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创新创业教育思路3篇

创新创业教育思路3篇

时间:2022-12-23 15:42: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创新创业教育思路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新创业教育思路3篇

创新创业教育思路1

通过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现阶段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而且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也能构建成知识与行动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中提升学习效果。在人才培养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中,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创业和未来就业的能力,提升人才的综合竞争实力。

1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价值

以创新为手段培养人才实践、应用能力,是当前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而以创业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是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合理开展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完美地将创新和创业教育结合,然后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优化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影响。在适应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契合高等教育内部发展的规律,从而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促使传统学校教学观点、方法的改革。就目前情况而言,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角度体现出来。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许多国家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并且重视有关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中,创新成为最重要的力量源泉,能帮助相关企业或行业立于国际竞争中的不败地位。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转型也需要有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支撑,只有全面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输送质量,才可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在创新和发展中的水平,不断通过创新型人才强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从国内形势的角度来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不仅对于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出全面的发展要求,还强调创新已经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并且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以后,通过制定与时俱进发展方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形式,推动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承担其时代新使命。学校在教学与发展中需要将学校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所部署的决策上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撑的形式,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高效性。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给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带来很大冲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就显著,并通过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等形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合理发展。在此期间,学校需要提升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工作的认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出发点,抓住教育的突破口,对以往人才培养的短板进行有效弥补,帮助学校造就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1-4]。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二者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很多,需要结合其发展现状和障碍[5],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方式。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结合发展中,存在观念性的障碍和问题。当前人才培养还是以功利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为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加上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发展的成熟程度不高,所以许多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停留在直接的商业价值评判方面。即使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很多教育管理者认为其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针对学生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的培养,未能真正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层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于表面化,缺乏完善的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在学生对象的学习中,部分大学生的视野存在局限性,还是以功利性的价值判断为主,使得很多学生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进而在将来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学习期间忽略该教育对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意义,还有在品格和职业能力塑造等方面的本质作用。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急功近利、盲目跟风,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未能构成融合发展的教育体系,存在资源性的障碍问题。二者融合发展对于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场地等基本条件有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针对该创新和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体系不完善,还缺少本土化的优质教材,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较为随意,缺少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进而不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降低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没有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其融合发展出现制度性障碍问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完善治理,并且教育工作的开展远离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学校在学科建设与规划、人才培养内容优化,以及师生激励和导向等方面缺乏创新。还有一些学校缺少针对融合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以及许多科技创新项目活动都是临时安排的,没有相关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对全体学生的有效培养产生不利影响[6]。

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

3.1教学目标与创业教育融合在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中,学校不仅需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还要做好有关教育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明确、完善。同时,学校应该秉持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联合培养的态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既突出专业教育又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学可以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技能、知识有机结合,在增强学生理论认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7]。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需要设计实践拓展训练项目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拓展与实践活动,让其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优势有很多,在其发展中可以尽量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融合的优点,挖掘二者存在的教学关联性和相似教育目标,通过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推动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循序渐进开展。

3.2构成融合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构成融合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学校应当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促使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还要和企业共同开发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定期优化和改善人才培养的方案,从多角度达到教育体系融合发展的目标,还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学生专业教学的计划、学分体系等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有效认知[8]。应用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结合发展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为了达到创新创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融合发展,其教育体系的路线工作应该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特征,让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融合,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发展学生在创业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9]。

3.3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合格化、合理化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存在不足,需要学校运用有效的措施,逐渐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结合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要求,明确工作标准,正确选拔和聘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让其在教育当中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强化现有教师和队伍的培养力度,并通过定期实行目标考评等方式,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使其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在逐渐创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过程中,学校应当采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建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运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并为学生开设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协会等实践场地,要求教师或者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知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结语

在近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教育部门提出了构成融合发展教育体系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并且强调为了深化相关教育改革工作,必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学科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工作协同发展的体系,要将教学目标和创业教育融合,组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质量。

作者:刘祎 李守军 杨扬 单位: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思路2

技能型社会的创建,不仅仅是职业院校所要面对的情况,也是众多高校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都是高校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的实践能力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生本理念”,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性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市场营销专业在创业过程中的实用性,教育学生掌握市场要素、利用市场要素的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创业。

