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15:11: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网络工程专业研究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问题,指出思政课程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不断改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亲和力以及教育针对性,思想政治课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其他各类课程也要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起到协同作用。这里的其他各类课程包括了各类专业课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指导思想的确定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除了原有的思政类课程以外,其他所有面向学生的课程也同样要发挥思想政治育人作用。学者丘伟光提出了“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课程思政理念,就是说高校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注意价值导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意知识蕴含。要想在课程中精准实施课程思政,就必须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特征,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可行的专业课程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其关键是首先要确定专业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需求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道德理念培养,在能力养成中重视理想信念的树立。
(二)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聚焦薄弱环节,根据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
(三)坚持顶层设计,注重协同联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要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突出重点目标,并不断取得标志性的阶段成果。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和输送。实施“课程思政”的整体方案是: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思政教育即思政理论课(四门必修课+形势政策课);专业教育包含综合素养课(即人文素质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和专业教育课程(包含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把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程三者有机结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矩阵。因此,课程思政最关键的要素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和输送,而不是简单开设几门课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是有选择地对一批课程赋予德育内涵。在课程思政内涵的赋予问题上,绝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的每一门课增加德育元素,而是要选择一批适合的课程进行“思政化”。高校的学科门类众多,专业划分也不尽相同,每个专业的学科属性和知识体系也具有各自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专业设置情况,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评价标准、育人效果评价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在专业课程中精心选择几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为其他的课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课程思政要坚持进行学科化分类指导。从学科属性来看,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几个大类,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要以分类化指导为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而言,“课程思政”不但要直接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同时还要体现其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在教学目标上,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例如陕西理工大学就是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那么我们在课程思政中就要突出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及责任意识的培养,而我校的师范专业要注重师德教育等。
三、《网络管理》课程思政实施框架
《网络管理》是网络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测量、协调和控制网络行为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响应和排除故障的基本理论,能提供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的网络服务。结合课程思政的精神内涵和内容要求,我们在陕西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管理》课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尝试。
(一)确定《网络工程》课程教学目标。《网络管理》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中只是单纯给出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网络管理》课程的基本需要,缺少来自课程思政、社会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我们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同时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一个以产出导向(OBE)理念为根本,以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依据,能体现陕西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全新课程教学目标。
(二)优化《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现了课程目标,需要认真梳理,精心凝练。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才能全面体现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新的教学目标,课题组首先全面梳理了《网络管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度挖掘课程重点难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并对《网络管理》课程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通过授课教师对讲授内容的巧妙设计安排,把原有课程目标和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自然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得《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更能体现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专业素养方面的最新要求。也能满足新的课程目标对于教学内容的新要求。
(三)改进《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服务教学目标,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成败有特殊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和便于师生互动的智慧教学工具(如雨课堂)等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在《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团队已使用了上述教学平台及教学工具,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反映良好。
