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6:37: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影视制作技术范文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其特点是:实践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职业院校想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培养出“走出课堂就能上岗,走出校门就能入行”的人才,需要根据学校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特定专业的不同课程依照门类排列,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总和。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影视动漫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
在影视动漫相关企业中,项目制作共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每个阶段对应的岗位及岗位所需技能知识都有所不同。例如,以下A项目就需要按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三个阶段制作完成。
(一)前期策划前期策划阶段尤其重要,细分为:脚本编写、风格设定和音乐设定。主要技能岗的需求有:编剧、导演、音效师等;主要岗位技能需求有:会使用办公软件WPS或者office等编辑软件、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或者其他制图软件、会使用Premiere等剪辑软件。
(二)中期制作中期制作是最费时间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细化完成前期的设计理念,细分为:原画和动画。主要岗位需求有:原画师(负责关键帧动作的绘制)、动画师(负责动画中间张的绘制,按要求绘制原画之间的画面从而使两个关键动作可以连贯起来);主要岗位技能需求有:会使用Animateor(二维)、After effects和C4D(三维)等动画制作软件,同时会使用手绘板。
(三)后期合成后期合成阶段是将中期制作好的镜头通过剪辑、添加特效后制作成有音效、画面、字幕的完整的影片。主要岗位需求有:影视剪辑师(需要根据影片风格、需求,将原有镜头画面进行重新组接)、后期特效师(需要根据影片风格、需求为镜头添加必要的效果,如雷电、火焰等);主要岗位技能需求有:会使用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后期制作软件,同时会使用手绘板。由此可见,对于非影视动漫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就需要掌握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如:办公软件wps、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平面动画软件Animateor、三维动画软件C4D、后期剪辑软件Premiere以及后期特效处理软件After effects。
二、影视动漫三循环课程体系构建
“影视动漫”系列课程是以提高非动漫专业学生的动漫技术水平及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技法,能从事影视动漫制作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课程项目“小循环”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课程模块“中循环”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及实践能力;系列课程“大循环”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职业技能知识及综合创新能力。课程项目“小循环”、课程模块“中循环”及系列课程“大循环”共同构成“三循环”课程体系。通过对影视传媒企业项目的制作流程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在毕业后的岗位工作过程中,即使面对的是不同项目的工作内容,却始终保持“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的三阶段的循环工作流程,即所谓“三循环”。同时,通过对影视传媒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在进入企业的“三循环”之前,应至少掌握6款软件应用,即在校期间应该学习至少6门课程。根据软件的难易程度及在项目制作中所处的使用阶段,得出动画方向的系列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wps、Photoshop、Animateor)——专业核心课(C4D、After effects)——专业选修课(Premiere)。当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的wps、Photoshop、Animateor三门课程设置在第二学期;作为专业核心课的C4D、After effects两门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其中C4D又可细化为模型制作课和三维动画两门课,模型制作放在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则安排作为选修课的Premiere以及三维动画制作C4D,同时安排动画制作集中实训课来进行综合技能提升训练,即完成了平面动画方向系列课程的建设。
