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39: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网络流行语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1]。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其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2]。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起步阶段,因此,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网络流行语大规模扩散,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语言的要素包含语音、词汇与语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流行语汇则是一个时代的风貌折射。因此,承担着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任的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引导学生辩证对待网络流行语,提高甄别能力,发挥其积极作用,让网络流行语更好地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一)多元性互联网是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空间,网民可以根据个性灵活地使用语言,从而使网络流行语呈现出求新、求奇、求简、求快的特征,展现出多元的审美和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内容逐渐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相结合,表现形式也逐渐多元化。例如“小康”反映了人们自古以来对安定、殷实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小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出网络流行语与政治、经济相联系;“996”作为一种在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网络上引起了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的极力抵制,网友们也对此表示不满,体现了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受到社会多元化的审美意识与价值观的影响,其内涵和形态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人们从多元文化的影响中获得情感共鸣,进而勇于抒发自身内心的看法与态度。”[3]如“躺平”表现了当代年轻人用自嘲的方式反抗当今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达了无欲无求、崇尚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
(二)娱乐性网络流行语有别于传统、正式的书面语言,通过网络、新媒体等迅速传播,以其幽默风趣带来娱乐性,吸引公众关注。人们往往在无意识中使用并传播网络流行语,以获得日常生活的休闲消遣并获得内心短暂的愉悦。如“吃瓜”“神兽”“凡尔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太南了”“战疫”则巧妙地运用了谐音,代替了原有的表达。网民通过自创新兴的语言以获得快感,释放压力,并通过使用和传播这些语言彰显时髦新潮。但由于网络流行语雅俗不一,其中也不乏一些迎合低级趣味的内容,或以作为情绪发泄的手段进行谩骂,或以低俗的语言显示个性,或以语言暴力攻击他人,这体现了网络流行语与规范汉语在娱乐性方面的重要区别。
(三)创新性“网络流行语作为依赖于新媒体而存在的新颖、独特的语言形式,反映了人们思维的创新性、思想的活跃性,其形式遵循经济型、象似性等原则,主要可分为谐音型、活用型、缩略型、符号型四类。”[4]如“U1S1”(有一说一)“QSWL”(气死我了)等缩写词以几个字符表达了情绪和想法,完美展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体现了经济型原则;“1314”(一生一世)“99”(久久)采用了数字谐音,两者发音相似,体现了象似性原则。此外,由于青少年思维活跃、特立独行,是社交媒体和网络流行语最忠实的使用者,常常通过自创网络流行语以彰显个性特质、释放生活压力。如“yyds”原意为“永远的神”,出自某游戏主播之口后迅速在网络走红,并成功跃升为年度流行词之首。虽然网络流行语的个性化倾向可能会造成汉字的滥用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部分新一代中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增强,“试图打破旧规则、创造新秩序,为语言增添了趣味审美和批判精神”[5]。
二.网络流行语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
(一)求新求奇的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生的语言应用小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也较强烈,具备新鲜用法和特殊意义的网络流行语迎合了丰富和积累语言的迫切需求。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地气”“低碳”“官网”“电商”“榜单”等,都有效扩展了小学生的词语积累,丰富了小学生的语言素材。此外,由于网络流行语流传度较广、趣味性较强,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种与他人交流的媒介与平台,使小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得到共鸣和赞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网络流行语中的“破防”“笑不活了”“救救孩子”“用魔法打败魔法”等,都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可以有效缓解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僵局,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良好平台。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识字写字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石。但是由于网络流行语打破常规,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会对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如在《康熙字典》中,网络高频词汇“囧”字的意为明亮、光明,但互联网却赋予了其无奈、悲伤的意思,违反了文字的本质,不利于汉语文明传承。此外,广为流传的网络流行语使小学生提升了对网络的兴趣,从而关注一些网络小说、动漫杂志,导致小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降低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小学生的语汇积累、语法规范和写作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思想内容两方面:首先,在语句逻辑方面,语句散漫、语句颠倒的现象较为突出,“孩纸”(孩子)“骚年”(少年)“素的”(是的)等词还伴随着错别字现象,小学生一旦形成了此类错误的语言习惯便难以纠正。在思想内容方面,小学生缺乏对网络流行语的甄别能力,且大量阅读网络小说、动漫等会降低语感,使得其在语言应用过程中频繁出现语法错误、语义模糊等现象,不利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良莠不齐的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念“通常来讲,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社会事件和群众事件;二是影视剧、新闻报道等大众媒体所呈现的引人注目的词语或句子;三是官方用语和主流社会用语。”[6]如“中国梦”“洪荒之力”“逆行者”“给力”等网络流行语都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时代发展脉搏。小学生接触此类网络流行语有助于增进对社会事件的了解,同时参与到当代社会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但是,网络流行语中也不乏低俗文化的渗透,会对主流价值观形成冲击。小学生心智发展都不够成熟,面对网络流行语时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在接触网络流行语时受到低俗文化的影响,陷入审美趣味危机和道德危机。如“屌丝”“尼玛”“逗比”等充斥网络空间的低俗用语,成为了大部分小学生的口头禅,不时响彻在小学校园中,污染了校园环境。这种低俗文化表现出的审美趣味源于价值观的错位,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因此应该尽早加以引导和控制。
