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3篇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3篇

时间:2023-02-14 14:49: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3篇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1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但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说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关乎着公众的健康,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说明食品从生产到加工,再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公众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个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食品行业监管政策,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但仅有政策的支持还不够,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结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乱象,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及人员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尤其必要。

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早在2017年我国食品行业中就有6000多万名从业者和超过2.3亿的农民,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市场主体有1.03亿户,但有证生产经营者约1300万户,只有13%,“三小”食品生产经营者360万户,包括很多10人以下的小企业、家庭作坊。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的食品生产主体只有8043家。和食品大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部分地区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未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近年来每发生一次食品安全问题,都会在社会上引起一阵热议,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连锁反应。如2022年“3·15晚会”爆出老坛酸菜事件后,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品牌不仅下架了老坛酸菜系列方便面,股价大跌,也波及市场上的其他腌菜。究其根本,主要在于部分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老坛酸菜为例,土坑腌制的酸菜随意丢弃在地上,工人穿着拖鞋或光脚踩,加入超标的防腐剂,抽过的烟蒂随手丢在酸菜上……这些触目惊人的画面,引起了公众极度的不适。这一现象也充分说明当地酸菜企业不重视食品安全,没有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同时也反映出当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严重缺失。而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被爆出来的插旗菜业年销售曾经达到35亿,是当地著名企业,也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如此规模的企业都漠视法律,说明相关部门没有监管到位,更何况很多人数不足10人的小作坊、家庭作坊,部分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可想而知。②监管人员和食品行业规模不匹配。食品生产加工流程根据不同的产品差别较大且较为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才能完成日常监管工作。但由于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每万人口监管人员比例为1.8,而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3.6,监管资源基础差别明显[1]。此外,我国食品行业中市场主体多,有证生产经营者约1300万户,而美国只有105万户。监管人员和监管对象数量差异明显,这些都说明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监管人员严重不足。

1.2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统一化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了众多环节,其中涉及的监督管理部门众多,农业部、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部、环境保护部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过去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的是分段监管体系,这种“九龙治水”式局面,在多头监管下食品安全很难做到无缝衔接,一直备受诟病。虽然我国进行了机构改革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层面上的标准依然不规范、不统一,这对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难度。曾经湖南某企业生产的辣条中按照湖南省地方标准添加了脱氢乙酸钠、阿斯巴甜等食品添加剂,但这一标准却和国家标准不一致,该事件还一度闹上法庭。类似的案例很多,说明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标准上缺乏统一化。此外,食品溯源系统应用情况不一也是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统一化的表现。食品溯源系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食品从生产到物流配送进行监管的过程,有利于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管,但当前食品溯源系统应用情况不一现象突出。以蔬菜溯源为例,一、二线大城市中的大型超市、大型菜市场可能配备了食品安全追溯看板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等,以此保障食品的安全。但也有很多小型超市、小型菜市场中没有配备相关平台,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溯源不了解。食品溯源系统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否有很大关系,但当前在建设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也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一大问题[2]。

1.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跟不上食品市场的发展速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离不开食品检测技术的运用。利用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持。随着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食品种类增多,有些食品中的添加剂超标或非法添加,食品运输不合理、存储不科学等,都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在食品检测技术的支持下准确地发现其中问题。但现实中很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单一、不先进,只能进行常规检测,无法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添加剂或其他问题[3]。特别是有些食品添加剂没有相应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此外,食品安全检测离不开检测设备的支持,但有些地方基层由于资金等原因没有配备更为先进、精确的检测设备,或即便有先进的设备,由于检测人员对设备不了解或操作不熟练等,导致先进设备闲置,增加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

1.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落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验、查阅相关资料、查封被举报或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安全隐患的食品等方式。在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中遇到不合格的食品,将会根据食品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进行扣押或改正等。但这种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大多属于事后管理,即便现场检查发现了问题,但可能在检查之前食品就已经流通到市场中,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例如,有些地方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检验时,遇到农药残留不符合规定的将要求商户进行处理,如果蔬菜已经销售出去,大部分蔬菜也将无法追回,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也有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后才发现的,如上文中提及的老坛酸菜,是在如此行事多年后才被媒体曝光,如果没有曝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在没有媒体力量的地区,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很多,而依靠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很难将这些问题一一发现,这也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改进对策

