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3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3篇

时间:2022-12-26 16:38: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3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1

引言:

全球化深化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市场竞合发展日渐加强,与此相对应的市场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尤其是市场竞争和产品竞争的愈演愈烈,再加上一些地区政治与资源等不稳定因素的作用,市场经济中的产品需求和定价有时难以预测,因而,企业的财务目标利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上升。就近三年而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产业链或供应链方面不同程度的限制,财务管理方面的企业预期收入严重不足。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经受巨额亏损,导致企业面临的金融财务风险空前增加,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对于规模较大的重资产企业,在遭受市场多层次因素的制约,既难以顺利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又难以有效管理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基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必须引以高度重视。只有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和机制,结合行业发展特征与市场变化特点,多维度定期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数,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长,与此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现阶段,各种类型的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在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堪重负,而以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为主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机构的缺位直接造成企业发生重大的经营风险,或者存在破产清算的可能性。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体战略的核心要素,企业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做出更准确的决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大数据对财务工作的影响,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决策能力。此外,基于新时代财务管理发展需求,培养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和经营风险防控的综合能力,能最大限度地有效降低企业暴露在突发事件中的经营管理损失,从而帮助企业利用数字化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提升财务盈利能力,立足于市场发展趋势,以数字化风险管理与控制新模式支撑企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风险现阶段,企业主要采用两个途径筹集资金。第一种是股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直接吸引外来资本或发行新股票,来提高投资人的权益来筹集资金;第二种是债务融资,是指通过对外借款和发行债券增加债务的融资方式。两种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风险,但债务融资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债务融资中,随着生产经营条件的不断变化,债务利率可能大于或小于等于资产收益率,企业难以及时还本付息,导致更大的债务风险。这也是产生融资风险的一个基本原因。此外,融资规模和结构不当、融资成本高、汇率波动等也会造成一定的融资风险。投资规模较小时,企业可能无法正常运营,或增加投资规模;但如果企业规模过大,特别是当债务融资比率较高时,企业在未来还本付息的压力就会增大,容易导致企业资不抵债的结果。汇率的意外波动也可以对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我们可通过在远期外汇市场与人民币市场实现投资保值,在正确预测汇率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提前或延迟付款的方式规避外汇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风险因投资项目未来的运行存在风险,企业的利润也将发生一定范围的变化,甚至带来一定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风险。当外部市场环境越复杂时,市场中不确定因素就越多,而且企业的投资风险更大。与此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投资决策也会造成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时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做好科学的运营规划,才能在投资市场中占得先机。此外,经营性资本持有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周转,而企业的经营资金往往与其财务预测密切相关。财务预测是以市场需求和未来预测为基础的,面对经济市场庞大的信息量,企业对投资预测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极容易被冗杂的虚假性信息干扰,给企业的经营投资带来难以控制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追求自己的最大投资收益时,也应该格外重视企业无风险回报率、通货膨胀率、风险价格比率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衡量投资风险,促使企业做出最佳选择。

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本运作风险资本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价值和利润损失。一般来说,资本运营风险包括资金占用风险、资金周转风险和经营结果风险。首先,由于企业并不是将所有的资金都用于生产经营,而是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随着资产的积压和流失,流动资金周转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滞后性,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其次,在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如果企业对市场情况的估计错误,如供应不足、采购过多或赊销,可能会导致企业坏账损失的增加。当企业的坏账达到一定数额,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时,企业就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导致破产的风险。因此,在衡量资本运营状况时,也可以借助库存周转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来评估风险流动比率。