1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枯燥基于国家层面来说,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整体的专业理论水平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也是处于不断提高和不断优化的阶段,这就导致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比较枯燥。现在的很多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不够重视,所配备的师资力量并不强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教材为主、PPT为辅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读、学生听”,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的质量差、学习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1.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学习重点就是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销售,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商业性和经济性的学科。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依然是全靠教材,通过对书本上的专业概念的讲解和相关实例的讲述,来引导学生去学习背诵相关知识,目的就是通过专业考试,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动态性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市场经济中的不同情况、不同实例来进行讲解,才能培育出学生的专业素养。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需要的是理论和业务兼具的社会人才,但是现在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化,对学生思考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导致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经济社会脱离,与企业的需求并不符合。

1.3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市场经济下的专业人才,但是学校水平的参差不齐,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视程度有高有低,导致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就不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现了偏差。有的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成为销售公司的管培生,保证学校的就业率,有的本科院校是提升学生经济方面的素养,侧重经济管理方面,有的高职院校是培养广告的营销策划,完全是依据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导致社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无法估量。

2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意义

2.1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改革符合社会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所倡导的经济理念,创业创新是国家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基础和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的高校市场营销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社会、企业和政府所提倡的正是高校学生能够勇于创业,靠创业奋斗出彩人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需要的正是有能力、有知识、有专业、有实践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主体,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改革,不仅仅能够给高校毕业生指明就业方向,也能给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指明方向,通过创业视角下的改革,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2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改革符合学生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和完善,高校学生的实践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于专业的实践主动性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教育视角下的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去社会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欲望,主动去锻炼自己,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多地选择在假期或者业余时间在超市或者商场去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实践履历,而这样的改革也是符合学生的期望的。除此之外,虽然就业压力严峻,但是课程的改革,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从而发挥出市场营销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

2.3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改革符合就业需求随着我国技能型社会的创建,高校学生在市场上的受青睐程度并不高,高校各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一般的情况。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能够很好地改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经济下行压力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更能在社会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就业形势。

2.4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改革符合市场需求现代社会的企业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塑造高校学生创业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改革以后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创业视角下的教育,使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匹配企业的需求,也从侧面展示出,改革使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都有了本质的改变,更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研究

3.1确定目标,专业培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是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教学,要优化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把创业这个核心融入其中,实现创业基础下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这是改革后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除此之外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的理念要改变,摒弃“一本书一个课件”的授课方式,要充分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方向,学理论为创业,创业靠理论,真正把专业理论和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塑造出具有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拓展与管理能力的优秀营销人才、优秀的市场营销创业人才。

3.2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创业视角下的教育,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高效课堂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操作更多的是停留在课本上,或者是存在于形式多样的操作知识竞赛之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弱,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这是重中之重。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从而推动创业视角下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首先学校应该加强与学校有专业联系的中小企业的人才合作,通过给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业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学校可以自身构建学生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针对学校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保障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打造独具特色的实践教育平台,丰富学生的实践形式,从而提升学校的实践教育质量,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3优化内容,打造新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在创业的视角教育要求下,优化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上,要充分进行研讨,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市场的趋势动向紧密结合起来,对一直沿用的教材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创业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既要有与时俱进的创业理论,也要有丰富的创业实例,强化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关注。教学内容的改变是教学模式改变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最关键的就是优化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要把社会关注度高的电商引入教学环节,并且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模拟电商的经营管理过程,教师给予指导,从而提升创业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核心地位;第三步就是优化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不能再局限于学分和卷面成绩的考量,在学生的专业课考核过程中要加入创业实践课的考察,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细则,通过实践考核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主动性,提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3.4引进人才,强化师资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是主体,学校要充分重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引入专业人才,学校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给专业人才提供丰厚的待遇和奖励,让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其次就是要扩大专业队伍,把市场营销专业的年轻教师派到教学过程中,锻炼和丰富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增加教师的实践培训机会,把教师外派到相关企业中,强化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相关制度,激励教师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一些创业项目中,在实践中丰富教师的创业经验,从而在教育模式改革中最大化地发挥学生思维。