2.1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①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意识,从地方到企业,再到公众,都应有食品安全意识,才能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基础,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奠定基石。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力度。很多企业之所以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觉得惩罚力度太小,在利益驱使下做出了不法行为。食品安全关乎公众生命健康,要想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就应通过加大惩罚力度,如提高罚款额、吊销营业执照等形式加强对出现食品问题的企业的惩罚,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才能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③增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当前我国食品市场主体和相应的监管人员配比不够合理,这无疑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因此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适当地配备监管人员,满足当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2.2制定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标准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制定出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标准。从中央到地方,应有一套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减少由于标准不统一带来的食品安全漏洞。食品安全标准应从生产、加工、配送和销售等各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统一化,针对特殊种类的食品,则应制定专门的标准,通过规范、统一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2.3推广快速检测技术,满足食品快速检测需求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础保障。基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实际需要,如实验室数量有限、社会发展、监管需求等对快速检测技术需求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分为实验室快速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一般来讲,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够在2h内出具检测结果,现场快速检测则能在30min内出检测结果,甚至时间更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广快速检测技术,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对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4]。同时,推广快速检测技术时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检测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检测人员的综合技能,关乎着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从业务、工作态度、快速检测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满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2.4创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在信息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借助于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构建出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将企业主体、监管单位等纳入该平台,将企业主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基于信息平台发挥出来,通过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5]。此外,应进一步丰富食品溯源系统,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断丰富食品溯源系统的功能,真正打造出高度开放、覆盖广泛、共享公用的食品溯源系统,将食品从产地到加工、检测、物流等各环节纳入溯源系统中,让公众通过食品溯源系统就能对食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真正发挥出食品溯源系统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3结语

食品安全监督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任重道远。相关监管部门应理清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现状,积极采取措施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水平,真正通过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督方式促进我国食品的安全发展,让公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这也是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作者:谢海洋 陈羚 单位: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繁荣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养海参放敌敌畏、食用野蘑菇中毒、固体饮料冒称特医奶粉、黑龙江酸汤子事件等,使社会大众愈发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样品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关键控制点,其中包括样品接收、预制备、流转、贮存和处置5个环节[1],样品流转作为样品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起到连接其他各个环节的重要链条作用,因此规范样品流转的运作、提升样品流转的效率对承检机构做好监督抽检工作意义重大。

1样品流转路径

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机构日常工作中,样品流转主要有检验样流转和仲裁样流转2个路径:(1)检验样流转。指检验样品在接收完毕后,在样品室内部传递,以及在样品室和检验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见图1)。(2)仲裁样流转。指仲裁样品在接收完毕后,在样品室内部传递,以及当被抽样单位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时,由样品室交送至复检机构的过程。样品流转路径示意图见图1。

2样品流转的关键点

2.1唯一性标识接收样品时,建立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是样品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2],如同身份证一样伴随着每个样品的整个流转过程。以2021年广州市为例,按1867.66万人的常住人口及食品检验量每千人5批次的要求计算抽检量,广州市抽检量高达9.38万批次。面对数量众多的样品,唯一识别号能有效地保证流转过程中样品不发生混淆。2.2样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样品是检验检测工作的直接对象,样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3]。从样品流转路径可知,样品流转不仅涉及监督抽检机构内部,还涉及机构外部,途经多个环节和区域,故在流转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那些可能对样品有效性和完整性造成影响的因素,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样品特性发生质变。

3样品流转存在的问题

3.1样品标识在流转过程中脱落或褪色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样品的标识系统,对样品应有唯一性标识和检验过程中的状态标识[4],并且在流转期间保持样品标识正确、不模糊、不脱离。但样品标识在流转期间偶尔也会发生脱落或褪色,发生样品标识脱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4点:一是样品管理员在粘贴样品标识前没有擦干样品包装表面的水分,导致标识与样品表面打滑;二是在粘贴后没有施力压紧样品标识,导致标识不能很好地附着;三是在流转过程中,样品之间反复发生摩擦与碰撞;四是在冷冻状态下,样品标识的黏性会降低。而样品标识会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点:一是使用了保色效果不佳的标签纸,例如普通热敏标签纸不能永久保色,在存储过程中字迹会慢慢淡去;二是所使用的标签纸不具备防油防酒精的性能,一旦被含油含酒精的样品沾染,标识上的字迹便会模糊。样品标识一旦脱落或褪色,便容易造成样品混乱、丢失。

