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

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

时间:2023-03-14 16:04: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

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和引领作用,就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而言,要将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等融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基于此,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服装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展开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将传统文化贯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教学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可以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传统文化的不同内容,以便于学生消化和理解;同时还要将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课程间相互补充和渗透,形成连贯、递进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感受,并通过不断的设计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针对传统文化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笔者认为可以着重在理论素质类、设计基础类、服装结构与工艺类、服装与服饰设计类课程中进行。

(一)理论素质类在中西服装史、服饰美学等理论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西方服装在历史发展、意识形态、审美取向、造型特征、剪裁形态、服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在了解、比较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底蕴和美学价值,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精神内核,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夯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将其与专业教学结合,进一步拓展理论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二)设计基础类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纹样中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色彩搭配等提炼、转化为视觉设计元素,以现代构成设计手法赋予其极具鲜明个性、特色的视觉语言表达。在构成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体会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区别与联系,获得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构成艺术有机结合孕育的新知识,感受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创造力和设计乐趣。

(三)服装结构与工艺类在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中西方典型款式结构设计的实践和比较,了解西方三维立体的窄衣构成方式与我国传统二维平面的宽衣构成方式的区别,以及背后折射出的意识形态、美学思想,感受我国传统服装宽衣结构和直线造型所蕴含的含蓄之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到,相较于西方构筑式服装造型模式,我国传统服装平面型整片式结构中隐含着造型优势,在结构变化上有着无限的挖掘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为结构和款式设计带来新思路和创造力。在传统手工艺、面料再造等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挖掘与服饰领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技艺,并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走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之互动和交流,以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材质、学习传统工艺、感受文化魅力。在技艺学习之外,教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实现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生活中活化传承的意识和能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形式相结合,使设计作品符合时代需求和时代审美,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四)服装与服饰设计类在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针织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积累融入到不同的设计任务中,以传统文化专题实践带动设计创作。与此同时,课程还要强调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生活方式和习惯、环保材料、流行趋势等多重因素相融合,使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设计在功能性、时尚性等多方面契合市场实际,达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与市场的统一,实现传统文化与设计功能、时尚概念、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实践目标,具体而有效地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努力探索传统与现代和未来的契合点,提高视觉符号构建、设计语言转化的能力。不同的设计实践会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这在无形中会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以上分析可知,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要以多种形式贯穿各个教学阶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和价值的认识,提升对传统文化创新的自觉,深化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

二、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强化综合教学能力

要想培养具有传统文化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革,要求作为教学主导者和引领者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强化综合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树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文化育人的责任担当,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以身作则,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热爱传统文化的教师,会充分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潜心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主动性。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规范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拓宽文化视野,从中汲取营养,提高思想高度。

(二)提高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技能教师应自觉加强对传统文化理论和传统工艺的研修,与各地的文化机构、艺术传承基地以及民间手工艺人保持紧密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一方面,聘请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进校园授课、举办讲座,教师与学生一起获取传统技艺知识,同时在专家指导下完善教学设备、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园,参加非遗研培项目、专题研讨会、田野调查、市场调研等活动,不仅研习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感悟其精神内涵,还要关注如何结合现代生活给予传统工艺更高品质的创新,赋予其更鲜活的生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之后会反哺教学,使学生受益。与此同时,教师将在研修、实践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凝练为科研选题,通过科研活动进一步挖掘、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其研究过程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也是有力的促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三)确立“边学边干,终身学习”的观念当前,广泛开展的在线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弥补线下传统教学的不足。在线教学考验着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首先,具备选取、整合网络资源的能力。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资源挖掘、筛选、整合,满足在线教学的要求。其次,具备创设教学环境的能力。教师应能够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知识,获得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再次,具备综合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线上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引导线下的小组讨论,又要做好线上的答疑及考核,还要兼顾线下辅导与评价工作,如果教师能力不足将无法推进教学。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开展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一颗进取的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教学能力。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传统文化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融合

将传统文化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在线教育课程平台与实体课堂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借助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互补,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结合微课、SPOC、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实现灵活教学和针对性教学。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线上,从而拓展教学和学习的双向路径。在课前,学生通过在线平台预习新知识;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问题;在课后,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进度、方式,按需进行灵活的学习,既能弥补自身不足又可巩固新知。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丰富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拓展研究。同时,线上平台便于师生信息互通,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便于给予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更便利首先,教师借助在线教育课程平台自建课程,为学生提供PPT、讲解视频、示范演示视频、参考书籍、传统文化拓展资源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料,并辅以课前预习、教案、线上作业、课后复习、单元测试等内容,便于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这也利于课下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教育平台的共享课程资源、时尚资讯中甄选出优质的课程和内容,分门别类整合后推荐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宽阔的学习通道,以便于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去理解和深入研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再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参与教学、回看教学录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线与同学讨论、与教师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

四、建立传统文化传播平台,促进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专业教学

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集中整合,建立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对有效促进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专业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传统文化在线传播平台利用互联网创建传播途径和论坛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互动。首先,根据服装与服饰专业的教学内容筛选、整合相关资源,分门别类建立传统文化图书、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民间艺术、民俗、创新应用等主页,结合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图片、视频、动画、纪录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同时,及时报道相关主题的实地考察、社团活动、专业竞赛、项目成果等信息,扩大宣传和影响,以更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其次,创建网络论坛,为师生搭建层次丰富的交流互动平台,师生借助平台分享资料和感受,学生借助平台提出疑问,与教师和同学就专业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在交互中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二)建立传统文化服饰资料数据库结合专业课程和研究课题,利用所在地丰富的民间资源与各少数民族资源优势,搜集服装与服饰相关资料,建立传统文化服饰资料数据库。首先,加大对原生资源的数字收集,积累当地的民族文化经典,做到对传统文化的真实记录。其次,引导学生将采集的民间与民族服饰精华,利用数字与信息技术进行归纳、分析,形成文字和数据分析报告,建设独具特色的属地传统文化资料数据库,为教学研究创造良好条件。五、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由导师带领指导的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创业水平和提升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适应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活动计划[3]。以传统文化为主线进行“大创项目”实践,一方面,学生围绕项目展开实践,要充分考虑项目需求和目标,设计思维根据项目计划协调转换,整合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增强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选择申报题目、撰写项目申请书、项目实施到最后结项,学生通过调研、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设计方案、材料和工艺实验、实物制作、结项答辩的整个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项目产品,摸索网络销售的模式和规律,对创新创业进行探索。另一方面,项目从申请到完成都是学生团队的集体行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增强。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会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增添助力。通过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大创项目”实践,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入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提升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自觉,逐步从传统文化的理论接受者转变为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实践者。

结语

高校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高校应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丰富教学形式、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传统服饰文化传播平台、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等途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心中,可以为传统服饰文化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人才培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刘丽媛.新时代背景下文学欣赏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财富时代,2021(3).

[2]刘元风.从时代的角度看待服饰,从未来的高度认识传统——对第22届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感悟[J].艺术设计研究,2015(3).

[3]王群,季鹏.充分利用“大创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泰州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11).

[4]牛犁,崔荣荣,吴欣.基于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纺织服装教育,2021(4).

作者:高岩 高明君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