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音乐教学策略研究3篇

音乐教学策略研究3篇

时间:2023-02-16 15:22: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音乐教学策略研究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教学策略研究3篇

音乐教学策略研究1

音乐对于初中生的精神思想和个人情感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戏剧元素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主动参与初中音乐学习,并赋予初中音乐课堂戏剧化魅力。另外,融合戏剧元素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进一步丰富音乐教学方式,拓宽音乐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现阶段利用戏剧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团体游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来拓宽音乐教学路径。总而言之,融合戏剧元素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音乐的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主要针对英语、语文等基础课程,对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并且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上严格按照固定的音乐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再加上艺术学科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缺乏必要的重视,甚至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程都抱有“可上可不上”的态度。不仅如此,音乐等艺术学科与升学考试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综合以上各项因素,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等艺术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较低,即便是基础学科的学习任务较少,学生对音乐等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太大,导致初中音乐教师难以进行高质量教学。

(二)音乐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现阶段,部分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保守,不能与新时期的教学目标相契合。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推进的,对于部分音乐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理论讲解之后便带领学生学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基本了解并能够独立完成演唱。这种方式尽管在短期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有效开发,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高涨,但是思想尚不成熟,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思想上极易产生变化,所以音乐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使其对音乐学习难以提起兴趣,进而降低了音乐教学质量。

(三)音乐教学软硬件设施匮乏,教学效率低目前,部分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缺乏专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没有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为教学工作提供支持,绝大多数学校仅有口琴和钢琴等基础教具,音乐课本中设置的部分教学内容由于硬件设施的缺乏而难以顺利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入。就现阶段初中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聘用情况来看,这方面缺乏必要的专业考量,部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甚至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并未经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学科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与新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具导致部分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学习相对基础的理论知识和音乐作品,不能结合现代化教具拓展音乐教学范围,致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和理解相对片面,难以有效实现音乐教学目标,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四)学生对音乐学科缺乏认识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不过,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极易产生偏差,进而对音乐学科缺乏全面、理性的认识。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愈发看重流行乐曲等类型的音乐,而部分传统音乐在新时期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导致音乐学习方向出现偏差,严重制约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系统性学习。

二、戏剧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优势

(一)丰富音乐教学方法戏剧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学方式,通过与戏剧元素的结合,有利于创新音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更加形象化的理解。结合戏剧化表演和学习情境的设立,能够加深学生对戏剧表演与音乐艺术之间联系的体会,了解音乐理论的内在含义,对音乐作品中期望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实现全面把握。

(二)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初中阶段学生对艺术表演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融合戏剧元素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赋予音乐作品更加多样化的意义,极大提升了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应用戏剧元素开展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各类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因此,戏剧元素的融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欲望,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戏剧元素与音乐教学的结合通常是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推进的。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戏剧内容进行排练演习,并在课堂上按照小组顺序依次进行戏剧表演。由于排练时间较短,学生需要对戏剧表演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自身想法和他人看法能够形成基本了解,在表达自身想法的同时能够吸收他人意见,促进了小组间的交流协作,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另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个人表演角色。戏剧表演融入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有利于推动初中音乐学科的高质量教学。