4.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分配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股利分配环节其实可以看作是新一轮的筹资活动。但与融资风险相比,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来自内部融资。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要来源为企业留存利润。当企业发展规模增加,所需要的资本总量也扩大时,部分的税后收益就会被留存,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用于分配的利润会减少。但是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利润率作为保证。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影响企业股票的价值,并产生收益分配的风险。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保持两者平衡,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企业可以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股利分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让股东获得更好的回报,也可以满足企业持续经营或扩张的需要。稳定企业股价,保持企业市值,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债务结构与资产负债率不合理目前许多企业通过债权方式实现投融资,如采用借款、增发证券、从企业或他人机构借贷的方法促进企业获取的投融资业务,导致企业债权资金占比较高,股权资金占比相对较小。虽然外债管理能够短期产生一定的效益,改善企业的财政问题,但是过高的利息以及不断扩大的外债规模也增加了企业的财政风险。首先,债务过多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支付到期欠款,会影响企业信誉,使再融资甚至破产的风险大大增加;其次,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大大削弱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不管哪一种情形,都可能减少企业资本的流动性,或者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形,使企业陷入重大的财政问题。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亟需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导致企业各部门在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相互作用,发挥“1+1>2”的作用。相反,他们面临着大量的非系统的、单独的风险,将他们的弱点暴露在市场环境中。其次,财务预警机制落后,如财务预警模型不足、指标不足,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评估财务风险,造成误判和遗漏,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另外,也有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较为陈旧,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财务要求。现阶段企业采用的集中式ERP系统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本节约和大量财务数据的准确记录,但仍有很多任务需要依靠财务人员的传统人工操作,大量的机械重复操作,不仅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单一机械化,无法充分掌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财务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而且集中化的财务系统缺乏实时性监测,这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威胁之一。同时,缺乏规范、精准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导致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难以落实,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管控效果不理想。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由于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会认为企业处于低风险时期,忽视了投资决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首先体现在认为只要合理使用资金就可以避免风险,其次体现在决策的缺乏量化科学性。导致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预案。一旦企业决策失误,如摩托罗拉盲目乐观工业利润区域和客户需求等情况,如果事先没有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的解决方案,对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减少债务经营的不利影响,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适当调整债务规模,使债务资金与股权资金的比例达到均衡状态,稳定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平衡。企业在投资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企业应科学判断自身债务能力,安排债券融资期限结构,合理避免短期债务过度集中,或大量发行同期限债券或借入同期限外债。他们应该防止债务偿还的过度集中,并减少自己投资决策中的错误。其次,建立有效的资本积累机制,通过多部门协作,对企业资本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判断。选择最好的资本积累方式,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对外借款的可能性,降低债务与资金的比率。第三,企业要紧跟市场的节奏和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资管环境,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商业银行接受中央银行监管,贷款利率逐步市场化。国家对中小企业等特殊企业有相应的贷款优惠政策。与民间借贷比较,其较低的投资成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2.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必须遵循系统化、规范化的原则。并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首先要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企业可以设立相关的机构或组织,对企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共享和分析,使各部门及时看到企业最新的财务状况。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并落实到个人身上,在金融风险面前共同发挥作用。二是完善风险预警指标,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模型。企业应结合自身和行业特点,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风险预警指标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在风险出现时及时有效地应对。第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更新企业风险管控策略。企业可以通过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风险控制,并采用精确、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制定目标,从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并合理避免因过分支出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在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中,积极利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爬虫技术,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因素的变化过程,通过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状态设置预警线来评估风险水平,实时向企业管理者发送预警信息,并提出相关风险预警措施建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构建了以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为标杆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质量、债务风险四个方面,比较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从而对指标类别进行分析,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总体评价与有效监测。

