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茶文化发展路径3篇

茶文化发展路径3篇

时间:2023-01-06 11:2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茶文化发展路径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文化发展路径3篇

茶文化发展路径1

思想政治课程无疑是高校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不像一些专业性的课程,教授学生职业技能,思想政治课程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考的方法论和方向,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和选择的未来道路。思想政治课程对教育成果有着较高的要求,高校学生要跟随着课程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程,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如何将思想政治课程中理论性的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接触着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茶文化无疑是其中流传最广,与学生的生活最为贴近的传统文化。现在仍有许多学生至今保持着从长辈传承下来的饮茶习惯,茶文化能够成为连接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

1茶文化概述

中国是距今为止历史记载最早利用茶叶作为饮品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饮茶的历史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神农氏将茶叶药用,认为茶叶有着解毒的功效。到了唐朝,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对外贸易的兴旺,中国茶文化开始遍布世界各地,各个地区开始发展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现今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甚至有外国学者将茶列在中国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之后,认为茶是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由饮茶而引申出的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宝贵的世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中国茶文化长久的发展使其中带有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的身影。中国人一直将喝茶作为一种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到安然清净的方式。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倡导人们在生活中培育礼义仁智信的品德,儒家强调,这五个品德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建立道德标准体系的基础。而茶文化中强调的就是修身养性、与人为善、遵循礼节,这是中国延续至今的道德标准。现在茶文化依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在家中来客人时,主人会第一时间给客人泡茶,在婚礼时,新婚夫妇会向双方父母敬茶,在送礼物时,茶叶也是人们的首选之一。从某种角度来说,茶文化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让人们与野蛮的原始文明区分开来,形成具备一定行为规范的高度文明社会。茶文化在过去的社会中一直与其他的儒家文化一样,被视为淳化民风、植善习俗的思想教化工具。同时,茶文化所表现的不止在延续几千年的礼节,还有儒家的中庸、谦逊、廉洁、简朴思想。在茶文化中,在向茶杯倒茶时,不宜过多或过少,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以茶会友,谈论茶文化,培养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理智平静的思考方式。茶文化的这些内涵都能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添砖加瓦。

2现今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思政课程刻板,理论性太强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多数以理论教学为主,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内容比较理论化与抽象化,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思想政治课程中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国的革命史,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到现今中国的政策原则等等,许多教师为了能够对每个内容都进行讲解,贴合教学进程,都会选择给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每部分内容分配一样的时间,讲解没有侧重点,对于所有内容都一视同仁,进行囫囵吞枣式的讲解。教师也没有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缺少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改动。这些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过遥远,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师只注重政治教学,而忽略了思想方面的引导。学生最后为了思想政治考核,会对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死记硬背,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均衡,最后可能会导致没有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思想情操,使学生三观发生扭曲,产生偏激的想法。现在高校中都统一配备了多媒体设施,但是许多教师并不会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而是选择仅仅在课堂上以口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师的备课变得困难,而且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好,许多学生并不能完全吸收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后复习时也不知从何下手。思政课程的刻板教学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

2.2学生群体意识的转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学不积极的现象。在校学生成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思考模式大多收到了互联网的影响,虽说学生在网络上能够吸收到更加多元的知识,但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现今我国互联网上的内容繁杂,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级制度,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三观还没有明确的时候可能会接触到不正确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大大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发布信息,这也就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有着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甚至只愿意相信在网络上道听途说的传闻,而不愿意深入了解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知识,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也致使学生在查询相应的知识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网络上进行查询搜索,但是网络信息繁杂,学生很有可能吸收了错误或落后的知识,这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来说十分不利。现在的学生所成长的环境也与以往截然不同,现在的高校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并且成长环境优越,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很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的想法,并且集体荣誉感不强,无法承担责任等等,这些观念的改变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应对。

2.3思政课程实践不足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大多为理论课程,其中实践的部分并不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碍于资金不足、场地不足、组织安排难度大等等原因,大多只在教室进行教学,学生面对教师或多媒体设备学习,这都将思想政治局限于一个教室之内,无法让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产生很好的共鸣。对于学生来说,史书上的历史事件只是一段文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直观,因此教学效果不佳。虽说现今有大多数的高校都对学生有着实践思政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不够严谨,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假期进行与思政有关的实践学习,但是许多学生所进行的思政实践对于他们来说用处不大,甚至有部分学生没有进行思政实践活动。现今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还是不足以让学生从中得到相应的感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想道德水平,所以高校需要在思政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使得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发挥用处。
3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意义

