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研究

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研究

时间:2023-03-14 16:43: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研究

一、短视频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短视频的特点短视频作为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是一种在互联网媒体平台上播放、时长在5分钟内的高频推送视频内容。短视频最早出现在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手机的普及,近年来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著名短视频平台有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等。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相较于传统媒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短小集中短视频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题材多样,内容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获取信息时越来越趋向“短、平、快”的消费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体,短视频具有节奏快、内容集中等特点,更符合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2.创作流程简单,门槛低传统媒体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理论素养、专业功底和实践经验。而短视频准入门槛较低,移动通信终端上有层出不穷的编辑软件,通过简单几个操作就能迅速高质量完成短视频拍摄、制作与上传,这使过去的受众转变成了如今的视频创制者,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短视频的制作、传播中,推动了短视频快速发展[1]。

3.内容多元化、个性化短视频内容丰富,娱乐、美食、美妆、体育、旅游、人文等领域无所不包,从天南海北到衣食住行,表现形式多元化,覆盖面更加广阔,也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

4.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短视频传播门槛低、传播渠道多样,可通过平台分享的方式轻松实现裂变式传播,视频采编人员能够通过评论、点赞、弹幕等方式和受众交流观点,及时获得用户反馈,提升视频质量。

5.精准推送,提高效率短视频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根据用户在平台搜索的关键词及日常观看习惯准确分析用户喜好,从而将视频精准推送给用户,为用户量身定制喜好内容,提升传播质量和效率[2]。

(二)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积极影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兴起于21世纪初,其致力于关注本地百姓日常生活,还原日常生活场景,在为平民百姓提供平等交流空间和维护百姓话语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带给电视民生新闻诸多积极影响。1.扩大传播范围传统民生新闻的传播媒介主要为电视和报纸,传播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在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和渠道进行二次传播,实现了多元化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传播范围。

2.扩大新闻来源传统民生新闻的采集主要通过记者亲自深入调查,这样的采编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内容单一,及时性和广泛度不足,容易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而媒体融合则拓展了新闻线索采集渠道,新闻记者不再需要经常盲目地“跑出去”挖新闻,而是通过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挑选值得深入挖掘的新闻选题,再跟踪进行深入报道,这大大提高了新闻线索的采集效率,扩大了新闻时空范围,提高了新闻实效性。

3.促进及时互动传统媒体的受众仅仅是信息接收者,其与栏目组缺少及时互动,容易导致媒体忽略受众的真实需求。短视频平台中电视民生新闻的播报,能够通过评论、弹幕、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受众反馈的感受,激发受众对新闻创作的参与意识,实现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制作水平[3]。

(三)短视频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挑战短视频作为新兴事物,若应用不当,会给电视民生新闻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产生报道过度短视频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容易使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在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下无限放大其中的细节,甚至歪曲事实,产生不良影响。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传播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的“主力军”,一旦发生此类偏差,仅为迎合大众需求蹭短期热点,简单针对部分热点议题进行过度报道,不但浪费媒体资源,而且会在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

2.加剧内容同质化内容同质化主要表现为题材单一、内容琐碎、报道浮于表面、不够客观公正。随着信息传播模式扁平化,加上新闻源公开、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短视频领域新闻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在短视频平台大力推送下,涌现出大量二次创作的民生新闻,其新闻风格、报道方式、选题及定位大都很相似,容易导致内容同质化。这些现象容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造成影响,一旦电视民生新闻内容与其他媒体内容雷同,出现“串稿”等现象,不仅大大损害受众知情权,而且会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权威性造成冲击,长此以往将削减电视民生新闻公信力。

3.容易受娱乐化和碎片化趋势影响受短视频特点影响,受众的阅读习惯逐渐呈现娱乐化和碎片化趋势。传统电视媒体为提高收视率,会选择迎合观众娱乐需求,降低对民生实事的关注度。同时,为扩大传播影响,拓展传播渠道,一段完整的新闻常会被拆分为多个片段,虽然方便了受众观看,使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关注的重点,但是容易造成新闻的断章取义,带来负面影响。

4.容易出现网络盗版当前一些媒体版权保护意识不足,保护力度较小,导致自创内容易被短视频制作者盗播、二次创作。网络上盗版视频泛滥,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中上传的内容未获得技术保护,容易被窃取;另一方面,部分传统媒体平台会与新媒体平台签约合作,将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但相关平台未对内容运用防护技术,使得上传内容被轻易破解盗用。网络盗版的泛滥,使得其他自媒体能够轻而易举获取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资源,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权益的保护。5.加快受众及客户流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以及市场环境和受众理念的快速变化,短视频对传统媒体市场的挤压不断加强,凭借“短、平、快”、传播性强及精准推送等优势特点,迅速吸引各年龄段观众,不断挤压传统报纸、电视等媒体的生存空间。同时,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的新媒体,在根本上变革了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抢占了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广告商受流量吸引,被快速导流至新媒体市场,这进一步加重了电视民生新闻媒体的运营困境。

