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校内部审计优化探究

高校内部审计优化探究

时间:2023-03-15 11:25: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高校内部审计优化探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内部审计优化探究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要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来保障,管理者应关注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保证每项质量控制活动都能够发挥作用,提高组织管理效能。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以教育科研为主的单位,通常采用传统的事后审查方式对教育、科研、资产等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容易忽略对高校面临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许多高校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基建、财务、采购、人事等部门工作范围和内部审计部门存在交叉重叠,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容易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1]。防止职务犯罪、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审计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中心内容。因此,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对各单位财务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评价的过程,采用规范化、系统化的审计工作方法,对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控制和规避。随着各单位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职能进一步拓展到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方面。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共同为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首先,内部审计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工作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督,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是提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必要的环节。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运用风险计量模型,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计量。针对评估结果,各单位可以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损失,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此助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2]。通过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单位稳定经营、持续发展。其次,风险管理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3]。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重视战略管理,关注单位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风险。风险管理扩大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使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不断学习,参与组织的经营管理,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相互依存[4]。风险管理的实施是一个体系化、流程化的过程,包括制订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计划,识别和查找风险点,评估风险水平,提出改进建议和防范措施,编写风险管理相关报告。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中融合了风险管理理念,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重点对组织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计量,从而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来提升治理水平[5]。

二、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目前,通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研究发现,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纪检监察与审计合署办公,合称监察审计处,二是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审计处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上级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如科研经济业务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审计、附属公司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与自己平级或者是级别高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独立性和客观性容易受到影响。二是审计部门的领导是学校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需要参加校内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在报告上签字,因此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

(二)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且覆盖面不全审计署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提出,本规定所称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但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范围狭窄且覆盖面不全,很难为治理能力的提升服务,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内部审计类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科研经费、财务收支、基建项目、后勤公司等常规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绩效审计这种可以为内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审计项目关注较少,也没有从高校内部管理和咨询方面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内部审计目标不全面,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查各类业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在风险规避、管理效能提升等方面仍停滞不前,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在意识层面,没有切实深入研究如何为高校治理能力完善出谋划策。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只对近期财务资料进行检查,没有站在长远发展角度综合审查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和资料。

(三)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审计署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提出,单位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规定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一是目前许多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审计人员与监察人员共同工作,对具体岗位划分、职责权限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间权力、职责划分不清晰,造成后期无法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评价。二是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都是以各专项审计任务为基础,通常以审计任务书下达为起点,以审计资料的归档为结束,各项目特征不同,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不同,项目之间互不联系,无法进行信息整合,难以为高校内部管理提供资源。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内部审计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很多信息资料都是以纸质文件的形式保存,审计人员需要对大量纸质资料进行现场手工审计。二是整个审计流程都是进行纸质版审计工作流程记录,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没有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由财务部门人员将审计所需数据传递或者拷贝过来,容易造成数据遗漏、重复传递情况,审计人员所获取到的信息滞后,不能实时跟踪审计,导致审计工作方向发生偏离,审计时效滞后。此外,高校采取纸质审计档案保存方式,每个审计项目单独归档,未建立信息数据库对每个审计项目资料进行储存,导致每次的审计工作需要重新收集整理数据,工作效率不高。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高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也应调整战略,转变定位,从单一的监督检查转向管理、咨询多种职能并重,成为高校战略的支持者、决策信息的提供者。COSO框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环节,即从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到控制活动的全流程管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可借鉴此框架。

(一)优化高校控制环境首先,分析高校当前内部审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高校的行政职能已经由行政系统转变为独立存在的科研机构,高等教育也慢慢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高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除了日常工作中的资金管理、基建项目和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在招生就业、科研经费管理、人才招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内部审计可以为高校塑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审计部门的工作重心应放在人、财、物等需要重点监管的部门,以高校的治理目标作为审计的工作目标,以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来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审计部门的职责也需要进行转变,并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开启了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新篇章。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由事后的监督向事前、事中转变,审计范围不断延伸,对各专项工作应审尽审,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还要有风险管控的意识。高校内部审计与企业审计不同,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因此,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坚定政治站位的基础上进行。首先,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政策,建立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其次,高校也需要成立审计管理委员会或者审计工作专项小组,明确其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最后,内部审计部门也要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和复核,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制定风险应对方法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的内部管理部门,应从监督管理的角度识别高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确定风险发生后对高校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对影响程度的大小划分等级,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此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造成的损失可以采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衡量,财务损失可以采用定量方法,以财务损失的金额为依据划分风险等级;法律法规的遵循与管理方面采用定性的方法,以事件造成影响的程度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高校可以将传统的审计方法与信息化审计手段相结合,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优势互补,最终为高校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四)规范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手段,高校的主要业务活动有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后勤服务部门经费管理、绩效考核等。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针对上述业务活动的规范性进行审查,因此,高校应完善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处理的流程,对相关的资料及时进行留存,从而为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加强学习,提升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高校应增加信息化投入,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培训和发展激励措施,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展开内部审计员工培训,以此使其掌握信息化审计手段。其次,设立审计培训专项资金,加大对审计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此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最后,鼓励审计工作人员与同行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此促使其更新工作理念,提升专业技能,形成以高校为主、行业协助的信息化审计体系。

(五)提高监督水平高校应该从外部和内部结合起来提高监督水平。高校可聘请外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专项经费进行审计,如大型基建项目、金额较大的横纵向科研项目等,从而对学校不合理、不规范的流程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对学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加以完善,优化内部审计部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比,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并定期举办工作会议对学校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提高高校内部治理和监督管理水平。四、结语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研究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希望能够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理论。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流程合规、加强财务监督、实施风险规避、优化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研究旨在为加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以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红梅,许江波.基于巡视报告的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实践与探索:以S学校为例[J].财会通讯,2020(9):122-125.

[2]盛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15):111.

[3]李华丽,王瑞龙.高校内部审计新发展:参与高校风险管理[J].财会月刊,2017(13):119-124.

[4]刘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高校内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167-168.

[5]韩晓燕.高校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0):154-155.

作者:张敏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