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茶叶生产分析

茶叶生产分析

时间:2022-12-15 15:40: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茶叶生产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叶生产分析

茶叶生产分析1

随着茶产业的高速发展,茶叶种植的面积急速扩大,产量以及产值也在日益增加。很多地区的茶叶种植在分布层面处于集中状态,种植的实际面积每年正以成百公顷的速度激增,规模越来越庞大。因此,针对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就目前现状而言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我国茶业产业在未来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影响茶叶实现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不断扩增,机械化设备的应用以及引进,在茶叶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的茶叶生产在机械化程度方面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加之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因此,茶叶生产在机械化方面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无法适应现代化茶业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茶园管理方式粗糙,产量较低,面积过大现阶段,茶园适合机械化操作,有科学培育、管理、采摘情况的茶园相对较少,在工作方面缺乏专业化的机械,外加劳动资源极度匮乏,从而导致春天的茶叶极香,夏季的茶叶苦涩,秋季的茶叶口感好,但是无人采摘的情况,就资源角度而言,造成了极大程度的浪费。目前,我国茶叶资源在浪费方面的概率大概占据60%,在栽培环节的经济成本支出,对于茶叶生产的整体环节而言,大概占据总成本的40%左右。由于茶园在管理工作中所使用的方式过于粗糙,不能精细化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难以按照茶园的土质特点、环境特点等科学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和管理技术方式,很难进行茶叶质量的有效管控,生产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低,无法确保产量有所提升,效益的发展水平也很难快速提高。

1.2茶叶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近些年以来,我国一部分地区茶叶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主要都是从一些小型的机械加工产品层面进行突破,因此加工制造时所用到的工艺不够整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茶产业经济效益及产品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已有的加工厂,用到的炒干机、揉捻机械、杀青机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与生产线不能进行很好的联合、杀青的实际程度无法得到合理保障、工作效率较低、温度很难实现科学合理的管控等,因此亟待对其更新以及完善。并且在茶叶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尚未结合产量提升的需求、产业发展的特点等合理引进国内外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技术和设备,导致机械化的生产程度无法增强,对茶叶生产质量、产量、附加值、效益水平的提高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3组织架构不够明确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茶叶生产中采取的模式都是以户主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集约化生产机制,因此茶叶生产在机械化设备方面的使用效率并不高,示范带动起到的作用相对不大。一些茶叶加工厂家,并没有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旧厂设备亟待于革新以及完善,新厂又急于投入建设,很难满足茶叶在现代化生产中的各种机械化需求。

1.4机械化的配套缺乏合理性,自动化程度相对不高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茶叶生产会在乡镇地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化设备配套不够完善,因此对于茶叶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水平相对较低,在生产流程方面很难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时的工作效率不高,茶叶质量不够稳定,工作规范性较低,茶叶制造工艺较为便捷,因此对于茶叶加工完成之后的质量会起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限制茶叶机械化水平的高度发展。

1.5茶园的品种过于老旧,生产水平较低现阶段,在一些地区的茶产业园中,大部分都是以往所存在的老茶园,这类茶园会占据所有茶园比例的30%-40%左右。这种类型的茶园在生产方面的效率较低,所生产中的茶叶在品种层面也不够先进,对于茶叶在质量方面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制约。新茶园在具体建设时,在投资层面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致使大部分茶园的茶农,针对新茶园在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足够的信心。茶叶在完成第1次种植之后,一直到第1次进行采茶,这期间需要经历非常长的一个周期,大概要经历4年,例如:每667平方米,每年需要的投资就是1000元,如果最后的经济收益没有达到最初所预估的效益,那么茶农会在经济层面造成极大的损失。

2茶叶生产过程中提升设备机械化的措施

2.1加大投入力度从狭义角度理解,加大投入可能仅仅是在资金层面,但是从广义范围去理解,加大投入可以包含建设辅助型设施、研究以及应用新型科学技术、出台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等诸多方面。在贯彻落实国家在惠农层面颁布的相关政策、完善机械购置资金补贴机制、扩大补贴范围以及规模的同时,需要对于机械化发展在投资制度方面进行建立健全以及完善,让公共资金在引导层面发挥出最大化的效应,更大程度的吸引境外、社会、工商等资本,对于机械化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强化辅助设施构建、科学应用分析、购机补贴等资金投入力度,以改变机械化运行为基础,为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在资金层面提供支撑。在此期间茶叶种植企业和种植户也应形成正确的机械化生产观念意识,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部门在惠农方面的机械设备购置的各类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购买能够提高茶叶生产产量和质量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确保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减轻日常劳动压力的同时增加效益水平。

