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茶叶产业思考

茶叶产业思考

时间:2022-12-14 15:58: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一篇茶叶产业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叶产业思考

茶叶产业思考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生产茶叶,茶叶生产涉及6000万名茶农,对促进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由于茶农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茶叶中农残超标严重,严重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也成为限制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大“拦路虎”。在此背景下,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生产低残留甚至无残留的茶叶成为中国茶叶勇闯国外市场的突围之路。

茶叶农残超标率高成出口最大“拦路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曾经也是全球第一大而且是世界唯一的茶叶出口国。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第一批中国茶叶抵达荷兰,这是茶叶第一次作为商品出口到欧洲,拉开了中国200多年的茶叶全球贸易垄断史。1637年,茶叶开始大规模出口。到1806年(清嘉庆十一年),茶叶已经占到中国商品总出口的50%以上,高峰期超过70%。中国的茶叶出口在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达到巅峰,出口量达到134066.2吨。后来,随着斯里兰卡茶叶、印度茶叶的崛起,中国茶叶的出口量不断下滑。现如今,我国又重新回到茶叶生产大国及出口大国的地位。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茶叶产量为306.4万吨,全球排名第一,占近50%的份额;茶叶出口量上,中国也以36.94万吨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出口大国。虽然我国茶叶出口量较大,但由于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尤其是茶叶农残超标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出口、影响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特别是欧盟提高对中国茶叶的农残标准后,直接导致出口企业输欧茶叶的不合格率随之上升。2021年,中国茶叶因农残超标被欧盟通报达16次,因氯氟氰菊酯、唑虫胺、哒螨灵等农药残农残标准提高倒逼茶企改变种植方式、提升茶叶品质虽然欧盟频繁提升茶叶农残标准,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件好事,有助于规范国内茶叶的生产,增强茶企的环保意识,对推动出口茶产品结构升级以及茶叶生产加工结构合理化进程都有很好的帮助。

为了解决茶叶农药残留易超标的问题,青岛农业大学李旭霖、王建政教授科研团队以茶叶提质增效、出口创汇为目标,引进富勒烯农业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研发的“双碳”绿色农业种植新模式,使用有机碳+富勒烯纳米小分子碳的新技术,在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茶场进行了崂山茶的种植试验。在茶叶生长过程中,采取生物有机水溶肥和富勒烯碳纳米小分子水交替施用的方法,同时把立体性茶园水肥药一体化技术与病虫害低残留农药防治法相结合,实现了茶叶的绿色有机种植,创造了双高、双低、双减的良好效果(高产量、高品质;低碳、低成本;减少化肥、减少农药)。经权威机构检测,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夏茶通过了CMA/CNAS检测机构认证,达到了欧盟和摩洛哥等茶叶主要出口地区的农残标准。经专家测产和品尝鉴定,不仅可以增产15.5%,还能提高茶叶风味,消除夏茶的苦涩味,达到春茶水平。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崇焕表示:“我们采用的绿色种植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不仅确保了茶叶的质量安全,茶园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优化,茶叶综合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实现了节本增收。下一步我们将在青岛市的10万多亩茶园里推广这种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提高中国茶的质量,让这个古老的饮品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者:张卫

茶叶产业思考2

我国茶叶贸易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迄今为止已经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目前我国茶叶主要通过扩大贸易的形式进行对外销售。我国外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正是茶叶,通过茶叶贸易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全面发展。但是茶叶贸易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为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国家应该出台与完善针对茶叶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法律保障作用。