3.1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高校学生在校园内生活学习,校园生活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所以如何利用好校园生活,在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茶文化可以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在参加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时,就可以领略到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现今大多数高校之中的校园生活大多数为各类现代化的活动,但是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并不多见,传统文化的加入使得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多元的文化氛围也会引导学生尊重文化,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中还强调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现今许多学生习惯于熬夜和不规律饮食,茶叶能够帮助学生调理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的茶叶不止有绿茶和红茶,还有各类具有具体功效的养生茶,在校园中宣传茶文化,还能够提醒学生注重身体健康。

3.2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茶文化内涵中的礼节、谦逊、中庸、和谐、廉洁、淳朴等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网络的影响,性格变得冲动浮躁,而茶文化强调的则是平静与悠闲,茶道能够给学生一个放松和专注的机会,让学生尝试在社会试着变得安静平和,这都对学生养成理智安稳的性格具有巨大的帮助。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还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学生可以在茶文化中学会如何对茶叶进行品鉴,学会体会到茶叶的苦涩和清香,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好。茶文化还与历史、医学、哲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额外的知识都是一般在课堂中教师不会教授的,学生可以借由学习茶文化的机会,对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对多个专业的兴趣。

3.3高效的思想政治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上进行的茶文化教学,是一项十分高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一般来说,高校会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大多为带领学生去往各个红色基地,或是集体观影等等,这些实践教学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金钱,并且组织较为困难,但是茶文化的实践教学,只需要茶叶与茶壶,对于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来说是一个十分具备性价比的选择。茶文化与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有着联系,教师可以对这些专业的知识进行扩展性的教学,由喝茶扩展为茶文化的内涵,再扩展为在历史中充分体现茶文化内涵的事件等等,茶文化实践教学所能够带来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与高效。学生能够在袅袅茶香中体会到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国热情,这对于思想政治课堂来说是种不可多得的体验。

4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可行途径

4.1茶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茶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渗透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注重对茶文化的讲解,教师要思考在课程的哪些部分可以增加茶文化相关知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茶文化与思政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要按照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思考思政教学的重点,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提炼,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使用现实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中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涵,注重各部分知识的均衡分布与合理分配。最后,教师要在具体讲解之中引入茶文化,向学生科普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茶文化,并学会各类茶文化礼节。教师还可以利用思政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将茶文化融入在他们面对世界的方法论中。

4.2教师加强茶文化精神想要教会学生茶文化,就必须让教师加强茶文化精神。教师要重视茶文化,对茶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各类书籍主动吸收茶文化相关的知识,提升茶文化素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茶文化教学。学生往往会针对各个方面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着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不能一问三不知,专业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保障。高校要对教师强调在课堂中引入茶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课程中教授茶文化相关知识,并将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同时高校可以将从茶文化素质写入对教师的招聘要求中,进一步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茶文化的重要性,培育学校中的茶文化氛围。同时,学校定期会为教师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在这些培训活动中,也要增加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之中进行相互交流,学会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

4.3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仅仅在课堂上展现茶文化是不够的,还要从学生校园生活的各方各面增加茶文化的出现频率。为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中茶文化的比重,学校要在校园内培育浓厚的茶文化氛围。首先就是要在校园装饰上加重茶文化的比例。校园内的装饰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校园氛围,校园内张贴的海报或是墙面上的图案,都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展示。学校还要积极举办各类茶文化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创办茶文化相关社团。活动的举办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催化剂,在活动中的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提起对茶文化的兴趣。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品茗活动、茶文化讲座或是茶具茶叶展览来进行茶文化的宣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茶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

4.4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还是只要利用得当,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开设学校专用的论坛,学生可以在论坛中进行交流,学校想要宣传茶文化,就可以从论坛入手。学校可以创办茶文化论坛,或是在原本的校园论坛中增加茶文化板块,让学生有一个专门的讨论空间,在网络中学生往往会展现出更加积极的面貌,并且网络交流的参加对于学生来说更能够畅所欲言。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思政教育平台,在此平台中发布正确及时的思政知识,以免学生在自主搜索相关知识时会获取到滞后的信息或错误信息。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内不仅可以存在着大量的思政知识,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扩展性的知识,比如茶文化。思政教育平台中的扩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增加兴趣爱好。

5结论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是人类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精神财富,想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可以从茶文化入手,以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茶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可以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查祥云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茶文化发展路径2