2.2强化茶叶协调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广,地形地貌形势复杂程度较高,观察我国茶叶经历机械化的进程,可以发现,对茶叶机械化进行建设主要是从平原地区开始。从古至今,我国茶叶机械的研发以及设计,依然传承着一个统一的思想,就是在平原地区开展大规模作业,然而针对地貌类型相对较为复杂、地理位置狭小、山区崎岖等区域的茶叶机械的设计以及研发,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种种影响,技术在研发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其在适用程度方面相对很低。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转移,以及茶业在经济层面的发展,山区茶农对于茶叶机械化在建设层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而发生山区茶叶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与我国现代化发展出现不相符的情况。针对此种现实情况,必须加大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对于科研开发的相关领域进行延伸,强化产业基地、推广部门、生产厂家、科研单位等相互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更快的解决在技术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够让现存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在山区对于茶叶机械化设备进行具体实践作业时,需要尽快构建出一套适合茶叶机械化推广的相应制度,在对应用进行推广的同时,厂家需要在设备中配备相应的信息回馈资料。由此,推广应用部门可以根据收到的反馈信息,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将情况进行统一汇总之后,向生产厂家以及科研单位进行反馈,并以此作为基础,为日后科学技术研发、机械优化方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希望在未来可以研发出更加适合山区茶农应用的机械,从而稳步有序的推动茶叶机械化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2.3强化茶叶技术服务工作茶叶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对茶叶技术进行相应推广,肩上担负着拓展农村产业机械化水平,在实践作业中提供服务以及监督的重大责任。为茶农在技术层面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推动我国茶叶在未来实现机械化发展的角度而言属于一个重要措施。具体开展实践工作时,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如果没有条件,需要自主创造条件,例如:通过培训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对机械化设备在操作方面进行展示,分发技术相关的应用资料,建设机械设备维修以及零部件的提供点,让相应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以及落实,对机械化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技术等,通过多种途径向茶农在技术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生产服务,从而帮助茶农在具体生产实践工作中,针对机械设备存在操作不够熟练、零配件购买以及维修困难、机械在具体工作时的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可以为我国茶叶在机械化发展层面,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另外还需注意在服务组织机构内部配置专业能力较高、服务能力较强、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要求其按照茶农的需求、茶叶生产企业的需求提供机械设备应用技术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实践操作的引导服务等等,在高质量服务的作用之下使得茶叶生产的机械设备可以高效化利用,例如:相关机构在茶叶生产期间监控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有使用的问题或是不足就要做出相应的指导,确保茶叶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茶叶的种植环节、维护环节、采摘环节、制造环节、存储环节等高效化使用,为茶叶生产产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2.4改善茶叶生产条件茶叶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处在山区,山区路途较为险峻,地形地貌复杂程度较高,大部分茶农在建设茶园时都会比较急于求成,因此在规划方面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大部分辅助型的设施设备、生产条件都难以契合机械化设备的工作条件。具体开展茶叶生产实践作业时,需要强化与有关部门之间进行的沟通以及协作,针对新建成的茶园,在规划方面做好设计工作,强化资金投入的力度,针对现存茶园在生产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以及优化,对于道路进行重新铺设以及整修,在茶园内部要设立行间通道,有利于工作需求,对于现代化的水利灌溉设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建设,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在生产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也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出更加有利的环境。在此过程中还需重点对茶农和生产人员进行机械设备应用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开展相关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培训活动,引导茶农和生产人员掌握各类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知识、操作技能,懂得如何在茶叶生产的过程利用现代设备增加产量、提升质量,充分借助机械设备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当前效益发展、经济进步的基本需求,达到预期的机械化发展目的。

