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课改教学探究3篇

课改教学探究3篇

时间:2023-02-16 15:01: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课改教学探究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改教学探究3篇

课改教学探究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改革全面推进。在教育领域中,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进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改进程中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从课程角度分析

新形势下,为了满足发展需求,教育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尤其在高中教育中,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最为突出。和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当前英语课时量大幅度增加,最高接近400个课时。除了对英语课程改革以外,在英语教材方面也做了较大的改动。近几年涌现出许多版本的英语教材,如仁爱版、鲁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这些版本教材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基础标准和教学目的相同。课程改革和教材修订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同时,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内涵,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使之符合课改要求。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者和执行者,教师的英语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当前英语教师方面,资源存在分布不平均问题,一些发达地区对英语教师要求高,因此学校的英语教师综合素养整体较好,但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如县、乡、村的学校,教师质量普遍不高,基本素养较差,且教师资源不足。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不科学、不全面。且课堂角色错位,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从教学理念角度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大部分教师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保持一致,如树立创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等,但是却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尤其是老教师,不愿意接受新课改教学思想,导致新旧教学衔接出现问题,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影响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出现“四不像”现象,既不是传统教学模式,又不是新型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阻碍了高中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此外,一些教师接受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直接照搬使用,导致新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工作不到位,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如传统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

(四)从教材角度分析

现阶段,很多英语教材中融入了现代化元素和内容,更加满足社会需求。且教材编写也更加独特和有创意,有着更高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些创新之处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学时就不会运用这些创意点,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此外,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也意味着对教学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而从教学现状看,教师还无法适应新教材,教学工作准备不足,无法有效传输新教材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效果不好,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

二、课改进程中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打造一支专业教师团队

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提升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从而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做好定期培训。定期培训指学校安排的教师培训,由本校高级教师组织召开研讨会,本专业全体教师参加,集中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解决办法。同时,分享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参考蓝本和借鉴,从而促进整个英语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在有效传递和共享中,深化教师的教学认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接着,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认知至关重要,学校要通过思想教育,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思想觉悟,进而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后,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成绩和教师工资、奖金、晋升挂钩,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最后,采取精神方面或物质方面的措施推动教师主动接受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教学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能力好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快新课改进程。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开展新课前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做好备课工作,并将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充分融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保证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处理教学问题,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具体而言,第一,教师要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明确认识英语教学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而不是运用“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重复背诵、记忆英语知识,机械掌握做题技巧。第二,立足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增添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比如,教学内容为电影题材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前下载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并在课堂中播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SportsandFitness”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教学层次,即技能、情感以及能力教学。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中,培养学生对应的思维能力。

(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课改推进过程中,英语教材内容发生较大改变,教师除了钻研教材外,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能力和知识学习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至关重要。对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如社交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为学生未来英语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由于学生智力、思维、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英语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根据水平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将同一水平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中,针对性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比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夯实基础的作业,并在课后、课前额外安排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拓展性英语作业,为其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其采用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预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词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基础词汇、中级词汇和高级词汇。

(四)实施全面化教学

全面化教学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整体,制订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要进行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外,还要接触和掌握更多拓展知识和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全面考量教学活动,安排每部分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具体课文教学时,除了培养阅读能力外,还应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英语听力、口语表达、写作等,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AdventureHolidays”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自主跟读。同时,根据学号排列,让学生依次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并让学生翻译课文,促进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升。当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可以对文章进行续写,也可以自由创作,写自己的难忘假期。开展随笔作业,字数不限,内容不限,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课文中运用到的特殊句式、结构、单词、词组等加入作文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改进程中,高中英语教学工作需进一步优化和创新。首先,英语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到学校培训中,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并树立新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要做好新课程教学准备工作,充分钻研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并灵活利用新课程创新内容,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最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制订全面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作者:石兴娟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