(四)健全《网络管理》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评价部分在原有《网络管理》课程评价体系中并无体现,如何将《网络管理》课程原专业内容授课效果评价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融合,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评价方法根据课题组所查阅的文献来看,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此课程组尝试了“作业+测试+考试”的立体考核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的方式同时考查学生的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再结合学生日常表现,最终给出《网络管理》课程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该综合评价结果对《网络管理》课程进行教学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并进行反馈。
(五)《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完善。教学资源的完善包括师资团队建设和教学场景建设。《网络管理》课程首先组织教师对课程中育人元素点进行深度挖掘,并持续进行了教学方法研讨,争取每位教师都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对于教学场景建设,课程组根据陕西理工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网络工程专业特点,录制了《网络管理》课程视频,并建成了《网络管理》在线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对课堂授课进行补充和增强,线上课程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内容上也比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网络管理》课程中许多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线上课程的形式进行了传达,这种“线上+线下”的课程思政模式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四、结语在全员育人的体系中,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等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消除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分离,将专业能力培养和道德能力培养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不断研究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
作者:李坤 李娜 高凯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2
1校企合作模式相关概述
1.1校企合作模式概念与特点
2001年,在世界合作教育协会上,将校企合作办学定义为:把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中,并从中获得相应报酬,随后学生将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不足之处带回学校,促进学校本专业教学研究实践工作的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校企合作办学是科学研究的过程。这种科学研究过程主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和完成,具有理论结合实践的科学研究效果;二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质是人才培养的过程。这种人才培养过程实际是由学校和企业互相合作、互相联合完成的,是培养人才的闭合回路;三是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社会服务体系。能够在全面考察学校育人功能实践的同时,对企业的社会服务责任进行全面的反馈。
1.2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容与形式
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人才专业建设、课程实践、师资力量、实习实践、能力评估、专业研究、招生就业和日常管理等内容,其理论依据与基础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学、公共治理理论、利益分配者理论及教育发展应用理论等。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即基本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包括基本培养内容、延伸培养内容、拓展培养内容。基本培养内容是校企合作的主流做法,主要针对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延伸培养内容是在完成基本培养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具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创新性;拓展培养内容是以企业为主导,在基本培养内容和延伸培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企业特色的拓展性与启发性培养模式。
1.3校企合作模式的种类
从培养的目标导向、合作主体、产业链关系、参与主体、高低层次、紧密程度、合作平台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种类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目标为分类标准,分为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总体综合型合作模式等;二是以合作主体为分类标准,分为高校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共同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政府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三是以产业链关系为分类标准,分为横向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纵向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混合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四是以参与主体为分类标准,分为点对点合作模式、点对链合作模式、网络合作模式;五是以高低层次为分类标准,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合作模式、深层次合作;六是以紧密程度为分类标准,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政府推动模式和共建实体模式;七是以合作平台为分类标准,分为虚拟人才研究室模式、校企合作委员会模式、校企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模式等。
1.4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存在的具体困难
1.4.1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高校教育理论体系因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深入持久,而校企合作式的学研工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关注。且在思想上还存在着误区,主要体现为我国教学体系与企业间联系不紧密,学研工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建立不完善,高校与企业高层普遍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程度不够或观念上存在误区。此外,在政府指导层面上,对校企合作模式投入力度不够,对国内外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汲取不足。与此同时,高校方面由于自身教学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为保障,企业也没有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些困难都给校企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1.4.2校企合作模式阻力较大
在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已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在实践和收效上却表现得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与校企合作推广应用的环境有直接关系,且受到社会、高校、企业相互之间各种因素的干扰,使校企合作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相对阻力也较大。如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限,合作的保障模式机制上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也极大地制约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影响到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1.4.3制度措施不合理、不科学校企合作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纽带,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然而当前的校企合作并没有制订相应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也没有完善科学的合作机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急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和改良。
