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时间:2022-12-15 16:26: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创新创业教育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1

0引言

高职院校为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急需创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双创教育活动与互联网+背景有效融合,构建出更加优质的双创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但如何应对互联网+背景所带来的冲击,将其转化为促进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助力,本文结合高职双创教育价值展开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促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互联网背景的双创教育改革特点

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社会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为保证高职院校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就需要在双创教育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从而促进国内整体经济水平稳定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是我国高速人才培养的重要助力,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需要高职院校对传统育人模式展开优化与调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职业素养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性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助力。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实现这一目的,高职院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自主能力展开培养。但结合目前形势分析,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双创教育的价值,但在双创教育目标设定环节还存在些许问题,部分教育人员片面地将双创教育规划为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与商学院育人体系混淆,将辅导学生创办企业作为自身发展目标,过分强调形式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背离双创教育核心,使得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为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外,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时,通常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首要目标,要求教育人员结合计划来开展组织活动与教学活动。但由于双创教育活动开展时间较短,缺乏完善的体系支持,导致双创教育方案过于零散。在双创教育时间选择、地点选择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善,如部分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占领双创教育实践,将双创教育课程安排在晚上或者课外活动时间。不仅如此,双创教育方式也过于单一,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既无具体的时间场所,而且也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双创教育成效更是无从谈起,这也使得双创教育活动价值与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双创教育中的问题培养具备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双创教育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这与素质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同样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及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途径。结合当下背景分析,双创教育凭借与高职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同样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创教育主要针对


3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教育实践策略

转变双创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双创意识。结合目前形势分析,高职院校同时面临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互联网+”背景是指互联网产业与实际产业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为市场经济注入发展动力与发展活力。基于此,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找准自身定位,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与发展浪潮,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展开优化与调整。在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双创意识培养,拓宽理论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教学体系,使学生不再单纯地开展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融合发展,从而生成良好的双创意识与双创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育人员素养。高职院校为保证双创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首先,应当对双创教育队伍加大建设力度,确保每位高校教师都具备双创素养,从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综合素质发展。可以说,教育人员是双创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其自身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双创教育质量与双创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当鼓励高校教师展开学习与进修,并且为其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与晋升空间,定期举办双创类实践活动与双创专家讲座,邀请校内教师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议当中,在学术研究当中掌握新型教育经验与新型教育方法,拓宽教师视野,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与此同时,为保证双创教育活动开展,高职院校应当邀请知名企业家以及专家学者兼任双创教师,将自身在创业环节积累成功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传授给学生,促使高职学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做到知行合一。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构建双创实验平台。虽然“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也同时为传统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动力、创新机遇。通过科学方式对传统行业展开优化与调整,并且促进传统行业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保证双创教育效率就应当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来提升高职育人效果。高职教师参与到企业运营环节,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当中展开实践学习,这也是双创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助力。在此环节,互联网技术可以构建互联网双创教育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展开互动与交流,这样不仅提升了双创教育效率,而且也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重要助力。

4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活动与“互联网+”背景高度融合,两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职院校通过转变双创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受教育人员素养等方式,可以促进双创教育活动开展,为高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双创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作者:尹楚怡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2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我国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创新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百姓富裕的正确之道。全民参与创新创业对于国家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广大高校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高校经管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培养经管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对于不断磨炼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培养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适应未来实际需要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还远远不够。研究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以具体商业实际活动为范本,进行商业实战来发现经管类学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不足,进而为未来投入到实际创新创业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和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业能力为核心,努力打造具备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双创人才,以适合未来创新创业需求的教育形式,即双创教育[1]。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不同的历史节点,创新创业教育的表现形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相比其他内容的教育活动有着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不能仅仅传授理论上的创新创业知识,而应该重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努力磨炼创新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高校纷纷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很多高校均以经管类专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先试点。经管类双创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双创教育模式不丰富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指导部门或创新创业学院来主导,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缺少本学科教师的参与,经管类学科专业更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双创教育。而相关的双创课程是以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形式呈现,学生双创教育的普及程度不足。在双创实践方面,主要以举办创业大赛和商业大赛为主,甚至仅于商业计划书作为评比依据,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2]。

2.2双创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国内高校双创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课程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等问题。高校为了迎合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只是开设了双创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包括创业基础、企业创办、投融资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创业课程与本学科很多专业课程出现了内容重复的问题。课程教材的选用上也是照搬其他高校,并没有针对本校经管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用或编写教材。高校经管类课程设置中往往仅在毕业年级开设双创课程,学生接触双创课程较晚,在学校的实践机会较少[3]。而对于从低年级就开设双创课程的高校来说,不同年级学生所接受的双创课程缺乏层次性,在课程设置时的梯度设计不够合理。

