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6:20: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电气工程专业论文3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问题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加强地方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人才缺口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好增量优化,主动布局。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是推动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高度衔接,注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培养。形成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以企业实践培训为提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悟,悟有所为,为有所用”[1-3]。
1构建电气工程专业特色的育人体系闭环结构
1.1电气工程专业发展现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电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性步骤。随着现代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电气设备自动化程度快速提升,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口径越来越大,人才缺口凸显在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以及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中小型企业上[4-5]。而国家大型电力企业的招聘标准限定在一流大学毕业生。这一现状对普通高等院校而言,要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就要调整培养方向,结合政策导向与地方经济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6-8]。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建设的典型专业之一,要对本科教育全阶段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整合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完善的育人体系,为实现新农村电网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1.2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六位一核心”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现代化育人体系,须符合政策导向引领,制定科学的育人目标,才能保障一切育人策略和实践活动的可行性[9]。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色,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出培养“研究型与应用型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构建“六位一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以政策导向为核心,从育人目标、育人方案、育人团队、育人平台、育人评价、示范效应六个维度进行建设,构建育人体系闭环结构,如图1所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从德行、研究能力、应用能力三个角度建立育人目标,开展系列育人活动。
2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的模块化建设内容
2.1规划科学的育人方案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校方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掌握学生的心理、学识、能力等发展趋势,按照分析结果与企业协商,规划合理的阶段性实践实训方案[10]。本科学生四学年时间,是从懵懂少年到步入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学生在心理上和技能上都需要逐步提高,实践基地管理层应根据学生不同学年阶段的接受能力,构建递进式培养模式。依据学生入学的时间,规划四个阶段的实践实训方案,入学阶段通过认识实习、基础实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校内培养阶段通过校企联合实践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顶岗实训阶段通过生产实践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毕业设计实习阶段通过参与设计项目提升学生创新实践素养,四个阶段形成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夯实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1]。1)认识实习与基础实验。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按专业、班级分批次到实践基地实习,听取企业技术人员讲座,实地参观企业生产线,体验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初步的认知,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和求学的愿望。无论是研究型培养模式还是应用型培养模式,基础都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大二学年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阶段,基础实验安排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由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员进行指导,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2)课程实训。专业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三学年讲授,相比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对专业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这也是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差异所在,专业课程涉猎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基础。课程实训也称课程设计安排在校内实验中心进行,应针对每门课程设置专门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3)顶岗实训。经过三学年的校内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所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理论,但缺乏综合应用的实战能力,且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出现“偏科”情况。因此,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学生去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训,基地实施层会根据学生的个体表现情况分配生产车间,由基地指导教师(师傅)进行小组或一对一实地指导。这个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毕业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学生结合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热点和难题,在校企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并对所拟定的设计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最终形成实物作品,且撰写毕业论文,参加论文答辩。由基地教师团队成员对学生的作品和论文进行综合评定。
2.2构建产学研育人平台想构建完善的育人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基地管理组织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践基地稳定运行的保障,校企双方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为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2)基地实践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实践设施、良好的生活配置是学生实践的硬件条件,因而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线资源优势,开放共享先进设备仪器作为实训平台,提供环境良好的食堂、宿舍等生活保障配置。3)校内联合实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建立校内联合实训平台,扩充学院实验教学硬件条件的同时扩大企业产品的宣传范围。4)拟定多元化育人内容。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结合专业特色,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基地的资源优势。结合“金字塔形”的人才需求,以专业基础实践课夯实基础,以专业实践课培养能力,以项目实训课提升水平,以创新设计课凝练人才,将思政元素线性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形成逐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