4结语

总而言之,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既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投入,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去投身于学习,更需要社会专业人才的共同推动。同时,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改革路径研究也是学校、学生、社会都能有所收获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改革促进市场营销专业的提质升级,实现学校、学生的协调发展,达到与时俱进。但改革策略仍然有许多角度可以研究,希望专业人士共同努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优秀的成果。

作者:王丽娜 单位: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思路3

加速推进创业创新是深入实施探索与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大学生是创业创新的突围点,支持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近几年,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与理论,但也面临融资难、实践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1高校创业文化概述

1.1高校创业文化内涵高校创业文化在大学文化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文化基础,能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鼓励。在高校校园中,创业文化是以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帮助、指导高校师生的活动,以期培养他们对创业的兴趣及对创业的热爱。高校创业文化概念可总结为四方面的内容:高校创业物质文化、高校创业制度文化、高校创业实践文化、高校创业精神文化。

1.1.1高校创业物质文化高校创业物质文化是高校创业文化的有形文化,是可以看到的,是高校为了发展高校创业文化,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的各种物质设施、人文景观、文化传播介质的有形载体。国家为高校创业物质文化提供了大量帮助和投入,可以看到高校呈现出丰富的创业实体场景,如专门的办公楼、场所、图书角、培训基地等。高校创业物质文化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高校对创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生创业精神的激发鼓励程度。

1.1.2高校创业制度文化高校创业制度文化是为了鼓励师生开展创业活动、规范创业行为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创业的文件、相关政策等内容。高校中的创业制度既具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体现出高校创业制度文化的特点。高校创业制度文化由管理制度、责任制定和培育制度组成。在学校创业组织中要做到人员明确权责、各司其职,与各组织部门共同合作,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有效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

1.1.3高校创业实践文化高校创业实践文化,作为高校创业精神的动态体现,是在创业活动中进行的课程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以帮助高校创业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创业实践文化主要体现为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课堂教育以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创业素质教育等,实践教育则是在课堂教育基础之上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际动手提高创业基础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素质,查漏补缺,收获优秀的创业成绩。1.1.4高校创业精神文化高校创业精神文化是高校创业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次内容,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才形成的文化体系,也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以让广大师生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具有积极的创业思想和良好的创业价值观,步入正常的创业道路,少走弯路,进而帮助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

1.2高校创业文化特征高校创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文化概念具有丰富、抽象、复杂等特点,因此其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界定。高校创业文化是涉及多元素、多层面的复合组成体,其具备如下特征。

1.2.1先进性高校创业文化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具有科学精神,它反映了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符合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创业文化与时俱进,代表着人类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高校创业文化不仅继承了规范创业教育实践的科学理性,而且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提出了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的时代使命。1.2.2实践性高校创业文化不能靠空虚的说教或空谈来发展,完成相关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学校需建立基础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基础实践。创业不是纸上谈兵,实践与理论要并存发展,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完全不符合高校创业文化的理念,只有高校学生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才能得到成长,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也能为创业实践逐步完善实践体系,健全创业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内容,提供优越的实践环境,为创业实践保驾护航。

1.2.3公益性高校创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创业文化,它属于公益文化,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价值取向。高校设置的创业机构、创业组织、创业项目、创业课程培训等,都是为了鼓励帮助师生开展创业工作,能够将所学所做造福于社会,帮助他人,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发展。大学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鼓励教师选择具有长期影响的课题,希望既能为特定的创新者提供足够的激励,又能适度促进知识产权的更快流动和传播,造福社会和人民。