3.2样品流转效率低为了保证按时完成监督抽检任务,样品应按照时限要求进行流转,但样品流转经过不同环节和区域,涉及不同人员,难免会出现某个环节拖沓。样品流转效率低的原因分析起来很多,也来自多方面:一是样品储存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样品流转路线不科学,样品需要来回折返才能到达目的区域;二是样品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样品管理员分工不明确,检验部门与样品管理员沟通不到位,样品交接不及时;三是管理模式没有与时俱进,样品流转全程靠人工操作,记录未实现电子化,导致样品流转耗时长。以上提及的问题都会使样品流转过程不流畅、高效,这样不仅对其他环节造成压力,也将耽误整体检验进度。

3.3样品流转记录不全或有误样品流转记录能直接反映样品流转流程和进度,确保样品流转记录受控是做好样品流转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5]和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6]均对记录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样品在交接时均应填写并保留流转记录。但往往有时交接匆忙,交接双方未能仔细核对样品名称、数量、编号等信息,或者交接后没有签字,都会致使实物与记录对不上,万一样品在后续出现遗失或库存不足时,无法追溯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责任不清,影响工作质量。

3.4样品在流转过程中交叉污染、变质腐败样品在流转过程中受到挤压,或者使用了密封性不强的存储容器,往往容易使样品泄露出来,造成对其他样品的污染;而当样品流转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环境不干净整洁,温湿度、光照等不符合储存要求,都容易使样品变质腐败,导致某些项目结果出现不合格,如婴幼儿配方食品若不避光保存,其维A含量可能由于光解会有所下降;动物性农产品若不在-18℃以下冷冻保存,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可能会在酶和细菌作用下有所升高。这些将严重影响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改进策略

4.1提升样品管理员的素质样品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关系样品流转过程是否科学高效。因此,必须加强对样品管理员的教育培训。样品管理员必须掌握每类样品的储存条件,熟知样品室各储存区域分布,监控样品储存环境,合理使用各类储存容器,做好对样品的分类保管、有序放置及出库入库等工作。除了专业培训外,对样品管理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也同样重要,样品管理员对工作必须具有责任感和管理意识。在样品交接时要细心核对样品编号、数量、状态等,对有特殊储存要求的样品运输储存环境进行拍照验收;及时做好样品出库入库登记工作;与检验员做好沟通,如有特殊注意事项,应及时提醒检验员;更重要的是,在样品管理的工作中不断进步,探索和学习更先进的样品管理模式。

4.2完善样品流转制度首先,规定专人专职,确保样品流转每个环节有对应的责任人并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一旦出现问题需要追溯时,能较快定位问题所在并采取补救措施。其次,完善样品交接流程,要求各检验部门尽量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样品交接,这样不仅有利于样品室和检验部门安排好各自业务工作,避免分散的交接对样品室工作造成压力,同时还避免样品积压在样品室。交接时,双方应仔细核对样品名称、数量、编号等信息,并签字确认。最后,为保证检验的时效性,避免样品在流转过程中交叉污染、变质腐败,应尽量减少样品流转次数,因此在符合检验标准的前提下,将样品按需分装成若干份并分配给各相关检验部门,保证不同项目检验人员能在同一时期对样品进行检测,无需等样品从别的部门流转过来才开始检测。若样品不能满足各检验部门同时检测时,则要合理安排检测项目的顺序,优先完成打开包装后样品特性影响较大的或讲究时效的检测项目,如感官、微生物、水分、酸价等。