(一)“三循环”之课程项目小循环的构建企业项目教学化是指把企业中真实的项目转化成课堂讲授内容完成教学。教材则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活页教材,即根据“三循环”将企业项目分解成若干模块,再将每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图1为《动画制作》活页教材课程导图。如图1所示,完成“模块一:卡通角色设计”之前须完成对应的3个项目:角色头部设计、角色身体设计、角色四肢设计,最后将制作完成的三个项目进行合成,得到完整的卡通角色。整个过程须经过“设计、制作、合成”三个阶段,完全遵循“三循环”工作流程。可见,每个模块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在相同的学习情境中,每个任务分支出的子项目通过相同的“三循环”工作流程完成,同时项目1到项目n呈现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即完成了“小循环”的构建。
(二)“三循环”之课程模块中循环的构建如图1所示,完成“动画制作”,首先须完成对应的4个模块“角色设计、场景设计、角色动画、合成”的制作。模块一和模块二为前期设计阶段,模块三为中期制作阶段,模块四为后期合成阶段,整个过程经过“设计、制作、合成”三个阶段,完全遵循“三循环”工作流程,同时,模块一到模块四呈现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即完成了课程模块“中循环”的构建。
(三)“三循环”之系列课程大循环的构建在“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中已经明确,从事影视动漫相关企业工作须掌握6款软件应用。在企业中,动画项目制作的前期策划阶段需要用到的软件有wps(编写剧本)、Photoshop(画面故事版制作);中期制作阶段需要用到的软件有Animateor(关键帧动画制作:动作调节、角色、场景绘制)或者After effects(MG动画制作:角色、场景绘制、动作调节、镜头运动);后期合成需要用到的软件有After effects(特效添加、镜头运动、音效添加)及Premiere(视频剪辑、音效添加)。三维动画项目制作的前期策划阶段需要用到的软件和二维动画制作前期用的软件一样,也有wps(编写剧本)、Photoshop(画面故事版制作);中期制作阶段需要用到的软件有C4D(关键帧动画制作:动作调节、角色、场景绘制);后期合成阶段需要用到的软件有After effects(特效添加、镜头运动、音效添加)及Premiere(视频剪辑、音效添加)。即不论二维动画制作还是三维动画制作,都遵循“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的“三循环”工作流程,同时课程之间呈现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即完成了系列课程大循环的构建。
三、三循环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反思
(一)三循环课程体系结合了企业岗位的需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课程服务于学生,学生服务于社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要求,明确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文化要求等,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分析研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在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后,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生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而企业的发展需求又反馈于学校,达到一个全新的良性循环。
(二)三循环课程体系强调了系列课程重要性系列课程以项目为纽带、以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对职业领域所需的所有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在就业前就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同时,真实的案例详解及工作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提前上岗”学习并实习,毕业后就可以从容面对岗位工作,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三)三循环课程体系活页教材赋能学生发展系列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应以校企合作教材为主,没有校企合作教材可以通过派遣专业教师去相关企业调研学习,保持教材内容和企业当今先进或创新技术同步,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企业实操过程一致,解决了生产实际和学习内容严重脱轨问题。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完美结合构建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乐学”的学习空间,解决了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教学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开发配备客户端,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跟踪评价。通过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对现有教材及活页进行整合,在新生入学前编写适合企业项目教学化的专业课教材,真正做到教材的活学活用。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需要紧跟当代智能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企业项目教学化之“三循环”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在已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更加完善的工作。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从根本上改变课程体系及授课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由易到难的不同阶段的学习。“三循环”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提前“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做到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社会创造价值,达到学生、学校及企业三方共赢的最终目标。