2.3建立规范化育人评价机制1)建立课程质量保障系统。建立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保障课程体系更新。指定专门的教师担任特定课程模块责任人,具体负责课程模块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并组织协调该课程模块的教学;建立课程设计信息平台,包括课程体系设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管理、课程内容管理及课程协同管理等功能;完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包括课程规划、教学过程控制、课程评估、选课规定、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规范等。2)建立奖罚分明的导师负责制度。校企双方应在选派指导教师上严格把关,能力与素养并重。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奖惩和淘汰制度,学生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指导教师的奖金、评职等,激励理论水平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和技术员主动参与基地实训指导。3)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标准。由岭南师范学院和北京三清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共同组织校外实训的培养过程,按照企业考核标准,从技术能力、业务理解能力、态度、责任心、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4)建立动态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建立长效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杜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形式主义。整体教学质量评估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通过对培训过程,学生测试成绩、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综合分析,不断提出改进办法,调整教学过程,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类课程考核的管理,为富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提供特殊培养计划,改革教学和考试的内容、形式。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电气工程专业为典型,践行“六位一核心”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塑造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构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体系,将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作者:王润涛 李明 吴洪艳 王树文 费娟 刘瑶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2
电气工程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对于自动化技术要求较高,而电气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运行效率和质量,提高工程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让其运行能更加安全、可靠。最近几年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应用到该技术,如电力、通信、建筑行业等,并将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结合,对于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
1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
1.1发展优势
1.1.1应用较为广泛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技术较为成熟,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到日常生产过程中。所包含行业较多,如电力、通信、建筑、高新技术行业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工程技术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整体效率和质量,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1.2具有统一应用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新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因其自身优势被大众所接纳,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国家以及政府对该技术较为关注。但是由于不同行业的生产结构以及应用范围都具有一定差异,因此为了保证各行业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国家以及政府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特性以及各行业生产模式发布了应用标准。这对于电气自动化企业发展而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系统设备通用性,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奠定基础。统一应用标准还能有效提高技术代码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编程工作水平,为后期维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1.1.3实现分布式应用分布式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分布式应用不仅能为企业生产提供便利,将生产线的各设备进行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还能对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分布式应用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能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整体效率和水平,并且还能为系统维护和修理工作提供基础,让维护修理工作更加简洁化和便捷化,对流程进行简化,提高维修工作整体效率,为机械设备稳定长远运行提供基础。
1.1.4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较为紧密电气自动化作为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下的产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中,对大众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意味着信息化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更为紧密。如今我国电气工程技术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其系统运行更为稳定,系统结构更为成熟,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1.2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2.1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生产技术,对于技术人员综合要求较高,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专业人员都较为欠缺,国内高校在进行该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理论课为主,平时考核也是以相应理论知识为基础来进行,这就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出现脱离,就业后综合素质无法达到企业运行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实践性更加强,仅仅依靠相应理论知识不仅会导致人才无法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还会导致该技术发展受到阻碍。
1.2.2能源消耗过大电气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以能源为基础,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存在的特殊性,能源消耗率较大,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对其自身发展极为不利。如今,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其设备以及控制技术逐渐智能化和现代化,也就意味着所需要能源也在逐渐增加。加上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日常生产时应用自动化技术时由于缺乏节能环保意识,因此该技术能源消耗量较为庞大,使用效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对企业成本控制极为不利,严重者还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我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而言具有一定阻碍作用。所以如何提高电气自动化能源使用率,降低消耗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如今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
