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9 17:13: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渡江战役遗址现状与保护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安徽省各种类渡江战役遗址受到较好的保护,但也有一些渡江战役遗址未能受到妥善保护,个别地方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除了风吹日晒等自然原因以外,还有长期未列入保护单位等历史原因,当前城市建设开发及城乡民众文化保护意识欠缺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渡江战役遗址作为重要的红色资源,切实需要从宣传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投入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对革命战争遗址的保护。
关键词:渡江战役;遗址;保护;红色资源
渡江战役遗址是见证解放战争重要的文化遗产。渡江战役遗址现状调查对于建设新时代精神文明与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笔者考察了安徽省渡江战役遗址的三处遗址,即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西梁山遗址、肥东县瑶岗村渡江总前委旧址和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遗址现状应引起社会重视,为更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完善相应保护机制也应提上日程。
一、渡江战役遗址现状
安徽省渡江战役遗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历战火洗礼的革命战争遗址,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西梁山遗址;二是渡江战役指挥部遗址,例如位于肥东县瑶岗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三是渡江战役纪念馆,例如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的家国记忆,凝聚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坚定决心。
(一)西梁山遗址
西梁山既是扼守长江天堑的要隘、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的重点布防区域,也是解放军渡江战役势在必得的桥头堡,渡江战役在西梁山打响起第一枪[1]。渡江战役解放军伤亡6万余名,西梁山战斗伤亡多达1500余名战士,可见当时战况激烈。1952年,当地党和政府陆续在西梁山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革命烈士塔、纪念亭与烈士墓[2]。每逢清明节、建军节,附近学校和机关团体会组织学生和青年扫墓,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
(二)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安徽省肥东县瑶岗村紧邻公路铁路,一处3000平方米的徽派建筑[3]被选定为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这处渡江战役遗址既是总前委旧址,也是中共中央华东局旧址,保留着总前委参谋处、总前委机要处、秘书处、后勤处、警卫营、防空洞等[4]。1985年7月,中共肥东县委与县政府在此建立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1986年7月3日,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全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写“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1996年11月20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国务院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016年《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赫然列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片遗址步入了红色旅游开发进程。
(三)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实施的第一个战略追击战役,其胜利标志国民党统治的全面溃败,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是继辽沈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后的又一个现代化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号称八百里湖天的巢湖岸边[6],包括领导人群雕、胜利之师雕塑、伟人雕塑广场、解放广场、胜利广场、五角星胜利塔,设有观湖平台。渡江战役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战舰和水的几何造型[7]。渡江战役纪念馆建成时间较晚,2012年11月28日才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在渡江战役遗址中保护状态相对较好。渡江战役纪念馆开馆以来,红色革命题材展览和爱国主义特色教育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参观群众。上述三处渡江战役遗址虽然受到较好的保护与建设,但是仍然有个别遗址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随着周边环境变化及现代社会发展,曾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某些遗址现状令人担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渡江战役遗址应当得到切实保护。
二、个别渡江战役遗址破坏原因
(一)自然因素
对于纪念馆类渡江战役遗址,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一些完全暴露于室外的渡江战役遗址却难以避免地遭受持续破坏,暴雨、泥石流等强烈的自然灾害更令户外遗址受到严峻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它们“消失”。例如位于安徽省枞阳县的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其前身是建成于清代的陈氏宗祠,砖木结构的宗祠主体自1978年枞阳县文物管理所翻新后就很少再施加有力的保护措施。由于长期风吹日晒,墙体出现坑坑洼洼的痕迹,木质构件上的油漆脱落严重。
(二)历史因素由
于很多战争遗址多年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一些渡江战役遗迹被轻率拆除,战争遗址拆一处少一处,尽管有些地方政府也曾重建遗址,但却少了原有的独特风韵。位于肥东县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在渡江战役胜利后长期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保护,这组清代建筑的某些部分在20世纪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现代人为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道路越拓越宽,一些渡江战役遗址受到影响。城市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建设用地,忽视遗址对城市建设的特殊作用,致使盲目开发,一些遗址被不管不顾地一拆了之。在文化保护意识较为淡漠的人眼中,对遗址的拆与不拆往往没有任何看法。群众对遗址保护观念的淡薄[8]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破坏遗址的“帮凶”。例如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遗址门前,人们随意晾晒衣物,春节期间在遗址附近燃放烟花爆竹,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遗址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渡江战役遗址的保护