3.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认识专业培训增强企业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要从财务人员做起。企业通过采用现场学习、实地考察等手段,增强财务的风险管理能力,改变过时的风险规避理念,丰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等,使财务人员向更专业的领域迈进。其次,做好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教育,企业可以引进专业人才,引导财务人员探索企业的基本财务风险,引导财务人员思考如何面对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存在汇率变动的经营风险,在预期本币汇价上升时,企业应当及时归还外币债权及其他应收款项,或推迟偿付外币债务及其他应收款项;否则,做相反的事情。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超出法律的范围。财务人员也要主动学习新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专业能力,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如提前设定风险管理计划,做好收支计划。在记账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企业要及时催收,降低企业坏账风险;对于应付账款,财务人员在与供应商协商保证供货的同时,应尽量分期付款,以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风险。四、总结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创新业态,实现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的驱动力。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市场竞合关系的日益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遭受了企业内外部多种多样的风险威胁。因此,结合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筹资模式、投资结构、资本运作方式等主要的模块,进行风险量化剖析,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量化评价标准,逐步拆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规律和关系。为此,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着重构建集成财务风险项、财务风险量化标准、评估以及数字化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字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技能,运用更深入的财务风险量化与管理模型,实现更准确的风险指标度量。内外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由此,企业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与市场发展状态,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控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松峰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2

1引言

相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能进行识别和规避却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而在风险识别和规避的过程中预算是现金流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重要路径。互联网企业通过有效控制预算和现金流风险一方面能够预防企业陷入倒闭和破产危机,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预算和现金流风险控制还能保证资金安全,有效的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额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相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完善不仅满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变化下的必然趋势。

2完善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必要性

2.1稳定运营条件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企业数量为7.32万家,而2021年就上升到了8.64万家,同比增长18.0%,可见速度之快。互联网企业数量直线上升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类型复杂多变,其中以现金流管理风险对于互联网企业威胁最大。所以,完善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流风险控制工作不仅能够规避资金链断裂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还能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保证互联网企业有效利用财务杠杆的同时,创建稳定的运营条件。

2.2提升企业价值管理能力互联网企业与一般的制造型企业不同,其主要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小,货币现金所占比例较高,加上互联网企业用户群体庞大,虽然收入总量可观,但是每笔交易金额相对较小。正是因为互联网企业经营的特殊性,更应该强化预算及现金流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互联网企业由于投资、经营不善、导致的资金回笼困难问题发生,提升互联网企业资源利用能力,给资金的有序循环提供助力。

2.3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撑现阶段很多互联网企业经营范围逐渐向多点支撑、多元化布局的生态化模式转型,因此,现金流管理的风险也不单单的局限于资金使用、资金回收等方面,而是向资金的流动过程、资金筹集、资金投资等多个方面延伸。通过完善预算及现金流风险控制工作,能够进一步促进管理者形成战略管理思维,并结合风险数据信息横向和纵向对比,深度剖析风险构成的因素,预测互联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保障管理者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3当前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现金流预算指标不合理,超预算现象频发现金流预算是风险控制中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现金流预算计划不仅能够进一步的控制互联网企业成本,还能从利润和负债的角度出发,为互联网企业业务的拓展保驾护航。从现阶段互联网企业现金预算的现状来看,现金流预算与互联网业务基础融合程度不高,在现金流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固定预算编制法及增量(减量)预算编制方法为主,这些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在上一年现金流预算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项目变化进行数据信息的调整,不仅现金流预算逻辑不够严谨,同时缺乏业务现金流收入和支出数据信息分析,考量的内容不够全面,导致现金流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现金流预算指标编制过程中对互联网新业务板块、运营策略、重大采购、筹资项目了解不够充分,尤其是对当前客户应收账款和供应商的应付账款评估不足,也影响了最终现金流预算编制的质量。例如,现阶段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了加快资金回款,在未来的经营中会实施各项缩短账期的策略,正常情况下实际企业持有的现金流有可能会出现盈余情况,反之,企业如果在未来的经营中提升销售额度,则会采取相对宽松的赊销政策,那么实际持有的现金流也可能短缺情况,因此,在现金流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都考量其中,才能保证现金流预算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预算及现金风险控制基础性工作缺失首先,战略思维是互联网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现有的资金或资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新思想。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将战略思维作为了创新管理模式中的一部分,甚至部分企业将其作为优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所以,在互联网企业风险控制完善的过程中也需要战略思维作为基本支撑,然而,从实践的成效来看并不乐观,一方面投资、融资现金流缺乏战略规划,并没有从战略思维的高度,结合市场需求导向立足于资本价值最大化,现金流风险控制可持续性缺失。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投资现金流管理过程中缺乏中、长期规划,存在短视行为,更没有根据互联网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可行性投融资规划分析,导致过度投资、投资效益低现象频繁发生,甚至还存在融资过程中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其次,预算及现金流控制风险组织框架不健全。现阶段部分互联网企业风险控制组织框架的基本模式是“管理型+项目型”,这种风险管理结构将更多的重心都放在了规模扩张和新业务拓展层面,从内部控制角度对预算及现金流风险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很难在互联网企业内部构建规范的控制环境。最后,现金流风险控制过程中缺乏内部控制机制的配合。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过分的注重收入和支出的控制,对现金流整体控制意识薄弱,特别是销售回款账期执行和逾期账款监控问题上,导致风险控制目标很难达成。