(四)有效培养学生自信戏剧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自信,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束缚。具体来说,将戏剧表演的形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对个人角色进行合理规划,明确个人定位。戏剧元素与音乐教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演,在戏剧表演中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内涵,提升个人自信心。另外,对于部分内向的同学,融入戏剧元素能够丰富音乐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戏剧表演,在戏剧表演中对音乐学科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戏剧元素丰富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以“团体游戏”丰富音乐课堂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幅降低。融合戏剧元素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另外,戏剧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由于戏剧教学工作相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戏剧元素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可以通过“团体游戏”的方式推进,在游戏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同时,融合戏剧元素开展团体游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船工号子”时,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查找四川民歌“船工号子”的相关音乐作品,组织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对“船工号子”作品中的情节进行演绎。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将“船工号子”中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教师设置游戏规则,比如其他小组可以对表演小组的人物表演能力、合作能力等打分并评选出得分第一的小组,然后给予优胜小组一定奖励。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在“团体游戏”中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团体游戏”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对“船工号子”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戏剧表演形式下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肢体表现”感受音乐情绪国外一位音乐学家曾经提出“音乐的本质来源于人类自身情感,人类自身情感的体现则通过肢体表现进行传达”。从这一角度来看,音乐作品的本质与人类“肢体表现”息息相关。初中音乐教学如果离开了肢体语言表现,那么就难以全面体现音乐作品的实质,不利于学生对音乐形成全面的认知。因此,初中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个人思想出发,利用肢体语言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组织学生在戏剧表演中通过个人肢体的表现来进一步感受音乐内涵,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我不挂帅谁挂帅”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置教学形式。针对“我不挂帅谁挂帅”一课涉及的京剧知识,教师可以预先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比如京剧中涉及的“动作”和“脸谱”等,并在课堂上融合戏剧表演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肢体表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情绪的感受,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京剧”的各项特点,启发学生对于京剧作品的思考,最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创造角色”表现音乐情节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教师应当结合戏剧元素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多样化音乐教学。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戏剧表演,结合课程内容提前规划戏剧表演相关情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戏剧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单人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表演。既可以在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设置戏剧表演,也可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基础教学内容之外设置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沂蒙山小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查找有关沂蒙山风光的相关背景资料并设定戏剧表演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加深对“沂蒙山小调”一课的认识与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表演角色,对“沂蒙山小调”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音乐作品中的相关情节,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四)激发学生对于戏剧的学习主动性戏剧与其他艺术学科相比更具“融合性”特征,包含了舞蹈、表演、美术等不同学科的特点。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与戏剧元素相融合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树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戏剧元素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融合戏剧元素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除了基础的课本知识外,还应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放牛”时,教师可以查找与课程中的“乡村小姑娘”和“牧童”有关的视频资料,通过不同途径加深学生对“小放牛”一课的理解。组织学生开展互问互答,针对“小放牛”一课通过戏剧表演形式进行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基础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拓展,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以此引导学生对音乐形成全面认识,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学习主动性。四、结语总而言之,戏剧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丰富音乐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科学习。通过融入戏剧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兴趣,提升个人音乐素养。另外,戏剧元素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与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目标相契合,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汪天祺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音乐教学策略研究2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在进行艺术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开阔艺术视野,实现更为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在顶层战略层面也对美育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深入推进新课改背景下美育教育的发展,本文以音乐教学的改进为研究对象,从钢琴课程资源的开发着手,致力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让“新课改”所赋能的美育教育的实效性更强。

一、音乐教学中钢琴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意识薄弱在教育体系中,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就需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注意音乐课程理论的丰富性及具体实践中的实用性,从而达到新时代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要求。但是,在具体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当前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一是由于音乐在各个学科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一般情况下基本不会得到重视。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将历史人文、时事热点及娱乐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导致音乐课程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二是由于主观意识淡薄,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很多拖延和消极怠工的情况,不仅使整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进程缓慢,而且给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基础工作与学生学习进度相脱节,随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自身的音乐素养及艺术品位也会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使得很多后续衔接的音乐基础工作很难持续。[1]

(二)过度依赖多媒体当下的音乐课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追求“华丽的外衣”,而失去了音乐的本质。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吸引学生,但是一味地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迎合学生,会让学生不知所云,上完音乐课后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融于一体,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但是仅强调形式,过度追求数量和密度,难以很好地把控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其音域宽广、音色独特、音量变化大,而且能够演奏出多个声部,产生和声的效果,所以更容易将人的各种情绪进行再现。学生长期浸润其中,能够提高音响感知能力、音乐表现力,丰富情感体验。音乐教师不但需要具备基本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即兴演奏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科学的课程时间规划,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钢琴教学的功效。当前,音乐教学的优先任务是在纯净的音乐教学氛围中探索生命的真谛。所以说,有必要对钢琴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三)忽略钢琴课程优势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只有深入了解钢琴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将钢琴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近年来,钢琴开始出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并逐步普及,开始与国际接轨,这主要源于钢琴自身的价值及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钢琴的音域非常宽阔,众所周知,音乐中的情感能否充分表现,和音域是否宽广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是成功模仿各类声音的基础。二是表现力丰富,钢琴力度可以从ppp到fff,音色或清脆明亮,或浑厚深沉,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情感,这契合学生丰富的情感特征。三是钢琴是多声部乐器,它能够让音乐从平面变成立体,从单一变得多元复合。四是钢琴的表现力、感染力强,技巧丰富。钢琴的表现力和技巧之间互为依托,两者科学有效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知力,夯实学生音乐艺术审美水平的基础。凭借这几个方面的优势,钢琴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2]但是,从实践来看,教师的水平不够,对钢琴的驾驭能力不够,难以触及精神世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会美感。所以,提高音乐教师的钢琴驾驭能力,是增强钢琴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四)钢琴运用能力有限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相较于歌唱能力、舞蹈能力,很多音乐教师钢琴运用能力有限,尤其是将钢琴运用于教学时,很多音乐教师只能根据琴谱进行演奏,而不能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融入节奏变化,这种钢琴演奏模式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另外,虽然一些音乐教师的钢琴基本功比较扎实,但能够即兴弹奏钢琴伴奏的教师也比较少,其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环境中演奏出契合教学情境的音乐,从而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国内有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和声调配能力不够,无法强化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说,音乐教师必须对钢琴课程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发挥出钢琴课程资源的作用。