2创业时代下高校创业文化探索

2.1创业时代下高校创业文化的现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时代下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创业时代下高校创业文化面临着现实中的一些困境,相关问题也在等待逐步解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有些创业者以追求盈利为唯一目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绝大多数创业的初期,他们对创业精神的领悟并不够深刻,社会责任感欠缺一些。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创业文化,这既对国家和社会有益,也对大学生创业者后续的创业有好处。(2)高校创业文化体系有待完善。高校发展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创业文化教育尤为必要。高校创业文化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中不断深化的一种校园文化。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社会和高校都在积极鼓励大学生投入到创业中。但我国高校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创业文化在深度和内涵上都有一定的欠缺。眼下我国高校创业文化主要是模仿甚至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但国家情况和教育思路的不同,使这种模仿和照搬的方式不能契合国内高校的具体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完善符合我国高校具体实际的校园创业文化体系显得极为迫切。(3)高校创业文化发展的深远意义影响较小,与校外社会协同发展有所欠缺。让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在学校内学到创业知识,参加校内创业项目,更多的要结合当下创业形势的发展。然而目前学校没有针对社会所需进行教育,开展创业项目,导致创业活动的深远意义不大。发展高校创业文化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创业型优秀人才,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蓄力。

2.2创业时代下高校创业文化的意义

2.2.1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永恒力量。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能力和人才资源的竞争。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潜力巨大。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为广大青年提供社会创新思维,有效地维护和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将站在时代的前沿,迎接社会赋予他们更强大的使命,加强自身经验和技能的发展。

2.2.2推动高校就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人才需求进入质量关注阶段。纯粹从数量上看,大量招聘大学毕业生的公司数量正大幅减少。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表明在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各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更加谨慎,这需要政府和高等院校“兼顾”诸多创新和大学生创业政策。此外,还需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需的“技能”。培养部分学生创业精神,使他们既实现自我,又为社会创造就业和价值,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普遍。许多年轻有志者正在创业的道路上努力,而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了发关于继续开展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活动的通知,突出大学生创业就业,降低其创新创业门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努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从在中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到将“小众”转变为“大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注重创业所需的技能素质,很多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我会说,一个创意群体”是一种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才能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3创业时代下高校创业文化的对策

2.3.1搭建创业管理系统平台,对项目进行智能化跟踪和服务从政府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才发展、创业发展相关网站,在师生和企业、机构之间更好地进行连接,取得项目合作机会。国家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师生要共同努力,帮助广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政府也可以从奖励政策的角度出发,设立鼓励规章鼓励学生创业,如创业基金投放、创业奖学金发放等;企业也可申请享受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奖励,如减免税务、招聘人才绿色通道等,都可以帮助提高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

2.3.2建设良好的创业师资队伍,培养优秀的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学校通过建设强大的创业师资队伍,对学生传道授业,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形式,设定优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拓展课程,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注重培训学习,原始实践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必须转化为基础能力。在创业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增加学生创业经验。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创业实践节,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帮助下,让学生自愿投资、自愿执行、以盈亏为荣,让学生在这些项目中获得管理技能,从而获得创业经验。还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接收成功企业家兼任教师,定期邀请商人为学生讲课,讲解最新市场趋势和实际创业经验。

2.3.3让创业文化的发展成为常态服务,构建成功的创业保障体系高校应每两月组织开展各种专业优胜评比、创业研究、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一方面,要将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实践方案,不同方式改进、提高、推广,走向产业化水平,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整体氛围:要创建创业发展基地,帮助扶持学生开始真正的创业活动。多种途径出台政策福利,为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创业会提供必要的投资优惠政策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大学为释放大学生的创业潜力、鼓励创新、创造和谐、安全的创业环境及制度和创业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加强与国家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对创业进行风险投资。

3结语

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能够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问题,并且对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发展都意义重大,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自主创业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学生的首选。虽然我们的高校创业文化发展起步较晚,但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学校的重视,逐渐完善,趋于成熟,广大师生也越来越重视创业,自主创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相信面临的一些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创业时代下的高校创业文化将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重要影响,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今后定会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

参考文献

[1]者贵昌.高等教育改革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苏益南,齐鹏,朱永跃.创业型经济背景下高校创业文化培育[J].企业经济,2011(9):152-155.

[4]芮鸿岩,杨桂元,林刚.大学创业文化的培育路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9):65-69.

[5]江波.高校创业文化模式构建探究[J].江苏高教,2015(9):95-97.

作者:张乐 李贵斌 张艳秋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