运动的美充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欣赏、感受体育运动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情趣。在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强调动作的准确、规范、优美,以美的动作、美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事业、生活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四、 通过场地器材布置的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鉴定、创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场地器材布置的美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直观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线条清晰、图形新颖、井然有序、丰富多彩的器材场地布置,不仅会给学生一个美的印象,一种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认识美、鉴定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平时应多学些美学知识,课前认真备课,从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策划,并充分利用美学中的线条、图形等美学知识,把场地设计得美观清晰,器材放置得和谐有序,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体优美的环境中,由简单的喜爱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灵感,启迪美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鉴定、创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五、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搭配和巧妙安排,丰富学生美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篇(5)

违法犯罪活动是破坏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毒瘤,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们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利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理念重新审视监狱作用,对于促进监狱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监狱除了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刑罚执行机关之外,同时也应该是社会的公共管理机关。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狱除了要实现固有的法律效果之外,更加应该实现其社会效果。因为从本质上来看,监狱的刑罚执行价值等同于它的社会公共价值,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才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即追求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公共秩序、效益以及不可缺少的人文主义。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利用传统美德教育的优势,对服刑人员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藉以改造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并营造出和谐的改造氛围,最终实现监狱改造功能的最大化。

1 辨证认识传统美德教育,积极发挥其教育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和谐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之一,更是重要任务之一。这其中,传统美德教育发挥着既特殊又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统美德教育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和教育,是新的历史形势赋予监狱的崭新使命。

所谓美德,其核心内涵就是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应该要去做并且应该努力做得更好的一种为人的基本品质。五千年的文明史让国人历来重视传统美德,更加关注传统美德的传承,例如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礼义仁孝”均是典型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时代的“传统美德”均带有时代的烙印,例如封建社会所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辨证地认识传统美德教育,我们所强调的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我们所强调的传统美德教育应该符合以下特点:首先,它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美德的传承和创新;其次,它能够在更加深层意义上彰显出“人之为人”的要义;最后,它在很高层面上凝练了新的历史形势下美德的精髓。

综合上述观点,对服刑人员积极进行美德教育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层面的要求:

第一,坚持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作为传统美德教育的根基。儒家文化的价值以天下之道作为自我存在的最高价值理想。儒家相信,人生来就有一种社会文化性的理性精神,“我欲仁,斯仁至矣”。其价值若是全部表现出来,天下便不会再有“作乱”之事。“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而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从另一侧面强化了儒家“欲仁”,即以仁为本的价值取向。孔子提出的“仁”,把外在于人的政治性很强的强制性措施变成了关注生命价值的人的内在需求。同时,孔子还认为德虽内在于人但必基于学而得显,因为他强调“敏而好学”,主张“下学上达”,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主观道德努力来求得与天道的感应。可见,人本主义奠定了中国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因其对生命的强烈关注而获得了普遍而永恒的意义。

第二,坚持将高尚的人格境界作为永恒的追求。儒家没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为“上帝的信仰”划出一块地盘,儒家有的只是为在现实中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设计的以仁为本的伦理化行为方式,与康德所构造的复杂的精神体系相比,儒家的理想确实显得过于单纯。然而,仅有这些对儒家来说就已足够,因为它们完全可以让儒家活在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里,而不是神格境界里。这种高尚的人格境界主要体现在视人为世界

转贴于

上最有价值的存在。正所谓“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当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力量一并消解于理性的追求之际,也正是儒者战胜一切困难阻碍之时。其中伴随的精神升华只有身临其人格境界才能有所体会。当高尚的人格境界趋向成熟稳定时,真正的儒者便可从中获得一种超越现实所有羁绊的自由与。

2 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营造和谐的改造氛围

第一,积极进行美德教育的渗透,修复服刑人员的道德观。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某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道德的缺失永远提前于法律的缺失。对于一名服刑人员而言,对其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完善和修复其道德观,促其利用善念约束自己而不是利用法律强制力恫吓自己,显然具有深层意义上的治本作用。传统美德教育对修复和完善服刑人员的道德观而言,其价值和作用不言而喻。美德教育不仅改造了服刑人员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营造和谐的改造氛围做出了努力。美德教育会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转变其原本扭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令其自愿地融入到和谐的改造氛围中去,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改造。

第二,让服刑人员学会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无法正确的与人相处不仅会导致内心压抑,也增加了由此产生犯罪动机的几率。通过传统美德教育,让服刑人员学会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例如,“君子不强人所难”、“君子不夺人所好”等等。服刑人员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是营造和谐改造氛围的关键性因素,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即便是他们重新回归社会之后,也不容易再误入歧途。

篇(6)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道德建设一直是“强国富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欠缺的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求。在新时期里,塑造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德育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德育要从身边的道理,从为人处世的道德培养入手,从培养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起步。

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呢?