茶饮料最早研发于1950年的美国,随后快速传到欧洲及日本等地。日本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饮料产出国,也是国际茶饮料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不论品牌、品质、品种都位居世界前列。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9年日本茶饮料商品的市场规模达到1799亿人民币,占据世界饮料市场的百分之三十。但相比之下我国茶饮料商品的海外传播程度相对较小,茶文化传播力度有限。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究日本茶饮料商品的开发,我们能够更好地明确日本茶饮料的传承和发展方向,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饮料商品的海外传播提供支持和依托。

1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传承机理

为更深入、全面、明确地探究日本茶文化在茶饮料商品开发中的传承与发展,我们需要明确茶文化的内涵与特征。通常来讲茶文化主要指饮茶过程中的文化特征,具体包括茶具、茶书、茶联、茶精神、茶德、茶道、茶化、茶谱、茶书、茶学、茶故事、茶艺等基本内容。我国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在我国已经拥有4700年的发展历史,并能够在不同朝代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色彩和文化思想。在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茶文化能够将我国所独有的文化理念呈现并表达出来。根据人类文化学家的研究,文化主要指一种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通常体现在物质上、行为上及思想上,体现在物质上的文化属于物质文化,如建筑、绘画、文学等。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属于非物质文化,如工艺、习俗等。而茶文化的形成是特定文化在饮茶过程中的体现和渗透,由于文化的形式拥有多元性特征,所以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茶文化拥有较高的“可塑性”。这种文化“可塑性”不仅表现在“空间维度”上,还表现在时间维度上。由于茶叶拥有较高的健康保健功能、社会交际功能,因此它能够在我国历朝历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各朝各代拥有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能够渗透并反映在茶文化中。在特征特点上,茶文化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特征,并且能够影响其他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茶文化拥有较高的历史性。由于茶文化在不同地区,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不同的饮茶习俗和理念,因此其又拥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特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茶叶、茶文化、茶思想能够在世界各国传承,并在不同国家形成独特的茶道礼仪、流派、体系,因此其又拥有较高的国际性特征和特点。由此可见茶文化并非特定的某种文化,而是所有与茶叶或饮茶活动相关的文化总称。日本茶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较为紧密,是以茶道为依托的。由于文化拥有较高的“兼容性”,所以茶文化理念和思想能够渗透到其它文化形式之中,其它文化思想、理念也能够融入到茶文化中。譬如禅宗在融入茶文化后,赋予了茶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融入茶文化的文化思想又影响了禅宗美学在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呈现,使茶文化拥有了全新的传承或表现载体。譬如日本茶道中的“空”、“寂”等思想,在绘画艺术中,会表现为“清幽”、“简约”。这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机理,使茶文化能够更好地在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以呈现,可以获得新的传承媒介。比如茶诗歌、茶画等。

2日本茶道与茶饮料的演变过程

通过深入探究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特点,我们能够对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有所认知和了解。茶文化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和兼容性,可以对其它文化形式带来影响,为深入地探究茶饮料商品中日本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需要对日本茶道、日本茶饮料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首先是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1191年远赴中国考察的荣西将宋朝的茶学和禅学引进到日本,为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因此荣西被封为茶道茶祖。在日本室町时期,斗茶活动逐渐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饮茶也逐渐成为日本权利和富贵的象征,在该时期日本茶文化并没有太多的伦理和宗教色彩。然而在南宋禅学广泛流传的背景下,宋朝的茶学理念和礼仪思想得到广泛地普及,村田珠光将中国的禅宗思想融入并渗透到日本茶文化中,开创了草庵茶流派,并提出否定华美,尊重精神的茶叶思想。千利休在前人的理念和思想下,使日本茶道回归淡泊、质朴的本质,使其拥有宗教、哲学、艺术等文化形式。其拥有的精髓主要体现在“清寂和敬”等层面,其中“和”主要指和睦、“清”指清洁、“寂”指境界,“敬”指兼备和敬。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可以将日本茶道认为是对日本文化的体现和反映。植根于日本文化的茶道对推动日本茶饮料产品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972年拥有千年历史的茶叶以瓶装饮料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市场中,并迅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快速地流传到欧洲及日本等地区。1982年日本推出了本土化的茶饮料,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饮料消费国与生产国,无论在品牌、品质和品种上都位居世界前列。日本茶饮料商品的消费群体较为庞大,消费场合多、销售情况好,特别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纯天然、高营养的茶饮料更契合人们的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我们能够发现,日本销量最高的茶叶种类是红茶、绿茶、麦茶等茶叶商品,其中红茶在2010-2019年的销售额为“4.46”、“4.39”、“4.34”、“4.28”、“4.21”、“4.25”、“4.56”、“4.51”、“4.61”、“4.46”(百亿日元),并且销售比例比较稳定。其中乌龙茶、日本茶的销售比例最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日本茶饮料商品的成功与其独有的文化形式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依托当地的茶道、茶文化,茶饮料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土壤,才能更好地使茶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获得现代化的发展。譬如在茶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饮茶的方式和习惯逐渐发生了转变,从袋泡茶、现泡茶到瓶装茶,饮茶的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但不变的是,茶文化所蕴含的内涵,只有在传承和发展茶叶所拥有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内涵,茶饮料商品,才能获得更好地传播。总体来讲,日本饮料商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日本拥有浓厚的茶道文化、日本茶文化思想能够融入到其它的文化艺术中,在具备本土化特色和商品品质的前提下,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特别是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可能更好地被世界、被西方所理解和接受,能够让世界有对本国的文化产品有所思考。而日本茶文化在茶饮料商品中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能够为日本促进茶商品的海外传播,更为茶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依托。然而为更好地、更全面地论证此观点,我们还需要从茶饮料商品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探究茶文化的传播形式。

