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3篇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3篇

时间:2022-12-27 16:10: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网络安全技术发展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3篇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1

我国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4G时代和5G时代的到来,促使我国互联网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然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距世界强国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失衡,阻碍了网络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网络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借鉴。

1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的普及逐渐走向千家万户,尤其是在国家机密的保护中,互联网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有助于更好地确保国家的动态发展。当前很多机密文件都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不仅能够提高对这些机密文件的保存年限,也能减小保存的难度[1]。而国家机密文件包括重要的军事机密,如果网络安全受到威胁,那就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加强网络安全,因此推进网络安全的实施,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安全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各种保密性的信息进行多重保护的安全信息前提条件下,能够促进各种信息联合协调的发展,这也是促进全人类走向更高文明的发展阶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保障信息化战略的部署和有效落实,必须紧抓信息网络的建设,能够促使两者相互促进以及相互支撑,建设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生态。

2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物理层面的问题在常规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都会存在物理层面的问题,如静电、灾害等最为常见的物理层面。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计算机发生一系列的故障,尤其是静电会导致元器件的损坏和击穿,甚至也会给相关信息化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伤害。而当前信息化系统以及体系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重点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技术层面的问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中,技术层面的问题通常是黑客的入侵以及网络病毒的传播等问题。黑客的入侵通常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而入侵的黑客利用非法的访问权限窃取用户的信息资料,甚至是对用户的口令权限进行修改,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2]。而网络病毒的传播通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网络病毒的制造者借助病毒感染用户的重要信息数据,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后,勒索用户交付赎金后才可以破解密码。也有网络病毒的制造者借助网络病毒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破坏,导致用户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被直接损坏,所以加强对网络病毒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3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之间的矛盾

3.1互联网核心技术掌控力不足通常情况下,互联网核心技术是信息化的重点内容,而核心技术又是推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保障。虽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依旧受到其他国家的限制,最为常见的计算机平台和手机,如Windows和iOS系统的核心技术都不是我国所掌握的,这也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手机安全造成了较为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虽然在短期内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但却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最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3.2规模巨大的网络问题依旧十分严峻我国拥有数亿网民,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网络安全问题也在逐步凸显出来,经过调查后发现,网络诈骗是当前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3]。与此同时,我国网络安全同样也面临着网络病毒数量增加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网络病毒对网络环境的破坏力越来越强,因此导致人们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所以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网络安全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导致网络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4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策略分析

4.1规范网络犯罪法律制度在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中,规范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制度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严格法律法规制度能够更好地规范个人行为,也能减少犯罪人员的犯罪动机,通过合理的维护相关人员自身安全和法律权益,有助于更好地达到控制网络犯罪的最终目的[4]。在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中,设置对应的网络监控和控制团队,并实时检测网络系统安全,有助于更好地抓捕犯人,并严格按照其情节的严重性分布到有关法律管控的范围内,从而定义其网络犯罪的罪行,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

4.2对网络安全采取安全联防联控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想要在新时期促进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的共同联防联控,能够更加充分的集中力量,才能打好网络安全的攻坚战。而新时期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使两者之间更好地协调发展,将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力量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共同维护国际网络安全的整体合力,以此能够起到最佳的网络安全防控效果,并在各方力量的聚集下,有助于切实做好网络安全防控工作,从而实现对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有效推进。

4.3加强对网络浏览环境的管控良好的环境有助于网络的发展,也是塑造网络的基础保障,在信息化网络安全建设中,人们在网络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并受到法律保护无权干涉。然而浏览网络页面有时候也是犯罪根源的一种,这是由于网络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那些不良的信息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导致那些缺乏判断力以及安全意识的人很容易被控制[5]。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加强监控网络信息的发布,并经过层层筛选和定义信息类型后才能有效发表其权限,从而将良好的信息内容呈现在网络上。

4.4统筹战略层次上的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的建设通常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这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根本利益,因此网络安全保障通常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也是促进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协调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新时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只有把握全局,并在战略层次的统筹以及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协议发展中,进行宏观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切实树立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协调发展的战略理念,并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持高度的关注,只有积极思考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之间的矛盾,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6]。其次是培养战略素养,并在新时期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和网络安全中,针对那些不可预期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对问题的克服,最终确保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的同步稳定发展。