自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关注文化建设,对各类革命战争遗址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各地方政府也逐渐认识到革命战争遗址对提升本地文化底蕴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现存革命战争遗址的有力保护。革命战争遗址保护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遗址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历史建筑应该较能代表当地文明认知水平。革命战争遗址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一旦损坏势必造成文化遗产价值不可逆转地消减[8],历史记忆很难复原,所以与渡江战役有关的革命战争遗址弥足珍贵,理应得到更为有力的保护。
(一)加快立法步伐,增强法规宣传
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切实加强对革命文化遗址的保护。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颁布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保护法规。遗憾的是,很多人民群众并不了解这些法律法规,一些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革命战争遗址保护意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各级政府和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大力加强革命文物法规的宣传,提高公民自主保护战争遗址的自觉性。
(二)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法行为
虽然国家和各地制定并颁布的一系列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破坏革命文化遗址的行为依旧时有发生,执法部门的执法效能不够强,严惩力度不够大,对于破坏革命文化遗址的行为决不能以罚代管,治标不治本,最终势必严重削弱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各级执法部门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务必以法律为准绳,以对文化遗产破坏的各类事实为依据,严惩对文化遗址破坏的各种不法行为。2016年10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不仅明确提到了肥东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保护,还着重强调了严格执法,包括完善文物保护法规规章、强化文物督查、加强地方文物执法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和加大普法宣传力度[9]。这一实施意见对渡江战役遗址的保护将起到更加积极的直接推动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强化管理
革命战争遗址性质各异,具有不同类别,现状也不尽相同,对于已经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渡江战役遗址需增强管理,对于还没受到保护的遗址需加强资金投入,尽快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对革命战争遗址的保护[10]。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需要正确把握对革命战争遗址资源的开发尺度,避免在开发过程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8]。个别地方确实存在基层部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时相对缺乏长远规划、随意性较大的现象,不能着眼于全局考察,导致一些重要遗址因被忽视而破坏的问题。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须警醒起来,务必矫正过分人工化、商业化的倾向,尤其要注意避免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中出现上述倾向,如若一味注重功利性开发,势必会将某些红色文化资源被开发得不伦不类,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8],也让党和人民损失了重要的红色革命资源。
四、结语
渡江战役遗址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不可复制的。在硝烟渐远的和平年代,群众对艰苦卓绝革命战争的认知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英勇牺牲精神的理解越来越重要。渡江战役遗址保护应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让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成为地方文化名片,成为其现代社会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吴小兵.西梁山战斗: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N].芜湖日报,2014-04-23(1).
[2]老姜,李红.江门古渡口的铁血厮杀———追记渡江战役“佯攻”第一战[J].档案春秋,2013(5).
[3]王英杰.旌旗南指大江边———记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J].中国房地信息,2001(1).
[4]简五一,孙任文.为了永久的纪念———记集资建起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四位复员军人[J].中国民兵,1986(12).
[5]吴克斌.渡江战役总前委[C]//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12.
[6]孟建民,等.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中国[J].世界建筑,2016(10).
[7]聂皖辉.渡江战役纪念馆诞生记[J].党史纵览,2013(11).
[8]于耀洲.关于对战争遗址保护和开发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9]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95号][EB/OL].[2016-10-28].
[10]陈稳亮.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D].西安:西北大学,2010.
作者:解洪旺 单位:七台河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