3日本美学思想在茶饮料商品包装中的传承和发展

通常来讲茶饮料商品开发包括原料加工技术、致乳化因子控制技术、产品包装技术等。其中产品包装主要包括散装杯、玻璃瓶、利乐包、马口铁罐等类型,对茶文化呈现与传播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在日本茶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层面,着重探究茶饮料商品的商品包装,但这并不代表茶文化在茶饮料商品中的呈现只局限在产品包装上,茶叶本身的口感、品质也在某种程度上,传承着茶文化思想和理念,使茶饮料能够更好地激发普通大众的内心情感。但茶叶自身的口感、品质,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相对有限,更多地还体现在商品包装的层面上。在茶饮料商品包装上,日本茶文化能够得到更鲜明地发展和传承,可以使茶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得到更充分地融合。

3.1禅宗美学与浮世绘美学日本美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我国美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在唐朝时期,我国正处于盛唐时代,佛教流行,拉动佛教美术的发展,日本使者将中国佛法带回日本,并使其在日本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奈良时代日本迎来了佛像雕塑的重要时代,屏风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使日本人民有意识地将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与中国文化区分开来,因此在画风上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在绘画内容上,日本屏风画选用日本贵族的日常生活,使其拥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装饰性,并且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在后来的日本茶道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以饮茶或茶道为主题的屏风画在日本得到盛行和发展,进而使茶文化在日本美术领域得到更全面的传承。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能够发现,日本的美学思想主要分为禅宗美学和浮世绘两种。首先是禅宗,禅宗的风格、美术、文学及思想能够深刻地影响到日本人的生活,如花道、茶道等,就能伴随禅宗的发展而流行开来,能够在日本文化艺术中营造出空寂幽玄、清静闲雅的意境。这种美学思想和理念,可以渗透并呈现在日本的绘画中,增加日本绘画的浪漫主义气息和特点,与此同时,也能将茶道的理念和思想,充分地展示出来,呈现出来。久松真一在《茶道的哲学》中提出“无”是日本茶道文化的源泉,“无”是以饮茶为手段的文化理念。在“无”的思想和理念下,日本各类绘画作品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意境”的特性。而在浮世绘上,日本浮世绘主要有非对称性构图、平面化装饰、明快色彩等基本特征和特点,可以让日本文化理念和思想,鲜明地表达出来。然而日本浮世绘与传统绘画又拥有较为鲜明的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多样,并且画面自然,人物夸张,独具鲜明的民族色彩。结合日本茶道的传承及发展特征,其所独有的文化思想、文化理念能够更好地呈现在浮世绘及禅宗美学之中,因此通过探究和分析日本茶道的禅宗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出茶文化在茶饮料包装中的传承与发展方向。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其对日本美学思想的表现和呈现,明确其传承的维度。