3.3风险评估能力低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管理风险控制工作想要进一步完善,离不开有效的风险评估。一般风险评估能力越高,捕捉风险出现的因素越准确。当前,风险评估能力低会直接导致互联网企业出现严重的现金流管理风险。第一,风险评估能力低,导致评估风险过程中很难预料不确定因素对现金流管理的影响,互联网企业有可能出现收支不平衡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现金流短缺或断层。第二,信息化平台风险评估模型有待完善。互联网企业是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因此,在实际预算及现金流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系统完成日常的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预算及现金流管理的信息收集、分析、再利用也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的。虽然信息化平台功能模块众多,但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成熟的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也没有科学的风险预警模型,甚至很多情况下还依靠财务人员经验和主观臆断判断现金流管理中的风险等级,导致风险管理全面性不足、连续性缺失。第三,前期风险评估能力低,导致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预防工作不到位,不仅很容易出现“二次风险”,甚至会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企业风险系数,严重的还会影响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运营,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四,责任制缺失,导致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风险控制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对风险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一、管控手段不一、效率不一、成效不一,甚至一些风险控制措施流于形式,根本落不到实处。这种情况下,想要短时间内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难度很大。

4优化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措施

4.1强化现金流预算管理,夯实风险控制基础互联网企业在强化现金流预算管理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落实:4.1.1以业务规划为基础,保证预算编制指标的科学性以互联网核心业务部门为基础,在年度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做好各个部门未来现金流需求规划,尤其是重点关注销售、采购、投资、融资等部门,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需求流入和流出预测,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方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例如,现阶段互联网企业可以在固定预算编制法、增量(减量)预算编制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实施滚动预算编制法、零预算编制法,通过现金流预算编制方法的完善,为现金流预算指标的准确性提供支撑。同时,结合企业资金管理现状,预测未来现金流管理实施策略,尤其是要对销售政策和应收账款等内容进行准确评估,保证制定的现金流预算与风险管控策略相互协同。

4.1.2提高现金流预算执行监督,将现金流预算指标落到实处现金预算指标制定之后,互联网企业要重点关注现金流预算的执行监控。从现金流流入层面,预判资金缺口,优化融资方案,在降低融资成本的过程中,保证企业不会出现资金短缺情况,推进各项预算指标的顺利实施。从现金流流出层面,对互联网企业涉及的大型采购、项目研发等内容进行重点监督,保证资金灵活调配的同时,从根源上杜绝超支现象发生,发挥现金流规模效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4.2做好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基础性工作各项基础性工作是保证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

4.2.1从战略思维高度,实施各项风险控制工作从战略思维高度,重塑风险控制工作流程,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为根本目标,重新对资源进行组合,保证风险控制工作中各项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同时,管理者要立足于战略思维高度,在竞争为本和顾客至上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互联网企业产品更新快、周期短、盈利模式变化大的特点,在投资和融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现金流长期战略规划,最大限度降低现金流风险危机。