4.5充分发挥国际合作效应网络的发展并非一个国家,因为网络是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这对促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息安全传播以及共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联合建设网络安全进出口信息流,能够有效改善全球网络局面,从而减少灰色网站等不良网站的浏览次数和人气,这也是确保网络健康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国际合作效应并创建信息化社会,有助于将重大信息流借助健康的网络实时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有助于实现信息化社会建设的发展,同时也是维持局面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4.6加强并保障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的纵深发展在对网络信息化战略层次的深入统筹中,由宏观层面谋划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可以真正实现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的协调发展。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信息化工程和网络安全的协调发展通常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阻力,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强化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协调理论发展中的可行性,并确保相关战略决策的有效落实。而在工作制度的完善中,保障信息化的建设和网络安全协调发展,必须更好地完善对政策的需求与调研,只有全面深化制度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工程在网络安全保障协调发展实践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对网络安全保密技术体系的深入保障。

4.7在创新中追求发展并不断创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衍生物,因此想要更好地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并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发展[7]。这是由于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想要避免黑客木马的攻击,就只有不断创新发展,因为任何一种手段都不可能停滞不前,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使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也能在黑客木马入侵前不断测试和寻求全新的突破点,所以借助不断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得到提升。

结束语: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中,良好的网络安全,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能更好地实现对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融合,从而实现网络信息的共同发展,这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的增进推动作用。

作者:魏康 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2

2022年1月,财政部公布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108号令,下称《财务规则》),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为了做好制度的衔接,按照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的工作要求,需要对科技、教育、文化等部委配套的9个行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称《财务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称“总局”)成立《财务制度》修订工作专班,历时4个月对《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完成。新《财务制度》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事业单位深化财务改革、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各级广电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构建广电大视听格局、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一、《财务制度》修订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财政法律法规的新规定的需要。2014年以来,修订的《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新出台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重要财政法律法规陆续施行,包括最新出台的《财务规则》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新要求,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二是反映财政有关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绩效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成就,需要在新修订的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制度中充分加以反映。三是广播电视机构改革范围变化的需要。原来的制度中,财务管理主体包括电影方面的事业单位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三台,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电影业务划归中央宣传部管理,中央三台重组成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再属于广播电视行业范畴且广电总台执行企业化管理财务制度,因此需要我们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四是新的广播电视行业内容变化的需要。按照机构改革后总局的三定方案,广电行业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外,还增加了网络视听内容。另外,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普遍改制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地市级融媒体中心改制正在按中宣部的要求推广,天津、黑龙江等省级广播电视台也开展了融媒体中心试点工作。这些改革需要我们修订制度予以保障。

二、《财务制度》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是保持合理框架体系,聚焦改革成果。这次财政部修订《财务规则》,借鉴了历史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经验,认可原68号令的框架体系,因此没有做大的结构调整。按照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的要求,我们的制度修订也是保持在现有的章节框架下面进行。在修订过程中,重点聚焦反映财政改革成果、解决与新的制度不衔接的问题,修订部分条款。二是突出广播电视特色,保证广泛适用。考虑到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体系庞大、层级较多、情况较为复杂,修订时突出广播电视行业特点,主要搭建普遍适用的总体框架,保证广泛适用。对某一单位的特殊要求,可以主要通过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等予以规范。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为改革预留空间。在《财务制度》修订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以聚焦和包容的态度,修订完善制度。聚焦就是以改革为切入点,聚焦我们广播电视行业财务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容就是对预算体制管理改革方向性问题,以原则性规范为主,为今后预算管理、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预留空间。四是结合广电行业实际,细化管理要求。综合考虑“放管服”改革和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等进展,在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吸收当前改革成果的同时,保留了行业管理的具体要求,如总会计师制度、事业收入分类、文物文化资产核算等,为进一步规范行业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防范风险提供制度保障。

三、《财务制度》修订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及时成立工作专班总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度修订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副局长孟冬同志亲自任组长并在布置会上做动员讲话,对制度修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除此之外,还从教育、科技等领域聘请外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共同推进制度修订工作。

(二)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工作专班认真学习新修订的《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财务规则》,对现有的《财务制度》问题解答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时间表任务图以及工作组专家组成员分工等,有效地保障了制度修订工作。

(三)开展翔实的调查研究考虑到疫情等实际情况,除在京等实际调研外,工作专班围绕制度核心内容,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印发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广电部门,全面摸查当前广电事业单位的数量、分类改革类别、现行制度执行中的主要问题、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

(四)反复研讨修改完善工作专班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在《财务制度》修订过程中多次召开线上、线下研讨会,集中分析和讨论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信息、疑点问题和修订建议等,吸收借鉴其他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思路,逐步完善修订稿。

(五)全面征求各方意见2022年4月15日,《财务制度》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印发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广电部门以及总局直属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对反馈的意见仔细研究并积极采纳,最终完成制度修订稿,报送财政部。

四、《财务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

《财务制度》在保留原有章节结构的基础上,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一章修改为“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共包括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财务监督、附则12章共82条。修订后的《财务制度》新增10条、删除9条、修改51条,修订的内容和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包括:

(一)体现预算改革精神和要求一是结合《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考虑到目前中央和地方有关资金调剂的审批管理程序不同,为以后改革留足空间,将第13条中“预算调整”修改为“预算调剂”。二是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取消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虽然部分单位仍存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考虑第47条关于“流动资产”的表述能够涵盖该情形,删除了相关内容。三是明确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第4条、第18条)、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第23条)、实行项目库管理(第27条)等要求。新增第41条“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当将专用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要求,并对其提取规模和调整用途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明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关要求一是为了落实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将第10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修改为“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在第67条至第70条新增了财务报告、决算报告的定义及构成等条款,明确了财务报告、决算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删除了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分析的内容等条款及附件,不再具体指出报表名称、财务分析指标等。二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对推行政府成本会计、规定政府运行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财会〔2019〕25号)也对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作出了详细规定,本次只对成本核算作出原则性规定,删除了原制度细化成本核算的相关要求。

(三)衔接资产管理新要求一是增加了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相衔接的规定,比如资产中增加了“文物文化资产”分类(第44条),增加了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程序性要求(第55条),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工作要求(第57条)。二是为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工作,根据财政部资产管理新要求,增加了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内容(第49条)。三是考虑到财政部正在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修订国标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将“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两类资产分类合并为“设备”一类,为了做好与国标的衔接,删除了关于专用设备的有关规定。

(四)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相衔接一是在总则中新增了关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第7条),同时为避免《财务规则》中的“收入”“支出”“负债”等概念与会计核算相关概念混淆,新增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应当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第65条第2款)。二是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已经取消了“事业基金”,相应修改为“非财政拨款结余”,为了与之衔接,删除了现行制度中的“事业基金”,并明确了“非财政拨款结余”的用途(第37条)。三是由于2019年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以后,事业单位在制度转换时补提了以前年度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从2019年1月起无须再提取修购基金,因此删除了现行制度中修购基金有关内容。

(五)体现行业发展变化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增加了与网络视听相关的广告收入、节目销售收入、合作合拍收入、节目制作和播放收入、节目传输收入、网络视听节目会员收入、文创产品收入等收入,因此根据调研和座谈情况,在第21条事业收入的构成中新增了“网络视听”的表述,并相应增加了相关支出内容。又如随着国家对文物工作的重视,有的广播电视单位历史旧址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资产和省级市级文物保护资产以及实际存有文物文化藏品等,根据《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新增了对文物文化资产设立登记、核算、核实和反映的有关要求(第56条)。

(六)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要求考虑到国家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增了从事财务、会计的人员“应当具备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的要求(第5条),为了控制和防范风险,增加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如实反映举借债务情况的要求,尤其强调“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替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或提供担保”(第61条)。为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增加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按规定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以及单位应当“依法公开财务信息”的表述(第4条、第73条)等。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狠抓落实2022年8月,财政部正式印发《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22〕161号)。广播电视系统的所有事业单位应当认真落实新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深化财务改革,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保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二)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财务规则》是全国事业单位从事财务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第二层次是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如《财务制度》;第三层次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在《财务制度》修订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有些财务预算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没有充分体现,比如预算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以及预算管理一体化等;有的虽已涉及,但是细化程度不够,比如项目库管理、成本核算、预算全面绩效管理等。希望各单位在《财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以达到细化财务管理的目的。

(三)加强宣贯一是《财务制度》印发后,规划财务司牵头充分利用值班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财务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内容。二是争取组织参与本次修订的专家撰写《财务制度》解答,详细解释每一条款的制定目的、概念内涵、详细内容、具体要求和流程方法等,帮助广电行业财务工作者学习、理解《财务制度》。三是及时开展培训。一方面在2022年规划财务司举办的全国广播电视行业财务人员培训班上,将《财务制度》的修订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录制讲课视频,在总局“智慧广电学院”播出,以方便更多的财务人员学习适用。

作者:王高峰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3

2022年7月31日工信部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算力建设网络传播分析报告》,高度肯定了算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引领作用,并在算力的支持政策、战略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议题上予以积极评价。如今,算力正像水力、电力一样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动能。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从“云网融合”向“算网一体”迈进,算力和网络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形成以“算网协同”为主线的算力网络产业格局。如今提及的算力网络不再是狭义上的计算能力,而是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其中,算力是以算力规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水平、经济效益和供需情况在内的综合能力;存力是以存储容量为核心,包含性能表现、协同发展、技术创新在内的综合能力;运力是以网络传输性能为核心,包含通信配套、传输质量、用户情况在内的综合能力。算力网络的发展需要算力、存力、运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算力网络的机遇政策驱动2021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和《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针对数据中心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为数据中心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数据对算力网络的需求。其中,《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8个地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算力产业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来推动算力产业的发展,进而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2017—2022年国家层面算力产业相关政策汇总如表1所示。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算力产业发展,支持建设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重点行业需要,开展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近年来,各地方也鼓励算力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发布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地方层面算力产业建设行动方案汇总如表2所示。