二、音乐教学中钢琴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一)基于钢琴特性开发钢琴的音色变化多,表现力极为丰富,能够带给人很多不同的感受。这主要源于钢琴的音色之美。所以,要利用钢琴的特点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音色,将其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如用不同的演奏法表达不同的音色。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琴键和相同琴键不同的弹奏方式,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变化,同时挖掘出多元化的感情色彩,向学生呈现不一样的音乐感知及丰富的情感元素。要通过多种演奏方式来表现出各种感知及情感,如不同的人采用连音、跳音、非连音奏法时,能够得到不相同的听觉效果,产生不同的情感。还可以利用钢琴的多声思维,即多层次的音乐表现形式和多旋律的线条及音乐要素。把握好这些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各类纵横旋律演奏的技巧和各声部的结构特色,以此来提升学生立体的音乐分析能力。同时,多声思维不仅是构建学生智力结构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培育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3]所以,利用钢琴的特性进行钢琴课程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理解和揭示音乐的内涵,并通过演奏将其升华为生命之声。

(二)基于教学角度开发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符合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思路,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体制三方面内容。因此,对于钢琴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设置分阶段课程资源体系与教学体系。在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搜集各类与钢琴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具体曲目的历史文化、当前的热点音乐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重点开发,着重丰富学生在乐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导学生认知钢琴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并且,还要注重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研究,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通过对作品的主题以及主题材料和规律的探索,借助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曲式。在钢琴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概念,对乐曲进行学习和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借助教学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乐句的概念。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要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对大量的乐曲进行全面学习和认知,这有助于完善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乐曲学习能力。[4]

(三)基于教师角度开发在“新课改”背景下,美育成为目前国内音乐课程创新改革的时代重任,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所以,音乐教师要承担这一责任。一是音乐师资队伍要树立音乐教学的意识,将音乐中的美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得到长期的感染和熏陶,产生心灵的情感升华。钢琴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实施审美教育,积极转变教学态度,用准确生动的音乐启发学生,让他们感受不同节奏、旋律、力度等要素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在阶段性的音乐教学中,逐步引导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水平。二是提高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这是钢琴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师教学的基础。所以说,要想提升钢琴课程资源的功效,就要优先提高音乐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这样才能够展现出美妙的音响效果,带动学生从中感悟美。具体来说,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钢琴演奏技巧、音乐理论知识及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四)基于学生视角开发学生是钢琴课程资源的学习主体,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所开发的钢琴课程资源要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歌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让学生在钢琴弹奏的不同风格乐曲中感受声音的和谐美。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由于钢琴能够展现全部的音乐创作,所以,在钢琴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设定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内容,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并且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要在伴奏时融入情感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课程资源中,教师要主动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外在表象和内涵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利用钢琴的弹奏,从音乐旋律、节奏、多声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从感官层面培养学生的音响感知能力。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以钢琴课程为代表的音乐教学课程资源开发,还存在着开发意识薄弱、过度依赖多媒体、忽略钢琴课程优势、钢琴运用能力有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持续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有效扭转当前钢琴等音乐课程开发的弊端,应从钢琴特性、教学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视角等方面开发钢琴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乐理知识,通过循序渐进地传授钢琴演奏的理论和技巧,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钢琴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育他们的钢琴艺术素养,为其以后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于冲 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