课改教学探究2

“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改背景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素质与教学互动入手,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开发,并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自由度,为学生主观意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构建了更为科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将课程改革融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确定“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一、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分析为了解决传统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理念引发的教育矛盾问题,以素质教育为要求的课程改革理念在教育活动中逐步落实.在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要求的同时,现代教育以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行为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育人启智”的教育功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存在以下两点优势:第一,其始终以教学活动与学生群体为第一服务对象,强调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在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迎来了以“提升效率”“调动兴趣”“满足求知欲望”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机制,使得整体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理念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调整,新模式的构建使得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第二,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指导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从教学活动、教育要求等角度入手,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机制,将课程改革与教学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技能上取得进步,从而打开数学教学活动的新渠道.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被取代,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被取代,以学生素质、教材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机制正在逐步成形.也可以说,课程改革在指明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致力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分析

(一)只教不学,教学效率低

数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主要的育人任务.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学工作完全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换言之,只有当学生的素质、技能得到了提升,我们才能说教学活动是科学有效的.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较为被动,学生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只能被动听课.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及给出结论与数学方法时,学生并不能与教师进行互动,加之农村小学缺乏教学设备与教育资源,学生很难开展自学、探究等活动.这样一来,“只教不学”的弊端暴露出来,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记忆教师给出的知识点.这种“学”,是对理论知识与数学概念所发起的片面的学,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素质与学习效率低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与“学”必须结合在一起,就如同新课改要求的那样,将数学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导的课堂,以此进一步挖掘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

(二)先教再学,学习不积极

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出了“主观能动性”的概念,其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教学环节的知识、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这种意识的外在表现就是主观能动性.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等环节展现自身的作用,能够在源头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然而,小学农村数学教学活动依旧没有摆脱“学生依赖教师”这一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应用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虽然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率较高,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在固定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掌握的知识多来自教师,其个人智慧并没有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来,导致学生学得慢,学不会,不愿意学,“吃等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三)教学脱轨,单元化教学

“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数学知识、几何图形等一切可用的材料引出话题,以此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鉴于此,学生与教师的定位被重新强调:学生扮演着一个“学习、互动”的角色,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仅负责验证学生的观点与相关数学知识,并不能干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制订后续的教学方案,从而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对“先学后教”的应用,并不会对教师与学生的定位进行调整,即要求学生利用多元方法掌握数学知识,但教师仅仅给出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使用的多种数学方法,教师甚至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依靠自身能力突破外界障碍,掌握相关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负责引出话题或验证答案.然而,由于对“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缺乏认识,一些教师甚至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

三、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实施策略

(一)导入问题调动学习欲望,铺垫“学”的过程

课程改革重视“知识传输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颠覆了传统以“灌输”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落实与规划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建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对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调整的同时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确定数学学习的新方向.教师以课程改革、“先学后教”为标准重新规划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为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有关教学为例,对于在课改背景下落实“先学后教”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必须优先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依靠数学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确定数学学习方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一数学问题:现在有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8个苹果,小朋友们手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在学习“表内乘法”之前,学生可以依靠累加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计算,在不断增加、计数的过程中得出答案.然而,这一环节的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未必准确,使得学生很难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整理.这时,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用哪些方法能够简化问题的计算过程,以此提高计算效率?这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他们基于“学习需求”发出了提问.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之后进行“教”的互动,针对“表内乘法”的有关知识进行授课,依靠“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先学后教”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互动确定教学任务,了解“教”的要求

从概念上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似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做出了强调,其重视的是学生技能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然而,对教学细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先学后教”实际上还是一个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学生的“学”只是提出数学问题,确定数学方向的一种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并不全面,导致数学问题出现得较多,那么能否解答这些问题、能否帮助学生整理数学思路,就成了“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需要解决的首要教育难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与管理者,教师必须抓住“教”的准绳,用“教”来总结课堂,总结教学活动.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全新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快教学速度.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围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开展学习活动,将学习环节所产生的问题、疑惑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形状差别”“两个图形的面积特点”“两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提问,确定了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教”的要求进行归纳与整理,针对数学教学中所提出的数学结论、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从图形面积、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入手进行授课,精细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即在完成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对梯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进行探索,让“教”重新反哺“学”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将学生的灵感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的新思路.