3.2茶饮料包装中的美学呈现在日本,每年都会有多种茶饮料面市,令人眼花缭乱,为更好地展示传统美学理念和茶文化思想在饮料包装中的呈现,笔者选取了“依右卫门”、“三得利”、“麒麟”等品牌的茶饮料,通过其字体、色彩、底纹及符号,分析和探究融入日本茶文化思想的禅宗美学、浮世绘风格在其包装中的具体呈现方式。首先是禅宗美学、在禅宗美学理念和思想中、“朴素”、“沉静”、“空灵”、“自然”是日本人基本的理念,禅作为其茶道文化的核心所在,以“外观塑造内心”,充分融入到饮茶人的修行、艺术及生活中。因此日本茶道会受到禅宗思想或精神的影响。反映到商品包装上,很多日本茶饮料的包装都沿用了禅宗美学的理念,借助简约的色彩,淡雅的装饰,设计图案,并以文字排列的方式,将产品信息充分地呈现在饮茶人面前。其中三得利的大红袍、乌龙茶,麒麟的米茶最具代表性。其次是浮世绘风格。与禅宗美学所倡导的朴素风格不同,浮世绘风格色彩明快、意趣浓烈,在调味茶、麦茶及特定的茶饮料中,我们经常看到浮世绘风格的茶饮料商品包装。该包装主要以植物、花卉及传统纹样为主,通过“图案化”、“夸张化”的画面表现,使茶产品包装拥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整体画面也极具悦动色彩。在茶文化传播的视角,禅宗思想是将茶道文化、茶道思想,具象化到美学表现中,通过画面表现的方式,将茶道中的“无”、“敬”、“清”、“寂”等理念更好地传达出来、表现出来,使饮茶人在接触到产品包装的同时,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而浮世绘则以自身的画面表现,将蕴含茶文化理念的符号呈现出来,虽然在产品包装上,难以呈现出明显的茶文化思想,然而在符号呈现上,却能激发人们对“茶境”的感悟和体验。譬如在三得利部分茶产品中,通过浓烈的色彩表现,使茶道意蕴更好地呈现和表达出来。

3.3文化融合与茶文化传承禅宗美学与浮世绘美学在茶饮料商品中的应用,能够为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依托和抓手。由此可发现,日本茶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其它文化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的。譬如在茶产品包装上,茶文化能够通过茶道思想在禅宗美学、浮世绘美学中的具体表现得以表现。而在日本文化传承的角度,茶文化不仅可以从商品销售的层面得以表现,还能借助日本传统的舞蹈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得以表达。譬如在日本歌舞町有呈现禅宗思想的舞蹈类型,可以让舞蹈艺术在表达禅宗思想的同时,将禅宗美学中所独有的茶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更全面地表现。在绘画层面,有很多绘画作品表达了贵族的饮茶过程,这在某种层面上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推进和促进作用。此外,在各类节庆活动中,茶文化可以通过茶道活动得到呈现和发展。由此可见,日本的茶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建构在其它文化发展的前提下,是以其它文化为抓手,让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得到更好地表达。当然根据理论研究发现,日本在茶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礼俗的保护,这些传统礼俗包含着诸多的茶道内容和茶文化思想。譬如各类“礼仪活动”、“祭神活动”等。因此我们又可以说日本茶文化是以日本传统文化的保留为根基的,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茶文化的内核,才能得到保留,才能让茶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总体来讲,日本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以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为抓手,以茶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为基础的。在我国茶文化发展中,应借鉴日本经验和日本方法,提高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质量。

4结语

从茶饮料商品开发探究日本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对茶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有所了解,从而从日本茶道与茶饮料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日本茶饮料成功的关键和重点,了解日本茶文化发展、传承的机理,进而从茶饮料商品包装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明确我国茶文化传承的方向以及茶饮料商品的发展道路。

作者:朱思金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茶文化发展路径3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南、西、北围成湖面,东部邻近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格局。狮峰、龙井、云栖、虎跑作为西湖产茶四大圣地,出产“狮”字号、“龙”牌、“云”字和“虎”字龙井茶,龙井茶园和茶文化史迹为世界遗产申遗提供了自然文化的支撑。承载着中国茶禅文化传统的龙井茶园,是茶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研究西湖茶文化景观,可以对公众认知、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及西湖人文景观建设提供多条有益路径。