音乐教学策略研究3

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音乐引入课堂,让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语文课堂中的音乐不只是一种教学载体和媒介,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文学思维,又能催生、放飞学生的文学想象,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音乐化”。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链接式音乐策略

语文教学的音乐性,是指让语文教学富有一种音乐特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音乐曲目,通过突出语文的“节奏”“和声”“复调”等特性,来进行音乐性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富有音乐性的语文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始、课中、课末各环节通过链接引入音乐。在“链接式”音乐教学中,音乐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沉浸其中。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就引入了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悠悠旋律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学生感受、体验到了一种崇高而伟大的古典之美,而这种情感基调、想象基调正是《望庐山瀑布》一诗潜在的美学意境。教学中,笔者还从网络上下载了带有音乐的视频,构建了学生语文学习“音画一体”的学习情境。音乐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而画面则让学生的想象更合理、更科学。通过链接式音乐策略,学生深度体验了诗中的情思。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解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去触摸李白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等。链接式音乐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最为便捷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学习内容,并找到契合学习内容的音乐。一般而言,只要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所体现的风格、特质等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适应,就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就能让音乐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媒介。

二、湖光秋月两相和——整合式音乐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链接式策略,而且可以采用整合策略。整合是一种“嫁接”,彰显着教师选择、调动、组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到的配乐朗诵,或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选择背景音乐,都是整合式音乐策略的体现。音乐是一种古老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将音乐与语文整合起来,能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能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深度思考与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整合音乐作品,就是要让音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本身产生作用,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预设,让学生能迅速进入语文学习的天地。比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时,让学生体悟到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乐观主义是学习的重难点。为了深化、活化学生的体验,笔者在学生朗诵时引入了歌曲《长征》,并将之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音乐。在语文、音乐的交融之中,学生一边解读诗歌,一边展开沉浸式体验。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歌曲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诗歌理解,更促进了学生对红军战士乐观、自信、大无畏精神的体认,进而形成了一种情意交融的学习境界。纯粹的文字是枯燥的,而将音乐融入文字,就能让文字变得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媒介作用,唤醒教材文本中的思想与情感,构建活跃的、和谐的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三、弦弦掩抑声声思——渗透式音乐策略

与链接式、整合式策略相比,渗透式音乐策略更具有内隐性,学生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体验到音乐的美好。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策略不是简单地将语文和音乐拼凑在一起,而是通过深度融合,让音乐悄然渗入语文。在具体的教学中,它提倡教师以音乐的方式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将文本诗化、歌化、音乐化。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准确判断教材文本风格,同时选择相应风格的音乐作品自然“渗入”文本,形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好的语文教学,往往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产生一种如痴如醉、欲歌欲吟的感觉。高明的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品读文本,努力发现文本中的音乐性,同时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创造音乐的兴趣。比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一诗时,当学生了解了诗歌情境,沉浸于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中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并产生配乐朗诵或歌唱的意愿。有学生建议,应当用古筝、古琴或埙来伴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这首诗的意境。我们相信,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了诗意、文意时,就会产生一种即兴表达的冲动。这种表达,不仅仅是文字表达,更包括其他方式的表达,比如歌曲表达、音乐演奏表达等。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微妙的。其不仅需要学生投入认知,更需要学生融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能够触动情思的作用,通过链接、整合、渗透等方式,将相关音乐融入教材文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妙趣横生,渐入佳境。必须强调的是,音乐性的语文教学是音乐与语文的有机融合,二者既相辅相成,同时又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音乐首先要服务并服从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切要从语文学习的需要出发;其次,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助推学生的语文学习。音乐的语言是丰富而奇妙的,借助音乐语言,学生便能充满兴趣地潜入文本之中,去倾听文本内在的声音。有了音乐,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有了载体,更有了灵魂。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接触、多欣赏音乐作品,力争能巧妙而有效地将音乐元素融入、渗透到教学之中,让语文与音乐手拉手,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好地学习语文,进而感受语文之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曾庆亮.语文教学中音乐元素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4(12).

[2]田莎莎.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J].魅力中国,2009(17).

[3]赵楷平,赵楷存.让多媒体和语文高效课堂比翼双飞[J].新课程学习(中),2015(02).[4]张艳.音乐元素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语文建设,2017(11).

作者:张致勇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