4.3加强样品防护措施样品室应多措并举保证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样品管理员应使样品在流转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保持稳定,尤其是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样品,可使用小型冰柜、保温箱或冰晶盒等保证全程冷链传递。样品室应配备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样品存储容器以适应各种样品的储存需求,然后根据样品性质合理选用存储容器,如食用菌干制品易吸潮、体积大却质量轻,应使用容量较大且密封性好的样品储存容器;又如检测塑化剂指标的样品不能使用各种塑料或橡胶材质的储存容器,应使用玻璃容器或金属容器。另外,选用性能更佳的标签纸以防止样品标识在流转过程中脱落或褪色,如优质热敏标签纸使用时无需碳带,具有耐磨耐刮的优点,哑银标签纸能长久不褪色,而PP合成标签纸则能防水、防油、防酒精。合理有序地堆放样品,对于易碎样品,需采用加固措施,可用填充缓冲物或多层胶带的方式予以保护[7]。部分样品还需注意放置朝向,如开封后的液体样品不适合侧放或倒放。

4.4科学规划样品管理区域首先,食品检验机构应具备与检验机构样品通量相适应的样品储存设备及区域[8]。按样品性质将样品管理区域划分为待制备区、待领样区、复验样区、退样区、仲裁样区等,以上各区域内按样品储存条件再细化为常温区、冷冻区、冷藏区,部分区域内还需要按检验结果细化为合格区和不合格区。例如,复验样与试样同时同样制备,日后可能会被用作试样的样品,在复验样区内再设置其不合格区,将复验不合格样品留存于这个单独的区域内,以便开展复验及质量控制工作。其次,区域的划分应使人员和样品进出方便,流转路线通畅连贯,尽量少走或不走回头路,如将样品待领区设置在样品室出口附近。

4.5建立信息化样品管理系统近年来,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管理,可以通过构建技术试验室,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检测效率等措施提高食品检测工作质量[9]。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MS)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以及分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全方位管理。LIMS在样品管理的应用中,实现了样品信息自动采集、批量生成样品标识、样品流转记录电子化等功能,减少样品管理员的工作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失误。在运用LIMS系统的同时,引用无线扫码技术,无线扫码是指通过使用智能扫码终端,并利用无线网络环境和扫码软件,实现样品信息的即扫即导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样品流转效率,实现了流转记录无纸化。除此之外,药房管理系统、射频技术等信息化样品管理技术也广泛被推广和应用。5结语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一项民生工作,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深入开展,对检验检测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样品流转贯穿检验检测的全过程,样品流转效率直接影响检验检测的时效性,因此抽检机构应重视样品流转工作,不断提高样品流转效率,确保样品有序传递、流程规范可控、检验数据真实可靠。

作者:容俊楠 叶金连 易云婷 单位:广州市食品检验所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分析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更加注重吃得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1]”随着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2]。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伴随着“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也在进一步完善。然而,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监管矛盾以及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困境等也反映出我国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不足。食品安全监管一线执法人员直接履行着行政监管、行政稽查、行政处罚等执法职责,是典型的基层执法人员,其在食品安全的政策执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特征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作为市场一线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者,具有以下特征。①基层性。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在基层,基层执法人员处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线,直接面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履行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责任。②执行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一线执法者,处于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的最末端,属于“授命执行”的角色,承担着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级决策等各类职责[3]。③再决策性。一般而言,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政策执行需要遵守既定目标、程序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政策落实需要依赖于自身的判断。其在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往往会按照自身所处的环境、经验、价值观等开展食品安全监管。④代表性。基层执法者主导着大众对政府的评价,由于直接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对当地的食品安全工作负主要责任,故而其工作质量往往决定着当地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满意度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形象。

2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问题影响因素

2.1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①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复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基本上都属于个体经营户,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位置分布广、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以及经营环境普遍较差等问题。②基层地方政治环境复杂。地方政府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任务,其关注点包括环保、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当地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如果基层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重点,提供财政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必将有助于加大提升食品安全政策执行力度。

2.2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内容的不完善性食品安全监管政策部分内容本身尚不够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常会出现食品安全监管因缺乏相关政策导致的执法困难、部分政策内容实际操作性不强导致难以落实以及部分政策规定不够严厉导致缺乏威慑力等现象。例如,在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发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责任过于严苛或者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此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式决定了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的差异性,然而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区分城市和农村,而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主要是针对于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管,这将导致部分条款在农村落实相对比较困难。