1茶叶贸易企业发展现状

茶叶贸易企业发展中需要思考其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有效探究企业茶叶贸易发展方向、方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正面效应。茶叶贸易企业发展需要结合社会大众公共诉求和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与高效应用相关资源,从而推动茶叶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换言之,就当前整个茶叶企业具体经营状况、发展情况而言,依然可以看到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例如,大多数茶叶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贸易管理中运用传统模式,主要将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当作重点,未能充分把握茶叶产品品质。不仅如此一些茶叶贸易企业在发展中,忽略从科学、全面视角来看待问题和推动自身认知全面发展,特别是茶叶企业未能从法治思维的视角分析与明确茶叶企业经营贸易活动的相关要素,进而导致茶叶贸易企业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从客观角度而言,部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忽略风险因素梳理、预防的问题,对茶叶企业贸易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因素缺乏重视,进而导致茶叶贸易企业整体发展和活动的有效实施效果不理想。同时,一部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中未能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有效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控制对策。茶叶贸易企业发展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国内茶叶贸易活动,需要通过国际茶叶贸易和国内贸易活动之间联动发展模式,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如果茶叶贸易企业在活动与发展中未能有效认知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忽略对相关法律控制体系和政策的制定,则不利于促进茶叶贸易企业的全面发展,难以为整个茶叶贸易经营提供良好保障。新时代背景下,茶叶贸易企业发展呈现出系统化、多元化的特点,所以茶叶贸易也呈现出一种系统化的特征。无论是企业具体的产业经营理念还是整体产业诉求,均需要结合社会大众自身生活的内容,加强茶叶贸易活动具体经营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而且企业只有发现经营风险、法律隐患才能消除风险和隐患,从而促进企业在整个产品市场中获得良性发展。所以,为推动茶叶贸易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开展,企业应该充分发挥法律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结合茶叶贸易企业经营发展的特征、各个细节优化企业建设的思维,从而使企业在整个茶叶贸易活动经营中实现最大价值。

2茶叶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2.1绿色壁垒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各国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企业为了在庞大国际市场面前提升经营发展效率,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企业发展模式。国家为保护本土企业利益,也运用一系列措施限制外来产品的输入。目前我国茶叶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绿色壁垒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我国茶叶大多数都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限制。茶叶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是绿色壁垒,其对推动茶叶贸易工作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难以提升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效率。茶叶贸易出现绿色壁垒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和传统,未能根据茶叶贸易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特征,及时优化与完善传统茶叶生产经营方式。为保证市场需求,我国部分地区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选择运用农药化肥来增产,在此期间导致许多化学物质、毒害元素残留在茶叶当中,这也成为我国通过其他国家绿色壁垒的大敌,导致茶叶贸易发展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2关税壁垒方面茶叶贸易中面临关税壁垒方面的法律问题。关税壁垒是指为限制国外商品涌入运用增加进口关税等措施,有效阻止相关产品或者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我国加入WTO以后其贸易中的关税壁垒阻碍作用已经大幅度削弱,但是茶叶在贸易出口过程中关税壁垒依然是影响我国茶叶进入外国市场的一大阻碍。部分地区茶叶生产依然运用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在种植技术、加工方法方面与日本、印度等茶叶大国有着一定差距。我国茶叶生产成本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高,所以一旦关税提高,也就意味着我国茶叶销售成本会再次增加,导致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被削弱。此外,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对我国茶叶的不公平、非公正待遇,这些国家以最惠国待遇与特殊保护措施对待本国的茶叶产品、商品,甚至将特殊保护措施延伸至加工领域、销售领域,为我国茶叶的贸易出口、发展设置许多屏障,导致我国茶叶贸易企业发展效果不理想,甚至面临其他国家对我国茶叶贸易发展的相关制约。

2.3反倾销方面我国在抵制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倾销行为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就是反倾销。当前倾销是一种非正当的竞争行为,主要是指将商品以低价的形式在外国市场中销售、营销,从而给进口国的商品营销和贸易带来实质损害。我国茶叶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其众多名茶在国际商场上的销售效果较好,一些名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紧张销售的现象,而普通茶叶的销量趋势每况愈下。为限制我国名茶在其他国家的输入,某些进口国就运用反倾销的方法限制我国茶叶贸易,通过不符合实际的反倾销调查方式对我国的名茶进行调查,然后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在对我国茶叶进行临时反倾销调查中,其他国家所运用的依据是该国正常价格的标准,对于我国而言是不公平的,也与我国茶叶生产实际情况、销售情况不符合,从而造成我国一些名茶在国外的营销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之中。

