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博雅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研究

博雅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3-03-15 11:17: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博雅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博雅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研究

一、博雅教育理念

博雅教育,即“博”和“雅”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教育理念。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深刻地认识世界,对待事物有更深刻的思考。从博雅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对学生的学习积累进展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指导作用[1]。而优雅的内在修行和美好的品行心灵可以让一个人摆脱庸俗、表现卓异,在生活中时刻能发觉幸福感。博雅教育并非一个刻板的教学理念,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一个技巧,而是一种从外到内关注人全面发展、人格养成的全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教育不同,博雅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宽度和高度,培育学生具备优雅的生活品质、审美才能与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思维的能力为目标,是使学生发展成通才者的高等教育,并赋予不同需要的学生以自由和多元发展的多重选择[2]。从社会角度而言,博雅教育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有使命、有担当、有作为。从自身角度而言,博雅教育的目的在于:一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生活,乐观向上,坦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小插曲;二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不惧风雨,不怕陌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和户外运动;三要培养学生拥有让自己获得幸福感、从生活中寻找快乐的能力,并且能够养成自律、健康的生活方式。西方的博雅教育来源于“自由七艺”,这“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学、天文、声乐,反映了知识与人在精神、心理上的紧密联系,被认定为智力的柱石[3—4],是自由教育[5]。在中国产生的博雅文化,与中国古代的“六艺”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数千年来,博雅教育理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社会转型和变革对人才的多元化提出了新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中,普遍重科技轻人文、重学识轻智力、重物质轻思想、创新动力不足、学生缺乏探索精神、没有足够的知识宽度、专业教育太窄、全面素质培养受到局限等。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部分院校逐渐开展了将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与大学本科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和尝试,将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写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例如,北京大学的元培书院通识教学系列、复旦大学的复旦书院、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以及全国独立学院中率先推行博雅教育的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等。

二、基于博雅教育的“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晋中信息学院“四位一体”教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于远景学院博雅教育理念,“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重新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形成特色。把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努力营造自主思维、自主探究、勇于开拓创新的环境气氛,并全面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秀个性潜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与智慧双向发展。因此,作为远景学院自然科学板块的通识课程之一,基于博雅教育理念,对“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博雅教育的教学内容建设以国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远景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为基础,“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在以往基于地球科学学科专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于博雅教育的远景学院个性的通识课程标准。例如,“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中有一部分关于地球专题的内容,以往该专题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物理性质与圈层结构、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演化及地质时代,这些内容分别是不同的章节内容,也是不同的章节题目,教学内容专业、严肃、死板、有棱有角,但是在融合博雅教育理念后,课程的教育内容设计成了一门有想象空间、有“温度”的通识课程。现在的“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中关于“地球”模块的知识设计成了一章的内容,题目是“地球的自述、演化与未来”。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地球的自述,包括地球的家谱、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二是地球的演化,包括宇宙层次、星系层次、恒星层次、行星层次的演化。在地球的演化部分,着重从地球的时空两个维度分别介绍地球“四宙三史”的演化。在这一节内容的讲解中,带领学生畅游地球46亿年的历史,跟着时间线逐步梳理地球从形成之初到最原始的生命诞生直到人类出现进化史;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分析古生物的生活习性甚至性格特点,与生物链的顶端人类又有哪些相似之处;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小组讨论地球板块在几亿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等等。三是地球的未来,包括宜居地球的未来和地球的终极未来。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加入了与本节知识有关的经典阅读之《文明的冲突》,让学生从经典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力量,能从书籍中获得更深刻的思考,最后提交读书报告。纵观“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内容建设的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在博雅教育理念下,本课程无论从章节题目还是教学内容本身都变得有“温度”,既“博”又“雅”,知识点变多变广,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除此之外,基于博雅教育,课程密切追踪实时前沿,可以在课堂中加入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例如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神舟十三号等航天知识。还可以密切追踪学术前沿动向,及时汲取本学科发展的优秀成果,例如,在讲到化石的部分时,结合地球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带领学生回到数亿年前,拨开层层面纱,一探究竟古生物是如何获取对方芳心的。合理设计课程,正确处理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与探索性的联系,秉持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指导原则,贴近新时代社会、文化对环境人才的需求,保障教学内容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地球沉积史部分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地球历史上海平面的几次上升和几次下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海平面的变化对社会、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承担起为美丽中国做贡献的社会责任。综上所述,基于博雅教育,“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知识点更广博,能让学生对待事物有更深刻思考,形成有远景学院特色的新教学大纲,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基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钻研知识,结合博雅教育,“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特征,有针对地选用与不同章节相对应的、适合的教学方式,并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灵活选择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分组讨论、探究式教育、协作性学习、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地球的家谱这一部分内容时会讲到探月工程,教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提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搜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和国外的探月工程资料,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融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在风化作用的讲解部分,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风、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外动力因素的风化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会选择“桂林山水甲天下”、新疆魔鬼城、张掖七彩丹霞等典型地貌带领学生畅游中国美景,从而学习到风化作用的内容。每学期本课程至少会举办一次完满进课堂活动,教师采用探究式教育、协作性学习、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话题,让小组学生协作、钻研、探索研究,最后形成一个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与教师的接触和交流更多,学生得到的关注与训练的机会也更多,学生可以自由地深入探究学习资料,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机会在台上展示、分享他们理解的“地球那些事儿”。因此,将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乐于探索,从而增强教与研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深入研究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高效调度,合理、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正确处理好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传统教育技术手段关系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注重教学效率,促进教学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习通”平台,通过“学习通”可以线上进行抢答、问卷、随堂练习、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章节测验等,线下进行内容讲解,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呈现给学生有“温度”的博雅教育。