二、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策略

经过前文分析可知,电视民生新闻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找准自身优势,明确融合路径,从自身变革和外部融合两大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各方面优势,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在新时代展现新生机。

(一)坚持内容创新,实现差异化传播“内容为王”是媒体行业发展的第一要义,电视民生新闻应把创新新闻内容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紧盯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带来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报道过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横向拓展报道均衡性,纵向挖掘新闻深度,切实履行好应负的社会责任。

1.扎根基层,拓宽视野,做“老百姓自己的新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衣食住行、健康娱乐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对“学劳保权”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应坚持做“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还要深入基层,善于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地头中,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将新闻传播触角扎根在基层,使电视民生新闻成为“解民忧、展民情、暖民心”的好节目。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不能停留在采编表层信息,只揭示家长里短的生活表象,还需要对个体事件进行里层剖析,讲好故事细节,坚持聚焦“民生、民情、民意”,挖掘事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引发社会思考。

2.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做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电视民生新闻的属性是新闻,其根本目的是关注民生,替群众发声,为群众排忧,发挥对社会生活认知的引导作用。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维护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牢牢树立自身权威性,积极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一方面,通过平民视角展现主旋律,用大众身边最普通的人物、事迹,讲述好新时代的鲜明内涵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避免“假大空”的脸谱式报道,用生动的形式、创新的视角,守正创新,促进受众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3.立足当地,坚持特色,维护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受众是当地居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传统媒体在用好短视频扩大传播影响的同时,应立足当地特点,立足本地民生事件,在牢牢把握当地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制作反映当地风土人情、人文特色的新闻,形成独特的人文色彩和地域文化,进而成为当地推向全国最好的广告。例如对当地的传统手工、节日进行的专访,可以在播报中使用当地方言,贴合当地群众特点,形成差异化特色。

(二)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拓展传播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新闻媒体行业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拥抱新媒体,融入新环境,始终坚持自身特长优势,补齐短板,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发力。在传播主体上,积极营造新闻采编主体的融合环境。要改变单向传播模式,即新闻的制作与传播均由专业媒体负责,受众只能被动选择,借助融媒体环境使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转变为新闻的采编和传播者,使受众从观众的单一角色转变为生产者、传播者与消费者多重角色。电视民生新闻应为环境的转变搭好台,构建科学合理的机制,既能够保证信息准确、审核高效,又能多点启动、全面开花,形成电视民生新闻挖掘、制作、传播的合力[4]。在传播渠道上,打造新媒体矩阵立体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由单一平台传播模式转变为多平台传播模式,传播媒介由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发展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传统媒体应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构建多媒体传播矩阵,创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孵化短视频IP,有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有效互动,同时利用内容资源和权威性特点,寻求新闻“出口”,实现立体化传播,通过筛选优质短视频进行深度创作,有效解决内容来源单一等问题。在传播方式上,积极引入新技术,实现精准推送。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网络平台资源,扩大传播范围,打破地理空间限制,转变播报思路,将民生共性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同时,做好市场分析,明确传播对象,分析收视数据,对电视民生新闻在融媒体环境中各媒体平台上的收看群体、收看时间、收看区域进行统筹考虑,运用统计学、管理学方法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精准投送,提高传播的效率和准确度。

(三)加快内部体系变革,建设人才队伍为适应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作需求,传统电视媒体组织机构、节目的采编流程需要进行相应变革。应打破部门壁垒及栏目化运作模式,建立统一新闻中心,实现新闻素材共享、融合发布。可尝试建立一支专门负责收集、筛选、整理网络信息的队伍,以解决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滞后性问题[5]。相较于短视频内容创制者,传统媒体节目制作团队专业性更强,应发挥特长优势,提升在融媒体中的电视民生新闻制作水平,提升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深度挖掘民生事件的新闻价值,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培养融媒体思维,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素质全面的人才队伍。

三、结语

短视频的兴起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产生了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民生新闻影响力降低,更不是预示电视民生新闻的消亡。电视民生新闻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及公正性、权威性,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用好新技术手段,创新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讲好大众身边人的生活故事,进而实现转型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晓蔚.电视民生新闻媒体融合研究:以《1818黄金眼》为例[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0.

[2]杨冰.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困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张田.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传播,2020(9):114-116.

[4]段建敏.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应对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3):163-164.

[5]武凌云.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J].采写编,2021(3):32-33

作者:李茉林 单位:运城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