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又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一个没有希望的接班群体,又能指望他们创造什么奇迹和辉煌呢?建立良善的社会风气、挽救下一代和我们自身,这需要每一位家长、老师及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才先成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教育来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氛围,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在工作实践中,我尝试以下几点做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块主阵地,充分发挥班队会的作用,选择良好的榜样,作为效仿的对象,尤其是主题班会,如果开的好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在美德故事中感受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通过学生自己的准备、参与及亲身感受,来达到对传统美德的正确认知和树立传统美德的意识,从而达到通过活动引导行为的目的。

2、借助节日,开展以“自主与责任”为主题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行为和能力,结合教师节、国庆节、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等等,不断开展热爱祖国、尊师颂师、爱生重教、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传统教育,使学生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生活中学会感恩。

3、通过读书活动进行传统情感教育。

在平时鼓励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美德教育的文章,感人的事迹,利用自习课在班上读给全班同学们听。哪些应大力弘扬,哪些要接受教育,有些内容还要经过同学热烈的讨论,小小的文字,真实的感受,没有任何掩饰的心与心的交流,比一切语言的魅力都要大得多,潜移默化地影响,使他们在潜意识里埋下正确的道德观。

4、充分发挥家长、师长的表率作用

篇(7)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美德 行为习惯

一、从认知入手,塑造美的心灵

没有认识上的飞跃,就不会有行动的自觉。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任务是打好认知基础。我们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运用“传美”教材,在学生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例如,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中,在低年级将曾子杀猪的事例编成短小精悍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情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强化学生道德意识的训练。如到了四五年级,要求学生不仅熟知“传美”教材中诚实守信的故事,而且动员学生搜集名人伟人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寻找自己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还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小宣传员和教员。

学生到了高年级,不仅要求他们通晓各年段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要具有传统美德的评价能力。学校设板报专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评价空间,他们利用诗歌、小评论、小品文或发表个人评论,或提供传美案例,在自身道德观念不断深化的同时,为其他年级的同学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二、知行统一,培养美的习惯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打牢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用于约束指挥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力求与综合实践课、少先队活动、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低年级结合“孝敬父母”题目,在学生感知孝敬父母的感人教材事例基础上,开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活动,利用传美教育课,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为父母减轻了哪些负担,帮助父母做了哪些事情?

随着年级的增高,教育活动范围也应不断拓展,教育内容也由比较单一化逐步趋向综合化。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美”教育课整合为例,一项活动从“传美”教育范畴看,既包含了“孝敬父母”,又包含了“关心他人”“天下为公”多项内容相结合的教育。从综合活动课的范畴看,既包涵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又涵概了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为学生广泛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养成优良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家庭“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深入到屯村、车站、街道,开展公益性活动。老人节期间,为敬老院孤寡老人奉献爱心、送去温暖,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传统美德道德观念得到了升华。

关注学生传统美德习惯的形成,重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常抓不懈,不能寄希望于几次活动。为此,我们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每开展一个德目的教育,在学生有了认知基础后,都让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思考在家里、在社会、在学校分别该怎么做、做什么。然后,在班队会或传美课、品德课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认识不断加深,行为更加自觉,中华美德得到了发扬光大。

三、寓教于乐,激发美的兴趣

开展“传美”教育,打牢认知基础,形成良好习惯,仅靠空洞说教无法调动学生的全部积极因素,只有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陶冶美的情操、鉴赏美的真谛、促成美的行动。

我们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把影视教育、法制教育、艺术等一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形式,除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审定的影片外,购置了大量的音像教材,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在学生头脑中打牢“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基础。例如,在纪念中国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除组织学生统一观看预定的抗日题材影片外,还有目的地要求学生观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艺术节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了短小精焊的小节目,其中《王二小放牛》掀起了活动的,赢得了长时间热烈掌声。可见,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四、多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必须取得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教育的实效性、稳定性。

首先,要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互通信息的绿色通道,保证相互信息畅通,使教育活动同步,在教育主旋律上产生共鸣。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途径很多,可以建立信息联系卡,选派信息联系员,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这些办法和途径,学校可以自查教育成效,家长可以知晓学校教育目标、目的、内容,了解孩子校内外全部情况,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可以采取走出去,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可以采取请进来,让有关人士现身说法或剖案解析,发表见解、意见或建议,使教育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