2.5加速茶叶协作机构的构建工作我国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之后,大部分应用的都是分散经营的制度。一些小规模的分散形式经营,大部分都是以一家一户为标准,大多数茶农并不具备极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生产时没有必要配备所有的机械化设备。所以,可以在茶叶机械化方面建立一个服务型的组织架构,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中小型以及分散型的茶农经营、大型机械化经营之间存在的矛盾。在现阶段实行的分散形式经营规模理念下,只有构建起相互协作的组织体系,在社会层面提供相应服务,开展专业化的分配,让茶叶机械装备在配置方面可以打破土地在规模层面的种种限制,在不对土地权属以及家庭承包制度进行更改的同时,对劳动力、资源、技术、资金等实现合理的优化以及完善,形成一套明确产权归属、地界划分不清晰、不争取全部拥有,但希望可以共同应用的一种茶叶机械化生产方式,才能够让茶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合理提升。因此,日后在开展茶叶生产工作时,需要强化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出更加有利于生产的各种条件,才能更好的促进茶叶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对于所构建的茶叶协作机构还需保证日常服务和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程度,统一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切实根据当地区域的茶叶产业特点、分布情况等,创建出能够有效协作的组织,将社会资本、茶叶机械设备厂商、茶农或是茶叶生产企业相互联合,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社会资本的引进能够增加茶叶机械设备购置的资金来源渠道、茶叶机械厂商的支持可以降低机械设备购置的成本、茶农或是茶叶生产企业的努力有助于增强机械设备应用的效果,以此确保茶叶产业中机械设备的良好运用,增强机械化程度,促使产量的提高、质量的增强,带领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进步。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都亟待提高,需要更高程度的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从而实现长远发展。虽然大部分茶园在引入机械化设备、技术完善等方面都做出了合理的革新,但是在采茶方面所应用的工艺尚且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于茶园在建设层面实行机械化管理,然后在茶工艺方面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才能够让茶业生产实现更高程度的机械化。

作者:肖琳娜 单位:抚顺市技师学院

茶叶生产分析2

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特产,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清热润肺、消食解腻等优势,而且也能用做美食辅助材料,茶叶也凭借着这些强大优势,成为了人们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推广中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和应用。有机化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茶叶的生产始终处在无污染的环境,而且对于提升茶叶的品质是非常关键的。

1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品种选择不当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建立在良好的茶树品种种植之上的,有机化茶叶的品质也会受到茶叶品种的直接影响。但是从种植现状来看,尽管大多数地区都能根据自身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方面来选择适合的茶叶品种,但是茶叶的品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与种植户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种植户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正确掌握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导致茶叶的品质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

1.2施肥方式欠妥茶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肥料的需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想实现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巧施肥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盲目施肥不仅会降低茶叶的品质,还有可能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茶树生长阶段,大多数的种植户一般都是选择同一种肥料,单一的肥料很容易导致茶树产生一定的耐性,影响茶树的生长。在茶叶生长阶段,种植户也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没有对施肥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茶树在不同的生长期因为缺少某种营养物质和肥料元素,导致营养失衡,影响茶叶的品质。

1.3种植密度不合理随着茶叶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各种茶叶种类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占满了茶叶市场。茶叶种类的不同也意味着种植方式的不同,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全都采用同种种植技术必然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而且对于推动茶叶的有机化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目前的种植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的种植户已经认识到合理密植对于提高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的重要性,但是却因为自身文化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1.4关键技术掌握不够从目前的茶叶有机化生产过程中可以看出,茶叶有机化生产面临的2个最大难题就是有机肥肥效及无害化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目前市场上的生物有机肥虽然可以满足茶叶有机化生产所需要的养分,但是生物有机肥中的氮含量较低,而茶树在生长阶段对肥料中氮含量的需求较多,二者之间多在一定的矛盾,再加上在种植过程中缺乏对农家肥的无害化处理,导致茶叶有机化生产难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再者就是病虫害防治,虽然很多茶园中综合运用了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多种防治技术来控制病虫害对茶叶造成的危害,但是面对大量爆发的病虫害时,这些技术往往起不到较好的治理效果,而且还会加剧防治成本压力,成为制约茶叶有机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2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满足茶树生长条件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中的酸性要求较高,这也是茶树比较特殊的生长习性。因此在进行茶叶种植时,应该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检测,保证土壤中的酸性含量符合茶树的种植要求。确定好土壤酸碱性之后还要对土壤的温度进行测量,茶树种植最好的土壤温度条件应该在25℃以下。茶园构建完成之后,需要在茶园内做好排水设施,例如构筑排水沟,这样即便是连续降雨也无需担心雨水会堆积在茶园内排不出去,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茶树生长。在种植之前还应筛选茶树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加强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的利用。在茶叶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翻土,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促进茶叶根系成长。

