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初中语文预习提示的新变思考

初中语文预习提示的新变思考

时间:2023-03-10 15:57: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初中语文预习提示的新变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预习提示的新变思考

什么是预习?为什么要在课前进行预习?一篇新课文的预习方向在哪里?重点在哪里?学生如何在教师授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预习是开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把钥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预习环节,合理地运用预习提示,掌握预习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预习提示的构成

预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有针对性、有计划开展的学习活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课文正文前面的文本框命名为预习,教材编者根据不同的课文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要点,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预习提示语,主要是由写作背景、课文主旨、课文体裁、作者简介、文学知识、学法指导等要素构成的两段式文字。

二.预习提示的特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以新课标为准的语文教材做了较大的调整与修订,温儒敏先生认为预习提示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特色和理念的重要表现之一。[2]本文通过比较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预习提示,具体分析两版教材在预习提示部分设置的异同点。

(一)预习提示的相同之处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学习之前,需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支撑点或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迁移。[3]预习提示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并且将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观念。两版教材预习提示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新课文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两版教材预习提示在编排分布上有相同之处,预习提示的位置都位于课文标题之下,课文正文内容之上。将预习材料放置于课文标题和课文正文之间的分布和编排方式,符合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此外,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则是通过文字性的材料对课文内容主旨、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学习方法等要素进行简要的概括与指导。

(二)预习提示的不同之处部编本教材作为目前全国通用的主流教材,教材编者在预习提示编写理念和思路上进行了革新,汲取了众多版本教材的优点,使其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实用性。

1.注重排版条理从预习提示的编排形式来看,部编本预习提示是由上下两条蓝色短圆点横线划分组成的文本框,其所占的板块比例相较于人教版大了许多。文本框中间是两段由蓝色字体组成的文字,与上方的标题、下方正文内容中的黑色字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更为舒适。部编本预习提示框中专门设置了“预习”两个字眼,教材的使用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框内文字的意图,人教版预习提示则没有类似字眼的出现。人教版预习提示是由黑色字体组成的文字,每个单元的预习提示下方配有不同颜色的文本框,且衬有深灰色的阴影框作底。此外,部编本部分课文的预习提示旁边插入了作者的肖像,大部分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图文并茂,使课文更加地具有吸引力。从预习提示的呈现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每册的预习提示只出现在教读课文当中,而自读课文则是通过课文旁批以及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来辅助学生阅读。教读课文的预习提示采用了两段式的结构,分别在两段文字材料前使用空心圆圈的符号进行区分,第一段文字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课文主旨以及文学知识等方面的介绍。第二段文字材料主要为学生预习课文提供学法指导,层层推进,给学生搭建辅助阅读的支架平台。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都设有预习提示,往往通过出示一段文字材料来概括文章主旨、或介绍写作背景、或点明阅读主题,或设置问题激趣,部分课文兼顾了文学知识和学法指导。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课文的预习提示内容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区分度。由此可见,部编本预习提示的排版更加条理清晰、简洁大方、清新自然,更能凸显使用者在视觉上的审美追求。
2.强调学法指导两版教材的预习提示在学习指向上有所不同,部编本语文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给予了明确的表述。部编本教材编者根据不同体裁的教读课文,在预习提示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应的阅读方法,通过梳理课文主要归纳为朗读、默读、略读、诵读和快速浏览等阅读方法,强调了学生预习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展开阅读。此外,预习提示的阅读方法与单元导语的阅读要求相呼应,环环相扣。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一文,预习提示为学生提供了“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背景资料,指出了快速浏览课文的阅读方法,详细介绍了阅读要求和学习建议,有助于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了解写作背景,明确学习方法,从而快速掌握课文的内容。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预习提示点明了赵州桥和卢沟桥在中国古代石拱桥中的地位,阐述了作者运用专业化、精确的介绍来展现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光辉与魅力。不同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国石拱桥》的预习提示首先抛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思考印象中桥的特点,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试着用一句话给“桥”下定义。其次点明了本文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尝试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通过比较两个版本《中国石拱桥》的预习提示,不难发现人教版预习提示在课文的学习方法和方向上没有给出较为明确的指示,而《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经典的说明文,多次编入初中语文教材,则更需要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因此,部编本预习提示更加注重通过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夯实语文基础。