作者:景茹 徐波 徐洁 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
影视制作技术范文2
13D建模技术的应用背景
分析三维影视动画制作所运用的技术与3D建模技术,首先需要研究一下3D建模技术的应用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字化网络信息烦杂,例如,杂志、影视剧、手机广告、网络互动信息、电竞或是随处可见的LED屏等,人们日常接触到的图像信息都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制作而来的图像。回想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三维空间视角,其实也就是2010年之后的事。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3D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发普遍,影视剧方面也随处可见3D踪影。例如,电影院的3D眼镜与影厅,纯粹的三维电影《莫比斯环》等。在三维影视动画制作方面,更多的影视作品都采用了三维特效技术进行了动画制作。例如,魔幻电影《指环王》、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其中也有较多的纯三维电影。近几年,3D影厅遍地开花,成为拉动电影票房的又一增长利器。而构建模型是3D技术的重心,模型作为三维影视世界的主要角色,承载了大量的信息点与意义,因此,3D建模技术对于影视作品的特效制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人们留心观察影视作品中的3D特效时,如果找不到模型的痕迹,不是说没有模型,而是恰好说明3D建模技术取得了成功,因为任何特效都是建立在模型之上的[1]。
2三维影视动画制作中物体的相关分类
在进行三维影视动画制作时,建模师首先需要明确建模思路,在对想达到的最终模型效果进行分析后,在脑海中规划出建模的过程,以便为后续的制作打下基础。当从业人员对于3D技术与三维动画角色建模操作熟练掌握之后,凭借自身经验可以将角色建模的思维过程流程化。例如,操作人员在针对制定的动画角色进行建模时,在对角色的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再依据建模经验得出结论,选取适合的建模方法,然后再确定每一部分网格的拓扑结构,最终完成对三维影视动画角色模型的构建。在三维影视动画制作中,一般可以将物体的相关分类分成规则物体、非规则物体两种类型,两者的划分依据较为明显。当从业人员使用3D制作软件时,通过呈现出物体的鲜明特征来表现物体的类型,就是对规则物体的制作。例如,对建筑物、桥、船的呈现等,这些物体都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和明确的规格指标,形状较为固定,能够“量产”,在行业内可以被称为复制克隆。即便是两个不同种类但同是规则物体的模型放在同一画面中,视觉上也并不会觉得突兀。而非规则物体则是指随意性较强的物体。这些物体并非一成不变,无论是从整体看还是观察细节都有任意变化的情况存在。例如,小动物、树木、湖泊、山峰等,在对于这类物体进行制作时,不能进行人为的修改。当同一画面内呈现出以上两类物体时,对于视觉的冲击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规则的物体可以依照常规的标准进行制作,而非规则物体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作者对这类物体的主观印象与理解、制作经验、操作水平等,因此会出现不同人员制做出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在制作非规则物体时较考验操作人员的能力,这也就导致了衡量操作人员的技能标准之一是制作非规则物体[2]。
33D建模技术与绘画结构分析的相关性
在3D的构建模型软件中,通过对物体形态进行数字化描述能够还原物体在现实中的形象。所以,制作人员在进行3D建模时,要先将建模对象进行数据及结构化分析,再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建模之前,制作者要先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像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分析,在判断平面图像的立体构成形式之后,再通过3D软件对图画中的物体进行立体模型构建,最后对物体的相关细节进行处理与加工,这就像绘画之前先打稿一样。因此,在3D建模的初始阶段,操作人员需要关注物体的结构与细节,不同的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绘制习惯,但都会依照先整体后局部的步骤,逐步实现对细节的把握。这样的方法在后续的网格整合中可能会出现与画面不符的情况,甚至会返工进行再次处理。这时对于某些不熟悉的物体,操作人员可能需要再次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注重对建模过程的还原。制作人员对模型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以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增强建模操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优秀的建模师建模技术过硬,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分析能力与复盘能力强且细心认真。建模师在绘画结构分析的过程中,需留心观察物体及图像的细节才能更精准地完成建模,构建成的模型才能更加自然、生动、逼真[3]。