2.2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在茶叶有机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中,做好施肥管理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施肥管理最重要的是巧施肥料,那么何为巧施?就是在施肥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茶树的品种,还要根据茶树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肥料。例如施加磷肥和钾肥,磷肥对于促进茶树根部吸收、加快茶树生长、加速吸收有益物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钾肥则能够促进枝条生长。等到茶树生长到营养阶段时,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也会增加,这时便可以施加一些氮肥来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何种肥料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先施加底肥,底肥可以以有机肥为主,因为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等方面十分有利,所以施以有机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茶叶生长。在施肥过程中根据茶树的年龄和种植面积选择施肥的公斤数量,茶树种植年限越长,施肥量应该越多,如果追肥,则需要在茶叶采摘前期和采摘后期进行。

2.3优化整形修剪方法在对茶叶进行枝叶修剪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茶树选择不同的修剪方法。修剪幼年的茶树时,修剪重点应该放在树冠上,茶树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才有利于茶树生长,保证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修剪幼年茶树应该在茶树萌芽期之前进行,第一次修剪,应该将茶树的生长高度控制在0.3m左右,以便于后期的2次定型修整和3次定型修整。如果是成年茶树,则需要在春秋两季选择轻剪的方式进行,因为春秋季节,茶树自身生长的养分较多,芽叶也处在生长较为缓慢的阶段,此时修剪是最为合适的。在修剪时,修剪重点主要是树冠表面的树枝和过多的枝条,一方面有利于茶树更好的营收养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茶树形状保持。如果一些成年茶树出现枝条活力下降的现象也可以采用重剪的方式促进其生长。

2.4做好病虫害防治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病虫害的威胁,影响茶叶的质量产量不说,还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因此在茶树种植前期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影响茶叶生长的主要病害有茶叶病、叶枯病、轮斑病等,这些病为害茶叶的嫩芽,而且病害分布范围广,不仅会严重影响茶树的产量,而且还会造成成品后的茶叶味道苦涩。影响茶叶生长的主要虫害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等,虫害主要是吸食茶树的汁液,造成芽叶失水萎缩,枯焦。针对病虫害对茶树完成的严重危害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在种植之前要深耕浅翻,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和有害物质,减少虫害的发生;在茶树的生长阶段,通过喷洒药物的方式来杀虫灭菌;增施有机肥,因为有机肥可以减轻螨类虫害的危害。

作者:丁周祥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政府沙河乡农业农村管理中心

茶叶生产分析3

茶叶产业是莒南县特色产业,为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近期对我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品牌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莒南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
(一)具有较适宜的生态条件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198天,年平均光照时间为2458.9小时,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4751.7℃,年平均降雨量856.7毫米,县内山地丘陵占70%以上,土壤以棕壤为主,PH值5.5~6.4,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具备发展茶叶产业较好的自然生态条件。
(二)茶叶产品品质优良莒南绿茶具有“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测定:莒南绿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21%、21.0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南方茶区,并且有益矿物质极为丰富,硒的含量是南方茶的6倍多,茶多酚与水浸出物比值在40%-60%之间,是绿茶品质的最佳比例。

二我县茶叶生产现状

(一)茶园规模莒南县是我国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移”的县区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引种茶叶以来,茶叶生产经历了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生产到精细加工、从散漫到规范的产业发展历程。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余亩,年产干茶3800吨,实现产值7.5亿元,在茶园种植上以春季茶籽播种为主,采用黄山群体种和浙江鸠坑种茶籽。2000年以来,新发展茶园逐渐开始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中茶108、中茶302、鄂茶一号、黄金芽、金萱等,按照集中连片、整齐划一、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示范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已达到了5000余亩。

(二)茶叶加工与品牌莒南县茶叶产品主要以炒青绿茶为主,产量占比70%以上。近年来,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引进新设备,提升制茶工艺,扩展产品类型,产品由传统绿茶加工逐渐向红茶、白茶、乌龙茶延伸。其中,红茶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占总产量的25%左右,白茶、乌龙茶产量相对较小。绿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上市时间为4月中旬,秋茶可延续到9月底。2010年“莒南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先后获得市以上奖项262项,其中国家级55项、省级98项,名列我省前茅;在近几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共获得十一项“一等奖”和六项“优质奖”。全县有13家茶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家企业通过QS质量认证,1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