4.2.2优化预算及现金流控制风险组织框架在市场环境不断变换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需要保证现金流平衡,建立健全风险组织框架,夯实风险控制基础。以业务线为基础,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两级风险管理模式。一级以“垂直业务+管理”为基础,做好现金流资源分类,同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现金流核心环节出现风险的可能,设定风险管理目标,为控制打好基础。二级以“控制+共享平台”为主,在一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运作能力,提升预算及现金流风险控制能力。

4.2.3构建与风险控制相匹配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与风险控制工作的匹配性,稳定发展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最大限度规避投资过度和非效益投资现象出现,提升投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本结构,保证互联网企业资金流的稳定性。4.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评估预警能力首先,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风险控制人才的洞察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互联网企业可以从风险评估和分析的重点环节入手,定期对风险控制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案例培训,在提升人才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风险控制人员风险控制手段,为风险评估能力提升打好基础。其次,以信息化平台为基本依托,建立风险控制数据信息库,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的应用,对风险控制数据信息库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创新现金流管控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模型,设定不同风险数据上限和下限,在可能发生风险的过程中,模型自动报警,并对数据变动趋势进行全程追踪,出具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报告,评估风险等级,设定风险应对方案,从根源上规避“二次风险”的发生,保证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流管理处于平稳的状态下,将信息化平台的价值最大化。最后,将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互联网企业业务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每个领域自身都会存在现金流管理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在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还需要积极的实施责任制度,细化风险控制工作战略方案,从范围上拓展预算及现金流风险控制范畴,从视野上优化风险控制策略,在互联网企业内部构建闭环性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保证现金流风险控制过程中都能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为现金流风险控制打好基础,也为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提供保障。

5结语

互联网企业预算及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虽然互联网企业在风险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能够结合自身经营特点,从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平台、责任制落实、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层面进行完善,就能捕捉风险控制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形成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模式,降低预算及现金流风险发生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现金流安全,为互联网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可能。

作者:黄恩华 单位:深圳市华宇讯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3

企业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其经济收益,会采用对外投资的方式增加资金价值,然而,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变动,加剧了企业的投资问题,对其发展和经济收益造成的严重影响。企业在对外投资环节不仅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还应当加强把控投资风险,此才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避免企业遇到经济问题或资产安全问题。

一、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指的是企业采用现金、实物和债券等非主营业务的有价证券投资其他单位的形式,这一经济行为的目的是获取未来的投资收益。全球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呈深入发展局势,中国政府为了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长久发展等,推出了“走出去”的政策,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想要借助对外投资,不断壮大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的发展。自该战略实施至今,中国快速发展对外投资活动,国内企业纷纷加入全球投资领域,出现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大多数企业目前只开展了小规模的对外投资活动,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涉及各个投资领域。结合投资国际市场的标准和海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不断扩展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主体结构和行业分布等格局。自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出“走出去”战略之后,给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创造了优质的内外部环境。站在国内的角度来说,我国总经济额、对外贸易额和外汇储备都处于国际前列,不断调整了经济结构战略,这也提升了我国产品和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人民币汇率十分稳定,走出去政策将越来越完善。站在国际角度来说,世界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跨国直接投资占比也越来越高;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形成了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也加快了国际产业结构和产业跨国转移的速度和进程。