3.基于博雅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除了健全与课程有关的课程要求、教学大纲、课件资源库、习题库、试题库、资料库之外,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可以在课堂和网络学习平台上引入“大学慕课”、“TED演讲”、中国各大名校的公开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在“学习通”上建立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课程平台,把全部教学资源都上传至网络平台上,以便于学生主动、沉浸式地在互联网中自由学习,从而多方面提升自己。

4.基于博雅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把价值理念养成、生活品质形成等基础的思想教育和课堂中固有的知识有机结合,做到育才和育人有机统一;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可以实质性地参与到学生个人生活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全过程育人功能,全面履行好教书与育人的职能。博雅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有使命、有担当、有作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荣誉感和社会担当意识。例如:在讲解生命演化史时,学生可以从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在讲解海平面变化时,让学生意识到减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讲解“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探月精神、航天精神,使其深深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讲解地球的未来时,涉及到文明的冲突,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针政策。

5.基于博雅教育的考核模式建立基于博雅教育,“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提倡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勇敢地去质疑各种假说。因此,本门课程不以成绩论成败,以对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综合素养考评为宗旨,研究发展出适应课程特色、适应学生的考核模式,既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考试的反馈功能,又能够通过考核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强调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意识养成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考核目标。由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内容也应多样化。例如,学生平时要写论文,做课堂陈述、课堂报告,写读书报告等,考核内容就应包括平时课程的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堂展示、讨论效果、课题调研、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方面,最终形成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的成绩构成模式,这是对以往传统考核方式的一种彻底变革。

6.基于博雅教育的双语教学建设“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还构建了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PPT等教学资源以英文制作;二是课堂教学用英文授课;三是邀请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进行中英文双语授课。双语授课可以只讲授本门课程,也可以在同一课堂中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跨学科多元观点的交汇与碰撞。基于博雅教育理念,远景学院要培养“完整的人”,除了教授学生通识教育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7.基于博雅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在课程建设中,除了注重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之外,还要多钻研基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将博雅教育理念深刻贯穿到科研中,将博雅教育与科研工作有机融合,边研究、边建设,以建设带动研究,以科研推动建设。着力形成专属于本课程自有的特点,凝练优势,通过探索、深化本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优秀的、高水平的教研教学成果。

三、总结

经过基于博雅教育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课程思政、双语教育、考核模式、教科研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专业知识领域和综合能力方面,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可以掌握90%以上的本课程以及该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涉猎甚至掌握其他学科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知识面有所拓展;在兴趣方面,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认识到本门学科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并对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在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门学科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开展个别或有组织活动的探索型及创新型学习;在文化积累方面,本课程加入了经典阅读,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让学生更有内涵,知识积淀更为丰富。除此之外,学生的思辨力、沟通力、领导力等方面在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也获得了长足的锻炼与提高。

作者:任宏艳 单位:晋中信息学院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