1.2.3网络架构不一致虽然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较为广阔,不同行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都可以使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但是由于不同企业以及不同行业运行特点具有较大不同。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发和使用时会以自身企业生产特色为基础来对其系统进行设计,这样就会导致各行业、各企业之间自动化系统出现壁垒,适用性较低,无法增加企业之间联系度,网络架构缺乏统一性,并且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系统硬件建设过程中,对于其兼容问题没有进行充分考虑,不同设备以及数据传输形式都具有一定差异,不同生产资源无法通过平台来进行共享,数据更新也会出现不及时情况,生产人员无法根据相应数据来进行产品优化、创新,其产品具有较为严重滞后性,无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对于企业稳定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且会对该技术产生一定制约。
1.2.4集成化程度较低电气自动化集成技术直接决定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以及水平,只有保证技术集成化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电气自动化集成程度都较弱,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电气自动化独立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与企业相脱节,并且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较晚,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异。除此以外,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所涉及子系统较多,而不同子系统运行状态都具有一定差异,为了保证各项资源能得到共享,需要将子系统进行连接。但就目前而言,各子系统之间连接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即使企业对其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子系统之间连接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源共享率较低,无法满足新时代下企业生产需求。
1.2.5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新时代下发展产物,企业在进行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原有系统平台、系统设备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保证其平台、系统设备能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运行需求。加上该技术对于生产人员综合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来进行人员招聘和平台系统更新工作,这对于企业资金要求较高,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自动化技术建设过程中只会对个别重点区域进行引用,而其余企业由于资金规模较小则无法开展相应的更新工作,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而言会产生一定阻碍作用,导致技术广泛性较弱,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2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
2.1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良好,工业社会也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其系统结构逐渐成熟、稳定,对于各行各业而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各行业生产效率,提高各行各业发展速度。因此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扩大是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我国工业社会重要发展途径之一。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做好研究工作,根据各行各业生产特性以及规律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该技术应用范围,从而让技术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系统的完善性和健全性,让技术能为我国工业革命服务,满足各行各业转型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增加提供基础。
2.2系统平台更加优化目前而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平台主要是以各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为基础来进行建立,因此其维修成本较大,并且会加大资源浪费率,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极为不利,所以对其平台系统进行合理调整是未来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以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为基础,以各行业发展特色为依据来对平台进行改善,从而保证平台独立性和统一性,控制企业平台建设成本,让维修工作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进行系统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调研工作,对企业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全方位掌握,并以此为基础对发展目标以及经营理念进行合理建设,通过发展目标以及经营理念来对系统平台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大众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完成转型需求,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3系统结构更加完善系统结构作为该技术运行的基础,该技术在运行和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各行的发展制约,其系统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缺乏统一性,信息资源交流交接,资源共享率不理想。因此企业必须做好研究工作,提高该技术系统结构稳定性以及高效性,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提供技术基础。首先,企业需要保证系统结构通用性才能让企业不同环节生产数据得到共享,增加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让数据更加准确、全面,避免出现信息孤岛。除此以外,企业还需要做好优化、创新工作,以社会发展为趋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其系统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保证该系统结构智能化以及集成化,提高该技术应用范围以及水平,为企业稳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4技术更加低碳节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大众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大众对于生态环境要求逐渐提高,并且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企业在进行运行过程中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对相应生产结构进行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亦是如此。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大量污染源,对于环境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现象进行改善,提高该技术低碳化以及节能化水平,从而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提高该技术低碳化、节能化技术,不仅能促进企业稳定、长远发展,对于该技术推广工作而言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能将社会效益、社会生态效益、企业经济进行结合。