(三)合理应用数学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一体化

“先学后教”只是对教学顺序与教学方法做出了调整,其并没有破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保障教与学之间的自然过渡,借助“学”的引导挖掘“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学生虽然无法使用专业化的教学设备,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同样为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教师应尝试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而打造“先学后教”的全新教学模式.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例如,有的教师在课上讲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数量:兜子里装“一半”肥料;用了“一小半”;剩下“没多点了”……如果要用精准的数字来形容这些数量,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表示?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这些数量都没有达到“全部”的概念,是全部中的“一小部分”,很难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然而,一些学生在已经学习的“分数”知识中找到了灵感,并尝试利用“平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来形容数学关系.在理解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结合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提出了新的疑问:既然分数能够用来形容“一部分”,如果多个“一部分”融合在一起,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计算?此时,教学任务摆在教师的面前:学习分数的加减法知识.只有借助“学”之后的成果确定“教”的方向,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结合生活提出学习话题,开发学生思维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阐明了教育的真谛: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生活为载体,并回归生活.教师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化素材发起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数学学习模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尝试配合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特点来规划教学模块,依靠学生所掌握的生活经验推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对于学习者来说,生活才是其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要结合生活素材实施“先学后教”策略,鼓励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取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搜集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学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一数学问题:观察相关数学统计图,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布置任务,学生负责执行.通过“某小区不同年龄段人数”“某地外来人口数量”等统计图,学生能在比对的过程中快速得出数学结论: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展示图形的数量关系,帮助观察者节约搜集信息的时间.随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数学教学模式,即在布置数学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归纳与总结扇形统计图的数学特点,并将有关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分享出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认知、探究,这是创新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另外,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素材引导学生,也能改变数学教学模式.

(五)配合探究引出“先学后教”,创新数学教学育人模式

农村小学所能应用的数学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师生互动较为单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而且部分学生忽视对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的训练,使得数学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同步发展.结合数学教学工作的全新要求,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来认识数学知识,并在归纳与总结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指导意见,从而在改变互动模式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配合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来创新数学教学育人方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有关教学为例,结合课后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自行车这一常见对象开展数学探究,分析自行车上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从几何、计算等角度入手,归纳数学知识点:自行车的车轮是圆的,车前的大梁是线段,车轮上的辐条也是线段.部分学生会在认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自行车的辐条有粗细之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粗细辐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教师在归纳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用学生的问题带动“先学后教”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围绕学生搜集到的数学知识继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多认知、会交流,用探究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知识.四、结 语在课改背景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成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落实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依靠互动、探究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再在教学的过程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回安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宋堡小学

课改教学探究3

校长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执行者与实施者,是推动新课改等重要理念落实的强大力量,其教学管理思想对于学校发展和办学特色形成具有主导作用,校长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学校是社会的期望,好校长更集聚人们期待的目光。”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一方面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双减等新政策为课改理念的落实带来全新挑战,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人才培养的理念及模式发生转变,教科研模式也发生转变,学校管理愈发透明,这些都给高中校长开展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与机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传统的“大棒”加“胡萝卜”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高中校长要增强教育发展竞争意识,把握时代脉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高中教学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面临的教学管理挑战与机遇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面临的教学管理挑战