2.3双创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双创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已经开展了多年,但专业的双创师资培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高校的双创师资主要还是半路出家。一些学校的双创课程是由辅导员、就业处教师或各专业教师来兼职。这些双创教师自身甚至都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双创内容,双创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2.4双创教育评估机制不健全高校双创教育评估机制还是沿用以往对专业教师或学生的评估方式。对于学生的双创教育评价以课程成绩为主,或仅以企业是否实际创办或创新成果取得为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双创教育中能力提升的评估。对教师评估更多以课程学时、课题、项目立项数量为依据。3商业实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商业实战实际上本质是一种商业模拟形式。为了使商业实战的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真实商业活动过程,通过模拟实际商业活动的全过程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商业实战参与者对真实商业活动会有更好地体会和感受,获得传统商业理论知识培养所不可比拟的实践经验。商业实战培养模式有利于发现参与者商业能力不足,从而提升其在未来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商业嗅觉、商业头脑和商业活动领导、组织、执行、应变能力等[4]。商业实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就是以具体的商业实战为主题,通过经管类学生参与商业实战来不断激发其双创新意识和精神,发现自身在商业实战中的不足,通过双创理论知识和商业实战不断相互融合来最终提升经管类学生的双创能力。商业实战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践包括双创理论知识的学习———商业实战情境和方案的设计———商业实战方案的具体组织和开展———商业实战活动的评价与总结出4个阶段。

3.1双创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开设相应的双创理论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和丰富的双创理论知识。同时,根据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在相应专业课程中引入商业运营活动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学习商业活动运营所需的内容。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多个商业实战小组,各小组成员间通过以座谈会或研讨会的形式,对所学习的双创理论知识和经管类商业运营知识进行讨论和经验分享,并对小组内成员在理论知识缺失的部分及时进行自我补充学习。也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在学习通识性知识基础外,每个人对自己感兴趣或强项的知识领域进行更加深入学习,成为相应领域的强手,这也有利于小组成员未来商业实战中的任务分配。

3.2商业实战情境和方案的设计研究和设计商业实战情境和方案,需要结合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创新创业知识层次和经管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开展多渠道的调研,包括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商业实战大赛的优秀方案及优秀电视台商业栏目的素材。分析所搜集的各种资料和素材,有针对性进行设计,从而形成适合高校经管类学生开展的商业实战情境和方案。既可以将成熟的商业实战情境和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也可以根据调研进行独立自主设计,以适合本校经管类相应年级学生参与。

3.3商业实战方案的具体组织和开展

3.3.1组建商业实战小组,选择和确定小组成员。关于小组成员的选择和确定,可以由学生毛遂自荐,也可以由教师指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和感受商业实战双创活动。商业实战小组成员尽可能是做到成员间关系融洽且容易实现沟通,每个成员的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以使整个小组能够应对具体的实业实战情境和具体的商业任务。小组的领导可以自荐也可以由小组成员互选后确定,为了锻炼成员的领导能力,小组的领导可以每次商业实战任务后进行轮换。

3.3.2明确商业实战活动目标和规则。开展每次商业实战活动前均要向各小组成员明确本次商业实战活动的考核目标和规则。目标和规则的设定一定要尽可能做到公平,既然是商业实战,那么目标设定要尽可能具体和明确,如商业实战中的销售数量或销售额最多、客户满意度最高、宣传效果最好等。规则则是为了维护商业实战的公平性,避免各小组为了获胜而采取不正当或不被充分的手段,对于严重丧失商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行为要严格管控和惩罚。

3.3.3开展商业实战并对其全程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记录。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目标和规则,组织各小组实际开展商业实战活动,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均要配备人员对其进行全程记录。最好利用手机或专业摄像设备进行全程录像,既可以实战结束后作为其是否违规的评判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其实战表现的见证。

3.3.4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活动总结。可以根据各小组表现选出优胜的小组,还可以选出表现优异的几位成员。由教师、各参战小组成员和记录组人员共同对实战录像进行回放和分析,着重分析各小组及其成员在实战中的表现。这样既可以看到其他小组的表现如何,学习一些优秀的做法,也可以找出自身不足。通过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分析,共同成长和进步。

