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应用写作总结

大学应用写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1 11:50: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应用写作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应用写作总结

篇(1)

关键词: 应用写作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思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成为衡量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许多员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实用的文章”指的就是应用文。应用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课程。那么何为应用写作呢?应用写作就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综合能力,为就业和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所在院校针对社会这一需求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常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笔者就教学过程的探索谈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1.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本科院校只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专业性写作课程或者应用写作选修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一或者大二,总课程大约30课时。现有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种不少于20个,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很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很多院校尽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学到应用写作的知识,写作课程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文体的写作,应用文作为常识性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应用文的重视度不够。而且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它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没有记叙文的有声有色,议论文的深入浅出,抒情文的强烈感情,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3.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可选的教材版本很多,但这些教材始终没有突破介绍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题这一传统的编写思路,内容庞杂,重理论、轻训练,例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需求,写作训练单一、陈旧,无法开拓学生思路。

4.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写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任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写作格式,最后出题让学生仿写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貌似循序渐进,实则弊病很多,收效甚微。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以致用,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而应用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明确,它培养的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是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是学术定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广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借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应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突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素质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思路,按照“职场需要、按专业发展优化、按照职业成长”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项目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对接校园活动、对接职场、对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和“必需、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把应用写作分为校园类、职场类、其他应用类等,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需要的实际情况,按一定顺序讲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先讲校园类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个人简历、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接下去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需要到的职场类应用文,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合同等,最后其他应用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顺利对接职场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并用于实践之中。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导,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搜集写作材料,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运动会、学代会等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班务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总结、个人简历、自荐信、海报、议案、演讲稿等应用文种,把枯燥乏味单调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的社会调查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做社会调查,然后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而且让枯燥的应用写作变得鲜活起来。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文文种不同,写作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院的硬件设施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项目任务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评教学法等。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课教师给出调查报告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和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是事务性文书,报告是公务文书,两种文书分属不同的类别,在格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和报告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其区别。在语言掌握上也是如此,应用文语言和文学性语言区别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语言的错误,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例文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然后掌握应用文的开头、结尾等专门用语,并用于写作之中。

应用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具备写作能力,任课教师无论是任务的设定还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确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的写作理论有具体真切的了解,再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4.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和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主要是师范院校文学院培养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熟悉写作理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深入的了解,没有行业实践背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专业实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职业需求无法体现,结果是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例文,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院校意识到这种教学的不足,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能弥补语文教师专业的不足,但由于他们写作知识不系统,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背离写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要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应用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语文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熟悉行业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专业职业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业水平,强化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使教学活动符合写作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用写作这一职业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风平,等.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应用写作[J].2007(2).

篇(2)

[关键词] 任务驱动;应用写作能力;变革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危机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3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H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00-2

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写作危机”,小到学生的请假条、申请书,大到毕业简历和论文创作,文理不通、错字别字、词不达意、标点符号错误、文体格式紊乱、内容条理不清、表述含糊、不得体、逻辑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当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职场应用文书,学生将无从应对。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正在逐渐弱化和消退,成为新时代的“写作文盲”。然而,作为能力培养重要阵地的应用写作教学却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僵化、大而全,甚至搞“一刀切”,理论教学有余,实践实训教学匮乏,教学模式单一;二是忽视不同专业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需求,轻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定位,无视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发展需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双输”局面,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俨然成为了一根有名无实的“鸡肋”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以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以任务驱动技能,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实行“教-学-做”一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评”。这些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革新与突破,符合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要更多关注实践的理念趋势,有效地解决当前应用写作教学的实际困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大学生整体应用写作能力水平。

一、任务驱动有效突破课时壁垒,实现课内外学习联动

应用文书种类繁多,理论知识点丰富,传统培养模式面对日益缩减的课时,教学实际陷入被动。教学付出与教学效果日益反向,应用写作培养质量面临严峻考验。大多数教师总结的症结之一是教学课时匮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传统培养模式对于课堂理论教学的过度依赖,本身就是教学理念上的陈旧保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植入,能够有效破解这种困境。它的优势是不再受课程计划学时的限制,更多的将目光关注于学生课堂外大量的空闲时间。大学生课业安排俨然没有中学紧凑,课外时间十分充裕,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只是用来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任务设定和评价考核,大量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到课外时间中去,形成课外时间“课内化”,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联动。例如,我们在讲解“调查报告”写作模块时,教师只需要在讲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点之后,相关任务内容和细则要求,具体任务执行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联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查询资料和实际操作,进行有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拓展了对目标知识点的认知空间。另一方面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外,排遣了大学生无聊的空闲时间,实现了课内课外教学的连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任务驱动的过程管控与新媒体平台教学无缝对接

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过程管控。鉴于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弱等因素,其中大部分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都处于“等靠拖”状态。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完全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是不现实的。

过程管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管”队伍。学生既是任务的执行者,也是任务的监管者。二是任务进度管控,制定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表,实行时间节点检查。例如我们在进行“调查报告”应用写作任务模块时,我们将设定实地调查完成、资料整理及汇总、资料分析和总结以及调查报告撰写完成等时间点,由教师主导,学生轮值,做好每一阶段的检查和记录工作,填写任务日志,及时通报未完成人员或者小组并督促限期完结。