1.教学管理的理念较为陈旧高中新课改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且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全新标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学科核心素养等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面对这一全新教育价值追求,高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创新管理意识,才能够实现课改精神的真正落实。而校长作为教师思想的引路人,更是要转变原有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想,以此进一步推动教师思想变化,这样才能够为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保障。但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部分高中校长仍以学习成绩、升学率为重,缺乏创新管理意识,坚持从管理中要成绩的传统教学管理思想,只关注课堂纪律、校园风纪遵守情况,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工作。这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思想无法激发教师的创新管理意识,进而导致部分教师仍沿用应试教育模式下以教师、学校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思想,进而影响了课改理念的有效落实。2.教学管理的手段较为陈旧受制于传统管理理念影响,部分学校教学管理的手段仍十分陈旧。首先,体现在部分学校仍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法,要求全体学生遵守整齐划一的管理目标,缺乏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全新价值追求与学生多元需求的有效关注,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文关怀,缺乏创新管理的手段。这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且极易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对于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落实极为不利。其次,部分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多设置以校长为核心、以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为辅助的管理体系,但各个体系缺乏协同意识,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管理的动态化监管,进而导致实践中教学监管的效果不佳,新课改理念的持续落实也随之受到影响。3.信息化时代校长、教师、学生思想及角色变化带来的挑战首先在学生层面,高中生本就处在成长发育全新阶段,自我独立意识急速增长,不喜欢教师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与说教,渴望与教师、与学校沟通,渴望构建更为民主的管理制度及模式,且新课改本就要求将学生确立为教学中心地位。面对这一全新变化,建立学生与教师、学校沟通的机制便成为教学管理的全新挑战。其次在教师层面,互联网时代使教师相关管理政策变得愈发透明,同时也使教学管理负面舆情传播得更广,部分教师渴望与学校沟通,渴望尝试全新管理政策。这既给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公平度提出了全新要求,又为学校如何平衡教学管理“试错”成本带来挑战。最后,面对学生与教师在各个层面的变化,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作为教师的引路人,校长要如何转变自身角色便成为全新挑战。如若坚持传统管理模式不变,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变化,势必会导致管理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影响新课改理念落实。如若彻底转变为师生的“服务者”,沟通机制的建设便成为教学管理的全新挑战。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理念发展机遇