二、投资易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1.企业不合理的投资决策处于不同环境中的投资者会做出侧重点不同的投资决策,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量,所以,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也具有不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投资决策形成之前,通过全面、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可以做出更加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通过收集大量、全面的数据,可以做出更正确的判断。相反,一旦涉及虚假数据或片面信息,必定难以保证判断的正确性。然而大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工作,有没有制定健全的内控体系,缺乏真实的财务信息,决策者难以获取到有效的信息,所以无法准确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并未重视市场调研,也没有分析投资项目是否可行,且忽略了分析和研究工作,甚至并未深入了解投资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2.不合理的举债投资大部分企业会通过举债投资来增加回报收益。此类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企业必须要小心谨慎。部分企业的项目评估系统并不完善,过于重视项目收益,却忽略了项目风险,甚至没有做好对风险和收益的衡量,因此,如果项目出现问题,企业无法通过对外投资项目取得预期的效益,现金流动不佳,对其盈利、资产运营和偿债水平造成了影响,企业就会受到沉重打击。针对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来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负债,部分企业以高回报项目为追求目标,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偿债能力,大量借款,如果项目遇到问题,企业就难以周转内部资金,进而面临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举债投资会对企业信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完成某次项目投资后,企业如果未及时还款,就会对其未来的再借款能力造成影响。最后,对股权融资过于热衷。企业缺乏硬性的预算约束、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经理人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等,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了负面影响。

3.忽略了市场风险我国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出现些许差错,就会面临严重的损失。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原材料,如果增加原材料价格,供不应求,企业就难以投产所投资的项目,并且企业也难以发挥出自身的新技术优势,无法实现对市场先机的占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也随着更新,进而出现了大量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对外投资期间,企业面临的主要技术风险来自于更新投资技术。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投资决策环节某种生产技术是先进的,但是在投资建设完成后,就不再具有先进性,这会导致企业无法通过投资获得预期收益。此外,由于新技术成果无法批量生产,特别是缺乏市场检验,所以无法完全判断其是否成熟、可靠,所以,可能会出现投资失败的现象。其次是这场竞争加剧。如果有限的市场资源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就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如果不果断作出投资,项目就会被其他企业抢走。

4.外部利率变动汇率和利率或消费者需求的变动都会出现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变化和各种新研发的产品和技术等。利率变动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潜在利润和现金流量方面,是企业无法抵抗的风险,特别是会对企业对外投资项目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来说,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的发展程度和大小成正比关系,也就是加强利率市场化发展,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例如虽然到期的投资债券可以给企业带来本金收益和利息收益,然而,市场利率在到期前如果超过了债券票面利率,不仅无法增加企业收益,还会对资金时间成本造成影响。在投资收益的预测环节,最主要的决策依据就是国内外市场和市场在该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同时还需要考虑消费者心理和通货膨胀因素等。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就会加剧市场竞争或无法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企业在投资环节更应当综合这些市场风险因素。

5.管理风险企业在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管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现代企业目前缺乏独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虽然由股东代理人负责管理工作,但是其经营目标与股东无法统一。管理人存在懈怠行为,过于重视短期绩效,却没有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1.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应当要求员工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让员工了解对外投资会给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财务风险,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员工必须在整个对外投资环节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理念深入到财务工作中,要求在对外投资环节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通过提升对外投资财务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实用性,可以及时预见并积极反应存在的风险,进而做出更加有效的风险决策和风险防范方案,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子公司相关职能人员参加风险分析会,以季度和年度的形式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对外投资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加强对宏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对外投资环境。在对外投资环节,虽然宏观环境并不属于内部因素,企业也无法对其造成任何影响,但企业依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环境变化。避免对外投资环节遇到财务风险,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宏观环境的变化,找到其变化规律,并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适时调整和改变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方法,如此,可以在对外投资环节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减少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力度,提升对外投资机构的效率和内部员工的素质,为对外投资环节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保证企业可以有效运行对外投资系统,加强对外投资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

2.制定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企业通过对内部管理的加强,可以做出更加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企业通过管理财务风险可以监督和控制内控工作,实现对可能遇到的风险的预测和应对,在正确做事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做错事。企业应当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例如制定标准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风险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职责。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存在复杂且多样的特点,所以企业应当设立专业的组织机构负责及时有效地管理财务风险。如果对外投资环节涉及了证券投资,应当将债券资信等级作为风险防范依据。对于已购债券来说,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其信用等级,向企业提交风险券抛售申请,避免内部出现高风险债券,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证券投资风险。实现对债券风险的有效防范。也就是采用长期债券替换短期债券,或采用短期债券替换长期债券。科学的组合投资债券。主要涉及了保守型,冒险型和适中型三种策略。通过科学组合投资证券,保证组合证券的数量足够,集中组合大风险证券;同时应当集中组合会影响投资收益的证券。如此可以避免企业在对外投资环节遇到财务风险。