网络普遍化的今天,为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提供了便利。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和沟通交流,应着力打造以博客为主的资料平台,以飞信为主的通讯平台,以QQ群为主的交流平台。依托三大平台,首先可以解决学生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疑惑。针对一些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多方讨论,各抒己见。其次,实现过程化考核的课内外贯通,检查学生任务进度和成果质量,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利用新媒体先进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专题式教学,打破课堂内教学传统模式,实现跨越传统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新模式。

三、任务驱动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有效融合

任务驱动在注重激发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团队合作与竞争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安排几次较大的实训任务,学生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团队来进行分工协作,通过任务分解,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教学之初,我们会对教学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小组既是一个团队,又是小组竞争过程中的个体。这些团队可以依据任务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制定任务完成计划,分配成员任务,汇总任务数据,品评任务结果。通过协同工作,一方面最大化发挥个人专向潜力,一方面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认同感。

学习的动力除了来自于学生自身,更来自于不同小组团体之间竞争。充分利用学生自我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心理,教师积极引导和开展小组任务进度评比和任务结果评价,鼓励小组之间互评,找问题,挑毛病。我们在完成“合同”写作教学项目后,要求所有小组公开展示各自的合同文本,小组之间互相交换评分,允许小组成员对挑出的毛病进行辩解,实行挑的毛病越多得分越多,辩解成功的越多得分越多。在整个过程,教师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任务竞争环节,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习得和理解。

四、过程化考核模式与“三位一体”评价制度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下的课程考核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一考定终身”,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的综合评定。主要的考核范围是出勤、课堂纪律、任务完成量以及质量、阶段性测试、任务专题讨论、团队合作、实践实训等多个方面。制定公正透明的评分细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加分奖励,实时内部公布每次任务考核结果和评定理由。过程化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学生学习任务比以往更重了,但是学习效果却得到较大的提升。

传统教学中,大学生写作能力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单方面的评估,这种评价主体的唯一性,一方面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困境,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评价自身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未必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教师不在是唯一评价主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评判机会和能力,从而构建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动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三位一体的评价新模式,而整个任务实施过程则就形成“做――评――做”循环模式。

一是学生自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养成自我挑战和评判意识。二是学生互评。任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知识学习的深入与拓展。三是教师评价。虽然教师不是课堂里的唯一主体,却承担任务设计、任务组织、任务指导和任务评价等多重角色。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区分评价,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定位,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遵循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相结合。二是学生水平不均等,注重分层评价,对于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进步百分之十,对于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进行分层级评估,有利于调动好中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写作水平。

五、任务驱动推进学习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统一

传统培养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情境,通过理论灌输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完全忽视应用能力培养对于实践性的迫切渴求,屏蔽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割裂与学生未来职场需要的联系,人为的在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和职业情境三者之间设置了障碍,恰恰忽略了应用写作为“用”而生、为“用”而学的根本基础。

摆脱单一学习情境的枯燥和效率低下任务驱动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对不同专业未来职场对于应用文体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制定高仿真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氛围,在任务实施中充分体验职业工作过程,将被动理论知识接受转换为主动用知识去解决遇到的现实写作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于具体写作任务的真实体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学生在强烈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应用写作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促进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机制改革,它革除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构建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评”良好的教学循环过程,有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缪泉.任务驱动教学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4,(4).

[2]庞明秀.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32).

[3]邢翠玲.试论应用写作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4]叶蓉.求真求近求趣_应用写作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的设计原则[J].应用写作,2013,(11).

篇(3)

关键词:应用写作 平台 实践训练 构建

应用写作能力是人们用书面语言来综合表述思想、观点,进行职业工作交流与沟通的一种能力,是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现实中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写不出一份完整的活动计划、社会调查报告,甚至填写不好毕业实结、毕业设计和一份完整的求职材料。究其原因主要是诸多高校开设的应用写作课程均出现了低效、无效的状况。

应用写作是实用性、开放性、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技能课程,其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应用写作能力的人才。一种技能的培养是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的,正所谓“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能力应在训练中得以生成并内化。故此,加强实践教学,既是应用写作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的必然路径。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同时走出课堂,师生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应用写作资源,搭建应用写作初、中、高三级实践平台,加强在平台上的互动,这对于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目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初级平台――课堂实践训练

初级平台体系主要目的是加深和加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初步体会和掌握。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突出技能操作性。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模仿性的实践活动。