在政策驱动下,算力正越来越多地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目前,以多种场景化云服务为代表、以多样算力为基础的算力服务,正在加速释放计算服务的内生力量,并将进一步助力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部数据将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同时在西部建立算力节点,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将更加完善、区域结构更加合理。需求驱动算力基建推动了算力产业的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算力产业规模加速壮大,近5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无处不在的“算力”,正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算力正在逐步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数字经济的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表示,根据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互联网行业受到算力驱动,诞生了许多新兴产业模式——互联网零售规模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零售,外卖行业远远超过餐饮行业;而在汽车行业,智能化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超传统汽车行业。目前,算力在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远程教育、金融科技、航空航天、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需求驱动下,中国算力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包括算力设施、算力平台、算力服务等在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算力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算力平台、新型数据中心以及产业基地相继落地,带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商业驱动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区域分布“东多西少”,算力需求“东强西弱”,但自然资源分布优势使得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东低西高”。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显示,从区域发展程度来看,我国东部算力枢纽节点所在省市综合算力总体处于领先水平,在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份占据多数席位。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年)》显示,各省份算力发展与GDP规模呈现强相关。经济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算力发展遥遥领先,四大城市群的算力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带来经济快速增长,形成算力和经济互助双赢的局面。电信运营商在网络上具有先天优势,具备大规模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数字化将成为其业务新增点和价值增长极。算力网络发展现状行业发展现状2022年伊始,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构建算力网络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为争夺未来算力云网市场,运营商纷纷提前布局,频频发布算力白皮书;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展示研究成果,谁也不愿错失评价体系的掌控权。2022年产业各方白皮书汇总如表3所示。当前算力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方协力探索,尚未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但从产业格局来看,我国算力网络的建设将由运营商牵头开展、算力供应商及D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合力推进。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始搭建算力网络体系架构,但建设方式各有不同。中国移动将算力网络提升至极高战略层级,网络条线及云能力条线同步发力,分阶段持续推进“算网大脑”建设,初步规划构建算网感知、智能管理、协同编排、能力开放四大能力,助力实现“算随业选”“网随算动”的差异化算网能力供给。中国电信的算力网络发展坚持云网融合主线,“算网大脑”的统一编排调度功能将在云网融合体系中得以实现,其算力网络四大技术要点(即算力感知与评估、资源标识、资源整合、算力交易)将是未来算网大脑功能建设的重点方向。中国联通以包含算网能力在内的“智慧大脑”为最终建设目标,正加速形成超算化云网引擎,意欲构建以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算网一体、安全可信、智慧敏捷为特色的场景化、智能化中枢神经。

标准发展现状算力网络诞生至今已有4年,在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算力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2021年3月,中国电信联合中国联通在ITU-TSG13组发布了Y.2501(ComputingPowerNetwork-frameworkandarchitectre),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还分别牵头启动了Q.CPN.YASA-CPN、Q.BNC.INc与Y.CANI等ITU-TSG11和ITU-TS613组的相关标准制定。2020年6月,CCSATC614(网络5.0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算力网络特别工作组,依托联盟的平台和资源,联合多方力量,共推、共创算力网络产业影响力,构建算力网络生态圈。CCSA的部分标准推进委员会也在进行与算力服务相关的团标研究工作,例如TC608(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TC614(网络5.0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和TC621(算网融合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等组织,正在构建算力网络生态圈。从国内外标准进展来看,算力网络整体架构目前在国内达成了初步共识,但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国内各标准组织之间的协同;国际标准的推进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考虑将算力网络的相关技术点分散到不同标准组织中进行推进,以点带面,减少在关键标准化组织推进的阻力。综上所述,算力网络是云网融合发展的升级,将对网络运营、算力服务、资源管控、业务创新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依托计算和网络两大基础设施,使能算力服务,是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商业前景、适合运营商经营、顺应技术演进趋势的新方向,算力网络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及商业落地,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建议业界充分把握各省份算力发展动向和趋势,为各省份算力发展规划、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制定网络架构和接口标准,形成业界统一的算力网络技术体系,指引产业链各方进行产品开发、商用落地和运营维护,促成产业伙伴间高效合作与协同,促进算力网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罗丹 齐曙光 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