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数字经济助力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分析

数字经济助力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分析

时间:2023-03-16 16:0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数字经济助力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经济助力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引言

2020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将支持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基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筹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北京自贸区的建立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信心。2020年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与其他自贸区不同,北京自贸区以发展数字经济为主要方向,致力于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数字经济是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力量,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助力,将数字经济与自贸区建设相结合是寻找城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突破点。近年来,北京通过新建城市副中心、外移非首都职能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方式逐步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经济增长动力被外移,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提出对于打造北京经济增长新引擎,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北京的经济示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自贸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型商业业态的产生,为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转型注入新动力。2022年,北京全市地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7330.2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6%,较上年提高1.2%。北京自贸区以数字经济作为发展契机的原因在于其具备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在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业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一方面,北京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资源丰富,高科技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科研院校的数量高于其他城市。基于全球视角,北京也已经步入全球研发顶尖城市之列,而创新研发能力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另一方面,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八成,远高于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趋于成熟的服务业为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了三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形成了大量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制度安排,服务贸易的开放历程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经验。

(二)政策支持体系完备为支持北京自贸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以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和扶持重点领域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完备的政策,其中一些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将政策进一步书面化、互联网化,为企业理解政策和响应政策提供便捷的服务,加速优惠政策的落实。北京自贸区对企业经营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方式,通过“特事特办”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减少企业经营的限制。其次,为推动两区建设,政府积极探索和支持建立数据跨境交易机制。科技创新片区率先试点数据的跨境流动,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的国际互认,探索建立以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地标签识别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帮助企业根据政策“对号入座”,充分享受政策释放的红利。2022年,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实现跨越式升级,涉及333家数据交易主体,吸引1253个入驻平台和产品,生产1774个数据交易合约,共调用7.73亿笔交易数据。

(三)营商环境良好北京自贸区把服务企业作为政策的出发点,着重将企业诉求转化为试点政策,通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是充裕的资金为北京自贸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北京自贸区通过深层次的开放释放发展潜能,增强自贸区对外资的吸引力。随着北京自贸区窗口期的全面打开,将有更多来自全球的优质项目和资金入场,数字经济产业将进一步分享开放发展的红利。二是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北京自贸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人才是吸引企业入驻北京自贸区的重要原因,为满足人才需求,北京赋权北京自贸区行使引进毕业生的行政权力,同时优化外籍人士工作许可和居住的申请审批程序,为北京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北京自贸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北京自贸区自宣布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自贸区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其进一步的发展还面临着发展路径尚不清晰、政策衔接仍需跟进、数据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以及制度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

(一)发展路径尚不清晰北京自贸区涵盖大量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字企业的发展为北京市的就业、纳税等做出过巨大贡献。目前,作为北京自贸区中坚力量的企业大多处于平稳发展或转型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问题。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的企业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释放出新的活力是企业和政府都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应思考如何将自身的发展与北京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借助北京自贸区的利好政策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关注自贸区内企业转型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方式,放大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

(二)政策衔接仍需跟进数字经济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规划尚不清晰的问题,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优惠政策难以获取、无法匹配等问题。首先,虽然政府发布了一揽子政策红利包以促进自贸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但自贸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对优惠政策的内涵不清晰,对申请条件不了解,在获取政府支持方面较为被动。这导致政策的设立初衷与实施效果之间存在偏差。这背后既有政企之间沟通不足的原因,也有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原因。其次,已发布的政策以贸易便利化措施为主,如减少企业办事流程或简化审批手续。但目前中小企业更需要的是扶持类型的政策。发展初期受限于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中小企业尚未形成数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需要扶持政策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数字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实现对接,政策衔接仍需跟进。

(三)数据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基于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却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数据泄露、数据孤岛等问题拖累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取数据安全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北京自贸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前沿阵地,更应重视数据安全监管问题。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视角看,北京自贸区的企业面临着国内外监管规则不统一的问题,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新领域仍存在监管盲区。尽管北京自贸区已经做出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对企业数据资产的保护力度以及对企业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行为的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制度创新遭遇瓶颈北京自贸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试验区,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策制度在数字经济新业态形成过程中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已落地见成效的大多为单个突破性政策或项目,制度型开放的创新成果还有待挖掘,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金融开放领域,北京自贸区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加强,要素流动的活力还未完全释放。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北京自贸区还未形成理想的融合发展模式。谋划系统性改革,形成一批战略性、体系性的制度创新安排,北京自贸区还需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先行先试,大胆推动改革,集聚更多优质资源,促进开放合作。