三.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应对策略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方面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以应对网络流行语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冲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阅读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等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多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多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多于40万字”[7]。由此看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大。据调查,小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漫画、杂志、网络小说等掺杂着网络流行语的文本,较少涉猎文学著作。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不应只关注学生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通过增加阅读课,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筛选,分享阅读感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小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规范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正确的审美趣味,还可以获得人生启示,促进语文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其次,可以利用早读午读等时间段布置学生诵读优秀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法规范。“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环节,可以使学生感知文本、培养语感,从而获得审美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小学第一、二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应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在学生集中精力诵读优秀诗文的同时,识字写字能力和语感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从而产生审美愉悦,陶冶情操。
(二)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应对策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写作题型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备受教师、家长的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小学生要“学会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和语言材料应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并学会修改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语句、标点符号等”[9]。然而,由于许多学生过分关注网络世界,忽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此外,由于网络流行语求新求奇,缺乏内涵和语言规范,滥用标点符号,对小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造成影响。例如,有小学生将“栓Q”“奥利给”等网络流行语写进作文。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入侵小学生作文这一现象提出解决策略可谓刻不容缓。由于网络流行语雅俗不一,其中不乏符合语言规范、富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甄别,理性地进行取舍,恰当使用网络流行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失分作文,使学生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写作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有意识地改变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习惯,规范作文中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为了纠正因网络流行语导致的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和病句的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学生在做“逐木鸟”的同时不仅能够避免自己出现类似的错误,恰当使用网络流行语,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同学作文的闪光点,加深学生使用流畅语言,规范语法的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三)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应对策略网络流行语在小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普及,成为小学生日常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滥用网络流行语以显示自己的新潮,难以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首先,应当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引导小学生恰当使用网络流行语,规范学生的口语交际。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规范、标准的语言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中的不规范、不流利、缺乏逻辑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使用网络流行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给力”“点赞”“全场最佳”等网络流行语对学生进行夸奖,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当代小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网络流行语有着与生俱来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缺乏对鱼龙混杂的网络流行语的甄别能力,盲目跟风使用和传播网络流行语,会对其语言运用能力、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承担起传承语言文明的重任,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要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小学语文教学做到工具性、人文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2][7][8][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12.
[3]周筱.网络流行语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3):41-44,62.[4]叶玉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及其演变动因[J].今古文创,2022(27):117-119.
[5]骆正林.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22(10):80-83.
[6]金锐,安晶丹.“介入”主旋律的亚文化———青年网络流行语[J].北京教育(高教),2022(03):49-54.
作者:楼紫怡 钱华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