1.案例教学,创建职业导向

应用写作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构成按照规矩行事,语言风格已约定俗成,加上应用文法规性、政策性较强,与其他文学体式相比,内容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更何况由于学生自身阅历及社会实践的缺乏,因而一般学生拿到一个文种都有点不知从何下手,从而常常堕入无从下笔,一筹莫展的窘境。创立案例教学法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在他的《合同法案例》一书的前言中说道:“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因此教师在应用写作课堂上讲授完一个文种的相关理论知识后,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得优秀的或是写作上有特色的案例,然后组织同学们相互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分别阐述对案例的个人看法和理由。也利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对重点内容加强标示,让学生了解这个案例觉得优秀的主要因素在哪里、为什么等。同时在看过了优秀案例后,也可以放进一些失败的案例,利用正反对比,让学生在前面优秀案例的引导下,了解和明白案例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并让学生着手进行修改。这个指正和修改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交流、争辩等,使大家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写作有更鲜明的印象。这样不仅帮助理解,还能避免在日后的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起到以做效尤的作用。当然这些案例的选择是要从现实的工作环境中选取,从而使课堂模式与职业环境相关联,在仿真写作模式下让课堂教学成为职业环境的向导。使学生在强烈的正反对比、修改与现实工作内容的感受下,逐步提高分析、辨别的能力以及对实际职业场景的了解,进而促进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变为直观的感受,进而加深对理沦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今后在写作应用文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将课堂内容和职业挂钩,促使应用写作课堂教学成为职业发展的向导,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搭建网络写作平台,渗透职场概念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网络也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搭建应用写作网络交流平台可以为应用写作的实践训练提供巨大帮助。具体而言是利用校园局域网构建网络平台下的“自主交互作文”。学校利用资源搭建一个写作网络平台,在上面放进有关材料,形成教案库、习题库、范文库、写作知识库、写作素材库等综合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要注重兼顾应用写作中的不同专业特色,因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注重的应用文种不同,教师在构建资源库时适当的与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创建不同的应用文种类,扩展应用文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资源库要体现当今职场特色,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主要用途就是将来踏入职场,适应职场要求。因此训练中首先突出现今职场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深入职场了解当今职场应用写作的发展趋向和要求模式,并将职场内容渗透进资源库,将实践训练和职场需要结合起来。教师在应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根据资源库中的范围选择同一文种下的不同训练内容,完成作业后在平台上递交作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同时也完成了实践训练的任务。教师同时也在平台上开通一个教学微博链接,贴出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好的教学点子、教学心得、教学简案等,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处理一些学生的来信和来文,促使彼此间的联系不再局限于课堂和现实,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便捷沟通和指导。网络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趣味性浓的教学优势,学生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应用写作课后写作练习、浏览、评价、修改和交互式评判和交流,不再受课堂的具体空间、时间限制,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训练的余地。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个别化学习,每人在完成了教师统一要求的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学习上的优劣在资源库中另外选择自己需要学习、掌握、实践和巩固的内容,并针对于自己比较有疑惑的地方通过E-mail或者是BBS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有效且便捷地沟通、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特点比较强的文种,仅仅依靠一个应用写作教师的教学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欠缺,而搭建网络写作平台则可以尽可能的弥补这个问题。一方面当然是在资源库中照顾到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寻找到更多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专业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个别指导,最后一方面是适应职场特点,体验无纸化办公特色,体验职场应用写作的特点和模式。学生因为进入网络平台大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写作平台实现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二是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广泛收集各种素材,拓展他们的学习范围,提高应用写作的容量;三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无纸化办公即利用电脑处理文稿打下基础。写作网络平台的搭建可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迅速提高应用写作水平,并体验学习模式与职场模式的无障碍对接,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职场概念。

二、中级平台――校内实践训练

如果说初级平台是实现学生们依葫芦画瓢的目的,那么中级平台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初步的理论知识后能将这种理论进一步巩固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不看葫芦自己尝试画出漂亮的瓢来,追求模仿基础上的神似。这时候教师就不再是讲求理论的传授,而是更注重指点和引导,这个过程主要是在校内完成。

1.项目驱动训练,模拟职业场景

项目驱动训练是指在学习的主要过程中让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行动的衔接方式来组织训练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应用写作引入项目驱动训练就是在课后实训中将班级和模拟公司结合起来,让班级成员以自愿和协调的方式双向选择组成三人一组的模拟公司,每个公司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但可以确定能运行的机构组成模式,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公司里担任不同的职务。当遇到应用写作不同文种时,就布置任务下去,每个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根据应用写作训练文种的需要,上下行文、对外行文等,甚至是可以对自己公司销售的产品召开推荐会、会、展销会等,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进行市场调查和经济分析等。一个公司全体内部人员可以对这个任务进行集体的准备、交流、讨论、策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需要的文种。在这个文种写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及时的评价、讨论、评分。让不同公司的学生去浏览和品评其他公司的应用文的好坏优劣。这种模式可以熏陶学生的职场角色意识,缩短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学生提前进行适应职业需要的角色转变,及时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操作,为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校各组织机构实习,试水职场深浅

学校是个小社会,学校各组织机构间因日常工作需要每天都会产生诸多用于交流和沟通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各种类型的应用文种,主要是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布置和落实,会议召开,开展各类活动等。这些部门和各个运行环节就为学生训练应用文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学校的每位教师、职员、学生是这个小社会中的一员,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在应用写作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小社会的交往活动进行写作实践互动,既让他们实打实地锻炼了应用写作能力又实现他们初步试水职场深浅的别样目的,往往能收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校内机构作为学生开展应用写作实践的平台,既可以减轻机构人员繁杂的事务性劳动,同时又提供给学生应用写作实习的基地,学生锻炼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可以是学校的办公室、宣传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具体的实践训练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首先是到各系办公室见习,了解学校各类基础部门日常应用文写作情况,例如应用写作的频繁程度、写作文种的范围、成文的一般要求等,实地见证应用文的“出炉”经过和要求。其次是到宣传部实习。学校党委宣传部领导着各种对内对外工作的运作,如网站、校报、学报、校内宣传栏、标语、广告栏等,有着丰富的应用写作实践资源,学生可以应聘为校报、网站的实习编辑,既编又写;可以加入记者团或学生通讯社,成为里面的记者,写作日常的通讯稿、活动简报等。或者是进入各种社团提供社团进行日常运作时需要的应用写作的帮助等。再者是直接参与学校团委开展各项活动。团委的每一项活动,至少要利用到四种应用文种,比如各种活动启事、通知、活动方案、总结、讲话稿(开幕词、学生代表发言稿、获奖代表发言稿、闭幕词等)。最后是学生会自己工作,作为学生会的主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开展工作的过程就是运用应用文的过程。从学生会各项制度的制定,到各项活动的策划、活动的总结表彰、各种会议的召开……每一环节,都是学生锻炼应用写作、展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机会。这种利用校内的组织资源,开展应用写作的实践教学,可以说是真枪实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实地的了解了一般职场对于应用文的具体写作要求。可以这么说,是人才的,其应用写作能力一定差不了。应用写作的实习互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又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高级平台――校内外实践训练