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合作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理念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也能够成长为更加符合课改理念的创新人才,课改精神也随之得到深度落实,可以说这些先进的理念为新课改理念的深度落实提供更多助益。其次,新课改理念推行的“走班制”“学分制”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及课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校园特色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教学管理也随之迎来发展的全新机遇。最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网络存储功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便利,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吸收更多先进教学经验,也能够通过构建教学资源库减轻备课的压力,学生也能够借助资源库高效完成预习与复习工作,教学与学习的效率都能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网络教研等全新教学科研模式实现了不同区域教师的交流,进而实现了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部分学校正是通过网络教研引入区域内优秀教师参与教研,使教师对于课改精神的把握更加准确,落实课改精神的策略更加有力,可以说信息技术为课改精神的落实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各个学校要对此予以关注。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校长要积极转变角色,推进教学管理理念创新面对新课改理念提出的全新育人价值追求,以及人文关怀等全新教育理念,高中校长要积极转换自身角色定位,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以此推动课改精神落实。为此高中校长首先要做教学管理的引路人,统筹兼顾时代脉搏、国家政策、学校实际情况、师生多元化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围绕新课改背景下育人价值目标追求科学设计学校教学管理目标及发展方向,与教学管理团队一同对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模式、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层面进行一系列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使学校的管理理念更加符合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价值要求,进而为课改精神的深度落实提供体制上的保障。其次,高中校长要做教学管理团队的指导者,指导教师落实人文关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将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模式转变为“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既要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层面设置适度的“柔性”管理指标,又要采取奖惩和规章制度结合的刚性管理模式,以更富有人文关怀的理念为学生适度预留个性发展的空间,以此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课改精神的有效落实。最后,高中校长要做团队的服务者,深入基层走进教学管理团队,畅通与基层沟通的渠道,及时了解教学管理团队思想动态,想团队之所想,急团队之所急,以此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进而为持续高效落实课改理念提供有力支撑[1]。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深度推进课改精神落实首先,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落实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保障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长要与学校教学管理团队深度解读课改理念,并围绕教师教学素质及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这一目标,建立起与课改精神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教学及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等各个层面的管理,提升教学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不断推动学校各类资源向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管理方向的有效倾斜,进而为课改精神的高效落实提供教学管理制度上的保障。在这一环节,学校与教师可适度加强教学管理的民主性,或设置学生会,或通过匿名邮箱等手段,广泛吸收学生、教师等层面建议,以此提升师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加积极配合学校管理,进而减少管理层面存在的阻力。其次,课程体系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新课改理念提出了学分制、走班制等全新理念,另一方面传统高中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因此为落实课改精神,校长要与教学管理团队强化课程体系管理,一是可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分制适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以此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发展需求。二是围绕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等因素,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内容互为补充,深度落实课改精神的同时深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2]。三是要将社会实践课程与课堂教学、课堂实践相结合,以此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深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新课改背景下育人价值追求的有效实现。最后,学校要围绕课改精神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将课改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等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并树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原则,强化对学生发展的动态监管,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课改理念的创新人才。同时在学生评价环节,可按照课改精神,引入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此凸显评价制度的优势,以此深度促进学生发展[3]。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能力对于课改精神的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实现课改精神的落实,校长还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此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为课改精神的持续落实提供保障[4]。为此学校首先要创新对教师的管理机制,一是要设立激励机制,对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予以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激励教师不断参与教科研活动,以此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二是要通过如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教科研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三是要创新对教师的管理制度,适度减少教师行政层面的压力,为教师预留出充分的教学时间,使教师能够更专注于落实课改精神;四是要对教师开展长期化、制度化的培训工作,以此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能力。其次,教师自身也要在校长科学的教育思想领导下,深度解读课改精神,并以此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角色定位及课堂教学管理方案,进而实现课改精神的深度落实。为此教师要将自身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积极采用游戏教学、合作教学等更贴近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关注课改新思想等层面的变化与最新教学成果,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以此为课改理念的持续落实提供保障[5]。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发展展望正如上文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为高中校长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高中校长要直面挑战,并抓住这一机遇,以此推动教学管理理念深度创新发展[6]。首先,在管理层面,学校要依托现有学校网站或各类办公软件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明确管理的各个流程及权责,并定期在这一信息化平台公开评奖评优、教师各类政策、课改精神相关纲领文件等内容,利用校长信箱等途径畅通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广泛收集基层各种管理建议及教学需求,以此提升学校管理的民主性、透明度、公开度和满意度,并达到规范学校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目标。其次,在教学层面,高中校长应牵头与教学管理团队依托大数据技术、网络存储等功能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此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提升学生预习复习的效率,并深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课改理念也随之得到深度落实。最后,高中校长要增强网络教研意识,通过网络教研这种形式引入区域内外优秀教研力量参与学校教研工作,以此进一步把握课改精神,提升学校整体教学及管理的能力,进而为课改精神的持续、深度、高效落实提供保障[7]。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广,高中教育阶段的育人价值等层面发生全新变化。这就要求高中校长积极创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教育管理方法,加强课程改革及评价体系建设,并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学管理创新发展。同时高中教师也要在校长的引导下,积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案,深度落实“培养创新人才”的课改精神,以此实现课改理念的深度落实。同时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及课改精神的不断发展,高中校长也要及时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教学管理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理念,积极调整教学管理方案,以此为课改精神的持续高效落实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斌.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8):218-219.

[2]范秋明.校长要下功夫引领课堂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参考,2010(24):17-19.

[3]高翔.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的教学管理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5):3.

[4]王继山.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的责任与使命[J].新课程研究,2018(8):2.

[5]李华.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谈教学管理的困境和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1):249.

[6]周有礼,缑宾波.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考试(教研版),2013(8):1.

[7]邱建民.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管理策略的转变[J].学校管理,2004(2):2.

作者:葛乃兵 单位:海安市立发中学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