2.3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主体的趋利性基层执法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主体,有的在执法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趋利性。由于受到机构规格以及职位名额的因素限制,多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获得提升的机会有限,职务晋升的稀缺性导致其长时间在基层工作。为了使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和轻松,个别基层执法人员会灵活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

2.4食品安全政策执行手段的片面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主要有日常监管、专项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虽然比较注重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但对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对象自身应具备的主体责任要求较低。尤其是在“放、管、服”背景下,为了降低准入门槛,对进入食品安全行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审批要求降低,这样就会造成部分不符合市场要求的监管对象轻易进入食品安全行业,给后期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3.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环境食品安全工作量大,监管环境相对复杂,新形势下通过完善激励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有助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摆脱与监管对象的利益纠纷,从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环境。

3.1.1完善激励制度①强化物质激励,对于长期坚守市场一线的、无私奉献的、政绩突出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采取发放奖金、补助、福利等形式,激励先进,鞭策落后。②强化精神激励,可采取树立榜样、评先评优、授予荣誉称号等手段,给予精神奖励,激发内在活力,以调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此外,对工作中敢于担当、任劳任怨、能够长期坚守基层的工作人员要大力进行表彰,积极探索多种奖励措施,优化职位晋升渠道,使其有更多机会得到提升。

3.1.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政策执行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监督,要进一步促进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群众自发监督、行业部门监督等,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尤其鼓励媒体在合理合法的制度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使用舆论监督优势,发现问题及时曝光,促进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此外,要发动广大消费者积极主动参与,强化其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全面监督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政策执行行为。

3.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相关内容食品安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要通过健全和完善食品相关法规政策、在大市场监管背景下整合相关食品类法律法规、健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限等多个途径,完善政策主体,使得有规可循。3.2.1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政策①注重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者和基层政策执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政策制定者应通过调研了解基层执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政策执行者也要理解政策制定的最终目标,减少二者之间的目标差异性。②完善现有政策。要注重实现政策的完整性,尤其是对于个别有法无罚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条款,要及时加以完善。③及时清理、调整不合时宜的相关法规政策,推动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瘦身”以及健康发展。

3.2.2健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限少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依靠掌握的自由裁量权造成政策执行偏差[5]。为此,要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和监督,不断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制约权力。此外,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一步细化食品安全监管自由裁量权基准。例如,针对无证经营,要进一步细化经营主体、经营范围、违法情节、违法时间等相关细节的规定,可以有效减少政策偏差。

3.3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主体素养

3.3.1增强专业素质在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队伍的专业化要求,补充基层监管力量时要更多的考虑专业背景。要进一步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定期开展法律讲座、案例分析、法规政策考核等方式,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法律意识,减少自由裁量权的不当使用。同时还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

3.3.2提升道德观①加强个人道德素养。基层执法人员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执法行为。为此,要强化基层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道德素养。②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选用有相关学历背景、品行一致、忠于职守、责任心强的人员,通过学习教育,增强职业道德培养,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不断优化和提升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养。

3.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手段

3.4.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桎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消费者相比,有着一定的政策信息资源优势,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涉及部门自身利益或者涉及执法监管人员利益,这就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通过信息公开,不但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透明度,保障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知情权,也有利于外部监督。

3.4.2落实监管对象主体责任长效机制①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内部质量管理,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置相应管理人员。②推行质量安全自查报告制度,及时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隐患,建立问题食品处理制度和办法。③推进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对象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将有关食品安全行政处罚信息记录统一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行联合惩戒,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4结语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归根结底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执行问题。本文从政策执行角度来探索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希望有助于控制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监管效力,进而实现食品安全机构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7-01-04)[2022-06-22].

[2]孙长颢,赵秀娟.中国现代食品卫生学发展历程与成就[J].中国公共卫生,2019(8):929-932.

[3]尹文嘉.从街头官僚到街头领导:一个解释框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3):26-32.

[4]陈爽英,唐小我,曾军丽.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组合激励的机制分析[J].软科学,2005(1):44-45.[5]曹敏.新形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1,27(12):137-139.

作者:黄一单 位:焦作市马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