3.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由于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投资环节,因此企业应当提升财务管理力度。通过对监管体系的完善,可以避免其他工作的运行出现异常。所以企业应当完善内部财务监管机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结合内部员工提出的意见,并真正落实好该项制度。同时,企业应当为财务风险制定完善的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全面动态地监管整个投资过程,并提前设计防范风险的方案。以便企业在遇到风险隐患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造成严重损失。此外,企业还应当重视对财务决策体系的规范,按照规范的程序投资项目,将市场及自身经营情况的变化作为投资决策的调整依据,如果企业缺乏充足的流动资金,就可以投资高变现能力的项目,进而增加自身的流动资金。

4.重视分散投资风险通常来说,收益越高风险越大。高收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由于各项目具有不同的市场前景和用户需求等,所以存在不同的潜在风险,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益,大多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项目中,不合理的投资资金结构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想要降低风险就应当重视投资组合的优化,根据风险的高低合理投资各个项目,同时需要做好对资金投入量的适当控制。虽然这会些许影响到企业的收益,然而却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财务危机等风险,逐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实施效果考核与综合评价企业在考核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情况时,大多会应用测试法,主要测试指标就是其健全性、符合性和试执行。健全性指的就是以企业的各项标准和控制制度为指标,对其投资风险进行详查或抽查,判断其是否健全。符合性指的就是检查企业是否按控制标准实施控制行为,以及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实质性指的就是重新设定各项控制标准和控制技巧及控制活动的过程。在测试和评价普通内部控制作业时,无需开展实质性测试,如果企业经测试不符合健全性和符合性要求时,就需要用到实质性测试。在经过测试后,还需要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环节及其最终效果,一般会用到指标评价、综合分析等方法,有助于提升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可以根据实际效果方面,衡量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是否正确。

6.加强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管理审计社会经济和我国社会在经过不断发展后,内部审计也慢慢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了“管理审计”,主要是为了审查组织内部是否按照既定标准执行运营活动。企业想要在对外投资环节开展有效的风险动态控制工作,就应当在经营环节,落实好管理审计工作,搜集企业相关的信息,确定企业在对外投资环节是否成立了风险管理机构,是否采用了风险管理制度;还可以在对外投资环节,搜集企业的会议记录和会计资料,确定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运行效果和执行情况。借助审计的方式规范、有效地审计内部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等,保证企业可以开展规范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而实现有效控制对外投资风险的目标。

7.加强全员风险管理财务风险不止来自于企业负债和企业投资,且与其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应当鼓励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也就是在企业内部引入风险机制,将风险责任划分给管理部门、职工和企业,统一三者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应当为企业员工提供风险意识教育培训,管理各岗位的风险责任落实情况,明确所有员工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起到团队防范作用。

四、结束语

在投资环节,企业会遇到不同的决策和挑战,特别是难以估计和度量投资风险,然而,通过对投资风险成因的分析,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投资风险,便于企业尽早作出规避风险的对策。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大部分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价值观,并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制定各项必备的风险防范措施,如此不仅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还可以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

参考文献:

[1]黎慧婷.RCEP背景下企业对外投资财务风险与控制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J].上海商业,2021(11):136-137.

[2]徐瑞英.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策略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2):52-53.

[3]李巧洁,王棣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0(11):25-29+33.

[4]张丹.企业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对投资风险控制的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1):102-105.

[5]胡宏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控制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02):116-120.

作者:黎慧婷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