(三)经济效益情况茶农正常管理成龄茶园每亩可年产鲜叶400多斤,春季头轮鲜叶价格一般在80-100元/斤,春季后期鲜叶价格一般在15-20元/斤,夏季和秋季相对便宜,鲜叶价格一般在8-15元/斤,每亩每年可实现毛收入6000-8000元,投入成本(茶园管理及采茶费用)3000-4000元,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4000元。加工企业进行炒制加工,效益可增值一倍以上。

三莒南县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莒南县茶园主要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区,土壤养分匮乏,水、电、路、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没有打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水、肥、气、热、光等条件,造成部分茶园长势差,经济效益较低。越冬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茶园每2-3年遭受一次冻害,严重时造成春茶绝产。

(二)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尽管全县有13家茶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规模都较小,都是原来家庭小作坊通过多年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数企业负责人年龄较大,小农意识浓厚,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受销售能力制约,大多龙头企业每年茶叶加工量不过几万斤,除去企业自建基地提供鲜叶外,不足的再收购普通农户的茶鲜叶,其辐射周边茶园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其余茶叶加工企业多属于家庭小作坊式,数量众多,加工设备陈旧落后,加工环境不够理想,场房简陋,多数是加工车间与住宅合二为一,加工场地狭窄,卫生条件较差,加工水平偏低,加工量相对较小,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不够稳定,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档茶产品。

(三)品牌知名度低,宣传力度小,市场竞争力弱莒南县茶叶品牌较多,除个别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尽管近年来举办了一些茶事茶艺活动,宣传推广莒南茶叶,由于没有连续性,效果打了一些折扣。纵观国内名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都非常大,并且结合深厚的茶文化内涵,产品溢价非常大。我县名优绿茶品质好,但品牌知名度低,没有多少茶文化底蕴,价格很难提升。“莒南绿茶”作为我县茶叶的公用品牌,没有去大力宣传,强势推介,茶企也没有树立“大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合力推进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直接影响了莒南茶叶产品竞争力。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缺乏资金支持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连续多年的培育和扶持。茶园建设前期投资较大,茶园管理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介都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县内没有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茶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奖励机制。业务主管部门缺乏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农业系统仅有一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费不足,难以对茶农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难以有效地推广茶园管理和加工新技术。由于茶园种植后见效较晚,管理用工多,农民发展茶园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我县茶园面积增长缓慢,而周边县市由于政府重视程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发展势头很猛,像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黄岛区等面积增长较大,省内其它地市如泰安市、威海市、潍坊市等亦趋后来居上之势。

四促进莒南茶产业发展建议

(一)设立专门机构参照岚山区、东港区做法设立“莒南县茶业管理办公室”,单列编制、单列经费,负责编制全县茶叶发展规划,组织茶叶企业、茶农举办和参加各类博览会和推介活动,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制定出台莒南县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把促进茶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对镇街工作考核内容,每年县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从茶叶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老龄茶园改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三品认证、品牌创建、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茶之路,做好茶产品,做强茶品牌,做优茶文化,做大茶产业,着力推进茶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1]。

(三)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一是引进不同层次的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茶农技术素质和企业茶叶加工水平;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茶叶产学研工作平台,打造科技孵化示范基地,推进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支撑茶叶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扩大开放,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合作,建立产业集群,借力发展,实现茶产业做大做强[2]。(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效益一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注重品牌策划,重视品牌打造,重视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着力打造“莒南绿茶”区域公共品牌。规范区域品牌的制定、准入、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和体系,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3]。

(五)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在抓好茶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和服务业,把茶产业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有机融合,促进茶产业链条横向延伸[4]。结合洙边镇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建设,建设茶文化一条街,把洙边镇建设成为国家级茶产业特色小镇。综上所述,莒南县茶产业的发展,必须从科学栽培优质茶树,合理规划产业基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产能提升,构建名牌集群,拓宽营销渠道,大力发掘茶叶潜能,实现茶叶产业多样化等措施入手,不断提高莒南县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

作者:厉晓军 王海龙 赵进军 单位: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莒南县洙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