掌握知识并内化为能力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这种能力能否在现实中变化运用,并根据具体现状的不断更新而进行主体的随机应变、自我更新,这对于学生是更高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良好引导。让学生结合学校小社会和真实大社会,把应用写作课堂搬到社会上去,在社会的真实情境中体验生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激发学习热情,这是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并通过这一过程促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渐入佳境。

1.现场实地写作,检验职场认知(突出专业特色和背景)

教学案例的生动性,比不上多彩的社会现实;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比不上社会实践。课堂仿真写作训练便于操作与指导,有一定真实感,但毕竟与现实尚有一定距离,现场感不够强烈。因此,仿真写作训练还必须与现场实写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得到应有的紧张度与新鲜感的刺激,而且现场实写是完全依据个人能力实地发挥,真正检验和提高了应用写作水平。现场实写是实实在在就事发现场内容进行符合需要的应用写作实践训练。如市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对市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校外或校内范围对商场、商店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分析拟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如消费者方面包括日人员流量、人员结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商家方面包括经营项目、进货渠道、服务质量、价格等等。调查内容确定后,进一步落实调查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鼓励学生深入实际实施调查,收集充分的资料以后,指导学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如数字统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来进行分析,不懂的请教有关教师。然后调查报告出炉后联系被调查对象,核对调查结果的真实和可行性,检验学生应用写作的实际能力。又如学校召开校园文化节,可以让学生围绕文化节的各项比赛出一期专题简报,写作新闻通讯稿发表在校报上,让全校师生充分了解文化节概况。再或者组织有关比赛,实地见证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校可以设立一个组织每年定期举行应用写作赛事,让学生实地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刺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实践掌握。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学生能消除神秘感。这种强调实践性,突出应用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活学活用,调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能力,培养相关素质,这样的写作训练,其意义已远不止于写作范畴了。

2.拓展训练空间、鼓励自主创业,完善职场能力

社会上请进来,大手笔走出去,踏上社会联系有关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学习、鼓励成立组织对外营业,主要是对校内营业,写作需要的内容。

应用写作来源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所以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是写好应用文不可或缺的条件。由于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几乎没有,对应用写作的了解只能从教师那获得,而大多数的教师自身也没有写作应用文的实践经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条件的允许下,可以请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或“大手笔”给学生进行现场教授,让他们对应用写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那些写作应用文的实践经验,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拓展教学空间,将应用写作训练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应用写作向学生课外生活、假期生活中全面渗透。例如,鼓励学生在接近暑期时设计一份正式的个人简历去参加不同高校举行的暑期实习招聘会,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环境里锻炼和检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其中必然包括应用写作能力。也可以去联系校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现场活动等让学生去参与,例如,参加产品推荐会、商品展销会、现场招聘会、现场招投标会等,使学生实地接触和了解职场应用写作的特殊要求和发展变化,实地见识职场上使用的正式应用文是怎么写的。联系一些街道社区或者是物业管理机构,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下基层进行实地锻炼,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充分锤炼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在做中学的目的。甚至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己成立一个文化公司,主推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其中包括应用写作,然后主要是针对学校的各种社团、职能部门、文化团体、活动组织等推出他们需要的文化产品服务,帮他们写作计划、总结、策划书、企划案、活动章程、简报、会议纪要等应用文种。在这个基础上逐渐面向社会推出自己的服务,这也可以算是不错的一种尝试,可以实打实地锻炼和完善学生的职场能力,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这样一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实践训练模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应用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既历练了写作技能,又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既培养了危机感,又提高了心理素质,还锤炼了他们的职业技能,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写作训练缺乏基本的生活素材,往往是学生凭空想象、东拼西凑,听完、写完则时过境迁,实际运用则迷迷糊糊。而通过以上三级平台的实践互动,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对象和工作要求产生感性认识,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的形成,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学改革特点,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获得材料、分析材料,利用获得的材料撰写成文、修改、定稿,独立地完成整个应用写作活动,从而使应用写作课变得更生动、更多样,也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莫伟.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若干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2009,(4).

[5]胡祖平.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与创新[J].读与写,2007,(11).