3解决茶叶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必要性

解决茶叶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通过解决茶叶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有利于为我国国内茶叶贸易发展营造良好法律环境。目前我国国内茶叶贸易发展中容易发生一些与茶叶购买销售有关的纠纷事件,其事件影响茶叶贸易企业的有效发展,进而引起了许多人对茶叶贸易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关注。追根究底,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贸易要求会直接对茶叶贸易方面产生一定影响,还会涉及法律公信力问题。现阶段我国国内茶叶贸易的法律问题有许多,其法律不完善、法规不健全是造成茶叶贸易有时无法可依的主要原因。茶叶贸易双方在签订相关合同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制定的法律为依据,进而为今后的贸易活动提供保障。如果国家法律制定不完善,就可能会发生很多法律方面的漏洞问题,甚至一些违法乱纪的人可能会故意钻法律空隙,以此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为了增强法律的效率和公信力,国家和茶叶贸易企业应该充分解决茶叶贸易与经营发展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只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茶叶贸易发展水平和效率,为茶叶贸易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另外,部分茶叶贸易发展存在不遵照相关法律或者不按照相关标准形式签订合同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法律对合同的保障作用,最终导致相关合同形同虚设。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贸易交易双方对法律的理解出现漏洞,还有一点是因为贸易双方对法律公信力缺乏认识。我国在茶叶贸易双方签订合同方面有着很多详细的可以参考的法律法规,但因为法律推广不足或企业重视不够,导致一些茶叶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不参照法律规定进行双方合同的签订,还有一些交易只是进行了口头约定,导致茶叶贸易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经常遇见相关法律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提升茶叶贸易发展水平和效率。

而且合同可以对双方的利益与责任进行约束和保障,也是在双方发生纠纷以后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依据。如果忽略法律对合同有效性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的保护,则合同上所规定的事项就没有实施的价值,合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所以,为增强茶叶贸易双方对法律公信力的了解,需要积极对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推广,并根据茶叶贸易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解决茶叶贸易发展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茶叶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有利于为我国国际茶叶贸易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高的销量,至今为止依然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我国茶叶销量在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和面临许多忧患。比如中国茶叶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障碍就是绿色壁垒,通过绿色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对其他国家的输入,并保护该国贸易的发展。其他国家通过制定非常严苛的标准,强化货物销售价格,使我国茶叶在本国销售的数额无法快速增长,还有一些国家会提高关税,不断限制我国茶叶在该国的销售。这种绿色壁垒是受到一些国家法律保护的,我国茶叶在出口到该国时需要遵守该国的法律规定,这也造成我国许多茶叶在出口至相关国家时,面临茶叶无法通过该国标准的问题与困境,最终影响我国茶叶贸易。这种贸易当中的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很大阻碍,为了解决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为我国茶叶在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国茶叶贸易发展受到绿色壁垒的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制定的茶叶制作标准法律上不完善。因为法律的不健全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疏漏,所以导致茶叶质量无法提升,尤其是在法律执行方面,虽然已经制定了许多与茶叶生产和经营有关的标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茶叶制作单位未能有效按照法律规定的生产方式进行茶叶生产,导致一些茶叶中残留过多的农药,影响茶叶本身的质量和茶叶贸易。总之,为了解决我国茶叶贸易国内发展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国际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需要积极结合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最大程度地解决我国茶叶对外出口或国内销售的法律问题。