2.5产品革新力度更大在我国各企业蓬勃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产品必须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从而保证产品符合社会潮流,满足大众生产需求。企业必须做好研究工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更新整体效率,从而保证质量以及效果能达到新时代下企业生产的需求,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技术保障,帮助企业实现转型需求。首先,企业必须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对技术进行优化、创新,提高该技术智能化、集成化水平,从而保证技术适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企业建设以及维护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其次,企业必须以各企业发展需求来进行针对化设计,提高企业内部数据共享率,提高该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让企业发展能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2.6人员综合素质更强该技术对于生产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为了适应该技术运行需求,企业在进行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从而保证该技术应用和维修工作能符合新时代下企业运行需求。并且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必然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对于企业整体运行质量而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综合实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到一定地位。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能提高各行业之间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对大众生活水平提升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因此电气自动化企业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对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全面掌握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提高该技术应用范围以及水平,对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并完善系统结构,提高该技术整体运行效率,为我国国民经济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汤逸夫 单位: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3
电力系统在生产和生活的地位举足轻重。建筑电气工程中,既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要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能耗,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作用,深入探究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1建筑电气工程与节能技术
1.1建筑电气工程概述建筑电气工程主要以电力科学技术为手段,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理论和电力科学技术,为建筑工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数字化城市、绿色生活、智慧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对传统建筑业进行改造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建筑智能化是一种新兴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工程的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带来了空前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利益,未来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2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建筑行业。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3,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节能技术减少整个行业的耗能量。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巨大差距。尽管很多企业都意识到电气节能技术的优越性,但是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因此,在制定节能措施时,必须进一步统一规范,强化法律的约束力,以改善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1.3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原则
1.3.1符合建筑相关标准的原则建筑是一个系统的项目,而电气节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节能设计方案应按照建筑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其具体要求有:通过优化电网结构合理利用电力资源,降低能耗,从而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创造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
1.3.2环保节能原则在建筑工程中,电气节能技术的核心就是环保节能,倡导采用绿色的电力设备,以减少能源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节能技术在每一个环节的应用都应秉承环保节能原则,这也是电气系统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1.3.3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技术能否得到发展和运用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衡量可操作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使用的适用性,为整个建筑提供了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物质条件,确保了建筑内部的良好环境,维护了有关工作正常进行。另外,在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中,是否能够实施节能技术,关键在于其经济适用性。经济适用原则是以建设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建设项目成本,达到电气节能技术指标,为建设项目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1]。
2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
2.1技术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通常是由生产成本超支、产品质量不达标以及人为操纵不当等因素造成。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电力工程施工中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技术水平低,导致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另外,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按照规章制度来追究相关责任。而且由于管理体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大多比较笼统,极大地影响了约束条款的有效性[2]。
2.2应用范围急需扩大目前,在我国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水平存在诸多不足,其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电气系统管理、故障监测以及电力设备的优化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在今后的发展中,智能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建筑电气的智能化方面[3]。
3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节能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对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重视程度。由于配电网络中存在大量问题,这些均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消耗。因此,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中央空调的技术规范和能源需求,与有关电力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沟通,并根据需求调整相应的供电线路,保证所安装的配电网科学、合理,从而能够在空调系统中应用更多的节能技术。同时,技术人员还需要合理优化中央空调的内部结构,使其能够独立管理中央空调的温度、湿度,以便达到较为完善的配置。另外,还要对能源节约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达到合理利用节能技术的目的[4]。
3.2照明系统节能技术在建筑景观照明设计中,电气节能技术人员应采取调压、调频等技术,以达到节能控制的目的。例如,针对电力供应中后半段的电力负荷偏小、电网电压偏高的特点,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自动化的节电系统,达到调压和频率调节的目的。在数据网络系统构建中,将无线遥控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的配电箱相连,对其进行远程监测,从而控制项目所处电网[5]。这一过程需要电气节能技术人员按照照明规范和照明模式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设定。
3.3变压器的节能方法建筑电气工程中,采用了较多大容量的变压器。根据统计,在发电、供电、用电的过程中,由于变压器自身的有功和无功的双重损失,采用节电技术减少损失是节省能源的关键。为了减少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损耗,可以采用以下2种方法。第一,采用节电变压器。目前,国内已出现一些节能变压器,其产品质量达到使用标准,整体功耗比普通变压器降低25%左右。第二,选用符合要求的变压器。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并将采购与运输成本结合起来,以节约项目成本。