篇(4)

[关键词] 高职教学;应用写作;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应用文写作在社会生活中所占位置越来越重要。应用文不仅是社会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工具,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到来以及管理规范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成为一种管理手段。正因如此,应用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被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已成为用人单位要求高职各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成为衡量员工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可以说,“应用写作十分重要”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新文种不断涌现,应用文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也越来越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各专业纷纷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并将其确立为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

一、应用写作课程现状分析

应用文写作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各专业教学实施计划中,但由于对专业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性质把握不够准确、科学,应用写作课程目前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许多教师对应用写作课程做了很多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了解的情况及经验来看,现行高职应用写作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

首先,高职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不够高,大多数学生只认为应用写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更重视所学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其次,与学生的基础有关,当前社会,大部分学生为90后,这些学生受网络等新媒体影响很深,传统的语言表达规范性也呈现下降趋势,加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对应用写作比较陌生,缺乏一般性认知。

2、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教材内容不够实用,远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学起来空洞枯燥的部分很多,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现行应用写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且滞后,传统模式依旧被当做现代应用教学的主要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另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此造成教学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提高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由以上可知,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应从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人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职应用写作的教学经验,针对应用写作的现状,总结出几种提升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措施。

1、更新学生对应用写作的观念,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应用写作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技能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我们应深刻认识应用文在生活中的位置,进一步认可应用写作课程在高职院校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应用写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给学生灌输应用写作的重要性,最好可以用历届毕业生在其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应用写作方面的事例作为说教的素材,或者请毕业生到学院为学生献身说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应用写作学习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

应用写作课在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案例分析。传统的板书覆盖的知识面窄,传播效果滞后而制约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逐渐被淘汰。现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且因其使用方便,容量大,直观生动而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网络教学辅助,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表达,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增强教学互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活化了应用写作教程。例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新鲜的应用文案例,扫描制成幻灯片播映给学生看。讲授“通知”这一文种时,可以链接本校最近下发的某一具体通知内容,这样,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通知”的写作要求,便于理解与掌握。另外,网络教学因其互动性的特点,还可以发挥讨论学习的优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发邮件,或在聊天群组里进行讨论,交流解答,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领会。

3、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应用写作的实用性

应用写作课程必须适应生活和专业的变化。专业应用文写作是边缘学科,从写作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角度看,专业应用文写作是专业工作中进行交流的工具,其形式侧重于应用写作的规范性和约定性,但其内容侧重于所属专业(或行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在讲授应用写作的一般规律后,必须结合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即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因而,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应用写作内容的顺序和比重,用丰富的案例,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注重针对性和可行性,切忌内容空泛,所确定的内容必须难度适度,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相符,过于悬殊则会造成学生听课效果下降。

4、教师应具备写作学和所教专业的综合知识

如前所述的几方面因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践和专业需要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应用写作涉及有关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由于此课程课时计划较少,教师无法讲授全部文种,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取舍。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确定教学的重点。很多高职院校将专业应用文写作交给文科类教师讲授,由于这类教师基本上不了解课程所属专业的专业知识,在教材处理上就只能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讲授重点也只能是介绍文种的文体格式等写作形式,而对于写作内容、材料及语言表述等写作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简化处理,因此与专业知识几乎完全脱离,无法体现应用文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文体特点,教学基本处于无的放矢的状况。学生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就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实践,模仿例文的写作也只是简单的照搬,具体文种的形式和内容完全脱离,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无法提高。也有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文科类教师讲授专业应用文写作的不足处,就将这门课程安排给文字表达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讲授,但由于这类教师写作学知识不系统,教材处理上过于强调写作内容,同样造成写作内容、内容与材料及语言表述等写作要素之间的脱离,背离了写作教学规律,使得专业应用文写作课成了专业综合复习课,因此教授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应兼具这两方面能力。

5、模拟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应该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对事物发生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再现即为模拟情境式教学,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能力。积极创造一定前提下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和现实情况相似的情境中学习。例如:在进行“经济合同”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模拟院系和出版社签订一份“教材购销合同”,通过模拟签订“教材购销合同”的场景,引导学生注意格式的规范性、斟酌合同条款的完备性、措辞的严密性,以及在诸多细节问题上的把握。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模拟事件熟悉事件发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便于发现自我潜能,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和处理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识到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高职院校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虽然现行各种版本高职应用写作教材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也不够高,但我们有责任也有足够信心改变这种现状。我根据应用写作自身特点,将其与相关专业有效结合,采取以上有效措施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从而实现专业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奕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2).

篇(5)

论文关键词:以发表为中心;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益,近三年,笔者从解决学生写作动力性困难入手,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这项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教班级学生参加应用写作任务或内容真实项目一百多个,写作欲望、兴趣、积极性和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初步具备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写作素质和语文素养。

动力性困难是当前高职学生写作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能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无疑应成为写作教学极其重要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否则,离开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了。而这正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以发表为中心”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能够有效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并在解决其动力性困难的同时,逐步解决能力性困难,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增强应用写作能力。

本文所说“发表”为广义,即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等。所谓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就是以发表为枢纽,紧扣学生的写作内驱动力——发表欲,以从口头到书面、从音像到文字、从课堂到课外、从模拟仿真到实际项目的多层级发表活动贯穿始终,以发表学生的应用写作作品为契机,以激发、巩固、升华其创作欲、发表欲和创造性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和依归,形成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

总之,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时空已延伸到课外,其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专业学习、校园生活、个人职业生涯等诸多方面,其教学方法已经扩大到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对于提升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多层级发表案例