四、数字经济助力北京自贸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将北京自贸区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能力,积累数字经济监管经验,为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可对标的高标准规则,需要以科学技术培育竞争优势、以配套政策对接企业需求、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以国际视野规划发展方向。

(一)以科学技术培育竞争优势中国想要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竞争优势,需要提高数字经济产业的知识含量,重视科学技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增强国家的科技综合实力。政府要科学制定政策,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北京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大量的科研机构、大学、研究院、高新科技企业聚集于此,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天然优势。北京自贸区要充分利用北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科研机构在基础研发领域的合作,建立专项基金项目支持自贸区内科研工作,并着力推进自贸区内企业走出去,与国外先进企业交流合作,将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更好融合。以北京自贸区为重点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政策创新和推行的试验田,从而进一步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也为国内其他城市自贸区建设提供范本,避免陷入自贸区建设“同质化僵局”。

(二)以配套政策对接企业需求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5G、AI、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加持,大量智慧产业相继涌现,政府应该主动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做好配套政策保障工作,在制度创新探索实现突破,推动大批重大制度改革试点政策率先落地,使北京自贸区成为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开放平台。首先,大力推动数字货币等金融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允许外商投资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为自贸区内的外资企业提供VPN服务,营造优质的国际通信营商环境。其次,做好宣传媒介建设,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好模式,利用配套政策发布、重大项目落地等时机开展针对性宣传推介,推动政策生效。再次,中小企业是提升中国数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北京自贸区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政策制定与落实过程中需要精确对接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设置自贸专营银行机构等方式丰富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渠道,充分激活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多方位的助力。最后,对于自贸区内的大型数字创新类企业,应建立专门联系小组,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其公司发展提供便利化服务,建立服务型自贸区,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支持政策,促进自贸区建设质效并进。

(三)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北京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推动了北京的数字产业集群式发展,而且通过“数字经济+”的方式带动了制造业、服务业甚至农业的发展。数字产业的聚集也推动了智慧制造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科技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北京自贸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并不是数字产业的独立发展,而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发展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北京的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场景需要进行数字化升级。北京自贸区应该致力于打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大力发展,利用数字经济和自贸区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在市场主导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协同能力,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政策制度等各类要素形成新业态、新场景,不断释放城市的创新空间,给北京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从而推动北京的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

(四)以国际视野规划发展方向北京自贸区的未来建设中要有国际视野,利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职能,有利链接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技术,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方面,通过优惠、灵活的要素条件引进外资,好协调阶段,文旅两大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实现了质的飞跃。总体可以预测出,今后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望向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迈进。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本研究以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大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情况,结论如下:第一,2010-2019年,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迅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以旅游产业滞后为主,其中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从2010年的0.034上升到2019年的0.988,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从2010年的0.028上升到2019年的0.926。第二,2010-2013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发展缓慢,处于失调阶段,但是从2014年开始耦合度发展速度开始逐年递增,除2019年有所下降之外。由此可以看出,两大产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第三,2010-2019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递增状态,从2010年的0.186上升至2019年的0.779,其耦合协调度最高值为2017年的0.883,已达到优质协调阶段。

(二)建议第一,完善文旅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甘肃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的利用水平非常低,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许多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导致旅游产业的效益不高。因此,各级政府急需加快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落实,积极引导各县区及乡镇,大力开发文旅资源,加强对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此外,通过完善相关文旅产业政策,以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共同发展。第二,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甘肃省除宣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化旅游主题品牌之外,还应打造和推广文旅产业品牌,各地级市之间应加强旅游系列合作,深入推进资源的整合,合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各区域旅游品牌之间也应相互扶持,促进全省文旅品牌知名度的提高。第三,重视文旅人才培养,提升文旅发展软实力。由于文旅融合涉及到两大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甘肃省缺乏复合型人才,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甘肃省的发展。因此,应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先进地区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方法,加快培养出助力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全省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程大为 李彤 樊倩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