1西湖茶文化景观演变过程西湖茶文化景观以自然茶园为主,兼具衍生的人文景观。茶园景观以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观为基础,以茶树为主要植被,以生产为主要功能的兼容型的,兼具丰厚茶文化底蕴的多重景观集合。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处于萌芽阶段。浙江湖州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出土一只完整的青瓷瓮,肩部刻有形似“茶”样的文字,由此可知,茶文化在此时已有出现。到宋代,西湖龙井茶园规模,逐渐初具雏形。据《西湖志》中记载,“龙井有二,风篁岭前称里龙井,俗称下龙井;过岭为外龙井,俗称老龙井”。到元代时期,西湖龙井的名声逐渐扩散开来,“烹茶芽”的煎茶方式盛行,在《游龙井》中有这样的记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龙井村的秀色与茶味相辅相成,正是饮茶游山踏青的好时节。到了明代时期,老龙井口挖出龙头石头雕塑,便是龙井传说的隐形印证。清代是我国历史上茶馆行业最为鼎盛的时段,乾隆皇帝曾四次到访龙井村,并手植茶树,留下“十八棵御茶”的故事。在清朝中后期,龙井茶园所代表的西湖茶区已经成为文人品诗做赋的重要场所,由此加深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象征。近现代,狮峰山上的茶园增多,周边的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今存老龙井御茶园、宋广福院、胡公亭等遗迹。2009年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茶文化景观日益丰富,茶叶产业及文旅产业兼具生态及人文效应。西湖龙井茶园是西湖景观茶文化传承的原生地,常年“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自然条件,给予了龙井茶最适宜的生态环境。茶园的景观改变较小,保持原有自然地形地貌,但茶园所承载的功能及文化价值持续增进。西湖现有的茶园自然景观以茶田、茶坡、茶山为主,泉水溪流交错而行,远山村庄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以茶文化史迹、茶楼、茶古道、茶博物馆为主,特色建筑与景观小品为辅。非物质景观以茶食活动为主,风俗及民间故事为辅。从早期的采茶生产生活方式,到如今茶园“网红”旅游线路的诞生,西湖茶文化景观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演变路径,并在特色路径上不断丰富着“茶文化”的内涵,充分做到了尊重西湖自然山水,彰显古朴典雅风格。

2西湖茶文化景观重要因子

自最早记载西湖茶文化的茶圣陆羽《茶经•八之出》中提及钱塘天竺、灵隐二寺,迄今为止种植茶叶的传统仍有沿袭。新西湖十景,由1984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等单位联合评选。作为茶文化景观,西湖“龙井问茶”和九溪烟树被列为新西湖十景。其中包含的茶文化景观因子分为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自然因子又分为茶田布局、自然资源及道路结构三方面,人文因子具体表现为历史遗存、民俗文脉、茶事活动三方面。

2.1自然因子之茶田布局茶田的景观效果不局限于地形多变,更表现了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感。就类型而言,茶田主要地形有平地型和缓坡山地两种类型。茶田所在地势地形的起伏,不同的地貌特征能够形成不同的茶林景观,茶林景观由地形而丰富,不同地形地质特征,带来不同的地方文化,产生不同文化特质的茶林景观。而在众多地形中,平地型和山地型景观尤为典型。平地型茶园的布局多与住宅、水源邻近,便于茶农的休憩、浇灌及劳作。坡度大于15度的为缓坡性茶园,缓坡及山地型茶园呈现水平梯度,根据地势逐步形成台地。由于西湖景区茶文化景观多分布在中部山区及西南部,故茶园中茶田的分布更多以台地式为主。其中,属梅家坞村茶园、龙井村茶园、满觉陇村茶园最为著名。

2.2自然因子之自然资源茶树种植是茶园景观营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毛尖、白茶、黄叶水仙、紫娟茶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颜色,茶树可以和不同的景观树种相结合产生不一样的景观风貌。但在西湖的茶田中植物以茶梅为主,混种樱花、腊梅等小乔木及部分草本地被的形式最为常见。冬季茶园内,梅树枝头花苞与绽开娇艳欲滴的茶梅,“双梅”相映的盛景正在上演。茶园以茶树为骨干树种,辅以“四季”植物,丰富茶田植物景观。茶树与茶园中的建筑组合,也能诞生不同的景观效果。茶室的厅前堂后,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亭周石旁,清雅娴静,意趣盎然;墙隅水畔,婉转悠扬,意蕴无穷。茶树与茶园内亭台楼阁等风景建筑相映成趣,辅以“春花秋叶”四时之景,园中游人信步而游,景随步移,皆有不同。水源和山景也是茶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龙井村而言,山野清泉是最著名的茶之源,一口古井,一味山泉,便形成一幅图景。梅家坞村茶园旁的小溪,同样也是茶事的主要聚集地。水源最大的要属双峰村茶园旁的湖面,水源的加入使得西湖群山与之呼应,包围茶园于其间。九溪十八涧起源于杨家坞与龙井村,一路滋养了众多茶园生生不息。登上龙井馆山头,可以远眺北面茶田、西湖小瀛洲,与茶农形成远山图画。