2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1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学科建设为前提和基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没有统一的专业建设标准。因此,只能从不同角度对高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考与研究。一是从高校网络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出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历年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得知,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网络程序员、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电信工程师等,因此这些工作岗位的职能标准也是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从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出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抽象的思维能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技能、网络系统设计开发技术、网络工程应用技术等专业人才;三是从社会需求角色出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缺乏具备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硬件设备设计开发、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等能力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2.2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通过对全国多所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案与学术期刊研究发现,许多学校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开设课程的建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网络程序员,主要培养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开发、TCP/IP协议编程、网站设计与维护、P2P模式编程、Web程序设计等;二是系统集成工程师,主要培养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服务部署、网络可靠性、安全性方案设计与实施等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网络工程设计学、网络项目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密码学、组网工程等;三是网络管理员,主要培养具有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能力、网络安全防范、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等技术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网络性能测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等;四是具备地区特点的网络工程人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等网络设备体系结构,以及网络并行计算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计算技术、接入网技术、现代交换技术等。
2.3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缺乏特色。国内许多地区的高校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策划上,并没有突出本地区人才培养的现实特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许多地区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过于繁琐;二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相关专业存在相似之处。主要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相似,失去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定位,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区别不大;三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联系不紧密。高校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只体现于高校本身的教学模式,而明显缺乏行业与企业的参与协同,导致人才培养方案只重视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忽视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导致培养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同时造成社会所需网络人才与学校培养人才标准不符的问题;四是高校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教学落后于社会知识的创新速度。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领域呈现出知识创新大爆发的趋势,数字技术、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在这种新技术大爆炸的时代,高校网络工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却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无法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使人才培养的体系和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造成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行业岗位的需求。
3校企合作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路径
3.1校企合作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网络工程的学科定位,高校应该积极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性质和理念,以生为本、以育人为宗旨目标,努力实施校企合作式办学,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网络工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985”“211”及“双一流”高校在师资力量、办学能力及优势、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因此完全有能力培养理论创新与科研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全国的一般高校则应根据学校的教学发展特点和学科层次,积极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应用型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2校企合作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对社会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分析判断,现阶段我国网络工程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网络工程设计与开发、网络项目管理、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数据库开发、C/S模式编程等领域。因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设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熟练掌握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应用知识、网络工程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具备比较扎实的网络与相关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接受过科研初步培训的网络专业人才;主要的社会培养岗位有信息技术企业、从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技术维护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与性能分析、网络信息系统研发等工作岗位。
3.3校企合作网络工程人才的能力标准