4制作三维影视动画的3D建模的方法
3D建模同时也是三维影视动画的制作前提。3D建模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加丰富,在制作三维动画时能够更加贴合不同角色与物体的建模要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物角色和物体种类丰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建模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3D建模之前,建模师首先要分析建模对象的特点与期望达到的效果,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之后,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建模。三维模型的建模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细分建模法、堆砌建模法两种。细分建模法是依照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构成的建模方法。它首先需要创建物体的整体部分,之后再依据各类信息对物体的局部及细节上做出分析和调整。而堆砌建模法与之恰恰相反。它主张从局部出发,最后将多个局部堆砌为一个整体。建模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需先从细节处刻画物体,最后由多个细节构成物体的整体形状。两种建模方法适用的情况及物体不同。当构建非规则物体的模型时,更适合采用细分建模法进行建模。建模师会先勾勒出物体的基本轮廓,之后再根据相关信息采用多边形与网络建模方法对物体进行细节描绘。而在构建规则物体时,制作者常用方法是堆砌建模法。建模师会先将物体的整体外观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由最基本的图形构成。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建模师将基础构成的零件与细节部分进行构建之后,再将各个部分堆砌在一起构成一个特定的规则物体。而堆砌建模法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必须在建模之前充分掌握建模对象的整体比例与其所处的三维空间中的具体定点。即便是构建规则物体,如果操作人员不能够充分掌握规则物体的特征与内部结构或是无法用基本几何进行构建,则不适用堆砌建筑法。
5建模方式的选择
为了保证制作完成的三维影视动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预留出充分的操作空间,在制作三维影视动画时,建模师应从多方思考,谨慎选择具体的建模方式。
(1)多边形建模。多边形(POLYGON)建模一般用于构建规则物体。外观规则且不包含曲面的物体建模时常用该方式。建模师利用多边形建模制做出的模型,可以根据环境空间的需要进行改变,只需在模型参数上进行调整即可。多边形建模的方式只适用于由直线构成的物体,因此常见于三维空间中的建筑模型构建,如室内环境设计。
(2)NURBS建模。NURBS指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是英文Non-UniformRationalB-Splines的首字母缩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理解,也可以被称为是计算机图形学专业的概念之一。在构建模型时,建模往往适用于构建结构较为复杂,表面较为光滑的物体。NURBS对于细节及物体特点的塑造更为真实,应用范围相比其他方式来说也更广。NURBS建模由于基本拓扑结构的有限性,在构建拓扑结构相对复杂的物体时较为困难,比如气孔较多的物体。由于NURBS建模是由网格状的拓扑结构所构成的,所以,如果所构建的物体模型分支较多、结构复杂,因为关键点过多,也会导致模型的质量不过关。例如,在构建汽车模型时。一般会使用NURBS建模来创建汽车外观。
(3)细分曲面建模。细分曲面建模技术继承了NURBS与Polygon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可控性强,灵活多变,同时还能够保证模型的圆滑外观。细分曲面建模技术其实更适用于曲面,更注重“细分化”,也就是对所构建物体模型的细节进行精准把控。从细分曲面建模技术的优点可以看出,其更适用于对人物部分躯体的模型构建。
63D建模技术运用于三维影视动画中的实践案例
6.1采用3D建模技术设计与制作三维影视动画角色在三维影视动画角色的细节设计与制作方面,3D建模技术必不可少。例如,在《苍蓝钢铁的琶音》中,片中所出现的人物角色全部都是由设计人员依靠手绘设计出人物角色的草图之后,再由建模师对人物草图进行分析与想象,选取适当的建模方式进行建模。在建模方式的选取上,上文提到对于人物角色,通常会采用细分建模技术,模型创建好后再对其进行色彩渲染与后期处理。涉及影视角色的制作,无论是设计者还是建模师,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美学知识与艺术水平,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动画人物角色。创建出特征鲜明的人物角色后,通过技术支持,相关人物角色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与环境的契合度都达到了更高水平,有利于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给观众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6.2三维动画广告的具体应用由于3D建模技术的广泛应用,影视行业不仅限于影视作品,商业广告也应用了3D建模技术。