4解决茶叶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的策略

4.1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茶叶贸易的对外发展,在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时,我国应该以发达国家茶叶质量的安全标准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当前国家的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细化规定茶叶残留物质和毒害元素的严格控制方法,并适当阻止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创新茶叶种植技术和加工制作流程,不断为我国茶叶贸易的未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质量基础。我国茶叶企业在发展中应该结合严格的茶叶安全质量标准,运用安全环保的材料适度包装茶叶,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合理种植相关茶叶,不断将茶叶种植与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元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提升茶叶生产的品质,从而促进茶叶贸易的有效发展。我国茶叶企业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标准化的安全操作规范原则正面引导茶叶生产加工,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监督体系。全面分析茶叶生产中的危害元素和关键控制点,通过对相关危害元素的合理控制,提升茶叶的生产质量,有效帮助我国茶叶贸易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茶叶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评估茶叶生产中的不利因素,也可以构建完善的茶叶生产防范机制,充分将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落实,不断为茶叶贸易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4.2健全茶叶贸易市场主体的结构茶叶贸易中面临关税壁垒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为了解决相关法律法规问题,我国需要健全茶叶贸易市场主体的结构。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我国茶叶贸易的主要对象,而且美国、日本、英国是我国茶叶对外销售过程中的主要对象。如果我国茶叶贸易实施过程中面临贸易壁垒,那么我国茶叶的贸易将会受到重创。为了有效地应对其他国家对我国茶叶贸易发展中的贸易壁垒,我国茶叶贸易发展需要立足于整个世界市场,优化设置茶叶贸易主体,不能将茶叶贸易局限于几个国家。我国茶叶贸易应该坚持大胆走出去的原则,积极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地开展茶叶贸易活动,从而将茶叶贸易引入至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中,提升我国茶叶贸易市场发展的水平和效率。在健全与优化茶叶贸易市场主体结构过程中,为了解决茶叶贸易当中的相关关税问题,国家需要制定更加完善、健全的茶叶贸易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度约束、法律引导等方式有效应对其他国家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关税壁垒,使我国茶叶贸易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茶叶企业需要积极学习国家关于茶叶贸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在出现矛盾和纠纷时,要以法律为参考依据,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升茶叶贸易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4.3完善茶叶贸易法律规范与制度我国农产品贸易中茶叶有着重要地位,茶叶贸易对推动我国整个贸易额的增长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目前在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许多国家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了关卡,严重削弱我国茶叶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而且我国茶叶也因为一些因素、法律问题陷入了贸易被动局面。为了解决茶叶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国家需要完善茶叶贸易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茶叶企业现状和茶叶企业面临的具体困境,加大政策系统引导和扶持力度,进而从多方面提升茶叶企业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在针对茶叶贸易质量安全缺乏完善的茶叶质量法规问题时,国家和相关企业可以运用法律的形式规制与整改廉价的茶叶。与此同时,政府可以积极宣传茶叶生产的绿色化理念,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出台相应政策,从而鼓励与扶持绿色环保茶叶企业的发展。

5结语

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国际社会、国际贸易发展并不顺利,究其原因是我国茶叶自身品质、质量不过硬。所以,为解决我国茶叶贸易中的相关发展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还要健全茶叶贸易市场主体结构、完善茶叶贸易法律法规和制度,为茶叶贸易的顺利保驾护航。

作者:张娟娟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茶叶产业思考3

1构建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意义

1.1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种植在经营规模和总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20年,我国茶叶总种植面积已达45万公顷,产量突破25亿千克,为世界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农民创业致富的重点产业。但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茶叶品质不稳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显露。因此,研究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建立和推广模式,对保证茶叶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茶叶产品的质量关乎消费者的健康以及茶叶企业的生命,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模式,倡导茶叶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其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认识的提升和市场监督管理范围的扩大,目前茶叶产品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以欧盟国家和日本为代表的茶叶出口国农药残留监管日趋严格,欧盟国家新增检测项目多达481个,我国2014年8月1日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的实施,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值由原来的9项增加到目前的28项,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品质。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共对全国14个产茶省份的茶叶、茶制品、饮料等约2万份样品进行了检测,不同种类的茶叶(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不同产品(速溶茶、饮料)的农药残留诊断率仍较高。目前,依靠化肥防治茶叶病虫害的技术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而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对茶产品的品质更加关注。只有通过构建与应用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才能使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化肥这一传统局面得到有效扭转,提高茶叶自身质量,为茶叶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在传统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对茶树纯天然自然环境的维护不够重视,有机肥、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此外,有机肥的过量施用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还导致能源消耗加剧。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既可维护绿色生态,又能节约能源,对促进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总种植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有很大提高。建立和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模式,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茶叶品质,绿色茶叶产品市场价格高于普通茶叶,市场竞争力强,可以增加茶叶的年产值,从而增加茶农的收入。