能力标准的设定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熟练应用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基础性科学的能力;二是能够运用设计、运行、分析、应用实验数据的能力;三是网络维护与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等能力;四是具备网络项目管理、网络互联技术应用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五是具备分析、解决网络故障与问题,进行网络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能力;六是具备研究网络技术应用更新与持续性学习钻研的能力;七是良好的人格修养与科学素质。4校企合作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施方法强化岗位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意识,应着力坚持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办学精神和理念,高校通过课程教学、课程综合实验、课程项目培训、专业实习训练以及毕业设计等,全面对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分层、分段式培养;应充分以网络科技创新项目、计算机设计类比赛、网络安全竞赛等为牵引,引导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应用比赛和项目,以训代教、以赛代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实施办法,有条件的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投入,激励学生开展岗位实践,尤其是对在企业岗位实践中表现突出和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5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工程战略需求,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网络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前提和背景下,努力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竞争能力。
作者:李之玲 朱德新 邵丹 单位:长春大学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3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病毒入侵、信息泄露等问题,一旦用户没有立即采纳针对性举措保护自己的电脑,则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此外,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会在计算机当中存储一些较为关键的信息,包括科研资料、财政数据等,这也意味着网络在丰富公众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问题,如果出现窃取问题,则可能出现十分严重的结果。
一、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对网络的影响
(一)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根据功能作为划分,可以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分别划分为:入侵检测技术、陷阱网络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密码技术等四个方面[1]。所谓防火墙技术,其本质上是用以针对所有外部不安全因素进攻做出抵抗的网络屏障,这一过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未经授权允许的情况下,外部网络访问用户对系统做出访问。对于防火墙而言,其本身经由硬、软件设备共同构成,其是存在于外部网与内部网间,以及公共网与专业网间存在的基本保障[2]。其可以避免内部网络遭受到不明用户的入侵,计算机的所有流入流出网络通信,都需要以防火墙为核心,进一步保障其安全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防火墙,同样有着一定的弊端和缺陷,也就是说其无法针对IP地址的真伪特点做出彻底分析[3]。同时在路由器过滤的过程中常规数据很难切实执行默认的安全策略,这对于黑客攻击而言是具备不利影响的,同时由于防火墙的无法实时更新,也产生了许多无法处理的全新威胁。而入侵防范技术,其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经由定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恶意应用系统,其实际上是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性,从而设计出的一种能够做出报告和发现的一类技术,其常被应用在针对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应用入侵防范技术,能够从根本上强化信息安全基础结果的完善性[4]。与此同时,由于入侵检测技术本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当前阶段许多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执行任务从而进一步展开的,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入侵防范技术的局限之处在于,其无法完全防范网络外部的攻击情况。密码技术,其本身是一门针对如何展开秘密信息传播的学科,但在现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这一学科常常会被算作计算机科学的分支[5]。密码学的长远发展,强化了网络安全技术当中计算机科学的深入运用,例如,如何保障信息机密性,以及访问控制。在日常生活当中,密码学常被应用在电脑应用人员密码的存取。但在实践中,密码技术依然存有一定的弊端和缺陷,首先是经过加密后的信息可能会被破解,其次则是在密码泄露结束之后,可能出现信息被盗取的问题[6]。由于网络本身具备较强的开放性特征,这也确保隐藏在防火墙之后的陷阱系统,能够被隐藏在操作系统漏洞下方[7]。确保有关入侵人员能够真正进入到受控环境内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幅度降低系统受到攻击的频率。与此同时,通过网络陷阱的实践应用,可以确保入侵工具、思路等得到明确了解。但从实践角度来看,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用户十分容易识破陷阱网络,这也导致陷阱网络在防护工作中发挥出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安全防护技术带给计算机网络的有利影响
首先,通过地址转换、应用级网管等方式的应用,可以确保防火墙能够针对所有流出、流入信息展开全面化检测,并针对危险信息作出警告和警示[8]。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降低了IP地址紧张、重新编号等问题。其次,在网络病毒持续增多的今天,其自身种类也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导致病毒辨认难度不断提升[9]。同时由于病毒处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这也导致病毒扩展速度越发增快,可一旦针对病毒进行预防和检测的技术以及软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则会导致网络系统防护工作变得更加被动。通过融合针对性的预防治理工作机制,并传统被动预防形式为主观的预防模式,并充分依托现有的技术手段针对杀毒拦截功能作出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计算机网络防护水平的实践应用。由于密码数据信息技术的加密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的持续发展,能够在确保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特征时,确保身份鉴别、控制访问等环节都拥有了较为稳定的保障[10]。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依然存有一定的弊端,同时现阶段的网络安全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针对所有需要优化和完善的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系统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网络问题,都要经由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做出针对性解决。同时由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中存在的一系列缺陷,可能会导致缺陷和问题不断扩张,致使计算机病毒在网络当中呈现出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并因为长期的变异发展以及人为改变导致计算机自身网络资源被破坏,致使系统安全性受到影响。
二、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的应对策略
(一)预防黑客攻击
这一过程中应首先设置计算机,首先将文件和打印共享关掉,其次要禁用对应的GUEST账户,最后则是构建空连接[11]。安装对应软件:在对应的电脑当中进行杀毒、防黑软件的安装,同时在需要应用网络的时候将软件打开,这不仅可以针对黑客的进攻做出针对性预防,同时也为网络安全作出了充足的保障。不必要端口关闭:在入侵的过程中,黑客很可能会针对计算机端口进行扫描,一旦在计算机端口的部分相应的设计了监视程序,则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警示问题,一旦遇到这一类型的入侵,则应通过工具软件的应用来将用不到的端口关闭掉。陌生人邮件拒绝回复:许多黑客往往会打着正规网站的旗号进行一些垃圾邮件的编制。而相关用户在接收到有关邮件以后,很可能会在其中进行计算机用户名称、密码的填写。一旦按下确定按钮,则用户自身的密码、账户很可能会流入到黑客邮箱当中,这也是为什么不可以对陌生人邮件随便回复的原因。
(二)应对垃圾信息