2.3自然因子之道路结构西湖现有茶园道路铺设材料以砖、瓦和石头为主,部分茶园以木质为底。因茶树种植多以行列方式种植,故道路随着地势及种植层层递进。早期茶园道路以单人行走的宽度设置,随着茶园旅游产业的推广,道路宽度略有拓宽,便于导览及参观。铺装形式分为游览型和原始型,游览型铺装形式及花色多样,砖石材料可混搭。原始型铺装形式多为生产生活所需,铺装形式和花色简单,便于茶农采茶运茶。现代茶园中部分铺装运用茶文化元素,用青灰色、深米色石子等材料砌成“茗”的字样,点出茶文化的品茗深意。

2.4人文因子之历史遗存悠久的历史遗存,为茶园奠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西湖茶文化景观遗存中最为密切的建筑是茶馆和茶亭。茶馆善于用“楹联匾额”提升茶文化及意境。例如陈继儒诗句、刘炳森书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该联在龙井茶室秀萃堂。上联写泉,下联写茶,泉冽而茶醇,相得益彰,概括了龙井的特色。茶亭亦然,王翼奇撰书联:问是谁人,曾以一经传妙道;茶为何物,直从七碗溯灵源。此联在茶博馆龙井馆问茶亭。上联是指唐代陆羽著述《茶经》之事。下联是指唐代诗人卢仝写一诗之事,被后世称为“七碗茶诗”,灵源指心灵。景观小品相比亭廊构筑,有更多趣味性的体现。牌坊、景墙、雕塑、景石,都可以化为茶叶形状。现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山顶所建茶坛、茶叶状地灯,都是茶文化景观历史遗存与现代融合的印记。

2.5人文因子之民俗文脉西湖龙井村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西湖片区古老村落之一。正是在此,《茶经》成为从龙井村原型创作出的世界上第一本茶叶著作,为茶叶历史的绵延与薪火相传提供了书本依据。同时,画本依据也呈现层出不穷的形势,刘松年在传世画作极少的情况下却持有三幅茶画,分别为《撵茶图》、《茗园赌市图》、《卢全煮茶图》,皆为西湖茶文化相关。传说故事在民间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景观的意象表现,传说中乾隆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还有虎跑泉水是从南岳衡山由仙童化虎搬运而来这样的民间故事,在西湖片区广为流传。古籍文献、诗词书画、神话传说,与住在西湖的人们一起共同延续着一方文脉。

2.6人文因子之茶事活动茶事活动分为茶道和茶礼,茶道是以修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文人雅士集会中的各种茶事活动展示了主人的茶道修养,并从中体现了主人的个人文化修养。茶礼是茶事活动中的礼仪,包括茶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等的一套技艺。西湖龙井茶园的民风民俗集中在茶道、茶礼俗、茶节庆、茶仪、茶歌、茶舞、采茶戏上。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受到茶的自然特性的影响,并由茶艺茶事参与者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概括起来,茶文化活动的主要社会功能有联谊会友、示礼表德、修生养性和宣传交流等。早在宋朝,杭州就出现“斗茶”这一茶事活动,用的器具便是杭州“修内司”及郊坛外官窑的青瓷茶碗,体现出当时茶事活动在民众心中的重要程度。在茶园、茶室、茶亭中装饰有名人字画,中国古典弦乐,烘托特有的市井茶文化。在茶文化相关的建筑中从事茶事活动,既是对彼此深厚情谊的体现,也是对中华优秀礼数的“维系”,也对茶文化起到相关宣传效应。

3保护与传承具体策略

综上,西湖茶文化景观是“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完美融合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西湖历史文化,体现杭州西湖特有的文化习俗,承载着西湖地域文化。如何做好西湖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深化茶文化内涵认知和茶景观审美意趣体验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3.1更新宣传方式自2011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的文化宣传便成为向世人展示西湖文化的教科书。首先,增加国家级宣传机构。杭州西湖目前有7家国字号茶机构,包括一座国家级专题博物馆、2家国字号茶文化社团、2家国家级茶叶研究机构、1家国家级茶叶检验中心、1个部级茶叶监测中心。从不同的维度展示了茶的重要性,如坐落于双峰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茶园的茶田中,景观小品例如地灯、音响,勾勒出茶叶的形状。在茶园景观中,茶诗与茶香之类的文化要素,需充分与茶高雅、恬淡的气质自然融合,潜移默化熏陶茶文化知识。其次,结合数字技术提供线上及线下宣传渠道。“两微一端”指的是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西湖茶文化景观可以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线上投放进大型公众平台,滚动播放增强宣传效果。各企业、党群组织应定期组织线下参观定制游览路线活动,以活动日、文化周的形式传播西湖茶文化景观。