3.4商业实战双创教育模式的评价与总结商业实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推进该教育模式,在商业实战活动后进行回顾、评价与总结。对商业实战过程中小组成员表现出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加大相应内容的学习。对于所设计的商业实战情境和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适当调整其难易程度,避免难度太大而使学生失去参与热情,或难度太小而使学生没有真正的实战体会等问题。商业实战小组成员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在以后的实战中逐渐形成更好的默契度和团队凝聚力。小组成员构成也可以根据实战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整,每个成员的职责和定位根据之前实战中的表现进行明确,以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对于目标和规则设置也要进行评价和总结,目标指标选定和目标值高低也要进行调整,下次的商业实战规则宽松度根据本次总结进行调整,避免太过宽松而使商业实战活动过于混乱而太严格而对参战成员造成过分的约束。对于实战记录也要及时改进,通过人员和设备的配置组合,更好地记录和呈现实战过程及成员表现。对于商业实战中各小组及其成员的评价则应该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尽可能地客观和公平。

作者:金鑫 宋继华 孙丹 郑权 左琳琳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思考3

在当前创新创业的大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要求人才应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实现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本文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研究与培训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借以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双向促进二者共同进步,实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1现状剖析

1.1AI的社会需求迄今为止,AI是现代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也是现代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技术学科。其本质也是一种计算技术的研究发展,技术应用思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来模仿人类进行技术操作活动,以保证技术控制的精准性。近年来,AI发展模块非常广泛,其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图像识别、智能管理系统等。当前,AI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技术,各国也相继开始重点培养人工智能发展人才。2018年4月,我国教育部门开展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当前高校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与创业创业教学之间能够有效的融合,从而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1.2高校教育现状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是现代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现代社会对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比例大概在20%~30%之间,我国创新创业人数比例则在10%以内。从创新创业人数而言,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人数是我国的2-3倍。所以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的教学,对于我国新人才的培养以及新技术的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AI在高校教学领域存在滞后性现象。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论文数量占全球比例27.7%,发表总量7.4万篇,并且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以2017年数据为例,我国人工智能专利获取总计超过46284件。在教育教学领域,我国各大高校均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但是教学模式则相较于发达国家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创业教学融合不佳的问题。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我国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高效推进,有助于创新创业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2融合教学路径探讨

2.1创新教学模式1)人工智能技术教育优化。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情况,完成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理论的教材设置,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而在人工智能技术教学体系建设中,相关部门应该完成人工智能实践课程的优化,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切入点。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开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技术应用的机会,我国高校可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最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从而保证后续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工作能够合理展开。

2.2发展教育思路1)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心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是高校现代技术教学中的新模块,作为现代社会上最先进的技术,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都有一定憧憬,想要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可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也可以组织“人工智能技术”讲座。以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思路,让高校人才的创新思路得到引导。2)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人工智能为创业培训中心的主题,吸引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到实训中心进行技术研究和创业研究。人才在实训中心内部可以实现技术创新思路的互相交流,同时也可以建立合作创业方式,提升创业思路的集成化,保证创新创业能够更好地开展。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对外部资金吸引,从而为自主创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提供创业资金以及实验资金,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去进行创新创业发展。3)让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创业发展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现代高校着重发展的政策,二者密不可。作为现代社会研究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创业发展相比与其他技术创新创业发展难度要大,高校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业发展总结的经验,可以更好的适用于社会创新创业发展当中,提升高校人才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创业人才方向的转变。

2.3优化AI教学1)AI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初期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AI教学目标结合应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实践教学方法来完成高校人工智能技术教学的升级。2)AI教学课程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AI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课程设置中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AI是计算机技术的衍生品,而在技术集成化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知识也更加丰富,其中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感知、计算机翻译等多种内容。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AI教学课程还应该加紧与现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入,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并应该注重AI教学课程设计和优化。3)AI教学实践平台构建中创新创业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是现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高校的人工智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资源和创业资源。而在平台构建的过程中,一方面,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要有专业的导师跟踪培训和指导,方便学生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当中还应该注重引入外来资金,优化平台结构,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3结束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两方面提出要求,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而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研发,也有利于培养“人工智能+教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精、尖”创新型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曼璐,王佳.人工智能技术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融合路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9(07):65-66.

[2]陈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8(10):153-156.

[3]许涛,严骊,殷俊峰,周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1):80-88.[4]班岚,杨灿.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4):83-84.

[5]汤娜,罗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究--基于学生成长周期视角[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02):112-115.

[6]王桂莲.基于第一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4):62-65.

作者:王苹 单位: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