所谓垃圾信息,其具体指的是,收件人未能预先作出接受或是提出要求的宣传品、广告等一系列具备宣传性质的电子邮件;收件人无法通过常规形式拒收的邮件;邮件发送者的地址、身份等一系列有关信息被隐藏的电子类邮件;以及包含反动、病毒等有关不良信息的邮件。提升垃圾信息防范力度。这一过程中,应首先针对网络用户对于垃圾信息的认知作出深化,这对于防控垃圾信息传播而言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日常生当中,垃圾信息的传播过程本身会具备较为出色的强制性,因此应通过全民意识,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抵御垃圾信息侵害的自主行动。
(三)预防计算机病毒积极策略
应及时修复操作系统内部的漏洞,针对一个较强的系统密码做出设计,同时将系统自身的网络共享进行关闭,避免出现局域网病毒入侵的问题,同时要将一些来路不明的Windows服务停止和关闭。防火墙软件安装:通过实践应用防火墙软件,可以确保在网络中禁止一系列来路不明的软件进入到网络当中,与此同时因为杀毒软件、进程注入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计算机网络当中频繁出现病毒进入的问题。立足于这一情况下,用户等通过防火墙的设置,来避免病毒进程入侵网络当中,同时经常性的针对计算机内部的服务、启动项作出检查,不要对一些不明来路的运行程序和启动项进行点击,一旦点击一些来路不明的连接,其可能是病毒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等进行自动传播。杀毒软件的安装和更新:针对杀毒软件而言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针对磁盘进行监控和扫描,有很大一部分杀毒软件其本身具备防火墙的特性,同时由于软件的差异性也导致杀毒软件实时监控方式具备差异性。有很多杀毒软件可能会经由自我内存中的一小部分空间,进一步针对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数据与软件本身携带病毒库中的特征码做出对比,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其是不是病毒。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杀毒软件则存在于划分的内存空间内部,是本身属于处于虚拟状态的用户、系统所提交的程序,其可以将程序后果、行为作为基础展开针对性判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杀毒软件存在于被划分的内存空间内部,其是经由虚拟用户和执行系统进行提交的程序,最终得出的判断结果要按照程序自身的后果和行为作为依据进行。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移动硬盘、U盘等设备的价格始终处于下跌的状态,同时其网络用户数量也持续上涨,这也导致在现阶段市民日常生活过程中,移动硬盘和U盘等已经成为必不可缺的一类沟通工具。但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现阶段,U盘已经成为病毒泛滥的重灾区,特别是在针对防毒软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用户应尽可能挑选版本相对较新的杀毒软件,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病毒防控的根本目的,同时通过安全补丁软件的针对性安装,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系统漏洞问题的出现。
三、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影响的因素十分多样化。首先,以管理角度作为出发点,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网络系统运行缺乏稳定性、硬件配置不协调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可扩充类问题。
(一)强化网络中心环境针对性治理
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而言,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在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当中应具备封闭性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粉尘因素进入到室内区域中,以此来设计一个具备较强安全性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作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必须通过网络用户的合作展开,通过针对性应用网络,以此来尽可能避免非法实践,并且不要轻易点开一些不熟悉的网站,通过这样的方式排除所有不安全因素。通过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展开网络用户信息安全宣传以及安全技术培训,使网络用户具备较为出色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计算机访问权限控制
针对防火墙设计而言,其本身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作出了十分出色的维护性作用。与此同时,设计防火墙也同样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具备较强针对性、经济性的策略,其能够对预防黑客软件、垃圾软件等问题作出强大的贡献。同时通过防火墙的实践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并在此同时针对防火墙安全信息方案进行配置,并在对应的防火墙上进行一系列安全软件的配备,一旦计算机出现异常情况,则防火墙就可以迅速进行报警,并与此同时面向系统提供防火墙是否经受攻击的综合化数据报告。同时,通过防火墙的实践应用,也可以与针对性预防信息数据的泄露,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网络内部重点区域隔离得以实现,并在无形中减少由于敏感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网络影响。
(三)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紧急响应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而言,其本身是呈现出动态化、全过程化的工作,其本身的安全程度很可能会伴随着许多因素的改变从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在当前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这样导致我国传统网络信息安全策略逐渐失去其优势和特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无效化。针对构建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体系而言,应确保构建针对性安全策略的时效性,以此对突发事件做出防控。在优化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时,应充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加密这一形式,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网络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访问限制,在用户数据的设计过程中能够确保加密目的得以实现。同时项目的主流数据加密数据主要为:由端传递到端的加密,在各种状况下所有数据都可完成加密。四、结束语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变化,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但现在由于信息泄露问题的广泛出现,这也致使人员信息泄露问题发生,这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而言是极大的影响。同时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其是确保二者之间互相沟通的主要基础,想要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其做出优化性管理。但从客观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依然处在变化过程当中,这也意味着网络风险问题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通过技术人员的合理设计和布防,可以针对风险问题做出有效规避,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达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董效义.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安全威胁和对策[J].长江信息通信,2022,35(01):165-167.
[2]常炳镕.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工程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21,45(12):37-39.
[3]郭佳琪.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发展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8):191-193.
[4]程宁,戴远泉.云计算技术网络工程安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6):25-26.
[5]张玺,高申友,张瑞光,李雪松.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分析[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08):50-52.
作者:周映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软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