3.2增强全民参与性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就有12个产茶村:龙井、梅家坞、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双峰、茅家埠、灵隐、梵村、九溪、南山、金沙。遗产区内的茶村逐步形成以龙井茶文化为特色,以农家饭馆、茶楼、民宿等业态为主的“景中村”。村民集体收入获得增长,生活劳作模式除了产茶村村民的参与,更多的是公众积极的参与。近期中国茶叶文化博物馆双峰馆区举办的点茶活动获得好评,关键在于互动性参与度高。先沿着杯壁在茶碗内注入热水,温碗和茶筅,又架好茶粉筛,加入抹茶,将其调制成膏状。最后一遍遍地击打茶汤形成白色茶沫,画上图案,给游览体验者带来“沉浸式”的茶事体验。对于不方便来馆体验的游客,应在主城区大型公共场所提供茶事活动体验区。同时,体验馆可以与中小学及社区合作,以家庭为单位认养茶园部分区域,体验采茶农作的实际乐趣。

3.3打造专属园区西湖龙井茶产区有“狮、龙、云、虎、梅”五大产区,同时还有9大示范园区。各区茶叶特色鲜明,植物营造遵循以各自茶种茶树为主,辅植园林景观树种。同时,茶园内部需实行分区域差异化管理,首先注重考虑前来观览游客的感受,保留原始景观的纯粹性,注重植物氛围的营造和定期的管理养护,保证景观品质。其次注重茶叶采摘的便捷性,保证本土化茶叶的生产模式。不同的专属园区,打造不同的“茶”主题。塑造“茶优势种”,突出优良茶种的景观优势,并对优良品种,实行“种质创新”,拓深种子资源库。

3.4颁布相关条例近年来杭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政府的号召,2003年制定了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总体规划图。2008年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保护西湖龙井茶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基地规模的完整性,大力宣传龙井茶文化。2013年建设以“农家茶楼”为主体的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进一步加强西湖茶文化的保护力度,在茶基地建设方面具有稳定基础。2017年,农业部专门发布了《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意见书中强调要弘扬中国茶文化、创响中国茶品牌,强调发展新型业态,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在茶田环境保护和“资源”创新方面,要依靠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证茶种优良的生长环境。制定一系列“激励式”的茶品种创新机制,鼓励茶农及其相关学者的创新积极性,为茶叶的长期优良发展及茶文化传承,提供现实保障。

3.5扩充文化内涵既往研究里民众对西湖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对西湖茶文化的了解处于基础认知阶段。景区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应对茶文化景观建立起综合信息数据库,包括现状情况、历史沿革、相关茶事活动、旅游线路建议、最佳观赏期预告等信息咨询门户。景区导览人员应着重文化内涵的介绍,有意识地穿插通俗易懂的神话传说完成讲解。举办茶文化研究者交流学堂,不断更新数据库内容。

3.6形成长效体系历史古迹、特色建筑在自然环境中需要定期修缮,茶园同样也需要定期监测生长状况。游客参与的茶事活动要持续跟进,及时修缮;茶园变化的记录要持续更新,保持原真性;茶道游线要持续增设,挖掘深度文化。长效的保护体系是文化延续的基础,是为了茶文化及禅茶精神得以广泛得到重视。4结语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西湖茶文化景观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它以自然与人文共进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虎跑的泉水,缱绻的茶叶,清新的茶园与悠久的历史。在茶文化景观的保护方面,我们要注重原场地的历史性,在不破坏原始景观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活动。无序的扩张旅游资源,无法留下传承价值。因地而变,顺势而为,正是西湖茶文化景观独特的魅力所在。传承方面,新时代要抓住新机遇,互联网和大数据应持续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赋能,把西湖龙井品牌保护好,把西湖龙井产业发展好,把西湖茶文化发扬好,更接地气、更多维度地为传播文化景观价值插上更广阔的翅膀。

作者:戴靓 霍奕 应君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