高职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薄弱,写作兴趣、水平等参差不齐。要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须为所有学生创造发表作品的机会,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级别的发表。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采取多层级发表方式,形成富有亲和力的“发表网络”。一方面,鼓励学生细读应用文本,既要学会欣赏,又要敢于怀疑,破除发表的神秘感、神圣感;另一方面,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阵地,使发表成为可能。这就是一级到四级发表:一级发表限于小组当中。当同学互评作文时,就是学生作品初次得到发表的机会。二级发表是在全班同学或兄弟班同学范围中进行。或口头宣读,或分文种举办佳作专刊,或开展求职信应聘书比赛,或举行校园解说词征集活动,等等,千方百计为学生增加发表机会,拓宽发表范围。三级发表是投稿到校报、校刊上。四级发表是向各级刊物推荐佳作,或者让其作品应用到现实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四级发表均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读者缺位现象,出现了除教师之外的非严格意义上的其他真正读者,“作品”被人“阅读”了。笔者将其归纳为“当众表达:被阅读”。

案例一:笔者举行了某学院学生勤工俭学岗应聘书比赛,通过以赛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结合典型文本的细读,学生获得了应聘书写作的基本常识和写作要求。教师现场引导每个学生合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应聘岗位目标,写出凸显个人特色和亮点的应聘书。随后进入多层级发表:首先,在小组内小范围发表,互相传看,提出修改意见建议,进行初次完善;其次,推选出小组中的代表作在全班范围内宣读或展示文本,相互交流,品评优劣,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再次完善;再次,结合学生所学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全班学生将经过师生反复修改定稿的应聘书,以真实、美观的包括完成了封面、版式设计等在内的应聘文本形式,在校内公开展示;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应聘书送呈相关部门,争取适合自己的勤工俭学岗。

本案例完整地体现了多层级发表的各个层级,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至少两次的发表机会。应用写作的指导过程与文章产生和运用的实际过程完全一致,与专业相融合,与校园相融洽,直接管用,颇能激发学生的应用写作积极性创造性。

案例二:笔者利用自己兼任指导教师的学院社团报《旖旎风报》开辟应用写作专题文苑,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阵地。同时,还将《旖旎风报》交流到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扩大了学生作品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本案例主要在三级发表和四级发表上着力,扩大读者面,拓宽作品被阅读的时空,增强作者的写作效能感和成就感。

案例三:笔者将学生在课堂上细读2008年第5期《应用写作》上《对一则消息的修改及思考》所提出的质疑和修改建议进行综合、深化,写成论文《从一则消息病例看消息的写作——〈对一则消息的修改及思考〉的补充》,发表在2009年第4期《语文学刊》上,使学生找到了自信,读写兴趣大增。

本案例由文本细读中的质疑所生,师生合作,深化提高,撰文公开发表,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从问出,学贵有疑,又实现了多层级发表,激发了学生的应用写作动机。

项目式发表案例

高职应用写作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学作文,大多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与专业结合更紧,越来越多地与仿真乃至实际项目相结合。因而高职应用写作中的“发表”的意义并不止于“当众表达:被阅读”,而更进一步延伸为“项目开发:被采纳”,从而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应用写作的高职特征。几年来,笔者结合所教班级专业,有计划地开展项目教学。2007~2010连续4年,将拍摄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题片、党建宣传片、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二中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宣传片、益阳市大通湖渔场对外形象宣传片等真实项目引入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制定策划方案、搜集整理素材、撰写解说词、参与拍摄制作。

案例一:2007年,学院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需要拍摄专题片,笔者受命承担此项任务。笔者结合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将这个真实的项目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学习撰写专题片拍摄策划方案、合同、解说词,并与学生所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紧密结合,圆满地完成了拍摄制作任务和应用写作教学任务。

本案例充分利用了自己学院的应用写作项目,融专业学习、学院工作与应用写作于一体,任务项目实在而富于挑战性,师生都感觉受益匪浅。

案例二:2008年,湖南省益阳市在益阳市安化二中召开益阳市信息化校园建设经验推介与现场观摩会,会上需要安化二中以宣传片的形式系统总结、具体介绍该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作法。笔者参与该项目的拍摄工作,主要承担解说词撰写。笔者搜集了解大量信息材料后,将此项撰写解说词的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细读学院迎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题片解说词、观看宣传片,掌握专题片解说词撰写的要领,根据安化二中所需宣传片的具体情况和撰写要求,确定框架、充实内容、反复修改,形成解说词初稿。并将校方、拍摄机构的讨论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部分学生一起修改完善,最终定稿,获得校方、拍摄机构和活动参与者一致好评。

本案例已经将应用写作的真实项目拓展到校外,任务项目难度更大,周期也比较长,更多地是在课外完成。一些学生不仅参与解说词的撰写,还主动参与拍摄及后期制作,无论专业学习还是应用写作,学生都感觉远胜单纯的课堂教学。

案例三: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渔场拍摄对外形象宣传片,笔者参与此事。一方面,将这个项目引入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学习策划方案、合同、解说词等应用文,另一方面,主动介绍学院专业师生承揽对方所辖企业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业务,并结合这些教学产品说明、设计说明、广告文案等学生急需、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种,较好地发挥了应用写作教学服务专业学习,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

