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

时间:2023-03-15 10:45: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高职院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职院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

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行业呈现“小、散、弱”状况,但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规模迅速扩大,行业集约化开始逐步呈现,越来越多物流企业将业务扩展至全国,甚至全球。企业对物流网络规划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但同时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物流规划人才却尤为匮乏[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规划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综合性较强、模型复杂、晦涩难懂,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传统的课程教学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同时所学理论知识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此背景下,为培养贴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物流规划人才,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QFD)应用到高职院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中,对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组织进行重构。QFD理论最早是由日本质量专家赤尾洋二提出的,被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等领域,该理论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以提升顾客满意度。此后,QFD理论拓展应用到教育领域,并取得良好成果,比如闫萍等将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应用于经营管理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了课程需求到教学过程设计[2]。刘蕾等应用质量功能展开产品设计工具,分析了支撑学生能力培养的学习需求和项目特性,构建了“运营管理”课程整合实践项目的质量屋模型[3]。杨晓宏等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技术,将多样化的价值主体需要转化为课程教学特性,进而为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

1基于QFD的课程改革模型构建

将QFD应用到高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构建课程改革模型,是将学生物流规划能力比作“产品”,将网络型物流企业比作“顾客”,将物流企业对高职学生规划类岗位人才需求转换为课程内容设置要求,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促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其中关键点是客户需求提取和课程内容与客户需求关系矩阵的构建。

1.1企业岗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高职物流专业主要培养服务一线物流企业运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外贸货运公司和生产制造类企业的物流部门,就业岗位包括操作类岗位和规划类岗位,操作类有物流采购专员、仓管员、运输调度专员等,规划类岗位有场地规划专员、线路规划专员、时效规划专员等。本项目将当前企业紧缺的物流规划类岗位作为研究方向,通过调研京东物流、天地华宇和东宇物流等国内知名网络型物流企业,访谈企业规划类管理人员、一线工作者和人事专员,全面了解企业在规划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规划类岗位,高职类学生的初始岗位更多为辅助团队做好基础调研、数据整理和简单的局部问题优化等事宜,要求具备扎实的物流网络规划基础知识,能力突出者可晋升为规划类岗位主管、经理、高级经理或初级专员、中级专员、高级专员等。通过与企业物流专家反复讨论研究,对所调研的不同企业各规划类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总结归类,形成物流战略规划能力、网络运作认知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物流需求预测能力、运营数据分析能力、局部建模优化能力、运营成本核算能力、改善方案设计能力、物流系统操作能力、物流产品设计能力10项核心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大多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任职者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要求,本文仅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研究。最后按照“能力递进”的原则,将10项核心能力整合为岗位综合能力、岗位特定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三个维度,并细化出企业对高职类物流规划学生需求的21项子能力,如图1所示。

1.2岗位能力需求权重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调研分析得到的21项子能力进行权重分析,本文邀请了10位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和网络规划工作人员组成专家组,对21项子能力进行两两比较,运用SPSSAU数据分析软件,依据专家组的判断数据,构建相应的比较矩阵,对各专家的判断矩阵结果进行加和平均和一致性检验,得出21项子能力需求的重要性权重,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得出,物流企业对于规划类岗位的高职学生更加看重学生具备岗位特定能力(0.6774),其次是岗位综合能力(0.2438),最后是岗位拓展能力(0.0789),企业更希望学生掌握物流某一环节的规划能力,能尽快适应物流企业特定的规划类岗位。从子能力重要性权重来看,排名前10的依次为:掌握物流网点选址的基本方法(0.1264)、熟悉不同运输方式及运输工具特性(0.1236)、掌握设施布置的方法(0.1096)、熟悉物流运作七大元素(0.0892)、熟悉轴辐式等网络运作模式(0.0786)、掌握最短路径法的线路设计方法(0.0737)、掌握物流需求定性定量预测方法(0.0534)、熟悉配送中心规划方法(0.0520)、熟悉物流成本构成(0.0436)、掌握搬运系统设计发放(0.0347)。从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场地规划、线路规划和运力规划等基础方法,而对于排名靠后的战略规划、系统仿真以及综合性强的供应链分析、时效优化的能力需求较弱,同样反映出企业希望高职类物流专业学生能从局部规划做起,强调掌握物流具体某一环节的规划方法。
1.3质量屋构建质量屋起到了连接客户和设计者的作用,将客户需求转换为成品设计需求。本文中,我们已经确定了物流企业对高职类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即构建了质量屋的左墙。《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阐述了物流规划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学生从事物流规划类岗位所需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构成了质量屋的屋顶[5-6]。最后需要根据能力需求确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岗位能力到课程内容的转换,也就是质量屋的房间,如表2所示。表2中岗位能力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是由高职院校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完成的,表中的课程内容重要度值是由各子能力需求权重与对应相关度系数相乘汇总所得,数值越高代表课程内容重要程度越高。从分析结果来看,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相连,《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重要度应依次为: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1.778)、物流设施规划(1.313)、仓储系统规划(1.311)、物流节点规划(1.184)、物流网络规划设计(0.951)、物流系统需求预测(0.780)、物流系统概述(0.301)、物流信息系统(0.279)、物流战略规划(0.216)。

2课程内容评估与优化策略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合计60学时,是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后程课程,在《现代物流管理》《现代仓储实务》《物流运输实务》《物流配送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以及数学类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积累之后开设,此时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综合性强,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重叠,且涉及管理学、运筹学等多学科内容,而多数高职类院校对该课程还停留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学过程吃力、企业用人不满意的局面。为提升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符合物流企业实际需求,根据企业能力需求与课程内容关系质量屋分析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组织进行重构。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模块通过表2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物流设施规划、仓储系统规划、物流节点规划、物流网络规划设计,学生通过此模块的学习,掌握物流系统某一环节的规划方法,毕业后可较快适应物流企业特定的规划类岗位工作,在课程教学和课时分配方面应依据以上内容重要程度进行优化。物流运作系统是由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综合体,每一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表2可以看出,掌握某一环节的规划方法需要同时掌握与之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例如在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章节学习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线路设计和配送中心规划的方法外,还需要掌握线路运作和配送环节的降本途径、线路规划与时效等因素的关系、不同物流节点线路运作模式、运力优化等相关知识点,同时为规避教学内容形成重复交叉,在具体章节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将相关知识点在此章节的具体应用贯穿其中。根据《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特点,在企业能力需求与课程内容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培养物流企业所需的从事规划类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共9个内容模块[7],如表3所示。

2.2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高职类《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主要培养服务一线物流企业运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应该轻理论、重实践,重点强调“怎么做”,提升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进行了课程内容布置优化后,对于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物流设施规划、仓储系统规划、物流节点规划、物流网络规划设计五个重点模块,教学过程要重视结合企业实际,在王雯等学者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的基础上[8-9],采用工作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部分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对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化处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总结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物流规划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综合性强、模型复杂、晦涩难懂,教学效果较差,与物流企业规划岗位需求匹配度低。本文将网络型物流企业比作“顾客”,将学生物流规划能力比作“产品”,建立能力需求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的QFD模型,对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组织进行重构,以满足物流企业对规划类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明.缓解“人才瓶颈”乃“十四五”物流产业规划题中之意[N].现代物流报,2021-03-03(A04).

[2]闫萍,荆浩.基于QFD理论的经营管理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25-228.

[3]刘蕾,梁德凤.基于QFD的“运营管理”课程整合实践项目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168-171.

[4]杨晓宏,郝照,周海军,周效章,李运福.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研究———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9,(06):108-113.

[5]廖伟,甘俊伟.高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4):199-200.

作者:欧阳恒新 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