三维动画广告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呈现,能够传达给消费者更加直观、立体、真实的感受,使产品更容易被大众认知和接受。例如,牛奶广告,目前推出的舒化奶能够很好地解决某些消费群体乳糖不耐症,但只通过文案和图片无法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这些信息。因此,在动画广告中对拟人化的乳糖进行角色塑造,从乳糖的角度,以三维动画的形式阐释了乳糖不耐症的病理并模拟了人体吸收乳糖的全过程,将舒化奶的优势与特色牢固植根于消费者心中。从广告的特征可以看出,通过三维动画形式能够将产品信息更加直观地呈现给消费者,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6.3三维场景建模的搭建在三维影视动画制作中,除了人物及物体的制作,场景的设计必不可少,占据了建模工作量的十之七八。场景是角色所处的三维空间环境,需要具有较强的可变性。优质的场景能够提升三维动画的质量与效果。例如,在某些游戏场景设计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建筑物模型。建模师在建模之前首先需要获得建筑物的平面图、航拍图甚至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相关的数据,还可以给建筑物划分特定区域进行分析与建模,整合建模后再进行处理与加工。创建出的模型应满足可视化、全景浏览、虚拟漫游等需要。
7结束语
3D建模技术涉及的领域较广,并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建模软件与方式也会逐渐被应用于三维影视动画的制作中。三维影视动画制作的角色建模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同样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三维影视动画领域不断进行角色建模的创新与尝试十分必要。动画行业工作者应坚持角色建模创新,科学融入3D建模技术,优化角色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提升将3D建模技术应用于三维影视动画制作的效率。
作者:杨素芳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制作技术范文3
影视动画作品在制作立体人物形象时,为确保角色动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往往采用动作捕捉方式形成初步人体动作模型,其后再根据艺术创意进一步调整修改。专业动作捕捉需要专用空间、设备、软件和技术人员等支持,具有一定成本和技术门槛,在当今的数字化生产环境中,简便的全身动作捕捉方式的需求缺口较大。而通过人工智能(AI)驱动的动作捕捉解决方案可简化动画制作流程并降低成本,为不同需求的中小型创作者和项目提供更大的创作灵活性,同时此类运动捕捉意味着演员无需穿着动作捕捉服装,从而可以做出更加自然和自由的动作。
最早的人体姿态识别项目OpenPseo开源库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监督学习并以Caffe为框架开发,是世界上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多人二维姿态估计应用,可实现人体动作、面部表情、手指运动等姿态估计,适用于单人和多人,具有极好的鲁棒性,基于它的应用实例不断推出。此类应用实例基本流程可概括为:录制一段真人动作视频,探测并提取视频中人物动作关键点,将其连成一段连续的基线,利用无监督对抗学习(UnsupervisedAdversarialLearning)对画面中2D关键点估算3D动作,再利用卷积残差网络(ConvolutionalResidualNetworks,CRN)推测视频深度,最终形成相应格式的3D动作文件并导出。此类应用最初需要用户具有编程知识背景,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但近年来基于网页的转换工具越来越多,非专业人士也可利用其简便、高效地完成从真实人物动作视频到3D动作动画的转换工作。法国初创公司Kinetix已开发出一套基于网页的服务,可直接将视频中的人物转换为3D动画并用于电影、游戏、VR、AR等作品中,适合不具备动作捕捉条件的制作团队或非技术人员。
用户可将自己拍摄的MP4、MOV、AVI视频文件上传至Ki-netix网站,也可直接键入某个在线视频的URL,Kinetix网站即可自动识别人物动作,包括手部姿态、半身动作等,但尚无法进行面部捕捉。Kinetix与Adobe合作,丰富了其3D形象库,用户在使用Kinetix网站进行动作转换时可从网站自带和AdobeMixamo形象库中选择真实、卡通等不同风格的3D动画形象作为立体动作的载体。转换完成后的3D动画可直接导出FBX、glTF等格式,4096×4096像素,PBR材质的文件,再导入至Blender、Maya、UE、Unity等主流后期制作软件或引擎中,完成进一步调整。此外还可生成共享URL,用于在XR环境下观看。Kinetix的3D模型自动生成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用户上传的视频也将作为训练数据持续改进Kinetix模型。与Kinetix相似的服务还包括Ani-mate3D、PixCap、Plask等,技术路线基本一致,在转换精度、可识别内容方面略有差异。创作者如果使用基于AI的智能扫描功能,可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进行全身运动捕捉。
与摄影棚专业设备相比,智能手机具有局限性,但是与价格昂贵、体积大的动作捕捉装置相比,普通消费者更倾向于手机。用电视、电影或游戏开发等传统方法制作3D动画并不容易,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大量便捷的工具和程序持续推出,以简化此类数字内容的创建。尤其是当下不适宜大批人群聚集的时期,或者独立制作团队需要远程或居家制作数字内容时,传统制作方式会增加各种成本,而AI驱动的动作捕捉解决方案为不同规模的创作提供了机会,推动了3D动画普及化创作,也能够保证创作过程中减少人员聚集的健康风险。
作者:张雪 单位: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