本案例涉及的应用写作真实项目较多,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比较大,需要更大的教学灵活度,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要求也更高。师生通过这样的项目锻炼,就不再是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而是投身火热、丰富、变化多端的社会实践。大家意识到,只有与活生生的专业项目、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接,真刀实枪地干,才能收获真才实学。

诸如此类的项目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带着实在的任务、项目写作,实现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活动式发表案例

高职校园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众多的校园活动涉及日常应用写作的方方面面。学生全面参与甚至主持其中的活动,为应用写作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公开征集方案等形式,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一旦其苦心经营的活动方案的作品被校园活动所采用并付诸实施,其激励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笔者称之为“活动使用:被实施”。

篇(6)

关键词:应用写作;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27-02

一、《应用写作》在当前的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面临问题

《应用写作》在当前的高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提高技能人才的信息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写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掌握《应用写作》理论和实践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当前高职的《应用写作》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课程重要性弱化。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理工类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可有可无,或认为它仅是高职语文课的附属课程,资源投入不足。二是师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高职院校许多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没有应用写作经验,具有企业或高校行政岗位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小,或者有应用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忙于教学外工作,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进行应用写作教学研究,教学水平不高。三是教学方法陈旧,对应用写作实践和操作训练投入不足,教学手段不适应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上述三大原因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二、应用文体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

高职《应用写作》涉及文种多种多样,这些文种往往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要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要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

应用文体中,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有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等,如通知、请示、报告、合同书、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的主要是一些人际交往文书,如书信、请柬、便条、启事等。一般情况下,高职学生对应用文体鲜明的职业特征类较容易理解。这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面向企业、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与职业需求紧密联系有很大关系。高职《应用写作》所讲授的大部分应用文体也都是技能人才将来所要面对和掌握的,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对应用文体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类,当前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教师对其认识不够,并间接导致学生对应用写作特点理解不全面、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其实并非所有的应用文体都是干巴枯涩、“面目可憎”的,单举书信一例,历史上就留下了数量众多、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我国较早见诸记载的书信《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乐毅报燕惠王书》、《鲁仲连遗燕将书》,后世的《与陈伯之书》、《与妻书》等,均内容充实、脍炙人口,不但在个人生活领域,同时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常有学习掌握的必要。因此《应用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准确掌握应用写作的写作规范,根据不同的应用文种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力彰显高职《应用写作》的“职业美”和“文化美”,让学生对不同应用文种的特征都要深入理解。

三、通过“三段十二环节”培养模式大力彰显高职《应用写作》应用文体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

大力彰显高职《应用写作》的“职业美”和“文化美”,可以通过实施应用写作能力的“三个时期”(三段)和“十二个模块(环节)”培养模式来实现。

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时期”,包括技能人才成长的“学校学习及锻炼时期”、“企业实践及磨砺时期”、“个人事业和职业拓展时期”,这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前后衔接,同时又相互交叉、彼此促进,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技能人才应用写作能力;此外,这三个时期的相互交叉渗透还能促进技能人才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写作能力的“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全过程培养。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十二个模块(环节)”,是按照应用写作能力由浅入深的培养顺序排列组合的,包括属于“学校学习及锻炼时期”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模块、学习方法模块、常用公文模块、学生应用模块;属于“企业实践及磨砺时期”的企业事务模块、职业提升模块、企业联系模块、宣传推介模块;属于“个人事业和职业拓展时期”的日常生活模块、社会交往模块、业务往来模块、创业投资模块。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十二个模块(环节)”,是分别针对技能人才成长的“学校学习及锻炼时期”、“企业实践及磨砺时期”、“个人事业和职业拓展时期”各自不同的能力要求和和努力目标,解决行业企业和个人事业需要具备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常用公文、个人投资创业文书等12个专题的有关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十二个模块(环节)”所包括的相关专题,由能力提升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相近的相关知识模块组成,如学习方法模块,包括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工作过程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学生应用模块,包括校园新闻通讯、大学生假期社会调查报告、求职应聘书信、毕业论文等的写作;企业事务模块包括单位工作总结及计划、个人述职报告的写作等;职业提升模块包括竞聘书的写作;企业联系模块包括贺词、开幕词的写作等;宣传推广模块包括企业形象包装类、史志年鉴类文书的写作;日常生活模块包括启事、便条等的写作;社会交往模块包括请柬、介绍信等的写作;业务往来模块包括经济合同、招投标文书等的写作;创业投资模块包括企业经营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

四、《应用写作》的“三段十二环节”培养模式的特色和成效

一是可以做到课程体系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需要的高度契合。《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时期”和“十二个模块”,有“两个时期”和“八个模块”直接与经济建设和产业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相关联,据此制定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与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直接对接,针对性强。二是可以做到理论传授和写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共同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时期”和“十二个模块”,要求教师团队与企业或高校文秘宣传、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探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进行联动开发,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水平可以得到不断提升。三是可以做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高度吻合。《应用写作》的“三个时期”和“十二个模块”培养模式,注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工作过程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理论精髓体现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以适应当前技能人才的素质现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可以做到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相互促进、同步提升。《应用写作》课程将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列为两大平行目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理论、锻炼“技能”的同时,增强应对企业岗位挑战的能力,拓展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结合岗位写作需要,主动挑战困难,自觉规划人生发展方向,主导自身发展路径的选择,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五、《应用写作》的“三段十二环节”培养模式的实施

篇(7)