2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概述

2.1定义

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是以节能、降耗和减污为目标,通过创新生产技术、改善管理手段,使茶树栽培全过程实现零污染的一种新型模式。茶叶绿色生产模式与现阶段我国生态循环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以环境优化、病虫害防控、绿色施肥、绿色加工等相关技术为基础,同时依托社会化服务对绿色生产模式进行构建与运行,使茶叶生产技术具有产品安全、友好环境、节约高效、服务精准等优势[1]。

2.2特点

2.2.1先进性符合标准茶园开放标准。基本不使用生物农药;以有机肥为主,高效施肥;采用低碳、环保、高效的茶叶加工设备,对生产加工全过程进行净化。

2.2.2开放性技术管理体系完全对外开放,以选型实验为基础,不断引进吸收世界各国符合绿色核心理念的新技术。

2.2.3普适性适用于所有遵循无公害、绿色、有机化学等标准化管理方式的茶园。

2.2.4差异性不同茶源、不同茶系、不同规格管理方式的茶园,应选择适合技术构成人性化的技术方法,既有高端有机化工茶园绿化生产模式,也有基础茶园绿化生产模式。

2.2.5安全性茶叶品质稳定,各方面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行业标准,不同等级茶园的茶叶均符合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出口茶叶符合出口国产品质量标准。

3模式构建与推广应用

3.1工作思路以技术与服务项目产业链相结合为服务宗旨。积极应对产业链难点,满足茶农、茶企的技术要求,聚焦质量管理、环保、人工、成本等难点,跟踪产品变化质量标准,坚持绿色环保技术和自动化机械生产。优先考虑制造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试验、集成、示范、推广绿茶生产制造技术,保证茶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竞争力,以密切合作为指导。

3.2加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在茶园周围空地、道路、沟渠的两侧种植树木,在茶园梯臂留草或种草,在茶园幼龄期种植绿肥,不仅能够使茶园生物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还能大幅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提升茶叶品质。

3.3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推广有机肥在茶园中的应用。有机肥使用的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技术方面:农牧业采用“茶-沼-畜”模式,附近茶园铺设滴灌管,茶树根部连接软沼气池和茶园,及时定量分析微喷灌设备,灵活利用养殖场沼渣;“水肥一体化”模式,采用水溶性有机肥,在采挖前1个月给新茶施肥;“有机肥深耕精耕配方肥”模式,严格按照旋耕、施有机肥、施配方肥、翻土的步骤,提高土壤有机质;新老茶园采用“幼茶园套种绿肥作物”的模式,老茶园采用“再割秸秆行覆盖”的模式[2]。

3.4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为更好地打造和推广绿色茶生产模式,有关部门首先要加强有机肥及其环保节能生产等新项目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政府要加大对生物农药、茶园有机肥、茶业加工改造等关键技术在使用环节的补贴力度。相应的补贴政策可进一步激发茶农对绿色茶业生产模式的应用热情;对茶农和茶企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将绿色种植模式的成功案例和技术指导相结合,使其在农村茶园中得到应用。在茶叶生产量大的地区,农技推广单位要把绿色生产模式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宣传和规划。

4总结

绿色茶叶生产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既可以保证茶农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大幅减少茶叶生产中生物农药的残留,缓解水污染及环境污染,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增加茶园生态多样性;提高茶叶生产机械自动化率和茶园资源利用率,促进茶叶以质定价,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为茶叶企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全国茶叶绿色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培训班在六安成功举办[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05):90.

[2]肖宏俊,刘万学,梁金波,等.茶园绿色生产全程托管新模式的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09):113-114.

作者:牟丽霞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