3.重视语言的引导性和启发性两版教材的预习提示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部编本预习提示分层次阐述课文学习要求,第一段文字材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思考问题,或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或阅读课文后谈个人感受、或分析文中人物特点等等,思考题设置的内容因课文所需而不同,更加注重语言表达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而人教版预习提示则是以一段话的形式展开,侧重于让学生读课文,再感知提示语中所陈述的内容,语言表达比较笼统含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预习提示,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去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教材编者设疑激趣,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部编本预习提示在语言上多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文,因势利导,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人教版预习提示大多直接概括了课文主旨,简要分析了事物的特点、人物形象、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提示语过多解读文本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索文章的乐趣。因此,部编本预习提示更加重视语言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同时,以第二人称的提问方式显得语言更加的亲切、自然。

三.预习提示的作用

预习提示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新追求,又符合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预习提示的各种指令能够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更有方向性地进行备课和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在编写预习提示时,以学生已有经验和情感体验为切入口,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想要继续学习的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预习。学习动机理论指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3]348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成败归因,当学生有学习兴趣的时候,它将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内部动机进行学习活动。预习提示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品读课文,培养自主预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预习提示,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感知新课文,把握预习的方向。

(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学规律的角度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编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渗透了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部编本语文教材贯彻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3教材编写的建议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33这些理论说明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提示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以及学习方法等进行了概括,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指明了学习方向,能够有效降低学生预习课文的盲目性,利用预习提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理清课文框架,把握课文重难点,感知课文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提示能通过预习环节辅助课堂教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自学任务,促使学生通过预习环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发现新问题和方法,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从而搭建知识脉络、激发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知识从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5]教学应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促进学生对新知识和经验的重组与转化。预习提示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够辅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依照预习提示的指令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减少无效阅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避免教学走弯路。

四.预习提示的教学应用建议

部编本预习提示与课标、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高度契合。预习提示为师生的“教与学”指明了思路和方向,为了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可以在预习提示的基础之上,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对象、单元导语、思考探究等要素开展课堂教学计划。

(一)结合单元导语,把握阅读主题单元导语包含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它能够清楚地阐明各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对于教材中不同类型的预习提示,教师应结合单元导语的具体要求,从整体上调整教学目标。比如强调课文语言特色方面的预习提示,需要教师布置品味课文语言特色的学习任务,牢牢地把握住课文的重点。七至九年级学段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默读习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4]15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示以直接提问的方式指明了亲情主题,结合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6]学生通过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语能更加清晰的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二)联系课下注释,辅助理解课文王本华认为预习提示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7]预习提示的作业功能通常是布置一些勾画的作业和非书面的作业来实现的。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从中抓取与课文紧密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预习课文,能够比较迅速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的预习提示,第一段话阐明了“铭”和“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铭”和“说”的其他文言作品,强调了本文的文体,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第二段话则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或参考注释,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课下注释学生能够了解“铭”和“说”这两种文体的演变由来,在感知课文的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材编者这样的设计既有重点又有层次,在教学中也富有操作性,有助于师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妙用思考探究,激发思维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和识别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逐步促进其自身知识系统的建构。预习提示作为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材中的其他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教读课文之后的思考探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扰和疑难问题。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海燕》的预习提示,第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体会“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能难以准确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借助思考探究中的表格来深化理解预习提示的内容。表格列举“海鸥”的表现与特征做为示范,通过探究性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初步归纳不同动物面对暴风雨的反应和象征意义,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总之,部编本预习提示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实用性、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教师需加强预习提示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先预后立,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天宇著.礼记译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温儒敏.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2016,(09):4-13.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罗曼 蒋静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