关键词: 政法 高职 写作 调研

一、引言

应用写作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适应实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文件精神,各高等职业院校对本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均有大幅度的改革举措,我所在的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亦如此。故根据要求,对应用写作课程开设情况再一次进行深入的调研,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贯彻落实第16号文件精神。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谈三种方式。

(二)调研方法:主要探索性调研。针对我院应用写作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学生到实务部门实习的具体情况、实务部门对我院应用写作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进行调研,以期对应用写作教学进行全方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写作训练等)的调整。

(三)调研事项共有几个问题:

1. 下列公文文种,您认为哪些是必须讲授给学生的?( )

①决定 ②指示 ③公告、通告 ④会议纪要 ⑤通知 ⑥通报⑦报告 ⑧请示 ⑨批复 ⑩函

其他:

2.以下的事务文书,您认为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

①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 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 ③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 ④规章制度 ⑤计划、总结 ⑥会议记录 ⑦简报 ⑧调查报告 ⑨述职报告 ⑩启事、声明

其他:

3.以下宣传应用文,您认为哪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

①新闻 ②通讯 ③广播稿 ④演讲稿 ⑤解说词

其他:

4.您认为公文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5.您认为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写作能力方能适应公检法司安工作需要?

6.我院是三年制大专,您认为应当在哪一年开设应用写作比较合适?

①新生入学第一年 ②第二年③第三年毕业前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内容方面,不同的实务部门,因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以,要求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参看表格一:

在教学内容的调研中,我们将很多的文种加以罗列,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不同的部门需求,从而有利于我们对应用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安排。而各实务部门对应用写作文种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可从表格一所列各项一目了然。如此一来,各系部应用写作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

(二)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课时间

这是实务部门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而提出的教学建议。其结果如下:

认为应在第一学年开设的占25%,认为应在第二学年开设的占56%,认为应在第三学年开设的占19%。其理由如下:

认为应在第一学年开设的理由:应用写作是基础课程,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在第一学年开设。学生上大学后总是要参加一些社团,而应用写作文种如通讯、广播稿、演讲稿、计划、总结等在社团活动中比较常用,提前开设也有利于他们使用。

认为应在第二学年开设的理由:学生写作基础比较差的系部,建议先上语文课,教好学生语文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有了一定语法基础知识之后,再上写作课比较好。同时,因第一学年也学几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亦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以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法言法语。另外,对法律程序有所认识对写作也有帮助。因此,第二年开设应用写作比较合理。

认为应在第三学年开设的理由:因学完后尚记忆犹新。提前开课以后学生因没有考试压力,就不会再学了。人都有惰性,若不再主动学习,所掌握的写作知识会全部忘记,学习也没有用的。

学生在高职院校只有三年的在校时间学习,如何开课才更为科学与合理,除了学院进行科学探讨外,还需听一下实务部门的意见,因为学生去实习的表现他们最清楚,故更能为我们提供比较中肯的意见。上述应用写作开课时间建议其实各政法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三)公文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这一调研事项主要是针对实务部门本身以及我院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以便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公文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汇总如下:

1. 论事不明、析理不透、逻辑不强。

2. 用词不当、语句语病多;文字不够简洁,并带有太多的感彩,不符合文种要求。

3. 内容脱离实际;内容表述错误、不够精炼。

4. 相近文种之间容易混淆,如报告和请示、通知和通报、批复和函不分,混为一谈;文体不当。

5. 结构紊乱,条理不清、层次不清。

6. 行文格式错误、行文方向不清。

7. 主题不明。

实务部门也表示,这些错误不仅出现在实习学生身上,而且在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文章中有时也会出现,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同时也表明在实务部门工作至少两年才可能准确无误进行应用文的写作,且要悟性比较好的人才可能。

(四)实务部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这一调研事项是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而设计的。从实务部门的建议可看出他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据此确立的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就更明确清晰。

现将实务部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汇总如下:

1. 简洁、清晰、快速、清楚的表达能力,说事明白、析理透彻的议论能力。

2. 文字功底扎实、能简练准确运用文字表达的能力。

3. 熟练运用各种应用文格式的能力。

4. 准确引用法律条文、运用法言法语能力。

5. 具备汉语语法常识。

6. 掌握相关公文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

7.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 多写多练、不怕修改文章的思想素质。

9. 坚持不懈写作的精神。

除司法系统外,政法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其他政法系统工作的可能性比较低,首先学历就过不了关。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有些工作部门并不一定就用本科以上学历。如果根据实务部门的要求专门培养,会不会可以提高就业的可能性?培养的学生一上岗就能完成甚至独立完成工作,想必实务部门也很欢迎吧。

四、建议

要让学生确实掌握应用写作这一技能,首先要从教材、教学方法、训练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是教材。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托,是教学的基础。它会直接影响教师授课的思路和学生的接受心理。因此,教材要力求满足实务部门对文种的需求,突出实用与训练。同时,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考虑以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为重点和难点,而以各文种的理论知识方面为辅助,如此可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和灵活的教学。目前通行的教材版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文丰编的《高职应用写作》,这一版本的体例有新意,也符合高职院校“职”的特点和应用,但是此本面向多数高职院校,针对性不够强。政法类高职院校应在突出“政法”“职”的特征。因此,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与实务部门合作编写会更务实,职业特征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