3.4动力系统应用中的节能措施对于电力系统,由于其生产、供给均由对应的生产厂商提供,因此必须从实际操作过程实现节能管理。而且在设备运行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有效避免空载现象。若在此期间发现电力系统的相关工作负载有明显降低的征兆,则有关技术人员应适当调整所涉及的频率装置,确保运行速度能够与当前电网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从而实现无空载的节能目标。此外,相关技术人员应明确剖析总体供电状态和相关设备的结构特点,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合理、完善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布局。为此,相关主管必须对各大楼各层进行分组作业,并充分利用各楼层的楼梯管理体系,确保多个楼梯系统协调一致,各系统之间形成良性交互,最
终实现对楼梯系统的整体管理。在管理期间,如果出现部分动力系统暂停工作的现象,应立刻停止该部分系统所对应的电力供应,并等到系统恢复正常后再继续供应电力,以防止资源浪费。3.5通风、排水与暗室设计方面的节能技术节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通风、排水和暗室的设计中。第一,在通风方面的运用。必须与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管路设计。第二,在排水系统方面的应用。节能排水技术要求采用相应的变频调速设备,进行负压供水,以达到节水、节能、净化水质的目的。第三,在暗室设计方面的应用。暗室主要是指地下室和电梯之间的密闭空间,必须具有紧急且足够的电力供应,以便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尤其对于电梯这种日常使用频次较高的场所,要保证安全、节能,因此必须根据设计图布置线路,以减少能耗。
3.6电动机节能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电机与暖通设备、管道设备以及建筑设备等相匹配,为了便于使用,通常选择同一厂家。电动机的节能技术一般在运行阶段得以充分体现,但要确保工作性能,实现全过程的节能,就必须了解其选用原理,并根据特点选用合适的型号。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励磁方法可以有效调整输入端的电压、电流,而异步电动机具有一定的功率因子,通常维持在0.8左右。因此,当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发电机时,一般会选择同步电动机。
4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
4.1提升电气系统功率因数在电气系统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该系统的功率因数,可以有效减少变压器的损失,达到节能要求。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的有效途径有以下3个。第一,采用电容实现无功补偿,持续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其工作原理及关键在于将电容器所产生的电能转化为无功功率,以消除滞后与补偿功率造成的作用力,从而有效降低工作中产生的损耗。第二,在电力设备与调速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单靠自然功率不可能维持工作,而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失。第三,对电力集中的地区进行补偿,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使用。
4.2合理优化供配电线路系统通过配电网的连接,可以实现供电和负载控制的一体化。但是,电力供应与分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电力的大量损失。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网规划时,应着重考虑如何合理规划配电网,尽可能减少配电网的连接和供电线的使用,降低电网损失,达到节能效果。合理优化电力系统的线路,主要采取如下措施。(1)合理选用导线材料。应充分考虑各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导线的损耗与导线的电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选用导线时,应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选用低电阻率的材料,目前铜芯电线较为符合需求。(2)减少配线。线路缩短的距离越多,损失也就越大,可见线路损失与线路长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网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配线连接,以减少配线,使配电网与负载中心直接毗邻。例如,为了降低输电线路损失,需要让输电线路尽量接近负荷中心。此外,由于很多高层住宅都会发生分支线路逆向供电的不良情况,导致电力损失很大,因此在设计时应为每1座竖井配设1条主干线,以减少分支线路的逆向供电。(3)限制空载运行。在所有供电和分配系统中,电动机和其他很多电气设备都会处于无负载运行状态。这就使得无法充分利用电力,从而产生大量的电力损失。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采用高功率的同步电动机替代异步电动机,降低线路损失。
4.3建筑节能的计量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计量管理是衡量建筑能耗情况的重要手段,使用者只能通过计量器具了解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因此,相关单位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计量管理,每一个地区的能耗,不管是居民还是小区,都需要单独测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能耗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要做好相关记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和运行效果。对一些耗电较高的电气设备,也要进行监控和测量,防止装置出现故障。另外,应对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进行严格的计量管理,以防止因计量失误造成的能耗损失。
4.4重视节能新技术目前,电气节能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加强电气节能设计的投入力度,并不断完善工艺技术,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全面实现绿色节能经济的基本需求。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新的技术和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从当前电气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发展等方面来看,政府也要从财政上给予扶持,加强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管理。
4.5巧妙利用自然光为了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节能要求,要充分认识到自然光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自然光线进入环境。也就是说,必须加大采光孔,加大采光面积,并选用透光率高的材料,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此外,合理设计建筑内部的色彩,以浅色调为主,这样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4.6重视防火设计有效预防民用建筑的电气火灾,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消防设计。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循有关设计标准,注意技术上的一些小问题,以达到预防电气火灾的目的。在进行电气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负荷问题,避免因长时间使用或负荷过大而导致火灾。在选择材料时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以达到家用负荷需求,有效避免家庭电气设备着火。5结语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电能的利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利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设备,以保证能源的利用率和品质,从而提升建筑及有关单位电气系统的运行品质,促进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喜.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及节能技术措施[J].建筑科技,2022,6(3):7-10.
[2]陈小林.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215-216.
[3]闫峰.民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变压器节能技术与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22,44(1):45-48.
[4]龙彦良.电动机节能降耗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7,24(11):164.[5]赵谦.交流电气系统功率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6-8.
作者:谢建国 单位: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